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语文必修一《古诗词诵读》课件
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8feb54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d.png)
2.熟悉作品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诗篇题目包含春、 江、花、月、夜五种事物,构成了人间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令人心驰神 往。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赋予了新的内涵,融诗情、画 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 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 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营造出一种情、景、理 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赋、比、兴”是按表现手法划分的。“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即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多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 头。“比”“兴”往往结合起来运用。
4.整体赏析 《无衣》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全诗共三章,章句 对应;诗句大同小异,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一边歌唱,一边行军, 一往无前。 第一章,统一思想。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衣。“无衣” 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 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 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 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
句法:古体诗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 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 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 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3.积学储宝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体制与“赋、比、 兴”三种表现手法。
《古诗词诵读》课件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
![《古诗词诵读》课件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https://img.taocdn.com/s3/m/2b26eb6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e.png)
《古诗词诵读》课件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古诗词诵读》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静夜思》、《登高》、《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经典古诗词作品。
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诵读、解析和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所选古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能够流利地诵读和背诵。
2. 了解古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及其创作特点,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诗词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诵读、欣赏和背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诗词诵读》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
a. 学生闭眼聆听,感受古典音乐之美。
b.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诵读古诗词:教师示范诵读,学生跟读,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
a. 教师逐句示范,学生跟读。
b. 学生自主诵读,教师指导。
3. 解析古诗词:分析古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创作特点,深入理解内容。
a. 教师讲解古诗词背景和作者生平。
b. 学生结合教材,了解古诗词的创作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a. 教师选取一首古诗词,分析其修辞手法。
b. 学生模仿练习,互相交流。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a.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b. 教师解答疑问,指导学生修改。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诵读》2. 内容:a. 古诗词名称及作者b. 韵律、意境、修辞手法c. 重点词语解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古诗词,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鉴赏文章。
a. 古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意境b. 作者生平、创作特点c. 个人的感悟和体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统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优秀课件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eaa50a8a21614791611284b.png)
【重点赏析】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解读】
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求爱情的 女子。 “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 “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 大胆、直率。
所思在远道。
把
还顾望旧乡,
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内 容
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译 我涉过江水去采摘那些莲花, 文 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长满芳草。
【思考】:一二句以哪些意象描绘出怎样的一种意境?有什么 作用?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 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涉江采芙蓉》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南朝梁代萧统收录在《文选》中, 因有十九首,故题为《古诗十九首》。
是五言诗成熟期的创作,代表着汉乐府诗的最高艺术成 就。
刘勰《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涉江采芙蓉
诵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读 诗 歌 ,
【统编版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
《静女》 《涉江采芙蓉》《虞美人》 《鹊桥仙》
静女
《诗经·邶风》 chíchú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luán
yuè yì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tí,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是一首四言诗。诵读的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共十二句。诵读时要读出诗歌的语气, 语调。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398c48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b.png)
春江花月夜
作品导读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 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 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 份已难以确考。此诗题目,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 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我们在诵读、 欣赏时,要细细品味诗中缥缈、朦胧的情思,感受诗人感情节奏的变化和诗 歌跌宕起伏的音乐美。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作品导读
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侍翁姑恭谨,对苏 轼温柔贤惠,两人恩爱情深。可惜恩爱夫妻不到头,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苏轼丧失了这样一位爱侣,心中的沉痛和精神上所受到的打击,是难以言说 的。父亲对他说:“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熙宁八年(1075),苏轼来到密 州(今山东诸城),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 古的悼亡词。
无衣
作品导读
《无衣》产生于秦地。按其内容,这是一首军中战歌。朱熹评价这首诗,强 调它体现了秦人“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的气魄和“与子同仇”的“欢爱 之心”。诵读这首诗,注意体会质朴诗句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文白对译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 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也反映了秦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2.诗歌的感情抒发与诗歌内容和谐统一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诗人灌注在诗 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 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 热烈、深沉,表面上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 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 3.诗的韵律节奏饶有特色 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 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切 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古诗词诵读《鹊桥仙》课件高一语文优质课件(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鹊桥仙》课件高一语文优质课件(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61b989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1.png)
词作受苏轼影响,也受与歌女交往的生活经历 影响,内容多写男女情爱,亦有感伤身世之作, 风格凄迷幽婉,清丽曲雅,属婉约派。代表作有 《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词相传是秦观在为官之前,写给邻村一位名为娄琬的 姑娘。可能命运的捉弄,他最终没有和这位青梅竹马的姑 娘成亲,却被迫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子。 后来他们有 短暂的相遇,离别之后的某个七夕,他写下了这首词,寄 托对这女子的思念。
不要期待过高。
谈恋爱的时候,我们总想要改变对方,期望伴侣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爱自己。 希望自己的男朋友像“别人家”的男朋友一样体贴,一样温柔,一样浪漫,不 自觉进行比较,不自觉想要改变对方。 如果总是对一段亲密关系期待过高,结局就总会是不尽人意,不断失望,也不 断心灰意冷。 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一书中说,“期望,是通往地狱之路。”。 两个人的感情之所以总出问题,正是因为我们对此寄予了过多期望和需求。 恋爱的时候,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期望值,别对亲密关系抱有过高期待,也不 要妄想去改变伴侣。 毕竟,人连自己都无法改变,又何况别人呢?
肆
鹊桥仙
秦观
七夕节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 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 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 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了解作者
秦观
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 居士,高邮人。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曾任秘 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因政治上属于旧党, 多次遭受打击,最后被贬到遥远的西南,死于放 还途中。他长于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 为“屈宋之才”,有《淮海集》。和黄庭坚、晁 补之、张耒lěi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高中新教材语文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高中新教材语文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cbf4e5f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8.png)
《赤壁怀古》-苏轼
诗人简介
诗词内容
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 家,其诗歌散文皆佳,风格豪放、洒 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 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 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联想想象
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诗句中的意象和情境再现出 来,深入体会诗人的创作意图。
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多读多背
通过多读多背经典古诗词,培养对古诗词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关注时代背景
了解古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人 的情感和思想。
拓展阅读
除了课本上的古诗词外,可以积极阅读课外古诗词及相关评论文章 ,拓宽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诗词内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乡。
赏析要点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 ,表达了诗人在静夜中思 念故乡的深情,情景交融 ,富有意境。
《春望》-杜甫
诗人简介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 诗圣”,其诗歌多关心国家大事 和人民疾苦,风格沉郁、深刻。
诗词内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 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 胜簪。
杜鹃
杜鹃啼声哀婉,常用来表达诗人的悲苦之情。如李白《宣城 见杜鹃花》中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长亭、古道等人文意象
长亭
长亭是古人送别的地方,常用来表达诗人的离别之情。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 漠烟如织》中的“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古道
高一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高一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238970a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4.png)
的代表之一。唐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
巨大的成就。
02
诗词创作的社会环境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的诗词创作在当时的
社会环境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唐代士人热衷于诗词创作,以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来自03文化传承与发扬
唐代诗词的创作和传承,对后世的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
诗句含义阐释
对诗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 解读,理解其深层含义和 诗人的表达意图。
修辞手法分析
分析关键语句中使用的修 辞手法,如比喻、拟人、 夸张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
情感与主题的体现
探讨关键语句中蕴含的情 感和主题,理解诗人的创 作背景和动机。
艺术手法鉴赏
表现手法的运用
分析诗人在诗篇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如象征、暗示、对比等,体会其对主 题和情感表达的作用。
边塞诗
如王之涣的《凉州词》,朗诵时要体现出边塞的荒凉和诗人的壮 志豪情,声音高亢,充满激情。
学生自主练习与展示
选择适合自己的诗歌进行练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诗歌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 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声音的运用和表现。
小组合作练习与展示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和学习。在小组内,可以轮流担任朗诵者和听众的角色 ,共同提高朗诵水平。在展示环节,可以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朗诵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
李白
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代表作品有《将进酒》、《庐
山谣》等。
杜甫
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品有《春望》、《兵车行》 等。
白居易
唐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代表作品 有《琵琶行》、《长恨歌》等。
《古诗词诵读》(课件)-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课件)-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3b469b96f1aff00bfd51e0d.png)
二、诵读感悟
1.明确字音 了(liǎo)
砌(qì)
恰(qià)
二、诵读感悟
2.解释词义 ①了:了结,完结。 ②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③雕栏玉砌:即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 阶,这里泛指南唐宫殿。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暗指亡国。
二、诵读感悟
3.划分节奏,诵读感悟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文化常识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 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 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 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王国维 《人间词话》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 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今存词三十余首,与其父李璟汇刻 为《南唐二主词》。
三、核心鉴赏
7.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愁情”? 明确 虚实结合(眼前—回忆、想象) 对比(现在—过去、物—人) 比喻(满腔愁绪 —一江春水)
四、理解性默写
(1)《虞美人》一词中,作者追问美景何时结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中用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2)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指导》 PPT课件
![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指导》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b57a0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8.png)
四、古诗文诵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四)诵读积淀,熟读成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欧阳修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
余老师在执教《迢迢牵牛星》 郑桂华老师在执教《爱莲说》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三、古诗词诵读的教学意义
(五)学会做人,见诸行动
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怀。
晨起缝破衣 郑板桥 晨起缝破衣,针线不成行。 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又僵。 装绵苦欲厚,用线苦欲长。 线长衣缝紧,绵厚耐雪霜。 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 不衣逆母怀,衣之情内伤。
四、古诗文诵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诵读赏析,细节品味
2.让学生自己悟出“重读点”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古诗文诵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诵读赏析,细节品味
4.可配合表情动作来体会感情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四、古诗文诵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诵读赏析,细节品味
5.诗词结尾句可酌情适当放缓语速, 拖长音节
延留:指对古诗词的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
(二)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表演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古诗文的意境之美。
《古诗词诵读》课件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
![《古诗词诵读》课件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https://img.taocdn.com/s3/m/eb21a65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d.png)
《古诗词诵读》课件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古诗词诵读》章节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静夜思》、《登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经典古诗词的解读与鉴赏,着重分析古诗词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韵律知识,能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词。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学习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诗词的韵律、意境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朗读、背诵、理解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带领学生进入古诗词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以《静夜思》为例,详细讲解古诗词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及作者情感表达。
a. 朗读《静夜思》,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b. 分析《静夜思》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c. 讲解《静夜思》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分析其韵律、意境、修辞手法,并在课堂上分享。
4. 例题讲解:针对古诗词鉴赏题,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讲解。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诵读》2. 内容:a. 古诗词韵律b. 意境分析c. 修辞手法d. 作者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静夜思》、《登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古诗词。
b.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包括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并写出心得体会。
2. 答案:a. 作业一:见教材。
b. 作业二:(示例)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为例,分析其韵律、意境、修辞手法,并写出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484607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8.png)
知人论世 一、创作背景
求宦失意,怀乡思亲 两汉时期,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但大多无处施展才华, 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断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 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本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 代表。 二、白话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荷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 想要送给那远在他乡的爱人。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二、白话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 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 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 情意。
诵读体悟 一、整体赏析 此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 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 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 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娴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 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 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 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 具特征性,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 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采用“悬想”写法,转换视角, 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然而, 展现在他眼前的,却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 游子回家的希望渺茫,思念妻子的情感更为强烈。
诗歌最后两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如果从游子的角度 看,是在悬想的境界中发出,不但表现出一种无奈,更表现出了对 “同心而离居”的妻子的思念。如果从妻子的角度看,表现出了对丈 夫爱的坚强决心。即使丈夫不回家,即使想念得“衣带渐宽”也“终 不悔”,爱到老死也心甘情愿。结尾“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 一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 出,读者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 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 传达的意韵,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的急瀑, 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
高中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高中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a18b31b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8.png)
强化核心素养
新教材注重、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
突出选择性
加强实践性
新教材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任 务驱动、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提高学 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新教材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满足 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特长。
古诗词在高中阶段重要性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
意象分析与情感把握
意象解读
通过对诗歌中具体意象的 解读,理解诗人的创作意 图和表达的情感。
情感把握
深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 感,如喜怒哀乐、思乡怀 人等,与诗人产生情感共 鸣。
意象与情感关系
分析意象与情感之间的联 系,探究诗人如何通过意 象来表达内心感受。
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探讨
综合性
虚拟性
戏曲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 术于一体,通过唱、念、做、打等表演手 段,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戏曲表演中运用虚拟化手法,以简代繁, 以少胜多,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 ,共同创造舞台上的艺术世界。
程式性
分类
戏曲表演具有规范化的程式,包括角色行 当、表演身段、唱腔板式等,演员需经过 长期的专业训练才能掌握。
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以明月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表现了其乐观旷达 的人生态度。
元代白朴《天净沙·秋思》
通过描绘秋天黄昏的景色,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寂愁苦之情和对家乡 的深深思念。
04
古代散文鉴赏方法与技巧
散文特点及分类概述
散文特点
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 。
散文分类
推荐阅读书目和网站资源
推荐阅读书目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等,帮助学生扩大古 诗词阅读量,提高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b163551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d.png)
文本译注
主题思想
《静女》是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 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美 好爱情的歌颂与追求。
艺术特色
1.直陈其事。一共三章,每章四句,用“直陈其事”的写法,描写一对青年男女 约期幽会的生动情景。全篇都出自男子的口吻,描写了静女与情人相见并 送情人以信物的爱情故事。 2.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 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青年热烈而真挚的恋情。男青年的形象活灵活 现,他的恋情也真实感人。此外,诗歌采用重章复唱,巧妙选用细节,风格朴 实,具有艺术魅力。
虞美人 李煜
此首感怀故国,悲愤已极。起句,追维往事,痛不欲生;满腔恨血,喷薄而 出:诚《天问》之遗也。……末以问答语,吐露心中万斛愁恨,令人不堪卒 读。通首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作品导读
这首词作于南唐覆亡后,李煜被软禁于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时期,表 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相传七夕之夜,他在寓所命歌伎唱此词,宋太 宗知道后,赐酒将他毒死。
文本译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述不能送给心爱之人芙蓉的情景,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相思 之苦,也抒发了羁旅怀乡的思绪。
艺术特色
1.意境高洁、清幽。诗中“芙蓉”“兰泽”“芳草”等词语,营造出清幽高洁之境,让人 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其所表达感情的纯洁、美好。 2.含蓄不尽,余味悠长。诗中“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3.通过某种生活情景来抒写诗人内心的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涉江采芙 蓉,兰泽多芳草”,对生活情景描写形象生动;由这一生活情景引发开去,“采之欲遗 谁”,自然地引出对离人的思念,诗人所抒写的悲苦愁思也就分外感人。 4.善于捕捉刹那间感触的特点,以触景生情。从思念对象的角度落笔,来衬写诗 人自己的思乡怀人之情,婉转含蓄,意境深远,虚实相生,别有韵致,可谓颇具匠心。
统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版精品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版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13769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ad.png)
统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版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材,具体包括第一单元《离骚》和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两首诗。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两首诗的背景、作者简介、诗词意蕴、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离骚》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掌握两首诗的基本背景知识,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古诗词诵读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意蕴理解。
教学重点:朗读技巧的指导和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古诗词诵读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代诗人与山水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解《离骚》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作者、时代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
3. 诗词讲解:详细讲解两首诗的诗意、艺术特色,结合PPT展示相关图片,增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4. 朗读示范:播放专业朗诵视频,指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
5. 随堂练习:分组让学生朗读两首诗,互评互鉴,提高朗读水平。
6. 例题讲解:针对古诗词鉴赏题目,进行解题技巧的讲解和训练。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诵读》2. 内容:《离骚》:背景、作者、诗意、艺术特色《梦游天姥吟留别》:背景、作者、诗意、艺术特色朗读技巧:重音、停顿、语调、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朗读两首诗,录制音频,分享至班级群。
比较《离骚》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异同,结合诗词内容进行分析。
作业答案:1. 朗读两首诗,注意把握诗词的情感和节奏,录制音频。
2. 《离骚》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异同: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不同点:《离骚》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理想的追求;《梦游天姥吟留别》则以梦境为载体,展现了作者对名山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统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优秀优质课件1
![统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优秀优质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ad40105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7.png)
统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优秀优质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诵读》章节,具体内容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经典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通过对这些诗词详细解读,让学生感受古人情感表达,领略古诗词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意象等;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3. 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丰富学生情感世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古诗词基本知识和审美能力培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人情感,感受古诗词艺术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古诗词诵读》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鹳雀楼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世界。
2. 新课导入:讲解《登鹳雀楼》作者、背景、意义,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诗句。
3. 诗词解读:详细解读《登鹳雀楼》韵律、对仗、意象等,让学生感受古人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分析诗句意境,指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并进行分析讨论,分享感受。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古诗词诵读》重点知识点、诗词解读、例题解析;2. 板书形式:提纲式、图表式、图文并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登鹳雀楼》中韵律特点;(2)解读《静夜思》意境;(3)比较《赋得古原草送别》与其他古诗词情感表达。
2. 答案:(1)韵律特点:平仄相间,音韵和谐;(2)意境:月夜思乡,孤独寂寞;(3)情感表达:离别之情,感慨万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度和理解程度;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词,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愁,愁思如春水奔放倾泻,不舍昼夜,无穷无尽。
•作者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愁思的深重绵长 。这几个字把作者的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现出 来了。
不堪回首月明中。 风吹来,登楼望月又忍不住回首故国。
雕栏玉砌应犹在, •旧日金陵城里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 只是朱颜改。问君 的台阶应该还都在吧,只不过里面住的人 能有几多愁?恰似 已经换了。要问心中的愁恨有多少,大概 一江春水向东流。 就像东流的滔滔春水一样,无穷无尽。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作者 为何希望快点结束呢?
”即特别、异常。显然他欣赏的不是其外观。
朱熹说本诗是“淫奔期会之诗” (不正当男女关系的诗歌)。根 据大家的思考,本诗是“思无邪 ”,还是“淫诗”?
•它表现的是年轻男女之间健康而热情的爱情,带有 上古时期的淳朴真诚的色彩,虽然没有成年人爱情 的厚重坚贞,没有老年人爱情的深沉洗练,却以单 纯无邪而得以永恒。它代表的是最为自然纯真的爱 情状态。
古诗词诵读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邶风·静女》
•爱:通“薆(aì)”,隐藏,遮掩。 •见:通“现(xiàn)”,出现。 •说:通“悦(yùe)”,喜爱。 •归:通“馈(kuì)”,赠送。 •女:通“汝(rǔ)”,你。这里指“肜管”。 •匪:通“非(fěi)”,不是。
•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相会到城楼。暗里躲着不出现,害我 想走又不走。
•文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红管萧。红色管萧有光泽,我对 管萧很喜爱。
•郊外采茅送给我,茅草美丽又稀奇。不是茅草真的美,美人 送礼最珍贵。
诗的每一节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运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
第一节写恋人约会,采用“赋”的手法直接铺陈 叙事,巧妙选用细节,其中动作细节描写和心理 活动描写,表现出主人公热烈淳朴的恋情。
《古诗十九首》
•为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南朝梁萧统收录在《文选》中,共 十九首,故名《古诗十九首》。 •是五言诗成熟期的创作,代表汉乐府诗歌的最高艺术成就。 •刘勰《文心雕龙》评价:“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评价:“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唐宋之后的爱情诗和《静女》相 比有什么区别?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唐宋之后的爱情较含蓄,而本诗大胆而热烈,是因 为在春秋以前,礼教在民间的约束力远不如后来封 建社会那么顽固。
涉江采芙蓉
虞美人
李煜
•此调原为唐代教坊曲,又名《一江春水》,相传楚汉战争时 期,虞姬自刎之处长出鲜红色的花,后人称其为“虞美人” 。后人为纪念虞姬,以“虞美人”作为词牌名。
•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 往事知多少。小楼 时候才能了结呢?在过去的岁月里,有太
昨夜又东风,故国 多令人伤心难过的往事。小楼昨夜又有东
•设问。 •“远道”暗示出后一句人物情绪开始变化,是因为思念的人 在远方,难以相见。
•人物在美好欢乐的采芙蓉场景中,却独自神伤,有“以乐景 衬哀情”的效果。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游子思念爱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故乡在漫漫长路的尽头,看不到望不见,故乡的爱人相爱却 不能相见,只能黯然神伤,忧伤终老。
第二节写恋人赠物,运用“比”的表现手法。 (彤 管,其实也指女子,暗喻女子的美丽)
第三节写赠茅赞人,运用“兴”的表现手法. (借物抒怀,表达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小组讨论:诗中男女主人公各是 怎样的形象?
•女子:“静女”二字写出她的娴静温婉,“爱而不见”透露 出女主人公活泼机灵、富有智慧。而从诗章的下半部分—— 她喜爱男主人公却并不直言而借赠送“彤管”、 “荑”表现出她的委婉含蓄。
翻译一二句,说一说这两句用哪 些意象,描绘出怎样的意境?
•我涉过江水去采摘那些莲花,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长满芳草。
•芙蓉、兰泽、芳草描述了主角采摘芙蓉的情境,营造了轻松 愉快的氛围。
•这些意象使人想起离骚中的“芳草美人”,象征诗人情怀高 雅,感情纯洁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本句用了什么手法?你从“远道 ”中读出了什么?
•男子:有爱慕之心。有诚心,如约而至。有耐心。女主人 公没有出现,男主人公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躇”,急得他 是抓耳挠腮,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可见其憨厚老实。
淳朴的男子看到女子送给他的礼 物,他更喜欢哪一样呢?为什么 ?
•小伙子对彤管只称赞它外表色泽鲜艳,对荑草则大 加赞叹“洵美且异”。“洵”即诚然、实在,“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