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实验复习:《探究“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教案(含五套中考试卷)

合集下载

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提高,从而更好地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掌握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光合作用与叶绿体的关系。
6.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1)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图表、动画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强调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加深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5.合作探究,培养团队精神: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2.新课内容:讲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包括概念、过程、意义等,结合叶绿体的结构、功能进行讲解。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制造有机物的过程。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
5.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环保行为,鼓励学生为保护绿色植物做出贡献。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影响。

初中生物_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对于初一学生来讲,基本上都知道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对光合作用的具体内容,如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意义等并不是很清楚。

所以课本没有单纯地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介绍绿色植物的这一生理活动,而是通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途径,通过学生观看实验、分析实验现象、讨论问题等认识到淀粉是绿叶在光下制造的主要有机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巨大作用,在此过程中还能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如脱色等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了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并且光是必要的条件,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通过学生做习题。

发现大部分同学能掌握,但还是有个别同学不能理解在本实验中出现的两组对照试验。

还有待于课下继续努力。

教材分析本章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学生对这一概念的构建以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思考教材第117页的讨论题,认识到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班级7.8课题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师上课时间知识与能力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阐明光是光合作用必要的条件3.说明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爱绿护绿的情感重点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难点组织好观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活动准备多媒体设备,录像法运探究式教学,引导式教学指导学思结合法,学练结合法,观察思考法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查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复习教学设计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拓展阅读和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实验:设计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4)案例分析:分析绿色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差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回顾本章内容,强调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有机物制造者地位和碳氧平衡作用。
3.课堂互动:
-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相互讨论,激发课堂氛围;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设计一项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如观察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方法、结果和结论;
-调查生活中绿色植物的种类及其光合作用特点,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调查报告,分享调查成果。
3.拓展阅读:
-阅读一本关于光合作用的科普书籍或文章,总结光合作用在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撰写一篇读后感,字数在500字左右;
-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环保问题,了解光合作用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如碳捕捉、氧气的提供等。
4.观察作业:
-观察家中的绿色植物,记录其在不同光照、水分、温度等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思考这些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拍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照片或视频,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分析。
5.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本章学习内容,讨论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形成共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分类等基本知识。但在光合作用这一章节,由于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对光合作用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对光合作用反应式的记忆不够熟练,难以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认识不足,缺乏对生态环境的整体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利用图表、顺口溜等教学辅助手段,加强学生对光合作用反应式的记忆;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确保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扎实掌握。

中考生物实验复习:《探究“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教案

中考生物实验复习:《探究“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教案

探究“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一、[实验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通过对光合作用一系列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重点]: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

三、[教学难点]:各演示实验的设计原理。

四、[实验准备]:1.检测土壤中有无淀粉:碘、米汤、土壤浸出液、滴管、烧杯。

2.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经24小时暗处理,选择一张叶用黑纸遮住一半,再在强光下2 小时(或200W灯泡照射下2小时)的天竺葵、酒精灯、三角架、烧杯、酒精、滴管、碘、培养皿。

3.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银边吊兰、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的方法与上一样。

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教材中的实验可改进。

将萝卜种子浸软萌发后放入集气瓶中。

瓶底垫些吸水纸,并使其保持湿润,用凡士林封口,放在阳光下半小时待用。

5.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在两集气瓶中放入培养好的萝卜幼苗,瓶底垫上吸水纸,保持湿润,一只瓶中放一盛有NaOH的小试管,另一只瓶中放一盛NaHCO3的小试管,封口后照光2小时后待用。

五、[实验过程]:㈠植物制造了淀粉1.提出问题:植物体中有许多有机物(如淀粉),它们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来的吗?分别向稀米汤和土壤浸出液中滴入一滴碘酒。

观察有无颜色变化(此实验可让学生操作),结果是米汤遇碘酒变蓝,土壤浸出液遇碘不变蓝。

淀粉遇碘变蓝色,米汤中有淀粉;土壤浸出液不显蓝色,表明无淀粉。

说明淀粉不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那么,它是从哪里来的呢?2.探求问题:把按“教学准备2”已放在强光下2小时的天竺葵,拿入教室取下被部分遮光部分不遮光的那张叶,放在酒精中煮,到叶片褪绿后取出,在水中浸一下,摊平在玻璃皿中,滴上碘酒。

一会儿,叶片照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色。

3.分析问题:照光部分变蓝,说明叶片在光照下合成了淀粉;而遮光部分不变蓝,说明没有光的情况下就无淀粉合成,由此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此结论可让学生分析)。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及认识有机物对于植物自身和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乃至生物圈的意义。

科学思维:通过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创新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学会设计对照实验,培养学生生物实验操作能力。

态度责任: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爱护花草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教学难点:对实验方案进行原理分析。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教学设计思路可以围绕: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绿叶如何制造?如何通过实验验证?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什么用?展开。

关于“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可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可在前面的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及“观察玉米种子”进行知识的铺垫,学生通过设计对照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从而构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的概念。

另外还可以根据学情进行其他的探究实验,如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中的叶绿素等。

在此基础之上,学生理解绿色植物而光合作用,进一步理解叶绿体、叶绿素的功能。

关于“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可以通过发放实物或者图片展示,从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由小到大结构层次上理解有机物对于植物生活的重要性。

关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谚语引入,让学生谈谈对此的理解,师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对于其他生物乃至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新课导入】1.复习导入;2.“想一想,议一议”导入。

右侧图片中的蛙跟周围的绿色植物几乎融为一体。

想一想,绿色植物除了为蛙提供隐蔽的栖息环境外,对蛙的生活还有什么作用?【新课学习】设疑:在我们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型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下,生产出大量的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中考生物实验复习:《探究“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教案

中考生物实验复习:《探究“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教案

探究“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一、[实验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通过对光合作用一系列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重点]: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

三、[教学难点]:各演示实验的设计原理。

四、[实验准备]:1.检测土壤中有无淀粉:碘、米汤、土壤浸出液、滴管、烧杯。

2.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经24小时暗处理,选择一张叶用黑纸遮住一半,再在强光下2 小时(或200W灯泡照射下2小时)的天竺葵、酒精灯、三角架、烧杯、酒精、滴管、碘、培养皿。

3.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银边吊兰、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的方法与上一样。

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教材中的实验可改进。

将萝卜种子浸软萌发后放入集气瓶中。

瓶底垫些吸水纸,并使其保持湿润,用凡士林封口,放在阳光下半小时待用。

5.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在两集气瓶中放入培养好的萝卜幼苗,瓶底垫上吸水纸,保持湿润,一只瓶中放一盛有NaOH的小试管,另一只瓶中放一盛NaHCO3的小试管,封口后照光2小时后待用。

五、[实验过程]:㈠植物制造了淀粉1.提出问题:植物体中有许多有机物(如淀粉),它们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来的吗?分别向稀米汤和土壤浸出液中滴入一滴碘酒。

观察有无颜色变化(此实验可让学生操作),结果是米汤遇碘酒变蓝,土壤浸出液遇碘不变蓝。

淀粉遇碘变蓝色,米汤中有淀粉;土壤浸出液不显蓝色,表明无淀粉。

说明淀粉不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那么,它是从哪里来的呢?2.探求问题:把按“教学准备2”已放在强光下2小时的天竺葵,拿入教室取下被部分遮光部分不遮光的那张叶,放在酒精中煮,到叶片褪绿后取出,在水中浸一下,摊平在玻璃皿中,滴上碘酒。

一会儿,叶片照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色。

3.分析问题:照光部分变蓝,说明叶片在光照下合成了淀粉;而遮光部分不变蓝,说明没有光的情况下就无淀粉合成,由此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此结论可让学生分析)。

七年级生物上册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案学案(共3套新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案学案(共3套新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案学案(共3套新人教版)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时一、教学目标解释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等有机物说出光合作用的本质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训练学生尝试设计实验的技能,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及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二、目标制定的依据学生状态分析●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如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知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对光合作用也有所了解●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知识,如设置对照等方法。

●初中学生讨论积极性高,参与性强。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光合作用中的一个经典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有机物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建立光合作用的模型,掌握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选择实验材料等规则,进而能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领悟科学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本课特有的育人价值●在探究实验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合作、交流、分享对学习的重要意义。

●实验方法具有一些不确定性,通过对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教学难点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四、教学准备材料和用具:盆栽天竺葵、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酒精灯、培养皿、石棉网、镊子、火柴、三脚架、纸片、曲别针、红薯、土壤溶液等。

自制光合作用、录像等。

五、教法选择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以主动参与为基本方式的渐进式探究教学。

六、教学流程图七、教学过程引入咱们鹿泉特产很多,香椿、柿子、大枣等等,鹿泉市白鹿泉乡荷莲峪村,是优质大枣基地,每年吸引来很多游客摘大枣,采柿子,还可以体验一把刨花生、挖红薯的乐趣,这不,这就是一个老乡在挖红薯,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那你知道红薯中主要含什么有机物吗?探究一:红薯中含有淀粉吗?记得如何鉴定淀粉吗?提示学生回忆: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区分胚和胚乳的?由此学生可联想到淀粉的鉴定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学习目标:1、阐明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作用。

2、参与技能训练,发展推理能力。

二、自主学习(一)、有机物用来建造植物体1、从细胞水平来看:植物细胞的组成成分除了和少量的以外,主要是。

举例: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和是有机物;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也是有机物。

2、从器官水平来看:种子的成分大部分是,有些植物的和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要,而且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的来源。

三、合作探究:1、阅读课文,思考:有机物分布在植物体的哪些部位?从细胞、组织、器官三个层次加以阐述。

2、探究: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的关系。

先阅读下面的资料,它会给你的探究活动提供一些启示。

韭菜与韭黄是我们常吃的蔬菜,他们都是通过韭菜的幼芽发育而来的。

韭菜长在阳光下,是绿色的。

如果把黑色的塑料薄膜覆盖在将要发芽的韭菜植株上,生长出来的就是浅黄色的韭黄了。

但如果给予生长中的韭黄以光照,过一段时间后,它又变成绿色的韭菜了。

(1)、根据以上资料,你提出的问题是:?(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

(3)、如果给你若干新鲜的韭黄幼苗,两个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一个黑色塑料袋和一个透明塑料袋。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4)、请你预测实验现象:。

(5)、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四、达标测试1、用盆栽天竺葵、照片底片、大头针、酒精、碘掖、酒精灯等,在天竺葵叶上印一照片,其基本制作过程是:(1)(2)用一照片底片叶片。

(3)照光。

(4)取下照片底片后,摘下叶片放在酒精中。

(5)用清水漂洗叶片。

(6)在叶片上滴加,在叶片就会显现照片。

2、西瓜表皮与地面接触的部分往往呈现黄色,原因是接触地面的部分()A、见不到阳光B、得不到氧气C、没有叶绿体D、得不到二氧化碳3、绿色植物通过哪个过程制造有机物()A生长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蒸腾作用4、验证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试剂是()A、酒精B、碘液C、龙胆紫溶液D、石灰水5、导管和筛管都是植物体内的运输器官,他们运输的物质各是什么?运输的方向是怎样的?。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优秀教案设计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优秀教案设计
1. 概述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方法。
2. 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掌握操作技能。
3. 尝试设计探究实验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并验证相关知识。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4.通过实验的分析设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放式
导入
2.学生分析
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有了一定的生活认识,知道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有机物,这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是极为有利的。但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的吗》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等等的具体内容是不太清楚的。而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巨大作用,更是不甚了解。所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明确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巨大作用,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二、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小结实验过程
引导学生按步骤实施实验——隔水加热
引导学生质疑
让学生讨论,相互释疑
等叶片变成黄白色,引导学生漂洗叶片,滴加碘液。
等待叶片变色过程中,进行小反馈练习
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记录交流。
见光部分:变蓝
不见光部分:不变蓝
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介绍探究目的
在盛有液体的试管中加入碘液,通过液体变蓝,判断液体是淀粉液。
回答设置对照试验验证,变量是光。
清点实验用品
学生针对预习以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提出质疑(例如:为何暗处理?为何用酒精?等等)
小组长按照安全操作步骤,带全组成员分工合作,安装试验装置,进行隔水加热
小组讨论释疑、交流
漂洗、滴加碘液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叶芳1 内容分析1.1教材分析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都是依靠光合作用来完成的。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生物界中几乎全部生物所需有机营养和能量的基本来源,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生物学中的重点知识内容。

教科书通过编排有关光合作用的几个实验,让学生在亲手操作和自主探究中,一步一步地去认识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原料。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第1课时,需要教师组织和带领学生,通过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在观察和分析中,初步获得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等知识的认知。

这对之后几节内容的学习起着启下作用。

1.2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制造者”这一概念,而且本节课内容的主体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对学生来说是熟悉又陌生的。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2.2 能力目标使用简要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操作。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2.3.1 初步体验科学实验的设计的一般步骤;,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

3 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2 教学难点对照实验的进行及其目的的理解。

4 教学资源4.1 课堂上资源:多媒体4.2学生课前准备资源:由生物小组同学对盆栽天竺葵进行暗处理以及叶片部分遮光照射。

4.3 教学器材资源:盆栽的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6 教学过程7 板书设计3.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1.条件:光2.产物:淀粉二、有机物用途。

六年级生物下册《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生物下册《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案、教学设计
此外,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知识。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普遍对绿色植物抱有喜爱之情,这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课本内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2.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养成严谨、勤奋的学习态度。
4.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讨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加深对光合作用知识的理解。
3.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针对给定的问题展开讨论,最后进行汇报。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有关光合作用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2)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绿色植物,了解它们的光合作用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贡献。
3.探究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与同学组成小组,共同探讨以下问题:如何提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光合作用原理?
(2)撰写探究报告,包括研究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要求不少于500字。

3.4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制造者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4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制造者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的实践操作:划分学习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思考如何利用光合作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校园植物资源,带领学生实地观察不同植物叶片结构,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展示光合作用过程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课堂趣味性。
3.设计“绿色植物生态系统”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生物角色,模拟光合作用的过程,提高学生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保护植物、珍惜资源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养成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学习态度。
3.通过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伟大和神奇,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通过团队合作,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共赢的快乐。
3.设计“绿色植物生态系统”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生物角色,模拟光合作用的过程,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让学生理解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制造者。
2.讲解光合作用和能量。
3.阐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包括碳氧平衡、养料供应和能量转化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5.人性化的教学语言和氛围: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人性化的语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3.4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4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引导他们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评价: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生活实例和问题驱动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生活实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片绿叶,询问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绿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绿色植物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强调重点: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强调,如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等。
3.归纳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光合作用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拓展延伸:布置一些课后思考题,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究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已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但对光合作用这一抽象的生命现象认识不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所接触,但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理解程度,注重引导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植物的生长、氧气的产生等。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1.滴加碘液后,叶片遮光部分和未遮光的部分分别出现什么现象? 2.分析得到上述现象的原因。 (三)实验结论: 1.光合作用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2.光合作用的产物:__________________。
将实验拓 展到植物在生 物圈中的地 位,对学生进 行情感价值观 的教育。
教案 光合作用实验报告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_____________小组 时间:________月________日 (一)实验步骤:(写出每一步骤的关键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5/5
出建议和要 求。
思维理解科学 原理,并在总 结实验现象的 基础上,进一 步认识现象背 后的本质问 题。
(2)有机物的奥 秘在于其中储存着能 量。 (3)叶绿体是能 量转换器等。 引导学生得出重 要概念。 7.作业布置,让 学生调查收集资料: (1)调查家庭中 常吃的植物性食物有 哪些? (2)从营养价值 的角度分析它们? (3)这些食物属 于植物结构层次的那 一层级? (4)植物主要储 藏有机物的组织是哪 种组织?这种组织的 细胞可能具有什么特 点? (5)图表资料分 析: 植物细胞各部分 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 是有机物还是无机 物?这说明什么问 题? (6)资料拓展: 年轮的形成与植物个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案01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案01
(4)因为光合作用在白天进的温度,所以甲、乙两地甜瓜体内有机物含量不同是因为温度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不同。
(5)因为,甲地甜瓜体内所含有机物比乙地的多,所以,甲地甜瓜比乙地甜瓜消耗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少
(6)又因为甲地比乙地夜间温度低,所以,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为。
教学
重点
(1)说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及制造有机物时需要光。
(2)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并能比较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3)说明有机物能构建植物体及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4)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以及有机物分解时需要氧和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教学
难点
(1)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1)因为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甜,所以甲地甜瓜体内所含有机物比乙地的多。(2)因为甲、乙两地出产的甜瓜是同一品种,所以有机物含量多少的差别不是由其体内决定遗传物质的,而是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3)因为甜瓜体内的有机物由光合作用制造又被呼吸作用消耗,所以外界环境条件可以通过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来影响其含量。
____________。
(5)如果白天光照强度长期为B,植物能不能正常生活?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目标
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完成知识结构图,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并说明理由。
(五)检测反馈巩固提升
如图的曲线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与释放二氧化碳的情况(不考虑温度因素).A、B、C、D为曲线上的四个点,E为横坐标上的点.请分析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一、[实验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通过对光合作用一系列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重点]: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

三、[教学难点]:各演示实验的设计原理。

四、[实验准备]:1.检测土壤中有无淀粉:碘、米汤、土壤浸出液、滴管、烧杯。

2.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经24小时暗处理,选择一张叶用黑纸遮住一半,再在强光下2 小时(或200W 灯泡照射下2小时)的天竺葵、酒精灯、三角架、烧杯、酒精、滴管、碘、培养皿。

3.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银边吊兰、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的方法与上一样。

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教材中的实验可改进。

将萝卜种子浸软萌发后放入集气瓶中。

瓶底垫些吸水纸,并使其保持湿润,用凡士林封口,放在阳光下半小时待用。

5.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在两集气瓶中放入培养好的萝卜幼苗,瓶底垫上吸水纸,保持湿润,一只瓶中放一盛有NaOH的小试管,另一只瓶中放一盛NaHCO3的小试管,封口后照光2小时后待用。

五、[实验过程]:㈠植物制造了淀粉1.提出问题:植物体中有许多有机物(如淀粉),它们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来的吗?分别向稀米汤和土壤浸出液中滴入一滴碘酒。

观察有无颜色变化(此实验可让学生操作),结果是米汤遇碘酒变蓝,土壤浸出液遇碘不变蓝。

淀粉遇碘变蓝色,米汤中有淀粉;土壤浸出液不显蓝色,表明无淀粉。

说明淀粉不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那么,它是从哪里来的呢?2.探求问题:把按“教学准备2”已放在强光下2小时的天竺葵,拿入教室取下被部分遮光部分不遮光的那张叶,放在酒精中煮,到叶片褪绿后取出,在水中浸一下,摊平在玻璃皿中,滴上碘酒。

一会儿,叶片照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色。

3.分析问题:照光部分变蓝,说明叶片在光照下合成了淀粉;而遮光部分不变蓝,说明没有光的情况下就无淀粉合成,由此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此结论可让学生分析)。

㈡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1.提出问题:植物光合作用除了需光外还需什么?2.探求问题:把银边吊兰的叶片剪下,让学生观察叶片的颜色特点:中间绿,周边白。

然后按实验1的方法在酒精中煮后,用碘检验其有无淀粉生成。

结果,周边不变色,中间部分变蓝色。

3.分析问题:绿色部分有叶绿素(叶绿素在叶绿体内),能吸收太阳光,合成淀粉,但白色部分无叶绿素,就不能合成淀粉。

实验表明,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叶绿素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㈢光合作用放出氧气1.提出问题:植物光合作用除合成淀粉外,还有其他物质生成吗?2.探求问题:取出(按准备4)已在光下放置半小时的集气瓶,启封,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结果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分析问题:光合作用时,产生了一种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就是氧气。

此实验表明了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气。

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对照实验。

在光下与绿色植物一起密闭容器内的小白鼠存活较长时间,而无绿色植物密闭容器内小白鼠很快死去。

该实验也证明了绿色植物在光下能放出氧气。

㈣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1.提出问题: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都有已明确,那么原料是什么呢?2.探求问题:取出“准备5”已在光下2小时的装萝卜幼苗的两个集气瓶,向学生说明,NaOH是一种CO2吸收剂,NaHCO3是CO2释放剂,则一集气瓶中没有CO2,另一集气瓶中有充足CO2。

经光照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有无O2。

结果是有C O2的则生成氧气,无CO2的则没生成O2。

3.分析问题: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人们通过实验还进一步证明,光合作用还需要水。

㈤小结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叶绿素和光作为条件,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六、[板书设计]:第三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产物:淀粉和氧气条件:光和叶绿素七、[习题与解析]1、下列物质中遇碘能变蓝的是()(A)水 (B)无机盐(C)蛋白质 ( D)淀粉2、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A)水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D)氧气和水3、金鱼缸里养些小草的主要作用是 ( )(A)作为饵料 (B)增加美观 (C)清洁水质 (D)释放氧气4、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A)只需光 (B)需叶绿素(C)光和叶绿素同时具备(D)需二氧化碳八、[教学后记]:在实验中,同学们对氧气的性质了解不多,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性非常高,争先恐后地阐述各自的设计方案,显示了极大的探究热情,智慧的火花随处可见。

但是,在实验原理的领悟和实验步骤的设计方面暴露出许多的漏洞,表现出七年级学生思想的活跃性与思维的局限性并存,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待于培养,对实验结果预测的科学性不强,需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完善设计。

逐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提高验设计水平,教学中能注重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之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中生物中考模拟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25×2)A.子房、子房壁、胚珠 B.子房、胚珠、子房壁C.子房壁、胚珠、子房 D.胚珠、子房、子房壁2.下列播种在土壤中的种子不可能萌发的是()A.种皮受损伤的种子 B.胚受损伤的种子C.果皮受损伤的种子 D.胚乳受损伤的种子3.“基因型身份证”主要是利用现在国内外最先进的DNA指纹技术,选取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位点进行鉴定。

2002年9月郑州市民李广利先生正式领到了我国第一张18个位点的基因型身份证。

你认为李广利先生这张身份证上的18个位点的信息不可能取自下列哪种细胞()A.红细胞 B.白细胞 C.肌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4、微山湖是江北最大的淡水湖,有“日进斗金”的美誉,下列有关微山湖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微山湖中的所有生物 B.微山湖中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微山湖中的全部鲤鱼 D.微山湖5、为研究阳光对花生发芽的影响,李明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花生,并对A. 20℃不充足 B .20℃充足 C .30℃不充足 D .30℃充足6、去年我市出现了严重旱灾,春节期间温家宝总理亲临曲阜视察灾情,并做出重要部署——严防因干旱导致的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从中可以看出()A.温度影响农作物的生长B.水影响农作物的生长C.阳光影响农作物的生长D.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生长7、农业科学家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发现,如果在大棚内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害虫对这种农药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B.害虫的抗药性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C.害虫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为其抗药性的增强提供了前提条件D.害虫的抗药性变强是有利变异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下列能体现出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A.螳螂→蝉→黄雀B.树→螳螂→蝉→黄雀C.蝉→螳螂→黄雀D.树→蝉→螳螂→黄雀9、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视野中央有一个“上”字,他不小心将玻片往右上方移动了一下,问此时视野中的物象往哪个方向做了移动?()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10、水分吸收的主要部分、运输通道、散失的门户依次是()A.成熟区、气孔、导管 B.根毛、叶脉、气孔C .根毛、导管、气孔 D.根毛叶脉、保卫细胞下列有关人体11、内瓣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静脉内有静脉瓣B.动脉内有动脉瓣C.心脏的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D.瓣膜的作用是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12、下列哪些不是动物的“语言”()A.蜜蜂的舞蹈B.两只狗打架发出的声音C.黑猩猩的叫声D.蜂王发出抑制其他蜜蜂发育成蜂王的气味13、成熟的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请问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运载血细胞 B.运输氧气 C.吞噬病菌 D.止血和凝血14、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受精作用发生在女性输卵管里B.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和雌性激素C.子宫是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D.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15、某中午,小华按照营养需求吃了混合性食物。

在消化道内形成食糜之后,能分解得到的一组最终消化产物是( )A.蛋白质、淀粉、脂肪 B.氨基酸、麦芽糖、甘油C.二氧化碳、水、尿素 D.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16、把骨骼肌连在骨上的结构是()A.肌腱 B.肌腹 c.关节 D.关节震17、假期里王琳同学到桂林游玩,当旅游巴士在盘山公路上行驶时,尽管他已经把眼睛闭上了,但仍然感觉头晕,与此有关的结构是A、耳蜗和前庭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鼓膜 D鼓膜和听小骨18、下列生命现象中,与激素无关的是A.血糖含量保持稳定B.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C.碰到蜡烛会缩手D.巨人症患者身材过高19.用你所学的生物知识来判断,正确的是()A如果某同学在透明纸上写一个“b”则在显微镜下的视野看到的应是“p’'B.在生产实践中,香蕉用组织培养繁殖及豌豆用种子繁殖都属于无性繁殖C. 某同学患甲流后,体内的抗体是在甲型HlNl流感病毒的刺激下产生的D.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其中第三道防线是皮肤与黏膜20、现有基因组成分别为TT、Tt、tt的甲、乙、丙三个品种的桃树,将乙的带芽枝条嫁接到甲树上,枝条成活并在开花后授以丙品种的花粉,所得种子种植后的桃树的基因组成是()A.Tt或ttB.有TT、Tt、tt三种C.只有TtD.有Tt和tt两种21、.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的体循环和肺循环共同的循环规律是()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22、小伟喜欢吹奏萨克斯风。

当他吹气使该乐器发出声音时,会发生下列一种情形?A.空气从外界流至胸腔B.横膈位置逐渐下降C.肋骨位置逐渐上举D.胸腔体积逐渐变小23、艾滋病的病原体(HIV)侵人人体后,攻击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从而导致免疫功能丧失。

HⅣ直接破坏人体的()A.第一道防线B.第-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D.非特异性免疫24、下列有关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蝗虫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B.青蛙、家鸽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C.苍蝇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D.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最主要特点是胎生、哺乳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豌豆开花以前,用纸袋套住花蕊,不让它接受外来花粉,最终也能产生种子,原因是豌豆不需要经过传粉受精就能结果B.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 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 d)的柱头上(多个柱头受粉),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种子的基因型以及果皮的颜色依次为:Dd dd ;黄色C.种子中的子叶发育为叶,胚芽发育为芽,胚轴发育为茎,胚根发育为根D.从鸭梨(果实味道甜)植株上剪取一段带芽的枝条,嫁接到以杜梨(果实味道酸)为砧木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味道酸甜各半二、判断题(5×2)26、蕨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相比,有了真正的根,并且根茎叶里面都有输导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