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言学史的基本内容整理

合集下载

语言学史概要重点

语言学史概要重点

语言学史概要重点一、语言学的起源在人类历史上,语言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大约两千年前的古印度。

当时,印度的婆罗门阶层开始研究梵文语言,探讨语言规律。

此后,受到梵文语言研究方法的影响,语言学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语言学的发展1. 欧洲语言学欧洲的语言学起源于古希腊。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在哲学研究中提及语言,开启了欧洲语言学的先河。

之后,欧洲的中世纪天主教会也在研究拉丁语等语言。

直到20世纪初,欧洲语言学家才真正开始进行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方面的研究。

2. 美国语言学美国语言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当时美国开始进行语言普查,研究各地语言的分布与演化。

20世纪初,美国大学开始设立语言学系,逐渐成为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1. 结构语言学结构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它主要研究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结构方面的内容。

2. 生成语言学生成语言学主张从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等角度来研究语言,它认为语言是人类智力的产物,需要通过特定的规则来描述。

3. 语用学语用学研究语言的实际应用,理解语言使用者的意图、情感等诸多方面。

四、语言学的研究成果1. 语音学语音学研究语音的发音规律,探讨不同语言之间的音节、音调、语音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2. 词汇学词汇学主要研究单词的含义,探讨如何从单词中推导出词性、语法等方面的信息。

3. 语法学语法学主要研究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规则。

4. 语义学语义学主要研究语言的意义,探讨语言中词汇、句子等单元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对语言学的影响语言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对社会、文化、科学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1.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使用的社会因素,包括口音、方言等方面。

它为语言的教育、规范化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持。

2. 计算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它将语言学方法应用到计算机程序开发中,致力于让计算机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语言学纲要》是一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语言学主要概念和理论的教材。

全书共分为八章,包括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学的分类、语言的结构与功能、语言的演变、语言与社会、语言习得与教学、语言与文化、应用语言学等内容。

下面整理了该书的主要知识点,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1.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研究语言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语言学的分类及其特点2.语言学的分类-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的规律-词汇学:研究词汇的形成、结构和意义的规律-语法学:研究句子的结构和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语言单位的意义和语义关系的规律-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的背景、目的和效果的规律3.语言的结构与功能-语音的基本要素:音节、音位、语调等-词汇的分类及其特点:实词和虚词、专用词和普通词等-句子的成分和结构:主语、谓语、宾语等-语言的功能:交际功能、表达功能和认知功能等4.语言的演变-语言变异和语言变种:方言、口音等-语言变迁和语言变异的原因:历史、地理、社会等-语言接触和语言借用:外来语的影响和借词现象-语言变化的规律和趋势:语音演变、词汇演变等5.语言与社会-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语言社会化和语言规范化:语言的习得、使用和变异的规律-语言地位和语言权力:标准语和方言的关系-语言与身份认同:地域、阶级、性别等对语言的影响6.语言习得与教学-语言习得的理论和过程:母语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材料和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的问题和难点: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语言评价和测试:能力级别、智力水平等7.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反映-语言与文化的差异:语义、词汇、语法等方面-语言的文化功能:人际交往、思维方式、文化传承等-语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障碍与跨文化交流8.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定义和发展:语言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语言规范和语言政策:标准化、推广普通话等-语言工具和技术:翻译、口译、计算机语言处理等-语言研究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多语种研究、语料库语言学等。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就是要研究中国语言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

◆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区别: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语言学则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前者以文字和书面语为对象,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

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微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汉语是从汉藏语系中分化独立发展起来的。

我国境内除汉藏语系外,还有三个语族:侗泰语族、藏缅语族、苗瑶语族。

◆汉藏语系的语言特点:⑴每个音节上有固定的声调(3-8个)。

⑵大部分词以单音节词根为基础。

⑶有类别词(量词),如汉语中“这个人”的“个”。

⑷词序很重要,且词的次序比较固定。

⑸附加成分的作用是有限制的。

◆“小学”:指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为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先秦:◆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最古的记载见于《易经·声辞传》,这和《周易》用阴阳两个符号的意义相似。

◆关于名实的讨论:1.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其政治含义是以周礼为尺度来正名分。

2.老子对名实的看法,“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名”“实”不可分的人,也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科学指出名称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人。

3.荀子认识到语言是人类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他第一个揭示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幷指出了“名”和“实”的关系。

秦汉魏晋:◆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语言学还处于萌芽阶段,没有语言学家,也没有语言学方面的专门著作。

发展到秦汉时代,语言学逐步兴起。

中国语言学史

中国语言学史

第一章 绪论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

一、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P11、 对象和任务: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对象和任务: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时期的语言学。

总的来说,先秦时期的“名实之争”关系到语言社会本质的认识;魏晋南北朝的语音研究兴起;五四运动对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

究兴起;五四运动对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

2、 研究成果:我国研究汉语的历史很悠久,成果也丰富。

研究成果:我国研究汉语的历史很悠久,成果也丰富。

早期: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中国音韵学史》解放后: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王力:《中国语言学史》(曾在《中国语文》杂志连载)(曾在《中国语文》杂志连载) 国外译作:国外译作:1、 黄振华译丹麦语言学家汤姆逊《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黄振华译丹麦语言学家汤姆逊《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2、 钱晋华译丹麦语言学家裴特生《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钱晋华译丹麦语言学家裴特生《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3、 赵世开译罗宾斯《语言学简史》赵世开译罗宾斯《语言学简史》在西方语言学家的语言学史著作中,只有西方的语言学史而没有中国语言学史。

原因在西方语言学家的语言学史著作中,只有西方的语言学史而没有中国语言学史。

原因在于:一,汉字难学难认,文字的障碍很大;二,我国语言学家研究语言学史的很少,更谈不上向国外介绍中国语言学史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欧洲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语言学科建立于欧洲十九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并由此产生普通语言学)。

在这以前的语言研究,特别是东方民族的语言研究,是所谓“科学前”的语言学,即“语文学”。

这种看法,也影响了我国语言学界。

由于我国历来对语言学的重视不够,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又少,因此,其中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语言学?其中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语言学?P2 P2二、 关于我国到底有没有语言学P31、 岑麒祥认为只有十九世纪以后的语言研究才是科学的;岑麒祥认为只有十九世纪以后的语言研究才是科学的;2、 王力先生认为中国五四以前的语言研究,大致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第一篇: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中国语言学史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雅学:《尔雅》首创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多种释词方法,对后代词书、类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人模仿《尔雅》创作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词书,如《小尔雅》、《广雅》、《通雅》等,而研究雅书又成为一门学问,被称为“雅学”’。

2、小学:“小学”这个名词最初跟学校有关系的,《大戴礼记》云:“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小学。

小学者所学之官也”;汉代小学指童蒙识字课,也即语言文字方面的学问;隋唐时代小学概念扩大;唐代以后“小学”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

3、《切韵》:隋代陆法言所著,是韵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按四声分卷,共五卷;平生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共分韵部193部,记音简略,先释义,后记音。

在汉语音韵学当中,《切韵》被看作是整个语音史的中枢,又是研究历代语音系统和现代各方言因素的首要研究系统。

4、《广韵》:全名《大宋重修广韵》,陈彭年等奉赦编撰,这是目前保留下来最早的,最完整的韵书,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共分为五卷(平声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分206韵。

5、《干禄字书》:是唐中的一部正字书,作者颜元孙。

干禄,求禄位,学好写字就能求得禄位,是科举时代的字体标准。

6、《说文解字》: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简称《说文》,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

系统阐述汉字的造字规律,是中国第一部即后代所说的字典。

7、因声求义:是传统的训诂方法之一,是指通过对汉字声音线索的分析来探求字义。

8、字书:字数是研究字形和根据字形以考证音义的书,包括(1)学童识字课本,如《急就篇》等;(2)解释汉字形体、读音和意义的书,如(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梁)顾野王的《玉篇》,(宋)司马光等的《类篇》,(清)《康熙字典》等。

(3)刊正字书的书,如(唐)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宋)张有的《复古编》等。

语言基础理论知识点总结

语言基础理论知识点总结

语言基础理论知识点总结一、语言的基本概念语言是人类独有的符号系统,是人们用来交流沟通的工具。

它具有可传递信息、引起共情、交流思想和情感等功能,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基石。

语言的基本概念包括语言的定义、特点、形式要素、功能要素和结构要素等。

1.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一种具有交际功能的系统符号,由语音、文字和语法组成,是人类思维、情感和意志的表达工具。

2.语言的特点语言具有世界性、社会性、文化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它在世界各地都有存在,是社会交往的必需工具,反映了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表现出多样的形式和风貌。

3.语言的形式要素语言的形式要素包括语音、文字和语法。

语音是语言的听觉表现形式,文字是语言的书写表现形式,而语法则是语言的组织结构和规则。

4.语言的功能要素语言的功能要素包括信息传递、情感表达、意志表达、社交交际和思维活动等功能。

这些功能是语言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5.语言的结构要素语言的结构要素包括单词、句子、语篇和话语等。

单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子是语言的基本结构,语篇是由一系列语句组成的连续文本,而话语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形式。

二、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语言的起源和发展是语言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语言的起源地、起源时期、语言的形成过程和语言的演变规律等问题。

1.语言的起源地关于语言的起源地,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言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其起源地主要为非洲、南亚和中东地区。

这些地区是人类早期社会的发源地,也是语言演化的重要地区。

2.语言的起源时期语言的起源时期一般被认为是人类出现以后,约在10万-50万年前。

这一时期是人类社会从原始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转变的时期,也是人类语言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3.语言的形成过程语言的形成过程包括原始语言的形成、古代语言的演变、中古语言的发展、现代语言的形成和未来语言的发展等阶段。

这些阶段反映了语言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历史演变过程。

4.语言的演变规律语言的演变规律涉及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等方面。

语言学纲要

语言学纲要

1、语言学史:(一)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二)20世纪的上半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索绪尔)三大派别(1)布拉格学派,特鲁别茨柯的《音位学原理》(2)哥本哈根学派,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和耶姆斯列夫的《语言学理论导论》(3)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鲍阿斯《美洲印第安语言手册》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三)20世纪后半期的生成语言学,乔姆斯基《句法结构》《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句法理论面面观》2、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3、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专门的研究对象,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系统阐述语言性质、特点、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4、语言学的学科分类:1、从研究的侧重点上,可以把语言学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从理论上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和功能,概括语言事实,总结语言规律,形成科学原理。

研究语言理论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叫应用语言学2、从研究对象范围来看,可分具体语言学和普通语言3、从研究对象存在的时间来看,可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是截取语言发展中某一横截面,进行静态的研究,描写和研究语言在这个时期相对稳定的结构体系和结构规律,不涉及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演变问题。

共时语言学关心的重点是平面的语言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语言的体系性。

历时语言学指研究语言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过程。

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规律,是对语言的纵向研究。

4、从语言学研究内容上看,可分为宏观语言学和微观语言学5、语言和言语及其关系: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而使用的符号系统。

所谓言语就是说(写)或者说出来的话(包括写出来的话)区别:1、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个人现象。

2、语言是封闭的系统,而言语是开放的。

3、语言具有全民性,言语具有阶级性。

4、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抽象的。

联系:1、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没有言语也就没有语言。

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出来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语言学概要

语言学概要

导言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1.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具体地说,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性质、作用、结构,语言的发展变化,使人们懂得有关语言的理性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为形成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通常来说语言系统大致可以分为语音、语法、语汇等几个子系统。

2.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我国的小学:小学是中国传统语文学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信息论术语)4.语言交际的过程:语言交际过程可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二、语言学的基本类别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一个时期的状态的语言学是共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以一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是专语语言学。

三、语言学流派语言学流派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即可,如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情况。

重要流派的代表人物。

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社会功能+思维功能)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①信息传递功能(最基本):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而文字时第二性的,是对语言的再编码。

②人际互动功能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第一,交际工具,纽带;第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第三,思维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为社会成员互相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协调社会成员行动一致的工具。

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就无法沟通,彼此无法交流思想,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无法进行生产活动,社会就会因此而崩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语言学史的基本内容♦语言学史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它是语言学学科的历史,人们语言研究的历史,也就是过去人们是如何研究语言的,把语言学这门学问一直追溯到它的开端,回到先民开始对自己的语言产生兴趣的时候,观察各个时期的人们怎样思考语言问题,怎样研究各种语言,这样的考察就是“语言学史”了。

♦在古人眼里语言是极神圣的东西,以为它一定是天赐的。

比如像《圣经·创世纪》里说的那样,上帝不但造世界、造人,还帮助人造了语言。

因为,假如不把语言给予人,他就不是完整意义的人。

这是西方的神话。

世界很多民族都有类似的神话,说到语言是怎么来的。

我们汉民族有没有类似这样的神话呢?似乎没有。

大家想必都听过女娲造人的传说:“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

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应劭《风俗通义》)可是造出了人,故事便完了,不提语言的由来。

♦2语文学♦从古代就开始的语言研究,目前能见之于史册而又有显著成绩的主要是印度、中国、阿拉伯、古希腊罗马。

它们被认为是语言研究的四大发源地。

不过当时的研究并不是以研究语言为直接目的的,而大多数是局限于本族语言的范围,重在对前人的典籍文献作注、考证、诠释,旨在让人读懂。

虽然当时的研究在方法上多失之零散、静止、片面,但它们却为以后的语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欧洲在19世纪以前,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的语言研究,都属于这一范畴。

这一阶段被人们称为“语文学”阶段或语言学的“前科学期”♦2)19世纪的历史语言学♦从1786年英国爵士琼斯提出印欧语有共同来源,标志着语言学诞生,语言学已有两个多世纪的历史了。

♦琼斯的发现,启发了语言研究者的想象。

此后的100多年里,除了语言历史比较研究外,其他方面的研究都黯然失色了。

学者们的著述大多是比较语法方面的,接着开始构拟原始印欧语。

在这种风尚的影响下,19世纪的语言学家都忙于印欧语各语言间的历史比较,并重建那个假拟中的母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三大奠基人♦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语言进化的理论也自然包括其中了,运用进化论研究语言的代表人物是施莱赫尔。

♦重视语言历史变化的学风推动了语言理论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以德国莱比锡大学为中心的一批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变化是有规律的,,进而认为语音变化无例外。

被人们戏称为“青年语法学派”的理论,他们这种重视客观材料的研究方法,的确把语言学向前推进了一步。

3)20世纪初期到中叶的描写语言学♦到了20世纪,语言研究的重点开始从语言变化转向语言描写。

这种转变的发起人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他在1915年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反复并明确地强调了前人从未有过的观点:语言学的目的是研究语言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语言要素的价值是由它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决定的,语言就是由这些要素精密交织而成的一种结构。

从而创立了结构语言学。

♦索绪尔之后,结构语言学迅速发展,不久便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学派、伦敦学派和莫斯科学派。

它们分别从功能、音位、语符等不同的角度发展了结构语言学。

尤其是美国学派,其代表人物L·布龙菲尔德等人,为后代的语言研究建立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方法论。

4)20世纪中叶到近期的转换生成语言学♦1957年,年仅29岁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师乔姆斯基,出版了《句法结构》一书。

这本仅120页的小册子,使语言学发生了新的转变。

描写具体话语的语法是描写语法,运用一系列规则来生成合格的话语和辨认不合格话语的语法是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开创了生成语言学时代。

♦乔姆斯基认为,布龙菲尔德学派的研究范围太窄,胃口又太大。

想从一堆语言材料里发现一套适用于任何语言的分析和描写方法,是不现实的。

语言学家关心的不该是一堆语言材料,即语言行为,而应该是语言能力,即人脑中先天具有的一种能够认知和生成无限多合格话语,同时又能辨认错误句子的能力。

语言学家应当对语言的这个内在系统先有一个推测和假设。

3学习语言学史的意义♦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历史的产物;任何一门成熟的科学都有明确的历史意识,并有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学科史。

例如,数学有数学史,哲学有哲学史。

语言学也不例外。

它不但有自己的历史,而且对其历史的考察已形成一种专门的研究。

♦研究历史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当前的形势,以利未来宏图的规划。

倚靠历史的背景,运用发展的眼光,我们对事件和思潮、学派和人物、成就和不足才有可能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

历史告诉我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造从来就很少,而无谓的重复劳动却很多。

♦3、当代西方的语言学史研究♦20世纪初,Thomsen(1902)撰成第一部西方语言学通史。

继之,Pedersen著有《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1931)。

至1960年代,已有多部语言学通史,并出现了一批专门治史的学者。

那时语言学史已是“一个教学和研究的领域,在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大学里已被列为一门课程”。

Sebeok也谈到,当时语言学史已成为美国各大学语言学系的常设课程。

1964、1968年举行了两次语言学史专题研讨会。

但语言学史真正从普通语言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是在1970年代。

学术建制上的一系列举措巩固了语言学史的分支地位。

♦1973年,第一本专业杂志《语言科学史》创刊,由Koerner主编。

继之有法国的《历史—认识—语言》(1979—),德国的《语言学史论集》(1991—)。

1978年,法国人最先建立起语言学史研究者的学术团体“语言科学认识论和历史学会”。

继之有英国的“亨利·斯威特语言思想史学会”(1984—);北美的“语言科学史协会”(1987—);德国的“语言学史研究会”(1990—)。

第一届国际语言科学史大会1978年在渥太华召开,以后每三年一届,迄今已召开八届。

第一本西方语言学史书目问世于1978年。

♦当代西方的语言学史研究,已从自发、单一的编年史上升至有意识、多层面的史学探索。

西方学者治史,讲究史学理论和方法的运用。

讨论得很多的问题是:自然科学史提出的“范式”概念是否适用于语言学史?语言学史上的“革命”与自然科学史上的革命是否可比?能否建立某种普遍的模式,对语言学史作更适当的描写?广义而言,语言学史是科学史、思想史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如何等值得探讨。

♦西方学者对自身的传统,即根源于希腊罗马语法传统的西方语言学史研究得最多,同时兼及印度语言学史。

另有少数人专门研究阿拉伯语言学史。

阿拉伯语言学传统其实也是基于屈折语言的语法分析,又因为地缘关系,与印欧语言学传统较为接近。

至于远在东亚的中国语言学传统,由于并非起步于语法分析,而是以“字”为中心构筑起语言研究体系,便让西方人感到陌生。

虽然也曾有一些汉学家如高本汉探讨过中国语言学史,真正深入的研究并不多见。

近年来西方学界认识到,不把中国传统包括进来,就谈不上世界范围的语言学史考察,因此在撰写通史时都为中国语言学史留出一定篇幅。

♦4、当代中国的语言学史研究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三个分支——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在1930年代已有本领域的专史。

现代写法的学科通史则以王力1981年的《中国语言学史》最早。

岑麒祥的《语言学史概要》(1958)中外兼顾,是中国人写的第一本世界语言学史。

50年代中,我国一些大学仿照苏联高校做法,开始设置语言学史课程。

当时的中国语言学界与国外同步,颇有一种探索本学科历史的兴趣。

可惜这一兴趣为文革中断,史的探索直到80年代初才得以恢复。

♦在编撰中国语言学史的过程中,讨论较多的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古代的语言研究是属于“语言学”还是“语文学”,二是对中国语言学史如何分期。

♦王力从现代角度回观历史,认为中国古代有语文学而无语言学,他的立场遭到多数史家批评。

但王力的处理也并非毫无根据。

“语言学”这一学科概念可大可小,若是指研究语言的学问,古代自然已经有了;而如果限于指现代意义的语言学,特别是以普通(理论)语言学为基础、以人类所有语言为对象的语言科学,古代自然不会有。

在考察语言学史时,对“语言学”以取其广义为妥。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的分期:♦先秦(?——前3世纪)♦两汉(前2世纪——3世纪初)♦魏晋南北朝(3世纪——6世纪)♦隋唐宋(6世纪末——13世纪)♦元明(13世纪中叶——17世纪初)♦清(17世纪中叶——19世纪)“外国语言学史”至少可分出:印度传统,阿拉伯传统,源自希腊罗马的西方传统。

对印度语言学史和阿拉伯语言学史,国内研究得很少,有待熟通其语言的学者深入探发。

与中国语言学通史一样,西方语言学通史的撰著要想进一层次,也须致力于个案考察和史料发掘,运用新视点、新方法重探历史。

♦1)对重要人物单独立项研究;2)对每一流派、学说作专题的研究;3)对西方语言学史作国别的研究。

英、美、法、德、俄等国,一般统称“西方”,实则各有各的民族语言研究传统,须以国别语言学史分出头绪。

苏联语言学已成过去,对中国现代语言学发展有过很大影响,尤其需要单独处理。

4)西方语言学要著的翻译和解读。

这是西方语言学史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过去已有相当的积累,如商务版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1980)、布龙菲尔德《语言论》(1980)、萨丕尔《语言论》(1985)、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1997)、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1998)等书,都是公认的经典作品。

第一章语文学第二章一、古希腊哲学家、语文学家对语言的看法和语法分析1、概说2、古希腊语言研究的开端公元前2000至前1000年间(约前14世纪)迈锡尼人的音节文字─→公元前1000年到 9世纪的字母文字公元前5、6世纪的古典时期,希腊开始有语言科学的记载。

3、古希腊哲学家的语言研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曾对语言问题作过论述,但本人没有留下什么有关语言的论著,只是在色诺芬的一些著作和更为著名的他的学生柏拉图的《对话录》中,提到他的一些论据和观点。

柏拉图(前427-前348)在其对话录《克拉底洛篇》中曾专门讨论语言问题,另外在他的其他几篇对话录中,也提及了语言和语言分析问题。

尽管柏拉图自己没有把自己分散的言论汇集在一起,但后来的著作家狄奥泽尼·拉厄梯斯说,柏拉图“最先探讨了语法研究的可能性”。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在柏拉图的观点的基础上,发展了他自己的思想。

他有关语言的学说,也要从散见于他的一些修辞学和逻辑学的著作中去搜寻,在这些论述中,语言问题也只是附带提及,或夹杂在其他问题的讨论中,所以是不系统的或模糊的且存在争议,但还是可以看出,他的学说进一步发展了柏拉图取得的研究成果。

亚里士多德除了接受柏拉图对句子的语法区分以外,又增加了第三类句法成分(syndesmoi),这类成分包括后来划分出来的连词、冠词和代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