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春》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朱自清《春》知识点

朱自清《春》知识点

朱自清《春》知识点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学家以及教育家,其代表作之一就是《春》这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

一、气氛描写《春》的最大特点就是气氛描写,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对春的形象描写,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对读者产生了一种感染力。

“这一年中最好的日子,在清明以后,天气变得异常宜人。

蓝得分外深沉的天上,飘着几朵洁白的云,阳光明媚而又和煦……”这种描写方式不但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还让读者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对春天的深厚感情。

这些描写,除了能够带领读者进入故事的情境,同时也能够感染读者,让读者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二、情感抒发另外一个让人感到深入人心的地方,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对春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朱自清笔下,春天不但是一个季节,更是一种感情,一种喜悦、渴望和思念。

朱自清在文章中写道:“每年这时节,我都想起故乡的一切,想起那放眼望去都是青山的乡间小路,想起清晨刚出现的那抹稀薄的雾气,在新绿的野草、嫩芽和湿润的泥土上悠悠地上升。

”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不但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美好的境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对自然的热爱朱自清的散文充满了对自然的情感表达,他写的不仅仅是身临其境的景象,更是对这些景象自然而然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我无从说起,这是怎样的美丽,这是怎样的和谐!但这美丽、这和谐,一直使我感到莫大的满足而又向往。

”朱自清用自己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美好自然的世界,让人们心驰神往。

这种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的精神,不仅仅是朱自清个人,也是中国文化的精神特征之一。

四、独特的叙事手法《春》以叙述的方式表现:叙述作者的感受和思想,同时也叙述了产生这些感受和思想的途径和过程,而且没有任何的雕琢和加工。

文章中采用了承接和旁叙、留白和联想的叙事手法,增加了读者与作品的互动性和阅读的深度和趣味。

课文春的课堂笔记整理

课文春的课堂笔记整理

课文春的课堂笔记整理
一、文章主题
《春》是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散文,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风光、草木生长、鸟语花香等,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文章结构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先总述春天的到来,然后分别从草、树、花、鸟等不同角度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最后总结全文,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重点词语解释
1.朗润:明朗润泽的意思,形容山的颜色鲜亮润泽。

2.酝酿:原指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
酵似的,越来越浓。

3.卖弄: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4.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5.嘹亮:形容声音洪亮。

6.黄晕:昏黄不明亮。

7.烘托:陪衬,使明显突出。

8.静默:沉默,不出声音。

9.舒活:舒展活动。

10.欣欣然:草木旺盛的样子,荣茂的样子。

11.繁花嫩叶:花儿繁多,叶儿鲜嫩。

12.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13.抖擞精神:振作精神。

14.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春》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课文必备知识清单

《春》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课文必备知识清单

《春》知识清单一、字词积累1、字音嗡(wēng)朗润(lǎng rùn)酝酿(yùn niàng)卖弄(mài nòng)喉咙(hóu lóng)应和(yìng hè)嘹亮(liáo liàng)烘托(hōng tuō)抖擞(dǒu sǒu)宛转(wǎn zhuǎn)黄晕(huáng yùn)蓑(suō)笠( lì ) 2、词语【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

【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

全诗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杏花雨,杏花开放时节的雨,即春雨。

杨柳风,吹动杨柳的风,指春风。

【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卖弄】炫耀。

【宛转】同“婉转”。

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黄晕】昏黄不明亮。

晕,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光圈,也指光影或色彩周围模糊的部分。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

【落地】这里指婴儿生下来。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二、文学常识1、作者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朱自清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春》知识点复习

《春》知识点复习

《春》知识点复习《春》一、学生朗读全文,要求:、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巢cháo应和hâ酝酿yùnniàng晕yùn第1节:迎接春天。

第2至7节:描绘春天。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

二、讲读体会:、第一段:迎春。

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

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

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第2节。

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

水涨zhǎng“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

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用得特别好?钻,写生命力。

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

……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

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zhǎ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知识点总结

《春》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阅读1. 《春》是一篇古文,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本文以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自然现象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 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词语的理解和推敲,尤其是一些古代用法和结构。

在阅读《春》时,可以通过查阅辅助资料来了解一些生僻词汇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

二、诗歌赏析1. 《春》是一首五言古诗,共有五句十字。

诗歌以描绘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为主题,用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2. 在赏析诗歌时,需要注意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等手法的应用。

通过对诗歌的细读和体味,可以更好地领会到诗人对春天的真挚情感。

三、诗意理解1. 《春》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

在理解诗意时,可以通过借助生活经验和想象力来深入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 诗歌中所描绘的春天景象,既可以理解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画,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这种双重意义的理解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把握诗歌的内涵。

四、个人观点1. 《春》这篇古文和古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七年级上册语文的经典篇目,它不仅让我领略了古代文人对春天的独特赞美,也让我感悟到了文学作品背后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

2. 阅读《春》,不仅是为了应对语文考试,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只有用心去体味和理解文言文和古诗的内涵,才能真正领略到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

通过对《春》知识点的总结和赏析,我对这篇古文和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修养,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春》,是孟浩然笔下的一首五言古诗,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春天万物复苏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引发了读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阅读《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和赏析。

《春》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巩固-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春》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巩固-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1课《春》知识点梳理及巩固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思维导体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其著作包括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其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等。

二、故事背景作者写《春》这篇文章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因此,对于春天只能作田园牧歌式的抒唱,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这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

三、理解词义朗润(lǎng rùn):明亮滋润。

酝酿(yùn niàng):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卖弄(mài nòng): 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喉咙(hóu lóng): 泛指喉腔。

应和(yìng hè): 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嘹亮(liáo liàng): 声音清晰圆润而响亮。

烘托(hōng tuō):文中是“陪衬,使明显突出”的意思。

风筝(fēng zhēng): 一种玩具,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飘扬空中。

抖擞(dǒu 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健壮(jiàn zhuàng):健康强壮。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

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盼春,领起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2-7):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苏醒、生机勃勃、花草树木争春、人们迎春的景象。

春 朱自清 知识点总结

春 朱自清 知识点总结

春朱自清知识点总结一、散文主题《春》这篇散文主要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二、艺术手法1. 描写手法文章以描写春天的景色为主线,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如“柳暗花明,柳树上挂满了新绿的嫩叶,花儿开得烂漫”,“春雨润物细无声,却让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些细致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作者所描述的春天之中。

2. 比喻手法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将军”、“画家”、“雕塑家”等,将春天的景色与人类的形象相比,突显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3. 对比手法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冬天与春天进行对比,突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如“一转眼,从满地的黄花变成漫天的白雪,变得是那样荒凉、那样萧瑟。

”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等,通过对比的手法,使春天的美丽更加突出。

4. 修辞手法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富有韵律和美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三、文章意义《春》这篇散文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同时也启发了人们要热爱生活,要乐观向上,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与美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总之,《春》这篇散文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是一篇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深刻寓意的优秀作品。

通过对这篇散文的分析,我们更加了解了朱自清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点,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春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春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春
一、重点字词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水涨(zhǎng) 嫩(nèn) 宛(wǎn)转应和(hè) 撑
(chēng)伞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 niàng)酝酿鸟(cháo)巢披(suō)蓑戴(lì)笠抖(sǒu)擞
3.解释下列句子中添加的单词。

(1)(鸟)呼朋引伴炫耀自己清脆的嗓子,唱着旋舞的曲子。

炫耀:炫耀。

(2)晚上,打开灯,一点点黄光衬托出一个安静祥和的夜晚。

对比:衬托。

搂抱:在上下文中理解单词的意思。

4. 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1)草从土里溜出来。

(2)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数百只蜜蜂在花丛下嗡嗡作响。

屋顶上有一层薄薄的烟。

二、重点句子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野花遍地:杂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落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眨着眼睛。

三、重点段落
默写《春》最后三段。

春天就像一个刚出生的洋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还在成长。

春天就像一个小女孩,打扮得漂漂亮亮,笑着走着。

春天像一个强壮的年轻人,有着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腿,带领着我们前进。

四、文学常识
1.《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

2.《春》的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七年级语文《春》笔记整理

七年级语文《春》笔记整理

七年级语文《春》笔记整理
《春》是一篇描写春天的诗歌,作者是柳永。

这首诗以春天为主题,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感受。

下面是对《春》的笔记整理。

1. 题词:诗的题词为“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一”,展现了作者思乡的情感。

2. 春天的景色描写: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自然现象,如“绿杨烟外晓寒轻”、“春宵苦短日高起”、“鸟宿池边树,僧敲
月下门”。

3. 春天的感受和情感:作者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如“绿杨烟外晓寒轻”、“春宵苦短日高起”。

同时,诗中也流露出
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一”。

4.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春》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写成,每一句都有七个字。

诗中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描写春天景色时的拟人、排比等。

5. 总结: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感受,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故国的眷恋之情。

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和自然现象,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这首诗以简洁优美的语言和婉转动人的词句,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最详细笔记大全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最详细笔记大全

《春》是一篇描述春天景色的文章,作者是朱自清。

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详细笔记:一、生字注音:1. 朗润(lǎng rùn)2. 酝酿(yùn niàng)3. 卖弄(mài nòng)4. 喉咙(hóu long)5. 应和(yìng hè)6. 嘹亮(liǎo liàng)7. 烘托(hōng tuō)8. 静谧(jìng mì)9. 篡夺(cuàn duó)10. 吝啬(lìn sè)11. 突兀(tū wù)12. 朗诵(lǎng sòng)13. 干涩(gān sè)14. 苦涩(kǔ sè)15. 荡漾(dàng yàng)16. 捉迷藏(zhuō mí cáng)17. 笃信(dǔ xìn)18. 孤零零(gū líng líng)二、词语解释:1. 朗润:明朗润泽。

2. 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3.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

4.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顿挫。

5. 烘托:通过侧面描写,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6. 静谧:安静。

7. 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

8.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

9. 突兀:高耸的样子。

10. 朗诵:大声朗读。

11. 干涩:干燥少水。

12. 苦涩:形容味道又苦又涩。

13. 捉迷藏:儿童游戏,一个人蒙住眼睛摸索着找别人。

14. 笃信:忠实地信仰。

15. 孤零零:孤单无依,十分寂寞。

三、课文结构:1. 第一段:(1-2节)盼望春天。

2. 第二段:(3-5节)描绘春天。

3. 第三段:(6-8节)抒发感情。

四、问题研讨:1. 作者在《春》这篇文章中是怎么样描写春天的?有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从盼望春天开始,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最后抒发美好的情感,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春》的笔记整理内容重要知识

《春》的笔记整理内容重要知识

《春》的笔记整理内容重要知识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 - 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二、文章结构。

1. 盼春。

- 开篇以“盼望着,盼望着”叠用,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急切盼望的心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这种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突出了盼春的急切。

2. 绘春。

- 春草图。

- 特征:“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草当作人来写,写出了春草在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态,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 写法:通过正面描写春草的质地、色泽、生长态势,同时还通过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进行侧面描写,烘托出春草的可爱,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 春花图。

- 特征:“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色彩绚丽的特点。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春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的情景。

- 写法: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先写树上的繁花,再写花间的蜜蜂、蝴蝶,最后写野花。

既有对花朵颜色、形态的描写,也有对花下昆虫活动的描写,动静结合,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花图。

- 春风图。

- 特征:“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一比喻生动地写出了春风轻柔、温暖的特点。

同时,作者还从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听觉(鸟儿清脆的喉咙、牧童的短笛)等角度描写春风,把无形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 写法: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春风,使读者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到春风的特点。

- 春雨图。

- 特征:“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细密、闪亮、细长的特点。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了春雨的朦胧。

- 写法:先写春雨的形态,再写雨中的树叶、小草,然后写雨中的人(地里工作的农民、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披着蓑戴着笠的人),由物及人,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

《春》的知识点总结

《春》的知识点总结

《春》的知识点总结一、春季的自然现象1、气候特点春季是冬季与夏季的过渡季节,气温由冷逐渐变暖,天气由干燥转为潮湿,雨水增多。

春季的天气多变,时而阳光明媚,时而雷电交加,气温变化较大。

2、物候特征春季的物候特点主要表现为:万物复苏、百花盛开、树木抽芽、鸟儿筑巢、虫类繁衍等。

这些都是春天自然界的重要标志,也是春季温暖气候的直接体现。

3、景观变化春天的大自然处处充满生机,绿草茵茵,百花齐放,树木抽出新绿,河水湍急,世间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春季的自然景观无愧于"大地复苏"的美誉。

二、春季的文化内涵1、春的意义春意味着新生,代表了希望与活力。

春水、春风、春鸟、春花等成语中都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寓意着美好的愿望和未来的发展。

2、春的诗情画意古代文人墨客多以春天为诗词的题材,他们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这些经典诗句流传至今,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

3、春的美食春季的美食多种多样,有春笋、春韭、春葱、春茶、春桃等,这些春季特有的食材,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对人体有益。

4、春的典故故事《春田花花》、《马蹄甲》、《柳娘子》等春季故事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愉悦,更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它们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春季的意义。

三、春天的人类活动1、春游春天正是出游踏青的好时节,人们纷纷外出寻觅春天的美丽景观,放松心情,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春耕春季是农业的关键时期,人们忙着春耕、播种,为来年的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3、春联春节期间,人们贴对联以祈求新年的好运与幸福。

春联是中国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载体之一。

4、春茶春茶是春季新长出的茶叶,由于天气温暖湿润,春季茶叶品质最佳,深受茶客的喜爱。

五、春季的科学知识1、春分春分是农历24节气之一,也是春季开始的标志。

春分时,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这时候也是阳光直射赤道,气温回升,万物开始萌动。

2、春季养生春季养生应以清肝调气、和解升阳为主,因为春季气候变化多端,易引起身体不适。

最新《春》考试知识点

最新《春》考试知识点

重点课文:《春》1.文学常识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 课文分析本文是按照盼春、画春、赞春的顺序描写春天的。

第一部分(1):盼春。

第二部分(2—7):画春。

第2段:总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情态。

第3-7段:描绘了春草勃发、春花争艳、春风和煦、春雨润泽、春早人勤五幅图画。

第3段:描写春草,突出春草的旺盛生机,着力写其勃发。

“钻”写小草的顽强生命力。

“嫩嫩的,绿绿的”描写小草的质地和色泽,也显示着它蓬勃的活力。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大面积写春草长势的旺盛。

第4段:描写春花,突出的是百花争春的繁荣景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生动形象写出百花争春的情态。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形容花色的艳丽。

展开联想:从花香想到秋天果实累累。

“闹”写花丛之密,花香之浓,渲染了百花争春的气氛。

第5段:描写春风,突出春风和暖与清新的特点。

先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写出了触觉方面的感受:和煦、轻柔。

“抚摸”表现了春风轻柔、和煦的特点。

再写嗅觉方面的感受:清新。

最后写视觉和听觉感受。

第6段:描写春雨,先写春雨的特征,后写春雨中特有的景象。

写雨的特征:一是雨多,“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二是轻柔细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雨中的景象:一是雨中的自然景物——树叶和小草;二是雨中的人间景象——雨中的行人和劳作的农民,渲染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

第7段:写人们迎接春天的情景。

第三部分(8—10):赞春。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解释了春天新、美、力三个方面的特性,抒发了作者赞美春天的真挚情感。

3.中心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春》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春》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春》笔记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二、文章结构1. 盼春- 文章开篇第一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两个“盼望着”叠用,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之情。

“春天的脚步近了”将春天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即将到来时人们的喜悦心情。

2. 绘春- 春草图- 描写角度:先从视觉角度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钻”这两个词把小草拟人化,写出了小草在不经意间生长出来的动态感,表现出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嫩嫩的,绿绿的”从颜色和质地方面描写春草的特点。

然后从触觉角度写“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侧面烘托出春草的柔软和可爱,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 春花图- 描写顺序:按照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进行描写。

先写树上的繁花,“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运用了拟人和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把树当作人来写,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热闹场景。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比喻和排比,生动地写出了春花的色彩艳丽。

接着写花下的蜜蜂和蝴蝶,“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字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还写出了蜜蜂忙碌的热闹景象。

最后写野花,“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写出了野花的繁多和闪烁的特点。

- 春风图- 描写角度:从触觉、嗅觉、听觉等多方面进行描写。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这篇课文的课堂笔记

春这篇课文的课堂笔记

春这篇课文的课堂笔记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 - 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二、文章结构。

1. 盼春。

- 文章开篇就用了“盼望着,盼望着”这样的反复修辞,表达出作者对春天急切盼望的心情。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将春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渐近的动态感。

2. 绘春。

- 春草图。

- 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开始描绘春天的草。

“偷偷地”“钻”这两个词用得非常精妙,“偷偷地”写出了小草在不经意间生长出来的状态,“钻”则表现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 接着描写了小草的质地“嫩嫩的”,颜色“绿绿的”,还写了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通过这些活动,从侧面烘托出春草的可爱和生机勃勃,让人感受到春草带给人们的欢乐。

- 春花图。

- 作者先写树上的花,“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各种果树争奇斗艳的景象。

- 然后描写花的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的手法,将花色描写得非常绚丽多彩。

- 还写了花的甜味,“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写法,由眼前的花联想到果实,进一步表现出春花的繁茂和诱人。

- 最后写了野花,“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不仅写出了野花的繁多,而且写出了野花在草丛中闪烁的动态感。

- 春风图。

- “吹面不寒杨柳风”,引用诗句,引出对春风的描写。

- 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个比喻非常贴切,让人感受到春风的温暖和亲切。

- 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酝酿”一词用得很妙,写出了各种气味混合在一起的那种浓郁的春天气息。

七年级语文《春》笔记整理

七年级语文《春》笔记整理

七年级语文《春》笔记整理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介绍《春》的作者及背景
2.分析《春》的主题思想
3.详解《春》的文学手法
4.总结《春》的艺术价值
正文
《春》是一篇由著名作家朱自清所写的散文,收录于他的散文集《背影》中。

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春天来临时,大自然万物复苏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的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对春天的赞美上。

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在文章中,春天被描绘成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万物复苏,生命力勃发。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文章的文学手法非常丰富多彩。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春姑娘来了,大地焕然一新”,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春天比作一个姑娘,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美好。

同时,作者还运用了排比句等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文章的艺术价值非常高。

作为一篇优秀的散文,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春天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手法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可以启发读者对生命、自然、美好等话题的思考。

《春》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展现了作者对春天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手法和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1.《春》朱自清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等。

二、词语积累
嗡(wēng)朗润(lǎng rùn)酝酿(yùn niàng)卖弄(màinòng)
喉咙(hóu lóng)应和(yìng hè)嘹亮(liáo liàng)烘托(hōng tuō)
静默(jìng mò)风筝(fēng zhēng)抖擞(dǒu sǒu)健壮(jiàn zhuàng)宛转(wǎn zhuǎn)蓑(suō)笠( lì ) 繁花嫩叶(fán huā nèn yè)
黄晕(yùn)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
三、文本研读
1、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盼春(反复和拟人的修辞)
第二部分(2-7)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第三部分(8-10)赞春(三个比喻)新、美、力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清新活泼的感情基调。

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表现了对春天到来的急切盼望和喜悦之情。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拟人。

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景。

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偷偷地”“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感。

“嫩嫩的”写质地,“绿绿的”写颜色,准确地写出了春草“新”的特点。

5、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六个动词的连用,表现了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侧面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6、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

写出了春花争春比美、竟相开放、互不相让的动态。

7、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

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8、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

想象,由实写到虚写,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9、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一句从侧面衬托出春花的竟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

“闹”改为“飞”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因为“闹”自中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如果用“飞”字,则无声无息,只能表现飞时的形态,而不能表现声响和景象。

10、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多而明艳的特点。

1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春风和煦的特点。

“抚摸”一词巧妙地表达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这是从触觉的角度写春风的柔和。

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2、作者分别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写出春风的什么特点?
从触觉、嗅觉、听觉的角度写出春风的和煦、芳香、悦耳,将春风写得形、声、味俱全。

13、“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一句中“卖弄”指有意识显示、炫耀,语含贬义,用在这里恰当吗?
恰当,文中贬词褒用,从听觉角度生动地描绘出鸟儿在和煦的春风中尽情鸣叫的可爱情态。

1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比喻。

写出春雨的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

“斜织”“薄烟”形象的写出了轻盈、迷蒙的特点。

15、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写出雨中植物新而亮的特点,“逼你的眼”突出草之青,激发读者的想象。

写出一句能表现春雨这种特征的诗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6、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这三句将视线由植物转到人,从白天写到傍晚。

动静结合,有动景,有静景。

“静默”一词最妙,运用拟人修辞,烘托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营造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

1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这句俗语激励人们抓紧大好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18、赞春的三个比喻句分别写出春天新、美、力的特点。

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进程,所以不能调换。

四、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
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店销售与服务
(接待顾客流程及要求)
一、接待顾客要求:
1、仪容仪表符合公司要求,精神饱满;
2、熟悉公司基本话术,掌握基本商品知识;
二、工作流程:
1、顾客进店时,应面带微笑招呼顾客。

“您好!欢迎光临xxxx”。

2、随时留意顾客的购物状态,当顾客表现出对商品感兴趣时,应及
时上前询问顾客需要什么帮助。

3、当顾客需要帮助的,应该面带微笑向顾客招呼,使用标准话术“叔
叔/阿姨,您好,欢迎光临xxx,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对顾客称呼要用敬语,如遇到老顾客,可称呼姓氏,如张大爷,王阿姨等。

4、如果正忙于接待顾客,另有顾客需要时,应用和缓的语气请稍等,
应该说:"请稍等,我马上回来。

"
5、服务完毕后或顾客离开时,应向顾客致谢:“谢谢您,请慢走!”
6、闭店后,如有顾客希望购药,要继续留岗服务;
三、接待用语:
1、你好,欢迎光临xxx!
2、请问需要点什么?
3、请稍等!
4、抱歉,让你久等了,这是您需要的X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