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

课文研读
读书人
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把……当做
停止
并列连词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 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 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 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 (2)30—50岁,欲仕不能。 • (3)50—55岁,在鲁从政。 •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 (5)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论语》简介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 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实践,从事
请事斯语矣。”
课文研读
从孔子的回答看,达到“仁”的境界的纲领是什么?
是克己复礼,即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克
己对内,复礼对外,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
自觉地遵守礼,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是孔子的毕生
追求。
对内
非礼勿视 克制

克己 复礼
由己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对外
非礼勿动
自己 合乎礼
要求 自己
课文研读
一个字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概,表示推测、估计
宽恕 (《卫灵公》)
子贡问:“有什么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 孔子(就回答)说:“那就应该是“宽恕”了吧! 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12《论语》十二章 (共70张PPT)

12《论语》十二章 (共70张PPT)

疏通文义
并列 坚守 恳切 并列
•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第十二章
分析文义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 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仁德就在其中了。”
第十二章
内容分析
• 本章:个人修养——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3)“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交流点拨】“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 两件事。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 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 到“知新”的目的。《礼记 学记》中记录了孔 子的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孔子 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 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 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孔庙——祭孔之所
孔陵——孔氏家族
专用墓地
山东曲阜“三孔”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返回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 字 仲尼 ,春秋 时期鲁 国人,春秋末期 的 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 儒家学派 的创始 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表修饰
疏食饮水,曲肱
正义

对于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第八章
分析文义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 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 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象是天上 的浮云一样。”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¹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²切问而近思:恳切地 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³仁:仁德。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 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 了。”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堪:能忍受。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 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章讲个人修养,强调修 身应当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第七章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 似的毛病。
第十章
原 文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¹川上:河边。²逝:往,离去。³斯:代词,这,指河 水。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 一样,日夜不停。”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 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朋友)从远处来,不是很快 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 个有才德的人吗?”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 于个人修养范围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注释: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 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在孔子看来,道德修为与他人无关,一个有修养的人并不会因为他 人不理解自己而恼怒,这种消解名利的自在境界,只有君子才能做到。
➢ 你认为这一章的关键词是哪一个字?
名作状,每天
替人谋划事情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多次
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动作名,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坚定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广泛
恳切
仁德
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 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你如何理解子夏强调要多考虑 “当前的事情”?
任务三:合作探究
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方面都有哪些主张?试就 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名作动,吃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这里指胳膊
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介词,对,对于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
译 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 文 天上的浮云一样。”
讲道德修养,孔子提倡“安贫乐道”
走路
好的方面,优点
子曰:“三人行行,必必有我师焉焉。择其善善者而从之,
指军队
子曰:“三军 可夺帅也,匹匹夫夫不可夺志也。”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 气。”
这一章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 孔子以三军之帅与匹夫之志作对比,一个“可”一个“不可”, 态度鲜明地强调了志向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告诉人们一个人要有志向 并要坚守志向。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 惧。”
聪明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 的人无所畏惧。
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勇:见义勇为。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 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语矣。”
录。在《论语》中,我们会看到差异性、特殊性、
多样性。
“论”和“语”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论”字意味着这部书是贯通的、整体的;“语” 字则提示这是一部对话体的书,有对话就会有特 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于情境的不同产生的。
读《论语》既要把握义理的贯通,思考它一以 贯之的内核;又要看到《论语》和千姿百态的人、 各种各样的事之间的具体关联,在贯通性和特殊 性中把握《论语》的精神。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
矣。”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
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
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在这里所谈的好学,其实是一种态度,无论 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还是“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都与修养德行有密切的关系。所以, “好学”是立德修身的方式,是提升自我,获得进步的 手段。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会讲礼仪呢?做 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或者译为: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要礼仪、 学礼仪有什么用?做人如果没有仁德,要音乐有什么用 呢?”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的是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诉了我要珍惜时 间,趁着青春年少多学一些知识。
修身做人篇
(六则)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 乎?人不知而 不 愠 ⑤ , 不 亦 君 子 ⑥ 乎 ? ” (《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④三省 ( xǐ ng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 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 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 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儒家重要的经典著作。宋朝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为“四书”。
朗读
yuè
yùn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xǐng wèi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课堂练习 1、理解性默写(8分)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研读文本
如何理解“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句?
这句话可译为“从近处来说可 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说可以辅佐 君王”。强调了“诗”的教化作用 和文化地位。充分说明孔子对“诗” 的重视。
思考探究
如何理解和评价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观”“群”“怨”?
①“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经》的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概括。 “兴”,是说《诗经》能够激发人们的广泛联想,能影响人们 的心灵,调动其内在情感,引起情感共鸣。 “观”,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观察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 盛衰。 “群”,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沟通交流,提高其人际交 往能力。“怨”,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抒发对苛政的怨愤 和讥刺之情。 ②孔子强调“兴观群怨”,目的是“事父”“事君”,即为封 建礼教、封建统治阶级服务,有其明显的阶级局限性。
《论语》十二章分别主要阐释了什么观点?又分别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把答案填 在下表中:
内容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主要观点
“仁”为己任,要意志坚强 譬如为山平地,持之以恒 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诗》对人和社会的作用
论证方法
理证 比喻 例证 理证 例证 例证
《论语》十二章分别主要阐释了什么观点?又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把答案填 在下表中:
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主要观点
安贫乐道,就有道而正 礼、乐以仁为基础
执着追求“道”(真理) 君子重义轻利 虚心学习,自我反省 文质兼备,方为君子
论证方法
理证 理证 理证 对比 对比 理证
研读文本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共23张ppt).ppt

《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共23张ppt).ppt
新2.”孔。子认为“学”与“思”是什么关系?
理解作者观点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学” 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 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可偏废其一。
研读课文
3.结合第9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对别人的长处,要加以学习并保持;对别人 的短处,要加以警惕并戒除。这样,无论别人好与坏,对自己都有益处,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 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 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 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文学常识——《论语》
研读课文
1.“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 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 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 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
古今异义
➢ 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后所得 的数目)
➢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糙,粗粝。今义:清除阻 塞使通畅;疏通)
➢ 饭疏食,饮水 (古义: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 热水为“汤”。今义: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 三军可夺帅也 (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
一词多义
➢ 1.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2.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完美版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完美版ppt课件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的知识
做,成为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同意见。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 三十岁能够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 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 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 随心所欲,而不会越出规矩。”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自己 替
泛指多次
老师传授的知识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忠心,尽心
真诚,诚实
复习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 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 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 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 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走 一定 在其中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好的方

面,优 点
学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 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 短处就要改正。”

4.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9张PPT)

4.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9张PPT)

了解孔子思想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 “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 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 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⑤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的精神。 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文 化 常 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了解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 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 修《诗》、《书》,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 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文本探究
【思考2】研读第二章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而:表假设,如果 ②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 释义: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 会如何对待乐制呢?
文本探究
【思考2】研读第二章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了解《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 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内容上 以教育为主,也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 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 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 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 《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 《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旧注 本有《论语注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论 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等。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

君子?
• 安居乐道,敏而好学 • 学习《诗经》的重要性 • 推己及人 • 克己复礼 • 智、仁、勇兼备 • 仁而懂礼 • 重义轻利
虚心学习,自我反省 文质彬彬 持之以恒 仁为己任 追求理想不惧牺牲
《论语》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 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 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 的一般原则;
孟子 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并称"孔孟”,被后世尊为“圣人”。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孔子 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 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
•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点明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和远大的志向,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 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仁” 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实现仁道是漫长而艰巨的。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特殊句式
• 克己复礼为仁 •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判断句 定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与 人 相 关
和 人与人相处 他

和善 相

治国措施 2
仁?
品格
7
11
为人处世的方法
10
忍耐和克制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42张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42张

知识回顾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
(《雍也》)
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质:质朴、朴实。 文:华美、文采。 野:粗野、鄙俗。 史:虚饰、浮夸。 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
6输、质入胜标文题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这句话是讲君子的气质。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质朴本 性;文是后天的,经过修饰获得的,如衣着装饰、谈吐文采之 类。“质胜文”,就是缺少后天的修饰、装点,就会显得粗野、 鄙俗。这也是儒家和道家不一样的地方,道家特别强调天真、 自然。“文胜质”,则是一种矫枉过正,装点太多就显得浮华、 虚伪。所以君子就要处理好质、文的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 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这也正 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气质上的体现。
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的明白通透不会迷惑,因为知道大小、 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大; 仁德的人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敬人, 爱人”则“人恒敬之,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则不会招人怨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会招 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 真正的勇者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之来, 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探究
• 第1句讲
• 第2句讲 • 第3句讲
学习方法
学习的乐趣 个人修养
第二章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
每天 我 名词作状语 多次 反省


省吾身:
转折 诚实
替 出主意 转折
为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
乎?
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不习乎?”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 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 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课文探究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 顶真 •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 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第八章
分析文义
• 子曰:“饭
乐趣
吃饭 名词作动词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顺承
疏食饮水,曲肱
正当手段

对于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顺承 跟从、学习
几个 在其中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分析文义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 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 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 改掉自己的缺点。”
论语 lún
愠 yùn wǎng

yuè wú dài
三省 xǐng
逾矩 yújǔ


罔 箪

dān


gōng 陬邑 Zōuyì
为人谋而不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逝者如斯夫
wèi yòu hào

第一章
分析文义
• 子曰:“学
也是 按时 学习 顺承(名词作状语)复习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 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第十章
分析文义
河 流逝 这 舍弃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分析文义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 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二章
分析文义
广泛 并列 坚守 恳切 并列
• 子夏曰:“博学 而
仁德
笃志,切问
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分析文义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 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课文探究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 比喻 •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 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第十一章
分析文义
军队 普通人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
分析文义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 •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 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课文探究
•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 质。
第七章
分析文义
代词,学问
• 子曰:“知

……的人 喜欢、爱好
者不如
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 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习之,不
同“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了解 转折 生气
人不知

不愠,不亦君子乎?”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 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 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 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 饭疏食饮水 • 古:冷水 •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古:普通人 •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 吾日三省吾身 • 古:多次 •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 学而时习之 • 时:名词-状语,按时
• 吾日三省吾身 • 日:名词-状语,每日
• 温故而知新 •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转折 迷惑 转折 有害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 关系。
第六章
分析文义
品质高尚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Fra bibliotek忍受 乐于学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
贤哉,回也!”
分析文义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 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 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 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 不是勉强去做。 •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 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第四章
分析文义
旧的知识 复习 形容词作名词 新的领悟 顺承 形容词作名词
• 子曰:“温
可以 凭借

而知
新,
成为


为师矣。”
分析文义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 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课文探究
• 本章谈学习方法
第五章
分析文义
我如浮云。”
分析文义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 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 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 的浮云一样。”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第九章
分析文义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总结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 古:可以、凭借 • 今:可能、许可
古今异义
• 饭疏食饮水 • 古:粗劣 • 今:疏通、疏散
《论语》十二章
《论语》
• 《论语》是儒家的经 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 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为主,记录了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 •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 称“四书”。共二十 篇。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 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转折 顺承 并列
• 其 • 仁在其中矣 • 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倒装句 • 贤哉,回也!
课文探究
•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第三章
分析文义
同“又”顺承 顺承
• 子曰:“吾十有五
独立 顺承 迷惑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顺承 自然规律 顺承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
顺承 超过 规范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分析文义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 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 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 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 会超出规矩。
词类活用
• 传不习乎 •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 饭疏食饮水 • 饭:名词-动词,吃饭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一词多义
• 为: • 可以为师矣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当、做

了解 懂得
一词多义
• • • • 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