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常规项目的微生物检验.

合集下载

食品微生物检验 GB4789.1-2010总则分解

食品微生物检验 GB4789.1-2010总则分解

2.人员 (1) 检验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教育、微生物专业培训经历,具备 相应的资质,能够理解并正确实施检验。 (2) 检验人员应掌握实验室生物检验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知识。 (3) 检验人员应在检验过程中保持个人整洁与卫生,防止人为 污染样品。 (4) 检验人员应在检验过程中遵守相关预防措施的规定,保证 自身安全。 (5) 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能执行涉及到辨色的实验。 3. 设备 (1) 实验设备应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 (2) 实验设备应放置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便于维护、清洁、 消毒与校准,并保持整洁与良好的工作状态。 (3) 实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检定(加贴标识)、维护和保 养,以确保工作性能和操作安全。 (4) 实验设备应有日常性监控记录和使用记录。
例如:n=5,c=2,m=100 CFU/g,M=1 000 CFU/g。含义是从一批产品中采集5个样品, 若5个样品的检验结果均小于或等于m值 (<=100 CFU/g),则这种情况是允许的;若 2个样品的结果(X)位于m值和M值之间 (100 CFU/g < X <=1 000 CFU/g),则这种 情况也是允许的;若有3个及以上样品的检验 结果位于m值和M值之间,则这种情况是不允 许的;若有任一样品的检验结果大于M值(>1 000 CFU/g),则这种情况也是不允许的。
(2) 各类食品的采样方案 按相应产品标准中的规定执行。即标准中规定用几级就用几 级采样。 例:白酒 抽样方法 批量在500箱以下,随机抽取4箱,每箱取样一瓶(以 500ml计)其中两瓶做感官和理化检验用,其余两瓶由供需 双方共同封印,作为仲裁样品保存半年
GB 4789.1-2010 食品 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 学检验 总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微生物的常规检验技术--乳酸菌的检验

微生物的常规检验技术--乳酸菌的检验
量为0.1g)、均质器、振荡器、吸管(1mL 和 10mL)、锥形瓶(容量250mL、500mL)、培 养皿(直径90mm)、试管(18mm × 180mm、15mm × 100mm)。
四、乳酸菌的检验
4 检验程序
四、乳酸菌的检验
5 操作步骤--样品制备 ➢ 样品制备无菌操作程序: ➢ 第一步:冷冻样品 可先使其在2~5℃条件下解冻,时间不超过18h,也可在温度不超 过45℃的条件下解冻,解冻时间不超过15min; ➢ 第二步:固体和半固体食品 以无菌操作称取25g样品,置于装有225mL生理盐水的 无菌均质杯内,8000 ~ 10 000 r/min均质1 ~ 2min,制成1:10样品匀液; ➢ 第三步:液体样品 应先将其充分摇匀后以无菌吸管吸取样品25mL放入装有225mL生 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振摇,制成1:10的样 品匀液; ➢ 第四步:用1mL无菌吸管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于装有9mL生理盐水 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 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 ➢ 第五步:另取1mL无菌吸管,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 即换用1次1mL灭菌吸管。
➢ 双歧杆菌培养:根据待检样品双歧杆菌含量的估计,选择2~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个稀
释度吸取0.1mL样品匀液于莫匹罗星锂盐改良 MRS琼脂平板,表面涂布,每稀释度做
两个平板。36℃±1℃,厌氧培养48h ±2h后计数平板上的所有菌落数。从样品稀释
到平板涂布要求在15min内完成;
➢ 嗜热链球菌培养:根据待检样品嗜热链球菌活菌数的估计,选择2~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
培养皿1 培养皿2 平均数

食品微生物检验-GB4789.1-2010总则

食品微生物检验-GB4789.1-2010总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人员 (1) 检验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教育、微生物专业培训经历,具备 相应的资质,能够理解并正确实施检验。 (2) 检验人员应掌握实验室生物检验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知识。 (3) 检验人员应在检验过程中保持个人整洁与卫生,防止人为 污染样品。 (4) 检验人员应在检验过程中遵守相关预防措施的规定,保证 自身安全。 (5) 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能执行涉及到辨色的实验。 3. 设备 (1) 实验设备应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 (2) 实验设备应放置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便于维护、清洁、 消毒与校准,并保持整洁与良好的工作状态。 (3) 实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检定(加贴标识)、维护和保 养,以确保工作性能和操作安全。 (4) 实验设备应有日常性监控记录和使用记录。
4. 采集样品的标记 应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标记, 采样人应清晰填写采样单(包括采样人、采样 地点、时间、样品名称、来源、批号、数量、 保存条件等信息)。 5. 采集样品的贮存和运输 采样后,应将样品在接近原有贮存温度条件下 尽快送往实验室检验。运输时应保持样品完整。 如不能及时运送,应在接近原有贮存温度条件 下贮存。
2. 采样方案 (1) 类型 采样方案分为二级和三级采样方案。二级采样方案设有 n、c和m值,三级采样方案设有n、c、m和M值。 n: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 c:最大可允许超出m值的样品数; m:微生物指标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 M: 微生物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 注1: 按照二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 允许有c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值。 注2: 按照三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 允许全部样品中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小于或等于m值; 允许有c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在m值和M值 之间;不允许有样品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值。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食品中的细菌、真菌、霉菌等微生物污染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是指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在微生物检验方面所需符合的标准和要求,下面将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制定了相应的微生物指标和限量要求。

比如对于肉类制品,通常会对大肠菌群、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并规定其限量标准;对于乳制品,会检测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防止因微生物污染而引发食品安全事故。

其次,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的执行需要依靠专业的检测机构和设备。

食品微生物检验通常需要依靠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这些实验室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条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检测人员也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检测方法和操作技能,以确保检测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另外,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的执行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需要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检,确保其生产的食品符合微生物检验标准的要求。

同时,对于检测结果不合格的食品,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最后,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检测方法的不断创新,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食品安全风险和挑战。

同时,加强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检测水平和能力,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总之,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的严格执行和不断完善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和严格的标准要求,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微生物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能够高度重视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共同努力,确保食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试析食品微生物检验关键程序及操作要点

试析食品微生物检验关键程序及操作要点

试析食品微生物检验关键程序及操作要点王周明(合浦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广西北海 536100)摘 要: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通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验,确保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符合要求,保证食品的质量及安全。

本文介绍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以及特点,分析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关键程序,并给出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操作要点,旨在为食品检验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提升微生物检验的水平与效率,促进食品检验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Analysis of Key Procedures and Operational Points for FoodMicrobiological TestingWANG Zhouming(Hepu County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Beihai 536100, China) Abstract: Food microbiological inspection is through the inspection of microorganisms in food, to ensure that the type and quantity of microorganisms in food meet the requirements,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food.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microbiological inspection, analyzed the key procedures of food microbiological inspection, and gave the operation points of food microbiological inspection, aiming to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s for food inspection work, improve the level and efficiency of microbiological inspec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inspection industry.Keywords: food; microorganisms; inspection食品中微生物的存在及含量关系着食品的质量及安全。

食品微生物检验 GB4789.1-2010总则

食品微生物检验 GB4789.1-2010总则

2. 检验方法的选择 (1) 应选择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方法。 (2)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标准中对同一 检验项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定性检验方 法时,应以常规培养方法为基准方法。 (3)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标准中对同一 检验项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定量检验方 法时,应以平板计数法为基准方法。
四、生物安全与质量控制
三、样品检验
1. 样品处理 (1) 实验室接到送检样品后应认真核对登记, 确保样 品的相关信息完整并符合检验要求。 (2) 实验室应按要求尽快检验。若不能及时检验,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防止样品 中目标微生物因客观条件的干扰而发生变化。 (3) 冷冻食品应在 45 ℃以下不超过 15 min,或 2 ℃~5 ℃不超过 18 h 解冻后进行检验。
5. 培养基和试剂 (1) 培养基 培养基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按照GB/T 4789.28的规定执行。 (2) 试剂 检验试剂的质量及配制应适用于相关检验。对检验结果有重 要影响的关键试剂应进行适用性验证。 6. 菌株 (1) 应使用微生物菌种保藏专门机构或同行认可机构保存的、 可溯源的标准或参考菌株。 (2) 应对从食品、环境或人体分离、纯化、鉴定的,未在微 生物菌种保藏专门机构登记注册的原始分离菌株(野生菌株) 进行系统、完整的菌株信息记录,包括分离时间、来源,表 型及分子鉴定的主要特征等。 (3) 实验室应保存能满足实验需要的标准或参考菌株,在购 入和传代保藏过程中,应进行验证试验,并进行文件化管理。
采样可分为大样的采集,中样的采集(200g或ml),小样的采集(25g或ml)
采样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试样量的 需要,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 份不少于0.5Kg。 鉴于采样的数量和规则各有不同,一般可按下述方法进行。 (1)液体、半流体饮食品。如植物油、鲜乳、酒或其它饮料,如 用大桶或大罐盛装者,应先行充分混匀后采样。样品应分别盛放 在三个干净的容器中,盛放样品的容器不得含有待测物质及干扰 物质。 (2)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的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 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 最后取有代表性样品。 (3)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 品或混合后采样。 (4)罐头、瓶装食品或其它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 同一批号取样件数,250g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6个,250g以下的 包装不得少于10个。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采集,要具有典 型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食品的卫生安全性和质量。

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酵母菌和病毒等,它们对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建立和执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的制定应当基于科学依据和实际情况,旨在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

一般来说,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包括对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检测要求和限量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根据不同食品的特点和加工方式进行调整,以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

细菌总数是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食品中细菌的总体水平。

细菌总数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性。

通常情况下,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规定了不同食品中细菌总数的限量标准,以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

大肠菌群是一类与粪便有关的细菌,其存在可能会导致食品中的致病菌污染。

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一般会对大肠菌群的检测进行严格要求,以避免食品的致病菌污染,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其存在可能导致食品中的食源性疾病。

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通常会对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并规定了其限量标准,以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中毒致病菌,其存在可能导致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一般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进行严格要求,以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

霉菌和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食品变质菌,其存在可能导致食品的变质和腐败。

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一般会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检测进行严格要求,以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总之,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执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才能有效防止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所带来的风险,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希望各级食品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能够高度重视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加强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共同维护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

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

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
易死亡,所以难以在食品中检出。 • 基于上述原因,通常采用大肠菌群来预测食品被粪便、肠道病原菌
污染的可能性。
不适于用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指示菌的食品: 冷冻食品 经射线照射处理的食品 pH较高的食品 原因: 在上述食品中大肠菌群的细菌比其他肠道病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更易死亡。
3.致病菌检验
• 食品卫生法规规定,食品中不能有致病菌。
2.大肠菌群检验
• 大肠菌群: 37℃,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G-细菌。 • 大肠菌群作为食品卫生质量的指标的原因: • 大肠菌群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微生物区系,并且只存在 于人
和动物肠道中。 • 大肠菌群通常与动物肠道病原菌同时存在,只是数量不同。 • 动物肠道病原菌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差,在体外环境 中极
•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污染食品的致病菌数量是不会太多的,一般检验过 程 中很难检查出来。
• 检验致病菌所用到的药品价格一般较高,生产部门在常规检验中列入此 项 检验,会大大提高生产成本。
一、微生物检验项目及意义
微生物检验指标: 菌落总数检验 大 肠菌群检验 致病 菌检验
1.菌落总数检验
• 食品中微生物数量的表示方法: 1g或1ml食品中的细菌总数表示。 • 菌落总数作为食品卫生质量评定的原因: • 反映食品的新鲜程度(新鲜食品内部组织一般没有细菌) • 反映食品生产过程中有否变质 • 反映食品生产的一般卫生情况 • 不适于用菌落总数作为卫生质量指标的食品: • 发酵食品(尤其是细菌发酵食品) • 食品卫生质量综合评定的重要性: • 微生物毒素的存在,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 目前生产企业一般不将致病菌检验列入常规检验指标,主要原因:
• 检验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不能仅借一种或少数几种检验方法即 能 将多种致病菌全部检出。因此,要检验多种致病菌时,势必要应用较多的 检验方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2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2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课程学分:8 总学时:1441 课程定位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是食品检验两大工作岗位群之一,实践性、技术性很强。

在掌握与食品卫生检验中的有关微生物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检验方法,及时、准确地对食品样品作出食品卫生检验的报告,为食品安全生产及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

2 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1 掌握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无菌操作规程;1.2 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燥箱、均质器、超净工作台等微生物检验有关仪器和设备;基础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检验校内生产训练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顶岗实习1、 食品微生物类群鉴别、测定技术;2、 食品微生物检验室建设;3、 食品卫生细菌学检验技术;4、 真菌学检验技术;5、 食品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技术;6、 其他的微生物检验技术1.3 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分离纯培养和接种技术、染色技术等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1.4 掌握各类食品检样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乳酸菌、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等常规项目的检测技术,能掌握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技术;1.5 熟练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并做出实验结果,并作出正确、规范的实验报告。

2.知识目标2.1 理解和掌握无菌操作技术特点,五大类微生物类群的形态特征,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方法,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种类,微生物生长的规律以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2.2 熟悉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2.3 常规项目的检验的卫生学意义及检验程序;2.4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简称国标);2.5 熟悉常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能在食品检验中进行致病菌的鉴别;2.6 检验新技术基本原理。

3.素质目标3.1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3.2 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团结合作意识;3.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

食品微生物能力验证霉菌酵母菌计数—检验方法比较

食品微生物能力验证霉菌酵母菌计数—检验方法比较

食品微生物能力验证霉菌酵母菌计数—检验方法比较霉菌酵母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种类繁多,食品中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食品中霉菌酵母菌的增殖一般会导致营养价值下降、酸败变味或外观恶化等,影响货架期及口感,若霉菌、酵母菌含量较高,且日摄入量较多,会影响人体肠胃内的微生物平衡,甚至造成肠胃不适,可能引起疾病发生。

霉菌对干食品的最大风险主要是在适宜的条件下(产毒株、数量、温度、湿度、水分活度等),能产生霉菌的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引起过敏反应等各种急、慢性中毒及可能的致癌作用。

因此,人们愈来愈重视食品中霉菌及酵母菌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在我国国家部分食品产品及卫生标准中,把霉菌和酵母菌作为常见指示菌进行监测和控制,如饮料、坚果制品、米面制品、糕点类等食品。

霉菌和酵母的检测被列入国标4789 系列食品安全微生物常规检测项目之一 , 霉菌酵母菌的检验方法看似简单,但由于食品种类繁多成分复杂,食品中存在的霉菌种类较多,对环境温湿度及营养成分的要求有所不同,要在同等条件下把所有的霉菌培养出来,反映出样品的真实情况,实属不易,且霉菌前期生长速度缓慢,后期菌丝急剧增加,特别是毛霉的蔓延,给霉菌和酵母菌的同时计数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能更准确、快速提离食品中霉菌检测数目是食品卫生部门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的比对判定实验室的特定校准、检测能力,以考察实验室检验能力的外部质量活动,组织方提供试验的样本,一般会考虑增加检测难度。

为了更准确更全面得出能力验证结果,本实验室综合了多种方法进行同步检测,主要是考虑霉菌、酵母菌总数检测是通过平板中生长的菌落数目直接计数推算,培养基的质量和培养方式直接影响了检测的结果,因此,选择两种常用的霉菌酵母培养基,采用正置和倒置培养法进行试验,比较分析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方式对霉菌酵母菌计算结果的差异,进而得出较为准确的试验结果进行上报。

2 材料与方法2.1 样品能力验证样品: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测试评价中心提供,样品编号为15-G068。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消费者
健康的重要手段。

微生物污染会对食品的品质、口感和安全造成严
重影响,因此对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标准必须严格执行,确保食品安全。

首先,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应包括对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限量
标准。

常见的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它们的存在会对食品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标
准需要规定这些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允许限量,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其次,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还应包括对微生物检验方法的规范。

不同的食品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标
准需要详细规定每种食品的检验方法和操作流程,以确保检验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还应包括对检验设备和环境的要求。

检验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食
品微生物检验标准需要规定检验设备的选用、校准和维护要求。

同时,检验环境的清洁和消毒也对检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食品
微生物检验标准还需要规定检验环境的卫生要求。

最后,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还应包括对检验结果的评定标准和处理措施。

当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超出标准限量时,需要对食品进行相应的处理,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需要规定超标食品的处理方法和责任追究机制。

总之,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只有严格执行检验标准,才能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公众健康。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检验食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是指对食品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限定要求,其制定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防止食品中微生物的过多繁殖,从而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主要包括对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指标的限定要求。

菌落总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食品中所有微生物的总数,其数量越多,说明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越严重。

大肠菌群是一类致病菌的代表,其检验结果直接关系到食品是否受到粪便污染。

霉菌和酵母菌是常见的食品腐败菌,其过多繁殖会导致食品变质,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要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和培养基,以便能够有效地检测出食品中的微生物。

其次,要控制好检验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培养时间等,以保证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正常生长。

最后,要对检验结果进行准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客观、可靠的结论。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中的微生物检验工作,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只有严格执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才能有效地防止食品中微生物的过多繁殖,降低食品变质的可能性,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防止食品变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加强对食品微生物的监测和管理,才能有效地保障消费者的健康,维护食品市场的良好秩序。

希望相关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能够高度重视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安全与卫生中的微生物检测实验报告

食品安全与卫生中的微生物检测实验报告

食品安全与卫生中的微生物检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以确保食品的安全与卫生。

二、实验原理1. 食品中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可以引起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等危害健康的问题。

因此,及时检测并控制食品中的微生物是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步骤。

2. 常用微生物检测方法:a. 培养法:通过将食品样品培养在含有特定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利用微生物生长的特性来检测和计数微生物。

例如,采用总大肠菌群检测食品中的细菌污染程度。

b.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利用特定抗体与食品中的微生物发生特异性反应,通过测定光信号的强度来检测微生物的存在。

c. PCR(聚合酶链反应)法:利用特定引物和酶来扩增食品样品中微生物的基因片段,从而检测微生物的存在与数量。

三、实验步骤1. 样品的制备:选取一定数量的待测试食品样品,进行表面消毒,以减少外界的微生物污染。

2. 对待测样品进行样品预处理: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选择相应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如液体悬浮液培养法、表面刷拭法等。

3. 进行微生物检测:a. 培养法:将经过样品预处理的食品样品分别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置于适宜温度下进行培养。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点,培养一定时间后通过菌落计数或荧光染色法来确定微生物的数量。

b. ELISA法:根据所需检测的微生物种类选择相应的试剂盒,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中的方法进行操作,并利用ELISA仪器检测信号强度。

c. PCR法:根据所需检测的微生物种类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反应。

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微生物的存在与数量。

4. 结果分析与评估:根据实验结果,对不同食品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分析,并评估其食品安全和卫生状况。

四、实验结果经过微生物检测,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样品A:采用培养法检测,菌落计数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数量超标。

2. 样品B:采用ELISA法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微生物污染度较低。

食品中各类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食品中各类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新华网东京4月6日专电日本最近再度发生病原性大肠 杆菌O157集体感染事件,到5日为止,东京、千叶、埼 玉、神奈川、茨木、群马等地已有125人受到感染。
这次集体感染于3月12日首先在千叶县柏市被发现。 诊断和调查结果表明,患者是由于食用了一些工厂生产的不 洁净的食品而被感染的。
日本曾于5、6年前首次发生病原性大肠杆菌O157 集体感染事件。患者有发烧、恶心、呕吐等症状。
操作步骤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 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 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 糖胆盐发酵管,每一稀释度接种3管,置 36+1℃温箱内,培养24+2小时,如所有 乳糖胆盐发酵管均不产气,则可报告为 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按下列程 序进行。
操作步骤
(二)分离培养
食品中细菌数量越少,食品存放的时间 越长。如:
0℃时菌落数为105cfu/cm2的牛肉,可存 放7d;菌落数为102cfu/cm2时, 可存放 18d。
0℃时菌落数为105cfu/cm2的鱼可存放6d, 菌落数为103cfu/cm2时, 可存放12d。
菌落(colony):生长在固体 培养基上,来源于一个细胞, 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
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温箱内培 养48±2h,取出计算平板内菌落数目,乘以稀 释倍数,即得每克(每毫升)样品所含菌落总数。
计数和报告 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
总数测定标准。
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 ≤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
第二节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一、大肠菌群与食品卫生质量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能发酵乳糖、产酸、
引起中毒的主要是 动物源性食品。
本菌对热、消毒药及 外界环境的的抵抗力 不强。60℃,20-30min

食品检测常规理化指标

食品检测常规理化指标

食品检测常规理化指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食品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食品中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确保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检测的常规理化指标是指通过对食品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进行检测,以判断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的指标。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食品检测中常用的一些理化指标。

(一)物理指标1.外观和色泽:食品的外观和色泽是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的重要因素。

食品外观应该清晰、完整,色泽应该自然、均匀。

2.颗粒度:颗粒度是指食品中固体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比如面粉的细腻度、糖的晶粒度等。

3.粘度:食品中液体的黏稠度,比如果酱的黏度等。

4.硬度:食品在压缩或者剪切时的抗破坏能力,比如饼干的硬度等。

5.溶解度:食品中固体溶解在溶液中的速度和程度,比如糖的溶解度等。

(二)化学指标1.水分含量:水分含量是食品中一个重要的理化参数,食品中的水分含量不仅关系到食品的质量,还与食品的保存和加工有关。

2.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构成食品的重要成分之一,其含量直接关系到食品的营养价值。

3.脂肪含量:脂肪是食品中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其含量高低会影响食品的口感和储存稳定性。

5.酸碱度:食品的酸碱度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口感和储存稳定性,比如果汁的酸碱度等。

1.总菌落数:总菌落数是指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数量,超标表示食品受到细菌污染。

2.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一类常见的致病菌,超标表示食品受到粪便污染。

3.霉菌和酵母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微生物污染,超标表示食品受到霉菌和酵母菌的污染。

4.产气和耐热菌数:产气和耐热菌是一类能够在食品中产生气体和抗热能力的微生物,超标表示食品受到这些微生物的污染。

第二篇示例:食品检测是保障公众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食品检测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合规性。

在食品检测过程中,一些常规理化指标经常被用来评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这些常规理化指标涵盖了食品的各个方面,包括营养成分、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残留等。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微生物是指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酵母菌和病毒等。

它们在食品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引起食品变质、腐败和传播疾病,因此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至关重要。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标准主要包括对食品中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数量、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检测。

其中,对细菌总数的检验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项目之一。

细菌总数的多少直接反映了食品的卫生状况和新鲜程度,一般情况下,细菌总数越高,食品的新鲜度越低,质量越差。

因此,对细菌总数的检验是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另外,对霉菌和酵母菌数量的检验也是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霉菌和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真菌,它们在食品中生长繁殖,会产生一些有害的代谢产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霉菌和酵母菌数量的检验可以有效地控制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此外,对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检验也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重要内容。

这些致病菌如果存在于食品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其进行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检验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避免外界污染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食品微生物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手段,其标准和方法的严格执行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食品生产企业和相关部门能够重视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加强对食品微生物安全的监管和管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微生物检验总则GB-4789

微生物检验总则GB-4789

随机性
代表性 无菌性
3.2采样方案 (1) 根据检验目的、食品特点、批量、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危害程 度等确定采样方案。 (2) 采样方案分为二级和三级采样方案。二级采样方案设有n、c和 m 值,三级采样方案设有n、c、m 和 M 值。 n: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 c:最大可允许超出 m 值的样品 数; m:微生物指标可接受水平限量值(三级采样方案)或最高安全限 量值(二级采样方案); M:微生物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
2.3.3干热灭菌
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ºC~150ºC的高热,并 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 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不便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 进行灭菌,且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 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用此方法灭 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
2.3.4过滤除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 4789.1-2016
目录
一、范围 二、实验室基本要求 三、样品的采集 四、检验 五、生物安全与质量控制 六、记录与报告 七、检验后样品的处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基本 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2/实验室基本要求
2.1检验人员 (1) 应具有相应的微生物专业教育或培训经历,具备相应的资质,能 够理解并正确实施检验。 (2)应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和消毒知识。 (3) 应在检验过程中保持个人整洁与卫生,防止人为污染样品。 (4) 应在检验过程中遵守相关安全措施的规定,确保自身安全。 (5) 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能从事涉及辨色的实验。
2.2微生物基本操作
30%
梯度稀释
平板倾注
45%
35%
平板划线

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 SimPlate TMTPC 法:基于食源性细菌的蛋白 质有特异性酶类, TPC 培养基内含有多种细菌 酶类所对应的底物。检样被细菌污染时,只要 具有一种酶的活性即能与底物作用生成 4-甲基 伞形酮,培养 24h 后,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 蓝色荧光。
? 食源性细菌悬浮于 TPC 培养基表面,在分隔的 小池内能迅速进行生化反应,若有检样颗粒亦 无干扰;它不是由 48h 形成的菌落来计数,而 是24h 后在紫外灯照射下记录培养皿内能发出 蓝色荧光的阳性池数,进而由最大近似值 (MPN) 表查出细菌的 MPN 。阳性池数与 MPN 呈松泊分布。
表面洁净的检测方法
? 微生物学法:纸片、琼脂板、 棉签拭子、海绵拭子
? 非微生物学法(快速法): ATP(三磷酸腺苷,蛋白质, 降 解糖、NADP(辅酶II),其它。
(一)ATP法
ATP--- 三磷酸腺苷
ATP来源于
细菌 酵母 霉菌 生物膜 组织残留
废弃物污染 人的污染
1. 人接触设备或器具 2. 设备或器具被污染 3. 清洗不正常 4. 非正常的敏感物污染 5. 微生物污染
二、常规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现状
? 快速检测微生物数量的新方法: 1、ATP法:目前产品较多,如 CHARM,
Biotrace, ….. 等。 2、电化学法: Sy-Lab公司Bactrac 4300 ,Tempo,… 3、颜色变化:如梅里埃的 Bact/Alert和Foss的
MicroFoss 。 4、流式细胞技术及激光扫描技术 5、其它:热量法,放射测量法
? 美国Chemunex公司将流式细胞技术与活细胞荧 光探针标记及激光扫描技术相结合,推出的最 新一代的速度更快的 Bactiflow以及更高端的 ScanRDI 和D-count 微生物快速检测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