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经济危机对公认会计原则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金融危机与国际会计准则新变化8
金融危机与国际会计准则新变化主讲教师:杨辉课件内容一、概述主要内容:不稳定市场下应考虑的会计审计事项;我国会计界的应对举措;历史上金融危机对会计的影响;此次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的是是非非;IASB替代IAS39项目前两个阶段成果。
二、历史上金融危机对会计的影响(一)1929年经济危机对会计的影响会计处理无序:把当前的费用作为一次性费用掩盖起来,不计入子公司的损失,把钱拨给子公司然后再作为利润收回,将广告费用作为长期费用,提高资产的账面价值并宣称资产的增加代表利润增加。
促进公认会计准则的形成。
1933《证券法》、1934《证券交易法》成立SEC。
SEC授权AICPA制定公认会计准则,开始会计职业界制定准则。
AICPA成立CAP,发布公告。
成立FASB,负责制定美国的公认会计准则。
(二)80年代的银行业危机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滞涨,放松金融管制,问题贷款逐渐增加。
美国储蓄与房屋贷款危机中,部分储蓄及房屋贷款机构利用历史成本掩盖问题贷款,使联邦政府从破产金融机构接管了约1600 亿美元有问题的房贷资产,美国2,000多家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困境。
许多投资者认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不仅未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甚至误导了投资者对这些金融机构的判断。
开始引入公允价值概念。
1990年,美国证监会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首次提出了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
20世纪90年代初,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崛起,华尔街牛气冲天。
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资金流入到创新的金融产品。
2000年2月,SFAC No.7《在会计计量中应用现金流量信息与现值》。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始制定相关会计准则。
(三)会计丑闻事件的影响2001年,安然全球财务副总裁沃金斯写给安达信合伙人“如果安然崩溃,举世各界将会恍然大悟,过去安然的成功只不过是一个精心设计的会计游戏”。
安然特殊目的实体未纳入表内,也未做完整的信息披露,内部控制暴露问题。
会计准则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
会计准则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了金融危机和会计规范之后,通过对会计规范具有影响的金融危机的回顾,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需要客观看待会计准则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在危机中发现会计规范的缺陷,并构建更严密的会计概念框架以使财务信息无偏差地反映经济现实。
【关键词】经济危机;会计准则;作用理论界对金融危机有各种不同的定义,但一般认为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等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1 金融危机的危害金融危机是一个随着世界经济大环境不断变化的一种经济现象,在各个不同的时期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特征和危害。
1.1 对金融体系的危害金融危机通常表现为银根骤紧、银行发生挤兑或停兑、金融机构倒闭、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储备耗尽等。
当经济衰退或资金借贷严重失衡时,就出现了信心危机和挤兑存款,从而引发银行业危机和全面的金融恐慌。
金融危机还会引起金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
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以及与之相关的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的金融资产价格发生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暴跌。
当人们对于金融资产价格、整体经济的信心急剧丧失时,人们会在短时期内采取一致的行动,抛售各种有价证券,进而导致证券市场危机的爆发,进而导致货币供求均衡、资金借贷均衡、资本市场均衡和国际收支均衡关系被破坏。
1.2 对实体经济的危害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紧密联系,金融危机的爆发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要传导至实体经济领域,拖累甚至阻滞全球经济增长。
而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严重影响,很有可能带来全球范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形成经济复苏的新障碍。
1.3 对社会的危害金融危机也直接冲击到个人的生活。
通货膨胀、企业倒闭、经济困境降低了人们的支付能力,大大降低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
尤其是企业倒闭,就意味着大批的失业人员。
金融危机引发的物价上扬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可能激化已存在的社会矛盾,引起政治上的论争,造成政局不稳。
金融危机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重大修改及对我国的影响
() 合 安 排 —— 合 营 与联 营 2联
合营 是指 两 方 或 多方 签 订 协 议 实 施 和
共同控 制某 项安 排 。 行 关 于 合 营 的国际 财 现 务 报 告 准 则主 要 基 于是 否 设 立 合 营企 业 为
国家利益而 努力。
1 融 工 具 分 类 与计 量 . 金
Z 。 咻¨的 i 本按 照新 的 “ 制” 义 在 符 ” - f 控 定 介 杀 什的情 ; 抒 纳 入 台 井报 表 范围 。 事 下 理 会 c 。『J 人 1 仔在 投 票 权 的特 殊 目 主 体, . 的
则 项目的 重 尺 修 改 , 加快 _ 美 国 会计 准 融 工具 分 为 两 类 : 是 以摊 佘 成 本 计 量 的金 井 _ r与 一 条 }J 趋 同进 程 。 , 际 会 计 准 则 理 事 会 已 融 工具 , 件 是 具 有 贷 款 特 征 且 基 于 合 同收 J的 ! l 目前 国
告 和经 济 运 仃的 影响 不 容 忽视 , 们应 当 坚 我
计 人 其 他 综合 收益 , 处 置 时 不 允 许 转 回当 利 与义 务 的内容 和 实质 , 合 营 分 为合 营 企 但 将 业 和 合 作 经营 两 类 : 合营企 业 一 协 议 各 方 分 享 合营 企 业
定 不 移 地 坚 持 趋同策 略, 切跟 踪并 深 人 参 期 损 益 。 密 与国际 准 f的 修 改, 现 我国 准则与 国际 准则 J ! 『 J 实
处理 f l】 uI 卞 关披 露 要 求 。 () 许 报 1合 表
谈美国的会计准则和经济大萧条
谈美国的会计准则和经济大萧条作者:乔明英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12期[摘要]危机推动进步,20世纪初,美国奉行自由经济,政府对经济的发展比较开放,会计行业没有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
这样无序、无管理的发展,导致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
美国总结了沉痛的经验教训,制定了会计准则等一系列的会计管理制定和管理机构,使美国抵抗经济危机的能力大大加强。
[关键词]美国会计准则经济大萧条[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032-01困难和危机常常是社会和一切事物前进的动力。
1929—1933年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就是美国会计准则推出的催化剂。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因为会计总是在社会经济漩涡的中心,每当经济出现偏差或经济危机降临,首先涉及到的就是会计,尽管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许多人总是矛头指向会计。
但是,经济危机并不是会计发展的祸端,恰恰相反,会计会在经济危机的洗礼中经受磨练,得到反思。
美国会计准则的模式发轫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从哲学的角度讲,会计行业老是伴随着经济、金融的危机而不断地思变、不断地求新和不断地前进。
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经济金融危机史都无一例外是会计的创新史和进步史。
从会计准则发展史看,虽然人类社会会计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有关会计的规范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却很晚。
而美国是会计准则的首创者,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全球会计史》的作者郭道扬先生认为,美国的会计准则是20世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会计法律制度的创举。
郭道扬先生说,1929—1933年美国的经济大危机固然有多种原因,但会计方面的原因确实存在。
充分暴露了美国在资本市场管理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也暴露了美国在审计会计方面的严重问题,在这场危机中,人们被迫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这场危机导致了人类社会会计准则的首次诞生。
金融危机下制定会计规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金融危机下制定会计规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摘要:文在简要的介绍了金融危机和会计规范之后,通过对会计规范具有影响的金融危机的回顾,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需要客观看待会计准则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在危机中发现会计规范的缺陷,并构建更严密的会计概念框架以使财务信息无偏差地反映经济现实。
当务之急是改善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状况。
关键词:金融危机;会计规范;会计信息1 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波及整个世界的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四日爆发的经济危机,美国股票在市场中大幅下跌。
几周时间后,纽约证券交易所中的所有股票下跌幅度达到50%,带来了约260亿美元的损失,与一战中美国支出的费用几乎持平。
流通中的通商,交换贸易的手段被冻结,到处分布着制造业的残骸,也使农民找不到产品销售的市场。
多年储蓄化为乌有。
2 亚洲金融危机泰国于1997年7月2日,正式宣布启动并实行浮动汇率制,由此导致的金融风暴,波及东南亚。
8月,马来西亚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
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
虽然印尼最晚受“传染”,但金融风暴对其造成的危害却最为严重。
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其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
随之,在l1月中旬,东亚地区的韩国也有金融风暴爆发。
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下跌率达到1008:1,创下纪录最低点。
韩国政府在21目求助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暂时这场经济危机被制止。
1997年的下半年日本~系列证券公司和银行陆续破产。
因此,东南亚金融风暴就变成亚洲金融危机。
3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现状3.1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客观原因①应用计算机记账给会计人员带来的一些问题。
因会计人员对新引入的计算机知识了解少,虽然对会计业务的操作相当熟练,仍很难将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综合起来运用,产生了会计人员在对了解和处理信息上的漏洞。
② 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充分、真实的反映企业业绩的一个客观因素是会计;隹则、会计制度、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
③ 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是社会审计监督不力。
浅谈金融危机下国际会计准则的改革发展
、
金 融危 机 下 国 际 会 计准 则 所 暴 露 的缺 陷
( ) 允价 值 的 获 取 原 则存 在 冲 突 一 公
在公 允 价 值 的 获 取 途 径上 。国际 会 计 准 则 规 定 了 以下 三 个 条 件 :
第 一 是 如 果 存 在 活 跃 市 场 , 交 易 价 格 即为 公 允 价值 ; 二 是 如 果 市 则 第 场 不 存在 相 同产 品 的 成 交 价 , 类 似 产 品可 观 测 到 的成 交 价 即为 公 允 则
机 欲 望 的加 重 使 各 种 金 融产 品 的风 险 不 断 上 涨 。 一 旦 市 场 出现 利 空 而 的国 际 会 计 准 则 的 要 金 此
求就需计提减值准备 , 而使 企业的盈利水平下 降 , 而陷入不断抛 从 进
二 、 融危 机 下 国 际会 计 准 则 应 给 予 的 改进 金
( 提 高 国际 会 计 准 则 的灵 活性 一)
虽 然 公 允 价 值 当前 在 全 球 仍 是 不 可 替 代 的资 产 价 值 计 量 方 法 , 但 是其 在 各 种 环 境 下 的 适 用性 的确 有 待 商 榷 。 因此 构 建 一 个 适 用 于 全 球 的会 计 准 则 框 架 新体 系理 应 是 当务 之 急 。 如 , 20 例 在 0 8年 9月 美 国 证 监会 和 F B公 布 了有 关 公 允 价 值 计 量 的澄 清 说 明 。 明在 市 场 不 活 AS 指 跃 的情 况 下 . 理 层 可 以采 用 自己 的金 融 模 型 和 判 断 进 行 计 量 。而 在 管 20 0 9年 4月 ,A B叉 对 美 国公 允 价 值 准 则 作 了相 关 修 改 ,并 做 出 了 FS 允许 金 融 机 构 在 证 明市 场 失 灵导 致 价 格 不 正 常 的情 况 下 使 用 其他 合 理 价 格 估 算 资 产 价格 的规 定 。 由此 可 见 . 际 会 计 准 则 的 灵 活 性 正 在 国
金融危机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重大修改及对我国的影响
金融危机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重大修改及对我国的影响————————————————————————————————作者:————————————————————————————————日期:金融危机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重大修改及对我国的影响作者:刘玉廷时间:2011-10-14编者按财政部企业司是企业财务报告的重要用户,作者作为企业司司长,并担任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期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的重大修改及其对我国企业和宏观经济的影响。
特别是自2011年以来,国际准则重大修改进入了关键阶段,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号召各方紧急行动起来,积极参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这一“没有硝烟的战争”,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经济社会发展并维护国家利益而努力。
2005年以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经历了极其艰难和复杂的过程,既要消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下统称国际准则)在原则上的所有差异,争取国际认同,又要符合我国经济环境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实现平稳过渡。
在相关监管机构的支持下,财政部与国内外各方面做了大量细致、艰苦的专业沟通、技术协调和工作指导,2007至2010年连续四年,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实现了平稳有效实施,其中的A+H股境内外报表差异基本消除。
这些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和评价,我国在国际准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得到加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要求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
为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下统称理事会)启动了系列准则项目的重大修改,并加快了与美国准则的趋同进程,其对我国企业财务报告和经济运行的影响不容忽视。
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坚持趋同策略,密切跟踪并深入参与国际准则的修改,实现我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持续趋同并符合中国实际。
一、金融危机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重大修改金融危机以来,理事会陆续发布了国际准则第9号、第10号、第11号、第12号和第13号,修订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和第19号。
金融危机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重大修改及对我国的影响
A
一
( ) 四 收入确认准则的修改要求生 本无法分开 , 例如, 商誉往往涉及相关 有权而不是使用权。 租赁将资产从出
产周期较长 的制造企业和 施工企业 等 的所 有不同类别活动 。 租方转 移到 承租 方 , 的是 使用 权 转移
在合同完成后一次性确认收入 , 取消 售收入、 销售成本和利润的混乱
符合条件的持续性转移劳务仍可采用 确认 , 符合概念框架的要求, 但其中的 改我国职工薪酬准则需要关注国际准
类似 完工百分比法确 认收入 , 除此之外 具体会计 处理方法有待 改进 则这一变化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的所有项 目 仍坚持在控制权发生转移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租赁准则
国际准则关于设定受益计划的修
收入确认原则, 以这样的结果发布的最 租赁 , 以确保 由租赁合 同产生的所有 由于设定受益计划的负债期间很长 , 终准则本身存在逻辑混乱。由此可见, 资产 和负债都能够在财务报表中得 未来支付 的金额的计算必须基于复 是否有必要在收入确认准则中引入“ 控 以确认 , 有利于防止企业将实质上属 杂的精算技术 , 相关输入值估计的变
我国现 有的列报 准则规定了固 而不是所有权, 而出租方获得的长期 的规范列报 问题 ,主要项 目的变动 值和剩余资产价值 , 当认为没有终 应
( ) 七 随着我国企业补 充养老体 系
完工百分 比法 ,将会导致 此类企业销 定 的报 表格 式 ,有效 解 决 了各 行 业 应收款 , 包括 转让 的资产使 用 权的价
难操作, 对此类企业的经营活动将造成 有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和会计信息分 计准则理事会的认可, 不作为中国企业
负面影响。我 国和其他许多国家、 区 析使 用 软 件 全面 更 新 调 整 ,需 要 进 地 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 。
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演变的影响及启示
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演变的影响及启示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全球经历了数次重大金融危机,每次危机都会引发对会计准则的争议,而会计准则也在危机中得到改进与创新。
本文回顾了1929年以来历次大的金融危机中会计准则产生的演变,分析了会计准则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金融危机推动会计准则演变的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会计准则技术性社会性1929年以来历次金融危机中的会计准则(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公认会计准则的产生20世纪初,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财务会计发展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
财务会计仍然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管制的状态,财务报告和审计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一种自愿行为。
在1929年的股灾及其所导致的大萧条中,松散的会计实务被认为是导致美国资本市场崩溃的主要原因,政府和社会公众强烈要求公司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美国政府分别于1933年和1934年公布《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并由国会通过立法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授权SEC负责制订公认会计原则(GAAP),要求股份公司的会计报表必须按照GAAP编制,并经注册会计师审定。
股份公司在向公众出售股票之前,必须向SEC登记,并通过SEC公布会计报表。
GAAP的确立,标志着政府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生产决策进行管制的开始,传统会计逐步发展成为财务会计。
(二)20世纪80年代储贷危机与公允价值的最终确立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国会批准设立储贷协会(savings and loan associations,S&Ls),目的是为居民提供稳定、可负担的住房按揭贷款,以提升住房拥有率。
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会出台法律放松了对储贷协会的管制,储贷协会业务得到迅猛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美联储通过实施高利率政策以治理高通胀。
高利率导致储贷协会出现了负利差并逐渐陷入危机:在支付给新储户两位数利率的同时,储贷协会提供的30年期的利率早已锁定在8%甚至更少的低利率水平。
经济危机下会计准则发展的思考
、
金融危机下美国会计准则 的调整
贷款危机,一些储蓄及住房贷款机构利用 会计手段掩盖 问题贷款 , 国境 内2 0 美 0 0多
家 金 融机 构在 没有 预警 情况 下 的破产 , 联 在
券 市场干 预 ,设法 建立 一个投 资信 息系
统 ,促 成投 资者 作出正确 的投 资选 择, 引
有企业还有政府 。 了企业游说国会对美 除 国证券交 易委 员会施压 , 政府也越来越意 识到会计准则对宏观经济 的后果 , 他们对 财务信息的公正性没有兴趣 , 准则在更大 程度上和更大范围内被用作控制手段 。 2 会 计 信 息 和 财 富 的 关 系 、
导投 资 方 向 美 国 的会 计 准 则 制 定 由独 立
雷曼兄弟公司在向国会诉说时认为公
允 价值 会计 迫 使 银行 计 提 坏账 准 备 是 银 行 倒闭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时间 ,美 国的政
邦储蓄保险公司无力赔偿 的情况下, 联邦政 府动用 10 0 0多亿美元联邦储备基金予以补
团体 F S A B担当,这是一个全职机构 , 经 费从私 营部 门募 集, 成员来 自公众会计公
界、金融部门和企业界将危机的矛头直指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准 则在 次贷危机 中造成 了顺周期效应 ,恶化 了信贷危机 ,对此次金融危机起到 了推 波 助澜的作用, 要求停用公允价值。 大量金融 机构都持有这类 次贷证券 ,按照公允价值 准Ⅲ ,他们不得不计提大量的资产减值准 l j
报告使用 者提 供了更相 关和 有用 的信息 ,
因此一反以往 审慎 的态度迅速 作出反应 , 于 18 9 4首次将公允价值运用于金融工 具 会计 并发布 了关于远期 合同会计 的第 8 O
制度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希望能够通 过
美国经济发展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
简述美国经济发展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一、美国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会计准则发展的历史回顾美国的会计准则发展历史是漫长的,简单概括可分为以下八个阶段:第一阶段:1900年——1918年会计在美国是没有受到任何规范的,每一家企业自行决定怎样记录交易,也不会向其他企业或公众披露所采用的会计政策。
当时的财务报表主要是为债权人编制的,投资者能得到的会计信息很少。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美国会计界、管理界、教育界,以及一些工商企业会计协会开始协同政府研究解决同意会计制度方面的问题。
1913年哈弗大学研究生埃德温发表《论统一会计制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会计制度制定的萌芽与发展。
第二阶段:1919年——192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把大量资金投资在公司证券上,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决策的重要性开始凸现出来。
尽管在这段时期,很多投资者还主要是作短期和投机性的买卖。
这段时间,美国商会在推动所属行业制定统一会计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集了大量信息,并以年会形成式举行会计研讨会。
据1922年的一份不完全的名单显示,合计有六十家以上的知名行业协会组织采用了统一会计制度。
第三阶段:会计准则制定萌芽阶段(1929年——1936年)1929年美国的大股灾发生后,股票投资者损失惨重,一连串严重商业丑闻和诈骗使他们开始质疑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能力和操守,迫切需要统一会计规范。
在这一背景下,为了促使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美国国会分别于1933年、1934年通过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
上述法案赋予了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所有呈交该会的财务报表和其他报告事宜的权力。
与此同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与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开始一起着手研究上市公司应遵守的广义会计原则,结果他们认为,应该允许每家企业在大的规范内自由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但每一家企业应披露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并且这些政策的运用应遵循一贯性原则。
第四阶段:会计准则发展阶段(1936年——1950年)这一时期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时期,无论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过程中所占的地位,都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会计准则的改革与发展
国际会计 准则 的改革 与发展
杨 博 玉 东 北 财 经 大 学研 究 生 院 1 0 6 2 1 5
【 文章 摘要 】
金 融危 机 中公 允 价 值 的运 用 引起 了
业界 内外 人 士 的 争论 ,各 国相 关人 士纷 纷 指 责 iS A B的公 允 价值 计量放 大 了 融 金 危 机 的 广度 和 深 度 。本 文 分析 了金 融 危 机 中公 允 价 值 表 现 出 的 缺 陷 ,介 绍 了 IS A B面对 金 融危 机 、应 对 国际金 融 兼 管 界 的 呼吁 对 金 融 工 具会 计做 出的 改革 - b 发展 ,并 阐述 I B准 则 的改 革 对我 国会 A S 计 发展 的影 响 与启 示 。
但 事 实 上 , 造 成 次 贷 危 机 的 真 正 原 因 是 金 融 界 制 造 了 房地 产 泡 沫 , 并 通 过 不 受 监 管 、 不 透 明 的 资 产 证 券 化 等 金 融 创 新 手 段 放 大 金 融 资 产 泡 沫 , 最 终 导 致 了 灾 难 深 重 的 次 贷 危 机 。 会 计 界 借 助 公 允价值计量模式 ,及 时、透 明、公开地披 露金融资产泡沫 , 促使金融界 、投资者和 金 融 监 管 当局 正 视 和 化 解 金 融 资 产 泡沫 。 倘 若 没 有 采 用 公 允 价 值 会 计 , 投 资 者 可 能 永 远 被 掩 盖 在 金 融 界 创 造 的 虚 幻 泡 沫 中 。因此 ,金 融 界提 出 的 反 馈 效 应 理 论 是 本 末倒 置 。 当 然 ,我 们 也 应 该 认 识 到 , 贷 危 机 次 也暴露 出国际会计 准则存在的一些缺 陷。 国 际 会 计 准 则 将 公 允 价 值 定 义 为 “ 项 … 资 产在正常 交 易中 ,熟悉情 况 的买卖 双 方 自愿 进 行 交 换 的 金 额 ” 这 个 定 义 假设 。 所 计 量 的 资 产 或 负 债存 在 着 一 个 有 序 的 文 易市场 。但次贷危机表明 , 一假设并 这 非 永远 成立 。例 如 因为投 资者过 度恐慌 和信贷极 度萎缩 ,C DO的市场 交易 已经 名 存 实 亡 。同样 地 , 有 准 则 没 有 考 虑 流 现 动 性 缺 失 的 资 产 对 公 允 价 值 计 量 的 影 响 问题 。 不 幸 的 是 , 次 贷 危 机 中 的 ABS、 MB S和 CD 由 _ 贷 萎 缩 大 都 变 成 了 流 O f信 动性缺 失的金融 资产。 随着危机 向国际金 融领 域 的不断扩 散 ,对公允 价值 的争议 也 随之传 播到 了 欧 洲 、日本等 经济 体 和 国 家 中 , 改 公 允 修 价 值 计 量 准 则 的 呼 声 越 来 越高 。
论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演变的影响和启示
金融危机的发生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社会各界也对相关的会计准则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会计准则主要是在股份制的发展背景下形成的,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与发展,会计准则的内容也不断改变,各国的会计准则也越来越趋于国际化,有利于规范各国的会计行为。
我国的会计准则也在经济全球化与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影响趋势下,不断地修订其内容,在会计准则的修订中,始终坚持着会计准则内容与我国的法律没有冲突的原则,使我国的经济实务与国际会计准则下经济实务保持一致,保证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一致性与协调性。
1、金融危机下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1.1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存在问题在经济危机以后,社会各界的专业人士对会计准则与公允价值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公允价值对虚拟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加重了资产的泡沫化与风险,也使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影响,达不到标准要求。
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都有不利的影响,在不良的经济形势下,金融产品持续抛售,造成公允价值下跌,金融机构因受会计准则的影响,确认经济损失,进而形成恐慌继续抛售,造成公允价值的进一步下跌,这样的恶性循环,加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
1.2会计准则在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存在问题在金融危机中,由于监管机构缺乏对投资银行的监管力度,不重视对次级债券等衍生品的监管,引发了严重的次贷危机。
而因会计信息的披露与监管有着密切的联系,会计主体本身对不能充分的进行风险披露,也没有将金融工具的风险详细的披露在财务的报表中,导致监管机构不重视风险对经济造成的后果,这是由于不完善的会计信息准则造成的。
1.3不能充分的体现出企业资产的整体价值企业资产的整体价值指的是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总体价值,会计准则应该使用科学的计量方法准确的体现企业资产的整体价值,但是现行的会计准则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导致其不能准确的体现企业的整体价值。
存在的问题有:(1)现行的会计准则仅公允地体现了资产的价值,没有明确规定对负债的公允反映;(2)现行的会计准则制定了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对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间的后期升值处理方法没有明确规定,不能体现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3)企业资产的整体价值不仅仅是单个资产价值的机械相加,而是取决于未来持续流入的资金流和其影响力。
美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对中国会计准则的启示
美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对中国会计准则的启示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准则的制定开始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
国际会计准则不仅是主要发达国家会计折衷调和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受美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也不可能不受美国会计影响。
因此,美国会计准则的及出现的将会对我国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一、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发展(一)自由阶段(1933年以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会计职业界普遍认为会计是凭经验、观察来作出判断的,是一种,因而反对制定会计准则。
这使得会计实务放任自流,缺乏有效的约束,并招至各界的抨击。
在这种状况下,美国的会计职业组织就想建立一套公正的规范或标准,能够约束放任自流的会计实务。
(二)半自由阶段(1933-1959)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一开始,相关管制部门就猛烈地批评会计界,甚至有人认为,松散的会计实务是导致美国资本市场崩溃和萧条的原因之一。
1933年通过的《证券法》和1934年公布的《证券交易法》都强调要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管制,要求上市公司都必须提供统一的会计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国会通过立法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并授权其负责制定统一的会计规则或准则,以避免实务中对会计的选择过分随意与多样化。
1937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将准则的制定权转授给美国会计师协会(后更名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但保留了监督权和否决权。
从此开始了由会计职业界制定准则的时期。
1938年美国会计师协会成立了会计程序委员会。
由于会计程序委员会采取了“实用主义”就事论事的方法,导致了会计程序委员会的工作毫无可言,其所发布的“会计研究公报”只是对现行实务的选择或推荐,侧重于可接受性,而不能消除实务处理的多样化。
此外,会计程序委员会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它根本没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即便对其本身所属的会计师协会的成员都没有任何约束作用,只能依靠准则制定机构和会计职业团体的规劝加以实施。
正是由于会计程序委员会在理论性和权威性上均存在的问题,导致了该委员会的解体,这也是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历史上的最大教训。
金融危机背景下看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
[1] 周红、王建新、张铁铸,国际会计准则[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 兰小玲,浅议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J]. 新理财,2007.(3).
金融危机背景下看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
2010-11-24 11:28 李阳 史明鉴
摘要:任何一次全球性的重大经济现象对会计界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让美国开始了对会计准则制定的探索,九十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让很多国家认识到错误使用会计准则而导致财务报告缺乏透明度带来的弊端。因此,这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我们渴望看到各国以此为契机,在携手解决危机的同时,能够更进一步的推动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下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促进和阻碍力量的分析,得出会计准则国际化统一是一个需要经历漫长过程,但最终必然实现的目标,是经济发展和会计准则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
(2)会计从业人员的差别。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规模的会计人员的执业素质高低差异很大,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普遍执业能力较低。短时期内要求所有会计从业人员掌握高度复杂的诸如上市公司的一系列会计准则是很困难的,同时整个社会也会为此付出高昂的教育成本,这显然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
2.资本全球流动的加剧
经济一体化从最初的资源流动到产品全球化,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资本全球化流动的局面。资本全球化流动必然伴随着高风险,而全面真实透明并且可比的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能否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在金融市场上的体现是不言而喻的。伴随着国际资本流动多元化、全球化,会计准则国际化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前提和最大需求。
3.各组织团体的促进
(1) 政府间组织,如联合国。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设立了跨国公司委员会和跨国公司中心,并在1979年5月,任命成立了“关于会计和报告国际准则政府间专家特别工作小组”。尽管小组未能就联合国对会计领域的将来工作提出一致的建议,但我们可以看出,联合国对会计国际统一的关注和努力。
会计理论发展的推动力量
会计理论发展的推动力量会计理论发展的推动力量〖STBZ〗——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提出了要求,1929-1933年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使这一因素成为了公认会计原则产生的外部动因;这一事件也暴露出了美国会计实务中存在的缺乏统一规范、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成为了公认会计原则产生的催化剂;而当时美国已存的“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理论则为公认会计原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会计理论、会计准则、会计实务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济大萧条直接促进了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产生,推动了会计理论、实务及其研究的发展。
标签:经济大萧条;会计理论;会计实务;公认会计原则1会计理论的产生及其涵义会计的发展与进步依次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三个重大的阶段。
在会计发展史中,出现了四大里程碑式的事项:1494年卢卡·巴其阿勒《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的出版,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会计师协会的成立,20世纪中期传统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以及21世纪公允价值会计模式的发展。
从封建社会到近代时期再到21世纪的今天,人类经济在不断发展,并在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以及2008年经济危机的推动下不断进步,会计也在不断发展并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会计历史悠久,而从1907年斯普瑞格发表《账户的哲学》这一与会计理论相关的最早、最著名的著作开始,会计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却刚过百年。
斯普瑞格之后,一些著名学者的研究进一步促进了会计理论的发展,如坎宁的《会计学中的经济学》、麦克尼尔的《会计中的真实》、佩顿的《会计理论》以及他和利特尔顿的《公司会计准则导论》,虽然这些多属于规范会计理论,但对促进20世纪会计理论的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著名学者谢诗芬、戴子礼则认为计量是会计的核心,公允价值在会计理论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的影响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不断引发人们对金融领域的担忧。
与此同时,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的影响,并分析这些影响对金融行业和企业的长期运营产生的潜在影响。
首先,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的影响在于改变了会计估计和计量方法。
在金融危机时期,许多企业遭遇了经济困境,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需要进行调整。
会计准则通常要求企业根据市场价值或可观测市场数据对资产进行估计和计量,但在金融危机期间,市场价值波动剧烈,市场观察数据往往失真。
因此,会计准则需要适应金融危机的实际情况,可能采取更加保守的方法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其次,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的影响还表现在强化了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要求。
在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要求更加关注。
因此,会计准则可能会增加对金融行业企业风险揭示和披露的要求,以使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的风险暴露程度和潜在风险。
这将有助于提高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并增强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第三,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的影响还涉及到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和统一。
在金融危机中,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体系相互关联,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可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连锁反应。
因此,会计准则需要更好地协调和统一,以确保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等国际和地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需要加强合作,通过制定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
第四,金融危机还对会计准则的执行和监管产生了影响。
在金融危机后,监管机构对金融行业的监管更加严格,包括对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的审查和监控。
因此,会计准则需要更加清晰和具体,以确保企业能够准确地按照准则进行财务报告,并方便监管机构进行审查和监控。
同时,会计准则还需要加强对监管机构进行培训和指导,以提高监管机构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929年经济危机对公认会计原则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1929年经济危机对公认会计原则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游彩洋摘要会计的发展是具有“反应性”的,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是与当时的经济环境背景密不可分的。
当会计理论与实务不适应迅速发展的商业经济时,社会稀缺资源配置的矛盾必然会被激化。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继而延伸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为严重的世界性经济衰退。
面对日益发达的资本市场,美国未能及时建立一套统一的会计处理和会计信息披露方法体系。
美国会计实务界极度自由化阻碍了社会稀缺资本的合理配置,助推了经济危机的“大波浪”。
这次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性使人们意识到了构建完善会计理论和公认会计原则的重要性,进而完善了会计理论并且促进了公认会计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关键词:经济危机;公认会计原则;反应性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导致了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危机。
纵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历次大规模的资本市场危机几乎都与会计有着内在的联系。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在其名著《会计思想史》中写道“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也就是说,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每次危机之后人们都会反思在从危机获得的教训。
从会计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推动了会计的变迁与发展。
一、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继而延伸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被称为“经济大萧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为严重的世界性经济衰退。
大萧条从美国开始,以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暴跌为标志,到10月29日称为华尔街股灾,在29日后的短短两周时间内,在华尔街股票市场,蒸发了 300亿美元的财富,在当时这相当于美国整个一战期间的全部支出。
但危机并没有就此打住,且以此为契机,迅速席卷了全世界。
这次危机不单对发达国家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发展中国家亦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 2/3,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 19 世纪末的水平,人均收入、税收、盈利、商品价格全面下挫,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影响会计发展进程的六大历史事件
影响会计发展进程的六大历史事件意大利商业革命意大利位于地中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西方文化的连接点。
中世纪,意大利的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促使商品货币经济关系迅速发展,随着贸易的发展,意大利的商业和金融业获得长足发展,居欧洲领先地位。
此时,在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地出现复式簿记的萌芽。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总结前人的实践基础上出版《数学大全》(又名《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在第三部分的簿记中详细论述了借贷记账方法,提出“借”、“贷”符号、会计基本恒等式、财产清算方法,日记账、分录账、总账登记方法,以及试算平衡方法。
卢卡·帕乔利由此被称为“近代会计之父”。
商业革命促使了复式簿记的诞生。
东印度公司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着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权。
由于东印度公司在每次航海后都没有足够的现金向股东支付股利,于是便用下次航海的股份来代替,这就是股票股利的前身。
当最后清算股本时,需要极其复杂的会计核算,于是,1657年9月该公司发布新章程,允许签发永久性的股份,作为未来所有航海冒险活动的一种联合投资。
将每次清算转换为永久性股份,提出每年而不是每次冒险活动结束时结算利润,从而形成了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的概念,同时也产生了股份公司。
这些引起会计思想的巨大变化,对建立以年度为报告期的划分基础,确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固定资产和固定负债的划分界限,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英国工业革命随着1733年飞梭的发明、1764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1769年瓦特蒸气机的试制成功,英国进行了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完成于19世纪30~40年代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工厂制度和批量生产,导致固定资产成本在生产中所占比例上升,使折旧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
企业规模的扩大导致经营活动更加复杂,对生产成本信息需求的增长,使成本会计应运而生。
同时由于工厂制度的出现,大额资本的需要导致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而使向不参与经营的所有者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成为会计的主要目标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9年经济危机对公认会计原则产生和发
展的影响
游彩洋
摘要
会计的发展是具有“反应性”的,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是与当时的经济环境背景密不可分的。
当会计理论与实务不适应迅速发展的商业经济时,社会稀缺资源配置的矛盾必然会被激化。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继而延伸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为严重的世界性经济衰退。
面对日益发达的资本市场,美国未能及时建立一套统一的会计处理和会计信息披露方法体系。
美国会计实务界极度自由化阻碍了社会稀缺资本的合理配置,助推了经济危机的“大波浪”。
这次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性使人们意识到了构建完善会计理论和公认会计原则的重要性,进而完善了会计理论并且促进了公认会计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关键词:经济危机;公认会计原则;反应性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导致了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危机。
纵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历次大规模的资本市场危机几乎都与会计有着内在的联系。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在其名著《会计思想史》中写道“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也就是说,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每次危机之后人们都会反思在从危机获得的教训。
从会计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推动了会计的变迁与发展。
一、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继而延伸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被称为“经济大萧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为严重的世界性经济衰退。
大萧条从美国开始,以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暴跌为标志,到10月29日称为华尔街股灾,在29日后的短短两周时间内,在华尔街股票市场,蒸发了 300
亿美元的财富,在当时这相当于美国整个一战期间的全部支出。
但危机并没有就此打住,且以此为契机,迅速席卷了全世界。
这次危机不单对发达国家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发展中国家亦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 2/3,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 19 世纪末的水平,人均收入、税收、盈利、商品价格全面下挫,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美、德、法、英共有 29 万家企业破产,许多国家的建筑工程均处于停工状态,全世界各大主要城市全部遭到重创,一时间,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加剧。
二、经济危机爆发的会计成因
资本市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素市场之间以及要素市场与商品市场之间联结的纽带,是支持和润滑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轴心。
可以说,在现代经济中资本市场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资本市场是一个产权交易的市场,它所体现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产权关系,而产权的维护和保障最终是依靠会计来实现的。
随着20世纪初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会计界对会计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然而,面对一个日益发展的资本市场,美国未能及时建立一套统一的会计标准,也没有及时建立统一的会计信息处理和会计信息披露方法体系。
美国会计实务界极度自由化的局面阻碍了社会稀缺资本的合理配置,助推了经济危机的“大波浪”。
一方面,在20世纪初,美国各企业的会计处理是相当随意的,企业的会计程序方法及其财务报表提供的内容仍取决于管理当局的意愿或审计师的不同意见。
实际上,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美国大陆的开发,大量欧洲资本涌入美国,伴随而来的是欧洲的执业会计师,他们主要来自苏格兰和英国,并具有不同的查账程序和标准。
所以,为了改进会计实务,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会计处理程序的规范化或统一化逐渐显得必要。
1909年,美国的公共会计师协会任命了一个会计术语特别委员会,试图进行会计规范化的尝试。
1929年,联邦储蓄委员会以《财务报表的验证》为题发表标准化的会计方法程序,旨在统一会计实务。
但是,在当时的实务和理论研究中,仍有不少人(主要是执业会计师)抵制会计处理的统一化,当时的美国会计师协会正式期刊《会计杂志》的一篇编者评论甚至提出“为不同的企业订制统一会计和审计制度的任何建议是危险的”。
反对者强调会计方法应有灵活性,要更大程度得依赖会计师的职业判断。
可以说,统一会计标
准的匮乏导致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会计实务的混乱。
另一方面,受到自由放任主义学说的影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政府对股票市场采取完全放任自由的态度,不加以任何管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要求上市公司的年度报表必须经由注册会计师审计之后才能对外发布。
而基于信息披露成本的考虑,许多公司产生了隐瞒公司财务经营状况的信息。
并且当时投资者也未认识到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以上因素共同导致了当时的会计信息的披露完全处于自由放任的状态,资本市场上充斥着欺诈、投机、操纵。
尽管美国国会和各州政府为了规范证券市场和限制欺诈行为出台了一些证券法,然而由于立法的不完全和执法的不严密,美国证券市场上的不良行为未能得到根本遏制,资本市场的繁荣泡沫仍在逐渐放大。
这种不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剧了危机爆发之前美国资本市场的虚假繁荣。
三、经济危机对会计准则与会计规范的推动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短短两个月里,私人投资下降了90%,生产下降了56%,失业率增加至24%,税收难以维持学校教师和城市雇员的工资,9000家银行倒闭。
到1933年3月9日,全美所有银行关闭歇业。
哥伦比亚大学法学教授Adoleph Berle和经济学家Gadiner Means在他们所著的《现代股份公司与私人财产》中认为,行业权力和财富正在向少数人手中集中,而这种权力的集中至少又可部分地归因于缺乏统一会计惯例。
可以看出,这次经济危机加重了会计规范的紧迫感。
在1930年的美国会计师年会上,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注册委员会执行助理霍克西大力抨击了当时的会计实务,并列举了一系列弊端,这引起了会计职业界的的很大反响,迫使美国会计协会很快成立了“与证券交易所协调委员会”,该委员会对会计实务做了充分的调查,建议制定一些普遍接受的“会计原则”,并提出六条拟定的会计原则。
1934年美国会计师协会批准这六条原则作为“认可的会计原则”发表。
这六条原则是:收益账户不包括未实现利润,实现是指销售后的结果;资本溢价(准备)不可用于记录收入借项;在兼并前的子公司盈余溢余(收入准备)不能作为母公司的综合盈余溢余;支付给库存股的股票不能贷记收益;来自公司官员、职员和附属公司的应收款项必须单独列示;捐赠股本不能作为经营收益。
1933年和1934年。
美国国会相继通过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
规定所有的证券上市企业都必须提供统一的会计信息,并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负责制定统一的会计规则或准则。
1938年4月25日证券交易委员会发表的《财务报表的管理政策》将制定统一会计规则的权限授予美国会计师协会。
从此开始由会计职业界来制订会计准则,在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1938-1958年)和会计原则委员会(1959-1973年)发展阶段后,从1973年开始至今,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由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制订,其成立以来所发布的正式文告有四类: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解释、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技术公报,在财务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务处理的规范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902年,美国国会建议所有的公共持有公司应当强制公布重要资讯,如年度财务报告。
1911年,堪萨斯州通过了第一部州级证券立法,此后两年间有2个州相继制定了类似的证券监管法。
这些早期的证券立法被称为“蓝天法”。
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国会在充分酝酿和分析各州“蓝天法”的基础上,被迫出台了《证券法》(1933年)和《证券交易法》(1934年)。
美国《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的颁布以及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美国国家集中统一的资本市场监管模式的建立。
根据上述两法的规定,所有上市公司必须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供统一的会计信息,正式确立了信息披露制度在证券市场中的地位。
四、总结
会计的发展是具有“反应性”的,会计实务与理论的发展程度是与当时的经济环境背景密不可分的。
会计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必然是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复杂化而逐渐变得丰富和完整。
资本市场越发达,资本市场的保障基础便越重要,会计及其信息与会计监控的作用也便越明显(郭道扬,2007)。
当会计的发展滞后于商业经济的发展时,必然将引起社会稀缺资源的配置无法达到最优状态,随着矛盾的扩大和深化,最终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以一种激烈的方式逼迫会计进行变革和进步,以使会计理论和实务重新与经济环境的需要相适应。
20世纪初的会计发展的滞后性加速了年美国资本市场危机的爆发,但是此次危机也推动了美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和会计理论的进步,促进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