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木兰诗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6 分)
机杼.( zhù )
军帖.( tiě )
鞍鞯.( jiān )
辔.头( pèi )
鸣啾.啾( jiū )
胡骑.( jì )
红妆.( zhuānɡ ) 朔.气( shuò )
可.汗( kè ) 鸣溅.溅( jiān ) 金柝.( tuò ) 云鬓.( bìn )
7.某中学七年级(2)班准备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 完成下列任务。(8分) (1)【设计方案】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简要的方案。(3分) __示__例__:__图__片__展__览__式__。__将__同__学__们__搜__集__到__的__爱__国__主__题__的__图__片__资__料__、__实__物__等__进 __行__展__览__,__并__让__同__学__们__写__观__后__感__。________________ (2)【拟写对联】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下联,围绕“爱国”主题,对出上 联。(2分) 上联:_树__雄__心__,__誓__把__青__春__献__祖__国__ 下联:立大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将领 扶持
) )
(4)帖昨对夜镜见帖.军花帖黄.((
文告 ) 同“贴”,粘贴
)
5.判断下列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4分)
(1) 东 市 买 骏 马 , 西 市 买 鞍 鞯 , 南 市 买 辔 头 , 北 市 买 长 鞭 。
( 排比 )( 互文 )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互文 )(
对偶 )
(1)旦.辞爷娘去( 早晨
)
(2)朔.气传金柝( 北方 )
(3)策.勋十二转( 记下 )
(4)当户.理红妆( 门 )
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二词语运用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我喜欢站在楼上眺望远方,看彩霞满天,看阳光落在树 枝上发出耀眼的亮斑。 B.在春节晚会上,粤剧名家、流行音乐人跨界联手用全新 的方式演绎经典粤曲。 C.这件来自非洲南部的木雕工艺品做工精细,雕刻得栩栩 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D.受新冠疫情影响,曾经最繁华的美食街变得纷至沓来, 几乎没有客人来吃饭。 【解析】D.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句意是想说人少, “纷至沓来”形容人多,用词不当。
【解析】C.“丰功伟绩”的意思是“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创 造过巨大业绩”,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1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 的科学家——邓稼先。 B.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 血。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首当其冲的。 D.在公共场所吸烟、乱扔东西等行为让人深恶痛绝。
【解析】A.“拘谨”与后面的“外向的性格”不一致; C.吹毛 求疵,指故意找毛病,找差错,与语境不符;D.萍水相逢,指素 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与境中“老朋友”不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 了。 B.校庆联欢会上,同学们载歌载舞,大家都沉湎在欢乐的 气氛中。 C.夏日的大北山森林公园,树木葱茏,鸟语花香,令人心 旷神怡。 D.叫卖者要气力足,嗓子脆,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 能随机应变。 【解析】B.沉湎:沉溺,耽于。比喻潜心于某事物或处于某种境 界或思维活动中,贬义词。不符合语境,应用“沉浸”。
A.①莅临 ②喜出望外 ③一年之计在于春 ④各得其所 B.①到来 ②沾沾自喜 ③一年之计在于春 ④各取所需 C.①莅临 ②沾沾自喜 ③一日之计在于晨 ④各取所需 D.①到来 ②喜出望外 ③一日之计在于晨 ④各得其所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老山界》课件

主笔写翻越老山界的困难 陪笔红军是在宣传群众并同敌军作战中 前进
合作探究
2.作者在文章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 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深化中心。交代翻越老山界的意 义,说翻越老山界的困难,相比整个长征中遇 到的困难而言小得很,更加突出地表现了红军 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长征胜利的 来之不易。
合作探究
3.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翻越老山界过程中有3处景物描写,说说 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 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 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探
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究
学
2、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 习
点的词句。
细读感悟
1.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变化、地点 转换的语言标志,叙述翻越过程。
下午沿着沟往上走
第 天色晚了,我们跑到前面去,进了一间
瑶民房子,和母女攀谈
一 天 天黑了,才到山脚
走了半天,在山路上露营睡觉
半夜里,冻醒又睡着
黎明,准备出发,抢着吃早饭
困难表现 困难情况
行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悬崖峭壁、 山高路险
路窄石硬、 寒气逼人
粮食短缺、 肚子饥饿
处境难 ①队伍笨重、 ②敌人追击、
红军态度
打趣逗笑、 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 观赏夜景
鼓起勇气、 继续前进
英勇坚强、 嘲笑敌机
性格 精神
①坚强的 意志和革 命英雄主 义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初中语文第二单元课后习题重点练习课件

C.像山泉在呜咽
D.像春蚕在咀嚼桑叶Fra bibliotek10.“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 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这两句运用了哪种 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山势的险峻,这样写能表现红军身处险境而镇定 自若的乐观主义精神。
11.文中写了“除此以外,就是寂静”后,又描写 了复杂的声响,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C ) A.是作者的想象和夸张。 B.是红军战士的幻觉。 C.用复杂的声响反衬山间深夜的寂静。 D.前后矛盾。
【解析】 A项“倾”应读qīnɡ;C项“嚼”应读jué;D
项“落”应读là。
2.指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惊惶 攀谈 疲蜷 灌梳 苛绢杂税 悬涯峭壁 酣然入梦 刺入肌骨
错别字 蜷
梳
绢
涯
改正 倦
输
捐
崖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___叹__息___(叹息 轰响 轰
鸣),大概是在___叹__息___(哭泣 叹息 怒吼)自己的命运。 (2)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
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 是我生平没见过的__奇__观____(景观 壮观 奇观)。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B ) AB..近上日完我晚省自对习一,些我活回动到项宿目舍进不行久了就大酣•清然• 理入• ,梦•不了• 管。• 三• 七• 二• 十• 一•,一下 子就斩掉了8000多个“花架子”项目,真是斩得大快人心! C.大型舞剧《大北川》的思想性更加突出。灾难来临时的羌风呜•咽• , 让人潸然泪下;抗震救灾时的悲壮与奋进,让人心潮澎湃。 D.那山坡上如织锦的田畴,现出成熟的庄稼,色彩斑斓,白色的房 舍点• 缀• 其间,炊烟袅袅。那景象,真真就是一处世外桃源。 【解析】 “不管三七二十一”意为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此处
(内容完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复习:专题复习PPT课件

[答案]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语文•
濫諧濫 g物的哲理。 /J
8
语文.
专题复习五
语文•
I备考方略I
一、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听或阅读,二是表达。
1.听或阅读要做到两点:一是抓住别人说话的中心要 点,二
是要听出弦外之音。
例根据校长讲话的内容回答问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听”的能力,考查学生“抓 中 心要点的能力"。讲话的前半部分指出有关情况,肯定学习精 神; “但是” 一转,否定了过度的疲劳战,指出了导致的结果是 适得其 反。目的是告诉同学们既要努力学习,又要保证有足够的 睡眠,才能 提高学习效率。
[答案]⑴学习精神 过度的疲劳战 ⑵告诉同学们既要 努力学 习,又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沉舟侧畔千帆过,
今日听君歌一曲III, (1)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
;题目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________O [答案]刘禹锡白居易
语文•
⑵用“尸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巴 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答题指导] 诗句的节奏划分有两种方法:一是按音节划分,五言 划
为三个节拍,七言划为四个节U!拍;二是按意义划分,五言 与七
=fr
离中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老师们的辅导也越来越勤了, 同
学们的学习也越来越紧张了,大家都在作最后冲刺。据反映, 大多数
同学每晚伏案读书做练习直到12点钟,这种精.-神Hi. 是可贵 的。但也•有二 老
师反映相当一部分同学课堂上精神不振,慷惊欲 睡,课堂学习效果明
显降低了。
语文•
(1) 校长肯定的是 ____,否定的是 _________ (2) 校长的B的是 _________________o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1、《黄河颂》选自组诗,这是一部大型音乐合唱作品,作词,作曲。
作品有八个乐章组成,它以、、,表现出。
2、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有(写出完整的两句,并注明出处及作者)3、注音:巅.()澎湃..()()..()()狂澜.()哺.育()屏障气魄.()一泻.万丈()浊.流()宛转.()滋.长()劈.()4、默写:我站在黄河之巅,,。
,;,;,;,。
5、《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国的。
本文以为背景,以为线索,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
6、注音:喧.()闹诧.()异懊.()悔郝.()叟祈.()祷.()督.()学哽.()住钥.()匙.()气氛.()7.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是一个比喻句,句中用“监狱的大门”比喻,“钥匙”比喻,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是。
8、小弗郎士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9、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①描写的对象是______。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
③表现了______________。
10、“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11、“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这一细节,烘托了一种怎样的气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这一细节,反映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套课件汇总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 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 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 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 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 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 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 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 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 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 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 化。
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 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对比手法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 点和不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 国科学家的气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 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
邓稼先是一个忠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 骄人、最不要引人注目的、最具有中国农 民的朴实气质的、具有最高奉献精神的、 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一生的祖国的伟大儿 子。
勒功,刻石记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
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记功而还。
(yān) 殷红
殷 (yīn) 殷切
(xiān) 鲜红
鲜 (xiǎn)鲜为人知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妇孺皆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知人之明 层出不穷 马革裹尸
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二单元 6老山界

⑩我们蜂拥而下,同四方面军的同志紧紧握手,热泪夺眶而出,长时间地沉醉在 欢乐中。二百多天,一万多里的征战,我们遭遇到的是敌人的层层堵击和想象不到 的重重困难。此刻突然和另一支红军主力,最亲密的同志会合了,我们怎能不激动! 怎能不欢欣若狂!
⑪当夜,团长王开湘同志和我睡在四方面军同志为我们准备好的床上。在漫长的 征战途中,从来没有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中睡过。然而,我们久久不能入睡,会师带 来的欢乐情绪在我们心头奔腾起伏。后来,我们干脆来个“长夜话”,时而谈起经 历过的惊涛骇浪,时而谈起革命的美好远景。
“一步一步”写出了战士爬山的谨慎小心和行军速度之慢,衬托了老山界的陡峭 和险峻。
9.“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峰”比作“巨人”,把“山谷”比作“井”,很 有立体感地展现出山高谷深的景象。
⑤九时许,队伍浩浩荡荡地沿着河旁的小路,向夹金山麓进发了。来到山下,气 温骤降,脚下的路冻得梆硬,木棍着地发出“咯咯”的响声。我们一鼓作气,爬上 山腰。举目环视,险峻情景,使人触目惊心。左面是深厚松软的雪岩,右边是陡立 险峻的雪壁,路中间是晶亮硬滑的积雪,一不小心就会滑下雪岩,越陷越深。先头 班用刺刀在雪上挖着踏脚孔,后面的就手拉着手,踏着他们走过的脚印,谨慎地前 进。行进间不时响起惊喊声,喊声起处,立刻就有成群的人用木棍、绑腿帮助掉进 雪岩的同志往上爬。救出来的人,很快拍打干净身上的雪块,又继续前进。
(3)班级将于本周五下午三点邀请长征战士李爷爷为同学们讲述“红色故事”,你 作为班长去邀请李爷爷,将怎样说?(2分)
示例:李爷爷您好!我是立德中学七年级(1)班的班长,我们班级于本周五下午三 点在本班教室召开以“百年伟业,红色传承”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想邀请您为同学 们讲述“红色故事”,您可以参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