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言学史-第一章
英国文学简史

英国文学简史第一部分:早期和中世纪英国文学第一章:英国的组成1、大不列颠人(英国人)在开始学习英国文学史之前,了解一下英国这个民族是很必要的。
英国这个民族是一个混血族。
早期居住在这个岛上的居民是凯尔特人的一个部落,我们现在称它为大不列颠人。
大不列颠人把这个岛屿命名为大不列颠岛,凯尔特人是其原始居民。
他们分为几十个小部落,每个部落都以小屋群居为主。
“最古老的凯尔特人法律今天归结起来显示出氏族任然充满着生命力”。
英国人曾生活在部落社会。
2、罗马人的占领在公元前55年,大不列颠岛被罗马征服者凯撒入侵,而这是的凯撒刚刚占领了高卢。
但是罗马人刚登上大不列颠岛海岸时,就遭到了在首领领导下的大不列颠人的狮子般疯狂的反击,随着罗马将领来来往往的这个世纪,直到公元78年英国从被于罗马帝国完全征服过。
伴随着罗马人的侵略占领,罗马式的生活方式也开始融入英国。
罗马式剧院和澡堂很快的在城镇中兴起。
而这些高雅的文明只不过是罗马侵略者的娱乐享受方式罢了,大不列颠人民却像奴隶一样被压迫着。
罗马人的占领持续了将近400年,在这期间,罗马人因其军事目的在岛上修建了后来被称之为罗马路的纵横交错的公路,这些公路在后期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沿着这些公路开始建立起大量的城镇,伦敦就是其中之一,开始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城市。
罗马的占领也带来了基督教文化。
但是在15世纪初期,罗马帝国处于逐渐的衰落阶段。
公元410年,所有罗马军队撤回欧洲大陆再也没有返回。
因此,也标志这罗马人占领的结束。
3、英国人的占领同时,大不列颠也被成群的海盗给侵略着。
他们是来自北欧的三个部落: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民族。
这三个部落在大不列颠海岸登路,把大不列颠人民赶到西部和北部,然后自己定居下来。
朱特人占领了岛屿东南部的肯特。
撒克逊人占领了岛屿南部地区,并建立起像韦塞克斯,埃塞克斯和东萨塞克斯这样的小王国。
盎格鲁人席卷了东部中部地区,并在东英吉利亚建立王国。
七个像这样的王国在大不列颠岛上逐渐出现。
西方语言学流派

西方语言学流派绪论西方语言学史的分期:1.古代/传统语言学(19世纪以前)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2.近代语言学(19世纪)主要是历史比较语言学3.现代语言学(20世纪上半叶)4.当代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一、传统语言学与现代语言学的区别:1.定义:传统语言学是一个与现代语言学相对的概念,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之前的各种语言学理论。
那么,与它相对的现代语言学就是指20世纪以来,建立在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基础上的各种语言流派及其分支学科的总称。
2.传统语言学的性质“依附性”是传统语文学重要的性质。
传统语文学并不能算作一门真正的独立学科,只能称为语言学的前奏。
要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独立的研究方法以及多样化的研究材料,而传统语文学并不具备这三个条件。
3.传统语言学的兴起传统语言学兴起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语言研究的进步都离不开社会的推动。
人类祖先在满足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后,渐渐感觉到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其他精神上的需要,比如宗教,哲学等,而要满足这样的需求,又必须克服语言(主要是书面语)的障碍,或者是思考与语言有关的问题,于是他们就开始了进行语言研究,从而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传统语文学。
但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由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促成的。
对于三大语文学传统来说,它们兴起的根本原因都是来自于社会的推动力。
而具体到各个民族来说,他们开始从事语言研究的直接出发点并不相同。
4.传统语言学(语文学)的局限性(1)研究对象狭窄,不重口语→经典古文语法的规定性,与现实脱节。
(2)研究目的单纯,读懂古籍→不重语言结构本身,缺乏科学认识。
(3)研究地位低下,附属地位→不能形成独立的科学,所以称之为语文学而非语言学。
第一章古代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1.希腊三贤:苏格拉底(西方哲学之父)、柏拉图(最先探讨了语法研究的可能性)、亚里士多德(创立逍遥学派也即亚里士多德学派)2. 重要争论:“词”“物”之争在希腊的早期语文研究的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论争,分别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以及“规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 第一章

What is linguistics?
---It is a scientific study because it is based on the systemetic investigation of linguistic data, conducted with reference to some general theory of language structure.
> Modern linguistics regards the spoken language as primary, not the written. Traditional grammarians tended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written word.
---Hall, 1968
语言是“人类利用约定俗成的任意性视听符号借以相互交流和影响的习惯体 系”。
---霍尔 , 1968
What is language?
From now on I will consider language to be a set (finite or infinite) of sentences, each finite in length and constructed out of a finite set of elements.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t some point of time in history is a synchronic study.
对历史上某一时间点的语言状况 所作的研究是共时研究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s it changes through time is a diachronic study.
西方语言学史

叶尔姆斯列夫摒弃了索绪尔关于音位的物质属性和 语言的社会本质的论点, 语言的社会本质的论点,排除了索绪尔理论中与语 言现实有联系的组成部分, 言现实有联系的组成部分,而将索绪尔关于语言和 言语的区分、关于语言的本质是形式不是实体、 言语的区分、关于语言的本质是形式不是实体、关 于语言是价值系统、 于语言是价值系统、关于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的论 点发展到极端,形成了语符学理论体系。 语符学理论体系 点发展到极端,形成了语符学理论体系。 语符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语符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二节 布拉格学派和 哥本哈根学派
由于索绪尔英年早逝, 由于索绪尔英年早逝,他还没来得及对结构主 义语言学进行细致、深入研究。 义语言学进行细致、深入研究。但是他的理论 通过他的学生得以广泛传播,特别是《 通过他的学生得以广泛传播,特别是《普通语 言学教程》一书出版后, 言学教程》一书出版后,立即在语言学界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 了巨大的影响。西方许多国家的许多语言学家 都按照他的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开展语言研究, 都按照他的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开展语言研究, 继承和发展了结构主义的语言理论, 继承和发展了结构主义的语言理论,并形成了 一些结构主义的分支流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一些结构主义的分支流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学派、 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学派、伦敦 学派、法国学派等。这里重点介绍三大学派: 学派、法国学派等。这里重点介绍三大学派: 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学派。 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学派。
在语言交际中通常是把已知信息作为表述出 发点的, 发点的,而把传递的新知信息作为表述的核 因此,在连贯性话语中, 心。因此,在连贯性话语中,各语句结构通 常按照“ 常按照“前一句的表述核心即为后一句的表 述出发点”这样的结构排列。 述出发点”这样的结构排列。 这种学说后来成为语用学和功能语言学的主 要内容之一:主题(话题、主位) 要内容之一:主题(话题、主位)——述题 述题 述位)。 (述位)。
Paragraph 2

→ 。→sight相关短语
• • • • • • the sight of a place 一个地方的名胜 in the sight of sb. 在某人看来 out of sight 看不见 catch sight of 看见 at first sight 乍一看;初见 .sightseeing 游览;观光
Section 3 phrases
• turn to :(使)转向;(使)变成;求助于;翻书到
eg:1.I don’t know where to turn to.我不知道该转向哪儿。 2.I have to turn to the dictionary for help.我不得不
求助于பைடு நூலகம்典。
3.The bright lights turn to night.光明变成了黑暗。 4.Let’s turn to page xx.亲们,请翻到叉叉页。
• .shortsighted 目光短浅的;近视的
• Goodbye ~ ~ ~
Paragraph 2
---By 刘颖越
Section 1 History of English
• 英语属于西日耳曼语支,起源于盎格鲁-弗里西亚方言,是在日耳曼人(主要来自今天 的德国西北地区以及荷兰)入侵时被引入不列颠的。最初的古英语由多种方言组成, 这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英格兰岛上的盎格鲁-撒克逊王国的起源具有多样性这一事实。 这些方言其中的一种,晚期西撒克逊语最终成为了统一英语的语言。 英语语言在中世纪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公元前1000年的书面古英语在词汇和语法上与 其他古日耳曼语(如古高地德语、古诺尔斯语)相似,现代人完全不能理解这个时期 的古英语。现代人所认识的英语,很大程度上和公元1400年的书面中古英语相似。这 种转变是由历史上两次入侵引起的。第一次是来自北日耳曼语支(也称斯堪的那维亚 语支)的入侵,他们在公元八、九世纪征服并使部分不列颠岛成为他们的殖民地。第 二次是十一世纪时来自诺曼人的入侵,他们讲的古诺曼语最终发展为英语的一种变体, 称为盎格鲁-诺曼语。 与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密切来往引起了英语中大量的语法简化,同时也扩充了盎格鲁弗里西亚语的词汇量(该语言处于英语核心地位)。然而,直到公元9世纪这些改变都 还没有影响到英格兰的西南地区。也正是因为如此,该地区的古英语得以渐渐发展成 为一门健全的语言。当书面英语最初崭露头角时,它是以离斯堪的那维亚殖民地的中 心更近的伦敦地区的口头语言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与技术、文化相关的词汇大都从古 诺曼语演化而来,尤其受到教堂、法庭和统治阶级的深远影响。后来的文艺复兴时期, 和大多数其他正在发展中的欧洲语言(如德语、荷兰语、拉丁语、古希腊语)一样, 取代了诺曼语和法语作为主要语言来源。至此,英语形成了一种词汇大量外借、不同 词汇的来源迥异的混合形态。
西方语言学名著导读

第二讲 古罗马的语言学研究
△ 古罗马社会历史与语言研究 △ 瓦罗与《论拉丁语》 △ 普利西安《语法原理》
一、古罗马的社会与语言研究
古希腊和古罗马是地中海 周围地区形成的统一文明的 时代。他们各司其职。 诗人哲学家维吉尔:如果 他们(希腊人)愿意在艺术 上超越,就让他们超越吧, 而世界的和平则需要罗马人 来维持。
公元前400年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亚历山大里亚学派 瓦罗 摩迪斯泰学派 笛卡尔 拉斯洛 莱布尼兹 孔狄亚克 洪堡特 拉斯克 格里木 青年语法学派 1900年 索绪尔 布拉格学派 布龙菲尔德 叶尔姆斯列夫 乔姆斯基 结构主义 1100年 1700年 经验主义 1800年 历史比较语言学 理性主义 希腊语法 语文学 拉丁语法 1000年
古罗马的东部省份和西 部省份说截然不同的方言, 东部自希腊化以来接受希 腊统治,保持希腊语的习 俗。 西半部则很少与其他 公认的文明接触,拉丁语 一统天下。
亚历山大里亚学 派,构筑起了古希 腊和古罗马文化交 流的桥梁,并让后 者意识到前者的优 越,成其为最优秀 的学生。 罗马人认为,通 晓多种语言是一种 成就。
(三)印度《吠陀》经 的记载 在《教义集》一章 中说,语言是母牛, 呼吸是公牛,由语言 和呼吸生出人心。婆 罗门教徒把语言视为 最伟大的女神。
(四)中国的文字记载 甲骨文产生得很早(现 在留存的甲骨文,产生于公 元前14世纪)。语言是与生 俱来的,文字是后人创制的。 伏羲氏创八卦,“以通神明 之理,以类万物之情”。后 又有“仓颉造字”,“皇帝 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 知分理之可相异也,初造书 契。” ---许慎《说文解字叙》
狄奥尼修斯指出,句子 和词是语法的两个基本单位。 句子是最大的单位,词是最 小的单位。 名词有性数格的区别,动 词有时人称数和态的差异, 形容词则归入名词。
西方语言学史_第一章

关于语言起源的几个传说
古埃及关于语言起源的故事 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图斯《史记》载埃及故事 公元前6世纪,埃及法老卜萨梅蒂库斯 [Psammetichus] 实验方法:将二刚生婴儿置荒僻渺无人烟之地 学牧羊,每天只给山羊乳吃。两年后,保姆拿 山羊乳来,他们见之高呼:“bekos”。法老传 令询哪种语言有此词,后查出佛里基亚 [Phrygia]语里有此词,是“面包”之意,于是 决定佛里基亚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佛里 基亚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
基督教圣经中关于人类语言的传说
《圣经·旧约全书·创世纪》第二章:
亚当→上帝告诫不要吃智慧之果、教他 说话→第一种语言
亚当、夏娃→受蛇诱惑偷吃了智慧之果 →移示拿、造通天塔【巴别塔】→上帝 变乱其口音,形成多种语言
第一节 古印度语言研究
1.巴尼尼的《梵语语法》
公元前四世纪,古印度学者波尼尼 (Panini)研究《吠陀》的语法,著《梵语 语法》,又叫《波尼尼语法》。
柏拉图在其对话录《克拉底洛篇》 中曾专门讨论语言问题,另外在 他的其他几篇对话录中,也提及 了语言和语言分析问题。尽管柏 拉图自己没有把自己分散的言论 汇集在一起,但后来的著作家狄 奥泽尼·拉厄梯斯说,柏拉图“最 先探讨了语法研究的可能性” 。
3.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 ),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 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 家、科 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 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前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 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 遥学派。马克斯曾称亚里士多 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 人物,恩格斯 称他是古代的黑 格尔。
----柏拉图《对话录》
观点一:大自然的运动没有什么规律可言 观点二:星球的运动和季节的变化不是杂
西方语言学理论

第一章现代语言学的历史前奏第一节古印度的语言学为了保存口头相传的婆罗门教义《吠陀经》的原文和梵语文学,古印度的语言学家们用经验的方法,对于梵语语法作过相当详细的描述。
著名语言学家巴尼尼的《梵语语法》,由3996条诗歌体的规则所组成。
这些规则分成章节段落,讲解梵语的形态现象和语音现象。
一、语法描写方面印度语言学家对梵语的语法描写和分析是当代流传最广的。
巴尼尼是印度语言学家的杰出代表。
布龙菲尔德称巴尼尼的语法名著是“人类智慧的最伟大的里程碑之一。
它极为详细地描写了梵语中每一个屈折变化、派生现象、组织结构和各种句法的用法。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其他语言学有关如此完善的描写”。
1.古印度语法学家把词分为四类:静词、动词、介词、小品词。
表示实体意义的词叫静词;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介词的功能是限制静词和动词的意义;小品词包括比较小品词、连接小品词以及诗歌中作形式成分的小品词。
代词和副词不算独立的词类,分别归入静词和动词中。
他们的句子结构理论认为,单词组成句子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单词要能够成为正确结构中的合适的语法类别,否则它们只不过是个单词表,毫无实际意义。
也就是说,一个句子中不能只有名词,或只有动词,或只有介词,各种词类要有一定的搭配。
第二,在语义上,单词必须合适,否则就会出现不合语法的荒谬论断。
例如,“她用火把纸弄湿了”,“昨天大花猫下了个黑鸡蛋”。
第三,单词的出现必须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如果上午讲一个词,下午又讲一个词,晚上才完成这个句子,那就谁都无法理解或记忆它。
可以看出,这三个条件很像英国语言学家弗斯提出的成分连续性,成分搭配性和时间连续性。
梵语的动词有人称、单复数和时态的屈折变化,是句子的核心部分,其他词类都要与动词保持某种具体关系。
其次是名词,有屈折变化,并按其与动词的关系进行分类,比如是施动者还是受动者等。
2.古印度语法学家还研究构词法,他们把词分为词干和词尾两部分,词干是不变部分,词尾是变化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古代语言学关于语言起源的几个传说●古埃及关于语言起源的故事●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图斯《史记》载埃及故事●公元前6世纪,埃及法老卜萨梅蒂库斯[Psammetichus]●实验方法:将二刚生婴儿置荒僻渺无人烟之地学牧羊,每天只给山羊乳吃。
两年后,保姆拿山羊乳来,他们见之高呼:“bekos”。
法老传令询哪种语言有此词,后查出佛里基亚[Phrygia]语里有此词,是“面包”之意,于是决定佛里基亚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佛里基亚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
基督教圣经中关于人类语言的传说●《圣经·旧约全书·创世纪》第二章:●亚当→上帝告诫不要吃智慧之果、教他说话→第一种语言●亚当、夏娃→受蛇诱惑偷吃了智慧之果→移示拿、造通天塔【巴别塔】→上帝变乱其口音,形成多种语言第一节古印度语言研究●1.巴尼尼的《梵语语法》●公元前四世纪,古印度学者巴尼尼(Panini)研究《吠陀》的语法,著《梵语语法》,又叫《巴尼尼语法》。
●《梵语语法》总结古梵语语法规则近四千条。
对梵语的词形变化和词的结构、词类和句子作了精密的分析,对梵语的语音结构和语流音变作了周详的描述。
2.古印度语言研究的成就●印度梵语属印欧语之一种,形态非常复杂,但是词的各个组成部份,由于获得音节文字的掩护,界限却比较分明。
古印度人对于梵文的研究,多出于一种宗教的动机,其中连一个声音,一个字母都不能有丝毫的苟假。
这大大推动了他们要对梵语作一番精心的研究。
●古印度人对于语文研究的成果是卓越的。
它所发生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词法●区分词根、后缀和词尾,词根又分为原始词根和派生词根。
●(2)词类和词形变化●分为动词和名词。
还有前置词和小品词。
动词有人称、态、式等变位,名词有8个格。
●(3)语音分析●根据语音生理属性分类:①依声门开闭:无声音和有声音。
②依口腔开合度:元音、半元音、紧缩音和闭塞音。
③依发音部位:喉音、腭音、头音、齿音和唇音。
●(4)历史比较法的萌芽●巴尼尼把梵语跟其他梵语方言对比。
第二节古希腊、罗马语言研究一、古希腊哲学家的语言研究●1.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 Socrates),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曾对语言问题作过论述,但本人没有留下什么有关语言的论著,只是在色诺芬的一些著作和更为著名的他的学生柏拉图的《对话录》中,提到他的一些论据和观点。
2.柏拉图(Plato,约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柏拉图在其对话录《克拉底洛篇》中曾专门讨论语言问题,另外在他的其他几篇对话录中,也提及了语言和语言分析问题。
尽管柏拉图自己没有把自己分散的言论汇集在一起,但后来的著作家狄奥泽尼·拉厄梯斯说,柏拉图“最先探讨了语法研究的可能性”。
● 3.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前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斯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主要著作:《解释篇》《修辞学》《诗学》“语言形成于惯例,因为名称没有天然产生之理。
”“言语是思想、经历的表达,文字是言语的表达。
种族不同,言语则不同,文字也不同。
但人类的思想反映是一样的,语言的词汇只这些思想的标记。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的观点的基础上,发展了他自己的思想。
他有关语言的学说,也要从散见于他的一些修辞学和逻辑学的著作中去搜寻,在这些论述中,语言问题也只是附带提及,或夹杂在其他问题的讨论中,所以是不系统的或模糊的且存在争议,但还是可以看出,他的学说进一步发展了柏拉图取得的研究成果。
亚里士多德除了接受柏拉图对句子的语法区分以外,又增加了第三类句法成分(syndesmoi),这类成分包括后来划分出来的连词、冠词和代词。
另外,亚里士多德还给词下了正式的定义:词是句子的组成部分,本身具有意义,但不能进一步分为有意义的单位。
●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识别句子成分的标准:●形式标准,找出两种形式的差别;●语音标准,根据某些音的存在与否来判断语言单位;●形态标准,用直接成分来区分语言单位;●语义标准,根据词的实际内容来区分形式,其中包括,词汇意义,释义、文体意义等等。
● 4.芝诺(Zeno,公元前 315年)创立的哲学学派——斯多嘎学派。
●芝诺(约公元前336~约前264年)塞浦路斯岛人,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在雅典创立斯多葛学派,因芝诺在雅典意为“彩绘有顶柱廊”的画廊讲学,故称之为画廊学派或斯多葛派。
●斯多嘎学派创立于希腊化时期,分别探讨了语音学、语法学和词源学,提出了形式和意义之间的二分法,在语言中区分“能指”和所指,其对语言地位的认识与今天语言学的某些观点非常相似。
语言学特别是语法学,是在斯多嘎学派时期才首次在哲学中获得独立地位的,斯多嘎学派最重要的贡献也是在语法学方面,他们从理论的角度,确定了语法范畴,提出了“格”的名称。
●如:● 1.语言的声音或“材料”是一种象征符号● 2.语言的符号意义,即“所说有内容”● 3.符号所代表的外界事物●格范畴/词类划分(名词、动词、连词、冠词、关系代词)重要争论:“词”“物”之争● 1.公元前五世纪:●自然派: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惯例派:事物的名称和带我的本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名称之所以指称事物,是由于惯例。
●----柏拉图《对话录》观点一:大自然的运动没有什么规律可言观点二:星球的运动和季节的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而由一种不可抗拒的规律支配的。
2.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核心转移:如何看待语言的规则)规则派:语言是人为的,就一定有规律的。
语言基本上是有系统,有规则的。
--亚历山大里亚学派(以亚里士多德及其学生为代表)异常派:天然形成的东西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如果语言是人为的,人类会早已把不规则的现象纠正过来了。
--帕加马学派(以斯多噶派学者为代表)●《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对古希腊哲学家语言研究的评价● 1.成就:他们对于语言,对于语言现象的许多看法曾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他们所造出的许多术语直到现在还为一般语言学家和语法学家所采用。
● 2.局限●(1)希腊古代哲学家对于语言的许多悬想都是先验的和抽象的,并没有事实上的根据,所以他们所作出的结论也多是错误的。
例如他们有些主张语言是出于天然的,语言是有规则的,因此相信任何的词我们都可以就它们的形式求出它的来源和真正的意义。
(2)他们对于这些现象都只是从思想方面去认识的,并没有注意到与它们相适应的语言的形式,甚至没有想到要把它们列成任何有实用意义的规则。
(3)他们在那个时候虽然已经分出了一些词类和范畴,但都只是从思想方面去分的,而不是从语言的表现方面去分的。
把这些名词从思想的领域转移到语言的领域,从逻辑的范畴转移到语法的范畴,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
二、古希腊语文学家的语言研究● 1.亚历山大里亚学派●该学派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
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斯多嘎学派的理论,使语言学特别是语法学达到了希腊语言学研究的高峰。
该学派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亚里斯塔尔库斯(亚里斯塔克Aristarchus,前2世纪)被看作科学荷马学的创始人,语法研究的许多成就也都归功于他。
不同于主要从哲学观点出发研究语言的斯多嘎学派,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对语言发生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把语言看作文学研究的一部分,另外他们坚持类比论的观点,并应用于文本的校订。
亚里斯塔尔库斯的学生狄奥尼修斯(第欧尼修)写了现存的第一部明确描写希腊语语法的著作——《读写技巧》(Techne grammatike)(又名《希腊语语法》)。
A2.狄奥尼修斯和他的《读写技巧》(1)主要内容《读写技巧》共15页,25节。
书中简要描述了希腊语的结构。
在书的开始阐述了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心目中的语法研究的内容,认为语法是有关诗人和散文作家使用语言的实际知识。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准确的朗读;第二部分,解释作品中的文学语词;第三部分,讲解熟语和作品内容;第四部分,探讨词源;第五部分,总结出类比规则;第六部分,评价文学作品,“这是语法研究中最高尚的部分”。
●具体内容上,先介绍希腊字母的音值。
把字母定义为要素(分节语基本的、不能继续分解的要素),描写了音段音位,区分了元音和辅音的长度,也提到韵律特征但未作深入分析。
●然后分几章讨论语法。
认为语法描写的两个基本单位是句子和词。
句子是语法描写的上限,而词则是描写中的最小单位。
从语义角度把句子定义为“表达完整思想的言语”。
词类方面分出了八类词。
每类词后面都一个它适用范围的说明。
●八种词类:名、动、分、冠、代、介、副、连如:●名词:有词尾变化,表示人或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有性、类、形、数、格五种语法属性。
●动词:八种语法属性,●有陈述、命令、愿望、虚拟、不定式五种语态;●有主动、被动、中性三种结构;●有原类、派生类两类;●有简单、复合、派生三种形式;●有单数、复数中、性三数;●有第一、第二、第三三种称人称;●有现在、过去、将来三种时态。
●有变位4、希腊语法学的成就和贡献希腊学者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为描写雅典希腊语的书面语和口语制定了正式的术语,并且将其系统化。
这套术语经过拉丁语的翻译和改造,成为近两千年来语法理论以及希腊语、拉丁语教学和研究的基础。
罗宾斯指出:“希腊人在精神文明方面的贡献,就是在如此多的领域里,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
提到他们,我们会立刻想到他们在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修辞学和数学方面所作的工作,而这些仅仅是他们的成就的一部分。
他们在语言学中表现最出色的方面,即语法理论和语法描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完全经得起严格的检验,应该受到我们的感激和钦佩。
”五、古罗马语言学1、概述希腊—罗马时代是地中海周围地区形成一个统一的文明的时代,而希腊和罗马所起的作用互不相同而又互相补充。
罗马人通过移居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人,跟希腊的物质文化以及思想观点有过长期的接触,并自觉接受了希腊文化的影响。
在公元前三世纪到前二世纪这段时间里,希腊地区逐步落入了当时统治整个意大利的罗马人的控制之中,罗马帝国的扩张至公元初已经接近完成。
这个时期,罗马的一切文化艺术,包括文学和宗教,都是从希腊输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