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平价理论评析

合集下载

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

利用这利率平价说和购买力平价说分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利率平价理论来分析:利率平价理论认为资金会从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利率较高的国家,资金的流入会使利率较高的国家的货币汇率上升。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元汇率近期的上升符合这一理论。

美联储没有错过2010年6月以来的任何一次加息机会,7次会议连续加息175个基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央行(ECB)预计将在今年全年维持利率于目前的2%不变,日本央行则一如既往坚守零利率政策。

以上利率前景预期的背景是,美国经济虽然自2008年以来已经出现放缓迹象,但3%以上的GDP增长率依然称得上亮丽。

无论欧元区还是日本,经济增长预期都遭到调降,经济基本面都在今年出现了较明显的放缓迹象。

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差别和利差的扩大更加明显,吸引投资者卖出欧元、日元而买进美元,支撑美元2008年以来持续走贬的形势似乎出现了转机。

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从20010年6月到12月,美联储已有5次升息共计125个基点,美元为何一直走贬?这与利率平价理论是否有矛盾之处?答案是否定的,即那段时间美元加息和贬值的共存并不矛盾。

利率是本币资金的价格,汇率则是以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因此,实际上,影响汇率的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是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存款或投资的实际价值的增长率,也就是等于名义利率减通货膨胀率。

加息只是名义利率的提升,而只有实际利率的提升才能对美元形成支持。

正因为如此,如果升息的速度慢于通货膨胀的增长速度,这样的升息理论上讲就不能提振美元汇率。

购买力平价(PPP)理论来分析:与利率平价理论不同,购买力平价(PPP)理论更适用于对长期汇率的预测。

它强调通胀对汇率的影响,认为货币的对内贬值(通货膨胀)必然导致对外贬值(汇率下跌)。

因此,在任何一本《国际金融学》教科书上,我们都会看到“通胀上升在长期会导致本币贬值”的说法。

但是为什么近一段时间来美国通胀压力的上扬却伴随美元的升值?实际上,美元汇率变动并非与购买力平价理论相左,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长期”二字。

第15章 第三节 利率平价理论第三版

第15章 第三节 利率平价理论第三版
外币存款的本币回报率约等于外币存款利率加上远期汇率升水率。 外币存款的本币回报率约等于外币存款利率加上远期汇率升水率。 外币存款利率加上远期汇率升水率
f −e e
3.抛补的利率平价 3.抛补的利率平价
本币存款的收益率= 本币存款的收益率=
i

外币存款的本币收益率为: 外币存款的本币收益率为: i* +
大量的套利活动和掉期交易, 大量的套利活动和掉期交易,使得低利率货币的现汇 汇率下降和期汇汇率上升, 汇率下降和期汇汇率上升,高利率货币的现汇汇率上升和 期汇汇率下降。直到两种资产的收益率相等, 期汇汇率下降。直到两种资产的收益率相等,抵补套利活 远期汇率差价(?表述是否正确) 动才会停止,此时远期汇率差价(?表述是否正确 动才会停止,此时远期汇率差价(?表述是否正确)正好 等于两种货币的利差。 等于两种货币的利差。
e
元本币用于购买外币一年后的本利和为: 将1元本币用于购买外币一年后的本利和为:
1 1 + i* ) × f ¥ / $ = ( $ e
i +
(1 + i ) f
*

(6)
f 单位本币; 将1元本币用于购买外币存款一年后的收益为 (1 + i* ) ¥ − 1¥ 单位本币; e 外币存款的本币收益率为: 外币存款的本币收益率为: * f − e 。
在19世纪末金本位制的条件下,英国政策制定者就意识到通过调整利 19世纪末金本位制的条件下, 世纪末金本位制的条件下 率能够影响汇率,即提高利率本币升值,降低利率阻止本币升值。 率能够影响汇率,即提高利率本币升值,降低利率阻止本币升值。 早在1889年 劳兹( 在观察维也纳远期外汇市场的交易时, 早在1889年,劳兹(Lotz)在观察维也纳远期外汇市场的交易时,就 1889 曾用利率差来解释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 曾用利率差来解释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 但是直到1923年 才由 但是直到1923年,才由John Maynard Keynes(1923)在《货币改革论 1923 (1923) 》(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中才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利率与汇率之 ) 间的关系,指出两国间的利差导致套利性资本的国际间流动, 间的关系,指出两国间的利差导致套利性资本的国际间流动,这种资本流 动对汇率尤其是短期汇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动对汇率尤其是短期汇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凯恩斯的上述汇率理论被称 古典利率平价理论。 为古典利率平价理论。 195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艾因齐格( Einzig) 195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艾因齐格(Paul Einzig)提出了利率平价动 年代 态理论的“互交原理” ),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了 态理论的“互交原理”(the theory of reciprocity),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了 ), 远期汇率与利率的相互关系,真正完成了古典利率平价体系。 远期汇率与利率的相互关系,真正完成了古典利率平价体系。

从利率平价理论角度探讨人民币的汇率

从利率平价理论角度探讨人民币的汇率

从利率平价理论角度探讨人民币的汇率彭 玲(中国建设银行西藏分行,西藏拉萨 850000)摘 要:中国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出现了连续的高速增长,贸易顺差也是年年高涨,使得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再次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文中通过利率平价理论对我国的人民币汇率进行分析,探讨利率平价理论在人民币和美元之间是否适用,同时找出影响这种适用性的各种因素,从而为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利率平价理论;汇率;人民币;美元中图分类号:F8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79(2009)06-0025-04A Discussion of Exchange Rate of RMB f ro mt he Perspective of Interest Rate Parit y TheoryPEN G ling(Tibet Branch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L hasa,Tibet850000,China)Abstract:Economic growth and favourable balance of trade of China have been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in the21st century.The exchange rate of RMB has become a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world.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reform in exchange rate of RMB,exchange rate of RMB is analyzed using the of the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theory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RMB and US dollar is discussed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outlined in this paper. K ey w ords: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exchange rate;RNB;US dollar 自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到现在的十余年时间里,人民币汇率问题几度成为国内外理论界和工商界关注的焦点。

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Rate Parity)认为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相等于远期兑换率及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

目录简介由凯恩斯和爱因齐格提出的远期汇率决定理论。

他们认为均衡汇率是通过国际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形成的。

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

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即外汇风险。

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相结合,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损之虞。

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高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

远期差价为期汇汇率与现汇汇率的差额,由此低利率国货币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币则会出现远期贴水。

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就会不断加大,直到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

因此我们可以归纳一下利率评价说的基本观点: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理论缺陷这一理论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1. 利率平价说没有考虑交易成本。

然而,交易成本却是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各种交易过高,就会影响套利收益,从而影响汇率与利率的关系。

如果考虑交易成本,国际间的抛补套利活动在打到利率平价之前就会停止。

2. 利率平价说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障碍,假定资金能顺利,不受限制地在国际间流动。

但实际上,资金在国际间流动会受到外汇管制和外汇市场不发达等因素的阻碍。

目前,只有在少数国际金融中心才存在完善的期汇市场,资金流动所受限制也少。

3. 利率平价说还假定套利资金规模是无限的,故套利者能不断进行抛补套利,直到利率平价成立。

政策含义从利率平价方程可以看出,导致资本跨国界流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利差的相对变化,即资本通常由利率低的国家和地区流向利率高的国家和地区。

利率平价理论下的汇率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下的汇率分析
结合中国50多年来的有关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建立脉冲响应函数并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分析得出利率平价理论不管是在长期均衡还是短期中对人民币汇率的决定作用有一定程度的实用性
利率平价理论下的汇率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下的汇率分析
结合中国50多年来的有关数据,通过建立V分析得出利率平价理论不管是在长期均衡还是短期中对人民币汇率的决定作用有一定程度的实用性.
作 者:王秀莉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21 刊 名: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P832.6 关键词:利率平价理论 VAR模型 Johallsen协整检验

利率平价理论概述

利率平价理论概述

利率平价理论概述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是国际金融理论中的一种理论模型,用于解释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利率之间的关系。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两个国家之间的货币利率之差应该等于两个国家之间的汇率水平的预期变动。

本文将对利率平价理论进行概述。

利率平价理论是根据资本流动的条件下,两个国家之间货币的利率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解释的。

该理论假设资本是自由流动的,即人们可以自由地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资本的投资和借贷。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根据投资回报率和成本等因素来进行资本的配置。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相对较高,那么这个国家的货币将会增值,因为更多的投资者将会倾向于在该国投资并购买该国货币,以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相对较低,那么这个国家的货币将会贬值,因为更多的投资者会将资金投向利率较高的国家。

利率平价理论可以通过利用利率差异来进行套利。

例如,如果在两个国家之间,相同数量的货币可以以不同的利率进行投资,那么投资者可以通过借贷或投资来获得套利机会。

假设国家X的货币利率为rX,国家Y的货币利率为rY,两国货币的即期汇率为S0,两国间货币交换合约的远期汇率为F。

按照利率平价理论,则有以下公式:(1+rX)=(1+rY)*(F/S0)这个公式表示,国家X的货币利率应该等于国家Y的货币利率与两国货币之间的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的比值之积。

根据这个公式,如果两国之间的汇率变动符合预期,那么两国之间的货币利率之差将会被抵消,从而实现利率平价。

然而,在实际情况下,利率平价理论并不总是成立。

有一些因素会导致利率平价理论无法适用。

首先,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并不始终成立,存在着政府限制和控制,以及其他经济因素的干预。

其次,利率平价理论假设了无风险、无成本和无税收等假设,而实际情况中存在着各种风险、成本和税收。

此外,预期汇率的变动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如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性等。

利率平价理论的实证研究

利率平价理论的实证研究

利率平价理论的实证研究一、引言利率平价理论是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

它是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来进行的。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不同国家货币的汇率应随着所购买的一般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而调整,即不同国家货币的汇率应该是保持相对购买力平稳的。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不同国家的利率之差应该随着汇率的调整而抵消,以保持投资回报相等的机会。

本文将对利率平价理论的实证研究进行探讨,以了解实际情况与理论是否一致,并讨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二、实证研究方法利率平价理论的实证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事件研究方法和均衡误差模型。

事件研究方法是通过研究特定事件对汇率和利率之间关系的影响来验证利率平价理论。

均衡误差模型则是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来检验利率平价理论在长期均衡下的有效性。

三、实证研究结果1.事件研究方法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危机和货币政策变化等事件上。

研究发现,在经济危机期间,资本流动逆转会导致国际利率差异放大,而利率平价理论失效。

此外,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变化也可能导致利率平价理论的失效。

2.均衡误差模型的实证研究主要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检验利率平价理论。

研究发现,在短期内,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一定的错位,可以通过资本流动调整来达到平衡。

但长期来看,资本流动可能受到政策限制和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利率平价理论无法实现。

四、问题和不足之处1.利率平价理论假设了市场利率是完全竞争的,但现实中存在着各种市场摩擦和不完全竞争的情况,这可能导致利率平价理论失效。

2.利率平价理论没有考虑到货币政策的影响。

现实中,不同国家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市场利率的差异,从而影响利率平价的成立。

3.利率平价理论忽视了其他因素对资本流动和利率之间关系的影响。

例如,政策限制、市场冲击和预期变化等因素也会对利率平价产生影响。

五、结论利率平价理论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市场中存在着很多因素会影响利率平价的成立。

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且稳定的。

关于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

关于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

关于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一、利率平价理论综述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Keynes)于1923年首先提出的利率平价说(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解释了了利率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从而引起汇率的变化。

根据理论平价理论,投资者为获得较高的收益,会把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国家转向利率较高的国家.资金的流入将使利率较高国家的货币汇率的存在贬值预期.因此,两国之间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与两国的利息差异有密切的关系。

投资者投资于国内所得到的短期利率收益应该和按照即期汇率折成外汇在国外投资并按远期汇率买回本国货币所得到的短期投资收益相等。

一旦出现由于两国利率之差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差异,投资者就会进行套利活动,直至汇率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均衡水平。

虽然该理论的前提假设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利率平价说突破了传统的国际收支、物价水平的范畴,从资本流动的角度研究汇率的变化,奠定了现代汇率理论的基础。

利率平价理论包括抛补的利率平价说(CIP)和非抛补的利率平价说(UIP)。

非抛补的利率平价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费雪敞开(Fisher Open)”。

理论界一般认为,只有在市场效率很高、具有信息高度透明和不存在任何扭曲的情况下,两种利率平价水平才会相等(CIP=UIP)。

二、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的含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等于两国货币的利率差异。

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即期升值而远期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即期贬值而远期升值。

抛补的利率评价理论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在公式的等式中,边为1+远期升水/贴水,右边则表示本/外国利率差异。

例如,即期美元/德国马克是$/DM,6个月远期汇率是如果美元6个月的利率是6%,马克为%,则马克升水等于:[1+()]/]2 =。

而利率差异等于[1+]/[1+]=。

式通常可以简化为:则:2() /=≈利率差==,因此,在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中,两国货币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等于两国利率的差异。

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实践检验

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实践检验

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实践检验一、利率平价理论的回顾利率评价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2 年在《货币改革论》一书中首先提出,后经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发展而成。

主要研究国际市场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利率平价理论是除购买力评价理论之外最重要的一种汇率决定理论,且购买力平价理论依照的是商品价格,利率评价理论依照的是资金价格,而由于资金的流动性大于商品,资金的价格更容易衡量,同时该理论将经济运行活动中最能体现货币资金价格的两个因素利率和汇率联系起来了,因而利率平价理论特别是抛补利率平价理论被认为是更加贴近市场同时更容易量化的汇率决定理论。

理论平价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低的国家以谋取利润。

但套利者在比较资金收益的同时,不仅仅要考虑两种资产的利率,还会考虑两种资产低的兑换成本,即汇率。

因而为锁定收益、避免汇率风险,套利者在进行即期资产兑换的同时,往往还要将其与远期或掉期业务相结合。

因此大量套利操作的结果是,低利率国货币的即期汇率下浮,远期汇率上浮,而高利率国货币的即期汇率上升,远期汇率下浮,即低利率货币远期升水、高利率货币远期贴水。

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价差就会不断加大,直到两种货币资产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套利活动停止,达到利率平价平衡点。

二、模型设定及指标选取说明利率评价理论分为无抛补利率评价理论和抛补利率评价理论,这里主要研究抛补利率评价利率,其公式可以描述如下:(F-S)/S=I-I1其中:S为即期汇率(直接标价法),F为远期汇率(直接标价法),I 为本币利率,I1 为外币利率。

由于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而且在目前人民币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下,美元还是占很大比重,因此本文选取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在指标选用上,由于涉及美元与人民币利率及汇率的指标较多,我们以贴近市场、真实成交为原则,在即期汇率上选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即期成交价;在人民币利率上选用SHIBOR在美元利率上选用了同期限的LIROR在期限选取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数据。

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

利用这利率平价说和购买力平价说分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利率平价理论来分析:利率平价理论认为资金会从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利率较高的国家,资金的流入会使利率较高的国家的货币汇率上升。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元汇率近期的上升符合这一理论。

美联储没有错过2010年6月以来的任何一次加息机会,7次会议连续加息175个基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央行(ECB)预计将在今年全年维持利率于目前的2%不变,日本央行则一如既往坚守零利率政策。

以上利率前景预期的背景是,美国经济虽然自2008年以来已经出现放缓迹象,但3%以上的GDP增长率依然称得上亮丽。

无论欧元区还是日本,经济增长预期都遭到调降,经济基本面都在今年出现了较明显的放缓迹象。

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差别和利差的扩大更加明显,吸引投资者卖出欧元、日元而买进美元,支撑美元2008年以来持续走贬的形势似乎出现了转机。

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从20010年6月到12月,美联储已有5次升息共计125个基点,美元为何一直走贬?这与利率平价理论是否有矛盾之处?答案是否定的,即那段时间美元加息和贬值的共存并不矛盾。

利率是本币资金的价格,汇率则是以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因此,实际上,影响汇率的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是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存款或投资的实际价值的增长率,也就是等于名义利率减通货膨胀率。

加息只是名义利率的提升,而只有实际利率的提升才能对美元形成支持。

正因为如此,如果升息的速度慢于通货膨胀的增长速度,这样的升息理论上讲就不能提振美元汇率。

购买力平价(PPP)理论来分析:与利率平价理论不同,购买力平价(PPP)理论更适用于对长期汇率的预测。

它强调通胀对汇率的影响,认为货币的对内贬值(通货膨胀)必然导致对外贬值(汇率下跌)。

因此,在任何一本《国际金融学》教科书上,我们都会看到“通胀上升在长期会导致本币贬值”的说法。

但是为什么近一段时间来美国通胀压力的上扬却伴随美元的升值?实际上,美元汇率变动并非与购买力平价理论相左,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长期”二字。

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摘要:通过实证分析和论证,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并不适合及人民币利率上调对汇率并不存在升值压力的结论。

这一结论与利率平价基本理论的预测结果恰好相反。

通过使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研究,试图对理论与实践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据此对我国现行的汇率机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汇率;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21日发布公告称,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这是自1994年中国进行汇率改革以来的重大变化,这次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做出了2%左右的上调幅度,远低于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尽管如此幅度的变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会是相当小的,但毕竟打破了长达十年盯住美元的汇率体制,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开始更加灵活,并有可能进一步升值。

自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4年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1994年至1997年基本上是一个小幅升值的走势,1997年到2005年基本上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换8.28元左右人民币的水平,变化幅度始终不大,而同期人民币利率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3年7月和199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两度提高利率,使得人民币利率远远高于美元利率。

而自1996年5月起,中国人民银行更是先后7次降低利率。

仅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刺激国内外的需求,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央行就连续6次降息。

此后与连续降息同时出现的是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

除了1997~1999年人民币利率水平是低于美元利率水平外,我国人民币利率水平一直明显高于美元利率水平。

开放市场中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和运用

开放市场中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和运用

开放市场中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和运用在经济学中,开放市场政策是一种主要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政策工具。

其中,利率平价理论也是开放市场政策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指导原则。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在理想的市场条件下,两个国家之间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货币的利率差异。

具体来说,如果两国货币之间的利率差异为正值,那么汇率就应该以贬值的方式调整,以反映高利率国家的货币在市场上的折扣;反之,则应该以升值的方式调整。

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利率的差异来源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系列因素,如货币供求关系、国际投资流动等。

在这种假设下,利率平价理论可以被用于分析和预测汇率的走势,并为开放市场政策提供一定的指导。

利率平价理论的运用能够对国际资金流动产生影响。

根据理论,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高于其他国家,那么资本流动就会流向该国,从而导致其货币贬值。

这可以促使国内出口商品更具竞争力,提高经济的出口收入。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低于其他国家,资本流动就会流出该国,导致其货币升值。

这会削弱国内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利率平价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际市场中存在各种非理性的因素,如市场的不确定性、投资者的情绪等,这些因素可能使理论的预测不准确。

其次,理论仅考虑了利率因素,而忽略了其他诸如贸易差额、政治因素等对汇率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利率平价关系的影响。

综上所述,利率平价理论是开放市场政策中的重要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和预测汇率走势,为国际资金流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然而,由于市场的复杂性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利率平价理论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继续探讨利率平价理论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分析其在开放市场中的运用。

首先,利率平价理论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判断汇率走势的依据。

当两国之间的利率存在差异时,投资者可以通过将资金从低利率国家转移至高利率国家,以追求更高的回报。

浅析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的不适用性

浅析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的不适用性

浅析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的不适用性作者:胡翔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4期摘要:本文首先对利率平价理论的脉络进行了简单梳理赘述。

然后通过选取我国利率以及美元利率的一些数据通过ADF检验以及协整检验,从而得出来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的不适用性,进一步去分析不适用性可能的原因。

关键词:利率平价;理论模型;适用性检验;失效原因1利率平价理论的概述1.1理论介绍利率平价理论分析的是两国之间的利差与其两国货币汇率的关系,该理论认为远期汇率对即期汇率的升贴水率取决于两国之间的利差。

利率平价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的,他认为投资者通过国际间的抛补套利会形成均衡汇率,两国如果存在利差,资金将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以获得利润,大量资金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高利率国家会使得低利率国家的货币即期汇率下浮,而远期汇率上浮,即远期升水;与此同时高汇率国家情况则相反,即期汇率会上浮,远期汇率会下浮,也即是远期贴水。

由于有利可图,国际投资者的套利活动不断进行,直到两种资产提供收益率相等,此时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远期差价等于两国利率差异。

1.2理论模型利率平价理论分为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和非抛补套利的利率平价理论两种。

(1)抛补套利利率平价理论及模型抛补套利的利率平价理论是指投资者或者套利者会在套利同时做掉期交易,以保证交割日的汇率。

具体做法是在期汇市场签订与套利方向相反的远期外汇合同,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保证套利者可以成功套利,其公式为:,可近似于其中f为远期汇率,e为即期汇率,为本国利率,为外国利率。

(2)非抛补套利的利率平价理论及模型非抛补套利利率平价理论假设的是套利者会根据预期的未来汇率进行套利活动。

相比抛补套利利率平价理论假定的投资者,在非抛补利率平价假定下需要承担汇率风险,该模型公式为:,可近似于其中,为投资者预期的未来某个时间的即期汇率,为即期汇率,为本国利率,为外国利率。

2数据分析2.1变量及数据选取说明我们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和美联储网站,我们选取2005年8月我国汇率改革开始到2015年7月共10年120个月的月度数据。

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与应用

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与应用

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与应用摘要通过对利率平价理论内容的分析,以及其在开放金融市场中的作用,了解利率平价理论的应用。

关键词利率平价套利时间套汇引言自20世纪20年代利率平价被首次提出后,利率平价受到西方经济学家的重视。

它与购买力平价所不同的是考察资本流动(而不是商品流动)与汇率决定之间的关系,它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汇率变动的原因——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

利率平价同样并非是一个完善的汇率决定理论,由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一些假设条件在现实中难以成立,加上影响未来汇率变动的因素的复杂性,使利率平价理论在短期汇率的价格猜测在实践上有所偏移,因此,利率平价理的实际效力具有不确定性。

一、利率平价理论内容及其分析利率平价理论(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Keynes)于1923年首先提出的,解释了了利率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从而引起汇率的变化。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远期差价(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差额)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

高利率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定贴水(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低利率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为升水(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

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牟取利润。

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

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结合进行,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蚀之虞。

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货币的即期汇率下浮,远期汇率上浮;而高利率货币的即期汇率上浮,远期汇率下浮。

由此低利率国货币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币则有远期贴水。

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会不断扩大,直至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

这样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

利率评价说的基本观点: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利率平价原理考察中国近年来短期资本流动

利率平价原理考察中国近年来短期资本流动

利率平价原理考察中国近年来短期资本流动董虹阳 11307100294(一)利率平价原理:利率评价说的基本观点: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利率平价理论的源起可以追溯到由凯恩斯和爱因齐格提出的远期汇率决定理论。

他们认为均衡汇率是通过国际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形成的。

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

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即外汇风险。

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相结合,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损之虞。

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高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

远期差价为期汇汇率与现汇汇率的差额,由此低利率国货币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币则会出现远期贴水。

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就会不断加大,直到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

利率平价说分为套补的利率平价和非套补的利率平价。

其中套补的利率平价含义为:相应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ρ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

公式表达为:ρ=i-i⃰ρ=(f-e)/e非套补的利率平价的含义为:预期的未来汇率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

公式表达为:Eρ= i-i⃰Eρ=(Ef-Ee)/Ee当市场中Ef与f不相等时,投机者就会利用两者的价差进行投机活动,直至消除了这种差异,没有进一步的投机获利空间,因此投机者的活动将使远期汇率完全由预期的未来汇率所决定,即Ef=f,套补与非套补的利率平价同时成立。

加之预期的汇率变动本身是一个心理变量,很难准确的数据化分析,因此我的分析也主要依据远期外汇市场,简要辅以预期的分析。

(二)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指期限为1年或1年以内或即期支付资本的流入与流出。

利率平价理论 Interest Rate Parity 介绍认为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相等于远期兑换率及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

利率平价理论 Interest Rate Parity 介绍认为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相等于远期兑换率及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

. 利率平价理论 Interest Rate Parity 介绍认为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相等于远期兑换率及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

由凯恩斯和爱因齐格提出的远期汇率决定理论。

他们认为均衡汇率是通过国际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形成的。

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

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即外汇风险。

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相结合,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损之虞。

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高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

远期差价为期汇汇率与现汇汇率的差额,由此低利率国货币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币则会出现远期贴水。

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就会不断加大,直到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

因此我们可以归纳一下利率评价说的基本观点: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3.外汇市场:是指经营外币和以外币计价的票据等有价证券买卖的市场。

是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以前,一般人对外汇市场的了解仅是一个外币的概念,然而历经几个时期的演进,它已较能为一般人了解,而且已应用外汇交易为理财工具。

4、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发展1922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并在《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加以完整的阐述。

该理论是一个古老的,同时又是最基础的汇率决定理论。

从该理论诞生起,便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直至现在,它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和假设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而各国的价格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货币的购买力,因此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取决于各国价格水平的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3年凯恩斯在《货币改革论》(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一书中,从资本流动角度,而不是从商品角度来研究汇率,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利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他指出:远期汇率同即期汇率之间的差价,如果按百分率来表示,趋近于两个不同金融中心之间的利率差额。远期利率与即期利率的差价,还会按照供给状况,围绕利率平价上下波动。[1]凯恩斯初步建立了古典利率平价理论框架。
然而,另一些观点则认为,利率平价规律在我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熊原维(2004)认为,利率对中国的长期汇率影响有限,从而侧重分析了利率平价理论所描述的短期内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的特殊金融市场环境,分析了中国利率对汇率的传导机制,得出结论:由于外资银行、QFII等在今后将成为短期资本流动更便捷、更快速的渠道,并且这在客观上也要求汇率体制作相应改革,因此利率平价理论成立的前提在中国将逐渐具备,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将更加具有适用性。
二、国内文献综述
在国内,学术界很多学者也一直在研究利率平价理论视角下利率和汇率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围绕以下三个主题展开:检验利率平价理论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机制、利率平价模型的修正。
(一)利率平价理论适用性
主流观点认为,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不具有适用性和解释力。
易纲和范敏(1997)认为,利率平价成立的前提条件均衡的市场利率和货币的完全可兑换在中国不成立,因此,利率平价在中国的解释能力不强,目前,汇率变动应该等于利率加上一个由体制等原因决定的摩擦系数。而随着中国开放度的提高和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摩擦系数会逐步减小,利率平价的预测力会越来越强。
Mishkin(1984)对国际平价条件下关于各国实际利率是否相等作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否定了各国实际欧元利率相等的假说,同时也否定了非抛补利率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共同假设以及远期汇率预测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的无偏性。
Gregory(1987)以加拿大和美国两国为例,采用1972年1月-1985年6月的月度数据对利率平价和理性预期的共同假设进行了检验,并对即期汇率和利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利率平价理论。
凯恩斯之后,英国经济学家保罗艾因齐格(1937)在《远期外汇理论》(The Theory of Forward Exchange)一书中,提出了利率平价理论的互交原理,揭示了即期汇率、远期汇率、利率、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相互影响,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了利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真正完成了古典利率平价体系。
张占威(2007)采用了矩阵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中美两国不同经济形势组合情况下,能够避免大规模国际资金流动的人民币汇率远期波动幅度,得出结论: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率这一重要的经济变量,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将不断提高。
江春、刘春华(2007)在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进行阶段性划分的基础上,对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转轨时期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由于深层次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利率平价在中国的拟合性较低步实现,利率平价在中国的拟合性正逐渐优化。
一、国外文献综述
(一)理论溯源
20世纪初,随着生产与资本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国际间资本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并成为货币汇率(尤其是短期汇率)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传统的汇率理论都不能解释这一现象,如国际借贷说认为汇率决定于外汇供求关系,购买力平价说认为汇率是两国相对物价的比率。
杨帆(1997)指出,除了计划利率、外汇管制以外,外汇远期市场的缺乏也是影响利率平价发挥作用的重要体制性因素。他指出:人民币汇率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停留在商品市场层次上,利率平价对汇率的影响不是直接在资本市场上体现,而是通过商品市场体现。
钟云波(2000)利用利率平价理论和汇率超调学说以及参考换汇成本学说,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及其与利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针对利率平价在中国的适用程度的差异,将交易成本和资本管制等因素考虑进去,修正了利率平价公式,建立了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模型,更好地解释了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利率与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
(三)利率平价模型的修正
张听和朱睿民(1999)对人民币汇率决定过程中利率平价条件的模型进行了研究,尤其突出了公众与央行就汇率目标之间的博弈以及各种途径的套利资本流动、外汇黑市在汇率决定和利率平价中的特殊作用。他们认为,套利者可以通过资本管制条件下的各种违规资本流动渠道来实现套利目的,且这种流动并不仅限于商品渠道。在目前的外汇市场交易方式、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没有出现质变的情况下,利率变化对未来汇率的影响仍将呈现与基本模型不同的结果。
Aliber(1973)对利率平价理论进行了重新解读,认为大多数学者没有解释以套利为目的而未被利用的获益机会以及预期角度的利率平价的重要性,提出三个解释因素:交易成本、违约风险以及非货币收益、违约风险、非统一的相关收益等因素的组合。
Michael P.Dooley和Peter Isard(1980)对1970-1974年欧洲市场利率和德国马克贷款利率变化利用投资组合行为模型进行了研究,认为:给定一国资本流动控制预期的情况下,由于政治风险而存在的利率差异主要取决于该国在外的债务总量以及世界财富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分配,而利差的变动是由于对资本控制的有效税收。伴随资本控制预期的政治风险将导致对利率平价的偏离。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化,利率平价理论最显著的特征已不仅仅在于从理论上总结出外汇市场上本国利率和外国利率差额与远期汇率升(贴)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已成为投资者的决策指南和投机者的盈利工具。在利率平价理论分析框架下,国际资本流动成为了汇率决定尤其是短期汇率决定的关键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汇率的频繁波动现象,例如亚洲金融危机中一些国家汇率的巨幅波动,其始作俑者可以说是国际资本流动。尽管利率平价理论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该理论对中国当前的金融背景下利率、汇率政策的选择仍有着较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Jyh-Lin Wu和Show-Lin Chen(1998)对实际利率平价作了重新检验。他们选取了1979年1月-1996年9月的月度数据对基于CPI的实际利率平价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不支持实际利率平价的结论;采用了三个基于面板的单位根检验,运用欧洲市场利率的月度观察数据,对实际利差的平稳性进行了ADF检验,得出支持基于面板检验的实际利率平价假说的结论,该结论与自1979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快速进程是保持一致的。
(三)简要评论
古典利率平价理论把人们对汇率研究的视角从商品市场转移到资本市场,从资本流动的角度很好地解释了远期汇率变动与利率变动的关系,但由于当时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的局限性,古典利率平价理论没有用具体的数学模型表示汇率利率的数量关系,限制了古典利率平价理论的应用;现代利率平价理论是其他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石,理论上提出了外汇市场上本国利率和外国利率的差额与远期升(贴)水的数量关系,为各国对汇率的调节和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投资者预测远期汇率提供了指南。但该理论的假设条件与经济和市场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了利率平价理论的应用价值。 #p#分页标题#e#
杜金珉和郑凌云(2001)通过对中美两国利率差异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关系的检验与分析得出了很相似的结论,他们指出,现阶段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很难直接而有效地适用于利率平价理论,因为中国的实际情况难以满足利率平价理论的大多数假设。
郑春梅和肖琼(2006)通过实证分析和论证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并不适合,人民币利率上调对汇率并不存在升值压力。这一结论与利率平价基本理论的预测结果恰好相反。
关键词:利率平价;国际资本流动;利差套利;资产价格套利
中图分类号:F832.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8-0079-05
自凯恩斯提出利率平价理论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对该理论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使得该理论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已成为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利率平价理论认为,汇率的变动由利率差异所决定,即两国货币的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的差异(升水或贴水)近似等于该国利率和所指的外国利率的差异。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本币远期将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远期将升值。换句话说,利率高的货币远期将贴水,利率低的货币远期将升水。投资者为获得较高的收益,会把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国家转向利率较高的国家。资金的流入将使利率较高国家的货币汇率存在贬值预期。因此,两国之间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与两国的利息差异有密切的关系。投资者投资于国内所得到的短期利率收益应该和按照即期汇率折成外汇在国外投资并按远期汇率买回本国货币所得到的短期投资收益相等。一旦出现由于两国利率之差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差异,投资者就会进行套利活动,直至汇率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均衡水平。
(二)利率平价视角下的利率汇率联动性
何慧刚(2007)从利率平价理论出发,分析利率和汇率的相互作用,对利率平价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并分析了中国偏离利率平价的现实原因,对利率平价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增强中国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机制,实现内外经济均衡的策略。
荀玉根(2008)立足于利率平价理论,分析了利率与汇率的联动关系及政策意义。以利率平价模型为视角,对1985-2007年中美两国一年期存款利率和汇率的变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联动关系偏离了传统利率平价模型所阐述的结论,利率平价模型中利率与汇率的联动性关系在中国表现不明显,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解释性不强。
李伟杰(2009)回顾了利率平价理论和利率汇率联动的相关文献,归纳了国内外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对人民币利率汇率联动状况进行了相关实证检验。运用1981-2008年的数据对理论和现实的契合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利率平价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部分契合;运用1985-2007年的数据,对汇率变化和利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汇率变化率是利差的格兰杰原因,而反方向的检验并不成立。
20世纪50年代开始,很多西方学者在古典利率平价理论的基础上,联系变化了的国际金融市场新格局,对远期汇率决定作了更加系统的研究,并对利率平价理论进行了新的补充和完善,形成了现代利率平价理论,包括抛补利率平价理论和非抛补利率平价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