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厦门市多规合一工作的思考和探索[厦门魏渊主任]
基于“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的项目策划生成机制探索——以厦门市某区为例
第4期(总第216期)发展论坛■基于“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的项目策划生成机制探索———以厦门市某区为例陈金龙(厦门市集美区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0)摘要“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是厦门市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市委、市政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创新措施。
项目策划生成是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的第一个环节,策划生成速度对项目落地的时效性至关重要,策划生成质量将严重影响项目审批工作的高效运行。
结合工作实践,以项目报建视角论述了厦门市某区建设项目策划生成的内涵、运作机制、成效及存在问题,探索如何进一步高效推动项目策划生成工作。
关键词“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策划生成机制;高效0引言厦门市自2014年3月全面启动“多规合一”工作以来,“多规合一”项目审批流程在2018年9月前已完成了两轮的改革,2015年1月第一轮改革措施试运行,2016年1月第二轮改革措施正式运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针对营商环境中存在的企业开办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低、环节多、时间长等问题,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痛点堵点,2018年5月厦门市再次对工程建设审批制度进行了全流程、全覆盖改革。
2018年9月厦门市政府印发《厦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改革意见清单》及相应的审批流程图,第三轮改革措施正式落地,运行至今成效显著。
项目策划生成作为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的第一个环节,策划生成速度对项目落地的时效性至关重要,策划生成质量将严重影响项目审批工作的高效运行,是改革的重点之一,经历了几轮的改革,该项工作目前已取得了实质性成效[1]。
但以往的改革大多是从相关职能部门审批的角度出发,换个角度看,项目策划生成机制或许还存在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的可能性。
在对项目策划生成的内涵、运作机制及成效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厦门市某区的工作实践,以项目报建视角探索如何进一步高效推动项目策划生成工作,旨在对厦门市2019年总结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经验,进一步提升优化提供参考意见,并对业主及代建单位建设项目日常报建工作提供帮助。
厦门市“多规合一”平台运行思考
申请人
申请人准备资料 →
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收发件窗口报件
→
环保、水利、 经发
→
环评(10 个工作日)、水保(7 个工作日)、 节能(5 个工作日)均不含评审时间
→ 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收发件窗口出件 →
申请人
申请人准备资料 →
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收发件窗口报件
→
发改委
→
政府投资项目立项或可研批复(7 个工作日)
→
规划选址意见书(10 个工作日)
→ 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收发件窗口出件 →
申请人
申请人准备资料 →
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报件
→ 国土监测中心
→
土地勘测定界报告(9 个工作日)
→
市政府服务中心窗口出件
→
申请人
申请人准备资料 →
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收发件窗口报件
→
国土局
→
用地预审(2 个工作日)
→ 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收发件窗口出件 →
备辅助规划编制、成果数据管理、地图展示、业务协同、运行维护、跨平 台使用等功能。以用地规划许可为例,在审批流程改造前,约需 53 个工作 日(实际完成一般要半年),改造后仅需要 10 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多规 合一”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了各部门并联评审,避免了多个 部门信息共享不及时,决策时间不同步带来的弊端,彻底解决了互为前置 或者规划条件发生变化后,审批流程重新建立的规划管理审批的现状,缩 短了审批所需要的时间。 “ 多规合一 ” 信息平台相当于把空间相关职能部门加入了 “ 微信 群”,线上取得共识,线下完成各自部门的审批工作。截至 2017 年,厦门 市的多规平台由市、区两级向镇街延伸,由空间协调相关部门向所有政府 部门扩展,目前已接入部门 235 家,基本实现政府部门的全面覆盖。各个 层面涉及空间规划的工作者均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最大限度地掌 握各类空间发展信息要素,更加立体地开展空间规划编制组织和空间规划 管理工作。 与此同时,“多规合一”平台也面临着各种考验,比如“多规合一” 信息平台运行的主体是各相关职能部门,各部门需求难以厘清。目前,国 家越来越重视“多规合一”工作,随着该项工作地位不断提高,“多规合 一”信息平台建设必然被不断丰富和完善,并为城市空间规划管理提供重 要支持。■
“三规合一”试运行 厦门“一张图”规划城市建设
“三规合一”试运行厦门“一张图”规划城市建设经过半年的紧张工作,福建省厦门市城市建设“三规合一”步入试运行阶段。
目前,厦门初步形成了统一的空间规划“一张图”,构建了全市统一的空间信息联动管理和业务协同平台。
长期以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分别由发改、规划、国土三个部门负责编制,“规划打架”现象屡见不鲜,城市建设经常陷入发展与生态保护顾此失彼的怪圈。
今年年初,厦门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王蒙徽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以发改、规划、国土三部门为牵头单位开展城市建设“三规合一”编制工作。
厦门有一个景色宜人的海湾公园,是锻炼休闲的好去处,但不少市民担心“这么好的地方不知什么时候可能没了”。
原来,海湾公园在厦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属于非建设用地,在城乡总体规划中又属于建设用地。
随着城市建设“三规合一”把海湾公园调整为生态控制用地,公园将被永久保留,厦门市民心里踏实了。
“生态林地、基本农田以往经常因为城市开发建设而被蚕食,‘三规合一’从规划上消除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可能。
”厦门市规划局副局长王伟介绍,“三规合一”明确各类规划的“红线”和边界,强化的是“底线思维”。
比如对于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可能产生的冲突,“三规合一”明确了保护和建设的空间,划定了约980平方公里生态控制线,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明确了底线,撑起了一把“绿伞”。
据了解,目前厦门已经终止了所有在生态控制区内的项目审批,出现在生态控制区40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正在逐步被清退。
“在‘三规合一’一张图的基础上,下一步,我们还要把海洋、水利、市政、交通等涉及用地空间的规划都纳入到这张图中,形成全市‘多规合一’的一张图。
”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告诉记者。
“三规合一”后,土地利用不看项目需要,只看功能要求,依据功能布局来调整土地利用,保证了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据了解,目前厦门正在推进规划控制线立法,准备将划定的生态红线、城市开发边界等控制线纳入地方立法,形成条例。
“多规合一”绘就美丽蓝图——厦门市空间规划的借鉴与启示
52“多规合一”绘就美丽蓝图文l 张坦 胥辉——厦门市空间规划的借鉴与启示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90多平方千米,城市建成区面积334.64平方千米。
2014年6月,厦门市被确定为全国28个“多规合一”试点市县之一。
在实际探索中,该市以“多规合一”为突破口,统筹整合各类规划,建设了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各类规划的无缝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加快了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厦门市“多规合一”的主要经验构筑“战略规划”。
早在2014年,该市就通过专题调研、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以“两个百年愿景、五大目标定位、三大发展战略、十大行动计划”为基础,以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为最终目标,并深入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发展的最新指示,统筹构建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国内瞭望制定了《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并将其明确为厦门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发展的长远城市发展战略。
编制“一张蓝图”。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制定完成后,厦门市规划委牵头,联合国土资源、环保、海洋、市政等部门,先后投入1700余万元,梳理全市涉及空间的百余项专项规划,统筹各类图纸、划定控制线体系、明确城市发展框架,构建以生态为本底、承载力为支撑,以“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海域系统”“全域城市承载力”四大领域为基准,以各部门专项规划为落实的全域空间规划体系,统一整合全市各主管部门编制的51个专题规划260个图层,并于2016年11月基本完成了融合全市“一张蓝图”编制工作。
在“一张蓝图”编制过程中,厦门市强调“底线思维”“先底后图”,明确各类规划的“红线”,划定人与自然的关系,确保厦门之美不因城市建设而改变。
“一张蓝图”充分细化了全市生态空间和城市开发边界,为新一轮各类规划修编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等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既避免了新一轮各项规划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又充分节约了各类规划的编制成本、协调成本,使国家和省级层面对厦门的规划实现了基本统一。
“多规合一”法律探讨——以《厦门经济特区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为视角
“多规合一”法律探讨——以《厦门经济特区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为视角作者:郭晓芳来源:《人大研究》 2016年第11期福建省厦门市通过“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多领域、多层次的空间治理体系顶层设计改革,带动厦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深层次的变革和创新,以规划引领和统筹城市发展,增强城市发展的系统性、持续性和整体性,为城市发展创造了新的改革红利。
《厦门经济特区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是我国首部对“多规合一”管理进行立法的地方性法规,经厦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于2016 年5 月1 日起正式实施。
法规生效后,全市已有87 个部门接入“多规合一”管理综合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审批高效。
施行“多规合一”后,建设项目从启动到施工许可证核发的时限得到大幅压缩,财政投资项目审批由优化前的345~532 日压缩到147~196 日,社会资本投资项目由优化前的202~305 日压缩到134~166 日。
审批时限分别压缩了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以上,而且该时限包含项目业主准备工作、招投标和中介服务等时间。
而建设项目审批环节由改革前的16 个环节,减少为现在的4 个环节,审批事项由改革前的27 项,减少为现在的11 项,申报材料在优化、简化共性材料及前道批文后,由249 项减少为156 项,“多规合一”改革的成效已日益显现。
一、“多规合一”的立法背景“多规合一”来源于“三规合一”。
“三规合一”的“三规”,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经规”)、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城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土规”),这三个规划也是影响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规划。
“多规合一”则是在“三规合一”的基础上,将涉及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的其他重要专项规划,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港口总体规划和园林绿化规划等一并纳入统一的“一张蓝图”和统一的工作体系,构建业务协同平台和建设项目审批信息管理平台(即“多规合一”管理综合平台),对空间战略规划的制定,建设项目的生成与审批机制进行制度性安排。
厦门三规合一
厦门“三规合一”“美丽厦门”战略规划首次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三规合一”,统筹全局引领厦门城市发展。
目前,通过整合,厦门市初步形成了全市统一的空间规划,“一张图”,构建了全市统一的空间信息联动管理和业务协调平台,以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土地使用指标、空间坐标,“三标”的衔接。
一、避免各自为政,实现规划统筹编制按传统方式,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大规划的编制部门分别是发改委、规划局和国土房产局。
由于规划主体不同,技术标准、编制方法、规划期限不一,导致规划间存在差异,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不利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规划相互矛盾,削弱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得规划频繁修改,无法在城市形成明确的建设和保护空间,不利于形成生态优良、功能合理、紧凑发展的城市格局。
三个规划各自为政,使得空间规划与经济发展规划脱节,规划无法紧扣城市发展脉搏,往往造成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足,造成投资浪费,不利于民生发展。
“三规合一”的“一张图”是一个统筹编制的规划,是打破藩篱、协同一致的规划,对摸清城市家底,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强化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的引导,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规合一”后,不看项目需要,只看功能要求,依据功能布局来调整土地利用。
这样,可以保证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二、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三规合一”工作在提高规划科学性的同时,更创新政府审批流程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
空间信息联动管理和业务协同平台建立后,在初步实现了建设项目信息、规划信息、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的资源共享共用基础上,将全市涉及用地空间行政审批的事项接入该平台。
行政审批系统内实现网络互通,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跑部门‛变成了平台上的部门内部协调,将大幅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避免了项目审批在各部门之间来回奔波,盖数不清的公章,审批效率低下的现象。
厦门市“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审批平台优化探索
2021年0引言厦门市“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审批平台于2016年1月正式运行,在提高审批时效、强化法律法规、推进激励问责方面卓有成效,但平台运行的全面性和针对性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可能。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以及走访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平台运行若干不足之处及优化建议,以供平台主管部门参考。
1平台简介“多规合一”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基础上,整合市政、环保、水利等专项规划,形成空间布局“一张图”,是贯彻中央深化改革,提效保质增速的重要举措。
厦门市“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审批平台于2016年1月正式运行。
平台对建设项目进行统一审批及效能督办,明确项目策划、审批程序及时限要求,放管结合,提升流转效率[1]。
2不足分析2.1涉及农转用申报跟踪环节不完善2020年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新流程正式实施,要求用地涉及办理农转用手续申报的建设项目,需提供项目启动征收公告、征收范围现状调查、勘测定界报告书、风险评估论证会、农转用范围被征地人员一户一表、项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公告以及土地房屋征地补偿安置协议等前置材料,涉及非公益性项目的,还需在相关成片开发建设方案批复后方可申报。
平台目前仅针对已提供农转用前置手续并经资源规划部门、属地政府土地征收部门确认的建设项目实行线上农转用申报及督办,对农转用前置手续办理过程并无相应线上跟踪环节。
对2020年马銮湾新城属集美范围内需办理农转用手续的18个涉及基础配套、科研、教育等建设项目进行统计梳理,无法提供完整农转用前置材料如被征地人员一户一表的项目4个,无法在序时计划内提供完整农转用前置材料的项目7个。
农转用前置手续办理流程长,涉及部门多,牵涉面广,特别是征收范围现状调查、被征地人员一户一表签字确认以及土地房屋征地补偿安置商谈签约等需被征地人员确认的关键工作无法保证时效性,导致建设项目农转用前置材料不全,达不到申报条件,影响建设项目后续用地红线、工程开工审批等前期手续的办理。
厦门市“多规合一”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T h e P 阳c l J c e A n d R e l f e c l i o n Of X i a m e n“ Mu l i t p l e P l a n s I n t e g r a l f o n ’ / ' Wa n g We i s h a n , We i L i i u n
规”之间的关系 : 城规 、土规的编制都应当依据经规 , 城规还应注意与土规相衔接 。 “ 三规”有各 自的规划 目标和体系 ,对城市发展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 同,所 以也才有各 自存在的必要 。然而 , “ 三规 ”之间的相
互关系密切 , 互有术部分的交集需要相互协调统一 , 所以从规划编制的立法层面就有 “ 三规合一 ”的基本 要求 。
各规划的其他内容按相关专业要求各 自形成系统 。 “ 多 规合一”则是将涉及城市发展 的其他重要专项规划 , 如城 市环境总体规划 、海洋功能 区划 、港 口总体规划 和园林绿化规划等一并纳入 “ 三规合一”的工作体系 , 形成涉及面更广的规划协调 。
基于“多规合一”的厦门市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实践及管理实施策略探索
基于“多规合一”的厦门市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实践及管理实施策略探索旺姆,魏立军摘要: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要求。
为适应新形势,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解决厦门城市跨岛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加强城市生态安全的保障,推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厦门市结合“多规合一”工作,开展了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研究工作。
本研究总结了厦门市“战略引领、底线控制、边界整合、红线落地”为主体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思路与方法,并且对边界划定后的管理体系以及具体管理实施措施进行进一步探讨研究。
通过将城市开发边界纳入“多规合一”统一的业务协同平台,推进各部门对城市开发边界的协同管理;结合立法以及相关制度及规范的制定,明确边界内外各类土地的空间管制要求,细化边界调整、建设项目审批管理、边界外既有建设项目退出机制等具体实施细则。
关键词: 城市开发边界多规合一划定方法管理实施厦门1 背景与问题1.1 研究背景“城市开发边界”或“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的概念由来已久,1976年美国俄勒冈州塞勒姆市就已提出“城市增长边界”为“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的分界线”,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波特兰市为代表的美国城市就持续开展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实践。
2006年颁布施行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明确提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当“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国内学术界开始广泛关注对城市开发边界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城市开发边界的概念与理论框架,以及划定技术方法的探讨两个层面。
近年来,国内也有部分城市开始尝试城市开发边界或相似空间管制界线的划定实践。
2005年以来,深圳市、武汉市陆续划定了基本生态控制线,并出台了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等政府规章及相关政策文件;2006年编制了《北京市限建区规划(2006-2020)》,在限建指数分区基础上,划定城市增长的弹性边界[1];2010年广州市在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中,基于“先底后图”的思路,探索生态优先导向下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模式[2]。
基于“多规合一”的厦门规划“放、管、服”改革
城市规划·FORUM基于“多规合一”的厦门规划“放、管、服”改革袁 星(厦门市规划数字技术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12)引言:2014年,厦门正式开展“多规合一”改革工作,2015年、2016年“多规合一”工作全面铺开, 2017年是厦门市“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工作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
回顾改革的四年时间,厦门市通过顶层设计、机制创新,搭建城乡区域资源环境统筹发展平台,推进审批改革与流程再造、推动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完善保障实施的制度框架,协力推动改革工作落地见效,进一步推进厦门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1“多规合一”于“放管服”改革的意义厦门市“多规合一”工作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个是解决空间矛盾,整合各部门空间规划,形成全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另一个是建设“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将“一张图”运用到项目策划生成上,实现投资建设项目“共同策划、共同论证、共同审批”,实现策划生成与审批的无缝衔接。
1.1形成全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近年来,空间规划冲突问题显著,由于不同类型规划体系庞杂紊乱,以部门纵向控制为主导,落实到空间上就造成冲突,导致建设用地指标不能直接使用,年度重点建设项目落地难,同时存在空间发展和治理模式的问题。
厦门梳理了全市涉及空间的百余项专项规划,构建形成以战略规划为引领,以生态为本底、承载力为支撑,以“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海域系统”、“全域城市承载力”四大领域为基准,以各部门专项规划为落实的全域空间规划体系,形成全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促进全域协调发展。
“一张蓝图”的编制实现了规划目标的转型、规划思路的转型、规划方法的转型及规划成果的转型。
图1 “全域规划”一张蓝图1.2 创新项目生成机制厦门市依托市级信息平台“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管理平台,在建设项目审批前创新项目生成机制,为审批提速创造条件。
平台不仅接入了市级、区级部门,而且向镇、街及国企代建单位延伸,迄今为止共有274个部门在平台上协同办公。
厦门“多规合一”实施评价与路径
规划设计厦门“多规合一”实施评价与路径■蔡莉丽―、厦门“多规合一”的实施情况(—)“多规合一”的实施历程厦门“多规合一”工作的实施主要经历了前期准备、中期整合和深化改革三个阶段。
2013年的前期准备阶段;厦 门通过编制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形成了统领各类规划矛盾协 调的顶层规划;同时开展了市政、交通能源等重要专项规划 的梳理。
2014-2015年的中期整合阶段;按照“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厦门统合主要的空间性规划、形成了 “多规 合一”一张图,搭建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信息化平台, 开始推动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以及“多规合一”配套机制的完 善。
2016年至今的深化改革阶段;厦门以全域空间、全类要素、三维立体管控为目标,深化“一张蓝图”、完善规划编制体系,逐步完善平台系统功能和配套机制,不断创新规划实施体系。
(二)“多规合的主要内容厦门“多规合一”主要形成了“五个一”的工作成果。
一是制定“一个战略”,形成凝聚共识的顶层设计。
以“尊 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科学理念,经多部门协调、专家把脉、全民参与,以市人大表决的形式形成了《美丽厦 门战略规划》,形成了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真正成为能够 切实引领厦门城市发展的规划,为处理各类空间规划矛盾冲 突奠定了基础。
二是绘制“一张蓝图”,统筹城乡空间的规划秩序。
按 照“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要求,解决部门规划“打架”问题. 在1699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围内划定了 640平方公里的城市 开发边界与980平方公里的生态控制线,奠定了城乡统筹发 展的重要基础,解决了生态文明建设落地问题。
在此基础上 梳理了市、区共100余项部门规划,整合并形成了全市39 类专项规划,形成以生态为本底、以承载力为支撑,以“生 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海域系统”“全域城市承载力”四大领域为基准,以各部门专项规划为落实的全域空间“一张蓝图”。
之后,不断补充完善城市设计、地下空间和市政 管线等内容’构建起《三维空间一张蓝图'三是搭建“一个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的业务协同。
厦门市“多测合一”改革实践探索及思考
32021.04|产权办理阶段测绘包含房产测绘、地籍测绘。
两个阶段测量可统一委托一家测绘单位开展,且成果可以共享,但测绘成果则根据项目进展顺序分别提交。
3.3测绘单位的市场管理2004年以来,厦门市就逐步推动了测绘业务市场化,测绘复核集成化改革,要求我市各职能部门取消各自下属测绘单位,并将测绘复核权限统一委托至市测绘与地理信息中心,同时放开测绘业务市场,规定具备测绘资质的企业单位经审核考试通过后入驻厦门市中介服务大厅,建设单位可在大厅上自行选择测绘单位开展相关测绘作业,测绘费用也实现市场化管理,政府不再干预。
4 |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 见图1。
3.4推行竣工验收阶段测绘成果审核告知承诺制为进一步压缩审批事项,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参审核告知承诺制。
将竣工验收测量成果审核按项目类时审核后推送给后续部门使用,告知承诺制项目则只环卫、社会福利共5类财政投融资项目竣工测量成果4厦门市“多测合一”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4.1“多测合一”测量工作开展时间节点的选择竣工验收阶段测绘包含竣工规划和用地复合验收个测量事项,按照“一次委托、联合测量、成果共享在建设项目“四方验收”后的竣工规划条件核实报审地率及市政配套测量则较为难以开展,因为根据建设项目的绿化种植需要一定的时间才可能完全长成以满绿地率测量很可能失准或由于项目绿地暂未完工赞成的局面。
为解决此类问题,目前建设单位只能提前对项目4.2“多测合一”测量内容及费用问题由于过去绿地率及市政配套核实并未强制造成许开展“多测合一”后客观导致测量内容及测量费用的故推行“多测合一”既要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又同各地推行“多测合一”改革均加强了测绘单位的应该具备所有测量业务的能力。
但目前测绘单位的实很精通,这就无形中设置了市场门槛,不利于市场竞结语“多测合一”改革是一项推进建设工程审批制度而造成的时限冗长及资源浪费等问题,为后续的联合点及痛点,其涉及各部门测量业务的融合,测量内容的厦门市作为全国审批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和领跑城市,其对于“多测合一”改革探索也在路上,任重而道远。
聚焦厦门以“多规合一”提升城市空间治理效能
通过创新规划管理体系、搭建空间和建设中多个规划各自为阵、相互“多规合一”不止是一个规划理念信息平台,促进了业务协同和政府冲突的问题。
城市规划重点关注城职能转变,推动了建设项目审批制市建设用地,国土、海洋、林业部厦门的“多规合一”实践,起度的改革。
在这里,“多规合一”门规划重点关注农田、林地等非建步于2014年。
当年,全国有28个市起步于规划改革但不止步于规划改设用地,规划及管理一方面相互交县开始“多规合一”试点、14个城革,而是通过对多个规划的理念融叉,一方面却又未能实现全面覆盖市开始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试点,厦合与更新,构建了现代化的城市空(如乡村空间规划管理缺失)。
通门同时承担了这两项试点任务。
通间治理体系。
过比对发现,厦门仅城市规划与土过4年来的试点实践,厦门不仅初步开展“多规合一”试点,首要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就有12.4万块解决了空间规划冲突的问题,建立而直接的动因,是要解决城乡发展差异图斑,导致约55平方公里的土了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体系,而且聚焦厦门以“多规合一” 提升城市空间治理效能地铁轨道交通建设线路长、站点多,是城市的用地大户。
“以前拿着材料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报件、跑审批,有时一个站点审批手续就多达1000多个。
”在厦门轨道交通集团设计管理部负责项目报批工作多年的蔡长乐说,“多规合一”改革后,奔跑的“苦日子”就结束了——报件再不需要多跑,“一个窗口”收件、“一张表”受理,有的手续还立等可取。
改革开放之初便被列为我国四大经济特区之一的福建省厦门市,近年来通过“多规合一”的改革实践,在构建现代化的城市空间治理体系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用实践成效解答了如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形成了以“多规合一”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厦门模式”。
眼下,这一模式与经验正在被重庆、哈尔滨、沈阳、大连等越来越多的城市学习和推广。
资源国土L A N D & R E S O U R C E S经验地指标不能有效使用;同时,在城利、林业和海洋等主要部门空间性政管网、三维城市设计管控要素纳市生态控制区内还有40平方公里的规划进行的整合,形成部门基础数入“一张蓝图”,实现对地上地下土地为建设用地。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城乡区域资源环境统筹发展——厦门市开展“多规合一”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城乡区域资源环境统筹发展——厦门市开展“多规合一”改革的思考与实践王蒙徽【期刊名称】《城市规划》【年(卷),期】2015(039)006【摘要】分析我国目前规划建设存在空间规划相互冲突、统一的空间规划管理体系缺乏、审批效率低下、信息不公开导致社会矛盾等问题,阐述“多规合一”在贯彻中央战略部署、满足城市转型发展内在需求、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重大意义.介绍厦门“多规合一”工作以高度共识的城市发展战略作为顶层设计、以“一张蓝图严格管控”和“一个平台协同管理”构建空间规划体系、以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以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上下联动为保证机制的具体实践.总结厦门“多规合一”在顶层设计、城乡统筹发展、综合管理、项目落地、依法治市等方面的成效,提出完善空间规划体系、深化再造审批流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等下一步工作建议.厦门的“多规合一”实践将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总页数】6页(P9-13,42)【作者】王蒙徽【作者单位】中共福建省委【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0.1;TU984【相关文献】1.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基于桐庐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的研究与思考 [J], 吴玉凤2.以财政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机制创新--构建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公共财政与公共行政体制的实践与思考 [J], 吴翠娥3.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记首届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滨海新区高层论坛 [J], 王春敏;程科鹏4.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设计——对区域与城乡观划方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想 [J], 娄彩荣;余建华;许婷5.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光明之路——且看河南省舞钢市是如何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载体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 [J], 袁可林;孙德峰;袁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探索——以厦门市为例
基于“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探索——以厦门市为例摘要:目前,我国已进入城乡规划发展新时期,在各市县“多规合一”改革试点中,构建空间规划体系以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共识。
本文通过阐述空间规划现状,分析厦门市在“多规合一”改革中促进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实践与经验,提出构建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议措施,以期对市县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厦门市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
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经。
然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严格意义上的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在当前城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施层面上迫切需要各部门的规划高度协调一致,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规划、城乡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各类规划亟需在“一张蓝图”上实现统一,保障政府有效实施规划,推进建设与发展。
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是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载体和手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整合目前各部门分头编制的各类空间性规划,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实现规划全覆盖”。
可见,“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所凝聚的共识之一就是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因此,探索基于“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1. 空间规划体系现状我国迄今尚未建立严格意义上的空间规划体系,各市县现有的空间规划体系在横向与纵向上都缺乏统一的协调与统筹,空间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导致诸多矛盾与问题出现。
1.1规划横向失统纵向失衡从横向上看,各类规划数量众多却缺乏统一的衔接。
基于不同问题和空间领域,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分别制定了诸多规划,组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
其中,较为重要作用的规划主要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
诸多规划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衔接与协调,这在各个层次的规划中均有所反映,而市县层面在规划“打架”方面更是“重灾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在技术标准、空间管制、用地规模及用地布局等方面存在诸多矛盾冲突。
厦门市多规合一工作情况汇报
城市开发边界:640平方公里
海域及滩涂:78平方公里
市域总面积1699平方公里
海沧区
2013年 2020年
常住人口(万人)
31.2
65
土地面积(km2)
186.46 186.46
城市建设用地(km2)
45.4
72
日供水需求(万m3/d)
10.4
27
翔安区
2013年 2020年
常住人口(万人)
31.9 75
平台的展示与查询
城土两林生多海环基市业地规态洋保本空保利建与合功农水噪间护用设城一能气田环声布规总用市区环保境局划体地增境护功规差长图功能划异边能区界区划划
一张表
深化审批制度改革, 推行“一表式”受理审批
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多规合一”之前流程)
1
申请人准 备资料
市政务服务中心统 一收发件窗口报件
厦门市:“多规合一”工作汇报
二零一四年十月
工作概况
2014年3月, 厦门市委市政府广泛借鉴先进经验, 结合市情,率全省之首,开展“多规合一”工作。成 立了以王蒙徽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历时半年, 协调历史积累的海量矛盾,保护生态、保障民生,划 定边界,谋划完成“一张蓝图”,依托“一个平台 “运行”一张表”,初步形成“一套运行机制”。
88
日供水需求(万m3/d) 12.1
30
成统一管控边界, 解决多 规空间规划冲突的矛盾。
集美区
2013年 2020年
常住人口(万人) 土地面积(km2) 城市建设用地(km2) 日供水需求(万m3/d)
61.7 274.29 62.87
17.1
80 274.29
85 30
生态控制线:981平方公里
“多规合一”之“一”探析——基于厦门实践的思考
方面的内容都包容进来,体现综合性。另一个方
面,作为战略规划,其成果又是高度概括和原则性 的,具体细节的内容则由行动计划和专项规划来表 达。科学性方面表现为规划过程运用人居环境科 学、花园城市等城市规划基本原理,构筑理想的城 市空间格局,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同时邀请专业 团队编制规划,广泛汲取专家团队的意见。民主性 方面体现为战略规划广泛征求各部门、社会团体和 老百姓的意见。如将战略规划宣传手册印制70万 册,进家人户宣传,通过电视、电话、报纸、网络等媒 介收集3.2万条意见,并整理出1500条修改意见纳 入战略规划成果中。法定性则体现为该战略规划 在目前尚无法律依据条件下,其编制成果由市委市 政府审议,经市政协协商,最后由厦门市人大十四 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确保该规划成为全民人民的 共同意志,确保规划的法定性。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提出把厦门打造成为“国际 知名的花园城市、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两岸交流 的窗口城市、闽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温馨包容的幸 福城市”的五大发展目标定位;提出了“大海湾”、 “大山海”、“大花园”的三大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构 建了“一岛一带多中心”的空间格局框架,提出了保 育十大山海通廊,控制海岸线,划定生态保护区等 基本要求(图1)。但是战略规划的空间格局是示意 性和战略性的,并没有明确的空间坐标和量化指 标,这需要下一步的细化落实”1。 2.2如何构筑“一张蓝图”
53
Studie8 V01.22 No.6 2015
万方数据
区域与城市
何子张:“多规合一”之“一”探析——基于厦门实践的思考
图1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大山海廊道示意
斑,明确管控责任,划定生态控制线。其次是核对 城规和土规的建设用地边界,通过差异图斑梳理, 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为导向进行差异图斑调整。 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2020年土地规模 指标为依据,再梳理发改部门的“十二五”项目清 单,梳理需要落实用地的项目并进行排序,优先保 障民生设施、基础设施以及符合城市发展方向的 重点区域的项目用地需求,将从生态保护区调出 的用地指标优先满足这些项目需要,通过逐个项 目的核实比对,划定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边界。 由于厦门市域空间小,且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生 态控制区与建设区实际为“图底”关系,因此生态 控制区外的建设用地远景的建设用地增长边界 (城市开发边界)汕1。
为了“一张蓝图干到底”——福建省厦门市构建规划实施传导体系的探索实践
56他山之石时值深冬,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大屏山郊野公园内依旧人来人往。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里曾经要建设一座星级酒店。
在当时的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这块土地都是作为建设用地使用的,项目实施似乎不存在障碍。
然而在“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上,项目用地却与生态控制线产生了矛盾——它处在“一张蓝图”划定的生态控制线内。
经过协商,酒店项目被取消,相应规划也作出了调整,这才有了如今完整的大屏山公园。
“多规合一”破壁垒,“一张蓝图”绘发展。
前不久,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厦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绘就了未来15年全市发展的宏伟蓝图。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柯玉宗表示,该规划是厦门市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也是编制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即以“5-3-1”为循环周期,实现各类规划、计划的共谋共编,每5年编制注重长远谋划的5年近期规划,每年滚动编制下一个3年行动计划,并同步编制年度实施计划。
同时,统筹融合各类年度计划,将各类年度计划编制的前期项目征集、中期对接调度、后期生成决策等各阶段工作与规划编制整合,从而使规划意图通过各类计划得到有效落实,提高各类年度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强调规划对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引领作用,指导项目生成与招商服务。
如今,厦门市已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实施3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及2021年度实施计划,正抓紧推动规划实施传导。
城市发展、乡村振兴,都需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
为了“编好、用好、管好”国土空间规划,形成覆盖全域、内容丰富、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一了数据标准,以“国土三调”数据、历年影像等现状数据为基础,整合农转征、建设用地审批、用海用林审批等各类管理数据,形成规划编制现状基数。
同时,融入工程规划许可、竣工验收等审批管理数据,以及人口数据、经济指标、法人信息等社会经济数据,形成坐标一致、边界吻合的“一张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