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训练·提能力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山居秋暝 燕歌行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文字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文字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文字版,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包括:《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一、基础知识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2),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3),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4)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5)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1)王绩《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2)崔颢《黄鹤楼》中直抒胸臆,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写自己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4)《渡荆门送别》中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山的变化的诗句是:,。

(5)《钱塘湖春行》中正面写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湖光水色的诗句是:,。

二、课内阅读【一】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2分)本诗的开头叙述诗人① ,接着记录沿途的自然风光,结尾用人物问答的方式叙写了② 。

4.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3分)【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_____________的特点。

6.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三】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诗借景打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

B.首联写诗人乘舟到“荆门外”,交代了诗人的行踪。

高考72篇之41山居秋暝理解性默写

高考72篇之41山居秋暝理解性默写

高考72篇之41山居秋暝理解性默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山居秋暝
1.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间幽静环境的句子是,。

2.《山居秋暝》中含蓄地表达诗人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生活志向的诗句是,。

3.《山居秋暝》中点明是秋天节气的诗句是,。

4.《山居秋暝》中用对偶的方式写了月光和泉水的诗句
是,。

1.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间幽静环境的句子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山居秋暝》中含蓄地表达诗人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生活志向的诗句是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山居秋暝》中点明是秋天节气的诗句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4.《山居秋暝》中用对偶的方式写了月光和泉水的诗句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

2024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4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突然,那人唱了起来,细听,那歌无词,也无统一的曲调,只有一种内在的音韵连在一起。

假如说有歌词的话,那只有“咧”一个字。

咧——咧——咧——,歌声好像被鞭梢越沟撩过来,抑或是被风断断续续扔过来。

满地是无边的黄土壑,昏黄的夕阳在黄土上,满地好像涂着秦汉边卒那风干的血。

那歌声,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悲歌却多悠扬,似颂歌却兼哀怨,似战歌却嫌凄婉……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无词,而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

依据地势,那是长城的外侧,也就是长城要守御的对象。

长城一线,仅一墙之隔,即便同民族,甚至同家族也风俗迥异。

其显著标记便是寒食节长城内侧家家户户送寒衣,而长城外侧则无此风俗。

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卫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

那么,对面平台上引吭高歌的原委是秦汉边卒的骨血还是匈奴的遗脉?仅一沟之隔,便有之感。

我只有倾听他那洞穿物障的声音。

咧——咧——咧——,他原委要咏叹什么,歌颂什么,怨懑什么,冀求什么?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抑或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无词,无调,那单调而无端的音符随着朔风洒向山川沟壑,沿着悬崖一路流淌而去, 风沙草棵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浮起可望而不行即变化汇入B.升起望尘莫及变化飘进C.浮起望尘莫及变换飘进D.升起可望而不行即变换汇入分析,选用“浮起”。

可望而不行即: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后。

依据“仅一沟之隔”分析,选用“可望而不行即”。

变化:不规则地变更。

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结合“无端”“音符”分析,第三处应选“变化”。

“汇”指汇合。

“飘”指随风飞扬。

结合“一路流淌而去”“风沙草棵中”,应选“汇入”。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们想探究他要咏叹、歌颂、怨懑、冀求什么,也想知道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还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早秋诗(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早秋诗(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早秋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太原早秋①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②。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

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

②大火,星名,《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

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即用秋天的典型景象来照应题目中的“早秋”,“众芳歇”表明花草凋零,“大火流”表明天气依然炎热。

B.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

C.颈联的“绕”和“飞”字,采用了比拟的手法,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D.这首律诗条理清晰,前两联写太原的早秋之景,后两联则着重于抒发情感。

2.同是写秋,本诗描绘的画面、色调和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秋山中作①[唐]王维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②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③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这首诗作于天宝年间,当时朝政日坏,王维四十多岁,居于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

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

后用作不以家事自累的典故。

③蛩:蟋蟀。

3.下列对本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了诗人的谦虚,他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就不拖累圣明的时代了。

B.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等意象,交待了诗人生活的山林田园环境。

C.诗歌符合律诗对仗的要求,颈联中“草间”对“山里”,“蛩响”对“蝉声”,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于音乐美。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燕歌行(并序)》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燕歌行(节选)高适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①,孤城落日斗兵稀。

[注]①腓:枯萎。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描写战前敌我双方部署军事行动的情景,动词“飞、照”说明军情危急。

B.敌人骑兵深入中原,来势汹汹,像狂风暴雨发动猛攻,衬托了战士们的形象。

C.孤城、落日、衰草等意象突出边塞的萧条凄凉,烘托了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D.八句诗虽是节选,却逐步推进,完整再现了战斗前、战斗中和战斗后的场景。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漠穷秋塞草腓.腓:茂盛B.两朝开济.老臣心济:扶助C.斗酒十千恣欢谑.谑:玩笑D.危.樯独夜舟危:高的3.下列词语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芙蓉,就是荷花。

荷花的别名还有菡萏、莲花、芙蕖、水芝、水华、水芙蓉。

B.“大漠穷秋塞草腓”中的“穷秋”和“辞根散作九秋蓬”中的“九秋”,都指深秋。

C.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谷神的节日,分春社和秋社。

“燕子来时新社”中“新社”即春社。

D.彩云,古代常用以比喻美丽而薄命的女子。

《红楼梦》中晴雯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就隐含此意。

二、情景默写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适者,渤海蓨人也。

……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

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颂。

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

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

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西。

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节上前。

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奔赴行在,及河池郡,谒见玄宗,因陈潼关败亡之势。

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至成都,八月,制曰:“侍御史高适,立节贞峻,植躬高朗,感激怀经济之略,纷纶赡文雅之才。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专题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精品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专题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精品练习及答案

【学案导学设计】2018高中语文专题检测二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赠.送(zhènɡ)御苑.(yuàn)蹉跎..(cuō tuó) 山居秋暝.(mínɡ)B.浣.女(huàn) 喟.叹(kuì)胜.迹(shènɡ)C.瀚.海(hàn) 蓟.北(qì)伫.立(chù) 幕中草檄.(xí)D.胡骑.(jì) 胆慑.(shè)颀.长(xín) 绝域苍茫.(mánɡ)答案 B解析A项“赠”读zènɡ;C项“蓟”读jì,“伫”读zhù;D项“颀”读qí。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喜爱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向晚:傍晚C.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旋:回转D.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伫:久立等待答案 C解析旋:时间副词,一会儿,极言时间之短。

3.下列关于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燕歌行》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B.《燕歌行》中用了大量的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对比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D.《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很善于抓住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答案 C解析主要运用的是衬托手法,非对比手法。

4.(2018·湖北)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像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答案(示例)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燕歌行(并序)》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燕歌行(并序)》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燕歌行<并序>》同步练习一、课内巩固(一)课内理解1.下列对《燕歌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描写战前敌我双方部署军事行动的情景,动词“飞、照”说明军情危急。

B.敌人骑兵深入中原,来势汹汹,像狂风暴雨发动猛攻,衬托了战士们的形象。

C.孤城、落日、衰草等意象突出边塞的萧条凄凉,烘托了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D.八句诗虽是节选,却逐步推进,完整再现了战斗前、战斗中和被围后的场景。

2.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B.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王勃《滕王阁》)C.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高适《燕歌行》)D.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3. 下列对全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 “残贼”意为残留的贼兵,既表达了对敌军的愤恨之情,也表明出征之前对敌军的轻视,为后面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B. “羽书”即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上鸟羽以表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瀚海”指当时靠近我国东北沿海一带的地区。

C. “塞草”“落日”等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又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身当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被围兵败的原因。

D. 本诗题材、体裁为作者首创,全诗叙写边关战事,格调雄健激越,慷慨悲壮,节奏起伏跌宕,张弛有度,堪称边塞诗代表作。

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

前四句交代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

B. “摐金伐鼓下榆关”引出的四句接写出征阵容。

意象鲜明,凸显边塞诗特点。

旌旗如云,鼓角齐鸣,羽书飞驰,见军情紧急;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

C. “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一片开阔地带,这正有利于与胡骑断杀,突出将土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燕歌行(并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燕歌行(并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高中语文选必中《燕歌行》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挖空训练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 )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二、理解性默写1.高适的《燕歌行》中,揭露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

2.《燕歌行》中,通过写军情紧急和敌势盛大来表现战争的迫在眉睫。

3.高适《燕歌行》中表现军队出师时盛大气势的句子是,。

4.高适《燕歌行》中,“,”两句描写边塞的广漠苍凉壮美,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妙。

5.高适《燕歌行》中突出表现思妇断肠、征人回首的诗句是“,”。

6.《燕歌行》中“,”表达对边关将领的不满因而怀念古代名将的情感。

7.在高适的《燕歌行》中,“,”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

22.《燕歌行》中,,”两句写将领受朝廷厚遇,肆无忌惮,轻举妄动,进功求赏,导致战争连连失利,士卒力已耗尽,未能解围。

8.在初唐时期,在战场上建立功业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奔赴边塞为国建功也一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高适的《燕歌行》中的“”这一句就是很好的证明。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原早秋①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②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

这年夏季,诗人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

②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季节。

从律诗的结构来看,这一联是起,以写景起头,是诗歌创作常见模式。

B. 颔联中“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处指秋霜很浓。

“塞”指边塞,“河”指黄河。

此联直接描写了太原的自然气候。

C. 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递进,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D. 诗人虽心绪不高,而此诗格调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

后半写怀归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

(2)本诗尾联颇受称道,尤其“悠悠”二字更佳,请赏析其妙处。

【答案】(1)C(2)①“悠悠”本是忧郁的意思,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

联系“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

②这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以水喻情。

大意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

③为了强调自己的“思归”之情的深远,通过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

【解析】【分析】(1)C项,“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分析错误。

颈联从上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

故选C。

(2)此题注意从“比喻的修辞手法”“叠词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分析。

20212021学年高中语文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知能提升检测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212021学年高中语文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知能提升检测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喜爱多向晚:傍晚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C.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旋:回转D.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伫:久立等待【解析】旋:时间副词,一会儿,极言时间之短。

【答案】C2.下列关于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燕歌行》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战士,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军。

B.《燕歌行》顶用了大量的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大大增强了讽刺的力量。

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了表现边防将士昂贵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对比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D.《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很长于抓住环境和细节来描述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解析】主要运用的是衬托手法,非对比手法。

【答案】C3.请按照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解析】“竹喧归浣女”是王维的名句,写得极富情趣,诗人先写“竹喧”,因为浣女隐在竹林当中起初未见,等到听见竹林喧声,才发现浣女洗衣归来。

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追求安静质朴生活的理想。

把这句诗扩展为一段场景描述,要抓住浣女们无忧无虑、欢快嬉笑的特点,展开想象,切忌单纯翻译诗句。

【答案】(示例)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4.从①~⑥的诗句当选取4句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的四个空白处且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导学号:】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边塞诗”。

这些诗作内容丰硕多彩,为咱们展现了一幅幅盛唐边塞画卷。

这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奇景观,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壮阔雪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雪酷寒;这里有的慷慨悲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难过无奈,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適《燕歌行》)的极度愤慨……①“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②“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岑参《武威送李判官赴碛西行军》)③“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医生出师西征》)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⑤“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A.⑤②③④B.②①③⑤C.③②④⑥D.④③①⑥【解析】按照诗句可知①抒发慷慨悲壮的豪情,②描述出征行人匆匆的情状,③渲染衬托雪域的酷寒,④描述北方广漠草原上的雄奇景观,⑤叙述送别的场面,⑥抒发思乡的愁绪。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寄畅当》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寄畅当》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寄畅当》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寄畅当①韦应物闻以子弟被召从军寇贼起东山,英俊方未闲。

闻君新应募,籍籍动京关。

出身文翰场,高步不可攀。

青袍②未及解,白羽插腰间。

昔为琼树枝,今有风霜颜。

秋郊细柳道③,走马一夕还。

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

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

(注)①畅当,河东人,进士及第后曾任校书。

②青袍,唐朝时文官八品和九品官服为青色。

③细柳,指细柳营,汉代名将周亚夫驻军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句点明了畅当响应招募、从军报国的背景是东山有贼寇兴起;表明了畅当从军的正义性。

B.畅当出身于文翰,文才出众,前途美好,可他却应召从军,这种选择在京城中引起了广泛议论。

C.诗人以“琼树枝”比喻畅当曾经的美好风姿,与如今的“风霜颜”形成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D.诗的后四句以议论入诗,认为与其在州府中为官,鬓发斑白、空自老去,不如为了国家,上阵杀敌。

2.浑厚、雄壮是众多盛唐诗歌的典型特征,这首诗虽作于安史之乱之后,但前人在评价此诗时认为诗歌明显地带有“盛唐余热”,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C2.①形象雄健,昂扬奋发。

塑造了一位英俊潇洒、抱负远大,为了国家安宁而投笔从戎的英雄形象。

②情感饱满,格调高昂。

以铺陈的手法对畅当的从军报国行为进行了高度颂扬并借以抒发了自己强烈的建功立业之情,体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情感基调。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分析错误。

“风霜颜”形容从军后畅当身上的凌厉之气,并非表现战争的残酷。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首先,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诗中的“英俊”的畅当得知贼寇在山东叛乱,有听说朝廷招募士兵,于是积极报名参与平叛的战斗,虽然出身“文翰”、“青袍”未解,但畅当愿意腰插箭羽奔赴战场,报效国家。

作者通过畅当参军报效国家的叙述,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具有雄健英姿、凌厉容貌的英雄形象,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昂扬向上、积极奋发的情感。

高中语文 专题二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山居暝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 专题二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山居暝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山居秋暝一、诗人名片王维(701?~761),字摩诘,外号“诗佛”,太原祁人。

开元九年以状元及第,任大乐丞,后因故被贬济州司功参军。

张九龄为宰相时,提拔他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

安史之乱中,为叛军所俘,授以伪职。

长安、洛阳收复后,被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升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他深谙佛学,多才多艺,除作诗外,又精通绘画、音乐、书法。

能以绘画、音乐之理通于诗,其诗达到了诗情画意完美结合的高度艺术境界。

有《王右丞集》。

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上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汲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诗词故事王维名字的由来王维生长在一个佛教气氛很浓的家庭,其母崔氏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

这对“事母崔氏以孝闻”的王维影响颇大,也“笃志奉佛”。

他仰慕一位佛教史上有名的居士——维摩诘。

维摩诘是天竺毗耶离城的大富豪,一方面享受世俗之乐,一方面“奉持沙门清净律行”,受到释迦牟尼的敬重。

王维对他异常钦敬,连名带字搬用,名维字摩诘。

后人称他为“诗佛”、“口吐莲花的诗人”。

三、文题背景1.王右丞体指唐代王维的诗歌风格。

王维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他前期写过不少豪迈的诗歌,但主要成就是后期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景物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他的山水诗善于表现大自然的恬静之美。

他善于捕捉富有生活情趣的形象,构成独特的意境,往往像清新秀丽的山水田园画。

王诗语言清新洗练,意境雄浑高远,善兼众体,尤工七律、五绝。

但他后期诗中表露出佛家寂灭思想和出世的人生观,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2.写作背景王维青年时期,由于当时政治比较清明,曾创作过一些豪迈俊爽的诗篇。

后来奸相李林甫当权,排斥异己,诗人几经贬谪,愈发礼佛参禅,对仕途产生了厌恶情绪,于是退居山林,亦官亦隐,“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山居秋暝》《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导学案

《山居秋暝》《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导学案

《山居秋暝》《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导学案《山居秋暝》《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导学案《山居秋暝》《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导学案学习内容:《山居秋暝》《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学习过程:(一)学习《山居秋暝》。

1.导入新课。

山水田园诗派不仅有孟浩然,还有王维,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王维这个人么?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九年(721)进士。

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他的诗歌创作以四十岁(即公元737年,此年张九龄罢相,李林甫执政)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在前期他有济世之志,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此创作了不少思想积极、情调激昂的政治诗、边塞诗。

到后期他先后隐居于终南山和辋川别墅,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他的山水田园诗诗风直承陶渊明,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

他又喜绘画,擅作远景,又擅画人物、丛竹。

他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是我国古代受佛教与禅学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读他的诗,往往给人一种超尘脱俗、清新秀雅的感觉,是公认的“诗佛”。

2、背景介绍。

王维,父亲早死,母亲笃信佛教。

二十岁中进士,可是仕途多舛,中年遭遇挫折,逐渐走上了明哲保身、远祸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趋消极。

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3),王维先隐终南山,晚年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他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

3.解题。

暝():山居:4.自读诗歌,鉴赏诗歌。

(1)找出诗中表现作者感情的诗句,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关于“意象” “意境”。

意象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作业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作业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作业(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作业一、选择题1.燕歌行(节选)高适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①,孤城落日斗兵稀。

[注]①腓:枯萎。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描写战前敌我双方部署军事行动的情景,动词“飞、照"说明军情危急。

B.敌人骑兵深入中原,来势汹汹,像狂风暴雨发动猛攻,衬托了战士们的形象。

C.孤城、落日、衰草等意象突出边塞的萧条凄凉,烘托了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D.八句诗虽是节选,却逐步推进,完整再现了战斗前、战斗中和战斗后的场景。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众说纷纭,不置可否。

②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感情真挚,犹如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③解读《锦瑟》,只要把握了首联的一个“思”字和尾联的一个“待"字,诗的主旨就豁然开朗了。

④沁阳市退休干部王锡柱先生,通过几年来晨钟暮鼓的辛勤耕作,终于在古稀之年了却了商隐故里人的夙愿——编纂成功《李商隐诗选浅释》。

⑤这两段景色描写,前一句壮阔、苍茫,后一句秀丽、凄迷,风格迥异,但都是浓情勃郁的好景致。

连才华横溢的李商隐,都曾对这些妙曼的句子耿耿于怀。

⑥李商隐别出心裁,在将《长恨歌》的故事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浓缩之后,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A.③⑤⑥B.②③⑥C.①④⑤D.①②④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①。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②,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③入汉家。

《暮秋山行》阅读答案

《暮秋山行》阅读答案

《暮秋山行》阅读答案
《暮秋山行》阅读答案
暮秋山行
岑参
疲马卧长坡,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晨。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注]①飒飒:风声。

②旻:天空,此处指秋季的天。

③鶗鴂:杜鹃鸟。

诗歌前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暮秋山行》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一首五古。

此诗描写了暮秋时节,诗人独步山林时的所见所感。

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描绘了暮秋的风光,突出了山林的空寂,也映衬了作者倦于仕途奔波的空虚惆怅的心境。

语言清新自然,描绘生动传神,构思新奇巧妙,意境幽远凄清。

【高中语文】“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ppt7(课件+试题,15套)5

【高中语文】“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ppt7(课件+试题,15套)5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该诗可分为几部分?并概括其大意。
答案 全诗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前六句):写西域环境的险恶,表现行军的艰苦。 第二部分(七至九句):写敌人侵犯,封常清出征。 第三部分(十至十五句):描绘封常清冒雪出征,一路不畏苦寒的情景。 第四部分(最后三句):表现对封常清出师必胜的信心。
文本赏读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该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韵位密集,换韵频繁,节奏急促有力,声调
激越豪壮,诵读时注意体会这一特点。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
△ △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 △ △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 △ △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 △ △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 △ △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专题二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内容索引
文题解读 文本赏读 文本拓展
文题解读
一、诗人名片 岑参 ( 约 715 ~ 770) ,江陵 ( 今属湖北 ) 人。他二十岁后有十
年时间,出入京洛求仕,三十岁应举及第,授右内率府兵
曹参军,后官至嘉州刺史,秩满罢官后卒于蜀中。自天宝
八年始,岑参两度出塞,经历了长达 6年的边塞生活,历
△ △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 该诗热情地歌颂了戍边将士勇敢、坚毅的精神,也表达了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巩固训练·提能力
一、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辋川闲居
王维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①临水映,白鸟向山翻。

寂寞於陵子②,桔槔方灌园。

【注】①青菰:俗称茭白,生于水中,叶如蒲苇。

②於陵子:齐国高士陈仲子的号。

据《高士传》载:陈仲子厌恶贵族阶级对穷人的压迫,就带着妻子到了楚国,住在於陵,自号於陵子。

楚王听说他很贤德,派人聘请他做宰相,他就又逃到别处替人浇灌园子。

1.诗的第三联描写了什么图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二、四联做简要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②。

【注】①梅花落:曲调名,“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②关山:山名,在今宁夏南部。

3.“雪净胡天牧马还”一句所写景物显示了怎样的氛围?在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
答:
4.“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根据诗中有关信息,说说这首诗写于何地,写了何事。

答:
6.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它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有明显不同,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答: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金桥感事①
吴融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③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注】①公元890年,唐昭宗讨伐北方沙陀族藩镇节度使李克用,三战皆败。

李军长驱直入山西地带。

此诗作者感慨此事而作。

②“饮马”:公元前579年,晋楚战争中,楚军骄横狂妄,扬言“饮马于河(黄河)而归”。

“射雕”,用了北齐斛律光射落雕鸟的故事。

“雕”是一种鸷鸟,猛健善飞,不易射得。

③周平王迁都洛阳时,大夫辛有在伊水附近看到一个披发的戎人在野外祭祀,据此预言这地方必将沦为戎人居住地。

辛有死后,戎人果然迁居于伊水之滨。

晋国大夫魏绛认为用“和戎”方式解决汉、戎民族矛盾有“五利”,晋悼公采用此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7.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
8.请赏析该诗尾联中的景情关系,并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作用。

答:
二、名句默写
1. ,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2.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暝》)
3. ,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4. ,天子非常赐颜色。

(高《燕歌行》)
5.战士军前半死生,!(高《燕歌行》)
6.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高《燕歌行》)
7.相看白刃血纷纷,?(高《燕歌行》)
8.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高《燕歌行》)
9.轮台九月风夜吼,,。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10.半夜军行戈相拨,。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11.马毛带雪汗气蒸,。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答案解析
一、1.【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形象和表现手法。

抓住诗中景物的色彩“青”“白”,再加上长满植物的水和山,可见诗歌中的画面色彩斑斓,是一幅明丽的风景图;抓住关键的动词“映”“翻”,可见诗歌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答案:这两句诗勾画出了一幅鲜明的辋川风景图:青翠的茭白掩映在清冽的水中,白鸟展翅翻飞于苍茫的山间。

青菰、绿水与白鸟相互映衬,色彩鲜明;前一句写静景,后一句写动景,动静结合。

2.【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

“檐”“树”“原”“村”等是典型的田园景象,“倚”“看”则表明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於陵子”的典故则直接表明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答案:本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第二联的“时倚”“远看”再现了诗人安逸洒脱、怡然自乐的心情。

第四联以於陵子自况,暗示了自己隐居的原因。

3.【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从“雪净”“牧马”等词可概括出当时边境的氛围。

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意味着,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

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答案: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牧马归来,这一情景显示出边烽暂息、和平宁谧的氛围。

这句诗为全诗奠定了开朗壮阔的基调。

4.【解析】此题考查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风吹一夜满关山”所指的内容结合注释可概括出。

其情感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可得出思乡之情。

答案:“风吹一夜满关山”是指《梅花落》歌声。

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

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

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

5.【解析】此题考查把握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从“入京使”“马上”可推断出这首诗写于远离京城的边塞。

由最后两句可概括出诗中所写之事。

答案:这首诗写于塞外,偶然遇上朋友奉使回京(长安),故托朋友向家人捎口信报平安。

6.【解析】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由“故园东望”“报平安”等词可概括出作者的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答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这说明这时期的诗人并非只有慷慨报国之志,也有思念家乡亲人的人之常情。

7.【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诗颈联由述古喻今进而抒感言怀。

诗人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借用典故来表达。

解答本题,首先是理解两个典故的意思,其次是分析作者用这两个典故的目的和效果。

要注意答题套路。

答案:引用典故的手法。

作者借用伊川之叹来表达自己对唐朝国家命运的担忧,借对魏绛的“五利”之策的肯定,表达了自己寄希望于朝廷能采取“和戎”的方式解决民族矛盾,也婉转地批判了唐王朝这次对李克用的用兵行为。

8.【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尾联“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以情景交融之笔结束全诗,两句共十四字,把情、景、事、声、色、形,熔铸于一炉。

解题时,要仔细揣摩、想象尾联表现的形象,再分
析这样写景抒情的作用和效果。

答案:诗歌的尾联融情于景。

描写了夕阳西下,诗人于长亭处似乎听到了在战火烽烟中传来哀笳一曲,在凄凉的环境中诗人充满忧愁。

尾联以景结情,在充满凄凉的战乱之景中表达了诗人对王朝发动讨伐李克用这场战争的忧愁:战争势必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给国家带来创伤。

二、答案:1.空山新雨后 2.清泉石上流 3.竹喧归浣女 4.男儿本自重横行
5.美人帐下犹歌舞
6.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7.死节从来岂顾勋
8.至今犹忆李将军
9.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10.风头如刀面如割11.五花连钱旋作冰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