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血管纤维瘤临床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匡垫堡堑盘查垫墨生2旦釜兰2鲞箜!!塑鼻咽血管纤维瘤临床分析

王伟韬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郑州市450052

摘要目的探讨各手术方式及术前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对不同分期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治疗的优缺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6年我科3l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手术方式,其中经腭进路8例;鼻内镜手术9例;鼻侧切开术7例;面中掀翻+LefortI2倒;面中掀翻+同侧上颌骨拆装2倒;颅面联合进路患者3铡。19例术前行超选择性瘤体供血动脉栓客。结果术中出血量为200—3000ral,平均l060mi。栓塞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85ml,未栓塞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400ral。栓塞组与未栓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复发1次2例,复发2次l例。结论术前行cT或MRI检查对于选择合理的手术进路和预后有重要意义;术前行血管栓塞对减少术中出血量;应以利于完整切除、创伤小、功能保护好和美容效果佳为原则,根据肿瘤分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鼻咽肿瘤;血管纤维瘤;外科

中图分类号:R7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422(2008)18珈34舵

鼻咽血管纤维瘤(nasopharyngealangiofibro—ma,NA)是较为少见的良性血管瘤,常发生于10—25岁的男性青年,发生率占整个头颈部肿瘤的0.5%…。因肿瘤血管丰富,并可向颅底、颅内、眼眶、颞部和鼻窦等处侵犯扩展,手术切除困难。我科自1998~2006年共诊治3l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31例患者,男30例,女l例;年龄15—32岁,平均23.2岁。所有病例均有鼻塞,鼻出血2l例,嗅觉减退9例,头痛8例,耳鸣和听力下降12例,贫血17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2年,半年以内12例,1年以上19例。全组患者均行CT或MRI检查。根据Chandler等口J分期,I期6例,Ⅱ期ll例,Ⅲ期8例;1V期6例。1。2手术方法全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采用腭进路8例(I期3例,Ⅱ期5例);鼻侧切开术7例(Ⅲ期6例,Ⅳ期1例);鼻内镜手术9例(I期3例,Ⅱ期6例);面中掀翻+LefortI2例(Ⅲ、Ⅳ期各1例);面中掀翻+同侧上颌骨拆装2例(均为Ⅳ期);颅面联合进路患者3例(Ⅲ期l例,Ⅳ期2例)。本组3l例患者中19例术前行超选择性瘤体供血动脉栓塞,其中Ⅳ期7例,Ⅲ期6例,Ⅱ期4例,I期2例。

2结果

术中出血量为200~3000ml,平均1060ml。19例动脉栓塞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00—870ml,平均485ml。未栓塞组出血量500—3000ml,平均1400ml,且绝大多数为I、Ⅱ期患者。栓塞组与未栓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P<0.05)。19例血管栓塞患者中,无一例出现栓塞后一侧面部感觉减退症状及颅内血管栓塞等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鼻咽血管纤维瘤,全部病例随访1—5年,复发1次2例,复发2次1例。术后复发时间为半年一2年,无1例死亡。

3讨论

NA的本质是血管错构瘤(vascularhamar.toma)HJ,多起源于枕骨底部,蝶骨体及翼突内侧的骨膜。鼻咽血管纤维瘤虽是良性肿瘤.,但破坏颅底骨质及周围软组织结构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反复鼻出血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之一,由于大量或长期出血,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本病和获得肿瘤分期最主要的方法。CT确诊率高,并可准确显示肿瘤范围、边缘及骨质受压和吸收破坏的情况。MRI亦可显示肿瘤范围,并可显示肿瘤内部的扩张血管,但在显示颅底骨质方面不如CT。

手术是鼻咽血管纤维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前对肿瘤范围的了解直接关系到瘤体术中能否彻底切除,因此根据肿物CT、MRI影像学表现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于肿物的根治性切除至关重要。此外,对于NA分期较高的Ⅲ、Ⅳ期患者,术前进行瘤体供血血管造影及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提高肿物的切除率HJ。我们的研究中,术前接受选择性瘤体供血血管栓塞的19例患者平均出血量低于未栓塞组(P<0.05)。

对于I、Ⅱ期及部分Ⅲ期患者前期最常采用的手术径路仍为腭进路,随着近年来鼻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这一技术已应用于I、Ⅱ期患者。它以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疗效好及对青少年术后颅面部生长发育影响小的优点逐渐代替了腭进路手术方式HJ。在本组病例中,对于I、Ⅱ期患者,腭进路的术后复发率为12.5%(1/8),鼻内镜术后复发率为11.1%(1/9),与国外文献报道相一致…。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尤其是近10年内,对Ⅲ、Ⅳ期NA患者治疗的手术方式已从过去的鼻侧切开转变为面中掀翻进路和LefortI或同侧上颌骨拆装的手术方式。Zixiang等【5]认为其适合于侵犯蝶窦、颞下窝、翼腭窝、眼眶及面颊部的Ⅱ、Ⅲ期患者,且该术式与鼻侧切开相比具有术中暴露好、术后面部不留瘢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复发率相当的优点。我们的体会是,对于单侧受侵的Ⅲ、Ⅳ期患者可采用同侧上颌骨拆装,对于双侧均有侵犯的Ⅲ、Ⅳ期患者可采用LefortI术式。本组采用面中掀翻与LefortI或同

・35・

侧上颌骨拆装相结合的手术方式治疗Ⅲ、Ⅳ期患者4例,术后复发率为25%(1/4)。

参考文献

1MannWJ,JeckerP,AmedeeRG.Juvenileangiofibromas:changingsurgicalconceptoverthelast加years[J].La—ryngoscope,2004,114:291-293

2ChanklerJR,GouldingR,MoskowitzL,etal。Nasopharyn-

gealangiofibmmas:sta#nsandmanagement[J].AnnOtolRhinolLaryngol,1993,25(2):222

3LiangJ,YiZ,LiangP.Thenatureofjuvenilenasopharyn-gealangiofibrema[J].OtolaryngolHeadNeckSurg,2000,123(4):475-481

4EnepekidesDJ.Recentadvancesinthetreatmentofiuven.ileangiofibroma[J].CurtOpinOtolaryngolHeadNeckSurg,2004,12(6):495-499

5ZixiangY,ZhiChunL,ChangL,eta1.HugelobulatedjU—venileangiofibrema:sitesofextensionandselectionofpro-cedureformanagement[J].JOtolaryngol,2003,32(4):211-216

2008-06-25收稿

(接33页)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因其死亡率可高达30%一60%[2|。

因十二指肠有胆汁、胰液、胃液大量消化液流经,肠腔内压力高,另外,十二指肠为终末血供,较广泛分离必将破坏其血供,创伤及手术刺激造成炎性水肿,更影响局部血供。因此,术后易发生十二指肠瘘,其发生率为2%一14%,死亡率达25%~42%旧j。笔者认为术中有效的十二指肠减压,可以降低肠腔内的压力,便于伤口愈合。这是避免发生十二指肠瘘的关键性措施HJ。为此,手术中采用预防性胃造瘘、空肠造瘘引流减压的方法充分引出胃液、十二指肠液及胆胰液,达到有效减压和防止消化液对吻合口的腐蚀,有利于伤口愈合。本组19例患者采用该法后术后仅1例发生肠瘘。

3.3手术后处理十二指肠损伤修补术后肠瘘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包括:①禁食,持续胃肠减压。

②全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应及早行中心静脉置管,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营养支持不但可以维持患者内稳态,更可以纠正营养不良,减轻肠壁水肿,促进肠蠕动恢复∞J。③合理使用抗生索,可遵循一般感染使用抗生素原则,足量、全程、广谱,必要时联合应用。④生长抑素:生长抑素能抑制胃肠胰内分泌系统肽的分泌,可有效减少胃液、胰液和肠液的分泌,明显降低了十二指肠腔内压力,如果在TPN基础上使用生长抑素,可使消化液分泌减少90%[51。生长抑素可抑制细胞因子释放,削弱细胞因子链启动所引起的“瀑布效应”,预防局部水肿性胰腺炎的发生,减轻缝合修补部位组织的炎性水肿。另外生长抑素可抑制自细胞间的黏附聚集,改善微循环,促使创面愈合,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十二指肠瘘的发生。术后生长抑素的应用时间以7d为宜。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28

2李森,陆志荣.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外科处理[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4):608

3陈元清,公保才旦,陈光安.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手术中预防肠瘘的临床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6):18

4刘栋才,李永国.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处理及预防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2003,23(7):412-413

5黎介寿.肠外瘘[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27.128

2008-04-03收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