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教案-华师大版高三历史

合集下载

第四单元__上海历史的变迁1

第四单元__上海历史的变迁1

(19世纪的西方人)“我们刚踏进上海的时候,看到的 尽是一堆堆破烂不堪的茅屋,肮脏的街道,荒芜的坟墓„„ 简直就是一块不毛之地。是我们的到来,给这里带来了文明, 带来了生气!”
——陆其国《畸形的繁荣——租界时期的上海》
(19世纪)“这座城市其貌不扬,然而也不,城市 和周边地区商贾活跃, ……已有300年历史了。„„
正式建立: 1854年7月,英、美、法三国领事不合法地抛开中国政府,单方面修改土地章 程,修改后的章程为租界建立自己的“政权”奠定了“法律基础”。同年,租界 的 “市政机关”( Municipal Council市政委员会) 正式产生。这个机关在中文中 被 翻译为“工部局”并长期习用 工部局(英美租界)公董局(法租界) 影响: 工部局的建立最终导致了租界完全脱离中国政府的行政治理范围而取得了一种 独立地位。中国政府只能虚拥土地主权之名,至此租界成为了所谓的“国中之国” 由于租界不受中国政府管辖,一些来自欧美国家的“冒险家”来到上海淘金,其 中 思考:如何看待租界在上海的建立? 亦有不少恶行昭著的违法分子,因此上海也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 性质:殖民政权——“国中之国”
(2)租界的辟设客观上成为近代西方文明在中国传播的“窗口”,一定程度上给 上海和近代中国带来新气象:政治上为部分革命者提供政治庇护,经济上促进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上传播近代民主科学、宗教信仰自由等观念,推动中国 近代教育的发展,社会生活上促使上海等城市市政管理和建设现代化,改变着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等,总之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刺激了 中国的觉醒,加速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
上海历史的发展变迁
单元导读:
上海历史发展基本脉络: (1)古代上海: 崧泽文化——上海文明的雏形; 唐朝和元朝——★上海设县: 明朝——建城:初步具备城市框架 清中期——“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2)近代上海: 鸦片战争后——开埠,建立租界;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社 会的缩影,客观上将上海推向世界

2024年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册课件

2024年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册课件

2024年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章节一:辛亥革命章节二:北洋军阀统治与护国运动章节三:国民大革命章节四:国共十年对峙2.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改革章节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章节六: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3.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关系章节七:晚清外交与民族危机章节八:民国时期的外交章节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成就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脉络,掌握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念,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3. 使学生认识到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规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改革、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关系。

2.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相关历史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背景。

2. 新课内容讲解: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讲解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等重大事件,分析其历史意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改革: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历史进程,阐述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关系:分析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册课件2. 内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改革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请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请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2. 答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制,为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高三历史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课件

高三历史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课件

硬木路面。1906年,江西路以东的南京路上出现了上海第一条用铁藜木块
铺筑的路面。1910年,铺筑柏油马路的试验也开始在其他路段进行。而与
此同时,租界的桥梁由木桥、铁桥向钢桥、水泥混凝土桥转变;租界的路
灯逐渐用白炽灯取代弧光灯。
16
1898南京路
20世纪初南京路
19世纪40年代南京路
17
四 引领风气的市民生活
• (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扩展:继昌隆缫丝厂(广东)
• 产生在沿海地区、多以轻工业为主
•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薄弱,对封建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
• 既有反压迫要求,又有一定依赖性。
• 4、城市建设的推进
• 公共道路系统:土路→碎石路→柏油路
• 城市供水网络:19世纪60年代开始筹建
14
陈熙元于50年代初至上海,不久成为著名的“丝 通事”,并自设裕昌丝栈,事业不断发展,被誉为 “中西丝商依之如长城”。刘镛也是刚“甫冠”即 与同邑邢赓星合资设正茂及恒顺丝经行,“不数年 而业大起”,后独自设立刘贯记丝栈,至同治初年 “已埴财数十万,号巨富”。上海开埠后经营生丝 外销的丝栈、丝号基本上由湖州帮所创设。在18 76年上海的75家丝栈、丝号中,湖州帮开设的 就达62家之多。
15
工部局成立之前,道路码头委员会已在英界开始了近代上海的道路建设,
但所筑之路不仅只限于界路(今河南中路)、外滩、花园弄(今路。
到1865年,一张由26条道路组成的英界干道网已具雏形,绝大部分道路
用碎砖铺筑路面,主要干道开始铺设花岗碎石。人行道、煤气路灯先后出
第四单元
上海历史的变迁
1
— 开埠前的上海(古代上海) • 1、崧泽文化 • 距今约5800—4900年,属新石器时期 • 生产方式:种植农业,饲养家畜等 • 意义:表明上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文明的雏形 • 2、上海设县 • 春秋属吴、战国先后属越、楚 • 唐朝天宝十年(751年)设华亭县 • 南宋末年,上海镇兴起 • 元朝在上海设市舶司,后正式设置上海县 • 明朝,建筑城墙,奠定了开埠前上海城市的基本格局

华东师大版历史第七分册 第15课、16课 17课 ----开埠之前的上海-近代上海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建

华东师大版历史第七分册 第15课、16课 17课 ----开埠之前的上海-近代上海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建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第15课开埠之前的上海第16课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第17课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一、教学目标1、知道元朝正式设置上海县;知道租界的辟设使上海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知道19世纪下半叶上海经济的主流是以外贸为主导的贸易导向性经济,上海民族资本工厂的行业特征。

2、学习上海租界形成过程,基本掌握梳理历史线索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懂得殖民主义的本质,而理解上海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上海变迁的内容难点:上海历史的变迁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缩影;评价租界的出现三、课时2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申”“沪”的由来春秋时期上海地区属于吴国,后越国灭了吴国,楚国又灭了越国,这一区域先后曾归越国、楚国管辖。

楚国贵族黄歇被封于江南,称为“春申君”。

后“申”即为上海的简称之一。

古代上海人靠海为生,发明了一种捕鱼工具——“扈”。

捕鱼时在海滨或河口插入竹栅,用绳编结起来,涨潮时鱼群随潮涌入,落潮后渔人便去竹栅里拾鱼。

这种利用自然规律的捕鱼工具沿袭至今,“扈”字则在一用中被“沪”所替代,上海简称“沪”即得名于此。

2、开埠前的上海:设县与建城:春秋—吴战国—越、楚唐代天宝年间:第一个县级治所——华亭县松江南岸:青龙集镇南宋末年:上海镇元代:市舶司→上海县据江瞰海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内航海运的优越条件,使青龙镇变得非常繁盛。

至元代,朝廷在上海设立市舶司。

1291年,正式设置上海县3、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a上海开埠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

b租界的设立1845年11月,以《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的《上海土地章程》订立,具体规定了上海西人居留地的租地方法、范围、使用界定、市政管理原则等内容。

这个章程的颁布,宣告英租界的辟设。

上海市2013年高考历史 各地模拟分类汇编 社会生活的变迁 华东师大版

上海市2013年高考历史 各地模拟分类汇编 社会生活的变迁 华东师大版

社会生活的变迁1.(2013·某某闸北一模·31)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流行起来。

这主要反映了( )A. 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传统习俗B. 新式交通工具导致出行拥挤C. 新式交通工具已为大众认可D. 新式交通工具仍然有待改进【答案】D项3分,A、C项1分,B项0分2.(2013·某某徐汇一模·26)清末民初某某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扳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3.(2013·某某普陀一模·28)19世纪末,某某“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

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

……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X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②近代某某社会出现崇洋风尚③民族工业产品已丧失国内市场④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答案】A4.(2013·某某虹口一模·26)有学者说:“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清初用暴力手段强制汉人剃发留辫。

然而正是断发易服成为点燃人民大众反清斗争的火种。

…当革命的矛头指向满清统治的时候,断发易服成为动员民众支持革命最有力的召唤。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断发易服”是“民族革命”的外在体现B.蓄发与剃发是反清与保清的根本分歧民间社团数目C .社会习俗变迁是政治革命成功的主要标志D .断发易服是反封建斗争的目标之一【答案】A5.(2013·某某奉贤二模·17)右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民间社团发展概况,导致民间社团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 .政治运动的开展B .科举制度的废除C .民族经济的发展D .西学东渐的深入【答案】A6.(2013·某某闸北二模·22)清末民初,某某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telephone ),大足板子毕业生”。

华东师大版(上海)高三上册历史课件:第7课 戊戌变法PPT课件

华东师大版(上海)高三上册历史课件:第7课 戊戌变法PPT课件
一、公车上书
“甲午败后,中国束手待缚如鸟 在笼,俯首乞怜如鱼困陆,索重款 而不敢辞,割全台而不敢问,遂令 二十三省如几上肉,任与国之取求, 四万万人如阶下囚,听外人之笑 骂。”
——何启《新政始基》
一、公车上书
时间: 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
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拉开维新变 法运动的序幕。
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强学会 中外纪闻 国闻报
时务报 南学会 时务学堂
湘报 万木草堂
二、变法宣传
公车上书后,康有 为,梁启超等人在 北京、上海、长 沙等地组织学会、 发行报刊、创办 学堂,继续宣传 变法维新思想。
严复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三、百日新政
北京
天津
渤 旅顺 海
黄 海
1898年1月29日,康有 为呈递《应召统筹全 局折》
思想启蒙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杨崇伊 :改旧法、 逐老臣, 私通东洋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守旧派势力强大,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 在维新派手中,而紧握在守旧派手中。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在理论指导上 的局限性。
光绪帝和几个书生的全变和大变的急进 变革得罪了整个上层阶级,包括知识分 子,废除科举堵住了某些知识分子的升 官之路。
戊戌变法的影响: 维新派积极提倡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宣传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旧思想, 旧文化。

第16课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学案)

第16课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学案)

第____周周___ 第___节加一历史学案
第16课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租界的设立、管理,分析“国中之国”的涵义;了解晚清至民国华界市政
的变化,分析租界的客观作用。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
晚清华界的市政;
清政府颁布的自治章程及其意义
三、学习过程:
说明:★为高考要求;◆为选学或仅限于理解层次
(一)、阅读教材79-82页,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整理)
一、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
(一)上海开埠
1、原因:
2、时间:
(二)租界的形成
A、依据:
B、租界市政的建立:
原因:
时间:
名称:
影响:
C、租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积极方面:
消极方面:
二、晚清华界的市政;
序幕:
进程:
评价:
三、清政府颁布的自治章程及其意义
【课后反思】
1。

【精品速递】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精品(Word版含解析)

【精品速递】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精品(Word版含解析)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原因⎩⎪⎨⎪⎧外因:西方文化的逐步渗透。

内因:晚清政府与民国政府的推动。

(2)表现①衣:“洋布”“洋装”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②食:鸦片战争后,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③住: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④习俗⎩⎪⎨⎪⎧戊戌变法时期: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民国时期:婚丧仪式简约文明。

2.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20世纪50~70年代①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②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2)改革开放以后①物质生活⎩⎪⎨⎪⎧衣:服装颜色五彩缤纷。

食:到1987年,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

住:1995年,国家启动“安居工程”。

②社会风尚: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交通 (1)铁路①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淞沪铁路。

②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

③新中国成立后:宝成、兰新等铁路。

④“九五”期末:运营总里程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⑤1997年以来:实现几次大提速。

⑥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2)公路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出现。

②随后,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

③新中国成立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3)水运①鸦片战争后:列强设立轮船公司。

②洋务运动时: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垄断。

③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

④20世纪90年代后: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

(4)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中国航空业开始。

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6.20 社会习俗的变迁 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7)

6.20 社会习俗的变迁 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7)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火车和轮船、有线电报、照相和电影、新闻报纸和出版事业等在中国的出现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图片,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创新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

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并体会近代西方工业社会文明促使中国社会在各领域所发生的变化:近代交通通迅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等。

教学难点:1、分析变化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影响。

2、物质文明的变化是最根本的变化,是精神文明的基础。

潜移默化中渗透物质决定意识的初步的唯物史观。

3、理解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记者采访】:采访现场老师使用哪种交通工具来到宿迁。

师:汽车、火车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工具,那么100多年前人们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100多年前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呢?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进入本课,共同探讨吧。

(二)讲解新课【历史重现】:播放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生活片段。

【分组竞争】: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视频并结合课本内容设计问题,请其他小组同学回答。

看看哪个组问题出得好,哪个组问题回答得好?各组派代表发言:略师:现代社会交通工具有了更大的进步,在上海已经有个磁悬浮列车。

第四单元__上海历史的变迁1.

第四单元__上海历史的变迁1.

洋务重镇
民族资本主义 19世纪后 (1)1869年,方举赞在上海开设发昌机器厂; 发展的“乐土” 期 (2)19世纪80年代,诞生仿洋机制品工业;
(3)1897年,夏翠芳创建商务印书馆; 西学东渐的 “窗口” 19世纪后 (1)促进西书的翻译与出版; 期到20世 (2)推动报刊业的繁荣; 纪初 (3)进步思想宣传阵地;
被迫的开放:上海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客观上:使上海从此与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经济联系空前活跃,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重心逐渐 从广州转移到上海,促进上海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上海城市的近代化
总之,在民族的屈辱之中,上海最终走出早先与世隔绝状态
3、上海租界的市政:
建立依据: 按照土地章程,租界作为西人居留地,实行华洋分处原则,即华人可以 到租界里进行买卖交易,但不得入内租地、造房、租房、居住; 1853年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清政府为切断居民与小刀会联系,强令居民迁徙, 迫使大批难民流入租界,造成租界内事实上的华洋杂居
(3)现代上海:上海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重点和难点: 将上海历史的变迁作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折射点来学习
古代上海
历史时期 唐朝以前 唐朝时期 行政归属或设置
春秋属吴;战国后属越、楚; 秦汉以后分属昆山、海盐、 由拳、娄县、嘉兴诸县 华亭县(天宝年间出现第一 青龙镇踞江瞰海的优越位置, 个县级治所) 为内航海运提供优越条件, 经济非常繁荣。 青龙集镇 南宋末年为上海镇 青龙镇衰弱,上海浦迅速发 展。
上海历史的发展变迁
单元导读:
上海历史发展基本脉络: (1)古代上海: 崧泽文化——上海文明的雏形; 唐朝和元朝——★上海设县: 明朝——建城:初步具备城市框架 清中期——“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2)近代上海: 鸦片战争后——开埠,建立租界;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社 会的缩影,客观上将上海推向世界

第16课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第16课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租界新的评价
• 中西文化交汇中心 • 市政文明建设 • 近代物质文明建设 • 庇护进步事业场所
典范
第17课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 课
近代经济起步: 世纪 年代后 19世纪 近代经济起步: 世纪50年代后
19世纪下半叶的上海经济 世纪下半叶的上海经济: 经济主流: 外贸为主导的贸 世纪下半叶的上海经济 经济主流:

1919年刚落成时的工部局大厦,在 年刚落成时的工部局大厦, 年刚落成时的工部局大厦 江西中路与河南中路、 江西中路与河南中路、福州路与汉 口路之间,现称老市府大楼, 口路之间,现称老市府大楼,呈正 方形。 方形。
工部局局旗
租界的传统评价
• 提起租界,往往把侵略、野 蛮、反动、黑暗冠于其中。 租界,意味着中国主权的轻 蔑,践踏与严重侵害。“租 界是罪恶之源,是人间地 狱。”这一愤慨支真实地揭 示了租界的历史本相。
经世致用 扶持世教, 指儒家的仁义道德学说, 扶持世教,匡正人心 :指儒家的仁义道德学说,这正是
他的历史局限所在,不过还是应当辩证看待这个问题。章学 他的历史局限所在,不过还是应当辩证看待这个问题。 诚的这一观点,在政治上虽然是消极的, 诚的这一观点,在政治上虽然是消极的,但在学术上却具有 进步意义。 进步意义。
《史通》是中国史学史上最早的从理论 史通》 上和方法上着重阐述史书编纂体裁体例 的专书﹐ 的专书﹐是对中国唐初以前的史学编纂 的概括和总结﹐ 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史学家从撰述历 史发展到评论史家﹑ 史发展到评论史家﹑史书和史学工作的 开创性著作。 开创性著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章学诚(1738-1801年),字实斋 年),字实斋
第16课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一、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

最新上海的变化教案设计-word文档

最新上海的变化教案设计-word文档

上海的变化教案设计今天,老师要给22个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上一堂课,课文是《上海的变化》,考虑到他们的基础汉语比较生疏,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上海的变化教案设计。

该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上海的变化教案设计,一起来学习下!上海的变化教案设计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教学对象:22个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

时间:2018年6月13日(星期四)地点:二附中教学楼205教材:基础汉语四十课下册课时:一小时一、教学目标掌握副词“差点儿”、“差点儿没”的用法,能够区分不同语境下两者的含义。

能熟练运用比较句型“A有B(这么那么)+adjv.”造句。

能够辨别在何种语境下使用“A不如B”,“B没有A(这么那么)+adjv.”和“A不比B”句型。

能够使用“一+mw+比一+mw+adj/v”造句。

复习第二十四课其他语言点。

复习“当…的时候”、“先…接着…”、“越来越+adj”、“越A越B”。

学习“A+v+得+比+B+…”的使用规范,并能使用其描述自己一天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副词“差点儿”、“差点儿没”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2、“A有B(这么那么)+adjv.”和“B没有A(这么那么)+adjv.”句型3、“A不如B”和“A不比B”的使用条件。

4、“一+mw+比一+mw+adj/v”的使用规则。

5、“A+v+得+比+B+…”的使用规范。

教学难点:副词“差点儿”、“差点儿没”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三、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性、综合性和交际性2、本课为语法“讲-练”课。

在分析语法的时候,采用对话,问答形式,边讲边练,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在过程中发现容易出错的语言点则强化练习。

3、布置预习作业(P336-337),让学生有充分的预习和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准备教具:IPAD(展示图片),练习纸(一)、组织教学(2分钟)老师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和课程导入。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教案-华师大版高三历史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教案-华师大版高三历史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租借的设立、管理,分析“国中之国”的涵义;了解晚清至民国华界市政的变化,分析租界对上海城市现代化的客观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租界的建立、机构及特权等内容的学习,理解“租界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的涵义;通过自晚清至民国上海华界市政的规划与实施内容的学习,理解“上海引领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涵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上海城市化道路的历史回顾,使学生认识社会发展的曲折性。

【教学重点】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晚清华界的市政;清政府颁布的自治章程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评价租界的出现。

【教学过程】导入:鸦片战争对上海的影响《南京条约》规定,上海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随后英、美、法等国先后在上海设立租界,从此上海有了租界与华界之分。

1.“市政”的含义市政,从字面上讲,市指城市,政指政治和行政。

广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2.租界的含义租界:旧时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大城市以租借名义强迫划定的有其管理的区域。

公共租界:旧时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大城市以租借名义强迫划定的共同管理的区域。

3.华界的含义在中国土地上有中国人居住和管理的区域。

一、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1.上海开埠: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屈辱地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

2.租界的市政(1)租界产生的依据和标志A.依据:1845年11月,以《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B.标志:《上海土地章程》的颁布a内容:具体规定了上海西人居留地的租地方法、范围、使用界定、市政管理原则等内容。

b影响:宣告上海第一个租界——英租界的辟设,而美、法两国紧随英国之后相继辟设租界,从此上海有了租界与华界之分;租界的辟设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租借的设立、管理,分析“国中之国”的涵义;了解晚清至民国华界市政的变化,分析租界对上海城市现代化的客观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租界的建立、机构及特权等内容的学习,理解“租界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的涵义;通过自晚清至民国上海华界市政的规划与实施内容的学习,理解“上海引领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涵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上海城市化道路的历史回顾,使学生认识社会发展的曲折性。

【教学重点】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晚清华界的市政;清政府颁布的自治章程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评价租界的出现。

【教学过程】导入:鸦片战争对上海的影响《南京条约》规定,上海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随后英、美、法等国先后在上海设立租界,从此上海有了租界与华界之分。

1.“市政”的含义市政,从字面上讲,市指城市,政指政治和行政。

广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2.租界的含义租界:旧时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大城市以租借名义强迫划定的有其管理的区域。

公共租界:旧时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大城市以租借名义强迫划定的共同管理的区域。

3.华界的含义在中国土地上有中国人居住和管理的区域。

一、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1.上海开埠: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屈辱地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

2.租界的市政(1)租界产生的依据和标志A.依据:1845年11月,以《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B.标志:《上海土地章程》的颁布a内容:具体规定了上海西人居留地的租地方法、范围、使用界定、市政管理原则等内容。

b影响:宣告上海第一个租界——英租界的辟设,而美、法两国紧随英国之后相继辟设租界,从此上海有了租界与华界之分;租界的辟设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问题:上海租界的历史从何年何事开始?何年何事结束?1845年《上海土地章程》的颁布第一个租界英租界的辟设——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宣布全部收回在华租界和租借地。

问题:为什么当时清政府官员对于租界的设立仅持使其(西人)“不骚扰居民”,免生事端的态度?清政府对国家主权观念淡薄;对外交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常怀息事宁人的心态了事。

(2)租界的居民A.第一阶段:华洋分处按照土地章程,租界作为西人居留地,实行华洋分处原则:即华人可以到租界里进行买卖交易,但不得入内租地、造房、租房、居住。

B.第二阶段:华洋杂居a原因:1853年,响应太平天国运动的小刀会起义爆发。

起义军占领上海县城,清政府为了切断城厢附近居民与小刀会的联系,强令居民迁徙,并放火焚烧十六铺一带的民宅、商铺,逼迫大批难民流入租界。

于是,租界里中国居民激增,造成事实上的华洋杂居。

b影响:①租界里中国居民激增,造成事实上的华洋杂居;②为租界带来了大量廉价劳动力;③租房、商品买卖等让西人获取了丰厚的利润;④但也带来了治安、卫生、税收、华洋冲突等管理上的新问题。

(3)租界的管理A.“法律基础”:1854年7月,英、美、法三国领事不合法地抛开中国政府,单方面修改土地章程,修改后的章程为租界建立自己的“政权”奠定了“法律基础”。

B.市政机关:工部局、公董局是租界的市政机关,其职责范围除修路、造桥、收税、派警等市政管理外,还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是五脏俱全的租界“市政府”a工部局:英、美公共租界的市政机关。

1854年7月11日,租界的“市政机关”正式诞生。

这个机关在英文中称为“市政委员会”(Municipal Council),但在中文中却被翻译为“工部局”并长期习用。

b公董局:法租界的市政机关。

(4)租界的影响A.租界的辟设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a租借成为“国中之国”:华洋杂居的局面改变了租界中基本只有西人的历史,而工部局的建立以及以后其各种下属机关的陆续设置,最终导致了租界完全脱离中国政府的行政治理范围而取得了一种独立地位。

中国政府只能虚拥土地主权之名,至此租界成为了所谓“国中之国”。

b租借成为“冒险家的乐园”:由于租界不受中国政府管辖,一些来自欧美国家的“冒险家”来到上海淘金,其中亦有不少恶性昭著的违法分子,因此上海也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

B.客观上将上海推向世界C.租界市政的一些具体内容,如修路、建桥、邮政等市政建设,对于城市管理和城市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也为华界市政的变革起到了刺激和示范作用。

(租界与华界的关系)二、晚清华界的市政1.发端:1900年闸北绅商率先组织闸北工程总局,为上海华界市政变革的发端,但因各项建设费用浩大,财政入不敷出而停办。

2.发展(1)1905年,南市绅商又向地方政府建议推行地方自治,得到支持。

11月,“总工程局”成立,承办马路、电灯、警察等各项事宜。

(2)1909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后,总工程局随即改为“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成为整个华界由政府授权建立的地方自治总机关。

●城厢内外自治公所的权力行使:具有清政府让渡给它的一部分权力,比如民政管理权、财政税收权、公用事业管理权、工商管理权、文化教育事业管理权以及警务权、司法权等。

因此它能将华界内的许多事务管理起来,并尽其力展开了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的多项工作,从而对华界的发展和繁荣有所推进。

●城厢内外自治公所的组织结构:引入代议机关的立法权和执行机关的行政权互相分离、制约的方式,比原先清政府的官僚专制统治显然有所进步。

●城厢内外自治公所的意义:城厢自治内外公所的设立,是上海华界在晚清发生的一个重要变革,为中国传统的地方政治制度的改革开创了一个新起点,促进了上海城市的发展。

3.评价(1)进步性:地方自治的创办,即是上海华界在晚清发生的一个重要变革,也为中国传统的地方政治制度的改革开创了一个新起点。

(2)局限性:当然,这样的地方自治是在清政府的监督下进行的,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地方政府,其权力是受到相当限制的。

三、上海特别市1.背景(1)上海华界的行政不统一: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被推翻,军阀混战使社会动荡,上海华界的行政从来没有获得过真正的统一;(2)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鉴于上海在政治、经济上的重要地位,在行政建制上辟上海为“特别市”,通过一系列措施将华界各地区置于市政府的直接控制下。

2.设立的意义:打破了数十年来华界各自为政的格局,整个华界的行政获得了统一。

3.特别市的地域范围:1928年市政府接收了上海与宝山两县的17个市乡,为了同以前的行政区划有所区别及管理上的方便,市政府将旧市乡一律改称为区。

4.特别市的体制(1)性质:并非地方自治性的机构,而是国民政府下的一个地方政权。

(2)管理的区域:先是一个统一的华界,实现对华界内部在行政、地域、体制上的统一管理;接着是一个租界收回后的特大城市,建立起一个由市政府及其所属局、处、室组成的完善而庞大的行政体系。

四、练习与思考1.说说上海租界诞生的过程。

租界作为“国中之国”形成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2.试比较工部局、城厢内外自治公所与上海特别市政府,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参考答案:1.过程: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通商口岸。

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

1845年,依据《虎门条约》订立《上海土地章程》,宣告了上海最早的租界——英租界的辟设。

随后,美、法两国也相继开辟了租界。

背景与原因:(1)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通商口岸,被迫开埠。

依据不平等条约,英、美、法等列强相继在上海设立租界;(2)上海小刀会起义后,租界形成事实上的华洋杂居局面,随着大批华人定居租界,列强要求建立新的“统治机关”以加强管理;(3)1854年,英、法、美三国领事不合法地抛开中国政府,单方面修改土地章程,为租界建立自己的“政权”奠定了“法律基础”。

(4)工部局的建立以及以后其各种下属机关的陆续设置,最终导致了租界完全脱离中国政府的行政治理范围而取得了一种独立地位,中国政府只能虚拥土地主权之名,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2.相同点:都是对某一特定区域实施管辖的管理机构;都具有进行市政建设和管理的职能;都对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不同点:(1)性质不同——工部局是凭借不平等条约由列强在华设立的完全脱离中国政府行政治理范围的机构;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是由政府授权建立的地方自治性机构;上海特别市是国民政府下的一个地方政权。

(2)管理区域不同——工部局管理租界(英租界、英美租界);城厢内外自治公所管理华界;上海特别市管理从统一的华界到收回租界后的特大城市。

(3)职权范围不同——工部局的职权范围不仅包括租界的市政管理,更涵盖了租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俨然是一个“市政府”;城厢内外自治公所的职权范围由政府授权,有一定的限制;上海特别市代表国家行使地方政府权力。

-----------------------------------------完---------------------------------------------101教育PPT产品介绍101教育PPT是一款专业服务老师的备授课一体化教学软件,丰富教学资源、多元教学互动,辅助老师轻松备课、高效授课。

101教育PPT软件内含海量免费PPT课件、学科工具,支持PPT课件制作、PPT课件下载,帮老师轻松完成课件制作。

→点击这里下载安装,马上拥有海量教学资源。

登陆官网了解更多详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