皮肤性病学总结重点排版后13页.

合集下载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

大题 1.外用药治疗原则(总论)2.淋病与非淋菌性尿道炎鉴别3.红斑狼疮诊断标准4.软下疳,硬下疳,扁平湿疣鉴别诊断5.荨麻疹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大题外用药治疗原则(总论)(一)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进行选择,如细菌性皮肤病宜选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选抗真菌药物,等。

(二)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应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进行选择,原则为:1.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沙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则用湖剂;2.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湖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湖剂;3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等;4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乳剂(三)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应当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性别,既往用药反应等向患者详细解释使用方法,时间,部位,次数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1.淋病与非淋菌性尿道炎鉴别(书上没有找到)非淋菌性尿道炎和淋病的主要区别如下:(1)病原体不同。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体是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白色念珠菌、毛滴虫等,而淋病的病原体是淋病双球菌。

(2)临床症状不同。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症状是分泌物呈乳白色,以慢性尿道炎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淋病的开始症状是自尿道口流出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以急性尿道炎的形式表现出来。

而且淋病淋球菌检查为阳性,而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球菌检查为阴(3)治疗方法不同。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药物以四环素类、红霉素药物为主;而淋病的治疗药物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为主。

综上可知,在今后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一定不要混淆。

2.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154页)1.蝶形红斑,2.盘状红斑,3.光敏感4、口腔溃疡,5.关节炎,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7.肾病表现:尿蛋白〉0.5g/d或有细胞管型。

8.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

9.血液病变:溶血性贫血,白细胞〈4000/μl,淋巴细胞〈1500/μl或血小板〈100000/μl。

皮肤性病学要点复习总结

皮肤性病学要点复习总结

皮肤性病学要点复习总结一、概念类要点:1.表皮属复层鳞状上皮,根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特点,表皮由内向外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基底层借助基底膜带与真皮相连接。

2.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有免疫抑制作用,抗炎作用,抗细胞毒作用,在皮肤科主要用于药疹,多形红斑,严重的急性寻麻疹,过敏性休克,接触性皮炎,SLE等。

3.急性寻麻疹多由食物,药物,或感染引起,发病机制有变态反应与非变态反应两种。

4.带状疱疹治疗以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和保护局部为原则5.多形红斑依其临床特点可分为红斑-丘疹型,水疱-大疱型和重症型。

6.丘疹是局限性,实质性,隆起性浅表损害,直径一般小于1cm,其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

7.遗传过敏性皮炎又称特异性皮炎,具有家族史,血IgE水平高,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成人期。

8.药疹最常见类型为固定型,较常见的类型有寻麻疹型,麻疹型或腥红热型。

特异性类型为固定性药疹。

重型包括重型多形红斑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剥脱性皮炎型等。

9.带状疱疹的诊断根据单侧分布,沿周围神经分布,簇集性水疱及周围神经痛等。

10.疥疮是由疥螨引起的,皮疹好发于指缝,腕部,肘窝,腋窝,乳房下,脐周。

自觉剧痒。

11.皮肤原发性损害有斑疹,丘疹,斑块,风团,结节,水疱,脓疱,囊肿。

12.接触性皮炎发病机制有原发性刺激反应和接触性致敏反应。

13.寻麻疹常见发病病因有药物,感染,食物,物理因素,动植物因素,精神因素和内脏和全身因素。

14.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有抗生素类,解热镇铜类,镇静催眠和抗癫痫类,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类,中药和抗痛风类。

15.足癣常可分为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浸渍糜烂型3型16.寻常型银屑病的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为本病特征。

17.第一代H1受体阻断剂常见副作用有乏力,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粘膜干燥,瞳孔散大18.皮质类固醇药理作用有免疫抑制作用,抗炎作用,抗细胞毒作用,抗休克作用,抗增生19.HPV临床可引起的皮肤病有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

皮肤性病学-知识总结

皮肤性病学-知识总结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皮肤性病学总论皮肤性病学(dennatoVenereology)包括皮肤病学和性病学。

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及附属器相关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包括各种皮肤及附属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性病学是研究性传播疾病的科学,包括各种性传播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第二章皮肤的结构皮肤(skin)被覆于体表,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其中含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及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

表皮(epidermis)表皮属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等构成。

表皮借基底膜带与真皮相连接。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根据分化阶段可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真皮由浅至深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皮肤附属器(cutaneousappendages)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

第三章皮肤的功能皮肤覆盖体表,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具有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物质代谢功能。

皮肤的屏障功能1.物理性损伤的防护2、化学性刺激的防护3.微生物的防御作用4.防止营养物质的丢失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主要通过皮脂腺和汗腺完成。

第四章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

体征是视觉或触觉检查出来的客观病变,其中皮肤损害(简称皮损)是皮肤性病最重要的体征,是对各种皮肤性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皮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皮损(primary lesion) :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皮肤损害。

1)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

无隆起或凹陷,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2cm,大于2cm 时称斑片(parch)。

斑疹分为红斑、出血斑、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或脱失)斑等。

2)斑块(plaque):为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浅表性皮损,顶端较扁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

1.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和皮肤的神经脉管和肌肉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

2.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1.5cm2,新生儿约为0.21cm23.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麦克尔细胞等构成。

4.角质形成细胞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其中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

5.表皮通过时间话或更替时间: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序的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

6.表皮黑素单元:一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突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7.表皮中的连接结构:桥粒(破坏后可形成表皮内水疱或大疱)、半桥粒、基底膜带(结构异常可致表真皮分离,形成表皮下水疱或大疱)。

8.基底膜带(BMZ):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电镜下BMZ由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四层结构组成。

BMZ的作用:①使真皮与表皮紧密连接②渗透作用③屏障作用。

(表皮无血管营养和代谢废物通过基底膜带与真皮交换)9.毛发:头发、胡须、阴毛、及腋毛为长毛;眉毛、鼻毛、睫毛、外耳道毛为短毛。

毛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约3年)、退行期(约3周)和休止期(约3月),各部位毛发并非同时生长或脱落,全部毛发中约80%处于生长期。

(正常人每日脱落约70-100根头发)10.皮脂腺:开口于毛囊上部,11.皮肤的吸收功能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②角质层的水合程度③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④外界环境因素第九章病毒性皮肤病1.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临床以簇集性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但易复发。

HSV可HSV-1型初发感染发生在儿童,通过接吻或公用餐具传播,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及脑部感染(腰以上);HSV-2型初发感染主要见于青年人或成人,通过密切性接触传播,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或新生儿感染(腰以下)。

皮肤性病学书本重点整理

皮肤性病学书本重点整理

皮肤性病学考试重点1,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2 皮肤分三层: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

3表皮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4表皮细胞通过时间:由基底层到颗粒层约需14 天;再移行到角质层表面并脱落由需14 天,共28 天。

5表皮层分乳头层和网状层。

6表皮黑素单元: 一个黑素细胞可以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10-36 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7.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8.真皮:由中胚层分化而来,由浅至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但两层之间并无界限。

9.真皮在组织学上属于不规则的致密结蒂组织,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组成,纤维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

10.皮脂腺是一种可以产生脂质的器官,属泡状腺体由腺泡和较短的导管构成。

11 Pacinian 小体感受压力;Meissner 小体感受触觉12 角质层是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其次是毛囊,皮脂腺,汗腺。

13. 皮肤的功能: 屏障功能,吸收功能,感觉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的代谢功能,皮肤的免疫功能14 皮肤的吸收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 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皮肤的吸收和角质层的厚薄,完整性和通透性有关。

吸收能力: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掌趾)②角质层的水合程度③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吸收强弱: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状石蜡)15.皮肤脂溶性的物质易吸收,脂溶性的维生素有VADEK16.体表散热主要通过辐射、对流、传导、汗液蒸发实现。

环境温度过高时主要的散热方式为:汗液蒸发17.瘙痒是皮肤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特有感觉。

疼痛常见于带状疱疹,麻木感常见麻风患者。

18.皮损(皮肤损害):客观存在,可看到或触摸到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的改变称为体征。

19.原发性皮损: 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脓疱,结节,囊肿)20.斑疹与周围皮肤齐平,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不规则,斑疹直径<1cm; 斑片直径>1cm。

(word完整版)皮肤性病学_总结,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皮肤性病学_总结,推荐文档

皮肤性病总结1.原发性皮损(primary lesions):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病变。

①斑疹(macule):局限新皮肤颜色改变,不高起或凹陷皮面②斑块(plaque):为较大的或多数丘疹融合而成,直径>1cm③丘疹(papule):局限性实质性隆起,直径<1cm④风团(wheal):暂时性、局限性皮肤水肿型隆起,持续时间<24h⑤水疱(vedicle)/大疱(bulla):水疱为局限性、隆起型,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1cm;大疱>1cm⑥脓疱(pustule):含有脓液的疱疹;血疱为含有血液的疱疹⑦结节(nodule):实质性隆起,侵犯深度与直径大于丘疹⑧囊肿(cyst):含有液体或半固体物质的囊性损害,触之有弹性2.继发性皮损(secondary lesions):由原发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搔抓等引起。

①糜烂(erosion):局限性表皮或粘膜上皮缺损形成红色湿润创面,表皮的缺损,预后不留瘢痕②溃疡(ulcer):局限性皮肤或粘膜上皮缺损达到真皮或真皮以下,通常预后留疤③鳞屑(scale):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④浸渍(maceration):皮肤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使皮肤变软变白,甚至起皱⑤裂隙(fissure):皲裂,线条状的皮肤裂隙,深达真皮⑥瘢痕(scar):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经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瘢痕的表面光滑而无皮嵴、皮沟,无毛发等附属器⑦萎缩(atrophy):皮肤的退行性变,可发生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因表皮厚度或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⑧痂(crust):创面上多种成分混合干燥物⑨抓痕(excoriation):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达真皮浅层的缺损,呈线状或断续的线状⑩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苔藓化,为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硬如皮革,边缘清楚3.外用药治疗原则【简答】①正确选择药物:根据不同的病因、自觉症状、病理变化选择治疗药物1③注意事项:a指导患者正确、按时用药b药的浓度要适当,低→高c选择药物要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皮损部位的敏感性d注意用药后不良反应4.皮肤的组成①表皮(epidermis)a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占表皮的80%b黑素细胞(melanocyte):位于基底层,产生黑色素c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抗原呈递细胞d默克细胞(Merkel cell):可能感觉功能e连接部分:角质形成细胞间及与真皮间靠桥粒(desmosome)、半桥粒及基底膜带相互连接内→外基底细胞层(basal layer):1层棘细胞层(prickle layer):4-8层颗粒细胞层/透明层(granular layer/diaphanotheca):掌跖部位,2-4层角质层(corneous layer):5-20层,无细胞核②真皮(dermis)③皮下组织(subdermis)④皮肤附属器(skin appendages):毛囊、皮脂腺、小汗腺、顶泌腺和甲组成⑤皮肤内其它组织结构:血管、淋巴管、神经等——————病毒性皮肤病——————5.传染性软疣诊断蜡样光泽的半球形丘疹,顶端有凹陷的脐窝,可挤出乳酪样物质治疗皮损无感染:用消毒的小镊子将疣体夹破,将内容物挑出,然后外涂2.5%碘酊皮损已感染:可先外用新霉素软膏,待炎症消退后再用上述方法6.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简答】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发病机理↙VZV经呼吸道到血液↘水痘隐性感染↘↙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中潜伏↓机体抵抗力下降神经节内潜伏的病毒被激发活化↙↘受累神经节发炎或坏死病毒沿感觉神经到达皮肤,在皮肤上出现水疱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局部皮肤感觉过敏和神经痛好发部位: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第一分支区典型皮损:集簇性水疱,沿神经呈带状分布神经痛:儿童患者往往轻微或无痛,而老年患者则常疼痛剧烈,甚至难以忍受。

皮肤性病学总结

皮肤性病学总结

皮肤性病学总结(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01.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本节课重点:皮肤的结构;皮肤附属器。

02皮肤临床表现本节课重点:皮肤的结构;皮肤附属器;皮肤的生理功能;皮肤病的皮损特点。

03病毒性皮肤病本节重点:1.带状疱疹的诊断和治疗。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群集性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多见成人。

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 ),具有嗜神经和皮肤的特性。

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

诊断:依临床表现。

鉴别:发疹前痛或顿挫时,应与偏头痛、肋间神经痛、急性阑尾炎、坐骨神经痛鉴别。

治疗:原则:抗病毒,止痛、消炎、防继发感染、缩短病程。

1抗病毒:阿昔洛韦、法昔洛韦、万乃洛韦。

7-10天。

2糖皮质激素:水痘不用。

带疱早期5-7日内应用:强的松。

3甲氰咪胍。

4 止痛药:去痛片、布洛芬、卡马西平、康司达、消炎痛。

或营养神经。

5局部外用药: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

渗出:3%硼酸、%新霉素液湿敷。

6理疗:UVB、氦氖激光、频谱仪。

2.单纯疱疹和疣的临床表现。

单纯疱疹临床表现:1口唇疱疹:复发型潜伏期:首次感染为2-12,平均6天。

好发部位:口周、鼻腔、外生殖器。

皮肤特点:局部先有灼热、瘙痒——潮红——红斑基础上群集性米粒大小水疱或丘疱疹——疱液清或浊,易破——结痂痊愈——无瘢痕。

原发者全身症状较重。

2 口腔单纯疱疹(疱疹性口龈炎):1~5岁儿童、青少年多见。

口腔群集性小水疱——浅表溃疡,痛明显。

可伴全身症状(发热、咽痛、ND 肿大)。

3 生殖器疱疹:多为HSV-II型感染,性传播。

疣临床表现好发人群:儿童、性活跃人群和免疫低下者。

潜伏期:1周~半年。

部位:任何部位。

皮损特点:散在分布的米粒大小的半球形丘疹,灰色或珍珠色,表面有蜡样光泽,中央有脐凹,内含白色干酪样物质(软疣小体)。

皮肤性病学重点

皮肤性病学重点
2.角质形成细胞分:基低细胞层、棘细胞层、颗粒细胞层、角质层。
3.皮肤附属器包括皮脂腺、外泌汗腺、顶泌汗腺、毛囊、指甲4.。
5.毛发生长周期:生长期、退行期、何止期.
6.原发性损害:斑疹、丘疹、结节、风团、水疱、脓疱、囊肿、肿块
7.继发性损害:鳞屑、痂、糜烂、溃疡、瘢痕、表皮剥脱、皲裂、苔藓化、萎缩
C.有糜烂、渗出不多
者用糊剂
3.寻常疣临床特点:初起损害为针头
大小的扁平隆起性丘疹,后逐渐增至黄
豆大或更大,表面角化粗糙,触之坚硬,
呈污黄色至污褐色,好发青少年手背或
手指及足缘处
强哥制作,尊重版权!祝大家考个好成绩,谢谢!
名词解释
1.表皮通过时间: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以需14天,共28天称~
2.脂溢区:头皮面部胸背部称脂溢区。
3.原发性损害:指初发性皮疹,即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损害。
4.继发性损害: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或经治疗、搔抓、及其它机械性损害而产生的损害。
知识点
1.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及皮肤附属器。
8.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引起。诊断要点:基本损害为数堆群集的小水泡;单侧,沿皮肤阶段呈带状分布;自觉疼痛。
简答题1鉴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丘疹
结节
局限性,实质性、高出皮面的皮损,直径<0.5cm,病变发生于表皮或真皮上部
局限性,实质性的深在性损害病变发生在真皮下部或皮下组织
糜烂
溃疡
为表皮或黏膜上皮的缺损,比较表浅,愈后不留瘢痕
皮肤或黏膜缺损达真皮以下,愈后留瘢痕
2.外用药物正确选择剂型:(1.亚急性皮炎:少量渗出用糊剂或油剂;无糜烂用乳剂或洗剂。

皮肤性病学重点

皮肤性病学重点

皮肤性病学重点1.皮肤的结构。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⑴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麦克尔细胞等构成。

☆角质形成细胞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⑵角质形成细胞间及其与真皮间的连接:桥粒、半桥粒和基底膜带⑶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而来。

2.皮肤的功能。

屏障、感觉、吸收、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物质代谢、免疫3.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

⑴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

①斑疹: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

直径达到或超过1cm时,称为斑片。

②斑块:为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

③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④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⑤水疱和大疱:水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小于1cm,大于1cm者称大疱。

⑥脓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

⑦结节: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

⑧囊肿:为含有液体或黏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

⑵继发性皮损:是由原发性皮损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

①糜烂: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

②溃疡: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

③鳞屑: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

④浸渍: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

⑤裂隙:也称皲裂,为线状的皮肤裂口,可深达真皮。

皮肤性病学总结

皮肤性病学总结

01.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本节课重点:皮肤的结构;皮肤附属器。

02皮肤临床表现本节课重点:皮肤的结构;皮肤附属器;皮肤的生理功能;皮肤病的皮损特点。

03病毒性皮肤病本节重点:1.带状疱疹的诊断和治疗。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群集性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多见成人。

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 ),具有嗜神经和皮肤的特性。

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

诊断:依临床表现。

鉴别:发疹前痛或顿挫时,应与偏头痛、肋间神经痛、急性阑尾炎、坐骨神经痛鉴别。

治疗:原则:抗病毒,止痛、消炎、防继发感染、缩短病程。

1抗病毒:阿昔洛韦、法昔洛韦、万乃洛韦。

7-10天。

2糖皮质激素:水痘不用。

带疱早期5-7日内应用:强的松。

3甲氰咪胍。

4 止痛药:去痛片、布洛芬、卡马西平、康司达、消炎痛。

或营养神经。

5局部外用药: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

渗出:3%硼酸、0.5%新霉素液湿敷。

6理疗:UVB、氦氖激光、频谱仪。

2.单纯疱疹和疣的临床表现。

单纯疱疹临床表现:1口唇疱疹:复发型潜伏期:首次感染为2-12,平均6天。

好发部位:口周、鼻腔、外生殖器。

皮肤特点:局部先有灼热、瘙痒——潮红——红斑基础上群集性米粒大小水疱或丘疱疹——疱液清或浊,易破——结痂痊愈——无瘢痕。

原发者全身症状较重。

2 口腔单纯疱疹(疱疹性口龈炎):1~5岁儿童、青少年多见。

口腔群集性小水疱——浅表溃疡,痛明显。

可伴全身症状(发热、咽痛、ND肿大)。

3 生殖器疱疹:多为HSV-II型感染,性传播。

疣临床表现好发人群:儿童、性活跃人群和免疫低下者。

潜伏期:1周~半年。

部位:任何部位。

皮损特点:散在分布的米粒大小的半球形丘疹,灰色或珍珠色,表面有蜡样光泽,中央有脐凹,内含白色干酪样物质(软疣小体)。

04皮肤病的诊断治疗加护理本节重点: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1、正确选择药物据病因+病理变化+自觉症状化脓性-------抗细菌药;真菌病-------抗真菌药;病毒感染-------抗病毒药;角化不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角质剥脱剂;变态反应-------抗组胺;瘙痒者-------止痒剂。

皮肤性病学重点

皮肤性病学重点

皮肤性病学总论皮肤的结构:表皮层、真皮层、皮下层1、表皮在组织学上发球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黑素细胞(含黑素,可遮挡和反射紫处线,保护真皮及深部组织)、朗格汉斯细胞(免疫活性细胞,消化细胞外物质)和梅克尔细胞(可能具有非神经末梢介导感觉作用)等构成。

角质形成细胞分五层,分别为:基低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2、真皮:由浅到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由纤维(主)、基质和细胞成分构成。

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基质和细胞。

3、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

4、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5、皮肤的功能:皮肤的屏障功能(物质性损伤防护、化学刺激、微生物防防御、防止营养物质丢失)、皮肤的吸收功能、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的代谢功能(糖代、蛋白质代、脂类代、水和电角质代)、皮肤的免疫功能。

6、皮损:皮肤性病临床表现的体征称皮肤损害,分为原发性皮损和继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和囊肿;继发性皮损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和苔藓样变。

7、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

8、斑块(plaque):为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

见于银屑病等。

9、丘疹(papule):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10、风团(wheal):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11、鳞屑(scale):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

鳞屑的大小、厚薄、形态不一,可呈糠秕状(花斑糠疹)、蛎壳状(银屑病)或大片状(剥脱性皮炎)。

12、浸渍(maceration):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出于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

皮肤性病学总结

皮肤性病学总结

.皮肤性病总结1.原发性皮损(primary lesions):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病变。

①斑疹(macule):局限新皮肤颜色改变,不高起或凹陷皮面②斑块(plaque):为较大的或多数丘疹融合而成,直径>1cm③丘疹(papule):局限性实质性隆起,直径<1cm④风团(wheal):暂时性、局限性皮肤水肿型隆起,持续时间<24h⑤水疱(vedicle)/大疱(bulla):水疱为局限性、隆起型,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1cm;大疱>1cm⑥脓疱(pustule):含有脓液的疱疹;血疱为含有血液的疱疹⑦结节(nodule):实质性隆起,侵犯深度与直径大于丘疹⑧囊肿(cyst):含有液体或半固体物质的囊性损害,触之有弹性2.继发性皮损(secondary lesions):由原发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搔抓等引起。

①糜烂(erosion):局限性表皮或粘膜上皮缺损形成红色湿润创面,表皮的缺损,预后不留瘢痕②溃疡(ulcer):局限性皮肤或粘膜上皮缺损达到真皮或真皮以下,通常预后留疤③鳞屑(scale):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④浸渍(maceration):皮肤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使皮肤变软变白,甚至起皱⑤裂隙(fissure):皲裂,线条状的皮肤裂隙,深达真皮⑥瘢痕(scar):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经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瘢痕的表面光滑而无皮嵴、皮沟,无毛发等附属器⑦萎缩(atrophy):皮肤的退行性变,可发生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因表皮厚度或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⑧痂(crust):创面上多种成分混合干燥物⑨抓痕(excoriation):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达真皮浅层的缺损,呈线状或断续的线状⑩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苔藓化,为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硬如皮革,边缘清楚3.外用药治疗原则【简答】①正确选择药物:根据不同的病因、自觉症状、病理变化选择治疗药物精品.b药的浓度要适当,低→高c选择药物要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皮损部位的敏感性d注意用药后不良反应4.皮肤的组成①表皮(epidermis)a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占表皮的80%b黑素细胞(melanocyte):位于基底层,产生黑色素c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抗原呈递细胞d默克细胞(Merkel cell):可能感觉功能e连接部分:角质形成细胞间及与真皮间靠桥粒(desmosome)、半桥粒及基底膜带相互连接内→外基底细胞层(basal layer):1层棘细胞层(prickle layer):4-8层颗粒细胞层/透明层(granular layer/diaphanotheca):掌跖部位,2-4层角质层(corneous layer):5-20层,无细胞核②真皮(dermis)③皮下组织(subdermis)④皮肤附属器(skin appendages):毛囊、皮脂腺、小汗腺、顶泌腺和甲组成⑤皮肤内其它组织结构:血管、淋巴管、神经等——————病毒性皮肤病——————5.传染性软疣诊断蜡样光泽的半球形丘疹,顶端有凹陷的脐窝,可挤出乳酪样物质治疗皮损无感染:用消毒的小镊子将疣体夹破,将内容物挑出,然后外涂2.5%碘酊皮损已感染:可先外用新霉素软膏,待炎症消退后再用上述方法6.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简答】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发病机理↙VZV经呼吸道到血液↘水痘隐性感染↘↙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中潜伏↓机体抵抗力下降神经节内潜伏的病毒被激发活化↙↘受累神经节发炎或坏死病毒沿感觉神经到达皮肤,在皮肤上出现水疱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局部皮肤感觉过敏和神经痛好发部位: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第一分支区典型皮损:集簇性水疱,沿神经呈带状分布神经痛:儿童患者往往轻微或无痛,而老年患者则常疼痛剧烈,甚至难以忍受。

皮肤性病学 重点归纳

皮肤性病学 重点归纳

1、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麦克尔细胞等构成。

2、表皮通过时间(更替时间):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序上移,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or填]3、表皮黑素单元: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表皮黑素单元。

4、皮脂溢出部位: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册以外的全身皮肤,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为皮肤溢出部位。

5、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称为症状(自觉症状)。

6、体征客观存在,可看到或触摸到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的改变称为体征(他觉症状),又称皮肤损害。

7、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表面可扁平,圆形,粗糙不平乳头状,颜色可呈紫红色,淡黄色或黑褐色。

8、风团:为真皮浅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型皮损。

可呈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常有红晕,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

发生快,此起彼伏,一般经数小时消退,消退后多不留痕迹,常伴有剧痒。

9、苔藓样变: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

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常伴剧痒。

见于慢性单纯性苔藓、慢性湿疹等。

10、溶液:是药物的水溶液。

具有清洁、收敛作用,主要用于湿敷。

湿敷有减轻充血水肿和清除分泌物及痂皮的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类疾病。

11、洗剂:也称振荡剂,是粉剂(30%~50%)与水的混合物,两者互不相溶。

有止痒、散热、干燥及保护作用。

12、带状疱疹: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在激活所致,表现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泡为特征,常伴显著神经痛。

13、Ramasay-Hunt 综合征: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asay-Hunt 综合征。

皮肤性病学重点整理

皮肤性病学重点整理

大题第五题可能性较小
1.外用药治疗原则(总论)
2.淋病与非淋菌性尿道炎鉴别
3.红斑狼疮诊断标准
4.软下疳,硬下疳,扁平湿疣鉴别诊断
5.荨麻疹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要点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
皮肤占人体的比例(5页)
表皮(5页)5层
皮肤附属器(10页)多个腺体
第四章
皮肤性病临床表现(19页)原发皮损和继发皮损共18种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41页)1.内用药抗:组胺药中的H1受体拮抗剂作用机理2. 外用药:前七种
第九章
带状疱疹典型临床表现(63页)
第十章
接触性脓疱疮临床表现(69页)
第十一章
头癣(三种,即黄癣,白癣,黑点癣)病原菌(78页)
第十四章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临床典型皮损(104页)
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鉴别(108页)
过敏性休克治疗原则(?页)
第十六章
1.三型重症型药疹鉴别(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2.药疹首发潜伏期(4到20天)(120页)
第十九章
多形红斑概念,小题(139页)
银屑病四型(寻常型关节病型,红皮病型,脓疱型)
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表现(142页)
第二十章
三种红斑狼疮的皮损及鉴别(149页)
皮肌炎概念(155页)
硬皮病概念(157页)
CREST综合征概念(159页)
第二十一章
尼氏征(161页)
第二十八章
尖锐性湿疣病原体(231页)生殖器疱疹病原体(233页)。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

皮肤病类型总结☻吉-海反应:是梅毒患者在接受高效抗TP药物治疗后TP被迅速杀死并释放出大量异种蛋白,引起机体发生的急性超敏反应。

可用泼尼松预防。

☻皮肤划痕症:亦称人工荨麻疹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瘙痒,不久后可自行消退。

☻同型反应:寻常型银屑病病情进行期时,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浸润炎症明显,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针刺搔抓手术等损伤可导致受损部位出现典型的银屑病皮损,亦称Kobner现象。

☻醋酸白实验: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上皮细胞与正常细胞产生的角蛋白不同,能被冰醋酸致白。

以棉签清除局部分泌物后,蘸5%冰醋酸涂在皮损及周围正常皮肤黏膜,2~5分钟后观察,皮损变为白色、周围正常组织不变色为阳性。

☻药疹的分型及治疗原则:○1固定型药疹;○2荨麻疹型药疹;○3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又称发疹型药疹;○4湿疹型药疹;○5紫癜型药疹;○6多行红斑型药疹;○7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8剥脱性皮炎型药疹;○9痤疮型药疹;○10光感型药疹;○11药物超敏反应综合症。

治疗:首先停用致敏药物,包括可疑的致敏药物,慎用结构相似的药物,加速药物排出,尽快消除药物反应,防止和及时治疗并发症,重型药疹及时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还要防治继发感染,加强支持治疗,且加强护理及药物治疗。

☻神经性皮炎(慢性单纯性苔藓)的好发部位:好发于颈项、上眼睑处,也常发于双肘伸侧、腰骶部、小腿、女阴、阴囊和肛周等易搔抓部位,多局限于一处或两侧对称分布。

特点:米粒大小的多角形扁平丘疹,淡红、淡褐或正常肤色,质地坚实有光泽,表面少量鳞屑,久之皮损扩大,自觉阵发性瘙痒,刺激加剧,病程慢性。

☻头癣分型: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

☻手足癣分型:水疱鳞屑型、角化过渡型、金字糜烂型。

☻甲真菌病分型:白色表浅型、远端侧位甲下型、近端甲下型、全甲毁损型。

☻银屑病分型及特点:○1寻常型,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分进行期、静止期和退行期;○2关节病型,任何关节均可受累;○3红皮病型,浸润肿胀伴糠状鳞屑;○4脓疱型,分泛发型和局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性病学》总结重点笔记总论第二章皮肤的结构1.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

皮肤中除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外,还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2.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5m2,新生儿约为0.21m2。

(P5)3. 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麦克尔细胞等构成。

4. 表皮细胞80%以上为角质形成细胞,其特征为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

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与下层结构之间存在一些特殊的连接如桥粒和半桥粒。

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其中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

5. 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

(P6)6. 基底膜带(BMZ)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电镜下BMZ由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四层结构组成。

BMZ的作用:①使真皮与表皮紧密连接②渗透作用③屏障作用。

(P9)7. 毛发包括:长毛、短毛、毫毛、毳毛。

毛发由同心圆状排列的角化上皮细胞构成,由内向外可分髓质、皮质和毛小皮,毛囊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由内毛根鞘、外毛根鞘和结缔组织鞘组成。

毛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约3年)、退行期(约3周)和休止期(约3月),各部位毛发并非同时生长或脱落,全部毛发中约80%处于生长期。

(P10)8. 皮脂腺是一种可产生脂质的器官,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

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为皮脂溢出部位。

(P11)9. 汗腺,据结构与功能不同可分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

小汗腺除唇红、鼓膜、甲床、乳头、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外,遍布全身,以掌跖、腋、额部较多,背部较少。

小汗腺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

顶泌汗腺曾称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脐周、肛周、包皮、阴阜和小阴唇。

10. 甲是覆盖在指(趾)末端伸面的坚硬角质,由多层紧密的角化细胞构成。

(P12)11. 皮肤的吸收功能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②角质层的水合程度③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④外界环境因素(P15)●皮肤的结构:表皮层、真皮层、皮下层★表皮在组织学上属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麦克尔细胞等构成。

角质形成细胞分五层,分别为:基低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真皮:由浅到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由纤维(主,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构成。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小汗腺和顶泌汗腺等。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皮肤的功能:皮肤的屏障功能(物质性损伤防护、化学刺激、微生物防防御、防止营养物质丢失)、皮肤的吸收功能、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的代谢功能(糖代、蛋白质代、脂类代、水和电角质代)、皮肤的免疫功能。

第四章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皮损:皮肤性病临床表现的体征称皮肤损害,分为原发性皮损和继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和囊肿;继发性皮损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和苔藓样变。

1. 原发性皮损(P19):是皮肤病最早出现、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损害。

不同皮肤病有不同的损害,原发性皮肤损害对皮肤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有特异性。

1) 斑疹: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2cm。

直径达到或超过2cm时,称为斑片。

2) 斑块:为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

见于银屑病等。

3) 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为斑丘诊;丘疹顶部有小水疱时称丘疱疹;丘疹顶部有小脓疱时称丘脓疱疹。

4) 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皮损可呈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常有红晕,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

皮损发生快,此起彼伏,一般经数小时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常伴有剧痒。

见于荨麻疹。

5) 水疱和大疱:水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小于1cm,大于1cm者称大疱,内容物含血液者称血疱。

6) 脓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

脓疱的疱液可浑浊、稀薄或黏稠,皮损周围常有红晕。

水疱继发感染后形成的脓疱为继发性皮损。

7) 结节: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

可由真皮或皮下组织的炎性浸润、代谢产物沉积或肿瘤引起。

8) 囊肿:为含有液体或黏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

一般位于真皮或更深位置,可隆起于皮面或仅可触及。

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囊性感,大小不等。

2. 继发性皮损,是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

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

▲鳞屑: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

鳞屑的大小、厚薄、形态不一,可呈糠秕状(花斑糠疹)、蛎壳状(银屑病)或大片状(剥脱性皮炎)。

▲浸渍: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出于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

▲糜烂:表皮或粘膜的浅表性缺损,露出红色湿润面,糜烂的基底达表皮下层或真皮乳头层。

愈合快,愈后不留疤痕▲溃疡:皮肤粘膜局限性缺损,病变累及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

愈合后有瘢痕▲裂隙:皮肤线形裂口,可深达真皮面有瘙痒或出血;好发于掌跖、指趾及口角;原因:炎症、角质层增厚或干燥▲瘢痕:真皮或深部组损伤或或病变后,由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

分类:萎缩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萎缩:皮肤的退行性变,可发生于皮肤任何一个成分。

表皮:皮肤变薄,似皱纹纸样外观;真皮:皮肤凹陷,皮纹正常;皮下:皮肤显著凹陷▲痂:皮疹损害渗出的浆液、脓液、血液与坏死组织以及微生物等混合干涸的附着物。

组成差别:(1)浆液痂 (淡黄色) :带状疱疹(2)脓痂(深黄色) :脓疱疮(3)血痂(棕红色) :过敏性紫癜▲抓痕:表皮剥脱,系搔抓引起的线条状损伤苔藓样变: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

表现为皮峭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常伴剧痒。

(P23)●皮肤划痕试验(dermatographic test) 观察划过处皮肤反应,出现三联反应者为阳性。

1)第一反应:划后3-15s,划过处产生红色线条2)第二反应:划后15-45s,红色线条两侧发生红斑3)第三反应:划后1~3min,划过处发生隆起、苍白色的条状风团。

▲滤过紫外线检查:320-400nm长波紫外线特殊荧光(1)亮绿色--白癣(2)暗绿色--黄癣(3)珊瑚红色--红癣▲棘层松解征又称尼氏征,是某些皮肤病(如天疱疮)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阳性表现: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皮肤组织病理检查适应症高度诊断价值:皮肤肿瘤、癌前病变、病毒性皮肤病、角化性皮肤病以及能找到病原体的皮肤病、变性疾病有诊断价值:大疱性皮肤病、代谢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等有参考诊断价值皮肤病:某些红斑性皮肤病真菌检查方法直接涂片检查:菌丝和孢子,不能确定菌种墨汁涂片:隐球菌等有荚膜的真菌检查组织切片:PAS染色真菌培养检查:真菌检出率高,可确定菌种patch test ,适应症斑贴试验(patch test):确定接触过敏性疾病(皮炎湿疹)外源性致敏物的常用检查方法或诊断手段。

适应证:接触性皮炎、职业性皮炎、手部湿疹、化妆品皮炎第七章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1. 外用药物的剂型:(P50)1) 溶液:是药物的水溶液。

具有清洁、收敛作用,主要用于冷湿敷(有减轻充血水肿和清除分泌物及痂皮等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类疾病。

2) 酊剂和醑剂:是药物的酒精溶液或浸液,酊剂是非挥发性药物的酒精溶液,醑剂是挥发性药物的酒精溶液。

具有消毒、止痒、去脂作用。

3) 粉剂:有干燥、保护和散热作用。

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无糜烂和渗出的皮损、特别适用于间擦部位。

4) 洗剂:也称振荡剂,是粉剂(30%-50%)与水的混合物,二者互不相溶。

有止痒、散热、干燥及保护作用。

5) 油剂:用植物油溶解药物或与药物混合。

有清洁、保护和润滑作用,主要用于亚急性皮炎和湿疹。

6) 乳剂:是油和水经乳化而成的剂型。

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油包水(W/O),油为连续相,有轻度油腻感,主要用于干燥皮肤或在寒冷季节的冬季使用;另一种为水包油(O/W),水是连续相,也称为霜剂,由于水是连续相,因而容易洗去,适用于油性皮肤。

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均可配成乳剂,具有保护、润泽作用,渗透性较好,主要用于严急性、慢性皮炎。

7) 软膏:是用凡士林、单软膏(植物油加蜂蜡)或动物脂肪等作为基质的剂型。

具有保护创面、防止干裂的作用,软膏渗透性较乳剂更好,其中加入不同药物可发挥不同治疗作用,主要用于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等疾病,由于软膏可阻止水分蒸发,不利于散热,因此不宜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的渗出期等。

8) 糊剂:是含有25%-50%固体粉末成分的软膏。

作用与软膏类似,因其含有较多粉剂,因此有一定吸水和收敛作用,多用于有轻度渗出的亚急性皮炎湿疹等,毛发部位不宜用糊剂。

9) 硬膏:由脂肪酸盐、橡胶、树脂等组成的半固体基质贴附于裱褙材料上(如布料、纸料或有孔塑料薄膜)。

硬膏可牢固地粘着于皮肤表面,作用持久,可阻止水分散失、软化皮肤和增强药物渗透性的作用。

10) 涂膜剂:将药物和成膜材料溶于挥发性溶剂中制成。

外用后溶剂迅速蒸发,在皮肤上形成一均匀薄膜,常用于治疗慢性皮炎,也可用于职业病防护。

11) 凝胶:是以有高分子化合物和有机溶剂为基质配成的外用药物。

凝胶外用后可形成一薄层,凉爽润滑,无刺激性,急、慢性皮炎,均可使用。

12) 气雾剂:又称为喷雾剂,由药物与高分子成膜材料和液化气体混合制成。

喷涂后药物均匀分布于皮肤表面,可用于治疗急、慢性皮炎或感染性皮肤病。

13) 其他:二甲基亚砜(DMSO)可溶解多种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也称为万能溶媒,药物的DMSO剂型往往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性,外用疗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