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言学史-第一章

合集下载

英国文学简史

英国文学简史

英国文学简史第一部分:早期和中世纪英国文学第一章:英国的组成1、大不列颠人(英国人)在开始学习英国文学史之前,了解一下英国这个民族是很必要的。

英国这个民族是一个混血族。

早期居住在这个岛上的居民是凯尔特人的一个部落,我们现在称它为大不列颠人。

大不列颠人把这个岛屿命名为大不列颠岛,凯尔特人是其原始居民。

他们分为几十个小部落,每个部落都以小屋群居为主。

“最古老的凯尔特人法律今天归结起来显示出氏族任然充满着生命力”。

英国人曾生活在部落社会。

2、罗马人的占领在公元前55年,大不列颠岛被罗马征服者凯撒入侵,而这是的凯撒刚刚占领了高卢。

但是罗马人刚登上大不列颠岛海岸时,就遭到了在首领领导下的大不列颠人的狮子般疯狂的反击,随着罗马将领来来往往的这个世纪,直到公元78年英国从被于罗马帝国完全征服过。

伴随着罗马人的侵略占领,罗马式的生活方式也开始融入英国。

罗马式剧院和澡堂很快的在城镇中兴起。

而这些高雅的文明只不过是罗马侵略者的娱乐享受方式罢了,大不列颠人民却像奴隶一样被压迫着。

罗马人的占领持续了将近400年,在这期间,罗马人因其军事目的在岛上修建了后来被称之为罗马路的纵横交错的公路,这些公路在后期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沿着这些公路开始建立起大量的城镇,伦敦就是其中之一,开始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城市。

罗马的占领也带来了基督教文化。

但是在15世纪初期,罗马帝国处于逐渐的衰落阶段。

公元410年,所有罗马军队撤回欧洲大陆再也没有返回。

因此,也标志这罗马人占领的结束。

3、英国人的占领同时,大不列颠也被成群的海盗给侵略着。

他们是来自北欧的三个部落: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民族。

这三个部落在大不列颠海岸登路,把大不列颠人民赶到西部和北部,然后自己定居下来。

朱特人占领了岛屿东南部的肯特。

撒克逊人占领了岛屿南部地区,并建立起像韦塞克斯,埃塞克斯和东萨塞克斯这样的小王国。

盎格鲁人席卷了东部中部地区,并在东英吉利亚建立王国。

七个像这样的王国在大不列颠岛上逐渐出现。

西方语言学流派

西方语言学流派

西方语言学流派绪论西方语言学史的分期:1.古代/传统语言学(19世纪以前)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2.近代语言学(19世纪)主要是历史比较语言学3.现代语言学(20世纪上半叶)4.当代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一、传统语言学与现代语言学的区别:1.定义:传统语言学是一个与现代语言学相对的概念,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之前的各种语言学理论。

那么,与它相对的现代语言学就是指20世纪以来,建立在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基础上的各种语言流派及其分支学科的总称。

2.传统语言学的性质“依附性”是传统语文学重要的性质。

传统语文学并不能算作一门真正的独立学科,只能称为语言学的前奏。

要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独立的研究方法以及多样化的研究材料,而传统语文学并不具备这三个条件。

3.传统语言学的兴起传统语言学兴起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语言研究的进步都离不开社会的推动。

人类祖先在满足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后,渐渐感觉到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其他精神上的需要,比如宗教,哲学等,而要满足这样的需求,又必须克服语言(主要是书面语)的障碍,或者是思考与语言有关的问题,于是他们就开始了进行语言研究,从而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传统语文学。

但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由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促成的。

对于三大语文学传统来说,它们兴起的根本原因都是来自于社会的推动力。

而具体到各个民族来说,他们开始从事语言研究的直接出发点并不相同。

4.传统语言学(语文学)的局限性(1)研究对象狭窄,不重口语→经典古文语法的规定性,与现实脱节。

(2)研究目的单纯,读懂古籍→不重语言结构本身,缺乏科学认识。

(3)研究地位低下,附属地位→不能形成独立的科学,所以称之为语文学而非语言学。

第一章古代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1.希腊三贤:苏格拉底(西方哲学之父)、柏拉图(最先探讨了语法研究的可能性)、亚里士多德(创立逍遥学派也即亚里士多德学派)2. 重要争论:“词”“物”之争在希腊的早期语文研究的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论争,分别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以及“规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 第一章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 第一章

What is linguistics?
---It is a scientific study because it is based on the systemetic investigation of linguistic data, conducted with reference to some general theory of language structure.
> Modern linguistics regards the spoken language as primary, not the written. Traditional grammarians tended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written word.
---Hall, 1968
语言是“人类利用约定俗成的任意性视听符号借以相互交流和影响的习惯体 系”。
---霍尔 , 1968
What is language?
From now on I will consider language to be a set (finite or infinite) of sentences, each finite in length and constructed out of a finite set of elements.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t some point of time in history is a synchronic study.
对历史上某一时间点的语言状况 所作的研究是共时研究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s it changes through time is a diachronic study.

西方语言学史

西方语言学史

叶尔姆斯列夫摒弃了索绪尔关于音位的物质属性和 语言的社会本质的论点, 语言的社会本质的论点,排除了索绪尔理论中与语 言现实有联系的组成部分, 言现实有联系的组成部分,而将索绪尔关于语言和 言语的区分、关于语言的本质是形式不是实体、 言语的区分、关于语言的本质是形式不是实体、关 于语言是价值系统、 于语言是价值系统、关于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的论 点发展到极端,形成了语符学理论体系。 语符学理论体系 点发展到极端,形成了语符学理论体系。 语符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语符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二节 布拉格学派和 哥本哈根学派
由于索绪尔英年早逝, 由于索绪尔英年早逝,他还没来得及对结构主 义语言学进行细致、深入研究。 义语言学进行细致、深入研究。但是他的理论 通过他的学生得以广泛传播,特别是《 通过他的学生得以广泛传播,特别是《普通语 言学教程》一书出版后, 言学教程》一书出版后,立即在语言学界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 了巨大的影响。西方许多国家的许多语言学家 都按照他的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开展语言研究, 都按照他的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开展语言研究, 继承和发展了结构主义的语言理论, 继承和发展了结构主义的语言理论,并形成了 一些结构主义的分支流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一些结构主义的分支流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学派、 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学派、伦敦 学派、法国学派等。这里重点介绍三大学派: 学派、法国学派等。这里重点介绍三大学派: 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学派。 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学派。
在语言交际中通常是把已知信息作为表述出 发点的, 发点的,而把传递的新知信息作为表述的核 因此,在连贯性话语中, 心。因此,在连贯性话语中,各语句结构通 常按照“ 常按照“前一句的表述核心即为后一句的表 述出发点”这样的结构排列。 述出发点”这样的结构排列。 这种学说后来成为语用学和功能语言学的主 要内容之一:主题(话题、主位) 要内容之一:主题(话题、主位)——述题 述题 述位)。 (述位)。

Paragraph 2

Paragraph 2
当敌人出现在镇外时,妇女和儿童都迅速逃开。
→ 。→sight相关短语
• • • • • • the sight of a place 一个地方的名胜 in the sight of sb. 在某人看来 out of sight 看不见 catch sight of 看见 at first sight 乍一看;初见 .sightseeing 游览;观光
Section 3 phrases
• turn to :(使)转向;(使)变成;求助于;翻书到
eg:1.I don’t know where to turn to.我不知道该转向哪儿。 2.I have to turn to the dictionary for help.我不得不
求助于பைடு நூலகம்典。
3.The bright lights turn to night.光明变成了黑暗。 4.Let’s turn to page xx.亲们,请翻到叉叉页。
• .shortsighted 目光短浅的;近视的
• Goodbye ~ ~ ~
Paragraph 2
---By 刘颖越
Section 1 History of English
• 英语属于西日耳曼语支,起源于盎格鲁-弗里西亚方言,是在日耳曼人(主要来自今天 的德国西北地区以及荷兰)入侵时被引入不列颠的。最初的古英语由多种方言组成, 这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英格兰岛上的盎格鲁-撒克逊王国的起源具有多样性这一事实。 这些方言其中的一种,晚期西撒克逊语最终成为了统一英语的语言。 英语语言在中世纪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公元前1000年的书面古英语在词汇和语法上与 其他古日耳曼语(如古高地德语、古诺尔斯语)相似,现代人完全不能理解这个时期 的古英语。现代人所认识的英语,很大程度上和公元1400年的书面中古英语相似。这 种转变是由历史上两次入侵引起的。第一次是来自北日耳曼语支(也称斯堪的那维亚 语支)的入侵,他们在公元八、九世纪征服并使部分不列颠岛成为他们的殖民地。第 二次是十一世纪时来自诺曼人的入侵,他们讲的古诺曼语最终发展为英语的一种变体, 称为盎格鲁-诺曼语。 与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密切来往引起了英语中大量的语法简化,同时也扩充了盎格鲁弗里西亚语的词汇量(该语言处于英语核心地位)。然而,直到公元9世纪这些改变都 还没有影响到英格兰的西南地区。也正是因为如此,该地区的古英语得以渐渐发展成 为一门健全的语言。当书面英语最初崭露头角时,它是以离斯堪的那维亚殖民地的中 心更近的伦敦地区的口头语言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与技术、文化相关的词汇大都从古 诺曼语演化而来,尤其受到教堂、法庭和统治阶级的深远影响。后来的文艺复兴时期, 和大多数其他正在发展中的欧洲语言(如德语、荷兰语、拉丁语、古希腊语)一样, 取代了诺曼语和法语作为主要语言来源。至此,英语形成了一种词汇大量外借、不同 词汇的来源迥异的混合形态。

西方语言学名著导读

西方语言学名著导读

第二讲 古罗马的语言学研究
△ 古罗马社会历史与语言研究 △ 瓦罗与《论拉丁语》 △ 普利西安《语法原理》
一、古罗马的社会与语言研究
古希腊和古罗马是地中海 周围地区形成的统一文明的 时代。他们各司其职。 诗人哲学家维吉尔:如果 他们(希腊人)愿意在艺术 上超越,就让他们超越吧, 而世界的和平则需要罗马人 来维持。
公元前400年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亚历山大里亚学派 瓦罗 摩迪斯泰学派 笛卡尔 拉斯洛 莱布尼兹 孔狄亚克 洪堡特 拉斯克 格里木 青年语法学派 1900年 索绪尔 布拉格学派 布龙菲尔德 叶尔姆斯列夫 乔姆斯基 结构主义 1100年 1700年 经验主义 1800年 历史比较语言学 理性主义 希腊语法 语文学 拉丁语法 1000年
古罗马的东部省份和西 部省份说截然不同的方言, 东部自希腊化以来接受希 腊统治,保持希腊语的习 俗。 西半部则很少与其他 公认的文明接触,拉丁语 一统天下。
亚历山大里亚学 派,构筑起了古希 腊和古罗马文化交 流的桥梁,并让后 者意识到前者的优 越,成其为最优秀 的学生。 罗马人认为,通 晓多种语言是一种 成就。
(三)印度《吠陀》经 的记载 在《教义集》一章 中说,语言是母牛, 呼吸是公牛,由语言 和呼吸生出人心。婆 罗门教徒把语言视为 最伟大的女神。
(四)中国的文字记载 甲骨文产生得很早(现 在留存的甲骨文,产生于公 元前14世纪)。语言是与生 俱来的,文字是后人创制的。 伏羲氏创八卦,“以通神明 之理,以类万物之情”。后 又有“仓颉造字”,“皇帝 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 知分理之可相异也,初造书 契。” ---许慎《说文解字叙》
狄奥尼修斯指出,句子 和词是语法的两个基本单位。 句子是最大的单位,词是最 小的单位。 名词有性数格的区别,动 词有时人称数和态的差异, 形容词则归入名词。

西方语言学史_第一章

西方语言学史_第一章
第一章 古代语言学
关于语言起源的几个传说
古埃及关于语言起源的故事 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图斯《史记》载埃及故事 公元前6世纪,埃及法老卜萨梅蒂库斯 [Psammetichus] 实验方法:将二刚生婴儿置荒僻渺无人烟之地 学牧羊,每天只给山羊乳吃。两年后,保姆拿 山羊乳来,他们见之高呼:“bekos”。法老传 令询哪种语言有此词,后查出佛里基亚 [Phrygia]语里有此词,是“面包”之意,于是 决定佛里基亚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佛里 基亚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
基督教圣经中关于人类语言的传说
《圣经·旧约全书·创世纪》第二章:
亚当→上帝告诫不要吃智慧之果、教他 说话→第一种语言
亚当、夏娃→受蛇诱惑偷吃了智慧之果 →移示拿、造通天塔【巴别塔】→上帝 变乱其口音,形成多种语言
第一节 古印度语言研究
1.巴尼尼的《梵语语法》
公元前四世纪,古印度学者波尼尼 (Panini)研究《吠陀》的语法,著《梵语 语法》,又叫《波尼尼语法》。
柏拉图在其对话录《克拉底洛篇》 中曾专门讨论语言问题,另外在 他的其他几篇对话录中,也提及 了语言和语言分析问题。尽管柏 拉图自己没有把自己分散的言论 汇集在一起,但后来的著作家狄 奥泽尼·拉厄梯斯说,柏拉图“最 先探讨了语法研究的可能性” 。
3.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 ),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 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 家、科 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 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前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 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 遥学派。马克斯曾称亚里士多 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 人物,恩格斯 称他是古代的黑 格尔。
----柏拉图《对话录》
观点一:大自然的运动没有什么规律可言 观点二:星球的运动和季节的变化不是杂

西方语言学理论

西方语言学理论

第一章现代语言学的历史前奏第一节古印度的语言学为了保存口头相传的婆罗门教义《吠陀经》的原文和梵语文学,古印度的语言学家们用经验的方法,对于梵语语法作过相当详细的描述。

著名语言学家巴尼尼的《梵语语法》,由3996条诗歌体的规则所组成。

这些规则分成章节段落,讲解梵语的形态现象和语音现象。

一、语法描写方面印度语言学家对梵语的语法描写和分析是当代流传最广的。

巴尼尼是印度语言学家的杰出代表。

布龙菲尔德称巴尼尼的语法名著是“人类智慧的最伟大的里程碑之一。

它极为详细地描写了梵语中每一个屈折变化、派生现象、组织结构和各种句法的用法。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其他语言学有关如此完善的描写”。

1.古印度语法学家把词分为四类:静词、动词、介词、小品词。

表示实体意义的词叫静词;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介词的功能是限制静词和动词的意义;小品词包括比较小品词、连接小品词以及诗歌中作形式成分的小品词。

代词和副词不算独立的词类,分别归入静词和动词中。

他们的句子结构理论认为,单词组成句子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单词要能够成为正确结构中的合适的语法类别,否则它们只不过是个单词表,毫无实际意义。

也就是说,一个句子中不能只有名词,或只有动词,或只有介词,各种词类要有一定的搭配。

第二,在语义上,单词必须合适,否则就会出现不合语法的荒谬论断。

例如,“她用火把纸弄湿了”,“昨天大花猫下了个黑鸡蛋”。

第三,单词的出现必须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如果上午讲一个词,下午又讲一个词,晚上才完成这个句子,那就谁都无法理解或记忆它。

可以看出,这三个条件很像英国语言学家弗斯提出的成分连续性,成分搭配性和时间连续性。

梵语的动词有人称、单复数和时态的屈折变化,是句子的核心部分,其他词类都要与动词保持某种具体关系。

其次是名词,有屈折变化,并按其与动词的关系进行分类,比如是施动者还是受动者等。

2.古印度语法学家还研究构词法,他们把词分为词干和词尾两部分,词干是不变部分,词尾是变化部分。

西方语言学流派课程教学大纲-外国语学院

西方语言学流派课程教学大纲-外国语学院

“西方语言学流派”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唐建萍执笔人:鞠玉梅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课程名称:西方语言学流派课程编号:4188033英文名称:Schools of Linguistics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限选课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学分:2开设专业:英语先修课程:语言学导论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是拓展语言学方向学生语言研究视野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语言学发展史的角度出发,在学完语言学导论课程后,能进一步了解西方语言学的各个流派,掌握语言学中的基本观点及其来龙去脉,对开阔眼界、打开思路、明确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是极为有益的。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 掌握西方主要的语言学派的社会背景、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基本语言学观点、对语言学的贡献以及对后来研究工作的影响;2. 掌握西方语言学的发展史;3. 掌握不同流派之间的关系,认清其区别和联系,并能将其在语言学发展史中正确定位;4. 能够阅读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经典文献;5. 能够使用不同语言学流派的理论和分析框架分析语言现象和材料。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自古希腊以来至十九世纪的语言学历史回顾了解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的语言学发展史。

第一节柏拉图有关语言的思想第二节亚里士多德有关语言的思想第三节罗马语言学思想第四节中世纪语言学思想第五节从文艺复兴到十八世纪的语言学第六节十九世纪与历史比较语言学第七节新语法学派第二章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开端掌握索绪尔所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传统,并了解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节索绪尔语言学产生的背景第二节主要思想第三节评价第四节索绪尔的影响第三章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掌握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特征和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并了解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与索绪尔语言学的渊源及不同。

西方语言学简史

西方语言学简史

西方语言学史梗概本书将西方语言学史划分为八段,据此设立相应的八章: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及以后;现代前夕;19世纪;20世纪第一阶段;20世纪第二阶段。

欧洲语言学的源头在希腊。

古希腊人对语言的兴趣见于许多方面。

希罗多德谈到方言差异和外来语现象;诡辩学派的辩驳演讲引发了修辞研究;《对话录》记下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语言哲思;亚里士多德为逻辑和语法范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至斯多葛学派,本质论与约定论、类比论与不规则论之争尤其热烈,语音、词源、语法三个方面都有所研究。

而公元前1世纪狄奥尼修斯·色拉克斯的《语法术》,确立“词”、“句”概念,提出八大词类,对希腊语的结构作了描述。

罗马人接过了希腊语言文化的所有成果。

略晚于色氏,瓦罗撰成《论拉丁语》,将语言研究三分为词源学、形态学、句法学。

他注意到派生有别于屈折,称前者为“任意变化”,后者为“自然变化”。

公元6世纪初,普利西安详尽描写了古典拉丁语,其著《语法原理》广为流传,左右了整个中世纪的语法学和语言哲学。

中世纪的学术语言是拉丁语,拉丁语法遂成为这一时期学术研究的基础。

在经院哲学盛期,摩迪斯泰学派的语法研究也达到峰巅。

该派所主的思辩语法实为拉丁语法范畴与经院哲学概念的融合。

思辩语法首次建立清晰的句法理论,区分了句子成分,如主语、谓语;又提出存在、理解、表意三种方式,用以阐述语言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比之面向材料的希腊罗马语言学,中世纪语言学的理论取向尤为鲜明。

自文艺复兴起,西方语言学开始多向发展。

此前,具有独立研究传统的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已获重视。

传教活动使得美洲、中亚、远东的语言陆续进入学界的视野。

中国本有一种基于语素文字和孤立-分析型结构的语言学传统,长于文字解析、词典编撰和音韵研析。

16、17世纪之交,经利玛窦等人介绍,汉语始为西方所识,不但成为研究对象,而且影响了欧洲本土追求普遍语言文字的思潮。

与这一思潮平行,1660年安托尼"阿尔诺、克洛德"朗斯洛撰成《普遍唯理语法》。

中外语言学史教案

中外语言学史教案

《中外语言学史》教案绪论教学目的:语言学类别;语言学的形成过程教学重点与难点:语言学的形成过程一、语言学类别(分类)语言学是语言研究各个学科的总称,内部还有很多分支学科,内容十分丰富。

人们研究语言的目的、角度、方法多样→形成语言学的各个类别和派别(一)功能角度: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功能标准为首要标准)理论语言学:语言学的主体,理论基础,包括具体、个别的研究和综合各种语言研究应用语言学:广义: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创立的新语言学科,综合多种学科的研究手段。

狭义:语言教学,指语言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语言习得心理)(二)具体研究对象:普通(一般)语言学/个别(专语、具体)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人类所有的语言,探讨其性质、结构、功能、发展,揭示其普遍规律(普通语音学、普通词汇学、普通语法学、普通语义学)——语言学研究的基础理论,(我们的课程就属于普通语言学)指导个别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一种或几种语言,为前者提供材料并接受其指导(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现汉/古汉;它也可以以几种有亲属关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其发展规律特点,如我国的壮语、布衣语、傣语、土语等是来源于侗傣语支的亲属语言,以这几种语言为研究对象,叫侗傣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是在专语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发展水平取决于对具体语言进行研究的成果。

对具体语言的研究越多,材料越丰富,那么就越有利于普通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目前对具体语言的研究,还主要局限在世界上一些大的语种,还有很多语言,比如一些边远、落后民族的语言,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甚至可能还有不为人知的语言。

所以目前普通语言学的理论只综合反应了一部分语言的研究成果,随着语言学家对各种语言研究的范围不断深入,不断扩大,语言学理论还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三)研究时段: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它横向结构的一面,相对稳定的一面,又有它纵向发展的一面,历史的一面。

研究分析语言,既需要看它在当代的状态,认识它的现状,也要看发展的特点,找出演变的规律。

西方语言学史

西方语言学史

以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虽然归纳出一些语 音对应与演变规律, 音对应与演变规律,可是总有一些超出这些 规律的例外现象,有人宣称“ 规律的例外现象,有人宣称“没有一个规律 是没有例外的” 而按自然科学的原则, 是没有例外的”。而按自然科学的原则,只 要有例外,规律便不能存在。 要有例外,规律便不能存在。 青年语法学派提出“ 青年语法学派提出“语音变化规律没有例 没有一个例外是没有规律的” 外”,“没有一个例外是没有规律的”,并 类推作用”等解释例外现象。 用“类推作用”等解释例外现象。 他们认为所谓例外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规则, 他们认为所谓例外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规则, 或者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源头, 或者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源头,或者是没有找 出变化的条件, 出变化的条件,或者例外是由于受类推作用 的影响。 的影响。
希腊语 phérō(我负担) ei-mi(我走) (我负担) (我走) dídō-mi(我给) (我给) bhárā-mi é-mi 梵语 dádād-mi 表示第一人称的词尾,梵语都是mi, 表示第一人称的词尾,梵语都是mi,希腊语 有的是mi,有的是o,显得不规则。 有的是 ,有的是 ,显得不规则。薛勒指 实际上原始印欧语本来就有两种词尾mi 出,实际上原始印欧语本来就有两种词尾 和o,其他许多印欧语也是如此。而梵语的 ,其他许多印欧语也是如此。 bhárā-mi反而是受 反而是受é-mi、dádād-mi等词的 反而是受 、 等词的 影响,错误类推造成的。 影响,错误类推造成的。
“格里木定律”提出以后,很快被人们发现 格里木定律”提出以后, 有例外。例如印欧语的t, 有例外。例如印欧语的 ,在有些日尔曼语的 某些词中,没有变成θ,而是变成了d。 某些词中,没有变成 ,而是变成了 。 后来丹麦学者维尔纳( 后来丹麦学者维尔纳(Karl Verner,1846, 1896)发现造成这种“例外”的原因是重音 )发现造成这种“例外” 位置的影响。印欧语的p、 、 , 位置的影响。印欧语的 、t、k,由于重音位 置的不同,在日尔曼语中有两种对应形式: 置的不同,在日尔曼语中有两种对应形式: 在重音之前时变成清擦音f、 在重音之前时变成清擦音 、th[θ]、h[x],在 、 , 重音之后时变成浊塞音b、 、 。 重音之后时变成浊塞音 、d、g。 这一发现后来被称为“维尔纳定律” 这一发现后来被称为“维尔纳定律”。

西方语言学简史

西方语言学简史

应用TEC可以更加客观地研究翻译语言呈现出的与原创语言迥然相异的一些明显特征,如相对原创语言而言翻译语言倾向于“保守”,呈现一定的共性(distinctive features);应用TEC 可以更加清晰地对比不同译者的翻译风格,以及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进行转换时出的各种类型特征;应用TEC有助于开展历时性翻译研究(diachronic第一个讲座围绕计算语言学展开。

由于现实的自然语言极为复杂,不可能直接作为计算机的处理对象,为了使现实的自然语言成为可以由计算机直接处理的对象,在这众多的应用领域中,我们都需要根据处理的要求,把自然语言处理抽象为一个“问题”(problem),再把这个问题在语言学上加以“形式化”(formalism),建立语言的“形式模型”(formal model),使之能以一定的数学形式,严密而规整地表示出来,并且把这种严密而规整的数学形式表示为“算法”(algorithm),建立自然语言的“计算模型”(computational model),使之能够在计算机上实现。

第二个讲座围绕中国传媒大学树库研究团队从依存树库中获取语言学知识的一些工作,如汉语复杂网络的研究等。

这些工作都是在汉语依存树库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讲座也将介绍国外从语料库中获取非语言学知识的研究以及信息自动抽取的研究。

第三个讲座Chomsky的刺激贫乏论,指出了语言的输入能力和输出能力之间的非对称关系,这个问题又称为“柏拉图问题”(Plato’s problem)、“贝克悖论”(Baker’s paradox)、“可学性问题”(learn-ability),本讲座将围绕“刺激贫乏论”展开详细的评述语言学学派自然主义学派新语法学派社会学学派唯美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功能学派语符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机构主义学派观念主义学派西方语言学简史 - 传统语言学古希腊语言学有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当时的语言研究是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展开的,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交际语言学第一章 交际语言学的历史源头

交际语言学第一章 交际语言学的历史源头
8
知识链接:
西西里岛是古希腊修辞术的发源地,智者科拉克斯 (大约公元前5世纪)和提 西亚斯 (大 约公元前5世纪)都生活在西西里,是所谓 “西派”智者的代表 人。科拉克斯是提西亚斯的老 师。他们一边向学生传授修辞、辩论的知识,一 边总结人们在诉讼中遇到或者可能遇到的疑难 问题及解决方法,把它们整理编 写成 《讲演读本》,这是最早的演说教材,因而科拉克斯和提 西亚斯被后世称 作希腊修辞术的创始人。《讲演读本》把演讲分为三大部分:开场白、正反论 证、结论。科拉克斯和提西亚斯把演讲看作一个完整的演说或者辩论过程,是 演说者或者辩论 者为了实现令对方信服的结论采取合适的论证方法的过程。 《讲演读本》已经涉及演讲术的理 论知识,为后人的研究开了先河。在提西亚 斯的门徒中,高尔吉亚和伊索克拉底是最杰出的。
12
三、三位奠定西方文化基础的大哲学家
(一)苏格拉底 (公元前469—前399) 苏格拉底是当时古希腊家喻户晓的雄辩家,他一生致力于演讲术的研究。 他将自己所使用 的论辩方法称为 “助产术”。苏格拉底说他的 “助产 术”与助产婆的助产术大致相似。不同的 是,他的实施对象是男人而不 是女人;他照料他们分娩时的灵魂,而不是他们的身体。使用的 基本过 程是:在对话中,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对方给出某一事物的最初定义; 接着引入一些事 例,使对方陷入前后矛盾,从而暴露出对方给出的最初 定义不合适,对方只得推翻最初的定义 并提出新的定义;如此循环下去, 直到最后得到一个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定义。
11
– 修辞学一直都是修辞学校的主要教学科目。古希腊的教育有所谓 “三科四目”的说法。所 谓三科,指语法、修辞 (即演讲)和逻辑; 所谓四目,指代数、几何、天文学和音乐:这在西 方教育学里统称 为 “七艺”。中国相应的有 “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修辞学不包 括在其中。中国关于修辞的记载最早见于 《周易》的 《乾·文言》中:“修辞立其诚”。古希腊 所谓的修辞学与中国修辞 学的内涵不同,中国古代修辞学研究的问题集中在赋、比、兴等修 辞 手法和文章的体裁等方面;而古希腊的修辞学探讨的内容为演讲 术。伍铁平先生认为 “所谓修 辞 ( r he t o r i c)还可译 为 ‘雄辩术’,它实际上包含辩证法和修辞学两方面的内容”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Chapter1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Chapter1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Chapter1英国文学史及选读Chapter1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8-16 17:32 共270人浏览[大] [中] [小]The Anglo-Saxon PeriodI. Fill in the blanks.1.After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and athe withdrawl of Roman troops from Albion,the aboriginal __ population of the larger part of the island was soon conquerered and almost totally exterminated by the Teutonic tribes of ____,_____ ,and _____ who came from the continent and settled in the island,naming its central part a,or England.2.For nearly ______ years prior to the coming of the English,British had been a Roman province. In _____,the Rome withdrew their legions from Britain to protect herself against swarms of Teutonic invaders.3.The literature of early period falls naturally into teo divisions,and ____.The former represents the poetry which ____the Anglso-Saxons probably brought with them in the form of _____ ,the crude material out of which literature was slowly developed on English soil;the later represents the writings developed under the teaching of ______ .4._____can be justly termed England’s national epic and its hero _____---one of the national heros of the English people.5.The Song of Beowulf reflects events which took place on the ______ approximatel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_____century,when the forefathers of the Jutes liv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_____ and maintained close relations with kindred tribes,e.g.with the ______ who liv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raits.6.Among the early Anglo-Saxon poets we may mention______ who lived in the latter half of the ______ century and who wrote a poetic Paraphase of the Blible.7.____ is the first known religious poets of England. He is known as the father of English song.8.The didac tic poem “The Christ” was produced by ________.II.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or each blank.9.The most important work of _______ is the Anglo-Saxon Chronicles,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best monument of the old English prose.a. Alfred the Greatb. Caedmonc. Cynewulfd. Venerable Bede2. Who is the monster half-huamn who had mingled thirty warriors in The Song of Beowulf?a. Hrothgat.b. Heorot.c. Grendel.d. Beowulf.3. _____ is the first important religious poet in English Literature.a. Cynewulfb.Caedmonc. Shakepeare.d. Adam Bede4. The epic,The Song of Beowulf,represents the spirit of ______.a. monksb. romanticistsc. sentimentalistd. paganIII.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and write your answers in the brackets.1. ()The author of The Song of Beowulf is Cynewulf.2. ()The setting of The Song of Beowulf is in Scotland.3. ()Alfred the Great compiles The Anglo-Saxon Chronicles.4. ()Venerable Bede wrote The Ecclesiastic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5. ()The author of Paraphase is Caedmon.IV. Define the liretary terms listed below.Alliteration Epic.V.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Teutors.2.Please give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Song of Boewulf.英国文学史及选读Chapter2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8-16 17:31 共93人浏览[大] [中] [小]The Anglo-Norman PeriodI. Fill in the following blanks.1.In the year___,at the battle of ___,the ____ headed by William,Duke of Normandy,defeated the Anglo-Saxons.2.The literature which Normans brought to England is remarkable for its bright,____ tales of _______ and _______,in marked contrast with the ___ and ______ of Anglo-Saxon poetry.3.English literature is also a combination of ____and _____ elements.4.In the 14th century,the two most important writers are ___ and Chaucer.5.In the 15th century,there is only one important prose writer whose name is _____. He wrote an important work called Morte d’ Arthur.II. Define the leterature terms listed below.1.Canto2.legend3.Arthurian Legend.III. Read the excerpt of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carefully,and then make a brief comment on it.IV.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at is the consequence of the Norman Conquest?2.Make a brief survey of the middle English literature.英国文学史及选读Chapter3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8-16 17:31 共68人浏览[大] [中] [小]Geoffrey ChaucerI. Fill in the following blanks.1.Chaucer’s masterpiece is _____,one of the most famous works in all literature.2.Chaucer created in The Canterbury Tales a strikingly brilliant and picturesque panorama of _______.3.There are various kinds of balla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nd ______.4.Bishop ____ was among the first to take a literary interest in ballads.5.The name of the “jolly innkeeper” in The CanterburyTales is ______,who proposes that each pilgrim of the ____ should tell two tales on the way to Canterbury and two more on the way back.6.In contradistinction to the ______ verse of Anglo-Saxon poetry,Chaucer chose the metrical form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he English _____ verse.II. Choose the best answer.1.Who is the “father of English poetry” and one of the greatest narrative poets of England?a. Christopher Marlowb. Geoffrey Chaucerc. W. Shakespeared. Alfred the Great2. Chaucer’s earlist work of any length is his “______” a transl ation of the French “Roman de la Rose” by Gaillaume de Lorris and Jean de Meung,which was a love allegory enjoying widespread popularity in the 13th and 14th centuries not only in France but throught Europe.a. Troilus and Criseydeb. A Red,Red Rosec. Romance of the Rosed. Piers the Plowman3. In his literary development,Chaucer was influenced by three literatures,which one is not true?a. French literature.b. Italian literaturec. English literatured. American literatureIII.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and write your answers in the brackets.1. ()The 32 pilgrims,according to Chaucer’s plan,was to exceed that of Baccoccio’s Decameron.2. ()The Prologue is a splendid masterpiece of Romantic portray,the first of its kind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3. ()The Canterbury Tales is a vivid and brilliant reflection of 15th century in England.4. ()Chaucer’s poetry traces out a path to the literature of English Renaissance.IV. Define the leterary terms listed below.1.Romance.2.Fable.3.BalladV. An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1.What is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Canterbury Tales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Chapter4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8-16 17:30 共66人浏览[大] [中] [小]The RenaissanceI. Complete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with a proper word or phrase according to the textbook.1.Shakespeare’s first priginal play written in about 1590 was _________.2.Hamlet,Othello,King Lear,and _______ are generally regarded as Shakespeare’s four great tragedies.3.The Tragical History of Doct or Faustus is one of _______’s best known sonnets.4.Absolute monarchy in England reached its summit during the reign of ______.5.Bacon’s works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classes,the ______,the _______,the _______ works.6.Togeth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ourgeois relationships and formation of the English national state this period is marked by a flourishing of national culture known as the_________.7.Edmund Spenser was the author of the greatest epic poem of _______.II. Find out the author and his works.⑴The author and their works1. ()Thomas More a. Gorge Green2. ()Enmund Spenser b. Eupheus3. ()John Lyly c.The Fairy Queen4. ()Marlowe d. Utopia5. ()Robert Greene e. The Jew of Malta⑵The characters in the play1. ()Desdemona a. The Merchant of Venice2. ()Cordelia b. As you like it3. ()Juliet c.Hamlet4. ()Ophelia d. King Lear5. ()Portia e. Othello6. ()Rosalind f. Romeo and JulietIII. Define the leterary terms listed below.1.Renaissance2.sonnet3.Spenserian Stanza4.Humanism5.dramatic irony6.tragedy7.allusionIV.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Give a summary about the English literature during the Renaissance period.2.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Hamlet?3.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omas More’s Utopia.4.Wh en were Shakespeare’s main tragedies written?what did he write about in his tragedies?英国文学史及选读Chapter5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8-16 17:29 共40人浏览[大] [中] [小]Chapter Five The Period of Revolution and RestorationI. Complete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with a proper word or phrase according to th etextbook.1.The 17th century was a period when ______ imped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in England and the ______ could no longer bear the sway of _______.2.England became a commomwealth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_______.3.The Glorious Revolution in _____ meant three things the supremacy of ________,the beginning of _______,and the final truiumph of the principle of _______.4.Restoration created a literature of its own,that was often ______ and _______,but on the whole _______ and _______.5.The first thing to strik e the reader is Donne’s extraordinary _____ and penetrating_______. The next is the ______ which marks certain of the lighter poems and which represents a conscious reation from the extreme _______ of woman encouraged by the Petrachan tradition.6.Parad ise Lost presents the author’s view in an ______,_______ form. It is based on the _______legend of the imaginary progenitors of the human race-______,and _______,and involves God and his eternal adversary _____in its plot.7.Bunyan’s most important wo rk is _________,written in the old-fashioned,medieval form of ________ and _________.8.Christia has two objects,---to get rid of his ______,which holds the sins and fears of his life,and to make his way.II. Find out the work from column A and its content from column B.1. ()II Penseroso a. defense of the Revolution2. ()Lycidas b. Satan against God3. ()Comas c. about dear friend4. ()Areopagitica d. happiness5. ()Eikonolastes e. meditation6. ()Defense for the English People f. masque7. ()Paradise Lost g. attack on the censorship8. ()L’Allegro h. justifying the excutionIII.Define the leterature terms listed below.1 .Blank Verse2. Three Unities3. Conceit4. Stanza5. Elegy6 .Allegory7. GenreLiterary CriticismIV.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at are the different aspects between the literature of Elizabeth period and that of the Revolution period?2.Give a brief analysis of Satan,the central figure in ParadiseLost.3.Why do people say Samson is Milton?4.In your opinion,why is “The Pilgrim’s P rogress” successful?英国文学史及选读Chapter6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8-16 17:29 共34人浏览[大] [中] [小]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EnglandI. Complete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with a proper word or phrase according to th etextbook.1.The Revolution of 1688,which banished the last of the _____ kings,marks the end of the long struggle for political freedom in England.2.Another feature of the age w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_________.3.It is simply for convenience that we study 18th century writings in three main divisions:the reign of so-called _____,the revival of _______ poetry,and the beginnings of the _______.4.The philosophy of the nlighteners,though ________ ________ and _________ in its essence,did not exclude senses,or sentiments,as a means of perception and learning.5.The most outstanding figure of English sentimentalism was ________.6.The Tarler and _______ _________ were Steele and Addison’s chief contribut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7.Robinson Crusoe is largely an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story,rather than the study of ______ _______ which Defoe probably intended it to be.8.Gulliver’s adventures begins with ______________,who are so small that Gulliver isa giant among them.9.The poem,which Addison named ______ _______,was hailed throughout England as a great work.10.In the essays of the 16th century,French writer ____ set the model for more familiar,personal and discursive discussion.11.Fielding’s laternovels are _______________,was inspired by the success of Ri chardson’s novel Pamela.12.As________,Goldsmith is among the best of the century.13. The greatest of _______ poets is Robert Burns.II. Match the theirs works in column A writers/genres with in column B.⑴1. ()The Deserted Village a. Thomas Gary2. ()The Village b. George Crabble3.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c. Oliver Goldsmith4. ()The Seasons d. James Thomson5. ()The Rape of the Lock e. William Blake6. ()The Chimney Sweeper f. Alexander Pope7. () A Red,Red Rose g. Robert Burns⑵1. ()A Sentimental Journey a. Daniel Defoe2. ()The Vicar of Wakefield b. Jonathan Swift3. ()The School for Scandal c.John Bunyan4. ()The History of a Young Lady d. Horace Walpole5. ()Tom Jones e. Laurence Sterne6. ()The Adventures of Peregrine Pickle f. Oliver Goldsmith7. ()Robinson Crusoe g. Richard B. Sheridam8. ()Gulliver’s Tra vels h. Samuel Richardson9. ()The Castle of Otranto i. T. G. Smollet10.()The Pilgrim’s Progress j. Fielding.⑶1. ()The Vicar of Wakefield a. essay2. ()She Stoops to Conquerb. poem3. ()The Citizen of the world c. novel4. ()The Deserted Village d. comedyIII.Define the leterature terms listed below.1.Enlightenment Movement2.Realistic Novel3.Gothic novel4.Heroic Couplet5.Mock Epic6.Bildungsroman7.Epitaph8.Farce9.Imagism10.RhymeIV.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at is Pope’s position in English literature?2.What are the features of Sterne’s novels?3.What are the narrative festures of Gulliver’s Travel?4.What is Dr. Johnson’s comment on Addison’s prose?5.What is Fielding’s style?6.Why is Burn’s poetry important?英国文学史及选读Chapter7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8-16 17:28 共27人浏览[大] [中] [小]The Romantic PeriodI. Fill in the following blanks.1.With the publication of William Wordworth’s _____ in Collaboration with S. T. Coleridge,________ began to bloom and found a firm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2.The most important and decisive factor in the develoment of literature is _____,English Romanticism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_______ and _______.3.The greatest historical novelist _____ was produced in the Romantic Age.4.Byron is chiefly known for his two long poems,one is 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the other is ________.5.Shelley’s poem _______ (1816),is vaguely autobiographical acount of a youn g poet’s unsuccessful attempt to recapture his envisional ideal.6.Ode to a Nightingale was written by _______.II.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1. The Romantics emphasized the special qualities of each individual’s mind.2.The brilliant literary criticiam Biographis literaria is written by Samuel Johnson.III. Write the author of the following literary works.1. Song of Innocence2. The Prelude3. Kubla Khan4. Don Juan5. Prometheus Unbound6. Ode to the West Wind7. Ode on a Greciam Urn8. Pride and Prejudice9. Poor RelationsIV. Match the authors in column A with the works in columnB.1. Dante a.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2.Byron b. Ode to a Nightingale3. Wordsworth c. Gain4. Keats d. Prometheus Unbound5. Shelley e. Divine ComedyV. 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1.Romanticism/doc/a410999246.htmlke poetsVI.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How does Wordsworth define the poet?2.What kinds of stylistic devices are used in Ode to the West Wind?3.Co mment on Austen’s writing festures.英国文学史及选读Chapter7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8-16 17:28 共27人浏览[大] [中] [小]The Romantic PeriodI. Fill in the following blanks.1.With the publication of William Wordworth’s _____ in Collaboration with S. T. Coleridge,________ began to bloom and found a firm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2.The most important and decisive factor in the develomentof literature is _____,English Romanticism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_______ and _______.3.The greatest historical novelist _____ was produced in the Romantic Age.4.Byron is chiefly known for his two long poems,one is 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the other is ________.5.Shelley’s poem _______ (1816),is vaguely autobiographical acount of a young poet’s unsuccessful attempt to recapture his envisional ideal.6.Ode to a Nightingale was written by _______.II.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1. The Romantics emphasized the special qualities of each individual’s mind.2.The brilliant literary criticiam Biographis literaria is written by Samuel Johnson.III. Write the author of the following literary works.1. Song of Innocence2. The Prelude3. Kubla Khan4. Don Juan5. Prometheus Unbound6. Ode to the West Wind7. Ode on a Greciam Urn8. Pride and Prejudice9. Poor RelationsIV. Match the authors in column A with the works in columnB.1. Dante a.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2.Byron b. Ode to a Nightingale3. Wordsworth c. Gain4. Keats d. Prometheus Unbound5. Shelley e. Divine ComedyV. 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1.Romanticism/doc/a410999246.htmlke poetsVI.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How does Wordsworth define the poet?2.What kinds of stylistic devices are used in Ode to the West Wind?/doc/a410999246.htmlment on Austen’s writing festures.英国文学史及选读Chapter9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8-16 17:26 共37人浏览[大] [中] [小]The 20TH Century LiteratureI. Fill in the following blanks.1.Those “novels of character and enviorement” by T homas Hardy a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f him as both a _______ and a critical realist writer.2.The trilogy “The Forsyte Saga” consists of The Man of Propert y,In Chancery and_________./doc/a410999246.htmlwrence first novel,_________________,was received with respect.4.Virginia Woolf’s novel ________________,published in 1925,made her reputation as an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writer.5._________is the m ost outstanding stream of consciousnessnovelist.II. Define the literary terms.1.Imagism2.ModernismIII. Find the relevant match from column B for each item in column A.1. James Joyce a. Neo-classicism2. Ezra Pound b. An active romantic3. William Wordsworth c. Humanism4. Oscar Wilde d. Transcendantalism5. Walter Scott e. A radical enlightenner6. Alezander Pope f. Imagism7. Johanthan Swift g. Aestheticism8. Percy Bysshe Shelley h. A lake Poet9. William Shakespeare i. Stream of consciousness10. Henry,David Thoreau j. A historical novelistIV. Give a brief comment on the c haracteristic of Hardy’s novels.。

西方文论第一章第一节

西方文论第一章第一节

2.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 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
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0~前470左右)是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哲学的奠基者。赫拉克利特的基本哲学观点是把“火”看作宇宙万物 的本源。在他看来,宇宙自然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组成的,其中最 主要的元素奠基人之一。” 赫拉克利特首先 首先提出“艺术摹仿自然”的论点。他说,“自然是由联 “艺术摹仿自然” 首先 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艺术也是这样 造成和谐的,显然是由于摹仿自然。” “差异的东西相会合,从不同 的因素产生最美的和谐,一切都起于斗争。”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 一起就构成了“和谐统一”的艺术。 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量关系上组成的“对立和谐统一”是多样化的统 一,是杂多的统一,侧重于静止、平衡。而赫拉克利特的“和谐统 一”,是“互相排斥的东西的结合”,它侧重于运动和斗争特别是强 调内在的斗争的和谐,他说,“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 赫拉克利特不仅认为美是不断变化的,而且认为美是相对的,不是绝 对的。他说,“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最智慧的 人和神比起来,无论在智慧、美丽和其他方面,都像一只猴子”。这 是对美的标准和相对性的形象说明。
西方文论
学习目的
一个民族不但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还应该善于借鉴吸收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才能 不断进步和兴旺发达。 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蓬勃发展的中 国,我们需要了解西方的文学艺术,也需要了解西 方的文学艺术理论。 西方文学艺术理论是一个发展的系统,只有从史的 高度把握这个系统,而不限于孤立地了解某些篇章, 才能真正了解某一个要点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 从而决定我们是否应该借鉴以及应如何借鉴。《西 方文论》课程的开设,目的就在于此。
3.德谟克利特的摹仿说

西方语言学简史读书笔记1

西方语言学简史读书笔记1

《西方语言学简史》相关文献读书笔记姚小平老师给与我们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不仅了解了除“语言学史”之外,还有“语言学史学”、“语言学史学史”这样多层次的划分。

也让我们了解了中外关于语言学史的历史进程和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姚老师对中西方的语言学著作都了解的很全面,整合起来再用他独特的笔触帮助我们理清脉络,给予了我们很多的知识。

下面是我在姚老师在著作中所读到觉得深有感触的话:1、“每一门科学都是自身历史的产物,语言学当然也不例外,认识过去,为的是能够正视现在,‘一门科学史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有助于把现在至于广阔的远景之中’(Robins,1967:7)。

不问语言学史,固然也可以研究语言,就好比一个现代剧作家不知道莎士比亚是谁,照旧可以写剧本。

但那样,我们的研究和作品就会因缺乏历史的底蕴儿苍白无力。

不论是否有所意识,后人或多或少总是处在前人的影响之下。

”——《关于语言学史学研究》笔记:这段话虽然是从语言学科的研究发展开来,但是却适用于所有的研究与创作中,没有历史底蕴的东西是站不住脚,没有令人信服的厚重感的。

我们总是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在历史的车轮中步步向前。

2、“历史告诉我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造从来就很少,而无谓的重复劳动却很多。

“——《语言学史研究诸方面_罗宾斯_语言学简史_1997_读后》笔记:因为我们总是站在前人研究的肩膀上向远处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高度,所以我们更需要推陈出新,不能只是无谓的重复语言学史的研究。

3、史料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史料的搜集和取舍,本身就涉及方法、视角。

涉及述史的框架。

——《西方语言学史研究再思考_西方语言学派》笔记:几篇文章中多次提到了真实的史料的重要性,第一手资料或者是最接近的资料往往对研究有重大的意义,因为那便于我们最清晰的认识到语言学史的发展阶段再对其进行解读。

4、我们对中国语言学史的观察一直是以本国为中心,这样一种视角用于明末以前或许尚可,对于明末以后却不适宜。

西方语言学史:从苏格拉底到乔姆斯基

西方语言学史:从苏格拉底到乔姆斯基
的获奖论文 《论语言的起 源》〔29〕
5 6.5 伯尼特
谈语言的起源 和发展
6.6 普利斯特莱论 语言的优劣
6.7 哈里斯论普遍 语法
6.8 伐特对普遍语 法和具体语法的区分
6.9 维柯:新科学 体系中的语言学
01
7.1 考察 世界语言: 从《比较词 汇》到《语 言大全或普 通语言学》
02
7.2 琼斯、 施莱格尔发 现梵语,倡 导比较
03
7.3 洪堡 特创立普通 语言学
04
7.4 达尔 文理论与语 言学
06
7.6 维尔 纳定律
05
7.5 格林 定律
1
7.7 青年语 法学派
2
7.8 保罗 《语言史原理》
3 7.9 惠特尼
《语言的生命 和生长》
4
7.10 不同科 学模式的解释
5
7.11 浮士勒: 唯美论
8.1 索绪尔论共时 语言学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将神话的主题理性化,便有了哲学;把哲学的话题玄秘化,就滋生出神话。 而是使人生来就具有语言潜能,让他自己去发展这种潜能 而logos“逻各斯”一词恰能把思维和语言这两层语义结合起来:一方面,logos指“语词、言语”;另一 方面,它又表示“理性、缘由”。 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语言、思维和存在是一个统一体,或者说思想与客体、语言与事物始终捆绑在一起: 说出一个事物的名称,表达一种意愿,想象并希望它会怎样,事情似乎就真的会发生。 上帝为创世而施行了双重的言语行为:第一,用命令式来造就光;第二,用命名来界定光。 用名称来指称一个事物,就是根据该事物的本质,把它跟别的事物区分开来。名称是一种区分事物自然本质 的工具 这意味着,在名称和事物的类别之间有相应的对等关系。而性质相同或接近的事物,其名称的意义也相近, 这就导致了语言中的同义现象, 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原始观念,以为人类语言原本是统一的,只因种种事件而变得差异巨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古代语言学关于语言起源的几个传说●古埃及关于语言起源的故事●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图斯《史记》载埃及故事●公元前6世纪,埃及法老卜萨梅蒂库斯[Psammetichus]●实验方法:将二刚生婴儿置荒僻渺无人烟之地学牧羊,每天只给山羊乳吃。

两年后,保姆拿山羊乳来,他们见之高呼:“bekos”。

法老传令询哪种语言有此词,后查出佛里基亚[Phrygia]语里有此词,是“面包”之意,于是决定佛里基亚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佛里基亚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

基督教圣经中关于人类语言的传说●《圣经·旧约全书·创世纪》第二章:●亚当→上帝告诫不要吃智慧之果、教他说话→第一种语言●亚当、夏娃→受蛇诱惑偷吃了智慧之果→移示拿、造通天塔【巴别塔】→上帝变乱其口音,形成多种语言第一节古印度语言研究●1.巴尼尼的《梵语语法》●公元前四世纪,古印度学者巴尼尼(Panini)研究《吠陀》的语法,著《梵语语法》,又叫《巴尼尼语法》。

●《梵语语法》总结古梵语语法规则近四千条。

对梵语的词形变化和词的结构、词类和句子作了精密的分析,对梵语的语音结构和语流音变作了周详的描述。

2.古印度语言研究的成就●印度梵语属印欧语之一种,形态非常复杂,但是词的各个组成部份,由于获得音节文字的掩护,界限却比较分明。

古印度人对于梵文的研究,多出于一种宗教的动机,其中连一个声音,一个字母都不能有丝毫的苟假。

这大大推动了他们要对梵语作一番精心的研究。

●古印度人对于语文研究的成果是卓越的。

它所发生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词法●区分词根、后缀和词尾,词根又分为原始词根和派生词根。

●(2)词类和词形变化●分为动词和名词。

还有前置词和小品词。

动词有人称、态、式等变位,名词有8个格。

●(3)语音分析●根据语音生理属性分类:①依声门开闭:无声音和有声音。

②依口腔开合度:元音、半元音、紧缩音和闭塞音。

③依发音部位:喉音、腭音、头音、齿音和唇音。

●(4)历史比较法的萌芽●巴尼尼把梵语跟其他梵语方言对比。

第二节古希腊、罗马语言研究一、古希腊哲学家的语言研究●1.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 Socrates),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曾对语言问题作过论述,但本人没有留下什么有关语言的论著,只是在色诺芬的一些著作和更为著名的他的学生柏拉图的《对话录》中,提到他的一些论据和观点。

2.柏拉图(Plato,约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柏拉图在其对话录《克拉底洛篇》中曾专门讨论语言问题,另外在他的其他几篇对话录中,也提及了语言和语言分析问题。

尽管柏拉图自己没有把自己分散的言论汇集在一起,但后来的著作家狄奥泽尼·拉厄梯斯说,柏拉图“最先探讨了语法研究的可能性”。

● 3.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前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斯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主要著作:《解释篇》《修辞学》《诗学》“语言形成于惯例,因为名称没有天然产生之理。

”“言语是思想、经历的表达,文字是言语的表达。

种族不同,言语则不同,文字也不同。

但人类的思想反映是一样的,语言的词汇只这些思想的标记。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的观点的基础上,发展了他自己的思想。

他有关语言的学说,也要从散见于他的一些修辞学和逻辑学的著作中去搜寻,在这些论述中,语言问题也只是附带提及,或夹杂在其他问题的讨论中,所以是不系统的或模糊的且存在争议,但还是可以看出,他的学说进一步发展了柏拉图取得的研究成果。

亚里士多德除了接受柏拉图对句子的语法区分以外,又增加了第三类句法成分(syndesmoi),这类成分包括后来划分出来的连词、冠词和代词。

另外,亚里士多德还给词下了正式的定义:词是句子的组成部分,本身具有意义,但不能进一步分为有意义的单位。

●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识别句子成分的标准:●形式标准,找出两种形式的差别;●语音标准,根据某些音的存在与否来判断语言单位;●形态标准,用直接成分来区分语言单位;●语义标准,根据词的实际内容来区分形式,其中包括,词汇意义,释义、文体意义等等。

● 4.芝诺(Zeno,公元前 315年)创立的哲学学派——斯多嘎学派。

●芝诺(约公元前336~约前264年)塞浦路斯岛人,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在雅典创立斯多葛学派,因芝诺在雅典意为“彩绘有顶柱廊”的画廊讲学,故称之为画廊学派或斯多葛派。

●斯多嘎学派创立于希腊化时期,分别探讨了语音学、语法学和词源学,提出了形式和意义之间的二分法,在语言中区分“能指”和所指,其对语言地位的认识与今天语言学的某些观点非常相似。

语言学特别是语法学,是在斯多嘎学派时期才首次在哲学中获得独立地位的,斯多嘎学派最重要的贡献也是在语法学方面,他们从理论的角度,确定了语法范畴,提出了“格”的名称。

●如:● 1.语言的声音或“材料”是一种象征符号● 2.语言的符号意义,即“所说有内容”● 3.符号所代表的外界事物●格范畴/词类划分(名词、动词、连词、冠词、关系代词)重要争论:“词”“物”之争● 1.公元前五世纪:●自然派: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惯例派:事物的名称和带我的本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名称之所以指称事物,是由于惯例。

●----柏拉图《对话录》观点一:大自然的运动没有什么规律可言观点二:星球的运动和季节的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而由一种不可抗拒的规律支配的。

2.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核心转移:如何看待语言的规则)规则派:语言是人为的,就一定有规律的。

语言基本上是有系统,有规则的。

--亚历山大里亚学派(以亚里士多德及其学生为代表)异常派:天然形成的东西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如果语言是人为的,人类会早已把不规则的现象纠正过来了。

--帕加马学派(以斯多噶派学者为代表)●《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对古希腊哲学家语言研究的评价● 1.成就:他们对于语言,对于语言现象的许多看法曾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他们所造出的许多术语直到现在还为一般语言学家和语法学家所采用。

● 2.局限●(1)希腊古代哲学家对于语言的许多悬想都是先验的和抽象的,并没有事实上的根据,所以他们所作出的结论也多是错误的。

例如他们有些主张语言是出于天然的,语言是有规则的,因此相信任何的词我们都可以就它们的形式求出它的来源和真正的意义。

(2)他们对于这些现象都只是从思想方面去认识的,并没有注意到与它们相适应的语言的形式,甚至没有想到要把它们列成任何有实用意义的规则。

(3)他们在那个时候虽然已经分出了一些词类和范畴,但都只是从思想方面去分的,而不是从语言的表现方面去分的。

把这些名词从思想的领域转移到语言的领域,从逻辑的范畴转移到语法的范畴,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

二、古希腊语文学家的语言研究● 1.亚历山大里亚学派●该学派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

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斯多嘎学派的理论,使语言学特别是语法学达到了希腊语言学研究的高峰。

该学派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亚里斯塔尔库斯(亚里斯塔克Aristarchus,前2世纪)被看作科学荷马学的创始人,语法研究的许多成就也都归功于他。

不同于主要从哲学观点出发研究语言的斯多嘎学派,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对语言发生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把语言看作文学研究的一部分,另外他们坚持类比论的观点,并应用于文本的校订。

亚里斯塔尔库斯的学生狄奥尼修斯(第欧尼修)写了现存的第一部明确描写希腊语语法的著作——《读写技巧》(Techne grammatike)(又名《希腊语语法》)。

A2.狄奥尼修斯和他的《读写技巧》(1)主要内容《读写技巧》共15页,25节。

书中简要描述了希腊语的结构。

在书的开始阐述了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心目中的语法研究的内容,认为语法是有关诗人和散文作家使用语言的实际知识。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准确的朗读;第二部分,解释作品中的文学语词;第三部分,讲解熟语和作品内容;第四部分,探讨词源;第五部分,总结出类比规则;第六部分,评价文学作品,“这是语法研究中最高尚的部分”。

●具体内容上,先介绍希腊字母的音值。

把字母定义为要素(分节语基本的、不能继续分解的要素),描写了音段音位,区分了元音和辅音的长度,也提到韵律特征但未作深入分析。

●然后分几章讨论语法。

认为语法描写的两个基本单位是句子和词。

句子是语法描写的上限,而词则是描写中的最小单位。

从语义角度把句子定义为“表达完整思想的言语”。

词类方面分出了八类词。

每类词后面都一个它适用范围的说明。

●八种词类:名、动、分、冠、代、介、副、连如:●名词:有词尾变化,表示人或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有性、类、形、数、格五种语法属性。

●动词:八种语法属性,●有陈述、命令、愿望、虚拟、不定式五种语态;●有主动、被动、中性三种结构;●有原类、派生类两类;●有简单、复合、派生三种形式;●有单数、复数中、性三数;●有第一、第二、第三三种称人称;●有现在、过去、将来三种时态。

●有变位4、希腊语法学的成就和贡献希腊学者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为描写雅典希腊语的书面语和口语制定了正式的术语,并且将其系统化。

这套术语经过拉丁语的翻译和改造,成为近两千年来语法理论以及希腊语、拉丁语教学和研究的基础。

罗宾斯指出:“希腊人在精神文明方面的贡献,就是在如此多的领域里,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

提到他们,我们会立刻想到他们在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修辞学和数学方面所作的工作,而这些仅仅是他们的成就的一部分。

他们在语言学中表现最出色的方面,即语法理论和语法描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完全经得起严格的检验,应该受到我们的感激和钦佩。

”五、古罗马语言学1、概述希腊—罗马时代是地中海周围地区形成一个统一的文明的时代,而希腊和罗马所起的作用互不相同而又互相补充。

罗马人通过移居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人,跟希腊的物质文化以及思想观点有过长期的接触,并自觉接受了希腊文化的影响。

在公元前三世纪到前二世纪这段时间里,希腊地区逐步落入了当时统治整个意大利的罗马人的控制之中,罗马帝国的扩张至公元初已经接近完成。

这个时期,罗马的一切文化艺术,包括文学和宗教,都是从希腊输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