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峨嵋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 峡”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 验和思友之情,这种体验和情感统一于广阔的时空。 首句写青山吐月,交待特定场合——峨眉山和特定 时间——秋天夜晚。次句写月映清江,明写空间变换: 峨眉山——平羌江;暗写秋夜行舟。三、四句写连夜从 清溪向渝州向三峡进发。继续明写空间推移,暗写时间 变化。 全诗二十八字,连用五个地名,统一了广阔的空间 和较长的时间,渐次展开诗境,流畅飘逸,处处给读者 以启发、联想。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 俗去登高饮酒,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却没有像王弘那样 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 故园中的菊花, 这时应正寂寞地在 战场旁边盛开。
“强欲登高去”“登高” “强”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 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 “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 现。“登高去”,还看见出逢场作戏的味道,而 前面冠以“强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 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三、四句写连夜从清溪向 “夜发清溪向三峡, 渝州向三峡进发。抒发思 思君不见下渝州。”乡怀友之情。
次句中有人,第三句人已露面:他正连 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故土, 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末句“思君不见 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 长。 这写的是又一个旅途之夜。诗人一叶轻 舟,早早就从泯江岸上的清溪驿出发,朝着 三峡飞驰而去,没有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 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眷恋之情油然而生, 抒发思乡怀友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诗人:李益
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900 余首,有《李太白集》等。在我国 历史上,被称为“诗仙”。
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 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 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与杜 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 大的诗人。
欣赏图片 峨眉山
佛川 教省 名, 峨 山是 眉 之我 山 一国 位
第四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本来,对故园菊花, 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 “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 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 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 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 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 被乱军糟踏得不成样子的帝都长安可悲可叹。此处的想 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 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 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花之艳丽战争之 残酷)
(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 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靠近这 战场开放了。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 了诗文写作的时间。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 之而又不得不为之(无奈)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 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 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 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 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 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