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速度
第一章 机械运动-课堂作业-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梳理知识点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 m,1m= cm,1m= mm,1m= μm,1nm= m。
知识点2长度的测量(1)选择和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和。
(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观、放、看、读、记。
(3)读数:正确读取测量数据,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读到的下一位,一个完整的数据=准确值+估计值十单位。
知识点3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还有小时,符号是;分钟,符号是。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调(归零);二按(启动);三停;四读。
(3)读数=小盘的分钟读数+大盘的秒读数。
知识点4误差(1)误差是测量值与之间的差异,误差是(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
(2)减小误差的测量方法一般有:①;②;③。
点拨: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课堂练习1.[知识点2]测量金属块的长度,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2.[知识点4]误差产生的原因与()A.测量工具有关,但与测量人无关B.测量人有关,但与测量工具无关C.被测物体有关D.测量工具有关,也与测量人有关3.[知识点1]某同学身高是167.4 ,课本每张纸的厚度是7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6400。
4.[知识点2]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甲尺的分度值是;乙测量的结果是,乙尺的分度值是。
尺测量较准确。
5.[知识点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中紧密排绕的铜丝,若这些紧密排绕的铜丝一共有20圈,则铜丝的直径为 mm;如果在将细铜丝缠绕在粗细均匀铅笔上的过程中,没有紧密排列,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知识点3]如图甲所示,机械停表的读数是 min s;如图乙所示,电子秒表的读数是。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第1课时 速度 习题课件【新版】
新知笔记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米__/秒___,符 号为___m__/s___。常用单位还有_千__米__/_时__(k__m_/_h_)_。 换算关系: 1 m/s =___3_._6___km/h。
t 次乙跑了 100 m,乙所用时间 t 乙=sv乙乙′=19000mm≈1.11 t,由此可见:
t t 甲<t 乙,所以甲先到达终点。
【答案】A
能力提升练
12.“五一”假日,爸爸驾车带小辉全家外出旅游,如果 汽车以72 km/h(合___2_0____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 h, 则汽车行驶了___1_4_4___km,行驶途中小辉看到路两旁 的树木都向后退,这是因为他选择了__汽__车__为参照物。 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85___k_m_/_h__ (填上合适的单位),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 km的路程 需要的时间为____3____h。
1.生活中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路程相同时,比较___时__间___。所需的时间越长,说
明物体运动越____慢____。 (2)在时间相同时,比较___路__程___。运动的路程越长,说
明物体运动越____快____。
新知笔记
2.速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
能力提升练
11.在学校运动会的百米短跑比赛中,甲、乙两同学同 时出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还距终点10 m。如果将 甲的起跑线退后10 m,再与乙重新比赛(两人速度均 不变),则( ) A.甲先到终点 B.乙先到终点 C.两人同时到终点 D.无法判断谁先到终点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__速度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速度1.(多选)A.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所用的时间越少,速度越大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20 km/h的速度小于15 m/s2.(多选)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速度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可以变化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不变3.(多选)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 )A.乙质点的速度大于甲质点的速度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知识点二平均速度、瞬时速度4.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火车以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D.子弹以v从枪口射出,v是平均速度5.关于瞬时速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是矢量,能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B.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C.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不变的运动D .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个位置的速度6.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开始以54 km/h 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14,接着以速度v 行驶其余的34的路程,已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72 km/h,则v 等于( )A .22.5 km/hB .81 km/hC .80 km/hD .90 km/h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一、单项选择题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5.0 m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5 s .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A .0.10 m/sB .100 m/sC .5.0 m/sD .0.50 m/s2.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ABCDE 运动,在AB 、ABC 、ABCD 、ABCDE 四段轨迹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 、2 s 、3 s 、4 s .已知方格的边长为1 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率为1 m/s B .物体在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2 m/sC .物体在CD 段的平均速度与在DE 段的平均速度相同 D .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在AC 段的平均速度 3.如图所示,王明骑自行车由静止沿直线运动,他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4 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 m、2 m、3 m、4 m,下列有关王明在这4 s内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王明在4 s内的速度一直增大B.王明在4 s内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不可能小于1 m/sC.王明4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D.王明1 s末的速度为1 m/s4.(易错题)物体通过两段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 m/s,v2=15 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12.5 m/s B.12 m/sC.12.75 m/s D.11.75 m/s5.(易错题)在一次爬山比赛中,某人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A.v1+v22,v1+v22B.v1-v22,v1v22C.0,v1-v2v1+v2D.0,2v1v2v1+v2二、多项选择题6.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运动过程中都没有停留也不返回,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B.B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C.到达M点时的瞬时速率一定是质点A最大D.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7.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的方向就是这段时间位移的方向B.利用公式v=xt求得的速度是平均速度C.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相等D.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相等8.(探究题)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超速是非常危险的,为防止汽车超速,高速公路都装有测汽车速度的装置.如图甲所示为超声波测速仪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测速仪A 可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可以推测出被测汽车的速度.如图乙所示是以测速仪所在位置为参考点,测速仪连续发出的两个超声波信号的x -t 图像,则( )A .汽车离测速仪越来越近B .在汽车反射两个超声波信号的时间间隔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为x 2-x 1C .汽车在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x 2-x 1t 2-t 1D .超声波信号的速度是x 2t 2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1.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经时间t 回到抛出点,此过程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在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路程、位移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A .路程2h 、位移0、平均速度2h tB .路程2h 、位移0、平均速度0C .路程0、位移2h 、平均速度0D .路程2h 、位移h 、平均速度2ht2.下列位移—时间图像中,均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其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2 m/s 的图像是( )3.某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已知上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 m/s,下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分别是( )A.10 m/s,10 m/s B.5 m/s,4.8 m/sC.10 m/s,5 m/s D.0,4.8 m/s4.(真实情境—生活情境)一人看到闪电12.3 s后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340 m/s,光速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 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 )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5.(真实情境—学术情境)下面的文字来自一篇报道:“G1次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驶出北京南站,瞬间提速.15分钟后,激动人心的数字出现在屏幕上:350千米/小时!历经4小时28分钟的飞驰,抵达上海虹桥站.350公里时速的正式运营,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1)屏幕上的数字“350千米/小时”指的是什么速度?(2)你能计算列车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行驶的路程吗?第2课时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1.(多选)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 )A .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压在纸带的上面B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拉动纸带,再接通电源C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拉动纸带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D .打点计时器只能连续工作较短时间,打点之后要立即关闭电源2.如图所示是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在图示记录的时间内( )A .纸带均做匀速运动B .丙纸带的平均速度最大C .丁纸带的平均速度最大D .乙和丁纸带的平均速度一样大3.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中,利用重物牵引小车,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f =50 Hz,得到一条清晰的纸带.取其中的A 、B 、C 等7个点进行研究,这7个点和刻度尺标度的对应位置如图所示.(1)小车向________运动(相对图中方位,填“左”或“右”); (2)A 点到D 点的距离是________ cm ;(3)如果当时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 =51 Hz,而计算时仍按f =50 Hz 处理,那么速度的测量值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已知T =1f).4.某同学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没有画出,图中已标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图中纸带右端和运动物体相连,由此推测物体的运动是________(填“加速”或“减速”)运动.(2)在打出3、6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3)如果要求不是很精确,用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代替某点瞬时速度,那么,物体在打计数点4时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5.在测定速度的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的速度,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0、1、2、3、4是选用的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3个打出的点没有在图上标出.图中还画出了实验时将毫米刻度尺靠在纸带上进行测量的情况,读出图中所给的测量点的读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1、3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1、4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2点的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 m/s.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装置可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0.60 c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20 s,则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0.20 m/s B.0.30 m/sC.0.60 m/s D.3.0 m/s二、多项选择题2.以下是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部分实验步骤,其中有错误的操作是( )A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上,让纸带从复写纸上方穿过限位孔B .把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上导线,与约8 V 低压交流电源相连C .先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然后打开电源开关D .取下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最后一个点与计时起点的距离是x 0,用公式v =x 0t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三、填空题3.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29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1 s,已知遮光板的宽度为3.0 cm,则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为________,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为________.4.(易错题)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按照你对实验的理解,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步骤,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顺序写在空白处.A .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50 Hz 的低压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两个接线柱上;B .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________(选填“插孔”或“限位孔”),并压在________(选填“白纸”或“复写纸”)下面;C .用刻度尺测量从计时开始点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Δx ;D .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如果共有6个清晰的点,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Δt =________;E .打开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F .利用公式v =ΔxΔt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5.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各点间的距离为:AC =14.0 mm,AD =25.0 mm.那么由此可以算出纸带在AC 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纸带在AD 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 ;B 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 m/s.6.某同学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 ________ s.(2)打第五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5=________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四、非选择题7.(探究题)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用每秒闪光10次的闪光照相机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下图所示.问:(1)照片中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时间是多少?(2)影像C对应小球的速度是多少?(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如何变化?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1.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 .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 ,用ΔxΔt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ΔxΔt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 A .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 .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 .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 .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2.(真实情境—学术情境)如图甲所示是一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在这个系统中,B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 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超声波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B 盒接收,从B 盒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t 0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x -t 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超声波的速度v 声=x 2t 2B .超声波的速度v 声=x 1t 1C .物体的平均速度v =2x 2-x 1t 2-t 1+t 0D .物体的平均速度v =2x 2-x 1t 2-t 1+2t 03.(真实情境—生活情境)(多选)利用光敏电阻制作的光传感器,记录了传送带上工件的输送情况.如图甲所示为某工厂成品包装车间的光传感记录器,光传感器B 能接收到发光元件A 发出的光.每当工件挡住A 发出的光时,光传感器就输出一个电信号,并在屏幕上显示出电信号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传送带始终匀速运动,每两个工件间的距离为0.1 m,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传送带运动的速度是0.1 m/sB .传送带运动的速度是0.2 m/sC .该传送带每小时输送3600个工件D .该传送带每小时输送7200个工件第3节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1课时 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必备知识基础练1.解析:速度是物体通过的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故C 正确.由速度的定义式v =x t可知,物体通过的位移大,速度不一定大,还要看运动的时间,而且路程长,物体的位移也不一定大,故A 错误.由速度的定义式v =x t可知,物体所用的时间越少,速度不一定越大,还要看位移的大小,故B 错误.20 km/h =203.6 m/s<15 m/s,即20 km/h 的速度小于15 m/s,故D 正确.答案:CD2.解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A 错误;速度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B 正确;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C 错误,D 正确.答案:BD3.解析: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运动方向,故A 、C 正确,B 错误;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运动,10 s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2×10 m+4×10 m=60 m,故D 正确.答案:ACD4.解析: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者一段位移内平均运动快慢,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对应一段位移或者一段时间;瞬时速度是指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或在某一瞬间时的速度大小,对应的是一个位置或者某一瞬间;速率指瞬时速度的大小.答案:B5.解析:瞬时速度是矢量,表示某一时刻或者某个位置时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A 、D 正确,B 错误;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恒定不变,即每一时刻的速度都是相同的,C 正确.答案:B6.解析:设全程的位移为4x ,则汽车以速度v 1=54 km/h 行驶了前x 的位移,以速度v 行驶了后3x 的位移.则汽车通过前14位移的时间t 1=x v 1;汽车通过后34位移的时间t 2=3xv ,全程平均速度v =4xt 1+t 2,解得:v =81 km/h,选项B 正确. 答案:B关键能力综合练1.解析:由于遮光条宽度很小,故可将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当成瞬时速度,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d Δt =0.005 m 0.05 s=0.10 m/s,故A 正确. 答案:A2.解析:物体在AB 段的路程大于1 m,所以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率v =s t >11m/s =1 m/s,故A 错误;物体在BC 段的位移大小为x BC =12+12m = 2 m,所以物体在BC 段的平均速度vBC=x BC t =21m/s = 2 m/s,方向由B 指向C ,故B 正确;物体在CD 段的位移大小为x CD =2 m,所以物体在CD 段的平均速度v CD =x CD t =21m/s =2 m/s,方向竖直向上,物体在DE 段的位移大小为x DE =2 m,所以物体在DE 段的平均速度v DE =x DE t =21m/s =2 m/s,方向水平向左,故C 错误;根据公式v =x t可知,当物体的位移无限小,时间无限短时,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某点的瞬时速度,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能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则由题图可知物体在B 点的速度不等于在AC 段的平均速度,故D 错误.答案:B3.解析:题目只给出王明在每秒内的位移大小,不能确定具体的运动情况,也不能确定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故A 、B 、D 错误;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王明在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x 1+x 2+x 3+x 44 s=1 m +2 m +3 m +4 m4 s=2.5 m/s,故C 正确.答案:C4.解析:设整个过程的总位移为2x ,则物体通过第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t 1=xv 1,物体通过第二段位移所用时间为t 2=x v 2,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v =2xt 1+t 2,代入数据得v =2v 1v 2v 1+v 2=2×10×1510+15m/s =12 m/s,故选项B 正确.答案:B5.解析:设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为x .此人往返一次对应的位移Δx =0,其平均速度v =Δx Δt =0.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往返一次的平均速率为v =x +x x v 1+x v 2=2v 1v 2v 1+v 2,故选D. 易错分析: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路程,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平均速度=位移/时间,是矢量,平均速率=路程/时间,是标量,因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路程,所以平均速度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平均速率.答案:D6.解析: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它们的位移都是从N 到M ,位移是相等的,所用时间相同,故平均速度相同,故A 正确;B 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从N 到M 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故B 正确;三个质点到达M 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无法判断,故C 错误;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由于三个质点所用时间相等,路程不等,则平均速率不相等,故D 错误.答案:AB7.解析:平均速度由v =x t求得,其方向就是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故A 、B 正确;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相等,也可能相等,而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相等,故C 不正确,D 正确.答案:ABD8.解析:第二次超声波反射时的距离x 2>x 1,说明距离变大,汽车离测速仪越来越远,故A 错误;由题图可知第一次超声波碰到车反射时的时刻为t 1,位移为x 1,第二次超声波碰到车反射时的时刻为t 2,位移为x 2,故在两个超声波信号反射时的时间间隔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为x 2-x 1,故B 正确;两次反射时汽车通过的位移为x 2-x 1,时间为t 2-t 1,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x 2-x 1t 2-t 1,故C 正确;运动位移x 2的时间不是t 2,根据图像可知超声波的速度为x 1t 1,故D 错误.答案:BC学科素养升级练1.解析:路程与轨迹有关,位移与初、末位置有关,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所以小球运动的路程为2h ,位移为0,平均速度为0,选项B 正确.答案:B2.解析:由于x -t 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则由图像可得出v A =24 m/s =12 m/s,v B =63 m/s=2 m/s,v C =-63 m/s =-2 m/s,D 图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由此可得出,B 正确,A 、C 、D 均错误.答案:B3.解析:此人往返一次的位移为0,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可知,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0,设由坡顶到坡底的路程为s ,则全过程的平均速率为v =2ss v 1+s v 2=2v 1v 2v 1+v 2=4.8 m/s,故选项D 正确.答案:D4.解析:光速和声速相差很大,在传播约4.1 km 的距离时,光运动的时间非常短,对于估算来说可以忽略,其计算方法是声速v =340 m/s =0.34 km/s,所以x =vt =0.34 km/s×t ≈t3km.显然声速加倍后本题估算结果不再成立.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通过测定距离,认识估算原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答案:B5.解析:(1)屏幕上的数字“350千米/小时”指的是列车当时的瞬时速率.(2)由于前15分钟的运动情况不明确,则无法计算列车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行驶的路程.第2课时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必备知识基础练1.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复写纸,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复写纸,故A 错;实验时应当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故B 错;为减小摩擦,拉动纸带的方向应当与限位孔平行,故C 正确;打点计时器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故D 正确.答案:CD2.解析:甲、乙、丙纸带上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不均匀,故甲、乙、丙不是做匀速运动,故A 错误;丙纸带上的点迹最多,则所用时间最长,而且位移小,故平均速度最小,故B 错误;甲、乙、丁上均有5个点,但丁上第一个点和第五个点之间的距离最大,故丁的平均速度最大,故C 正确,D 错误.答案:C3.解析:(1)由纸带可知,相等时间内,从左向右点与点间隔越来越大,而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小车向左运动.(2)由图可知,A 点到D 点的距离是4.15 cm.(3)如果当时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1 Hz,f >50 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偏小,根据运动学公式v =xt,真实的速度值将大于测量值,所以速度的测量值与速度的真实值相比会偏小. 答案:(1)左 (2)4.13~4.17 (3)偏小4.解析:(1)由于纸带右端和运动物体相连,因此右端先打点,由纸带上点迹分布情况可知物体做减速运动;(2)在打出3、6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v =11.00+12.90+15.10×10-20.3m/s =1.30 m/s ;(3)由于物体做变速运动,故物体在打计数点4时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3和5这两个点之间的平均速度,可得v 4=11.00+12.90×10-20.2m/s =1.20 m/s.答案:(1)减速 (2)1.30 (3)1.205.解析:由毫米刻度尺可读出0、1、3、4点的读数分别是10.00 cm 、12.60 cm 、22.60 cm 、30.00 cm.由题意知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Δt =4×0.02 s=0.08 s,由读数可得1、3两点和1、4两点间的位移大小分别是Δx 1=22.60 cm -12.60 cm =10.00 cm, Δx 2=30.00 cm -12.60 cm =17.40 cm,则1、3和1、4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分别是v 1=Δx 1Δt 1=10.00×10-20.16 m/s =0.625 m/s,v 2=Δx 2Δt 2=17.40×10-20.24m/s =0.725 m/s,1、3两点更接近于2点,故2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1、3两点间的平均速度0.625 m/s. 答案:10.00 cm 12.60 cm 22.60 cm 30.00 cm 0.625 0.725 0.625关键能力综合练1.解析:已知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宽度为x =0.6 cm ;时间t =0.020 s ;则由平均速度公式可得:v =x t =0.6×10-20.02m/s =0.3 m/s,故B 正确.答案:B2.解析: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片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上面,故A 错误;把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上导线,与约8 V 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故B 正确;实验过程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否则在纸带上留下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处理和减小误差,故C 错误;取下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最后一个点与计时起点的距离是x 0,用公式v =x 0t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故D 正确.答案:AC3.解析:由于滑块经过光电门时遮光板的挡光时间较短,所以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可用遮光板挡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经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 1=d Δt 1=3.0×10-20.29 m/s≈0.10 m/s ,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 2=d Δt 2=3.0×10-20.11m/s≈0.27 m/s.答案:0.10 m/s 0.27 m/s4.解析:(1)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因此要将导线接在低压交流电源上. B 、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并压在复写纸下面. D 、若打n 个点,则有(n -1)个时间间隔,故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Δt =0.02(n -1)s ;则6个点对应5个间隔为0.1 s ;(2)实验步骤的排列一般要先安装器材即首先进行BA 步骤,然后进行实验即E 步骤,实验结束要先关掉电源,即进行D 步骤,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即进行CF 步骤,故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BAEDCF.答案:交流 限位孔 复写纸 0.1 s BAEDCF5.解析:打点计时器是根据交变电流的电流方向随时间迅速变化而工作的,打点周期等于交流电的周期,为0.02 s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得:在AC 间的平均速度v AC =x ACt AC=0.35 m/s ;在AD 间的平均速度v AD =x ADt AD=0.42 m/s,AC 段时间比AD 段时间更短,故AC 段平均速度与B 点瞬时速度更接近,即B 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0.35 m/s.答案:0.35 0.42 0.356.解析:(1)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 s.(2)利用对平均速度取极限的思想方法,可近似求得v 5,取离5最近的两点4和6,求其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v 5,即:v 5=0.129+0.15102×0.1m/s =1.40 m/s.答案:(1)0.1 (2)1.407.解析:(1)由题意知,该闪光照相机每秒闪光10次,故相邻小球影像间的时间间隔T =110s =0.1 s,由题图知A 与D 间有3个间隔,则小球从A 点运动到D 点的时间t =3×0.1 s =0.3 s.(2)求影像C 对应小球的速度,可以用BD 间的平均速度来求.由题图知x B =0.60 cm,x D =3.00 cm,则BD 间的平均速度v =x D -x B 2T = 3.00-0.60×10-22×0.1m/s =0.12 m/s,则影像C 对应小球的速度为0.12 m/s.(3)由题图可以看出,在运动过程中,相邻小球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由v =ΔxΔt知小球速度越来越大.答案:(1)0.3 s (2)0.12 m/s (3)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学科素养升级练1.解析:ΔxΔt表示的是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遮光条的宽度Δx 越窄,则记录遮光时间。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3 课时1 速度 学案
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课时1 速度[学习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的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及联系。
3.通过速度概念的学习,体会概念的比值定义方法和等效的思想方法。
一、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叫作速度。
2.表达式:v=ΔxΔt3.单位: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
1 m/s=3.6 km/h。
4.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v的方向与时间Δt内的位移Δx的方向相同。
5.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1)意义:表示物体在时间Δt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2)公式:v=Δx。
Δt(3)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瞬时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2)物理意义: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大小: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作速率。
3.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1.思考判断(1)由公式v=Δx知,运动物体的位移Δx越大,速度越大。
( ×) Δt(2)物体的平均速度为零,则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3)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指瞬时速度。
( √)(4)匀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可以改变。
( ×) 2.关于速度的定义式v=Δx,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B )Δt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Δx成正比,与运动时间Δt成反比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Δx和时间Δt都无关C.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D.v1=2 m/s,v2=-3 m/s,因为2>-3,所以v1>v2解析: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定值,与Δx和Δt无关,A错误,B正确;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错误;速度正负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故v2>v1,D错误。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速度第一课时PPT
引导探究 平均速度
16奥运会百米决赛,牙买加名将龙赛恩 博尔特夺冠,博尔特的成绩是9s81。
11.012m/s
引导探究 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物体在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公式: v x
t
注意: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x 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假设从三脚爬上山顶的路程为S, 因为他最后又回到了远点,所以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0, 然后设往返的平均速率设为V, 由题意可知,这个人一共走的路程为2S, 从山脚爬到山顶用的时间t1=S/v1 从山顶返回山脚用的时间t2=S/v2 所以往返的平均速率就等于用总的路程除以总共用的时间 即: V= 2S/(t1+t2) = 2S/(S/v1+S/v2) 然后化简可得:=2v1·v2/(v1+v2)
A.这列火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0.5 h
B.这列火车一定以60 km/h的速度在这段 路程中运行
C.这列火车如果行驶60 km的路程,用的 时间一定是1 h
D.60 km/h是火车在这段路程中的最大速 度与最小速度之和的一半
•
如图所示为某校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 狐”比赛,甲、乙两人从O点同时出发, 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 路径已在图中标出,则( B )
当堂诊学
• 例1:(基础题)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 确的是( )AD A.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B.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只有大小 C.速度越大,物体的位移越大 D.速度越大,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越大
当堂诊学
例2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 设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m/s, 乙质点的速度为-4m/s,则正确的是(ACD)
第3节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第1课时)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速度是:位移与
发生这个位移所
用时间的比值
∆
=
∆
意义是:表示物
体运动快慢(位
置变化快慢)的
物理量
跟踪练习
“速度”是继“位移”
之后的第二个矢量
2.(多选)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
答案解析: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速度是:表示物
B.速度是标量
体运动快慢(位
C.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例2、物体沿一条直线由A运动到B,
(1)若前1/3时间做速度为v1的匀速运动,后2/3时间做速度为v2的匀速运动,
求物体从A到B的平均速度。
v
x
t
t
3
v1
v2
2t
3
t
v1
2 v2
3
(2)若前1/3位移做速度为v1的匀速运动,后2/3位移做速度为v2的匀速运动,
求物体从A到B的平均速度。
v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O
10
Δx= xB- xA=4cm
m
50
xB=50m
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表示运动的快慢
C
Δt=10s
D
xC=100m
O
100
Δx = xD- xC=400m
500
m
xD=500m
01
速度
一、速度
1、定义: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就是速度。
2、定义式:v
Δx
,即 v= t .
时间
②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有关.
2.速率
①概念: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第1课时 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2.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公式:v s t
单位:___m_/_s__、__k_m__/h___
单位换算:_1__m__/s_=_3_._6_k_m__/h___
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3.匀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4.速度—时间图象
符号:km/h
单位换算关系: 1 m/s=__3_.6__km/h
3.物理意义: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4.常见的速度值
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约33 m/s 骑自行车约5 m/s
这个速度的 物理意义是什么?
人骑自行车 每秒通过的路பைடு நூலகம் 约为5 m。
人步行约1.1 m/s
喷气式客机约250 m/s
说出图中数字的含义。
谁运动得更快?
方法一:小明1 min运动120 m; 小华1 min运动100 m。
通过相同_时__间__比较_路__程__的方法得出小明运动得更快。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小明家距学校600 m,从家到学
校用时5 min;小华家距学校1 000 m, 从家到学校用时10 min。
谁运动得更快?
方法二:小明运动1 m用时0.5 s; 小华运动1 m用时0.6 s。
通过相同_路__程__比较_时__间__的方法得出小明运动得更快。
二、速度
1.定速度义:= 路时在程间物理学公中式,把路v 程=与st 时间变 公之形 式比叫做ts速=度vvs。t
2.单位: 米每秒
符号:m/s
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
甲 乙
v甲=_2_0_m__/_s v乙=_1_6_m__/_s
O
t t甲 t乙
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三节 第1课时 运动的快慢
【解析】 •甲图中,运动员是同时起跑的,均没有到终点,运 动了相同时间,经过路程越长,运动越快,故是利 用了“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来比较运动快慢的; •乙图中,运动员均通过了相同的距离,但是所用时 间不同,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越快,故是利用了 “相同路程内比较时间”来比较运动快慢的。
总结
知1-讲
1. 运用公式v=s/t进行计算时要注意: (1)公式中v、s、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在同一
个运动中的速度、路程及时间; (2)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如果不统一要进行换算。 2. 计算全程平均速度通常用 v s全 来求。
t全
1
v s 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 t
能力提升练
9.甲、乙两列火车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3∶2,速度之比为3∶2,则甲、乙两列火车运动的时
间之比是( )
A.1∶1 A B.3∶2 C.4∶9 D.9∶4
【点拨】由 v=st得 t=vs,
s甲
t甲= t乙
v甲 = s乙
ss乙甲×vv乙甲=32×23=11,故选
A。
v乙
能力提升练
=83.3 m/s。
总结
比较单位不同的速度的大小,应统一单位再 进行比较。而在换算速度的单位时,同样可以采 用单位换算三步法。
1 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词语中,与物理学描述
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 A )
A.一日千里
B.大步流星
C.风驰电掣
D.迅雷不及掩耳
知2-练
2 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
基础巩固练
3.[中考•武汉]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C A.身高约为160 dm B.100 m的短跑成绩约为6 s C.步行的速度约为1 m/s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 s
高中物理 课时跟踪训练(三)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第1课时)高一物理试题
积盾市安家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训练(三)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1课时)A级—学考达标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京沪高速铁路上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B.沪宁高速公路限速1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的大小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500 m/s,指的是平均速度的大小D.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 s,则他冲刺时的速度大小一为10 m/s解析:选A 京沪高速铁路上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选项A正确;沪宁高速公路限速120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选项B错误;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500 m/s,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选项C错误;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 s,则他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0 m/s,但是冲刺时的速度大小不一为10 m/s,选项D错误。
2.以往公路上用单点测速仪测车速,个别司机由于熟知测速点的位置,在通过测速点前采取刹车降低车速来逃避处罚,但很容易造成追尾事故,所以有些地方已开始采用区间测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单点测速测的是的瞬时速率②单点测速测的是的平均速率③区间测速测的是的瞬时速率④区间测速测的是的平均速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B 单点测速测的是在测速点那一位置的速率,是瞬时速率,①正确,②错误;区间测速测的是在一段路程内的平均速率,③错误,④正确。
3.以下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B.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解析:选A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选项A正确;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经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并不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率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和路程是不相的,选项B、C、D错误。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第一章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你还记得初中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吗?【教师提出问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不同时段,运动的快慢一样吗?二.讲授新课:(1)速度【教师提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什么是速度?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它是矢量还是标量?]【教师引导】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比值定义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通常用字母v表示。
如果在△t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是△x,它的速度就是:1008/12.5xv m st∆===∆(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还有:km/h(或km·h-1)、cm/s(或cm·s-1)(3)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4)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v的方向是学生思考讨论根据老师的引导阅读课本思考讨论交流学生记忆并掌握速度的定义、单位、物理意义、 v的方向了解常见的物体下落的现象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内的平均速度。
(3)数据处理①在图中选取纸带上一点为起始点0,后面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用数字1,2,3,…标出这些计数点;②测量各计数点到起始点0 的距离x,记录在表 1 中;③计算两相邻计数点间的位移Δx,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Δt;④根据Δx 和Δt 计算纸带在相邻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v。
位置1 2 3 4 …Δx/ m 0.0320.0920.1550.217Δt/s0.1 0.1 0.1 0.1v/(m·s-1)0.32 0.92 1.55 2.17测量瞬时速度(1)某点瞬时速度的测量:利用v=Δx/Δt,其中Δx为包含待测点的较近的一段距离.学生测量并计算平均速度理解计算瞬时速度的思想掌握利用纸带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建立坐标系:以时间 t 为横轴,速度 v 为纵轴 (2)描点(3)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速度—时间图像或 v-t 图像三.课堂练习:1、以下对速度的定义式xt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 与运动的位移x 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 成反比 B.速度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x 和时间t 都无关 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答案:B CD 2、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个是平均速度( ) A. 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m/s 的速度冲过终点线B. 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m/s 的速度落入太平洋C. 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m/sD. 子弹以800m/s 的速度撞击在墙上 答案:C 3、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学生动手画出速度—时间图像学生练习掌握画速度—时间图像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本节知识的是( )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学生练习巩固本节知识答案:D4、短跑运动员在100 m的比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是8.7 m/s,10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3 m/s,此运动员在这100 m中的平均速度是()A. m/sB. 9.5 m/sC. 9 m/sD. 10.3 m/s答案:A5、如图所示为某物体的s—t图像,在第1s内物体的速度是————,从第2s至第3s内物体的速度是————,物体返回时的速度是————,4s内通过的路程是————,位移是————,4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1.3运动的快慢第一课时逐字稿
1.3运动的快慢第一课时逐字稿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学的老师,请同学们准备好学习任务单,与老师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运动的快慢。
首先让我们来观看一段100米决赛的视频。
百米赛跑视频解说比赛开始随便起步,反应非常快,处于领先完全压制状态,苏炳添在50米处于领先先行动态,把骨头放在后面推出一点保持住,最后重死再见。
老师:比赛过程真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运动员们有的跑的快,有的跑的慢,你能判断谁跑得最快吗?大家会说当然是跑在最前面的,跑得快,你们知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吗?这是比赛进行到8.5秒时的一个画面,跑在最前面的运动员,因为他通过的路程最长,所以我们认为他跑得最快,这是人们在生活中常用到的一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相当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通过路程长的则运动的更快。
同学们,如果我们没有看到比赛时的情境,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找到跑的最快的冠军?有同学会说。
同学 :我会去查询最后比赛的成绩,来找到跑的最快的冠军。
同学们。
老师:你找到了吗?冠军就是用时最少仅为9.92秒的中国短跑飞人苏炳添,这是人们在生活中会用到的第二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就是通过相等的路程,比如都是100米,比较所用时间用时短的则运动的更快。
下面我们把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归纳一下。
方法一,同时起跑。
同学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老师:通过路程长的则运动的更快。
同学 :方法二。
老师:都跑完全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用时短的得跑的更快。
在刚才的视频中,苏炳添跑完100米,用了9.92秒,这个成绩打破了亚运会的记录。
同学们,你们跑100米需要多少时间在我校的一次运动会上?100米短跑决赛中,校冠军的成绩是12秒。
我国优秀的跨年运动员刘翔曾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保持13年的110米栏世界纪录。
同学们,你能判断刘翔和孝冠军谁跑得更快吗?有同学会说。
同学 :他们通过路程不同,送的时间也不同,这该怎么判断呢?老师:其实我们仍然可以用前面的两种方法来判断,比如方法一,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可以比较它们在单位时间也就是一秒内通过的路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第1课时速度速度—时间图像课件
第1课时 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
(1)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单位和方向
物理观念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速率的含义 (3)理解v-t图像的含义,并会根据vt图像分析物体运动的速度随
时间的变化
(1)通过抽象概括,理解速度的含义
科学思维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核
(3)初步体会极限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和意义
心
素 科学探究 能用实验数据绘制v-t图像,并会根据图像理解速度的变化特点
养 点 科学态度 联系与速度有关的实例,体会物理学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击 与责任 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一、速度
1.填一填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_快__慢___的物理量。 (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_时__间___的比值。
(2)vt图像的物理意义:可直观地表示物体__速__度__随_时__间__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物体的速度大小随时间不断变化;速度方向不变,与规定的正 方向相同,做直线运动。
2.判一判
(1)vt图像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
()
×
(2)vt图像形状是曲线的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
×
(3)vt图像能反映不同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和方向。
提示:OA段的平均速度更接近经过O点的瞬时速度。 (3)如图乙所示,请思考OA、OA1、OA2、OA3各段的平均速度中,哪一段 的平均速度更接近小球经过O点的瞬时速度? 提示:OA3段的平均速度更接近小球经过O点的瞬时速度。
【重难释解】
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比较
项目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物理 意义
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 描述物体在某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
高一物理 第二章 直线运动 五、速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第一课时)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高一物理第二章直线运动五、速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第一课时)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从容说课本节学习描述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加速度是高中阶段一个重要的概念。
为了减少学习中的困难。
这一节从匀变速直线运动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并且只重点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依据不同情况对于一般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概念进行不同程度的介绍,但目的只是开阔学生的思路,并不要求学生有更深入的认识.本节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①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②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υ—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本节的教学重点是速度的变化量、变化率的联系及区别;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结合本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本节课采用类比法和讨论法.注意对于加速度的方向问题.要求不必过高。
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速度、加速度及速度改变量进行对比、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复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引入加速度的概念→从图象分析得到什么是速度的变化,拓展分析图象中哪段速度变化快,结合课文内容,学生归纳总结加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分析讨论加速度正、负的含义→拓展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课堂讨论巩固强化本节的知识点.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二、能力目标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速度的变化量、变化率的联系及区别.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教学难点加速度的理解.教学方法类比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加速度不是增加的速度,而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知道加速度的公式和单位,初步理解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应用此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正、负值的含义.4.能够理解速度的大小、速度变化的大小、加速度的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习目标完成过程]一、导入新课[投影出示]比较下面的v —t 图,请同学们分析其中的特点.[学生活动]分析比较 甲: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不变⎩⎨⎧→→⎭⎬⎫减小增加速度变化匀减速直线运动丙匀加速直线运动乙:: [教师提问]乙、丙速度的变化哪个快一些?[学生活动]乙、丙中速度变化的大小相同,但所用时间不同,乙用的时间较短,故乙物体的速度变化更快一些.[教师总结]速度改变的快慢不仅和速度改变的大小有关,还和速度改变所用的时间有关,为了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引进一个新的物理量 加速度.二、新课教学(一)速度的改变[投影出示例1]如图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从图上求出各段的速度变化.[学生活动]由图知:v 0=0,v A =4 m/s,v B =4 m/s,v C =0 m/sOA 段速度变化:Δv A0=v A -v 0=4 m/sAB 段速度变化:Δv AB =v B -v A =0 m/sBC 段速度变化:Δv BC =v C -v B =-4 m/s[评析拓展]1.速度的变化量 v ∆变化后的速度v t —变化前的速度v 0,即Δv =v t -v 02.同一直线的速度运算要先选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运算转变成代数运算.3.速度的变化量也是矢量,正值表示速度增加,负值表示速度减小或反向.(二)加速度[教师出示思考题中]在例1中,OA 段和BC 段,哪段速度变化的快,你是怎样比较的?[学生活动]思考分析可类比于比较运动的快慢来理解.选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比较1 s 内速度的变化的大小.OA 段1 s 内的速度变化的大小:2m/s 4=2 m/s BC 段1 s 内的速度变化的大小:1m/s 4=4 m/s 故BC 段速度变化得快.[教师]为了方便地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类似于速度,我们用比值法定义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加速度.[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出示思考题]1.加速度是怎样定义的?2.加速度的公式是什么?3.加速度的单位是什么?4.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呢?[学生活动]解答上述思考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归纳总结并板书]1.定义: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2.公式:a =tv a t v v t ∆=-或0 3.单位:m/s 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4.物理意义: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出示思考题]试计算例1中三段的加速度.[学生活动]分析求解OA 段:a 1=OAA t v v 0-=2 m/s 2AB 段:a 2=ABA B t v v -=0 BC 段:a 3=BC B C t v v -=-4 m/s 2 [教师提问]计算出来的加速度的正、负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活动]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加速度是矢量,方向和Δv 的方向相同.即跟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2.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和v 0方向同向.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 和v 0方向相反.[投影出示例2]计算物体在下列时间段内的加速度;(1)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0 s 速度达到108 km/h.(2)以40 m/s 的速度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起开始刹车,经8 s 停下.(3)沿光滑水平面以10 m/s 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原速度大小反弹,与墙壁接触时间为0.2 s.[学生活动]思考并求解.[教师选择性地进行实物投影]解:由加速度公式即可求出加速度.取原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1)对汽车:v 0=0,v t =108 km/h=30 m/s,t =10 s所以a 1=100300-=-t v v t m/s 2=3 m/s 2 (2)对刹车后的汽车:v 0=40 m/s,v t =0,t =8 s 所以a 2=84000-=-t v v t m/s 2=-5 m/s 2 (3)对小球:v 0=10 m/s,v t =-10 m/s,t =0.2 s 所以a 3=2.010100--=-t v v t m/s 2=-100 m/s 2 [评析拓展]1.运算时要注意先统一单位.2.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计算时要先选取正方向.(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出示思考题]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什么特点?[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相等,这种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t v ∆∆=恒量 [教师引导分析]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a =tv ∆∆是恒定的.即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出示思考题]1.能否说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2.若某一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不变,就一定可以判断这一运动为匀变速运动吗?[学生活动]思考并解答1.否.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也是加速度不变的.2.否.加速度是矢量,不仅要看大小,还得看方向.加速度不变是指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巩固训练]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A.速度变化总相等的运动B.加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C.速度变化快慢恒定的运动D.加速度恒定的运动2.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B.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末速度的方向相同C.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D.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位移方向相同[参考答案]1.CD2.C(一)关于速度υ、△υ、a的区别和联系.[教师点拨]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它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是状态量,与时刻或位置对应.2.速度的变化是描述速度改变的多少,它等于物体的末速度和初速度的矢量差,即△υ=υt-υo,它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变化的方向.速度的变化△υ与速度大小无必然联系,速度大的物体,速度的变化不一定大.3.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υ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υ的比值,也就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它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和变化的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多少共同决定,与速度本身的大小以及速度化变的大小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大表示速度变化快,并不表示速度大.[巩固训练]1.下列描述中,可能存在的是()A.速度很大,加速度很小B.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D.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时,速度可能为零B.物体的加速度不变时,速度也不变C.加速度减小,速度一定减小D.速度大,加速度一定很大[参考答案]1.ABD2.AB[课堂讨论]1.加速度的大小能反映什么?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什么方向相同?2.加速度和速度这两个物理量,你认为它们有关系吗?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一定为正吗?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一定为负吗?这种看法是否正确?4.加速运动是否就是速度增加的运动?减速运动是否就是速度减小的运动?[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点拨]1.加速度大小反映了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加速度越大,速度改变得越快,加速度越小,速度改变越慢.加速度的方向总跟速度改变的方向相同.2.加速度和速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加速度反映了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而速度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无论加速度大小还是方向,均跟速度无关,不能根据加速度大小,判断物体的速度大小,也不能根据速度大小判定加速度的大小,同样不能根据加速度方向判断速度方向,也不能根据速度方向判定速度改变的方向.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方向一定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方向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但是,加速度是正值还是负值,与正方向的选取有关.如果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负值;若取运动的反方向为正方向,则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负值,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正值.4.加速度的大小反映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而速度的大小反映的是物体运动的快慢.所以应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速度是增加,还是减小.只要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无论加速度大小如何变化,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无论加速度大小如何变化,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三、小结[投影小结思考题]l.加速度是表示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跟的比值.定义式是;在国际单位制中。
21-22版:1.3 第1课时 速度(步步高)
√D.只有瞬时速度才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解析 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 度,选项A正确;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选项B正确;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过程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 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快慢程度,所以只有瞬时速度才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 动,选项C错误,D正确.
夺冠,追平亚洲纪录.假设他在50 m处的速度为9.9 m/s,到达终点的速度
为10.5 m/s,则他在比赛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9. Nhomakorabea m/s
√B.10.1 m/s
C.10.2 m/s
D.10.5 m/s
解析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v=ΔΔxt=91.0901 m/s≈10.1 m/s,故选 B.
例4 (2021·邢台八中月考)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单向行驶,从A处行驶 到B处用了60 s,A、B两地相距900 m;在B处停留30 s后沿原路返回,又 用了45 s到达A、B的中点C处.问: (1)这辆汽车前6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答案 15 m/s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导学探究
如图1所示,甲、乙两地直线距离为20 km.
(1)小明开车从甲地到乙地,用时20分钟,他的平均
速度为多大?
图1
答案
由
v=ΔΔxt 得:v=201 3
km=60 h
km/h.
(2)途中某时刻小明发现速度计指示为70 km/h,此示数表示什么? 答案 表示此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速率)为70 km/h.
2.(多选)下列关于速度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
课时作业9:1.3 第1课时 速度
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第1课时速度考点一对速度的理解1.(多选)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快B.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C.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D.一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置不变化,则这段时间内物体速度为零答案AD解析根据速度的定义知,A、D正确.速度大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快,但在很短的时间内物体位置变化(即位移)不一定大,B、C错误.2.(多选)下列关于速度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B.位移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定不同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变的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变的答案AC解析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A项正确.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C项正确.考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3.(2020·菏泽市高一检测)电动自行车(图1)以其时尚、方便、快捷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但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在逐年增多.“学习交通安全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是确保学生交通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按规定,电动自行车在城区限速20 km/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 .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 ,指的是平均速度B .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 ,指的是瞬时速度C .交通事故发生时,相互碰撞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D .在某一路段行驶的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 答案 B解析 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 ,是指电动自行车的最高时速,为瞬时速度,A 错误,B 正确;交通事故发生时,相互碰撞的速度指的是碰撞时的速度,为瞬时速度,C 错误;在某一路段行驶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D 错误.4.(多选)在平直的公路上,汽车启动后在第10 s 末,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2所示的位置,前10 s 内汽车运动的位移为150 m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 .第10 s 末汽车的瞬时速度是70 km/hB .第10 s 末汽车的瞬时速度是70 m/sC .前10 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D .前10 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35 m/s 答案 AC解析 汽车的速度表显示的是瞬时速率,由题图可知在第10 s 末汽车的瞬时速度是70 km/h ,故A 正确,B 错误.前10 s 内汽车的位移是150 m ,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5 m/s ,故C 正确,D 错误.5.汽车从立交桥顶上向下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 s 内通过2 m 、第2 s 内通过4 m 、第3 s 内通过6 m ,则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4 m/s B .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C .后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D .后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4 m/s 答案 A解析 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v =4 m 1 s =4 m/s ,选项A 正确,B 错误;后2 s 内的平均速度v 2=4 m +6 m2 s=5 m/s ,选项C 、D 错误.6.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0.1 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3所示,则小球在图中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图3A .0.25 m/sB .0.2 m/sC .0.17 m/sD .无法确定答案 C解析 由题图可知,小球运动的位移大小Δx =6 cm -1 cm =5 cm =0.05 m ,运动时间Δt =0.1×3 s =0.3 s ,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v =Δx Δt =0.050.3m/s ≈0.17 m/s.7.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的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 s 内跑了61 m,7 s 末到7.1 s 末跑了0.92 m ,跑到终点共用10.8 s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在百米赛跑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9.26 m/sB .运动员在前7 s 内的平均速度是8.71 m/sC .运动员在7 s 末的瞬时速度约为9.2 m/sD .运动员在第7 s 内的平均速度是9.2 m/s 答案 D解析 运动员在百米赛跑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v =x t =10010.8 m/s ≈9.26 m/s ,选项A 正确;运动员在前7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v 7=x 7t 7=617 m/s ≈8.71 m/s ,选项B 正确;7 s 末到7.1 s末时间较短,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9.2 m/s ,近似等于7 s 末的瞬时速度,而不能认为是第7 s 内的平均速度,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8.(多选)设游客甲驾车从九华山大门去黄山大门,行程162 km.游客乙驾车从黄山大门赶往九华山大门,行程158 km.若两人恰好同时出发且同时到达,则甲、乙在两地之间运动的过程中( )A .研究甲车的行驶路程时能将甲车看成质点B .甲车、乙车的平均速度相同C .甲车的平均速率大于乙车的平均速率D .游客乙驾车行驶“158 km ”指的是位移 答案 AC9.(2021·泰安一中高一上月考)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利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直线距离为9 km ,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时5 min ,赛车上的里程表显示的里程数增加了15 km ,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瞬时速度是108 km/h B .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 C .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率是108 km/h D .经过该路标时的瞬时速率是150 km/h 答案 D解析 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瞬时速度不断变化,A 错误;平均速度等于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即v =x t =9 km 560 h =108 km/h ,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v ′=s t =15 km 560 h =180 km/h ,B 、C 错误;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即经过该路标时的瞬时速率,D 正确.10.(多选)如图4所示,在1 000 m 体能测试中,小明沿某400 m 圆形跑道从A 点出发,其成绩为3分40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小明的平均速率约为4.55 m/sB .小明的平均速率约为0.91 m/sC .小明的平均速度约为0.91 m/sD .小明的平均速度约为0.58 m/s 答案 AD解析 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所以平均速率为v 1=s t =1 000220 m/s ≈4.55 m/s.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小明跑了两圈半,位移大小等于圆形跑道的直径,所以平均速度为v 2=x t =63.7×2220m/s ≈0.58 m/s.所以选A 、D. 11.(多选)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 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内匀速移动1 m ,初始位置在bc 边的中点A ,由b 向c 运动,如图5所示,A 、B 、C 、D 分别是bc 、cd 、da 、ab 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 .第2 s 末的瞬时速度大小为1 m/sB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2m/s C .前4 s 内的平均速率大小为0.5 m/s D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 m/s 答案 AB解析 由质点每1 s 匀速移动1 m 可知,质点运动的速率为1 m/s ,即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率均为1 m/s ,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也均为1 m/s.前2 s 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 m ,由A 运动到cd 边的中点B ,在第2 s 末瞬时速度大小为1 m/s ,方向由B 指向d ,瞬时速率为1 m/s ,前2 s 内的位移大小为x 1=|AB |=Ac 2+Bc 2=12+12 m = 2 m ,平均速度为v 1=x 1t 1=22m/s ,方向由A 指向B ,故A 、B 正确,D 错误.前4 s 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 m ,平均速率仍为1 m/s ,故C 错误.12.某物体由A 点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 s 向东行驶了30 m 到达B 点,又向前行驶了5 s 前进了60 m 到达C 点,在C 点停了4 s 后又向西行驶,经历了6 s 运动了120 m 到达A 点西侧的D 点,如图6所示,求:图6(1)最后6 s 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 (2)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3)全过程的平均速率.答案 (1)20 m/s ,方向向西 (2)1.5 m/s ,方向向西 (3)10.5 m/s解析 (1)最后6 s 时间内物体从C 点到D 点的位移大小为Δx 3=120 m ,则平均速度为v 1=Δx 3t 4=120 m6 s=20 m/s ,方向向西. (2)全程中物体初位置为A 点,末位置为D 点,其位移是AD →,方向向西,大小Δx =Δx 3-Δx 1-Δx 2=120 m -30 m -60 m =30 m ,所用时间t 总=5 s +5 s +4 s +6 s =20 s. 则平均速度大小为v 2=Δx t 总=30 m20 s=1.5 m/s ,方向向西.(3)全过程的路程s =30 m +60 m +120 m =210 m. 全过程的平均速率v =st 总=10.5 m/s.13.(2020·唐山一中月考)一辆汽车做单向直线运动,先以15 m/s 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四分之三,剩下的路程以20 m/s 的速度行驶,则汽车从开始到行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 A .16 m/s B .16.3 m/s C .17.5 m/s D .18.8 m/s答案 A解析 设全程位移大小为x ,先后两个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v =x3x 4v 1+x 4v 2,解得v =16 m/s ,选项A 正确.14.某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1)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 2,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 答案 (1)12(v 1+v 2) (2)2v 1v 2v 1+v 2解析 (1)v =v 1t +v 2t 2t =12(v 1+v 2)(2)v ′=x x 2v 1+x 2v 2=2v 1v 2v 1+v 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课时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金戈铁骑 整理制作)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课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物体的运动通常是比较复杂的.放眼所见:在生活中, 人们跳远助跑、水中嬉戏、驾车行驶、高山滑雪;在自然界 里,雨点下落、鸽子飞翔、猎豹捕食、蜗牛爬行、蚂蚁搬 家……这些运动中都有速度的变化.物体的速度变化存在规 律吗?怎样探索复杂运动蕴含的规律呢?
解析:打点计时器与滑轮间的距离尽可能要大,小车尽 可能靠近打点计时器,都是为了使小车运动的距离较大,尽 可能打出较多的点,选项A错误,B正确;若先释放小车再接 通电源,只能在纸带的后面部分打点,选项C正确;钩码个数 应适当.钩码个数少,打的点很密;钩码个数多,打的点少, 都会带来实验误差,选项D错误.
2.放开小车 电源
3.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4.在三条纸带上选择一条最清晰的,舍掉 _开_头__一__些__过__于__密__集__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综合拓展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 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3.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 时用手按住它. 4.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要适当,以免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 的点太少,或者加速度太小,而使各段位移无多大差别,从而使 误差增大,加速度的大小以能在50 cm长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得六、 七个计数点为宜. 5.要区别计时器找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 上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0.02×5 s=0.1 s. 特别提示:先通电,后放小车,先止住小车,再断电.注意 区分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计算.
(2)利用描点法,先描出不同时刻各点 的速度,再画出速度时间图线,并让尽可 能多的点位于这条直线上,如右图所示.
第3节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第1课时)
[易错警示] 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三点
(1)瞬时速度
某一时刻或某个位置。
(2)平均速度
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
(3)不同过程或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4.瞬时速度是指
[对点练清]
()
A.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物体在该位置速度的大小
B.运动物体在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既能表示物体在该段位移
2.速度方向的表示方法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可沿运动方向建立直线坐标系,物体的 速度就可用正、负号表示,速度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时取 正值,相反时取负值。
[典例1] [多选]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取向
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 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
则可知
()
A.乙质点的速度大于甲质点的速度
B.速度、路程
C.速率、位移
D.速率、路程
解析:时速不考虑方向,即为速率,200 公里为路程,D 正确。
答案:D
2.[多选]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
动得快
B.速度是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
物体位置变化大
C.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
①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 平均 快慢程度和方向。
Δx ②定义式: v = Δt 。 (2)瞬时速度 ①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在某时刻 运动的快慢。 ②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 ③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保持 不变 的运动。在匀速直线运 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
2.判一判
(1)物体的瞬时速度总为零,则平均速度一定为零。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