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语言学史
欧美语言学简史笔记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的语言研究公元前3、4世纪开始,到公元4世纪1、按本质论“按本质论”在《克拉底洛篇》中由克拉底洛提出,他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他们以语言中的象声词为依据,得出语言是自然发生的结论。
比如neigh( 马叫)、hoot(猫头鹰叫)、tinkle(钟表声)模仿了他们所代表的东西的声音,他们认为这些词虽然在语言中不多,却是语言的基本词汇,其他词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他们探讨词源,认为词义可以通过天然的联系加以扩大,如河流的入海口也可以用mouth表示,瓶颈口也用neck表示。
2、按规定论“按规定论”在《克拉底洛篇》中由赫尔摩根提出,他认为,事物的命名是人们在实践中互相约定的,和事物的性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词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任意的,人们可以随意改变它。
语言中的象声词是极少数,即使没有它们也不会影响语言交际。
由此,他们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柏拉图在《克拉底洛篇》中对按本质命名的详细论证开了词源探索的先河,因此被认为是词源学的创始人。
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8—348年)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的论战中持中立态度。
他认为,有些词直接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但有许多词,其语音形式与意义之间究竟有些什么联系是无法判断的。
他在分析单词与意义的关系时,把词分为主词和述词两大类(大致相当于名词和动词),是西方语言学史上第一个对词进行分类的学者。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位坚定的“约定俗成论”者。
他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是有规则可循的。
他在柏拉图的词类两分法的基础上把那些既不属于主词又不属于述词的词自成一类(大约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连词)。
他还注意到名词有格的变化、动词有时态变化等这样一些结构上的特征,并第一次给词下了定义。
后来的“变则论”者斯多葛学派(The Stoic School)又在亚里斯多德的词类三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词分为冠词、名词、动词和连词。
中外语言学简史
整个西方语言学史的历史阶段(5个)1语文学:公元前3世纪对古籍做注释和校对,是语言学研究的开端,到公元前16 17世纪出现复兴和繁荣2传统语法阶段:古希腊18世纪依赖逻辑范畴建立语法范围,依照拉丁语法建立起来的3历史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及其演变的过程的语言学。
在19世纪初广泛研究印欧语系的语法上建立起来的,是语言学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语言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结构语言学:以语言的结构主要的研究对象的语言学,19世纪初洪堡特就开始了语言结构分析,20世纪初语言学的重心转移到结构主义语言学5生成语言学:以语言的生产和转换能力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1957乔姆斯基《句法结构》使欧美语言学发展进入新阶段。
重要语言学家:瓦罗《论拉丁语》:古罗马著名学者之一,第一个真正的拉丁语法专家,代表作《论拉丁语》。
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语法的研究(捍卫“类比”原则)包括1词源学2形态学3句法学《论拉丁语》是研究拉丁语的专著,涉及语言学理论方面及一些残留问题。
洪堡特及其理论贡献:普通话语言学的奠基人。
贡献:语言学理论“把语言看作一种不间断的创造活动”是其核心,认为:1语言中没有静止的东西2语言整体分割的词和语法规则只是一种人为的毫无生气的冷了的溶岩石3在深入研究语言创造活动特征的过程提出“语言四部形式”的概念。
语言的三类型:孤立语粘着语曲折语特鲁别茨柯伊《音位学原理》20世纪语言学的经典著作。
威廉·琼斯:历史比较语言学创始人,1789在亚洲学会宣读了《三周年演说》的论文,确定了梵语和拉丁语、希腊语和日耳曼语有亲缘关系,琼斯的发现掀起了研究梵语的热潮。
施莱歇尔语言理论:提出了自然主义语言观开创了自然主义学派1语言有机体理论突出了语言的物质性,忽略了语言的本质属性社会性2语言生命的两个时期的假说(荒谬)。
语言:成长时期、衰老时期。
认为成长期语言由简单的结构形式变为更复杂的结构形式,衰老时期有最高点逐渐衰老,形式也遭到损坏3语言发展阶段4语言谱系树理论:把整个印欧语系比作一颗树的树干,分支是各种印欧语(如斯拉夫语、立陶宛语)分支上有细支,代表印欧各种方言,此理论首次明确提出亲属语言谱系种类的问题,用树形方法形象的表达了对语言相互关系的看法,但从理论上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
西方语言学史 重点
第二章历史比较语言学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1.定义:又称比较语法。
研究语言之间结构上的亲缘关系,通过对有亲属关系的语言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规律,从而构拟这些语言的共同母语(即共同始祖语)。
2.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的条件(1)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1806年德国阿德隆《米特里达脱斯》五百多种语料[俄] 《全球语言比较词汇》近三百八十种语言材料(2)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英] 威廉-琼斯首先认识到印度的梵语和欧洲语言有共同之处。
1807年[德] 施莱格尔(F.von Schlegel)《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1808年德国学者施莱格尔(F. V on Schlegel)出版了《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认为欧洲许多语言的共同点不是偶然的,他提出了“比较语法”这个术语,并认识到语音对应对比较语法的重要性。
尽管这部书对语言科学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但施勒格尔和琼斯一样只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者,因为他们没有找出梵语和欧洲语言的语音对应规律。
3.历史比较语言学兴起的原因(1)方法基础19世纪初自然科学领域的比较方法运用到语言学研究中,引起了语言研究方法的彻底变革。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西方社会,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发生急剧变化,一些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纷纷从先进的自然科学移植研究方法。
(2)材料基础18世纪,随着人们语言视野的扩大,大量的语言标本得以积累,这为对语言进行历史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
有意识的在世界范围内采集语言标本是由莱布尼茨开始的。
类似这样的采集工作还有一些学者和传教士进行。
材料积累多了,人们便产生了排比、分类研究的兴趣。
一些学者开始了初步的比较和分类工作。
斯加里谢、莱布尼茨已对欧洲语言做过分类的尝试。
但是最初的比较研究是从19世纪初对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族、斯拉夫语族内部各种语言的比较开始的。
语言学研究在19世纪已经由搜集材料的科学变成整理材料的科学。
(3)直接原因。
促使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的最直接原因是发现梵语和希腊语、拉丁语之间的相似性。
西方语言学流派
西方语言学流派绪论西方语言学史的分期:1.古代/传统语言学(19世纪以前)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2.近代语言学(19世纪)主要是历史比较语言学3.现代语言学(20世纪上半叶)4.当代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一、传统语言学与现代语言学的区别:1.定义:传统语言学是一个与现代语言学相对的概念,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之前的各种语言学理论。
那么,与它相对的现代语言学就是指20世纪以来,建立在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基础上的各种语言流派及其分支学科的总称。
2.传统语言学的性质“依附性”是传统语文学重要的性质。
传统语文学并不能算作一门真正的独立学科,只能称为语言学的前奏。
要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独立的研究方法以及多样化的研究材料,而传统语文学并不具备这三个条件。
3.传统语言学的兴起传统语言学兴起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语言研究的进步都离不开社会的推动。
人类祖先在满足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后,渐渐感觉到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其他精神上的需要,比如宗教,哲学等,而要满足这样的需求,又必须克服语言(主要是书面语)的障碍,或者是思考与语言有关的问题,于是他们就开始了进行语言研究,从而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传统语文学。
但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由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促成的。
对于三大语文学传统来说,它们兴起的根本原因都是来自于社会的推动力。
而具体到各个民族来说,他们开始从事语言研究的直接出发点并不相同。
4.传统语言学(语文学)的局限性(1)研究对象狭窄,不重口语→经典古文语法的规定性,与现实脱节。
(2)研究目的单纯,读懂古籍→不重语言结构本身,缺乏科学认识。
(3)研究地位低下,附属地位→不能形成独立的科学,所以称之为语文学而非语言学。
第一章古代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1.希腊三贤:苏格拉底(西方哲学之父)、柏拉图(最先探讨了语法研究的可能性)、亚里士多德(创立逍遥学派也即亚里士多德学派)2. 重要争论:“词”“物”之争在希腊的早期语文研究的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论争,分别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以及“规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
西方语言学史
他利用他在世界上的崇高学术声望和广泛联 系,采用通信及其他方法调查世界各地语言, 得到各地学者、传教士、旅行家、外交官甚 至皇帝的支持,收集了大量语言材料。 在莱布尼茨的影响下,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 亲自主持了一项大规模的世界语言调查,并 编辑出版了《全球语言比较词汇》(17861791),包括280种语言。1800年,西班牙 传教士海尔伐斯出版了《各民族语言目录》, 包括300多种语言标本。
因为从生物的起源和演化到人类的起源和演 化,再到人类语言的起源和演化,有很多类 似之处。于是语言学家从生物学中引入了历 史比较的科学思想方法,用来研究人类语言 的起源和演化问题。 历史比较语言学兴起的最直接动力是梵语的 发现。18世纪,许多传教士为了传教而学习 梵语,发现梵语有许多词语跟拉丁语相似, 二者的语法结构也很相似。这种远在亚洲的 语言与拉丁语的相似现象引起了欧洲学者的 兴趣,一些学者开始深入研究梵语。
拉斯克等人为历史比较语言学奠定理论方法 基础以后,一大批语言学家都用历史比较的 方法来研究语言,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其中对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 是德国的施莱歇尔。他被认为是自然主义学 派的代表。 施莱歇尔(August Schleicher,1821-1868) 短暂的一生留下了众多的著述,其中影响最 大的是《印欧语言比较语法纲要》(1861)。
实际上格里木是受拉斯克的启发才确立语音演 变规律的,他在拉斯克发现的语音对应规则的 基础上,扩充了比较的语种和词语的范围,加 以系统比较,概括出一条条对应规律。如原始 印欧语的浊塞音b、d、g变成了日耳曼语的清塞 音p、t、k,原始印欧语的清塞音p、t、k变成 了日耳曼语的清擦音f、th[θ]、h[x],原始印欧 语的送气浊塞音bh、dh、gh变成了日耳曼语的 浊塞音b、d、g。这种语音演变规律的发现有重 大意义和影响,它是人们认识到语言的发展演 变是有规律的,后来学者研究印欧语言的亲属 关系时,都是以这一规律为研究基础的。
西方语言学史
二、古印度语言学的影响
古印度语言研究对欧美语言学、 古印度语言研究对欧美语言学、阿拉伯语言 学以及中国语言学都有较大的影响。 学以及中国语言学都有较大的影响。 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说“ 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说“使欧洲语言 观点全部革新的, 观点全部革新的,却是在印度产生的语言知 巴尼尼的《八章书》 识。”巴尼尼的《八章书》“是人类智慧的 最伟大的里程碑之一。 最伟大的里程碑之一。它极为详细地描写了 梵语中的每一个屈折变化、派生现象、 梵语中的每一个屈折变化、派生现象、合成 规则和各种句法的应用。迄今为止, 规则和各种句法的应用。迄今为止,没有任 何其他语言有过如此完善的描写。 何其他语言有过如此完善的描写。”
一、古印度语言学的成就
古代印度的语言研究主要在语法分析和语音 分析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分析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他们把词分解成词根、后缀和词尾, 他们把词分解成词根、后缀和词尾,并把词 根分成原始词根和派生词根。 根分成原始词根和派生词根。分析了动词的 人称、 式等形态变化, 人称、态、式等形态变化,名词的八种格的 形态变化,从第一格到第八格, 形态变化,从第一格到第八格,分别相当于 现在所说的主格、宾格、工具格、与格、 现在所说的主格、宾格、工具格、与格、离 格、属格、方位格和呼格。巴尼尼把词分为 属格、方位格和呼格。 名词、动词、介词和小品词四类, 名词、动词、介词和小品词四类,另外还分 出代词和副词,分别附属于名词和动词。 出代词和副词,分别附属于名词和动词。
欧美语言学史填空考试解读
欧美语言学史填空考试解读作者:日期:1.印度最古老的文献《吠陀》2.著名的《波你尼经》正是当时从解说《吠陀》语言开始、进而研究梵语的整个结构的产物。
3.古希腊、古印度、古代中国的语言研究,是世界语言研究的三个主要发源地。
4.语文学与纯粹意义上的语言学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为用的关系:语文学孕育了语言学,它为语言学提供了不少材料,而语言学也为语文学服务。
因而把语文学与语言学的与别理解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差别,显而是错误的。
5.西方语言学是从古希腊发源的。
修辞学在古希腊是演说的艺术,公元前5世纪到前4 世纪的智者学派对他特别重视。
6.古希腊最早接触语言问题的是一批哲学家,他们把语言问题当做哲学问题的一部分看待,从哲学角度分析语言现象。
因此,最早引起争论的,就是语言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
7.高尔吉亚也许是最早提出语言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的学者,尽管他对这两者之间的认识还是相当模糊的。
8. P159.柏拉图《克拉底洛篇》被认为词源学的创始人。
10.古希腊哲学家在建立语法范畴方面也做了不少贡献,从而初步确立了传统语法的范畴体系。
目前西方语言学中的语法范畴和术语,大多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希腊哲学家所提出的有关学说。
11.与柏拉图相比,亚里士多德的发展首先在于他把词分为三类,除了名字和动词之外,增加了第三类词,即连接词。
其次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格的概念。
12.马可?泰伦梯乌斯?瓦罗是真正地拉丁语法学家。
拉丁语法是首先必须学习的三学修辞学)之一,在之后再学习四学科”(即算数、几何学、音乐、天文学)总称七艺”。
就语言研究而言,当时实际上只研究了一种语言,即拉丁语。
13.巴拉斯蒙发现了叹词。
14.中世纪语言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受到基督教的巨大影响。
15.意大利著名的诗人但丁十分重视民族语言问题,并认真地研究过意大利方言,他第一次提出了民族语言理论。
16.思辨语法就是哲学语法,它的产生和发展就跟当时经院哲学中实在论与唯名论的争论密切相关的。
西方语言学史讲稿
二、西方语言学史的对象和任务
• 对象 1、语言研究一般情况和方法论原则发展的 历史 2、历史比较语言学和各语系语言学研究的 历史 3、普通语言学的历史及其主要流派
• 任务 了解发展的过程,弄清其得失,指明今后 发展的方向
三、西方语言学史的讲解方式
• 语言学史的对象既涉及到各国语言研究发展的历史,又涉 及到一般语言研究发展的历史;既涉及到语言学建立和发 展的过程,又涉及到各学派的观点和方法论原则问题。讲 解和介绍的方式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构词法原则 我国古代对于语文只知有字的概念,而不知有词 的概念。虽然在很早的时候,中国语文学家就已分出 了实字、虚字、助字和连绵字等等,但是这些字和词 的关系怎样,它们是怎样组成的和各有什么用途并没 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我们在下面 将可以看到,他们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并不知道词根是 什么。在他们看来,词只是模模糊糊的漆黑一团,分 不出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古印度人在二千多年前就 已经知道把各个词分成词根、后缀、词尾几部分,并 从其中分出原始词根和派生词根等等。这后来对阿拉 伯和西欧各国都曾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在柏拉图的观点的基础上, 发展了他自己的思想。他有关语言的学说,也要从散见 于他的一些修辞学和逻辑学的著作中去搜寻,在这些论 述中,语言问题也只是附带提及,或夹杂在其他问题的 讨论中,所以是不系统的或模糊的且存在争议,但还是 可以看出,他的学说进一步发展了柏拉图取得的研究成 果。亚里士多德除了接受柏拉图对句子的语法区分以外, 又增加了第三类句法成分(syndesmoi),这类成分包括后 来划分出来的连词、冠词和代词。另外,亚里士多德还 给词下了正式的定义:词是句子的组成部分,本身具有 意义,但不能进一步分为有意义的单位。
欧美语言学史
欧美语言学史内容要点公元前公元前四世纪,印度语言学家波你尼(Pān.ini)著《波你尼经》(Pān.inistūtra)。
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解说印度最古的宗教经典《吠陀》经。
为了便于口头传诵和背诵,波你尼用3983条经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全部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法则。
这一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的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在语音和语法现象的分析与描写方面,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因而被布龙菲尔德誉为“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公元前4世纪,在古希腊曾发生过一场关于名称与事物的关系的争论,柏拉图《克拉底洛篇》(全名《克拉底洛——论词的正确性问题》)记载了克拉底洛、赫尔摩根、苏格拉底的辩论过程。
公元前3世纪,中国《荀子·正名篇》:“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句。
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亚历山大里亚]公元前1世纪,出现了特拉克斯的《语法术》,这是第一部真正的希腊语描写语法[古罗马]公元前1世纪,瓦罗(M.T.Varro)《论拉丁语》,他是第一个真正的拉丁语语法学家,这本著作的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语法的研究。
[古罗马] 公元前1世纪,巴拉斯蒙(R.Palasmon)发现了叹词。
公元后[古罗马] 公元6世纪,普里西安撰写《语法规则》,这是一部汇集古希腊罗马语法研究成果的系统而通俗的教科书,对拉丁语的教学和传播起过很大作用。
17和18世纪的语言研究17世纪的法国唯理语法学派[法国]1660年阿尔诺和朗斯洛《普遍唯理语法》,又名《波尔·罗瓦雅尔语法》。
这是法国唯理语法学派的代表作。
对语言起源问题的争论:[英国]1690年洛克(J.Locke)发表《人类理解论》,是最先详细论述对语言起源问题看法的。
[德国]1765年莱布尼茨(G.W.Leibniz)发表《人类理智新论》与洛克的观点进行辩论。
[法国]1772赫尔德(Herder)《论语言的起源》。
论西方语言流派发展过程
论西方语言流派发展过程语言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早在两千年前的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就比较深入地探讨了语言的性质和语法问题。
研究历史上西方语言学派的发展,对了解和学习语言的结构、性质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研究语言学派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中得到巨大的文献资料。
下面我将对历史上西方主要的语言学流派进行梳理论述,包括历史语言学、索绪尔语言学、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结构主义学派、转换生成语法、伦敦语言学派。
历史语言学从公元前二世纪开始,希腊文化在罗马广泛传播。
这时期最著名的语法学家是瓦罗,《论拉丁语》是他的语法著作。
瓦罗把语言研究分三大部分:词源学、形态学和句法学。
他区分了时态和体态,分析了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语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完成和未完成两种体态。
这一时期的语言学是以后语言学发展的基础,未来很多语言学派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而来的。
到了中世纪,语言学的突出成就是在经院哲学影响下的思辨语法。
思辨语法学家认为人类之所以能够通过语法来认识世界是因为这种“符号”一方面与人的心智有联系,一方面同它代表的事物有联系。
到十九世纪后期,德国锡大学出现了“新语法学派”。
这个语言学派在历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他们总结了十九世纪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成果,同时预示了二十世纪初结构主义语法的诞生。
他们关于语言的客观性和独立性的论述,关于材料第一,理论第二的主张,以及重视考察当代语言和方言的做法,都在结构主义语法中反映了出来。
接下来出现的就是索绪尔语言学,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伟大的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试图建立一门作为科学的语言学,并预言了一门研究各种符号的科学一符号学的出现。
他反对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因为传统语言学将语言看作是指代客观现实的工具,这样,语言学就沦为社会学和历史学的附庸。
而索绪尔是把语言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
为了实现语言的独立,索绪尔做了四个著名的区分,即四组二元对立概念。
中世纪初至18世纪末的欧洲语言学
中世纪初至18 世纪末的欧洲语言学一、中世纪语言研究概况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4-14 世纪的封建社会时代,基督教的阴影笼罩着全社会。
15-18 世纪的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一时期民族意识的觉醒,使各个民族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活语言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经验语法学派产生。
17-18 世纪是欧洲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语言学的一个发展时期,与经验语法学派平行,17 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了唯理语法学派。
习惯上以12 世纪初为界,把中世纪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中世纪在语言研究方面的进展不快,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受到基督教的巨大影响。
基督教控制着欧洲各国的政权,也垄断了文化。
而拉丁语是基督教的宗教语言,因此拉丁语在当时具有特权地位。
当然,拉丁语的这种特权地位也带来一定的弊端,它阻碍了对欧洲各民族通俗语言的学习,同时在描写欧洲各语言时,总以拉丁语语法为蓝本,造成了千篇一律的模式。
在这一时期对通俗语言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意大利的但丁。
他十分重视民族语言的研究,并用意大利语写下了具有革命意义的名著《新生》和《神曲》,在欧洲各国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积极作用是应该肯定的。
二、经验语法与唯理语法(一)产生的背景14 世纪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大大提高了各民族的自觉程度;1492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阔了欧洲人的视野,也坚定了人对自身的能力的肯定;哲学界以培根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和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的争论反映在语言学领域,就成了近代欧洲语言学的经验语法和唯理语法。
(二)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经验主义以英国人培根为代表,认为一切知识始于观察,来自外部的感觉印象,否定天赋观念,认为人没有先天知识,人脑只是一块白板;强调归纳法,反对演绎法。
经验语法自文艺复兴开始,但丁开了个好头,研究各民族活语言的学者也渐渐多起来,各国的经验语法也相继诞生。
以自然科学的方法对语言进行详细的、孤立的观察,否定天赋论。
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在语音和形态方面,尤其是在英语方面的表现突出。
第03章中世纪初至18世纪末的欧洲语言学
第三章中世纪初至18世纪末的欧洲语言学[教学目的]了解中世纪语言研究概况,理解思辨语法学派和唯理语法的语言理论,了解17、18世纪欧洲学者对语言问题的探索及语言视野的扩展和语言材料的积累。
[教学重点]思辨语法学派和唯理语法的语言理论以及17、18世纪关于普遍语言的讨论。
[教学难点]思辨语法学派的语言理论和唯理语法的语言理论。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结合学生讨论。
[课时安排]三课时3.0 概述4-14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基督教的阴影笼罩着全社会,已经脱离了当时口语的书面语拉丁语,作为教会、学校和学术用语,是唯一被研究的语言,它的语法规则被套到其他语言上,语言研究方面只是把多纳图斯和普里希安的语法著作用作教材,讲究守护传统规范。
由于经院哲学的影响,出现了用逻辑代替语法的思辨语法。
15-18世纪的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一时期民族意识的觉醒,使各个民族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活语言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研究各民族语言的学者逐渐多起来,经验语法学派产生。
17-18世纪是欧洲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语言学的一个发展时期,与经验语法学派平行,17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了唯理语法学派,以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为基础,认为表面形式不同的语言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不同语言后面一定在在普遍性的一般原理。
这样,经验论者和唯理论者展开了对人类知识起源的讨论,时常涉及语言问题,并特别就语言的起源和普遍语言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争论。
另外,这一时期,随着基督教的传播、新大陆的发现、殖民野心的增强,欧洲人开始广泛地接触到许多新的语言,大大扩展了语言视野,同时开始收集各地的语言材料,为后来的语言对比研究奠定了的基础。
3.1.中世纪语言研究的思辨语法学派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4-14世纪的封建社会时代。
习惯上以12世纪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3.1.1中世纪语言研究概况中世纪语言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受到基督教的巨大影响,拉丁语是基督教的宗教语言,当时基督教控制着欧洲各国的政权,也垄断了文化,因此拉丁语成了欧洲各国知识阶层的实用工具和国际交际语。
欧美语言学
欧美语言学史语言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白板论(洛克)•先天获得论(乔姆斯基)•后天获得论•先天+后天的习得(皮亚杰)白板说•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
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
经验主义语言学•洛克认为词能获得意义是因为词与意念联系在一起,头脑中出现一个意念,就会说出与它相应的词。
至少是有说这个词的倾向。
反之,听到一个词,头脑中会出现相应的意念。
而意念基于感觉印象,所以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经验建立起来的。
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断经历到把“鸟”与空中飞的动词联系在一起的情景,而每个人在这方面的经历是一致的。
所以大家对“鸟”这个词的意义会有一致的认识。
解释•先天论以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为代表人物。
持这种理论观点的人坚持语言习得是一种本能的和自然的过程,主张所有的儿童从一生下来就具有语言习得的内部装置(简称LAD),这种装置能够使儿童尽快地选择词和句子,而不管这种词是以哪种语言听到、说出和理解的。
行为主义的观点•以斯金纳为代表人物,强调语言习得过程中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语言是人对外界一系列环境刺激的反应,是动物和人类最明显的区别所在;语言与人类其他行为一样,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也是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塑造或模仿逐渐形成的,是对外界刺激的习惯性反应体系。
布龙菲尔德《语言》(1933)•假设杰克和吉尔沿着一条小道在走。
吉尔饿了,她看见一棵树上长着一个苹果。
她用喉、舌、唇发出声音。
杰克登上篱笆,攀上树梢,摘下苹果,带到吉尔面前,放到她手里,吉尔吃苹果。
•公式:S→r……s→RS吉尔所受到的饥饿刺激,r代表说话者的反映,s听话者杰克耳膜受到的物理刺激。
R代表听话者作出的反应——摘苹果。
虚线部分是言语。
认知发展的观点•以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人物。
欧美语言学史第一章绪论
(4)后天环境决定论
1、机械模仿说 、 • 儿童的语言主要来自于对其父母语言的机 械模仿。 械模仿。 • 忽视儿童在掌握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 造性。
2、选择性模仿说
儿童的语言模仿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 儿童的语言模仿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不是 一一对应的。 一一对应的。 • 儿童往往选择模仿语言结构,而不是语言 儿童往往选择模仿语言结构, 内容。 内容。 • 儿童的选择性模仿是在自然情境中发生的。 儿童的选择性模仿是在自然情境中发生的。 • 儿童的模仿不一定是即时产生的。 儿童的模仿不一定是即时产生的。
经验主义语言学
• 洛克认为词能获得意义是因为词与意念联系 在一起,头脑中出现一个意念, 在一起,头脑中出现一个意念,就会说出与 它相应的词。至少是有说这个词的倾向。 它相应的词。至少是有说这个词的倾向。反 听到一个词,头脑中会出现相应的意念。 之,听到一个词,头脑中会出现相应的意念。 而意念基于感觉印象, 而意念基于感觉印象,所以词与事物之间的 联系是通过经验建立起来的。 联系是通过经验建立起来的。儿童在学习语 言的过程中,不断经历到把“ 言的过程中,不断经历到把“鸟”与空中飞 的动词联系在一起的情景, 的动词联系在一起的情景,而每个人在这方 面的经历是一致的。所以大家对“ 面的经历是一致的。所以大家对“鸟”这个 词的意义会有一致的认识。 词的意义会有一致的认识。
乔姆斯基提出理论假设: 乔姆斯基提出理论假设:
1、儿童大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 、 的语言获得装置( ),包含 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包含: ),包含: • 一套包括若干范畴和规则的普遍特征; 一套包括若干范畴和规则的普遍特征; • 先天的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 先天的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 2、LAD的活动具有一个临界期。过了这个 的活动具有一个临界期。 、 的活动具有一个临界期 临界期, 就会退化。 临界期,LAD就会退化。 就会退化
欧美语言学简史
欧美语言学简史
欧美语言学简史可以从 17 世纪初开始说起。
这个时期,英国的
语言学家、文学家 William Petty 等发表了许多关于语言的论文和著作,将语言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学科开始发展起来。
此外,瑞士学者Johann Jakob Gessense 也是这个时期欧美语言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
人物,他出版了多本关于语言学的书籍。
到了 18 世纪,欧美语言学蓬勃发展。
影响最大的是德国学者William Onger,他在《纯粹语言学》一书中将文法和语义等研究结合
起来,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基础。
另外,捷克学者 Jan Kaie 及
其后继者也对欧美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提出了众多新的
理论观点。
随着 19 世纪的日渐成熟,欧美语言学开始转向更实际的应用。
英国学者 Henry Sweet 在《英语语音学》一书中,结合科学手段研究
出了实用的英语语音科学理论。
瑞士学者 Ferdands de Saussure 等,也在他们的著作《语言的结构》里讨论了语言的本质特性,奠定了语
义学的基础,对现代欧美语言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20 世纪,欧美语言学发展迅猛,受到语言学家们极大的重视。
一方面,语言学家们开始将社会学、心理学等思想融合到语言学研究
中去,探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语言学家们也开展了
大量实验研究,深入挖掘语言学未知的领域,推进了当今欧美语言学
的进一步发展。
欧美语言学简史
欧美语言学简史
欧美语言学源于19世纪末考古语言学的发展,当时,学者着手对比欧洲各地的古典文献。
他们发现,几乎所有的欧洲语言都可以归纳定义为一个共同的语言家族,这个家族就是古代印欧语系。
后来,学者们又根据这种相似性,将欧洲语言再分为几大语族,比如印欧语系、斯拉夫语系等等,从而奠定了欧洲语言学的基础。
此外,20世纪早期的语言学家们还开始研究极其复杂的语言结构,特别是有限的语法结构,由此发展出了生成语言学、结构语言学等流派。
现在,欧美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和文化,以及其他地理因素对语言的影响,深度探讨抽象的结构问题。
欧美语言学史
欧美语言学史内容要点公元前公元前四世纪,印度语言学家波你尼(Pān.ini)著《波你尼经》(Pān.inistūtra)。
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解说印度最古的宗教经典《吠陀》经。
为了便于口头传诵和背诵,波你尼用3983条经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全部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法则。
这一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的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在语音和语法现象的分析与描写方面,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因而被布龙菲尔德誉为“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公元前4世纪,在古希腊曾发生过一场关于名称与事物的关系的争论,柏拉图《克拉底洛篇》(全名《克拉底洛——论词的正确性问题》)记载了克拉底洛、赫尔摩根、苏格拉底的辩论过程。
公元前3世纪,中国《荀子·正名篇》:“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句。
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亚历山大里亚]公元前1世纪,出现了特拉克斯的《语法术》,这是第一部真正的希腊语描写语法[古罗马]公元前1世纪,瓦罗(M.T.Varro)《论拉丁语》,他是第一个真正的拉丁语语法学家,这本著作的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语法的研究。
[古罗马] 公元前1世纪,巴拉斯蒙(R.Palasmon)发现了叹词。
公元后[古罗马] 公元6世纪,普里西安撰写《语法规则》,这是一部汇集古希腊罗马语法研究成果的系统而通俗的教科书,对拉丁语的教学和传播起过很大作用。
17和18世纪的语言研究17世纪的法国唯理语法学派[法国]1660年阿尔诺和朗斯洛《普遍唯理语法》,又名《波尔·罗瓦雅尔语法》。
这是法国唯理语法学派的代表作。
对语言起源问题的争论:[英国]1690年洛克(J.Locke)发表《人类理解论》,是最先详细论述对语言起源问题看法的。
[德国]1765年莱布尼茨(G.W.Leibniz)发表《人类理智新论》与洛克的观点进行辩论。
[法国]1772赫尔德(Herder)《论语言的起源》。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目录:【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也称比较语言学)【二】20世纪初期到中叶:结构主义语言学(也称结构语言学)【三】20世纪中叶至今:转换生成语言学【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也称: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这样的语言研究就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1】先驱人物——威廉·琼斯(英国东方学家,加尔各答最高法院法官)1786年是语言学诞生的一年,因为这年的9月27日有个名叫威廉·琼斯(W. Jones)的英国人在加尔各答“亚洲学会”宣读了一篇著名的论文《三周年演说》。
文章指出梵语(古印度语)和欧洲希腊语、拉丁语、凯尔特语和日耳曼语的结构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而他断言,这些语言必有一个共同的来源。
威廉·琼斯的论文研究引起了欧洲学术界的广泛兴趣,在当时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学者把眼光引向过去,探索各民族的起源和史前史,古代的语言也是系统研究的对象之一。
此后的100年中,学者们忙于各种语言的历史比较——先是在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之间进行比较,后来则是构拟它们的母语——原始印欧语。
【2】奠基人有:葆朴、拉斯克、格里木1816年,德国语言学家葆朴发表了《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相比较》一文,揭示了这些语言的动词变位系统的对应规则,并认为这些语言应该具有共同的来源的结论,被认为是历史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1818年,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发表了《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的起源研究》,指出日耳曼诸语言和其他印欧语的词在语音上存在着有规律的形式对应关系。
拉斯克认为,语法对应是确定语言亲属关系和起源共同性的更为可靠的标志,该文所论述的方法和原理对历史语言学的建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德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格里木对历史语言学的建立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1819年出版的《德语语法》提出了语音演变规律(著名的格里木定律,受到拉斯克有关观点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日耳曼语与其他印欧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美语言学史内容要点公元前公元前四世纪,印度语言学家波你尼(Pān.ini)著《波你尼经》(Pān.inistūtra)。
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解说印度最古的宗教经典《吠陀》经。
为了便于口头传诵和背诵,波你尼用3983条经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全部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法则。
这一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的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在语音和语法现象的分析与描写方面,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因而被布龙菲尔德誉为“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公元前4世纪,在古希腊曾发生过一场关于名称与事物的关系的争论,柏拉图《克拉底洛篇》(全名《克拉底洛——论词的正确性问题》)记载了克拉底洛、赫尔摩根、苏格拉底的辩论过程。
公元前3世纪,中国《荀子·正名篇》:“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句。
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亚历山大里亚]公元前1世纪,出现了特拉克斯的《语法术》,这是第一部真正的希腊语描写语法[古罗马]公元前1世纪,瓦罗(M.T.Varro)《论拉丁语》,他是第一个真正的拉丁语语法学家,这本著作的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语法的研究。
[古罗马] 公元前1世纪,巴拉斯蒙(R.Palasmon)发现了叹词。
公元后[古罗马] 公元6世纪,普里西安撰写《语法规则》,这是一部汇集古希腊罗马语法研究成果的系统而通俗的教科书,对拉丁语的教学和传播起过很大作用。
17和18世纪的语言研究17世纪的法国唯理语法学派[法国]1660年阿尔诺和朗斯洛《普遍唯理语法》,又名《波尔·罗瓦雅尔语法》。
这是法国唯理语法学派的代表作。
对语言起源问题的争论:[英国]1690年洛克(J.Locke)发表《人类理解论》,是最先详细论述对语言起源问题看法的。
[德国]1765年莱布尼茨(G.W.Leibniz)发表《人类理智新论》与洛克的观点进行辩论。
[法国]1772赫尔德(Herder)《论语言的起源》。
[法国]1782年卢梭(Rousseau)《论语言的起源》普通语言学的诞生[德国]威廉·洪堡特(W.Humboldt),是普通语言学的创始人。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W.Jones)1876年发表演说,阐述他对亚洲的梵语和欧洲的希腊语、拉丁语的研究发现,他是第一个发现亚洲的梵语与欧洲的希腊语、拉丁语有十分明显的亲密关系的学者。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创始人:[丹麦]拉斯克(R.Rask)《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的研究》(1818年)。
[德国]葆朴(F.Bopp)是第一个将梵语和其他印欧语言进行系统对比的学者。
[德国]格里木(J.Grimm)发现“格里木定律”。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德国]施莱歇尔(August Schileicher)著有《语言比较研究》、《印欧语比较语法纲要》,他提出了自然主义语言观,开创了自然主义学派。
他创造了构拟方法,推进了语言的历史比较工作。
构拟(reconstruction['riːkən'strʌkʃən]亦译“重建”“重构”,是指以留存语言成分的比较为基础,推断共同语母语的原始形式的一种方法。
在构拟的形式前加星号,表示这并非是古代确实存在的形式。
[德国]施密特(J.schimidt)提出“波浪说”。
重要概念解释语文学——这是希腊人从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公元前3世纪)就已开始的一种学术活动。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后代人对传抄下来的古书读不懂了,这就需要有人对古籍作注释、考证,对传抄中窜入的错误进行校勘,这样就形成了语文学。
语文学家在注释古籍的过程中钻研语言问题,阐述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变化,编写了不少语法、词典、诗韵之类的著作。
尽管语言并不是语文学的唯一对象,语言研究也不是它的主要任务,但是语文学孕育了语言学,它为语言学提供了不少材料。
传统语法——亦称规范语法,它常常制订一些规则、规定人们应该怎么说、不应该怎么说。
传统语法的特征是依赖逻辑范畴建立语法范畴。
这种语法开始主要是依据拉丁语而建立起来的。
规范语法的思想,早在亚历山大里亚时代(公元前3世纪)就出现了,在文艺复兴时期(14至18世纪)得到了较快发展。
法国的唯理语法就是规范语法发展的结果。
它制定一系列的规范标准,让人们遵守。
强调语言的线性特点,注重词的形态变化和句子六大成分的划分,在句型归纳方面有所贡献。
目前在语言教学领域,传统语法仍然占据主要地位。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研究亲属关系及演变过程的一种语言学。
它产生于19世纪初,是在广泛研究印欧系语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与传统语法相比,历史比较语言学注意探索语言演变的规律性。
其代表人物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里木。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研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青年语法学派——又叫新语法学派、莱比锡学派。
19世纪70年代形成于德国的莱比锡大学,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勃鲁格曼、奥脱霍夫、雷斯琴、阿斯戈里和丹麦的维尔纳。
他们创办《形态学研究》杂志,摒弃了老一辈学者所提出的“语言有机体”理论和语言发展的“两个时期”理论,批评老一辈语言学家在语言研究方面的不足,反对仅仅研究古代语言,提倡研究当代的语言和方言。
拒绝对史前时期的无文字记载的语言状况提出任何假设。
他们提出了著名的“维尔纳定律”和“语音变化无例外”的观点,对后来的语言研究影响很大。
结构语言语言学——这是以语言的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创始人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结构主义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一套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中的成分完全是由它们在系统中的相互关系所确定的。
语言系统在结构上还有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的成分不但互相形成对比,而且各个层次上结构的原理都是相同的。
强调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区别能指和所指、语言与言语、共时和历时,把各级语言单位纳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中。
在索绪尔理论影响下,欧美形成了三个影响比较大的语言学流派(略)。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索绪尔的思想对整个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索绪尔之后,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下面对这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基本学术观点及其贡献作一个简明的介绍。
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捷克]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俄]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1938)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像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哥本哈根学派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
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
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
他主张区分内容平面和形式平面,两者又都区分为形式和实体。
语言符号是由表达形式和内容形式所构成的单位。
语言学的任务是研究表达平面和内容平面的关系。
他的理论称作语符学,具有代数的性质,在研究方法上运用假设,注重演绎。
哥本哈根学派以语言结构关系的研究及这种研究的数学性质而著称。
这种理论虽然十分抽象,很少实际应用,但是代表着人文科学和精密科学相结合的趋势。
著名语言学家王希杰先生评述说:“哥本哈根学派的学说是一座极有学术独创性的象牙之塔。
”或许语符学原理在计算语言学、言语工程学等新学科中会有应用的天地。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又称美国结构主义学派,它是二十世纪美国的一些学者在对美洲印第安语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这个学派的先驱者是博厄斯(也译鲍阿斯)及其学生萨丕尔,主要代表是布龙菲尔德,之后是海里斯和霍凯特。
1911年,博厄斯在为《美洲印第安语手册》所写的序言中,号召美国学者摆脱传统语言学的概念和方法,强调对语言事实作客观的描写。
萨丕尔在名著《语言论》中站在心灵主义的立场上解释语言现象,他主张把语言现象同人类心理、社会、文化联系起来。
萨丕尔和他的学生沃尔夫提出了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其基本观点是: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语言怎样描写世界,我们就怎样观察世界;世界上的语言不同,所以各民族对世界的分析也不同。
这个学派最重要的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被誉为“美国语言学家之首”。
他于1933年出版的《语言论》宣告了美国结构主义学派正式诞生。
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制定了语言结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成为这个学派的理论指南,所以有人称该学派为“布龙菲尔德学派”。
20世纪50年代,该学派进入成熟期,以海里斯的《结构语言学的方法》出版为标志,他在这部著作中规定了语言结构分析的任务及基本程序。
这一时期的另一位重要人物霍凯特忠实地继承了布龙菲尔德的学术思想,他的《现代语言学教程》(1958)是一本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教材,对传播结构主义语言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注重口语和共时描写;注重语言形式分析,回避语义问题;在语言结构分析中主要运用分布和替代的方法;创造了语言结构分析的直接成分分析法。
他们的学术观点和方法对汉语语言研究影响极大。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在理论上源于索绪尔的基本思想,具有共性,但又有他们各自的特色。
概括地说,布拉格学派注重对语言结构的功能进行研究,哥本哈根学派注重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注重语言结构形式的描写和分析。
这三个学派均对人类语言研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及其弟子沃尔夫在20世纪上半叶提出的有关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假设,是对语言反映现实还是创造(现念)现实这一问题的一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