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说课稿
《月光启蒙》说课稿
《月光启蒙》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够:
了解《月光启蒙》的主题和意义
掌握欣赏月光的技巧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了解《月光启蒙》的主题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
《月光启蒙》的故事书
月光观赏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介绍《月光启蒙》的主题和意义,引起学生对月光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月光的学习欲望。
2. 欣赏月光
教导学生欣赏月光的技巧和方法,如观察月亮的形状、观察月光的颜色和亮度等,让学生掌握欣赏月光的基本要点。
3. 想象与表达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表达来描述他们对月光的感受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美的保护
向学生强调自然美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保护自然美的责任和义务,激发他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了解了《月光启蒙》的主题和意义,掌握了欣赏月光的技巧和方法,培养了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同时,学生也通过想象和表达来深入理解和体验月光的美丽和价值,对自然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月光启蒙》说课稿(3
《月光启蒙》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月光启蒙》。
(板书)。
本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 作者孙友田饱含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 在夏日月光的沐浴下, 母亲唱童谣、民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 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其中, 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为使学生更好的感悟文本, 突破难点, 我在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法、指导阅读法, 媒体演示法, 让学生读读、议议、讲讲, 争取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上课伊始, 我以解释“启蒙”引入, 后补充课题“月光启蒙”, 引导学生质疑。
这样导入简洁明了, 直接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引起阅读兴趣。
接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出示字词, 从字词的读音到易错字书写的指导, 逐项完成。
特别是要读好两个多音字, 重点解释“莲花落”。
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教学, 为下文的阅读理解铺平了道路, 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
词语掌握之后, 马上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巩固用串联段意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生的概括能力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 教师应时时强调, 反复巩固。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进入精读感悟环节。
让学生找出写歌谣的部分圈画批注, 写出感受, 进行交流。
感悟点有三处, 一是图文结合体会夏日月夜美妙的感觉, 二是品读第三自然段, 体会用“芳香的音韵”来形容母亲歌声的妙处, 三是理解歌谣对我的启蒙教育, 体会两个“长”字的意思。
其中理解用“芳香的音韵”来形容母亲的歌声是重点, 通过诗意朗读、看插图想象课文情境、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形式的品读, 引燃学生的情感点, 让母亲聪颖美丽的形象伴随文本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之中。
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找出母亲还用神话和谜语给作者以启蒙。
想象母亲在月光下会讲哪些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 来激发作者的想象力。
通过想象来感受母亲对作者的启蒙教育, 抓住“玉石雕像”这一比喻感受母亲在月光下的神圣和美丽, 顺势引导学生读好童谣, 感受童趣。
月光启蒙 说课稿
月光启蒙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月光启蒙,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提高幼儿对月光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引导幼儿进行与月光相关的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月光启蒙,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提高幼儿对月光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三、教学准备
准备与月光启蒙相关的图片和实物。
了解幼儿的艺术创作和表演需求,为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准备与月光相关的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与月光启蒙相关的图片和实物,引发幼儿对月光的兴趣和好奇。
2. 艺术欣赏
引导幼儿欣赏月光的美丽和神秘,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月光的特点。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3. 艺术创作
组织幼儿进行与月光相关的艺术创作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4. 表演活动
引导幼儿进行与月光相关的表演活动,如舞蹈、音乐表演等。
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五、教学延伸
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其他与月光启蒙相关的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如诗歌朗诵、剧场演出等。
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其他与艺术相关的知识,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启蒙》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启蒙〕说课稿一、说教学内容〔月光启蒙〕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言语不是蜜,却能粘住学生。
〞课文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幽默,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深受学生喜欢。
这篇文章课文插图精美,与课文内容相得益彰。
二、说教学目标教书不单是教教材,更重要的用教材,在反复研读教材,结合本班学生学习情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把握民谣、童谣的内蕴美。
3、感情目标:学生在品味朗读的根底上,让知识生成智慧,使智慧与感情共生。
写一段话:表达对自己妈妈的感谢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1、形象再现歌谣意境,感受民谣、童谣的深远意境。
2“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四、说教法与学法1、说教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想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课中主要以品读感想法为主要教法,穿插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重点词推敲的方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涌动的感情,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
此外,我还以情境教学法作为辅助教法,运用课件的图片和音频文件创设情境,援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重点内容。
2、说学法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肯定的阅读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课前我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本地民谣,童谣,作为知识拓展,使学生受到民间文化艺术的熏陶。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采纳自读感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在自由读、合作读、赛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各种读书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感情。
努力构建放开而有活力的新型课堂,始终表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新课程理念。
月光启蒙一等奖说课稿
月光启蒙一等奖说课稿《月光启蒙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月光启蒙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一)学情分析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我要相信学生,依赖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建构,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二)文本解读1、文本解读《月光启蒙》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语言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
作者孙友田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课文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课文插图也很优美,与课文相得益彰,这些将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兴趣。
《月光启蒙》与《爱如茉莉》、《我和祖父的园子》等组成了一单元,并构成了“亲情无限”这一个共同的主题。
这一单元的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它将润泽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课标对本年段的要求,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C、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3、教学重难点:A、通过阅读,感知课文语言,感知母亲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B、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课文内在的意蕴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如何完成对话过程呢?我用几个关键词来解答,分别是“质疑”“研读”“积累”和“迁移”。
1、质疑有道是“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爱因斯坦也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一切探索都要从疑问开始。
《月光启蒙》说课稿
《月光启蒙》说课稿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篇课文的实际训练内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教材结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一下4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民歌民谣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三、说教法、学法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材编写者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收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遵循新《课程标准》关于“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原则,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拟采用“读书指导法”“问题情境教学法”“练习法”等教法,力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说教学过程我把这篇课文分为两课时,第二课时突出重点,精读课文,通过具体地语言文字感受“月光启蒙”,体会我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将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第一环节,感受歌谣魅力。
首先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母亲唱了许多歌谣,课文中写了五首,让学生自由读,想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然后抓住要点点拨。
之后,介绍民歌民谣的特点,让学生对民歌童谣有进一步新的了解。
第二环节,感悟母亲吟唱的歌谣,感悟月光下的启蒙。
通过配不同形式的读(指名读、默读、齐读等)来感受母亲的歌谣,通过放开让学生自主交流,探索启蒙的真正含义。
另外,注重学生说话练习,创设情境(想象“我”依偎在母亲怀里,听着母亲讲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故事听着听着,看着高深莫测的夜空,“我”可能会看到些什么呢?)最后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课题为什么叫“月光启蒙”呢?激励学生畅所欲言,理解文章中心,升华感情。
第三环节,表达感激、怀念之情出示原文片段:“母亲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
《月光启蒙》说课稿
《月光启蒙》说课稿11 说教材《月光启蒙》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111 本文的语言特色课文语言优美,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诗情画意。
作者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将母亲的吟唱比作和风、流水,生动地表现出母亲歌声的轻柔、动听。
112 本文的结构特点文章以“月光启蒙”为题,开篇点明了童年的夏夜在月光下,母亲对“我”的启蒙。
中间部分详细回忆了母亲为“我”吟唱民谣、童谣,讲故事的场景。
结尾则再次强调了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
12 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初步感受文章的情感。
但对于文中蕴含的深厚的母爱和民俗文化内涵,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体会。
121 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描写亲情和民间文化的文章,对这类主题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对于文中独特的民谣、童谣可能较为陌生。
122 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并理解简单的文本,但对于较复杂的情感和文化内涵的把握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启发。
13 说教学目标13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认识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13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1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母亲对作者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对民间文化的热爱。
14 说教学重难点14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142 教学难点领悟文中民谣、童谣的内在含义,体会作者运用这些素材表达情感的手法。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6篇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6篇《月光启蒙》教学设计1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这篇课文,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美妙的童年的夏夜。
2、在柔和的月光下,母亲是通过什么给予我启蒙的?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二、品味歌谣之美。
1、是啊,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在皎洁的月关下为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的情景,成了我童年时最美好的记忆,尤其是那动人的歌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出示歌谣。
自由朗读,指名读喜欢的歌谣,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3、自由朗读第1-5自然段,母亲是怎样唱歌谣,从中你体会到什么?4、学生交流,出示“她用甜甜是……音韵。
”“三月的和风”吹在脸上是什么感觉?“小溪的流水”呢?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读呢?(轻,慢)指名读歌谣,你们想不想做童年夏夜的那个孩子,听母亲来唱一唱?播放歌谣,什么感觉?(美)就课文中所说的那样,引读“她用……”理解“芳香的音韵”5、出示:“母亲忙完了……歌谣。
”“劳累”为什么还要唱歌谣呢?体会到什么?你被妈妈怎样搂过吗?是什么感觉?是啊,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呀,所以作者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让我们再次吟诵这两首歌谣。
6、同学们,你们也没有发现在母亲的歌谣里,都与什么有关?(月)这两首歌谣都是母亲看到这美丽的月夜,即兴吟唱出来的,这说明母亲会唱许多的歌谣。
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而且不识字,怎么会唱这么多歌谣呢?7、品读第5小节。
理解“精神生活是丰富的”,两个“长”。
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开朗。
”理解“混沌”,“豁然开朗”再读歌谣,透过歌谣我明白了什么?齐读这句话,这就是“启蒙”。
8、总结:在那柔和的月光下,母亲通过歌谣传递着她对我的爱,同时也把她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传递给了我,难怪作者说:“童年的……”(引读)三、品读童谣之美。
1、过渡:美妙的还不仅在那些歌谣,你们再来读一读这些夏夜里的童谣。
2、出示童谣。
3、自由念,可以用手或脚打节拍。
月光启蒙教案范文6篇
月光启蒙教案范文6篇月光启蒙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民歌民谣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3.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体验、品悟、表达,感悟作者在月光下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启蒙教育,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在真情的喷涌中获得文化的洗礼与亲情的陶冶。
二、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体验、品悟、表达,感悟作者在月光下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启蒙教育,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2、时光匆匆流逝,但童年的夏夜却永远留在作者记忆的最深处,配乐朗读第一小节3、读着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4、出示孙友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段话:母亲不识字,但她为我吟唱的歌谣,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成为我一辈子最温馨、最幸福的回忆。
(二)、学习歌谣、童谣1、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读读母亲的歌谣、童谣,去感受母亲的启蒙吧!2、自由读读课文中的五首歌谣、童谣,可以把你最喜欢的那首多读几遍,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3.谁来把你喜欢的一首歌谣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或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多形式、个性化朗读。
)4.你对民歌童谣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5.你们的发现和孙友田的感受是一样的,民歌民谣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充满乡土的气息,浓郁的诗情,能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遐想。
(三)、感悟月光、母亲、启蒙1.母亲吟唱歌谣时又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出示农家月夜场景)配乐引读第一自然段。
2.你们听!母亲的歌声从篱笆小院里传了出来……(播放:清唱的歌谣)3.听着母亲的歌声,你有什么感觉呢?4.孙友田的感受和你们是一样的,他在文中写到:(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月光启蒙教案篇2设计说明:读着孙友田的《月光启蒙》,总是被他童年那月色融融的美妙夏夜所陶醉,更被他动人心弦的浓浓亲情所感染。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月光启蒙》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
作者孙友田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为自己唱民歌、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是篇激发学生学会感恩的好文章,也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优美的文段和动听风趣的发歌、童谣,认识祖国民间文学的丰厚博大,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吸取多种优秀文化,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而五年级的乡镇学生,他们和亲人朝夕相处,对自己身边的乡土文化有一定的接触,因此课文内容对他们而言富有吸引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编写意图以及教学对象的分析,本课的教学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绿线内的七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饱含的感情以及深刻含义。
4、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与怀念之情。
5、通过家乡民歌童谣的交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具体实施时,突出了以下教法与学法的运用:1、疑问:古人云:大疑而大进,小疑则小进。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我让学生依题质疑,在读文中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文中语段进行发问与思考,以活跃思维。
2、研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相关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是对课文相关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的联想与沟通。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重让学生经历这种阅读过程,在研读中感受亲情、回味亲情、体验亲情。
3、对话:《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本节课力求让课堂成为对话的生命殿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
《月光启蒙》说课稿
《月光启蒙》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月光下发现自己的影子,通过观察和思考,她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身体是有部分是阴影形成的,从而引导孩子了解月亮的光是由太阳发出的,而月光的特点使得物体产生了影子。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月亮的光是由太阳发出的;(2)认识到月光的特点是形成物体的影子。
2.能力目标:(1)观察和思考的能力;(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有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月光的形成原理,认识到月光的特点使物体产生影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引导他们从现象中总结规律,提出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幻灯片播放有关夜晚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夜晚的好奇心,并提出问题:“夜晚有什么特别的现象?我们经常能看到什么能发出亮光的东西?”2.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观察图片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展示与讲解1.出示一张夜晚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亮光物体。
2.通过引导性提问,让学生了解到夜晚的亮光来自于月光。
3.出示太阳和月亮的图片,让学生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引导他们得出结论:月光是由太阳发出的。
(三)实践操作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太阳,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月亮,并进行互动演示。
通过活动,巩固学生对太阳和月亮之间关系的理解。
2.出示一张孩子在月光下看到自己影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现象,并表达自己对影子产生原因的猜想。
3.引导学生思考月光的特点:柔和、没有热量、会产生影子等,帮助他们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月光联系起来。
(四)总结归纳1.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夜晚的亮光是哪里来的?月光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让学生总结整个故事的内容,并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小女孩为什么会在月光下看到自己的影子。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说课稿
精心整理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月光启蒙》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
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将神话故事的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结合本教材的
特点,我采用学讲计划中倡导的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自读感悟、圈画重点词句、作批注、写体会、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3、感受在月光下唱童谣、歌谣、童话故事以及和母亲猜谜的意境美。
此部分可以采用自读感悟:
第一步: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民歌民谣。
第二步:读:读出所找的民歌民谣。
第三步:说:小组之间说说你由这些民歌民谣所想象到的美景。
品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
(1)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多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
(2)这种启蒙教育充满着母亲的爱意,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
(3)月光朦胧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激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学生自主总结所学知识,交流、吟唱已收集的民歌童谣。
月光启蒙 说课稿
月光启蒙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为《月光启蒙》,是一本适合小学生的启蒙读物。
通过阅读故事,学生可以了解月亮、星星等自然现象,并培养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兴趣。
本课将以《月光传奇》一文为主要内容,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并参与活动,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月亮的起源和特点,知道夜晚的月光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能够理解并记述《月光传奇》的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月光对人类的影响,比如启发人们的创作灵感等。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故事并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生对《月光传奇》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述。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触发学生对月亮和星星的认知,比如展示一张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你们知道月亮是什么吗?为什么有时候会看见月亮,有时候看不见?Step 2:阅读与讨论(15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月光传奇》一文,并鼓励学生朗读或跟读。
2.老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故事中的月光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呢?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Step 3:综合活动(2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重新讲述,并进行表演。
2.其他组员观看表演后,进行评论和点评。
Step 4:拓展阅读与创作(25分钟)1.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比如与月亮和星星有关的诗歌或其他故事。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创作一段与月亮或星星有关的故事,并进行分享。
Step 5:归纳总结(10分钟)1.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总结。
2.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五、板书设计月光启蒙- 月亮的起源和特点- 《月光传奇》故事情节- 月光的影响:启发创作灵感等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月亮和月光的成因及特点,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热爱;同时,通过阅读故事和参与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启蒙说课稿
《月光启蒙》说课稿
说教材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作者孙友田回忆儿时母亲在夏夜的月光的沐浴下给自己唱歌谣,猜谜语,讲故事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也充分激发了自己感恩母亲的情怀。
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有利于引导学生感激、感恩的情感。
本文的童谣优美动听,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我国民间文学的丰富博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我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对自己的乡土乡情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课文内容对他们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说教学目标:
1、学会九个生字,绿线内的七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篇课文。
3、能有感情地朗读令你感动的语句。
4、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教法、学法:
质疑法: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我让学生依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家长、老师、书籍会给我们启蒙,月光怎么会给我们启蒙呢,让“月光”给学生设下“悬念”。
创设情境:本课的教学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情境,用图画展现情境、用音乐来渲染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
对话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然后展开课堂对话。
自读自悟:“阅读使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应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教学程序
一、导入课文、质疑课题
1、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歌颂母亲的课文
2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课题。
音乐导入迅速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为全文的学习定下基调。
质疑课题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引发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师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再检查课
文的朗读情况。
2、默读课文,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写出了童年夏夜的美妙。
(课文从月夜的
景色、歌谣、谜语、故事的美妙学出了童年夏夜的美妙,层次清晰,学生不难把握,这个问题的交流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
3、引导学生吟诵生动幽默的歌谣,激发学生产生对民间文化的兴趣。
让学生
挑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在班中为同学们吟诵。
让激情在吟诵中飞扬,让童趣在教室里回荡。
4、品读令你感动的句子。
在情感朗读中,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不仅能
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美,还能感受文章的情思意境,体验生活。
5、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走近了一个会唱歌谣的母亲,是母亲用她那甜甜的嗓音为我吟唱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歌谣,陪伴我度过了一个美妙难忘的童年,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
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用智慧和才华启迪我的想象,使我满怀诗情地飞向文学的王国。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如抄写词语等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
选做题如查阅书籍或登录网站查阅各地民歌民谣,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做,拓展课外阅读的空间,并为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