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检测题及答案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检测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春节是中国人民最看重的传统节日,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的很多习俗也悄然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再崇尚“爆竹声中一岁除”,而是更加注重“新桃换旧符”。
辞旧迎新突显出一种奋进的民族“精气神”,折射出人们谋发展、求富裕、追幸福的决心和信心。
这反映出()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要因时而变②必须采用现代流行的艺术手段取代我国传统习俗③传统文化要符合时代要求,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④传统习俗充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春节习俗悄然发生着变化,体现了传统文化要符合时代要求,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具体内涵要因时而变,①③符合题意。
②说法错误,排除。
不管是传统习俗还是传统文化,都既有精华又有糟粕,④说法错误。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大格局,体现了“天下为公”“万邦和谐”“万国咸宁”的中国政治理念。
今天,“以和为贵”等传统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重要影响。
这说明()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③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受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今天,“以和为贵”等传统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重要影响,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不符。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家书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表达亲情的重要载体。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广大青少年推荐《晒家规家训——讲我家的故事》一书。
这一举措旨在()①引导青少年全面继承传统文化②引导青少年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③用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④让青少年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B材料旨在强调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②③符合题意;“全面继承传统文化”的说法是片面的,排除①;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排除④。
高考政治 专题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试题(含解析)
专题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考点解读1、高考考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 2013版最新教材修改变动本部分新版教材无变动3 考生记忆手册(可单独打印)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精品高考系列专题24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记忆手册)4.1传统文化的继承(框题)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1)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①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②特点: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习俗的继承: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的继承: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的继承: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传统思想的继承:对如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为什么——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1)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双重的,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怎么办——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经济全球化虽对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不可能消除文化的多样性。
回答1-2题。
A 1、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过“洋节”的时候,韩国要与中国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
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对其理解正确的有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从不同民族的节日中,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唯一表现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B 2、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间的冲突必然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消失②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③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侵略④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文化的发展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传统文化一经产生对社会影响久远。
回答3-5题。
C 3、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等都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集中反映了A.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 B.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C.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D.教育活动影响文化传承C 4、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立国平天下。
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
高一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试题
高一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试题1.首获普利兹克建筑的中国建筑师王澎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很深厚,作为一个当地的建筑师,看到到处都在拆老建筑,我必须作出反应,以艺术的方式让它们重生。
”他的这一观点启示我们()①文化继承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②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基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题中材料“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很深厚,作为一个当地的建筑师,看到到处都在拆老建筑,我必须作出反应,以艺术的方式让它们重生”,强调了文化继承的重要意义,故②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故①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答案】(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解析】本题设问比较直接,也比较简单,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
考生首席那回答传统文化的含义,然后说明传统文化的特征是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了传统文化的含义、特征的知识。
3.对于传统艺术或者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
这是因为A.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B.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C.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D.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答案】B【解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关系。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2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专题精练(含答案)
第二十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选择题1.“学有所教”的政策指的是让每一个适学个体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一提法,与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十分相似。
这说明()。
①文化具有继承性②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③文化复古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要继承这一传统文化,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人们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是()。
①批判地继承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时下有些地方,有些领域很流行向老祖宗讨饭吃。
影视清一色的古代格格、皇帝、皇太子秘史等;书法清一色颜体、柳体等;教育思想清一色孔孟之道。
很多有识之士担忧:中国文化,特别是文艺将何去何从?下列对传统文艺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典型建筑为代表B.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传统文艺的造诣,现代人是很难突破的D.对传统文艺要坚决抛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A、C、D三项表述错误。
【答案】B4.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诗歌、散文、楹联、书法以及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形式,成为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
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中国的诗书画一体的艺术形式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故选D。
【答案】D5.“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身着古色古香服装的中小学生,用明快的曲调和优美的旋律,吟唱着一首首古诗词。
【高中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试题
【高中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试题【摘要】“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试题”教师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请看编辑的文章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 小题,每小题4 分,共48 分)1 .我国是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形成了许许多多的风俗习惯,透过这些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① 可以探索到我们民族文化的渊源② 可以领略到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③ 可以感受到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④ 可以预测各民族未来的发展A .① ⑧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③ ④ 2 . ( 2021 ? 辽宁联考)2021 年6 月6 日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即。
这一天,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国外的华人社区,都有赛舟、吃粽子、系五彩绳、插艾草等习俗。
这种情况说明传统文化()。
① 具有相对稳定性② 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一成不变③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④ 能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A .① ② B .② ④ C .① ③ D .③ ④ 3 . ( 2021 ? 无锡模拟)文化重建是仪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
三年多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
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 传统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②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④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① ②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③ ④4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都有张贴对联、年画、福字的传统习惯。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 )。
A .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烙印B .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C .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D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5 .( 2021 ? 江西联考)“学有所教”的政策指向是让每一个适学个体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新授课)(答案)
综合训练 参考答案
• 20、(2015· 浙江卷)材料:祠堂是崇宗祭祖联络宗亲的场所, 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 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 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新农村建设以 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 “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礼仪 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 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名词解释:
• 什么是“文德武德、言娴淑德、品学兼德、修 身立德”?
• 文德武德:社会竞争大,虽然不至于琴棋书画样样精 通,但要见多识广、培养专长。 • 言娴淑德:凡事从他人角度着想,口出慧言,用女性 的温柔言语打动人心。 • 品学兼德:善良的品格增加人缘,品位增添魅力;不 断学习,追求进步,才能越来越美丽。 • 修身立德:发掘、善用女性细腻、温婉的特质,面对 工作(学习)时表现自信、面对家庭(爱情)展现美 德、面对生活呈现优雅。
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 ([注意]: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 要 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 要求 。它们是同一过 程的两个方面。传统文化要在 继承 的 基础 上发展 (创新),在 发展 (创新)的 过程 中继承。 • 例如,新“三从四德”既保留旧“三从四德”中合理 成分,又与时俱进,注入从世界、从爱、从己等新内 容)
综合训练 参考答案
• 21、(2011· 全国卷)材料: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 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 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 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 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 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 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 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习俗蕴 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 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 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习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 (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 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4分)
2012届高考政治分项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2届高考政治分项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政治: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分项练习试题(必修3)一、选择题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1.2010年9月,出席联合国会议的温家宝总理为纽约华侨华人带来了1000盒钓鱼台国宾馆精心制作的月饼,与大家话“饼”谈“情”,现场充满了“家乡味”,更在旅居海外的侨胞心里增添了一缕“月是故乡明”的温情。
这说明()①文化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人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温总理与大家话“饼”谈“情”,激起了无限的乡情乡味,这说明中华传统文化有维系民族情感的作用,以及文化影响的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①③正确。
②不符合意,④中“决定”的说法错误。
答案:C2.(2011•茂名模拟)温家宝总理在会见澳门新任行政长官崔世安时,引用《左传》中的话说:“慎始敬终,终以不困”,希望新任行政长官开始就要把工作谋划好、做好,以免窘迫之患。
材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相对稳定性B.鲜明的民族性C.相对保守性D.巨大的包容性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温家宝总理引用《左传》的名句以警示新任行政长官,以免窘迫之患,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故选A项。
答案:A3.(2011•南京模拟)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都有张贴对联、年画、“福”字的传统习惯。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A.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B.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C.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有各种传统习惯,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故本题应选B项。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4.(2011•广州模拟)冼星海创作的雄浑激越的《黄河大合唱》让人热血沸腾。
《黄河大合唱》永远是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号角。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3
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选择题1.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
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来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团圆;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幼等。
下列对上述主张的价值判断正确的是( )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保持不变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只有彻底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答案] C[解析] 在社会发展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故选C。
2.时下有些地方,有些领域很流行向老祖宗讨饭吃。
影视清一色的古代格格、皇帝、皇太子秘史等;书法清一色颜体、柳体等;教育思想清一色孔孟之道。
很多有识之士担忧:中国文化,特别是文艺将何去何从?下列对传统文艺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典型建筑为代表B.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传统文艺的造诣,现代人是很难突破的D.对传统文艺要坚决抛弃[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A、C、D三项表述错误。
3.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许多城市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远景,提炼和培育出了自己的城市精神,如北京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精神,上海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精神,湖南的“心忧天下、厚德致远、脚踏实地、敢为人先”精神等。
可见,城市精神( )①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②决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未来③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时代性④根植于各地优秀传统文化之中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许多城市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远景,提炼和培育出自己的城市精神,可见,这些城市精神植根于各地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城市精神的提炼和培育是对各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体现了城市精神的继承性和时代性,也体现了城市精神的区域性特征,故③④正确。
高中政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2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随堂达标验收(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一、选择题1.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B )①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②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文化继承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发展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①③符合题意,②④错误。
故选B。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文化自身传承因素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下列属于文化自身传承因素的是( C )①社会制度更替②科学技术③思想运动④教育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②③符合题意。
社会制度更替属于政治范畴;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①④不属于影响文化传承的自身因素,排除。
3.传统的拜年方式是登门拜年,有的晚辈还要下跪磕头。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短信拜年作为一种新的形式,更加适应了这个时代。
这一现象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C ) A.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唯一出路C.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D.科技进步是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解析] 短信拜年继承和发展了拜年的传统文化,说明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C 符合题意;继承是发展的前提,A错误;B中“唯一出路”说法错误,排除;D夸大了科技的作用,排除。
4.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C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自信,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时作业13: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选择题1.“有钱无钱,剃头过年。
”因此岁末大小理发店都爆满。
古时候正月是不能剃头、理发的,民间一直要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后,才开始剃头,即“剃龙头”。
“剃头过年”和“剃龙头”都是对()A.传统理论的继承B.传统习俗的继承C.传统文艺的继承D.传统建筑的继承2.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摘除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文化依托的中医,就如同离开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
这告诉我们()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②文化交流不利于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③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创新的精神根基④文化发展必须摒弃一切外来文化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2017年10月28日(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重阳节。
《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
因此,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都要组织敬老活动。
这说明()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道德伦理②传统文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③重阳节形成于历史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④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现代文明风尚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4.近年来,各地中学举行的成人礼,始于周代的冠(笄)之礼。
对此,甲同学认为,成人礼应该回归古代已有的冠(笄)仪式,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乙同学认为,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只要在内容上让学生感受到成人的责任就好,复古的冠(笄)仪式没有价值。
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甲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认识到传统礼仪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②乙观点的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③成人礼仪式演变是社会进步的突出表现和主要标志④中华传统礼仪文化需要因时而变,体现时代精神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近几年来,“入土为安”的传统丧葬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不保留骨灰、不建墓基墓碑的树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清明祭扫也由传统的焚香烧纸发展为更为环保的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新形式。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
第2单元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选择题1.屈原故里端午民俗是中国上古楚文化、端午礼俗等的活态见证,这一节日民俗还传承了《楚辞》与其他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列对屈原故里端午民俗理解正确的是( )①端午民俗具有继承性②端午民俗是应该抛弃的糟粕③端午民俗等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持久的影响④端午民俗等传统民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端午节这一天,不管是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还是旅居国外的华人家庭,都有挂艾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这种现象说明传统文化( )A.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是促进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力量C.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D.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的影响3.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今天,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汲取儒学中“富而好礼”和“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等传统道德的精华,让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发扬光大,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的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这说明 ( )A.传统文化总能通过一定方式表现出来B.文化与社会政治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C.传统思想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D.应重视传统习俗的继承近年来中国戏曲发展面临困境,时代变了,环境变化了,而戏曲的变化却没有跟上时代,因而生存受到很大的影响。
据此回答4~5题。
4.戏曲的发展目前面临困境,说明 ( )A.传统文化必将消失B.传统文化阻碍社会和人的发展C.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D.传统文化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5.让戏曲不消失,我们必须 ( )①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④对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东西加以改造和剔除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2011·福建高中毕业班质检)下面两块牌匾的内涵主要表现了传统文化中的 (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C.传统思想 D.传统文艺7.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所以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课时作业5: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训练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选择题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也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标志的是() A.传统文艺B.传统思想C.传统建筑D.传统习俗2.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人大常委会关于公民姓氏选择权的立法解释是一个广受社会关注的热点。
某法学专家表示,公民选择姓氏涉及公序良俗,新通过的立法解释并不意味着公民可以自己随便选择姓氏,未来也不会完全放开选择姓氏,“否则就乱套了”。
假如你赞同专家的观点,其理由是()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②继承是发展的前提,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③传统道德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仍具有现实意义④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传承的纽带不能断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16·淮安模拟)下面漫画中“国学进课堂”这一行为的依据是()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B.传统文化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C.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
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这是因为()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与发展不竭的源泉③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5.(2016·杭州月考)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于2015年9月出版,分别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成规模的教材试用工作将在各地陆续展开。
今后高考中也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文化借鉴交流B.努力改造落后文化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D.增加文化传播途径6.中华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和谐、和睦、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基础演练1.文化大师张岱年说:“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传统文化就是指优秀的民族文化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发挥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民族兴旺发达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阶级性2.为庆祝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部在京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专场,展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的丰富内涵及独特魅力。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展演属于()A.传统习俗的继承B.传统思想的继承C.传统文艺的继承D.传统建筑的继承3.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国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些几岁的孩童开始诵读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中庸》《论语》《大学》《老子》等在内的古文(书)。
有人认为,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笼统地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是很危险的。
这一观点表明()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儿童成长的消极作用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4.“中国是一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
”对这句话不正确的理解是()A.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B.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加以继承和发展C.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5.教育部专门发文要求把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小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主要是因为()A.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在文化传承中起重要作用B.创新的文化传播形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和教育相结合C.在社会主义中国,中小学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体D.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必须通过教育的方式才能加以继承和传播6.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通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把汉字带进了信息时代,让中华汉字文化源远流长。
这说明()A.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C.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能力提升7.世界气象组织规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的命名由该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
我国提供了龙王、悟空、玉兔、杜鹃、海棠等10个名字。
这些名字的背后都有许多故事或者寓意,其中有6个名字来自我国的神话传说。
从我国提供的台风名称可以看出()A.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B.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传统文化渗透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D.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8.[2011·山东卷] “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
关于下图“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②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以富春江两岸秋色为主题的《富春山居图》系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所作,清初被焚为两段,2011年6月1日,《剩山图》(由浙江博物馆收藏)与《无用师卷》(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终于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聚首。
一卷曾经充满悲情的绘画,在此成就一段文化佳话。
这幅600多年前的古作,在断为两半300多年之后,双卷合璧,山水梦圆。
这表明()A.传统文艺对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促进作用B.传统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被人们世代沿袭C.传统文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10.[2012·广州模拟] 2011年5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深圳进行调研。
在参观环球数码媒体科技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时,李长春强调,要紧紧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机遇,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艺术感染力,牢牢掌握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主动权。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大众传媒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已成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唯一手段④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2012·盐城模拟] 对下边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③实现文化创新要摆脱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缚④社会实践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2.[2012·济南模拟]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这给我们的文化启示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B.实现我国文化发展就要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根本改革C.要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促进思想运动D.文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摒弃传统文化的过程13.“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2011年6月21日在成都市某楼盘的舞台上,一群小朋友身穿长衫、头系彩带,摇头晃脑地大声诵读国学经典。
据悉,许多学校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等“国学”篇目重新列为必修课,要求学生熟背。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近千万的孩子加入“读经”的行列。
请从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说明如何传承“四书五经”等“国学”。
选做习题14.材料一《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邃,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
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1世纪的今天,古老的《道德经》所蕴涵的理念与主张,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我们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
当然《道德经》里面也有一些消极的道理和理论,如不提倡竞争和主动学习等。
材料二“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千百年来,“和”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
而今,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既扎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又赋予了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和谐社会理念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认同,而且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特色”的原则与取向。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并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新“和谐”。
(1)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阅读材料二回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的“和”文化有怎样的关系?课时作业(二十四)1.B[解析] 张岱年的话强调民族文化在树立民族自尊和维系民族生存发展中的作用,故选B。
A错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C、D不符合题干规定性。
2.C[解析] 音乐舞蹈属于文化艺术类,故选C。
3.B[解析] 题干强调笼统地学习传统文化是危险的,意思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坚持正确的态度,要辩证认识,要看到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4.D[解析] 考查对文化继承的理解。
全面继承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坚决摒弃的是有害的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文化,A、B、C正确。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D错误。
5.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A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文化传播形式的创新问题,B不选。
人民群众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主体,而不仅仅是中小学生,C说法错误。
D与题意无关。
6.A[解析] 汉字的创造、统一以及传播汉字的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促进了文明的沉淀、流动与传播,这说明了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因此,A是正确的。
7.C[解析] 依据教材A、B、D本身正确,但材料未涉及民族文化的繁荣、取舍及文化典籍角度。
C项本身符合客观现实,且与题目“有6个名字来自我国的神话传说”吻合,故选C。
8.B[解析] 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②说法错误。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而不是主要形式,故④说法错误。
好客山东贺年会以元旦、春节和元宵节三大节点为支撑,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意味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从而传播了文化,故①③的说法符合题意。
9.D[解析] 传统文艺有精华与糟粕,所以A中的“促进作用”说法错误。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B中的“被人们世代沿袭”说法错误。
“双卷合璧,山水梦圆”体现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故选D而排除C。
10.B[解析] 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相融合,是因为科技的重大作用,①②④符合要求。
大众传媒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已成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主要手段,③说法错误。
11.C[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
漫画是政治选择题常用形式之一,此类题目多从反面考查教材知识,回答时应注意反正面转化并结合漫画找主旨。
依据教材知识可知,②③④本身正确。
①说法错误,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全部抛弃;依据漫画,对“已知未知”的思索可转化为②③中的观点,漫画未提及实践,故④不选。
12.A[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制度的变化推动文化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
实现我国文化发展要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改革,而不是“根本”改革,B错误。
C不符合题意。
文化发展需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D错在“摒弃传统文化”。
13.[答案] ①我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现代文明不能割裂传统。
“四书五经”等中华传统名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发扬。
②要分清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发掘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合理部分,不可照单全收。
③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应该注意方式,不要搞一刀切。
④创新与继承一样是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既要重视传统文化,又要学习借鉴外来与外国文化,更要创新发展现代文化。
[解析] 此题属于“怎么办类”主观题,传承国学的具体态度和做法是答题的落脚点。
可以从传统文化的地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教育的方式、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展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