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言学史的基本内容整理

合集下载

语言学史概要重点

语言学史概要重点

语言学史概要重点一、语言学的起源在人类历史上,语言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大约两千年前的古印度。

当时,印度的婆罗门阶层开始研究梵文语言,探讨语言规律。

此后,受到梵文语言研究方法的影响,语言学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语言学的发展1. 欧洲语言学欧洲的语言学起源于古希腊。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在哲学研究中提及语言,开启了欧洲语言学的先河。

之后,欧洲的中世纪天主教会也在研究拉丁语等语言。

直到20世纪初,欧洲语言学家才真正开始进行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方面的研究。

2. 美国语言学美国语言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当时美国开始进行语言普查,研究各地语言的分布与演化。

20世纪初,美国大学开始设立语言学系,逐渐成为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1. 结构语言学结构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它主要研究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结构方面的内容。

2. 生成语言学生成语言学主张从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等角度来研究语言,它认为语言是人类智力的产物,需要通过特定的规则来描述。

3. 语用学语用学研究语言的实际应用,理解语言使用者的意图、情感等诸多方面。

四、语言学的研究成果1. 语音学语音学研究语音的发音规律,探讨不同语言之间的音节、音调、语音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2. 词汇学词汇学主要研究单词的含义,探讨如何从单词中推导出词性、语法等方面的信息。

3. 语法学语法学主要研究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规则。

4. 语义学语义学主要研究语言的意义,探讨语言中词汇、句子等单元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对语言学的影响语言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对社会、文化、科学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1.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使用的社会因素,包括口音、方言等方面。

它为语言的教育、规范化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持。

2. 计算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它将语言学方法应用到计算机程序开发中,致力于让计算机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语言学纲要》是一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语言学主要概念和理论的教材。

全书共分为八章,包括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学的分类、语言的结构与功能、语言的演变、语言与社会、语言习得与教学、语言与文化、应用语言学等内容。

下面整理了该书的主要知识点,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1.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研究语言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语言学的分类及其特点2.语言学的分类-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的规律-词汇学:研究词汇的形成、结构和意义的规律-语法学:研究句子的结构和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语言单位的意义和语义关系的规律-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的背景、目的和效果的规律3.语言的结构与功能-语音的基本要素:音节、音位、语调等-词汇的分类及其特点:实词和虚词、专用词和普通词等-句子的成分和结构:主语、谓语、宾语等-语言的功能:交际功能、表达功能和认知功能等4.语言的演变-语言变异和语言变种:方言、口音等-语言变迁和语言变异的原因:历史、地理、社会等-语言接触和语言借用:外来语的影响和借词现象-语言变化的规律和趋势:语音演变、词汇演变等5.语言与社会-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语言社会化和语言规范化:语言的习得、使用和变异的规律-语言地位和语言权力:标准语和方言的关系-语言与身份认同:地域、阶级、性别等对语言的影响6.语言习得与教学-语言习得的理论和过程:母语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材料和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的问题和难点: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语言评价和测试:能力级别、智力水平等7.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反映-语言与文化的差异:语义、词汇、语法等方面-语言的文化功能:人际交往、思维方式、文化传承等-语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障碍与跨文化交流8.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定义和发展:语言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语言规范和语言政策:标准化、推广普通话等-语言工具和技术:翻译、口译、计算机语言处理等-语言研究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多语种研究、语料库语言学等。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就是要研究中国语言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

◆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区别: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语言学则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前者以文字和书面语为对象,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

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微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汉语是从汉藏语系中分化独立发展起来的。

我国境内除汉藏语系外,还有三个语族:侗泰语族、藏缅语族、苗瑶语族。

◆汉藏语系的语言特点:⑴每个音节上有固定的声调(3-8个)。

⑵大部分词以单音节词根为基础。

⑶有类别词(量词),如汉语中“这个人”的“个”。

⑷词序很重要,且词的次序比较固定。

⑸附加成分的作用是有限制的。

◆“小学”:指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为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先秦:◆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最古的记载见于《易经·声辞传》,这和《周易》用阴阳两个符号的意义相似。

◆关于名实的讨论:1.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其政治含义是以周礼为尺度来正名分。

2.老子对名实的看法,“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名”“实”不可分的人,也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科学指出名称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人。

3.荀子认识到语言是人类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他第一个揭示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幷指出了“名”和“实”的关系。

秦汉魏晋:◆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语言学还处于萌芽阶段,没有语言学家,也没有语言学方面的专门著作。

发展到秦汉时代,语言学逐步兴起。

中国语言学史

中国语言学史

第一章 绪论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

一、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P11、 对象和任务: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对象和任务: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时期的语言学。

总的来说,先秦时期的“名实之争”关系到语言社会本质的认识;魏晋南北朝的语音研究兴起;五四运动对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

究兴起;五四运动对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

2、 研究成果:我国研究汉语的历史很悠久,成果也丰富。

研究成果:我国研究汉语的历史很悠久,成果也丰富。

早期: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中国音韵学史》解放后: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王力:《中国语言学史》(曾在《中国语文》杂志连载)(曾在《中国语文》杂志连载) 国外译作:国外译作:1、 黄振华译丹麦语言学家汤姆逊《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黄振华译丹麦语言学家汤姆逊《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2、 钱晋华译丹麦语言学家裴特生《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钱晋华译丹麦语言学家裴特生《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3、 赵世开译罗宾斯《语言学简史》赵世开译罗宾斯《语言学简史》在西方语言学家的语言学史著作中,只有西方的语言学史而没有中国语言学史。

原因在西方语言学家的语言学史著作中,只有西方的语言学史而没有中国语言学史。

原因在于:一,汉字难学难认,文字的障碍很大;二,我国语言学家研究语言学史的很少,更谈不上向国外介绍中国语言学史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欧洲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语言学科建立于欧洲十九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并由此产生普通语言学)。

在这以前的语言研究,特别是东方民族的语言研究,是所谓“科学前”的语言学,即“语文学”。

这种看法,也影响了我国语言学界。

由于我国历来对语言学的重视不够,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又少,因此,其中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语言学?其中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语言学?P2 P2二、 关于我国到底有没有语言学P31、 岑麒祥认为只有十九世纪以后的语言研究才是科学的;岑麒祥认为只有十九世纪以后的语言研究才是科学的;2、 王力先生认为中国五四以前的语言研究,大致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第一篇: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中国语言学史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雅学:《尔雅》首创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多种释词方法,对后代词书、类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人模仿《尔雅》创作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词书,如《小尔雅》、《广雅》、《通雅》等,而研究雅书又成为一门学问,被称为“雅学”’。

2、小学:“小学”这个名词最初跟学校有关系的,《大戴礼记》云:“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小学。

小学者所学之官也”;汉代小学指童蒙识字课,也即语言文字方面的学问;隋唐时代小学概念扩大;唐代以后“小学”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

3、《切韵》:隋代陆法言所著,是韵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按四声分卷,共五卷;平生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共分韵部193部,记音简略,先释义,后记音。

在汉语音韵学当中,《切韵》被看作是整个语音史的中枢,又是研究历代语音系统和现代各方言因素的首要研究系统。

4、《广韵》:全名《大宋重修广韵》,陈彭年等奉赦编撰,这是目前保留下来最早的,最完整的韵书,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共分为五卷(平声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分206韵。

5、《干禄字书》:是唐中的一部正字书,作者颜元孙。

干禄,求禄位,学好写字就能求得禄位,是科举时代的字体标准。

6、《说文解字》: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简称《说文》,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

系统阐述汉字的造字规律,是中国第一部即后代所说的字典。

7、因声求义:是传统的训诂方法之一,是指通过对汉字声音线索的分析来探求字义。

8、字书:字数是研究字形和根据字形以考证音义的书,包括(1)学童识字课本,如《急就篇》等;(2)解释汉字形体、读音和意义的书,如(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梁)顾野王的《玉篇》,(宋)司马光等的《类篇》,(清)《康熙字典》等。

(3)刊正字书的书,如(唐)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宋)张有的《复古编》等。

语言基础理论知识点总结

语言基础理论知识点总结

语言基础理论知识点总结一、语言的基本概念语言是人类独有的符号系统,是人们用来交流沟通的工具。

它具有可传递信息、引起共情、交流思想和情感等功能,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基石。

语言的基本概念包括语言的定义、特点、形式要素、功能要素和结构要素等。

1.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一种具有交际功能的系统符号,由语音、文字和语法组成,是人类思维、情感和意志的表达工具。

2.语言的特点语言具有世界性、社会性、文化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它在世界各地都有存在,是社会交往的必需工具,反映了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表现出多样的形式和风貌。

3.语言的形式要素语言的形式要素包括语音、文字和语法。

语音是语言的听觉表现形式,文字是语言的书写表现形式,而语法则是语言的组织结构和规则。

4.语言的功能要素语言的功能要素包括信息传递、情感表达、意志表达、社交交际和思维活动等功能。

这些功能是语言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5.语言的结构要素语言的结构要素包括单词、句子、语篇和话语等。

单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子是语言的基本结构,语篇是由一系列语句组成的连续文本,而话语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形式。

二、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语言的起源和发展是语言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语言的起源地、起源时期、语言的形成过程和语言的演变规律等问题。

1.语言的起源地关于语言的起源地,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言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其起源地主要为非洲、南亚和中东地区。

这些地区是人类早期社会的发源地,也是语言演化的重要地区。

2.语言的起源时期语言的起源时期一般被认为是人类出现以后,约在10万-50万年前。

这一时期是人类社会从原始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转变的时期,也是人类语言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3.语言的形成过程语言的形成过程包括原始语言的形成、古代语言的演变、中古语言的发展、现代语言的形成和未来语言的发展等阶段。

这些阶段反映了语言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历史演变过程。

4.语言的演变规律语言的演变规律涉及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等方面。

语言学纲要

语言学纲要

1、语言学史:(一)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二)20世纪的上半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索绪尔)三大派别(1)布拉格学派,特鲁别茨柯的《音位学原理》(2)哥本哈根学派,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和耶姆斯列夫的《语言学理论导论》(3)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鲍阿斯《美洲印第安语言手册》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三)20世纪后半期的生成语言学,乔姆斯基《句法结构》《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句法理论面面观》2、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3、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专门的研究对象,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系统阐述语言性质、特点、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4、语言学的学科分类:1、从研究的侧重点上,可以把语言学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从理论上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和功能,概括语言事实,总结语言规律,形成科学原理。

研究语言理论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叫应用语言学2、从研究对象范围来看,可分具体语言学和普通语言3、从研究对象存在的时间来看,可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是截取语言发展中某一横截面,进行静态的研究,描写和研究语言在这个时期相对稳定的结构体系和结构规律,不涉及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演变问题。

共时语言学关心的重点是平面的语言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语言的体系性。

历时语言学指研究语言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过程。

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规律,是对语言的纵向研究。

4、从语言学研究内容上看,可分为宏观语言学和微观语言学5、语言和言语及其关系: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而使用的符号系统。

所谓言语就是说(写)或者说出来的话(包括写出来的话)区别:1、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个人现象。

2、语言是封闭的系统,而言语是开放的。

3、语言具有全民性,言语具有阶级性。

4、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抽象的。

联系:1、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没有言语也就没有语言。

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出来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语言学概要

语言学概要

导言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1.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具体地说,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性质、作用、结构,语言的发展变化,使人们懂得有关语言的理性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为形成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通常来说语言系统大致可以分为语音、语法、语汇等几个子系统。

2.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我国的小学:小学是中国传统语文学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信息论术语)4.语言交际的过程:语言交际过程可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二、语言学的基本类别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一个时期的状态的语言学是共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以一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是专语语言学。

三、语言学流派语言学流派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即可,如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情况。

重要流派的代表人物。

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社会功能+思维功能)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①信息传递功能(最基本):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而文字时第二性的,是对语言的再编码。

②人际互动功能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第一,交际工具,纽带;第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第三,思维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为社会成员互相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协调社会成员行动一致的工具。

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就无法沟通,彼此无法交流思想,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无法进行生产活动,社会就会因此而崩溃。

中国语言学史绪论

中国语言学史绪论

绪论在21世纪的今天,全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时代。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的处理就成了最核心的问题。

因而以信息处理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科学就成了当今最尖端的科学。

在人类社会中,语言是信息最常用、最重要的载体,因而对语言的研究也就成了信息科学研究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

因此,专门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学的发达程度实际上决定了信息科学的发达程度。

语言学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今世界最尖端的科学之一。

要推动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更好地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必须加强语言学的研究。

一、中国语言学史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其重要性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是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研究各个历史时期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

我国对汉语研究的历史悠久,成果丰硕,这是祖国文化遗产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我国,20世纪30年代胡朴安著有《中国文字学史》和《中国训诂学史》,张世禄的《中国音韵学史》等。

这些著作受了传统“小学”的影响,把我国语言学史分成文字学史、音韵学史、训诂学史三个方面来写,自有其方便之处,对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也有贡献。

解放后,对语言学史的研究有越来越大的进展:195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第一部语言学通史性的著作——岑麒祥的《语言学史概要》。

《中国语文》杂志1963年第3期至1964年第2期连载了王力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1980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1985年,何九盈先生写的《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年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增订本。

1987年,上海出版社出版了濮之珍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

1993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李开的《汉语语言研究史》2000年5月,赵振铎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2年9月,巴蜀书社出版了邓文彬编著的《中国古代语言学史》,次年出版了李恕豪的《中国古代语言学简史》。

王力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汉语的杰出专家,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方言、音韵、词汇、文字、语法、语言学史等有关语言的问题上都有很多著名的论文、专著,是国内外公认的一流学者,所以我们用他的《中国语言学史》为教材。

语言学概论(一)

语言学概论(一)

导言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二、语言学的发展三、语言学的功用四、《语言学概论》的性质、内容和任务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语言学(linguistics)是一门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的学科。

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语言是一套构造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从单个的语言符号来看,它是由声音和意义结合而成的;从整个语言符号系统来说,它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

因此,语音、词汇、语义、语法是语言的基础要素。

语言的各种学科对语言的不同方面分别进行研究,就形成了语言学的各种学科。

部门语言学:以语言的基础要素及与各基础要素相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如: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词典学、文字学、修辞学等等。

具体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

如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

对具体语言的研究有描写的和历史的两个不同的角度。

描写语言学(共时语言学):截取语言的某一时期的横断面,描写和研究语言在这个时期相对稳定的系统。

如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

历史语言学(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发展演变的过程。

如汉语史、英语发展史。

对具体语言的基础要素及语言运用各方面分别加以研究,就形成了具体语言学的各个分科,如汉语语音学、汉语词汇学、汉语语义学、汉语语法学、汉语修辞学等等。

普通语言学以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它综合各种具体语言的研究成果,探索人类语言的普遍性质和一般规律。

其研究内容包括语言的起源、语言的本质、语言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语言的发展等等。

《语言学概论》所讲授的内容就属于普通语言学范围。

应用语言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应用语言学专指语言教学的研究,广义应用语言学是指语言理论应用于对语言学相关学科的研究而形成的一些新的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等等。

二、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

语言学基本理论

语言学基本理论

上编语言学基本理论第一章语言学基本理论一、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自然语言的科学。

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二、关于语言学研究早期的语言研究,附属于其它学科,直到18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兴起,语言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分类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J.Lyons)为《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1977)撰写的语言学词条中将语言学分为“共时和历时”、“理论和应用”、“微观和宏观”三对。

三、关于语言学史的研究1.传统语言学分期: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和19世纪以来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2.现代语言学现代语言学是20世纪以来建立在索绪尔语言理论基础上的各语言学流派和分支学科的总称。

3.当代语言学1957年美国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

第二章语言基本理论一、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说话和表达思想的工具,是社会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是一种抽象的系统。

言语是个人讲话或写作的动作和结果。

(一)区别对语言和言语进行严格区分的是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

1.语言具有全民性,言语具有个人性。

2.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

3.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几十个音位组成几百个音节,进而组成成千个语素,组成成万个词,再组成无限的句子。

规则是有限的,但是生成的言语是无限的。

4.语言是静态的,言语是动态的。

具体的语音具体的词都是动态的,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句子模式都是静态的。

言语规则也是静态的。

(二)联系是静态和动态、概括和具体、系统和形式的联系。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第一性,语言第二性;言语依赖于语言,言语要被人理解,必须有共同的语言基础;语言作用于言语,规范着言语。

二、语言符号(一)符号定义:代表某种事物或者表达某种意义的标记或记号。

符号的特点:任意性和约定性。

约定性是说用什么符号代替什么事物,是由使用者共同约定的,任意性是说,符号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语言符号概述1.任意性和强制性2.系统性和生成性三、语言功能(一)交际功能(二)心理功能(三)文化功能四、语言和社会的关系第三章语言发展理论一、语言的起源1.神授说从远古到17世纪流行,认为是上帝或神赐予了人类语言。

语言学概要复习重点

语言学概要复习重点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一、导言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1.定义: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研究对象:语言。

语言学概论的研究对象:整个人类的语言。

3.主要任务:研究语言的性质、作用、结构和规律,使对语言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

4.语言的基本理解语言的性质: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语言的结构: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的要素:语音、语义和词汇、语法。

(二)语言学简史(语文学与语言学)1.语文学阶段(1)三大发源地:①印度②希腊-罗马③中国(2)语文学的作用语文学三大发源地的语言研究各有侧重,共同特点是都注重实用性,与当时社会的需求紧密关联,都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语言学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语文学与语言学的区别①研究对象不同②研究任务不同因此,语言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语文学只是经学的附庸。

2.语言学阶段(1)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时间:19世纪初社会背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特点: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奠基人:拉斯克、葆朴、格林等。

历史地位:摆脱了过去从属经学的附庸地位,标志着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2)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时间:19世纪中叶奠基人:德国的洪堡特和瑞士的索绪尔索绪尔被尊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死后由其学生编辑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具有划时代的作用。

索绪尔提出的主要理论是:①区分“语言”、“言语”和“言语活动”。

②明确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唯一的、真正的对象就是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语言。

③论证了语言的符号性: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所构成的。

④提出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3)转换生成(形式)语言学创始人:乔姆斯基(《句法结构》)主要观点:认为语言描写和分析的目的不在于分类,而在于建立一种理论,在于研究人的语言生成能力,即怎样用有限的成分和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

理论构成:主要包括生成规则和转换规则两部分。

①生成规则包括一套短语结构规则和词汇插入规则。

语言学简史

语言学简史

《全球语言的比较词汇》:由俄国女皇凯瑟琳主持编写的俄国钦定词典,1787年出版于彼得堡,第二版由米里耶和主编。

施莱赫尔:德国后起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最重要的著作是《印度.日耳曼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

贡献是重建印欧语系,通过对可证实的现存语音形式和历史文献的分析,建立一个语言较早的、也已消失的假设的语言形式系统;谱系树理论——语言发生演变理论。

梵语: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和拉丁语一样,梵语已经成为一种属于学术和宗教的专门用语。

在古印度人看来梵语是一种神的语言。

摹声说:德国人赫尔德提出的关于语言的起源的学说,摹声说否认语言是上帝创造后赐予人类的,也不是人类经过精细的构思创造出来的。

而认为,语言起源于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是由人类内在的本质产生的。

特拉克斯:是生活于希腊化时期的一位希腊古代语法学家,为教授罗马人希腊语,编著了第一部希腊语的语法书《希腊语语法》。

语法定义:诗人和散文家在运用语言是实用的语言知识;希腊字母的音值;规定了八大词类。

2阿拉伯语言学:7世纪时,28个字母4种形式,辅音文字不使用元音,书写由右向左。

阿拉伯语语法奠基者——7世纪的阿布尔-阿斯瓦德。

古阿拉伯语言学史上巴施拉学派——西巴维希,写出了第一部阿拉伯语语法《书》,词类、格系统、句法。

苦法学派——基赛《阿拉伯语语法指南》。

十世纪两个学派合并成第三学派——巴格达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古太巴。

5.十一到十二世纪,阿拉伯的语文研究逐渐进入了古典时期的末期。

集中精力在语法和词典的编纂。

6.十六世纪阿拉伯的语文研究开始衰落。

语言目录:1800年由赫尔伐士出版,共分6卷,包含三百多种语言的材料,第一次指出了语言的真正的亲属关系主要应该决定于语法上的证据,而不是决定与词汇方面的相似。

古希腊人的约定论和本质论:古希腊的哲学家曾经对名称和事物的关系问题进行过深入地探讨,本质论主张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自身的性质决定的; 约定论则认为事物名称是人们根据习惯预先确定的,是约定俗成的,和事物本身没有本质、必然的联系。

1_语言学纲要整合版

1_语言学纲要整合版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语言的社会功能1.其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

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信息的传递是社会中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方式,通过信息的交流,人们才可以在社会中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感知,更好的分工协作。

2.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即建立和保持某种社会关联的功能。

表现在:(1)说话者传达自己的主观情感,态度,意图。

(2).受话者的信息反馈。

(二)语言的思维功能1.简单地说,思维就是动脑筋的过程。

分为两类: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离不开语言。

语言和思维二者形影相随,不可分离。

2.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1)人类大脑相对明确的分工。

左半脑:语言与抽象推理。

右半脑:艺术与内在想象力(2)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区。

3.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

(1)词汇的掌握既是语言掌握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指标。

(2)语法掌握的阶段(3)儿童习得语言的多种解释4、语言学习与人类大脑的敏感期。

4.聋哑人的语言与思维。

5.思维能力的普遍性与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1)思维与语言的普遍性(2)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民族特性(3)对客观现实世界分类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词汇系统不同的分类及语法的差异性第二章(一)符号的定义:1.符号就是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或标记。

2.符号与其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是人们约定俗成的。

(任意性)3.符号要有一定的外在形式。

符号也要代表一定的意义。

(内容和含义)(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1.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任意性:语言符号的能指(音)与所指(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具有不可论证性,由社会约定俗成,因而这种音义之间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在不同语言中,不同的音可以表达相同的意义,相同或相似的音在不同的语言中,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线条性:指语言符号的能指(音)在时间上呈线性排列,顺着时间先后依次出现。

2.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

中国语言学史重点

中国语言学史重点

中国语⾔学史重点⼀、语⽂学和语⾔学语⾔学:就是研究语⾔的科学,有⼴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义的语⾔学包括传统语⾔学和现代语⾔学。

狭义的语⾔学指的是同语⽂学相对的现代语⾔学。

传统的语⾔学称为语⽂学,以研究古代⽂献和书⾯语为主。

现代语⾔学则以当代语⾔和⼝语为主,⽽且研究的范围⼤⼤拓宽。

语⽂学是为其他学科服务的。

现代语⾔学是⼀门独⽴的学科。

区别:P3前者是⽂字或署名语的研究,特别重在⽂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的语⾔理论。

(王⼒)中国在‘五四’以前所作的语⾔研究,⼤致是属于语⽂学范围的。

⼆、中国有⽆语⾔学?⽚⾯观点:没有,是语⽂学⽽不是语⾔学。

欧洲有语⽂学(philology)和语⾔学(languistics)的区分,现代西⽅的语⾔学传统中,往往强调语⽂学和语⾔学的区别。

我们有的⼈也⼀切以欧洲模式⾃蔽,谓我国在“五四”以前的语⾔研究都是属於“语⽂学”范围的,是“前科学”的。

原因:(1)我国历来对语⾔学的重视是不够的,从事语⾔学研究的⼈很少,⾄今仍有⼀些问题得不到澄清.(2)根据现代西⽅语⾔学理论,认为有三点理由:P4研究对象、研究⽬的、研究成果驳斥:这些理由似是⽽⾮,不能令⼈信服。

(1)研究对象:“⽂字和书⾯语”与“语⾔本⾝”并不对⽴研究事实:古代语⾔学有优秀的著作,已超出语⽂学范围。

如《⽅⾔》(2)研究⽬的:任何⼀门学科的兴起,都有它的⽬的,不能以此就判断它的性质。

西⽅语⾔学最初也是为阅读古典⽂献服务的。

(3)研究成果:我国古代语⾔学是研究有丰富的理论成果。

⽂字、词汇、⽅⾔、语⾳三、“⼩学”中国传统语⾔学也被称为“⼩学”,包含⽂字学、⾳韵学、训诂学三个⽅⾯。

但⼩学最初是指教育童蒙的学校,后⽤来指语⾔⽂字的学习。

P36四、古代语⾔学史⼤致分期及特点:(1)先秦:萌芽时期,以研究事物名称为特点主要成就:童蒙识字课本的编撰——《史籀篇》名实关系⼤讨论——孔⼦、⽼⼦、荀⼦(2)两汉:确⽴时期,⼩学的建⽴,以研究⽂字、词汇为特点主要成就:识字课本——史游《急就篇》;训诂学、词汇——《尔雅》、扬雄《⽅⾔》、刘熙《释名》、《⼩尔雅》;⽂字学——许慎《说⽂解字》;(3)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发展时期,语⾳研究开始,词义研究进⼀步发展主要成就:训诂学、词汇——张揖《⼴雅》、顾野王《⽟篇》、孔颖达《五经正义》⽂字学——《字林》、正字法专著⾳韵学——韵书:陆法⾔《切韵》、孙愐《唐韵》(4)宋元明:研究范围扩⼤、承前启后的时期,以语⾳研究为特点主要成就:⾳韵学——韵书:《⼴韵》、《集韵》、《中原⾳韵》、《韵镜》等(5)清代到“五四”之前:⿍盛和转型时期,以研究古⾳、古义为根本特点,是对古代语⾔学的总结时期主要成就:古⾳学研究、《⽅⾔》、《尔雅》、《说⽂》研究语法研究兴起——马建忠《马⽒⽂通》知识点:三仓(秦朝)——李斯《仓颉篇》、赵⾼《爰历篇》、胡⽏敬《博学篇》西汉史游《急就篇》:唯⼀流传下来的识字课本。

语言学复习资料

语言学复习资料

1、第一章2、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3、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4、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5、语言研究的任务也只是给古代流传下来的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

6、人们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讲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的我国传统语文学。

7、从研究古代经典中的书面语的语文学发展到全面研究语言的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深刻转折。

8、语言本身的构造很复杂,可以分为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三个部分。

9、综合各种语言的基本研究的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这是理论语言学的任务。

10、语言活动深入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就需要语言。

语言不仅与社会科学,而且还和很多的自然科学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11、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12、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关系,也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关系。

它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为其他学科所关心、所运用。

它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3、话的长短差别很大。

短可以只有一个词,长可以长到无止境。

例如,在一定的环境中,“看”就可以是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但这种现象不典型。

说话通常是把几个词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造出一句话。

如看。

看书。

看一本书。

看一本有趣的书......不论多长的句子,我们都可以加上一些成分,使它更长。

当然实际说话的时候,句子是不会太长了。

因为说话的人说到后来会忘记前面说过的内容。

14、句子的数目无限,每句话又可以拉得很长。

事实告诉我们: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规则,学话就是掌握这套材料和规则。

15、每个人说话是自由,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说话时选择什么材料,遵循什么规则是不自由的,必须服从社会的习惯。

中国语言学史重点(濮之珍版)

中国语言学史重点(濮之珍版)

中国语言学史笔记1.绪论1.1中国语言学史研究对象和任务对象: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研究各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

小学:文字训诂音韵19世纪以前语文学: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零碎且缺乏系统性19世纪以后语言学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系统细致全面的语言理论1.2正确对待语言学史中的继承问题继承和发展并存,不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勇于创新,并积极接受新的观点。

1.3研究中国语言学史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一)了解中国语言学历史发展概况(二)认识我国语言学各时期的成就和局限(三)正确对待语言学史中的继承和批判2先秦时期的语言研究2.1概述2.1.1汉语的起源和发展北京猿人已具有语言传说中国远古居民东夷西戎北狄南蛮炎帝黄帝东夷八卦记事黄帝象形文字仓颉造字28个字为:"戊已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乂家,受赤水尊,戈矛釜(斧)芾"。

对此,有人推测说这28个字其实讲了一件事,大意是说:“黄帝与炎帝召集部落首领会盟,首领们聚在一起商讨攻打蚩尤,各部落成员在外列队等候命令,之后进行占卜,占卜的图案表明前景光明,接着他们互相配合一举打败了蚩尤,随后他们伴随着篝火,设下祭器,手持兵器,腰围兽皮,狂欢起舞。

”华夏族文化“汉语不是一种纯质语言,形成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三次部落战争:炎帝蚩尤黄帝蚩尤黄帝炎帝之后黄帝后裔南迁形成华夏民族(炎黄子孙)尧:陶唐氏舜:有虞氏禹:夏后氏仰韶文化远古时代的语言,到了氏族社会,随着氏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也随着氏族的兼并而融合。

不过,总的说来,在氏族社会中,氏族以分化独立为主,因此表现在语言上,也是分化占优势。

黄帝入主中原以后,先后兼并了许多其他氏族,因此黄帝族的语言也先后融合了许多其他氏族的语言,从而成为当时部落联盟的共同语。

《墨子·兼爱篇》:“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

语言学概论 (完整版).

语言学概论 (完整版).

二、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社会最 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之外,人类还运用其他的交际工具,如: 文字、旗语、灯语、数字、电码、手势、动作、
表情等 。但这些交际工具的作用远远不及语言。
语言是人类各种交际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种。
文字是在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 辅助性交际工具; 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 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手势、动作、表情等手段则都要受 到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所表达的内容相对 来说也是简单的,不能象语言那样运用自 如,那样能表达抽象的概念和复杂丰富的 内心世界。
二、语言符号有何特点?
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 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但在交际过 程中,又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语言符号的另一特点是线条性,这就是 说,当符号和符号组合,形成更大的单位时, 只能在一条线上伸展,不能在两线的两维面 上或三维的立体空间摆开。
品名 化肥
年度 1990 1991 191 270
儿童十玩具——儿童玩具 儿童玩具十仓库——儿童玩具仓库 儿童玩具仓库十保管员 —— 儿童玩具仓 库保管员
我看电影 你看电影 他看电影 咱看电影
我看电影 我谈电影 我拍电影 我放电影
我看电影 我看话剧 我看电视 我看杂技
五、人类语言与动物 “语言”的
根本区别在哪里?
(1)人类语言功能开放。动物“语言” 所能传递的信息固定有限,是个封闭的 系统。 (2)人类语言构造灵巧。动物“语言” 囫囵一团。 (3)人类语言具有习得性。动物发出 囫囵一团的叫喊都是因时因地而发,与 环境的刺激有关,这种叫喊与生俱来, 用不着学习。
六、语言学的功用 1.提高文化水平,掌握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 本族语的结构规律→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2.指导我们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研究语言: 方言、本族语和外语 3.有利于各项语文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扫除文 盲、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语言规范化 4.提高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5.有利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语言是信息载体, 发挥很大作用——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处理 6.对哲学也有重要意义: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的起源、语言的本质、语言习得等

语言学纲要(重点笔记)

语言学纲要(重点笔记)

语言学概论•绪论•一、语言学的概念•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2、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探索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

•二、关于语言学课程•本课程是中文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之一,主要内容: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的结成体系(语音、语汇和语义、语法、文字、修辞);语言的发展变化;语言的应用。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三、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1、中国古代的语言学•语文学:主要是为古代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也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

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学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学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小学•2、印度的语言学成就•特点:不是重于理论,而是基于观察。

所讨论的理论基本上与文学研究与哲学争论有关。

词的性质和句子意义被经常讨论,句子与其所包含的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也是经常讨论的问题之一。

•贡献:A、区分了外显即时表达和内含永久主体。

认为语言有两种,一是具体场合说的话,一是抽象的语言原则。

B、语音学和音位学方面有突出成就。

认为语音是连接语言和话语之间的桥梁,语音描写分三部分:发音过程、语音的组成成分(元音,辅音)、语音在音位结构中的结合。

C、语法描写和分析方面有突出成就。

潘尼尼在著作中详细的描述了各种屈折变化、派生现象、组织结构和各种句法的用法。

•印度学者在词法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们在分析词的构成时发现了¡°词根¡±、¡°后缀¡±与¡°词尾¡±三种主要造词单位。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现象的学科,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多个分支领域。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着重介绍语言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理论。

首先,语言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探讨语音信号的物理性质和人类语音系统的特点。

语法学研究句子的结构和成分之间的关系,包括词法、句法和语法规则等。

语义学研究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分析词义、句义和篇章意义等。

语用学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关注语言的意图、目的和效果,探讨文字和语境对意义的影响。

其次,语言学的重要理论有结构主义、生成语法、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

结构主义强调语言是一个系统,研究语言结构和规律,以语音、语法和语义为核心内容。

生成语法主张语言是通过转换规则生成的,研究语法结构和语言生成的过程,注意语言的生成能力和创造性。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反映,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探讨语言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机制。

社会语言学关注语言使用者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语言变异、语言变迁和社会语言规范等。

除了以上内容,语言学还涉及到其他领域的研究,如文字学、语言心理学、语音技术和比较语言学等。

文字学研究文字的产生和演变,探讨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和文字系统的特点。

语言心理学研究语言的心理过程和认知机制,关注语言的习得、理解和产出等。

语音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研究语音的识别、合成和处理,探索语音技术在语言学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

比较语言学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研究语言的历史关系和语言家族。

总之,语言学概论是一门介绍语言学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的课程,有助于学生对语言学的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

通过学习语言学概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语言学提供基础。

同时,语言学概论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和跨学科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语言学史的基本内容♦语言学史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它是语言学学科的历史,人们语言研究的历史,也就是过去人们是如何研究语言的,把语言学这门学问一直追溯到它的开端,回到先民开始对自己的语言产生兴趣的时候,观察各个时期的人们怎样思考语言问题,怎样研究各种语言,这样的考察就是“语言学史”了。

♦在古人眼里语言是极神圣的东西,以为它一定是天赐的。

比如像《圣经·创世纪》里说的那样,上帝不但造世界、造人,还帮助人造了语言。

因为,假如不把语言给予人,他就不是完整意义的人。

这是西方的神话。

世界很多民族都有类似的神话,说到语言是怎么来的。

我们汉民族有没有类似这样的神话呢?似乎没有。

大家想必都听过女娲造人的传说:“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

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应劭《风俗通义》)可是造出了人,故事便完了,不提语言的由来。

♦2语文学♦从古代就开始的语言研究,目前能见之于史册而又有显著成绩的主要是印度、中国、阿拉伯、古希腊罗马。

它们被认为是语言研究的四大发源地。

不过当时的研究并不是以研究语言为直接目的的,而大多数是局限于本族语言的范围,重在对前人的典籍文献作注、考证、诠释,旨在让人读懂。

虽然当时的研究在方法上多失之零散、静止、片面,但它们却为以后的语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欧洲在19世纪以前,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的语言研究,都属于这一范畴。

这一阶段被人们称为“语文学”阶段或语言学的“前科学期”♦2)19世纪的历史语言学♦从1786年英国爵士琼斯提出印欧语有共同来源,标志着语言学诞生,语言学已有两个多世纪的历史了。

♦琼斯的发现,启发了语言研究者的想象。

此后的100多年里,除了语言历史比较研究外,其他方面的研究都黯然失色了。

学者们的著述大多是比较语法方面的,接着开始构拟原始印欧语。

在这种风尚的影响下,19世纪的语言学家都忙于印欧语各语言间的历史比较,并重建那个假拟中的母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三大奠基人♦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语言进化的理论也自然包括其中了,运用进化论研究语言的代表人物是施莱赫尔。

♦重视语言历史变化的学风推动了语言理论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以德国莱比锡大学为中心的一批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变化是有规律的,,进而认为语音变化无例外。

被人们戏称为“青年语法学派”的理论,他们这种重视客观材料的研究方法,的确把语言学向前推进了一步。

3)20世纪初期到中叶的描写语言学♦到了20世纪,语言研究的重点开始从语言变化转向语言描写。

这种转变的发起人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他在1915年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反复并明确地强调了前人从未有过的观点:语言学的目的是研究语言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语言要素的价值是由它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决定的,语言就是由这些要素精密交织而成的一种结构。

从而创立了结构语言学。

♦索绪尔之后,结构语言学迅速发展,不久便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学派、伦敦学派和莫斯科学派。

它们分别从功能、音位、语符等不同的角度发展了结构语言学。

尤其是美国学派,其代表人物L·布龙菲尔德等人,为后代的语言研究建立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方法论。

4)20世纪中叶到近期的转换生成语言学♦1957年,年仅29岁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师乔姆斯基,出版了《句法结构》一书。

这本仅120页的小册子,使语言学发生了新的转变。

描写具体话语的语法是描写语法,运用一系列规则来生成合格的话语和辨认不合格话语的语法是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开创了生成语言学时代。

♦乔姆斯基认为,布龙菲尔德学派的研究范围太窄,胃口又太大。

想从一堆语言材料里发现一套适用于任何语言的分析和描写方法,是不现实的。

语言学家关心的不该是一堆语言材料,即语言行为,而应该是语言能力,即人脑中先天具有的一种能够认知和生成无限多合格话语,同时又能辨认错误句子的能力。

语言学家应当对语言的这个内在系统先有一个推测和假设。

3学习语言学史的意义♦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历史的产物;任何一门成熟的科学都有明确的历史意识,并有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学科史。

例如,数学有数学史,哲学有哲学史。

语言学也不例外。

它不但有自己的历史,而且对其历史的考察已形成一种专门的研究。

♦研究历史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当前的形势,以利未来宏图的规划。

倚靠历史的背景,运用发展的眼光,我们对事件和思潮、学派和人物、成就和不足才有可能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

历史告诉我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造从来就很少,而无谓的重复劳动却很多。

♦3、当代西方的语言学史研究♦20世纪初,Thomsen(1902)撰成第一部西方语言学通史。

继之,Pedersen著有《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1931)。

至1960年代,已有多部语言学通史,并出现了一批专门治史的学者。

那时语言学史已是“一个教学和研究的领域,在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大学里已被列为一门课程”。

Sebeok也谈到,当时语言学史已成为美国各大学语言学系的常设课程。

1964、1968年举行了两次语言学史专题研讨会。

但语言学史真正从普通语言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是在1970年代。

学术建制上的一系列举措巩固了语言学史的分支地位。

♦1973年,第一本专业杂志《语言科学史》创刊,由Koerner主编。

继之有法国的《历史—认识—语言》(1979—),德国的《语言学史论集》(1991—)。

1978年,法国人最先建立起语言学史研究者的学术团体“语言科学认识论和历史学会”。

继之有英国的“亨利·斯威特语言思想史学会”(1984—);北美的“语言科学史协会”(1987—);德国的“语言学史研究会”(1990—)。

第一届国际语言科学史大会1978年在渥太华召开,以后每三年一届,迄今已召开八届。

第一本西方语言学史书目问世于1978年。

♦当代西方的语言学史研究,已从自发、单一的编年史上升至有意识、多层面的史学探索。

西方学者治史,讲究史学理论和方法的运用。

讨论得很多的问题是:自然科学史提出的“范式”概念是否适用于语言学史?语言学史上的“革命”与自然科学史上的革命是否可比?能否建立某种普遍的模式,对语言学史作更适当的描写?广义而言,语言学史是科学史、思想史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如何等值得探讨。

♦西方学者对自身的传统,即根源于希腊罗马语法传统的西方语言学史研究得最多,同时兼及印度语言学史。

另有少数人专门研究阿拉伯语言学史。

阿拉伯语言学传统其实也是基于屈折语言的语法分析,又因为地缘关系,与印欧语言学传统较为接近。

至于远在东亚的中国语言学传统,由于并非起步于语法分析,而是以“字”为中心构筑起语言研究体系,便让西方人感到陌生。

虽然也曾有一些汉学家如高本汉探讨过中国语言学史,真正深入的研究并不多见。

近年来西方学界认识到,不把中国传统包括进来,就谈不上世界范围的语言学史考察,因此在撰写通史时都为中国语言学史留出一定篇幅。

♦4、当代中国的语言学史研究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三个分支——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在1930年代已有本领域的专史。

现代写法的学科通史则以王力1981年的《中国语言学史》最早。

岑麒祥的《语言学史概要》(1958)中外兼顾,是中国人写的第一本世界语言学史。

50年代中,我国一些大学仿照苏联高校做法,开始设置语言学史课程。

当时的中国语言学界与国外同步,颇有一种探索本学科历史的兴趣。

可惜这一兴趣为文革中断,史的探索直到80年代初才得以恢复。

♦在编撰中国语言学史的过程中,讨论较多的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古代的语言研究是属于“语言学”还是“语文学”,二是对中国语言学史如何分期。

♦王力从现代角度回观历史,认为中国古代有语文学而无语言学,他的立场遭到多数史家批评。

但王力的处理也并非毫无根据。

“语言学”这一学科概念可大可小,若是指研究语言的学问,古代自然已经有了;而如果限于指现代意义的语言学,特别是以普通(理论)语言学为基础、以人类所有语言为对象的语言科学,古代自然不会有。

在考察语言学史时,对“语言学”以取其广义为妥。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的分期:♦先秦(?——前3世纪)♦两汉(前2世纪——3世纪初)♦魏晋南北朝(3世纪——6世纪)♦隋唐宋(6世纪末——13世纪)♦元明(13世纪中叶——17世纪初)♦清(17世纪中叶——19世纪)“外国语言学史”至少可分出:印度传统,阿拉伯传统,源自希腊罗马的西方传统。

对印度语言学史和阿拉伯语言学史,国内研究得很少,有待熟通其语言的学者深入探发。

与中国语言学通史一样,西方语言学通史的撰著要想进一层次,也须致力于个案考察和史料发掘,运用新视点、新方法重探历史。

♦1)对重要人物单独立项研究;2)对每一流派、学说作专题的研究;3)对西方语言学史作国别的研究。

英、美、法、德、俄等国,一般统称“西方”,实则各有各的民族语言研究传统,须以国别语言学史分出头绪。

苏联语言学已成过去,对中国现代语言学发展有过很大影响,尤其需要单独处理。

4)西方语言学要著的翻译和解读。

这是西方语言学史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过去已有相当的积累,如商务版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1980)、布龙菲尔德《语言论》(1980)、萨丕尔《语言论》(1985)、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1997)、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1998)等书,都是公认的经典作品。

第一章语文学第二章一、古希腊哲学家、语文学家对语言的看法和语法分析1、概说2、古希腊语言研究的开端公元前2000至前1000年间(约前14世纪)迈锡尼人的音节文字─→公元前1000年到 9世纪的字母文字公元前5、6世纪的古典时期,希腊开始有语言科学的记载。

3、古希腊哲学家的语言研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曾对语言问题作过论述,但本人没有留下什么有关语言的论著,只是在色诺芬的一些著作和更为著名的他的学生柏拉图的《对话录》中,提到他的一些论据和观点。

柏拉图(前427-前348)在其对话录《克拉底洛篇》中曾专门讨论语言问题,另外在他的其他几篇对话录中,也提及了语言和语言分析问题。

尽管柏拉图自己没有把自己分散的言论汇集在一起,但后来的著作家狄奥泽尼·拉厄梯斯说,柏拉图“最先探讨了语法研究的可能性”。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在柏拉图的观点的基础上,发展了他自己的思想。

他有关语言的学说,也要从散见于他的一些修辞学和逻辑学的著作中去搜寻,在这些论述中,语言问题也只是附带提及,或夹杂在其他问题的讨论中,所以是不系统的或模糊的且存在争议,但还是可以看出,他的学说进一步发展了柏拉图取得的研究成果。

亚里士多德除了接受柏拉图对句子的语法区分以外,又增加了第三类句法成分(syndesmoi),这类成分包括后来划分出来的连词、冠词和代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