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 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 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后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后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金版教程】2016高中政治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后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1.张某用日常生活节余的2000元钱购买了自己所在公司的股票,到年底分红时获得了1000元的股息。

这1000元钱属于( )①按劳分配的收入②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③劳动收入④非劳动收入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C 购买股票获得股息是凭借对资本的所有权而获得的收入,因此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股息属于非劳动收入,②④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2.在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

这是因为( )A.贯彻按劳分配能使企业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B.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经济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C.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组织在一起使职工收入差距扩大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取决于企业的所有制形式解析:B A项未能解释清楚为什么会有“差别”;B项回答了劳动报酬要同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企业效益好则可供分配的个人消费品多,故B项符合题意;C项不选,题干未涉及其他分配方式;D项不选,题目中已明确指出同样是国有企业,而不是不同的所有制形式。

3.某市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度,通过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组建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农民流转土地获得的租金收入和加入合作社的工作所得,分别属于( )①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②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③按土地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④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解析:C 农民流转土地获得的租金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加入合作社的工作所得属于按劳分配,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入选。

4.近年来,贵州省沿河自治县在各地开设“土地银行”,在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让其将手中的闲置土地存入“土地银行”,再由当地政府采取招租的方式,把土地按每亩200元的价格承包给种(养)殖大户或前来投资的客商,然后政府把承包费付给存入土地的农民。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高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

本框主要从个人收入分配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了解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基本方式,正确认识和理解按劳分配这个基本原则,深入把握按劳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和作用。

本课的逻辑结构是:由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基本经济制度引出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由收入分配制度引出按劳分配的性质、基本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出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由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引出多种分配方式——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有反作用,能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

因此,对分配中个人收入分配的分析,是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关于个人收入的分配这个问题尽管属于比较深的理论问题,但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并且从理论角度来看,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涉猎,有所了解,所以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在教师编制的学案的引导下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对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展开合作探究,这样将深层的理论简单化、生活化,分清哪些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哪些收入是非按劳分配的收入,以进一步加深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应该没有问题。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及其客观必然性;理解并熟记按劳分配的内容和原因;理解并熟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内容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分析判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分配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并拥护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高中政治必修一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创设情境推进新课
陶行知先生曾提倡生活教育。即生活即教育,要从生活中学习,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课件显示课标要求及高考与会考要求
本框重新设置要讲的内容即我国的分配制度实行的原因、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教材中二目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以问题迁移介入:社会再生产包括哪些环节?之间关系?生产关系包括哪些要素?
通过此设计,使学生在解题中发现问题,提升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提高解题能力。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㈠我国分配制度的实行的原因
1.理论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直接原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教学
难点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种类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环节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生产相当于做蛋糕,分配相当于切蛋糕,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直接影响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用分配比喻切蛋糕导入新课,更能贴近生活,调动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㈡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
1.按劳分配为主体
1)内容(适用范围、必要扣除、分配内容、分配依据、分配标准)
必要性(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
2)原因
意义
3)地位:主体、基本原则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生产要素分配内容(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土地、管理)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教学中要注意材料的选用,问题的设计,注重对规律性问题的把握,注重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2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2

分配制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框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它和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区分开来。

学习目标识记: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生产要素主要有哪些区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运用:通过分配制度分析经济现象重点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难点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评价任务评价任务1:通过基础感知,完成初阶的识记内容评价任务2:通过深入学习,完成中阶的区分内容评价任务3:通过迁移运用,完成高阶的实践操作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效果及问题预设导 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思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这节课的框架图 学生思考导学案上的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考的问题可能深入不足,缺乏理论。

议 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预习的效果各小组起立展开讨论 在讨论中相互帮助,相互质疑,相互提及讨论的困惑 高。

谈论问题抓不住关键,对一些本来可以各持观点的题进行争议。

展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小组成员之间,增强学生自信,既展示自己的优秀成果,或者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补充。

也能反映相应的问题。

评 教师对每组的回答进行针对性点评,既肯定合理,也质疑解析存在的问题。

引学生可提问学生在质疑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学生相互质疑,相互解析,共同解决问题检选择题学生思考并回答检测并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教学反思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合格[ ] 不合格[ ]组长(签字):检查日期:年月日。

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夯实基础、小组合作、思维导图、探究学习)(共24张PPT)

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夯实基础、小组合作、思维导图、探究学习)(共24张PPT)

【答案】 (1)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 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 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 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②实 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 社会生产的发展。 (2)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②让城乡居民凭财产参与分 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 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 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 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 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一、小西的 是某 的工程师,每月 3000元; 他的 自己经营一家 ,平均每个月能营利2000元 左右;他的 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 做会计, 每月收入10000元左右。 小西家的收入分别是通过什么 获得的?为 什么?
【答案】 小西的 通过 获得收入,因为他 在国有企业工作,其工资是按劳分配所得;小西的 通 过按 分配获得收入,因为她通过自己投资、自 己经营、付出劳动获得收入;小西的 通过按 分配获得收入,因为她在外企工作,其工资收入是按 参与分配所得。
生产要素
劳动要素 管理要素
对应形式
主要指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 获得的工资、奖金收入等 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和在生 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获得的收入
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 包括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票转让所 得、债券的利息等。私营企业主的税后 利润 是指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如出租房屋 获得的租金、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 获得的收入等。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实际情况,提高其感性题,培养其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提高其表达、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2.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分配制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其感性认识。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收入差距、分配不公等,使其认识到学习政治学科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介绍按劳分配的概念、原则及其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1.让学生掌握按劳分配的概念、原则及其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使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包括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并能够分析各种分配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社会中分配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和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培养其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认同。
在案例中,我选择了我国农村地区的一位农民和城市的一位白领的分配方式进行对比,让学生看到按劳分配在不同领域的体现。农民通过辛勤劳作,收获农产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销售,获得收入;而白领则通过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获得相应的薪酬。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到按劳分配的原则,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原则及其作用。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海尔为例)议题式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海尔为例)议题式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分析自己所在社区或家庭的分配制度,撰写一篇短文,阐述其优点和可能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短文篇幅不限,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字数不少于500字。
2.设计一份针对中小企业员工的分配方案,要求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公平原则。方案中应包括分配原则、具体措施和预期效果等内容,字数不少于800字。
5.教学反思与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这个我国著名企业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对企业分配制度的关注。
3.请学生课后关注国内外不同企业的分配制度,了解其特点及优缺点,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简要分析,并在下次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自拟一道关于分配制度的论述题,要求题目具有针对性和思考价值,并在题目后附上自己的答案。
5.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认识,以及对这一制度在今后社会发展的展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意义和作用,以及这种分配制度在海尔集团的具体实践。
2.难点: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分配制度对企业发展和员工积极性的影响,并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分配方案。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海尔集团的实际案例为背景,通过展示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和分配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高中思想政治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收费200元。信息要素
8、张三的女儿利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参谋,报
酬每月2500元。技术要素
学以致用
• 1.小张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岗位津贴1万元; 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技术创造,一年的技术转让所得为 1万元;在这期间炒股获得收益3万元。小张的上述收入中, 按劳分配和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分别为〔 〕
根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决定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根本内容 必然性 意义 主体地位
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开展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内容
〔按生产要素分配〕
意义
比较
存在范围
不 分配依据 同 点 分配方式
分配目的
地位
相 同 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联想充满活力的分配体制促进了联想的飞速开展。大量人才加盟联想,大量 资本购置联想股票,投资联想,联想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推陈出新,联想股票不 断升值,联想投资人也因而获益。联想的开展造就了无数个百万、千万、亿万富 翁,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
合作探究三: 联想公司的不同员工是凭借何种要素获得收入分配的?该分配方式有何积极意义?
2、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4000元。 按劳动要素 3、小赵花钱参与投资公司经营,一年赚了12万。资本要素 4、小李〔管理硕士〕是外资企业的经理,年薪10万。管理要素 5、小王老家的土地转让给别人,一年得到40000元。 土地要素 6、老刘承包集体土地,种植大棚蔬菜,一年净赚万。 按劳分配
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分配尺度
分配内容
分配标准
2.按劳分配的〔范围〕具体实现形式: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分配原则,它强调每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劳动贡献分得合理的报酬。

这一原则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然而,单一的按劳分配并不能适应所有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确立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体制,以保证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普惠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发扬多种分配方式特点,推进共同富裕理念并完成教育目标。

一、按劳分配的含义及优缺点按劳分配,是指根据每个人的劳动量和质量来确定报酬。

简单来说,就是谁付出的劳动多、时间长、质量好,就应该得到多一些的报酬。

这种方式,既可以鼓励人们积极工作,又可以保证公平公正。

按劳分配的优点是明确而简单,容易理解和执行,同时也比较公平。

缺点则在于,缺乏激励和鼓励,即使付出多的劳动也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合理的报酬。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每个国家的社会经济都是不同的,在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互补性,因此需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体制。

这些方式包括:1、按劳分配2、按资分配3、按等贡献分配4、按需分配这些分配方式的并存,不仅可以退捕各自优点,充分满足不同阶层、不同身份和不同工作的需求,还可以鼓励更多的人积极投入社会生产和发展中,提高国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水平。

三、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本教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促进人民共同富裕”为主题,旨在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实践。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按劳分配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多种分配方式的原理和形式。

3、明确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角色。

4、谈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优势。

5、探索积极推进共同富裕的途径。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为了实现学科知识以及教育目标的全面落实,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1、提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深化学生对按劳分配的认识。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探讨一个分配制度相关的话题。
2.讨论主题:各小组针对分配制度的公平性、效率、改革等方面展开讨论。
3.交流分享:各小组将讨论成果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小组间的互动交流。
4.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选择题: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设计一些选择题,让学生进行巩固。
2.问答题:设计一些简答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分配问题。
3.案例分析题: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4.小组讨论题:针对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小组讨论题,让学生进一步探讨。
3.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节俭、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通过对我国分配制度的认识,增强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在实际运用和深入理解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4.论文写作:请围绕“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这一主题,撰写一篇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800字。
5.阅读拓展:推荐阅读以下书籍或文章,以拓宽知识视野:
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关于分配制度的论述。
b.《中国分配制度改革的历程与展望》等相关学术论文。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4.方法指导,提高能力:针对学生的学情,给予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分配制度,培养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6.课后实践,巩固提高: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分配制度的实际运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补充讲解,强化重点知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教学过程:
(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3)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巩固所学知识;
3.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分配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请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4.针对课堂练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将设计一份针对性的复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加强对重点知识的巩固。
5.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关注与分配制度相关的新闻和政策,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作业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海尔为例)议题式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海尔为例)议题式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3.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分析分配制度,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4.问题导向要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兴趣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2.分配任务,明确每个成员的责任和角色,确保小组合作高效进行。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过程,明确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分配制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分配制度改革的艰辛历程,认识其现实意义。
2.深入讲解按劳分配的原则、意义和实践,以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通过举例说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2.组织学生对海尔的分配制度进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分配制度在实践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鼓励学生从海尔的案例中汲取经验,为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借鉴。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
5.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既要关注其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3.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配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分配制度的心得体会,或以海尔为例,分析其分配制度在实践中的优缺点。
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点。
3.教师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学案(含答案)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学案(含答案)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案(含答案)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学案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标要求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知识梳理1生产与分配的关系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1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试判断公有制领域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

提示。

公有制领域还可以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按要素分配。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试判断按劳分配为主体就是个人收入分配来源中按劳分配的部分占较大比重。

提示。

按劳分配在我国的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而不是在个人的收入分配来源中占主体地位。

重点突破全面理解按劳分配的形式和表现所有制角度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当中,但并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都是按劳分配,如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劳动收入角度并非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只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才是按劳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劳动报酬形式尽管按劳分配是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但在不同的企业里并非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是同其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的主要表现形式按劳分配主要表现形式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工作人员及公有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达标练习含答案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达标练习含答案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选择题1.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之所以在各种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是因为()A.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B.按劳分配的收入占劳动者收入的比重最大C.按劳分配彻底实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D.公有制企业的劳动者收入来源越来越单一答案 A解析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故选A。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之所以能够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是因为() A.它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B.它促进了生产的发展C.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D.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答案 A解析按劳分配之所以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因为它是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的,故选A。

B是结果,不是原因;C本身正确,但与题目无关,题干是从生产力角度讲的,而C项是从生产关系角度说的;D错误,它体现了劳动者“平等分配”而非“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3.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地换股权”模式,该模式的实质在于,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

对该模式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分红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②分红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③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④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D解析分红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故选①,排除②;③说法错误,“土地换股权”模式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4.有甲、乙、丙三人,甲是某国有控股企业的总工程师,并有一项技术专利卖给该企业;乙是一日本在中国独资企业的职工;丙在一股份合作制企业持股上岗。

工作一年后,下列对甲、乙、丙三人收入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甲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分配②甲转让专利技术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③乙的收入形式有利于促进分配公平④丙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A解析甲是某国有控股企业的总工程师,其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分配,①正确;甲转让专利技术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②正确;③说法错误,排除;丙在一股份合作制企业持股上岗,丙的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④说法错误。

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

能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能力方面:(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

(2)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及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学生已经预习教材内容,对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各种分配方式有初步的了解,并制定了一份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的调查表格,包括了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有什么特点、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收入方式有什么优点等。

2、教师利用对学生家庭的调查制作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数据表,与教材内容及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导入新课。

(二)情境导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指出: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要适应公有制经济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三)新课讲授1、按劳分配为主体(板书)情境探究:在某国有企业车间里(材料贯穿全课时)情境一:小李是初级技工,在工作过程中总是受伤而请假,月工资2000元。

老王是高级技工,工作的熟练度高,完成质量高,工资自然高,月工资3000元。

7.1《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新)

7.1《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新)

我们来判断一下吧
请分析张三一家人的收 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生产
决定
分配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基本经济制度 决定 (生产关系)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
决定



公有制企业中或事业单位中的福利性分配(中 秋节发二斤月饼和春节发几包点心之类)和从 社会保障(低保,医保报销费用)中所取得的 收入,不能体现出劳动的质量和数量的差别, 都不属于按劳分配。 劳动者离开公有制经济或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不 属于按劳分配。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不可能实现按劳分配。
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创造条 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 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 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 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 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按信息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的收入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练习题
张氏兄弟,老大承包集体鱼塘养鱼;老二是某国有工厂 的技术人员,并将一项专利卖给厂里;老三在一家外资 企业做工;老四在一股份合作制企业持股上岗。 1.下列对张氏四兄弟收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大和老三的收入是按劳分配
按劳动(生产) 要素分配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下 列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有( ) ①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 ②居民购买基金的收入 ③出租土地取得的收入 按生产要素 ④外资企业中工人的工资收入 (劳动)分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时演练·促提升一、选择题1.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方式,决定了剩余价值由资本家占有的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企业实行有利于劳动者的按劳分配制度。

这表明( )A.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B.按劳分配是最公平合理的制度C.分配状况如何取决于财富增加D.不同社会实行不同的分配制度解析:材料讲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不同所有制决定着实行不同的分配制度,表明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A项符合题意。

B项说法过于绝对。

C项与题意不符。

与D 项相比A项更符合题意。

答案:A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

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B.生活必需品C.个人消费品D.物质总产品解析: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种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故答案选C项。

答案:C3.对下面漫画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认识正确的有( )①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②它背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③它不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④它不利于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漫画反映了同工不同酬现象。

同工不同酬,顾名思义,付出同样的劳动却得不到相同的报酬。

显然,它背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不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②③④正确。

①错误,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同工不同酬现象是用工的“双轨制”造成的。

答案:D4.在我国,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多种经济条件决定的。

其中,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B.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D.生产发展需要技术、劳动等要素解析: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据此可知B项正确。

答案:B5.甲、乙、丙、丁四人,甲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以技术专利转让方式参股国有股份有限公司;乙是一美国在中国独资企业的职工;丙是某农贸市场个体经营户;丁把自家的房子出租出去。

一年后,下列对甲、乙、丙、丁四人收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收入是按劳分配B.甲和丁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C.丙和丁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D.乙和丙的收入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解析:甲以技术专利转让方式参股国有股份有限公司所得收入为按技术要素分配;乙是一美国在中国独资企业的职工,所得工资为按劳动要素分配;丙是某农贸市场个体经营户,所得收入为个体劳动所得;丁把自家的房子出租出去,所得收入为按土地要素分配。

答案:B6.2015年4月,某三口之家共收入9 600元,父亲在国有企业工作,工资收入3 000元;母亲在集体企业工作,工资收入2 300元;儿子在外资企业工作,工资收入3 300元。

此外还有股票收入1 000元。

该家庭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A.9 600元B.8 600元C.5 300元D.6 300元解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父亲在国有企业工作,工资收入3 000元,母亲在集体企业工作,工资收入2 300元,都属于按劳分配。

儿子在外资企业工作,工资收入3 300元,还有股票收入1 000元,都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所得收入。

由此可知,该家庭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收入为:3 000+2 300=5 300元。

答案:C7.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相同的劳动,但获得的劳动报酬却可能有相当大的差别。

这说明( )A.按劳分配只是一个抽象的原则,现实生活不能实现B.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是与企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C.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是与企业的效益联系在一起的解析: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劳动者付出劳动的质量不同,企业经济效益不同,其获得的劳动报酬就可能有相当大的差别,故答案选D项。

答案:D8.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之所以在各种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是因为( )A.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B.按劳分配的收入占劳动者收入的比重最大C.按劳分配彻底实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D.公有制企业的劳动者收入来源越来越单一解析: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A 项入选。

答案:A9.2014年11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流转收益归承包农户所有。

农民承包土地的性质及其土地流转所得的收益分别属于( )A.国有经济按劳分配所得B.集体经济按劳分配所得C.国有经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D.集体经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解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因此农民承包的土地属集体经济性质;土地是重要生产要素,因此农民土地流转所得的收益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答案:D10.某种粮大户利用自己的优势将周边一些农户的土地连片承包实行规模化经营,取得了可观的收益。

该种粮大户的收入属于( )A.按生产要素分配B.按劳分配C.按土地要素分配D.按劳动要素分配解析:种粮大户连片承包农户土地所得收益,既有劳动收入,也有管理收益等,总之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案:A11.2015年5月5日,某村村民以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入股,与一药材公司合作成立了有限责任公司。

村民成为公司的股东,每年获得股息和分红。

农民通过让渡土地经营权所得收益( )A.属于按劳分配所得B.是合法的劳动收入C.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所得D.受公司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解析:土地是重要生产要素,因此农民土地流转所得的收益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非劳动收入,故答案选C项,排除A、B两项。

题干中某村村民与一药材公司合作成立的是有限责任公司不是股份有限公司,不能公开发行股票,排除D项。

答案:C12.下图是某居民2015年上半年家庭收入构成比例表:内容工资、薪金收入经营书店收入出租房屋收入股票、利息收入其他收入比例(%) 20 36 25 10 9上图表明( )①按资本要素分配已经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投资方式多样化带来收入来源多样化③按生产要素分配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④家庭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其消费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由于材料未指明该居民工作单位的性质,因此其工资、薪金收入不能区分是按劳分配还是按劳动要素分配;该书店为个体工商户,经营书店收入属于个体劳动所得;出租房屋收入为按土地要素分配;股票、利息收入为按资本要素分配。

结合其收入构成比例可知,①②说法正确,③说法错误,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A13.根据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方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将技术股的30%奖励给科研团队。

企业参与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将科研人才与企业发展“绑在一起”,有利于( )①防止出现收入差距②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③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④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按股权分红实际就是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由于每个人占有的股权不同,按股权分红必然造成收入差距,①错误,②③④正确,故答案选B项。

答案:B14.股份合作制是以合作制为基础,吸收股份制的一些做法,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形成的新型企业的组织形式。

下列属于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分配方式的是( )①按劳分配②按技术要素分配③按资本要素分配④按土地要素分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股份合作制企业实行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劳动者不仅是企业职工而且是资本所有者,其收入不仅包括劳动者向企业提供劳动取得的收入,也包括劳动者向企业提供资本按贡献参与分配取得的收入,①③正确,故答案选C项。

②④干肢不符,应舍去。

答案:C15.老赵今年62岁,下岗多年,靠“低保”过日子。

他很爱栽花种草,侍弄花草很有一套。

因儿子要买房、结婚,家庭经济负担明显加重,老赵没法增加收入。

其朋友的下列建议中可以增加其收入的是( )①利用房屋临街的条件设摊卖花草、盆景②要求有关部门提高“低保”待遇③学习股票知识,把家庭积蓄、养老金等凑起来,专职炒股生利④到区某园林公司应聘技术人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低保”待遇的提高不是由个人意愿决定的,②说法错误。

老赵靠“低保”过日子,因此抗风险能力较差,不宜专职炒股,③做法错误。

①④建议可行,故选B项。

答案:B二、非选择题1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

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结合材料,请运用“个人收入的分配”相关知识,分析上述规定的经济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考查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阐释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仔细审读材料,弄清中央做法所涉及的分配方式,然后调动教材相关知识,不难得出问题答案。

答案:(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2)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合理提高个人收益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