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起电两种电荷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填空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一.两种电荷1.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如图所示是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纸屑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①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
能转化为能。
②带电体的基本性质是吸引。
(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图甲说明:同种电荷互相。
图乙说明:异种电荷互相。
(4)电荷量:电荷的叫电荷量,简称。
电荷量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5)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
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两片金属箔上,使它们带上(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由于而张开。
所以验电器的原理是。
而且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的多少。
2.原子及其结构:(1)原子结构:原子由中心的和绕其运动的组成。
原子核带电,电子带电,原子核和电子之间互相。
电子是带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
通常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量等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电荷的数量,所以原子整体电性,物体对外也电性(填“显”或“不显”)。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
束缚电子本领弱的,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能力强的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由于缺少电子而带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电。
所以,摩擦起电不是电荷,而是电荷的。
(3)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了丝绸上,使丝绸有了而带电,使玻璃棒而带电。
3.导体和绝缘体:实验:如图两个相同的验电器。
A带电,B不带电。
(1)如图甲:用橡胶棒连接A、B。
观察A、B金属箔的张角。
说明橡胶棒是。
(2)如图乙:用带的金属棒连接A、B。
观察到A的金属箔张角,B的金属箔张角。
说明有一部分电荷通过从A移动到了B。
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说明金属是。
(3)导体:的物体叫导体。
常见的导体有、、、、等。
(4)绝缘体:的物体叫绝缘体。
常见的绝缘体有、、、和油等(5)金属导体: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金属导电靠的就是。
初三物理两种电荷知识讲解

两种电荷【要点梳理】要点一、自然界的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4、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5、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要点诠释: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个吸引是相互的,轻小物体也会吸引带电体。
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如:通草球,轻质小球、碎纸屑、泡沫、毛发、细小水流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A、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各自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
B、接触带电:用接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即: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与另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触时,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了同种电荷。
接触带电实际上是电荷的转移。
要点二、验电器:1、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通过验电器;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要点三、原子结构元电荷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符号是C。
2、原子结构: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等量,原子不显电性,呈电中性,物体也呈电中性,但不能说物体没有电荷。
3、元电荷:精确的实验表明,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即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整数倍。
因此人们把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基本电荷”,也叫“元电荷”(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用符号“e”表示,则e=1.6×10-19C。
要点诠释: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九年级上册物理 两种电荷 -含答案解析

两种电荷要点一、自然界的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4、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5、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要点诠释: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个吸引是相互的,轻小物体也会吸引带电体。
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如:通草球,轻质小球、碎纸屑、泡沫、毛发、细小水流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A、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各自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
B、接触带电:用接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即: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与另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触时,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了同种电荷。
接触带电实际上是电荷的转移。
要点二、验电器:1、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通过验电器;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要点三、原子结构元电荷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符号是C。
2、原子结构: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等量,原子不显电性,呈电中性,物体也呈电中性,但不能说物体没有电荷。
3、元电荷:精确的实验表明,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即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整数倍。
因此人们把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基本电荷”,也叫“元电荷”(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用符号“e”表示,则e=1.6×10-19C。
要点诠释: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4、培养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中和现象。
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是教学重点,而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法建议: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本图4—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
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接告诉学生的,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应举例说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由于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这节课的教学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有关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的资料(主要是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通过课堂上学生阅读课文、交换资料、相互交流讨论,自己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实验,可采用演示实验为主的方法,突出物理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采用演示和学生探索性实验相结合并以学生实验为主的方法,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资料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 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对外不显带电性质.)
二、原子结构 元电荷
原子核(正电)
1、原子的结构: 原子 电 子 (负电)
2、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种物质,原子核对电子束缚本领强弱不同造 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练习: 1、甲、乙、丙三个带电物体。甲物体排斥 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
带正电。则甲物体带_ 负__电。
2、如图,将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 用细线悬挂着的通草小球。若小球被吸引, 那么小球带 正电或 不;带若电小球被排斥,那么 小球带 电。负
5、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B、汽油会腐蚀塑料,造成漏油; C、汽油与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 产生火花放电,引燃汽油,造成火灾;
D、汽油与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 人触到桶的外壳会造成触电伤害。
2、小明穿了一条新裤子,不到一天就粘了 不少灰尘,回家后,妈妈批评他不注意清 洁。他很不服气地说,是灰尘往我裤子上 跑,躲都没法躲。妈妈听了很生气,认为 他在说慌。你能帮助他解释一下吗?
希腊有个叫泰勒斯的人,研究了这种神奇的现象。经过仔 细地观察和思考,他注意到挂在颈项上的琥珀首饰在人走动时不 断晃动,并和身上的丝绸衣服发生摩擦。他猜想一定有奥秘。经 过多次实验,泰勒斯发现用丝绸摩擦过的琥珀确实有吸引灰尘、 羽毛等轻小物体的能力。于是他就把这种不可理解的力量叫做
“电”。
思考?
1.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 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并且 显得比较蓬松,这是为什么呢?
如塑料、橡胶、玻璃、干木头、空气、油等都 是绝缘体。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1.自然界中只有种电荷。
用摩擦过的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摩擦过的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2.叫电量,单位是,单位的符号是。
3.验电器的原理是,验电器的作用是。
4.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带电,电子带电,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电量为,称为电荷,常用符号来表示它。
5.如果物体得到电子,它就带电;如果物体失去电子,它就带电。
6.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从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使分开。
7.电子是物体里最小的带电微粒,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库仑,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库仑。
8.一个物体不带电时,是由于物体中原子核所带的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性,也就是对外不显的性质。
9.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电荷。
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的是。
10.把两个带正电的轻质小球相互靠近,将发生相互的作用,把一个带正电的轻质小球和另一个带负电的轻质小球靠近,将发生相互的作用。
11.蓄电池充电时,是能转化为能,放电时是能转化为能。
12.的物体叫导体,的物体叫绝缘体。
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发生改变时,就可能。
所以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界限。
13.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导体内部有;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内部的。
14.一个同学将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把尺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来,这说明经摩擦过的塑料尺带了。
15.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一带电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是电荷。
16.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用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那么小球可能带电,也有可能。
17.当带电体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电荷互相而张开。
从金属箔的张开可以断定,跟金属球接触的物体是带电的。
18.指出下列能量的转化(1)干电池放电时,能转化为能;(2)植物的光合作用时,能转化为能;(3)发电机发电时,能转化为能;(4)蓄电池充电时,能转化为能;(5)燃料燃烧时,能转化为能。
摩擦起电__两种电荷

补充习题
1、两个物体相互靠近时,相互吸引,这说明: A 、两个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 B、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 C、可能一个物体带电,一个物体不带电 D、两个物体都不 答案:C 带电 2、用细线悬挂的两个通草球相互排斥,则: A 、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 B、它们一定带同种电荷 C、它们之间 只有一个带电 D、它们可能都不带电 答案:B 3、甲、乙、丙、丁四个小球,若甲与经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 互相吸引,乙排斥甲,丙吸引乙,丁吸引丙,则丁球: A 、一定不带电 B、不能带正电 C、一定带负电 D、可能不 带电或带负电 答案:D 4、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任意两个靠近均相互吸引,已知 甲带正电,则乙球不可能(带正电 ),若丙球能吸引不带电的 不带电 轻小物体则乙球一定( )。(选填“带正电”,“带负电” 或“不带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三、验电器 1、作用: 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构造: 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3、原理: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4、使用:将被检验物体接触金属球,如金属箔张开说明 物体带电,张开角度越大,说明物体带的电荷越多。
5、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简称电荷 6、电荷的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库仑是一个较大 的单位,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 量大 约是几十库仑)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中和指电荷完全抵消而不是电荷消失) 四、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2、用验电器检验
第四章 电 路
第一节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一、摩擦起电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 ,或者 说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补充:摩擦起电的危害和应用) 3、使物体带电的两种方法:一是摩擦起电,二是接触带电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引言当我们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学习静电现象时,其中一个非常有趣且令人着迷的主题就是摩擦起电。
通过摩擦两种不同的材料,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们之间产生的电荷。
这篇文档将介绍摩擦起电的概念,解释静电现象以及产生两种不同电荷的原理。
静电的定义静电是指由于物体带有静态电荷而产生的现象。
静电的主要特征是电荷的静止状态,即没有电流流动。
当两个物体之间摩擦时,一些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导致它们之间形成静电。
这个现象可以用摩擦起电来解释。
摩擦起电的实验要观察到摩擦起电现象,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1.准备两种不同材料的棒状物体,如塑料棒和橡皮棒。
2.用一块干燥的布擦拭其中一根棒状物体,将其带有静电。
3.将带有静电的物体靠近未带电的物体,并观察它们之间是否发生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如果两个带有相同电荷的物体靠近,它们会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
这表明它们带有相同的电荷。
2.如果两个带有不同电荷的物体靠近,它们会发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这表明它们带有不同的电荷。
两种电荷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将电荷分为两种类型: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会带有正电荷。
正电荷意味着电荷在物体内部相对不足,相对于外部这个物体呈现出缺少电子的状态。
这是因为电子带有负电荷,当它们从物体中转移到其他物体时,原物体会带有正电荷。
负电荷当一个物体获得了额外的电子时,它会带有负电荷。
负电荷意味着电荷在物体内部相对较多,相对于外部呈现出多余的电子状态。
原理解释当两个物体摩擦时,会发生电子的转移。
对于塑料棒和橡皮棒这样的非导体材料而言,电子不能自由地在材料中移动。
为了达到电荷平衡,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导致物体带有静电荷。
摩擦起电的原理可以通过材料的电子亲合能力解释。
电子亲合能力是指材料获得电子的能力。
材料的电子亲合能力越大,它就更容易从其他物体中吸引电子。
以塑料棒和橡皮棒为例,塑料棒的电子亲合能力较大,它更容易从橡皮棒吸引电子。
15.1 两种电荷 摩擦起电【初中物理】

A. 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B. B 球、C球都带正电
C. B 球、C球都带负电
D. 无法判断
【解析】A、B排斥,则B一定带负电;
A
B
C
B、C排斥,则C一定带负电。
答案:C
练习 甲、乙两个通草球相互靠近时互相吸引,已知甲带正电,则下列 对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乙一定带负电 B、乙一定不带电 C、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D、无法判断
A. 带电棒一定带负电 B. 带电棒一定带正电 C. 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异种电荷 D. 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同种电荷
答案:D
练习 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相同的验电器,带有等量电荷,甲带 正电,乙带负电,金属箔片都处于张开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用橡胶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 B. 若用玻璃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 C. 若用金属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 D. 若用金属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全都闭合
练习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和乙,使甲带电,乙不带电。可以看到 甲的金属箔张开,乙的金属箔闭合(如图所示)。用带绝缘柄的金属 棒 将甲和乙的两金属球连接起来,则甲、乙金属箔张开角的变化情况 是( )
A. 甲和乙都不变 B. 甲变小,乙张开 C. 甲变大,乙不变 D. 甲闭合,乙张开
答案:B
练习 图是用带电棒接触原来不带电验电 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 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
元电荷
电子是带有最小电荷的粒子。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
e 1.61019 C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摩擦起电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摩擦时,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能 力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 摩擦起电的本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 擦创造了电荷。 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因 失去 电子而带 正 电;丝绸 得到 电 子而带 负 电,电子从 玻璃棒 转移到 丝绸 。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第一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重点难点一、摩擦起电是由两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两物体上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二、大量实验表明,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正电荷,丝绸上带等量的负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而毛皮上带等量的正电荷。
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带电体的性质: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是不同的。
前者反映了带电体的一种性质,后者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五、物体带电的区别:1、摩擦起电:两物体上带的是等量异种电荷;2、接触起电: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上了与带电体相同的电荷;3、感应起电:如果将带电体靠近导体,但不接触,会发现导体两端带有异种电荷。
能力训练1、现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塑料小球,当它们相互靠近时,已知甲排斥乙,乙吸引丙,则当甲靠近丙时()A、两球一定吸引B、两球一定排斥C、没有相互作用D、可能吸引,也可能排斥2、甲乙丙三个通草球,若它们俩俩相互吸引,则三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A、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B、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C、两个带负电,一个不带电D、两个带异种电荷,一个不带电3、现有A、B、C、D四个小通草球,分别用细线吊着,已知A排斥B,B吸引C,C吸引D,A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则A和D靠近时,它们将()A、一定排斥B、一定吸引C、可能排斥也可能吸引D、无法相互作用4、玻璃棒跟丝绸摩擦后,接触原来已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由张开变为完全合拢,则验电器()A、原来带负电B、原来带正电C、接触后带正电D、接触后带负电5、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一原来已带电的验电器上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先闭合后又张开,这说明金属箔()A、先带少量负电,后带大量正电B、先带少量正电,后带大量正电C、先带少量负电,后带大量负电D、先带正电,后带负电。
电学知识要点复习

第五章电路一、摩擦起电两种电荷1.电荷的概念:摩擦过的物体有了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负电荷的规定:自然界中只有种电荷,人们把摩擦过的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摩擦过的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5.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的仪器。
6.验电器的工作原理:验电器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三、电流1.电流的形成:的形成电流。
2.电源:能够提供的装置叫做电源。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它是将的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3.电池电源的作用:电池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地使正极聚集,负极聚集,以持续对外供电。
4.干电池的是它的正极,是它的负极。
5.干(蓄)电池对外供电时,能转化为能;发电机发电时,能转化为能。
6.电流方向的规定:规定为电流方向。
并由此可知:电流方向同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极流向极。
在电源内部,电流则是从极流向极的。
四、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和绝缘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①常见的导体有:、、、,以及酸、碱、盐的等;②常见的绝缘体有:、、、、等。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通常条件下是绝缘体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能导电而变成。
4.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的电荷几乎都束缚在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电荷—。
自由电子——金属导体自由电荷阴阳离子——酸、碱、盐水溶液等五、电路和电路图1.的设备叫做用电器,它将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2.电路四组件:、、和。
3.电路三状态:①通路:的电路叫做通路。
②断路:的电路叫做断路(又叫路。
)③短路:电路不经过而直接构成回路的电路,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通路,是发生的电路(选填:允许或不允许)。
4.用来表示的图叫做电路图。
六、电路的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与训练7---两种电荷(原卷版)

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与训练专题7 两种电荷知识点一: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2.使物体带点的方法:①摩擦起电②感应起电③接触带电。
知识点二:两种电荷即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知识点三:验电器(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3)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知识点四:原子及其结构1.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位于原子中心,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运动。
2.元电荷:①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6×10-19C;②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
3.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4.同种物质摩擦不起电的原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相同,电子不能发生转移。
知识点五:导体和绝缘体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转化。
2.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
本节要熟练记忆以下基本知识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2.使物体带点的方法有①摩擦起电;②感应起电;③接触带电。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是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来工作的。
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讲义14.1电是什么-摩擦起电与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沪科版

初中物理电是什么-摩擦起电与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考点精讲】(一)摩擦起电1. 摩擦起电现象探究现象将圆珠笔笔杆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圆珠笔笔杆吸引小纸屑屑将摩擦过的塑料梳子靠近小纸屑塑料梳子吸引小纸屑用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细水流水流向塑料棒一方弯曲将文具盒中的文具,如直尺、钢笔、小纸屑被吸引铅笔、三角板等摩擦后靠近小纸屑①经摩擦后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②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 摩擦起电的实质:◆说明: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3. 静电的应用与防护(1)静电的应用:激光打印机、静电喷雾、静电除尘、静电杀菌等。
(2)静电的防护:印刷厂里空气保持适当的湿度、油罐车车尾装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等。
(二)电荷的相互作用1. 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说明]①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利用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说明]①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张开的角度大,表示传给验电器的电荷多。
②验电器带正电后,如果再用带负电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会看到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这表示正负电荷放在一起会互相抵消.如果两者电量相等,验电器的金属箔将不再张开,即正负电荷完全抵消.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
【典例精析】例题1 (龙岩中考)四个悬挂着的带电通草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D球()A. 带与A球不同种的电荷B. 带与B球不同种的电荷C. 带与C球不同种的电荷D. 一定带正电荷思路导航:①A和B相互吸引,则A与B带异种电荷,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②B和C相互排斥,它们一定带同种电荷,可能都是正电,也可能都是负电;③C和D相互排斥,它们一定带同种电荷,可能都是正电,也可能都是负电。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示例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示例
摩擦起电是指通过两种材料之间的摩擦产生静电。
在这个过程中,两种材料之间会发生电荷转移,其中一个材料失去电荷并带正电荷,另一个材料获得电荷并带负电荷。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摩擦起电实验的教案示例:
实验材料:
1. 一块橡胶棒
2. 一块毛巾
实验步骤:
1. 将橡胶棒和毛巾分别清洁干净,确保无杂质。
2. 用食品包装薄膜将橡胶棒和毛巾的一端固定在桌子上,确保两者能够自由摩擦。
3. 让学生轮流摩擦橡胶棒和毛巾的另一端,每人摩擦5次。
4. 在摩擦完后,让学生将橡胶棒和毛巾的非固定端靠近对方并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5. 学生观察到两者会相互吸引,说明它们带有不同的电荷。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得出结论:摩擦起电时,橡胶棒带有正电荷,毛巾带有负电荷。
这是因为摩擦过程中,橡胶棒失去了一些电子并带正电荷,而毛巾获得了这些电子并带负电荷。
实验拓展:
1. 学生可以换用其他两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学生可以通过使用静电计或带电物体靠近摩擦过的材料来验证电荷的产生。
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危险。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避免材料掉落或碰撞。
希望以上的教案示例能够帮助到您!。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课件: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3.(知识点 1)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 发丝便会一根根地竖起来,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如图所示。这是由 于头发丝带有 同种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相互 排排斥斥 (选 填“吸引”或“排斥”)的结果。
4.(知识点 1、3)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李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脚 穿塑料拖鞋,手上捏着一个带绝缘柄的圆形铜拍,同放在椅子上的毛皮摩擦后 就立即拍一下自己的胸部,反复几次后,他的头发根根竖起,一幅“怒发冲冠” 的形象,顿时四周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请你分析一下李老师的实验说明了哪些物理现象或原理。(写出两条即可) 解:(1)带绝缘柄的铜拍和毛皮摩擦起电。 (2)人体是导体,把铜拍上的电荷导入头发。 (3)头发因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会根根竖起。 (4)塑料是绝缘体,使人体带的电荷不能导入大地。(合理即可)
知识点 3 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容易 导导电电 的物体叫做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 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2)绝缘体:不容易 导导电电 的物体叫做绝缘体。橡胶、玻璃、 塑塑料料 等 都是绝缘体。
1.(知识点 3)如图所示的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B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知识点 1、2)小芳同学想探究“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后,各带什么 电”,于是她用梳过头的塑料梳子去靠近水平悬挂且带正电的玻璃棒的一 端,发现两者相互吸引,那么塑料梳子和头发的带电情况正确的是( AA )
(4)电荷量:物体所带 电电荷荷 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 库库仑仑 ,简称 库库 ,符号是 CC 。
物理教案《摩擦起电两种电荷》

物理教案《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物理教案《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物理教案《摩擦起电两种电荷》1 (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什么实验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有两种电荷;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互相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二)教具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验电一个,碎纸屑假设干。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日常生活中,当空气枯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答: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提问(2):假如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答:摩擦起电。
老师总结: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
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
那么,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展学习和讨论。
2.进展新课(1)物体带电与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演示实验: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在空气枯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就是因为梳子带了电,能吸引头发的缘故。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种方法简单、常见。
下面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②接触带电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演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甲接触没有被摩擦过的橡胶棒乙,然后用乙去靠近纸屑、验电羽,观察橡胶棒乙可以吸引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这说明橡胶棒乙通过接触橡胶棒甲而带了电。
摩擦起电_两种电荷__257

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吗?
带电物体吸引轻小物体
带电的梳子 吸引小物体
带电物体吸引轻小物体
带电的梳子 吸引水流
物体带电的方法: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
的两物体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接触起电: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
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感应起电: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
大约只有10-7C。一片雷雨云带电的电荷, 大约有几十库仑。 想一想:为什么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
电与雷雨云带的电会相差这么大?
电荷的多少 4 、电荷量:___________,叫 做电荷量。符号( Q)。 C 库仑 单位 :_____,符号是__。 5 、中和:放在一起的____ 异种 等量 ____ 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
1.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 正电荷跟核外电子总共带的_____ 负电荷 数量相等,整个原子是中性的。 失去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的时候,_____ 得到 电子的物体带正电,_____电子的物 体带负电。 2.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 电荷 转移 ,只是_____从一个物体_____到 另一个物体。
失去电子的玻璃棒因缺少电 绸子得到电子带负电。 子而带正电。
2. A、B、C、D 4个通草球, A吸引B,A排斥C,C吸引D。 如果B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 AC 排斥,则一定带正电的是_____ B ,一定带负电的是 _____ .
无法确定是否带电的是_____. D
3.让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去靠近 挂在细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 被吸引,则小球原来 (D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不带电或带负电
4.有一带正电的物体,排斥一个轻 小物体,则该轻小物体 ( ) A A.一定带正电 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C.一定带负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演示1:取两片吹塑纸,将一片放在可以灵活转动的支座上,用另一片靠近它,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然后用手摩擦这两片吹塑纸,再靠近,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
(不用手摩擦时它们没有作用,用手摩擦后它们互相排斥)师:都是这两片吹塑纸,为什么不用手摩擦时它们不发生作用,而用手摩擦后它们却互相排斥呢?(稍顿)解释它,要用到电的知识。
提到电,同学们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的电灯、电扇、电视都要用到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了解一些电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有关电的知识。
(板书:第四章电路)二、讲授新课1?摩擦起电学生实验1:先用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用绸子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学生实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师:这两次实验现象相同吗?生:不同。
师:有什么不同?生:不摩擦时橡胶棒不吸引碎纸屑,摩擦后吸引碎纸屑。
师:就是说摩擦过的橡胶棒跟不摩擦的橡胶棒有了不同的性质,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生:摩擦。
师: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做摩擦起电。
(板书:1?摩擦起电)我国古代人民非常善于观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玳瑁吸裙”的记载,玳瑁是一种美丽的龟壳,人们在用它作首饰时无意中发现摩擦后的玳瑁会吸引衣服。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吗?(学生讨论举例)师:实际上,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只要你细心观察,还会有所发现,请课后收集一下,看谁的发现更多、更有趣。
2?两种电荷学生实验2:(结合投影表格1介绍并示范实验的做法)每组有两根同样的玻璃棒、两根同样的橡胶棒、两块同样的毛皮、两块同样的绸子等,两位同学同时都用绸子摩擦玻璃棒,使它带电,将一根放在支座上,记清哪端带电,不要用手摸带电的一端,用另一根玻璃棒的带电端靠近这根玻璃棒的带电端,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都用毛皮摩擦橡胶棒,重做刚才的实验;再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刚才的实验,并及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在表格1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来检验
3、用验电器来检验
(1)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三、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利用带电体具有的性质来判断
例1. 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 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为什么?
不能。如果轻小物体与带电体带异种电荷,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吸引;如果轻小物体不带 电,由于带电体的性质,它们之间也可以相 互吸引。
1C n=
= 6.25×1018
1.6×10-19C
n=Q/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答: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提问(2):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 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 声,甚至出现火花。你有过这种体会 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 的原因吗?
答:摩擦起电。
一、物体带电与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物体带电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 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 了电荷。
例2. 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 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为什么?
能。因为若轻小物体不带电,它们之间 只能相互吸引,不会发生排斥现象。
例3.如果两个物体互相排斥,你能作出什 么判断? 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带电 体必带同种电荷。
例4. 有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 斥B,A吸引C,C排斥D,已知D带正电。 那么A、B、C物体各带什么电?
电荷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什么实验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 界有两种电荷;知道正、负电荷是如 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 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提问(1):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
(3)提问:用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 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 的角度,思考此时金属箔片带什么电?用力 多摩擦几下橡胶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 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有什么 变化?张开角度的变化反应了什么?
(4)结论: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 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 荷的多少不同。
四、电荷量
(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
(2)单位:库仑 (库) 符号 C (3)正负电荷的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 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正、负 电荷的中和。
注意:正负电荷的中和并不是电荷消 失了, 而是相互抵消。
元电荷
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
e=1.6×10-19C
问题:1C的电荷量有多少个元电荷?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叫摩擦起电
(2)接触带电 用接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3)感应起电
二、两种电荷
1、提问: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 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 荷是否相同呢? 2、两种电荷 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