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应教会学生什么
历史课堂中指导学生学习之我见
历史课堂中指导学生学习之我见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地区,学生了解历史的途径比较狭窄,多是来自课堂,来自教材,这对我们农村教师来说,就是极大的考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应从历史教学的规律出发,正确、有创见地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能够比较好地掌握了解历史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我们既要管教,更要管学,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就几年来在历史课堂中指导学生学习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独立性自学能力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必要因素。
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增强了学习的独立性,就能独立地获取新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对教材中历史概念较少、适宜学生自学的课文,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
如在学习中国历史第三册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一课时,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的进攻方向和清军的反击方向,再指导学生观看地图,使学生明白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形势及清军水师全军覆没的原因,最后落实历史知识,学生也要不言自明了。
所以,自学能力是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对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只有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学生学习的效果才会显著,学生的自学能力才会得到切实的提高。
二、做好笔记——增强梳理能力记笔记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学生将来的自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中,对课文中条理较清楚的部分,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列出课文提纲,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通过简单明了的笔记方式,学生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有了清楚的认识,同时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复、曲折性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笔记纲要如果做好了,学生复习时就能一目了然,更能认识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课堂笔记,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而且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对学生进行历史学法指导
对学生进行历史学法指导一、指导阅读教材,提高读史能力。
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或课堂阅读时,教师就要给学生提出阅读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教材,边学习边思考,对疑难的地方要求作上符号,以便在听课中加以解决。
二、采用灵活方法,增强记忆能力。
“对史实的掌握永远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记忆基础历史知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
记忆能力是历史能力中的基本能力。
初中学生对具体材料的识记多于抽象识记,机械识记多于意义记忆。
针对学生实际,教师应该尝试多种方法,启发学生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
1、直观教学记忆直观教学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记忆。
2、前后联系记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教材组织得先后有序,使讲课既能一环扣紧一环,又可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结合巩固旧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
三、教会纵横比较,培养理解能力比较法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形成历史概念,抓住事物本质。
四、设置课堂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历史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思维。
“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思维的火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适时地向学生提出疑问,激发他们解决疑难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思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对教材有关问题的质疑过程是他们积极思维的过程,利于提高他们积极探索的勇气和精于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联系政治地理,加强学科综合历史本来与政治、地理密不可分,我们可以用政治、地理学的知识分析有关历史现象,也可利用历史知识解决有关的政治、地理问题。
历史知识记忆方法历史知识浩如烟海。
如何在短期内记住大量的历史知识?结合我校的历史教学实践,初步总结了一些巧记历史知识的方法。
1、关键词记忆法(压缩记忆法)。
快速有效,方便记忆。
化繁为简,把内容压缩成少数几个字或者关键词的记忆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单纯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从而为其终身学习,为其将来步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基础,也为社会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认为“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就有了能力”,因而只关注如何把知识以学生喜欢的方式传授给他们,觉得这样就算是完成教学任务了。
不管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是现如今轰轰烈烈的课改,都存在一定的误区。
传统的历史教学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整节课都是教师在台上一个人表演,一讲到底,“满堂灌”,结果学生觉得枯燥无聊、兴趣全无,更别说提高能力了。
现在很多的公开课、评优课,甚至赛课基本都是播放几段视频,设计几个讨论环节,演个课堂情景剧、小品就算是走在课改的大道上了,殊不知这只是花架子,有些课堂上讨论环节问题的设置,要么简单得无可救药,要么深奥得无话可讲,好不容易能讲上两句吧时间到了,课后再探讨吧。
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一样忙着看、听、演、说,学到的只是一些书本上现成的史实,了解到的只是表象,没有能通过讨论、思考得出一些结论,真正提高历史能力。
其实,知识与能力是不能直接等同的,就好像学历和能力不能简单画等号一样。
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却只能培养,而且传授知识的高层次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
新课标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宁可节奏慢一些,花架子少一些,形式简单一些,也要有意识地关注自己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意识地设置了一些“任务”“关卡”让学生来完成、勇闯,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
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施教,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努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历史阐述的是过去的、不可再生的事物,许多内容单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简单乏味的讲述,学生听了枯燥无味,兴趣不高。
教会学生学习历史
教会学生学习历史教育是未来的事业,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这是教育成败的主要标志.21世纪将是智能革命的世界,知识更新之快,智能发展之速,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高强的应变力、创造力和开拓性.因此,“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要想使青少年驰骋于未来社会的舞台,必须使他们由学会知识向会学知识转化.人生有限,学海无涯,一个人可掌握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但是掌握了方法就可以捕捉所需要的知识.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教给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方法,就是给学生搭上形成独立学习能力与习惯的阶梯,就是教给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给发现真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历史学法指导,在传授历史知识和培养历史能力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思考自己的历史学习活动,从而把立足点从“学会”提高到“会学”的高度上来.这是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历史教学自身现代化的肯綮之处.历史学科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要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改变历史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依赖教材、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从四个方面来指导学生,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1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起始阶段,我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
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提纲,可以达到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科能力的目的。
这是因为:首先,学生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就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
教育初中历史教育
教育初中历史教育历史教育在初中阶段具有重要的地位,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思维能力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通过三个方面来探讨初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历史知识的传授、思维方法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塑造。
第一部分:历史知识的传授历史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历史知识。
初中历史教育通过教授学生一系列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帮助他们了解过去的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脉络。
这些历史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增强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第二部分:思维方法的培养除了历史知识的传授,初中历史教育还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历史学科强调分析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学生在学习历史时需要阅读各种史料和文献,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思维方法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更加理性和全面地思考,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第三部分:价值观的塑造初中历史教育还承担着价值观塑造的任务。
历史教育通过教授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明确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判断。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认识到不同价值观念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这有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国家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育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思维能力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历史知识的传授、思维方法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加深对世界和人类发展的认识,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加强初中历史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教会学生做人:历史教学的重要使命
教会学生做人:历史教学的重要使命作者:苏国标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3年第8期福建德化县第五中学(362500)苏国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更是人文学科——历史教学的重要使命。
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做人,教育学生做什么样的人呢?一、以正面历史人物为榜样,教育学生做正直的人漫漫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始见金。
华夏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无不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彩。
如至圣孔子“见贤思齐”的美德;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心;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不胜枚举、光耀千秋的华夏优秀儿女及其光辉事迹,无一不是我们历史教学的绝好素材,深入挖掘这些正面人物的典型事例,让学生与历史人物对话,进行榜样教育,自然而然会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洗涤心灵。
二、以反面历史人物为镜子,引导学生做高尚的人历史具有两面性,有善就有恶,有忠就有奸,有正就有邪,有高尚就有卑劣,有君子就有小人。
回顾历史,不乏反面人物存在:唐朝的李林甫,“口蜜腹剑”,阴险奸诈,结党营私;南宋的秦桧,屡兴冤狱,残害忠良,卖国求荣;明朝奸相魏忠贤,广结党羽,排斥异己,一手遮天;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变节投清。
还有世界历史上罪恶滔天、臭名昭著、千夫所指的法西斯头目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适时地利用好这些历史素材,以反面人物为镜子,在批判中引导学生辨是非、明善恶、识美丑,让他们明白“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最终靠个性人格——其本质上是利他、利民、利国、利人类的”。
即便拥有超群的聪明才智,如果人格不健全、道德败坏、走上邪道、与人民为敌,势必成为祸国殃民、危害人类的历史罪人,将永远被世人所唾弃。
在历史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
形 贴 的事业 和工 作 , 高人 文素 养 、 应 能 教学活 动中给学生 以 自由 , 提 适 淡化 强制 与 幽默感 的 引导 、 象 的描述 、 切 的比 力 和社会责任感 。 将抽 象 的问题 具体 化 、 深奥 的道理 约束 , 给予更 多的鼓励 、 启发 与诱导 , 是 喻 ,
运用等方 面有 很多不 足 , 在情感 态度与 成 为真正有 益于社会 的人 才。 价值 观上还不成熟 。因此教师就是要 引 在 教学手段 上 。 教学手 段尽量 多样
学会 学 习也是 适应 高考发展 的 必 化 。由于现代科 学技术 日新 月异 , 知识
导他们学习 , 教会学 习。
只有 一个 办法 : 即提 高学 生 学习能 想、 有抱负 , 但还是 比较稚嫩 , 大多还没 们的责任之一 。同时 , 考是 随着 社会 盾 , 高
高 扩大 学习容量 。这就必 须改变传统 有承受太 多的压力 , 还无 法适 应竞争 的 的发展变化 而变化 的 , 考 目的是 为高 力 ,
艰 难探 索 、西方 国家 的 发展 和 问题 等 学 生 有 学 习 能 力 。
的过程 中提 高学 习能力 。
在 教学 语 言上 ,以丰 富的语 言 艺 术 。 高学生学 习和探 究的兴趣 。在历 提
等 , 他们 去 思考 、 解 、 让 理 比较 和分 析 ,
要培养学 生 的学 习能力 ,我认 为 ,
浅显化 。激发学生学习 、 认知 、 和探究 的
学会 学 习是社会发展 的需要 。当今 我们努力的 目标。 的社 会是学 习型社会 , 科技 发 展 , 明 文
例 如在 “ 安石 变法 ” 王 的教 学 设计 兴趣 。
发阳与创新
社会 。
校选拔人 才 , 其选 拔性必 然使高考 有一 的课堂 教 学方 式 ,实行 多媒 体辅 助教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教会学生做人论文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教会学生做人摘要:历史教学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学历史,首先就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爱国主义,传统美德,远大志向,本国国情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教会学生做人。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做人历史教学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史学家白寿彝说过,历史教学关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讲人类自然的道理,第三条讲历代治乱兴衰。
在这三条之中,第一条是最要紧的。
就是说学历史首先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育专家赵亚夫先生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为什么学历史?为了学会做人。
”作为一名中学的历史教师,我在历史教学中坚持把培养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注意从古今中外各个方面撷取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从爱国主义,传统美德,远大志向,本国国情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教会学生做人。
一、在历史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做爱国的人爱国主义是民族团结的凝聚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强大精神支柱。
历史知识是爱国主义教育最丰富、最生动的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课贯穿始终的任务。
翻开历史的书卷,从远古到现代,上下几千年,到处都蕴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战场的关天培,他们所表现出的忠贞的民族气节;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豪壮的爱国义举;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他们表现出的崇高的民族气节,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在教学中,我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意识地融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比如在讲中国古代史时,我运用教材中的有关史料,如粟、桑、麻的培植,丝绸之路的开辟,四大发明的出现,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等世界奇迹,通过资料的展示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明,不仅为人类创造了极其灿烂辉煌的文化和科技成就,更向世界展示了其非凡的融合力、凝聚力和强大的生命力,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而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历史教学要教会学生读课本
i . 9 9 j i s . 6 14 9 . 0 9 1 . 2 03 6/ .sn 17 —8 X2 0.9 00
历 史 教 学要 教 会 学生 读课 本
党 洪 军
1前言
要依托 。因此 ,高中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读出效果 。
历史是一 门时间性最强 的学科 。每册历史课本 最后面
一
论的领会 、历史知识网络 的构建方面。 高 中历 史知识与初 中历 史知识相 比,有一个 明显 的特 史结论 比较难理解 ,成 了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的拦路虎 。历史 史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而成 的,反映历史事物的内在关系和本
历史发展 的基本线索与各个 阶段 的特 点。读 目 ,一般是按 点,即有大量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有不少历史概念和历 录
史知识 的途径 。读思考题,一要明 白 其要求 ,找到思考 问题 理 论 作 支撑 。学生 应 该掌 握 一些 马 克 思主 义史 学 理论 , 的角度 ;二要运用有关材料进行有理有据 的分析 。读 习题 ,
一
如 社 会 发展 规 律理 论 、生 产 力与 生 产 关系 理论 、阶级 斗
的正确理解关键要认清其内涵与外延 ,从而把握全部 。
如 “ 民主革命 ”这一概念 ,是针对革命性质而言的,革
正文是课本 内容的主体 部分 ,是 历史知识 的集 中分布 命性质又是 由革命任务决定的,由于其领导阶级和所属 的世 区。读正文的有效方法 :结合 目录、引言、标 题揭 示的基本 界革命范畴不 同,于是就产生新I2 H 个阶段 。沿此思路,就可 特点 ,边 阅读 ,边 思考 ,务必做到 “ 编写提纲,提炼要 点; 得出以下结论 : “ 民主革命主要是反封建革命 ,在殖 民地半 内涵 )。在中 国, 由资产阶 依据子 目,分段划层 ;推敲词语 ,圈点批划;分析 史实,得 殖 民地国家还 同反帝密切联系 ( 出结论 ”。小字内容是 正文 的组成部分 ,围绕正文展开,为 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属于世界资产阶级 的一部分,称旧民主 正文服务 ,因此也必须阅读 。 文 中提到的每一个地名和路线落 实到地 图上 ,形成历史空间 主义革命; 由无产 阶级领导 的民主革命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 历 史 结 论 是 通 过对 历 史 现 象 进 行 马 克 思主 义 的分 图是正文的延伸 ,分为地 图和 图画2 。读地 图应把 正 领导的一部分,称新民主主义革命 ( 种 外延 )。” 感 。图画也应结合 正文的内容,细细 品味 ,形成形象感。文 析 而得 出的科 学 结 论 。它 反 映历 史发 展 的规 律 ,揭 示历 献材料 的阅读关键是把 握材料 的中心 思想 ,并联系思考题来 史 发 展 的 内在 联 系 。历 史 结论 同重要 史 实 、历 史概 念 、 理解其意义 。注释是对正文的解释和补充 ,也要细心留意,
历史教学应培养学生三种意识
慧 ,有理想 ,有精 神。通过读书可以与先哲圣贤交流对 话 , 以谛听历史 的回声 , 以倾听时代的声音 , 以传 可 可 可
播真理 、 承文 明 、 传 传递情感 , 可以培养意志 、 激发豪情 。
从 而增加学问与胆识。但是 眼下有诸多因素阻碍学生 的
能力与兴趣 ; 中央也 向全社会发出号召。 党 要求人人树立 终 身学 习的理念 ,但这一切离不开最基本的东西——读 书。书籍记录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 。这里有知识 ,有智
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 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 三、 审美意识。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 的记录 , 它为 我们 提供 了丰富的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 明的瑰宝。有人说 “ 史之所存 , 美之所存 ” 。历史教师应 充分利用历史教育 , 开掘 美育 的土壤 ,播撒美育 的种子 。历史之美可分 为三 类。1 .自然美 。历史教材 中丰富多彩的插 图可以直接感 受到美的存在 。例如 :唐三彩” “ 的色彩美 、 赵州桥的形体 美、 唐都长安的对称美 。 但历史教 材中绝 大多数 自然美不 能通 过直接感受 ,而是通过对诗词歌赋艺术美的欣 赏间
维普资讯
20 0 6年 4期
No 4。2 06 . 0
历史教学
Hit ̄ T a hn so e c ig
总第 5 9期 0
S m o 5 9 u N.0
二、 合作意识。 人生在世 , 无不需 与人合作。 世上从没
历史教学应培养学生三种意识
代书法到张择端 的 《 清明上河 图》 从云冈龙 门的石窟到 ,
“ 深刻的肤 浅” 代朱熹说过 :为学之道 , 。宋 “ 莫先于穷理 ; 穷理之道 , 必在于读 书。” 不读书 , 我们就没有思辨 的资
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第一篇范文在教育领域,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培养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初中阶段是学生历史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在初中阶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成为了历史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
一、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是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认知、分析、评价的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
1.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概念。
教师应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历史概念,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辛亥革命”的概念,了解其背景、过程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3.提高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客观、公正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例如,在讲述清朝末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评价慈禧太后?”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
二、历史研究能力的培养历史研究能力是学生运用历史方法、技巧进行探究的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方法。
教师应教会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历史观点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素养。
例如,在讲述中国古代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2.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历史。
例如,在讲述世界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国家,探究其历史发展脉络。
3.提高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述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当时采取了另一种策略,结果会怎样?”三、历史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历史情感与价值观是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
历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
历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历史教育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具有多种目标和内容。
历史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帮助他们获得历史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本文将详细探讨历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历史教育的目标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历史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记录,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了解过去的事件和人物,进而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的现象和问题。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其次,历史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和技能。
历史知识是历史教育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学习各个历史时期的事件、人物和制度等基本知识点。
此外,历史教育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阅读历史文献、分析历史事件和研究历史问题,从而获得历史的认知和评价能力。
第三,历史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历史不仅仅是事实的简单堆砌,更重要的是学生如何通过历史来思考和理解世界。
历史教育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推断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势和结局。
同时,历史教育也应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观念。
历史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覆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内容会有所不同。
在初等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古代历史、近代历史和现代历史。
学生需要学习古代文明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了解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等近代历史事件,以及掌握二战和冷战等现代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内容,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在中等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内容更加深入和专业。
学生需要学习各个历史时期和国家的详细历史,掌握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特点。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历史方法和理论,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为后续的历史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孩子为什么需要学习历史
孩子为什么需要学习历史历史是一门关于过去的学科,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行为与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对当前和将来的影响。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给他们提供以下几方面的益处。
1. 启发思考与分析能力历史课程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考与分析能力。
通过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孩子可以学习到观察、分析、比较与推理的方法。
他们会被鼓励提出问题,挑战现有观点,并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思考与分析能力不仅在历史领域中有用,也能够应用到其他学科和现实生活中。
2. 培养时间意识与历史观通过学习历史,孩子能够了解时间的概念与时间的重要性。
他们会明白事物的发展与变迁需要经历一段时间,而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同时,历史也教育孩子要尊重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他们能够从历史中学习到许多经验教训,并能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3. 培养文化与社会意识历史是文化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明传承与发展的基石。
通过学习历史,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与社会制度,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他们能够意识到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培养宽容包容的态度。
4. 激发对国家与世界的认知历史课程是国家与世界民族认同的教育基础。
通过学习历史,孩子能够了解自己所属的国家的历史、文化与传统,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同时,他们也能够开拓视野,了解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培养国际视野与全球意识。
5. 提高思维品质与社会责任感历史课程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品质与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历史,他们能够了解到各个历史时期的人们所面临的挑战与抉择。
这些人们的行为与决策,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对当今世界产生了影响。
孩子将意识到每个人的行动与选择都可能对社会产生影响,他们将理解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综上所述,学习历史对孩子来说具有重要而且多方面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发展思维与分析能力,还能够培养时间意识、历史观、文化与社会意识,激发对国家与世界的认知,并促进思维品质与社会责任感的提高。
历史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方法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认识。
因此,选择合适的历史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而是要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规律,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提问、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展示历史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再次,我们应该注重案例式教学方法。
历史是一个充满案例的学科,通过案例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通过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形成对历史的全面认识。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是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历史。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参加历史考察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历史,增强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历史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历史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式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真正爱上历史,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七年级历史教学的工作计划(精选15篇)
七年级历史教学的工作计划(精选15篇)七年级历史教学的工作计划 1一、学期教学目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1、七年级第一学期的历史教学仍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又要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2、七年级历史教学要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性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教育,尤其是社会发展规律教育,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革命传播和道德情操教育,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责任感。
3、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内容:历史知识的知识点分散到每个历史现象;历史事物和历史人物中,特别是每一个具体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事件的因果是教材的知识点。
本册分为四个单元,叙述我国从远古到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共有22课,前三单元各设一节活动课,第四单元后设两节活动课。
本书的内容除正文部分为基本要求外,其他部分包括导入框、楷体字、动脑筋,文献资料,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和活动课等均不做统一要求。
但它对引发学生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却起着重要作用。
重点:第一单元:北京人;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人文初祖"---黄帝第二单元: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中华文化的勃兴第三单元:秦朝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秦汉文化第四单元: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难点:第一单元:北京人;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人文初祖"---黄帝第二单元:夏朝的建立;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中华文化的勃兴第三单元:秦朝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秦汉文化第四单元: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情况: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得知因学生对所学内容距今比较久远,比较陌生,学生掌握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学生普遍存有不重视历史课,认为它是副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讲清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历史文化教学
历史文化教学历史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文化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国家、民族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鉴与交流。
1. 重视历史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同时,也要尊重和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2. 创新历史文化教学方式传统的历史文化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依赖课本和教师讲授。
可以尝试采用多媒体技术、实地考察、情景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 注重历史文化教学的实践性历史文化教学不能停留在书本和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如剪纸、书法、曲艺等,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4. 注重历史文化教学的启发性历史文化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发现。
教师要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5. 注重历史文化教学的生活化历史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将历史文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生命力和价值。
比如,可以通过研究家乡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色。
历史文化教学是一项系统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引导学生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培养注重分析推理的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学科
的知识,重点强化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做出推理、辨证分析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独立分析问题、甄别历史事实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历史
学科核心素养。
2、激发学生关注历史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和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文
化和文明有着深入认识,能够关注历史和当代现实,使学生能够将学
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识别真正有
价值的历史,着重培养他们借鉴历史经验,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改变
不良历史思想的能力。
3、把握史学思想和实践的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着重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真实历史感,把游学、调研、实地参观、精品收藏等综合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学习活动中,以提升
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
4、增强良好的历史情感
在历史学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历史情感,引起学生时
代发展的认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主精神,让学生热爱历史,向往历史,学会从历史中努力前进。
二、结语
以上是一些激发和引导学生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希望以此能为学生熏陶一个秩序之美、和谐之中、艰苦奋斗中把握历
史的典型,使学生早日成为理性的国民和社会责任感强的公民。
什么是历史教育
什么是历史教育?
历史教育是一种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的教育形式。
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过去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下的社会现实,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历史教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目标:
传授历史知识:历史教育向学生传授历史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关键人物、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历史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后果,比较不同历史时期、地区和文化的差异和联系,推理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等。
激发历史兴趣和热爱:历史教育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乐于学习历史、探索历史,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培养历史素养:历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历史观念、历史态度和历史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历史,积极参与历
史和社会的发展。
启发创新思维:历史教育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让他们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启示,为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历史教育,学生不仅能够获取历史知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跨文化理解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养,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老师总结学习历史
老师总结学习历史1. 前言学习历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老师,总结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总结,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深刻理解当今世界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并从中汲取智慧来指导未来。
本文将总结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历史学习总结。
2. 学习历史的重要性2.1 培养综合素养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历史学科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和发展过程,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同时,学习历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使其能够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2.2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历史研究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和事件,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判断。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需要自主查找、筛选和分析各种信息,推断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后果,反思历史人物的行为和选择。
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3. 有效进行历史学习总结的方法3.1 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在进行历史学习总结时,首先需要对历史事件和背景有深入的了解。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和资料,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只有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貌,才能进行有效的总结和思考。
3.2 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启示在总结历史学习时,不仅需要描述历史事件和事实,还需要分析其影响和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可以思考历史事件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思考这些事件对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启示。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启示,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同时也能将历史中的智慧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3.3 总结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巧学习历史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在总结学习历史时,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概念图、制定时间线、进行记忆和复习等方式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应教会学生什么
施秉县双井中学吴超文
摘要: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科,其担负的责任不仅是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过程与方法,更承载着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思维能力,承载着改良和革新法治社会的重任,而思维能力又居于核心地位,虽然由于应试教育的市场和需要,思维培养得不到有效训练,但教师仍需重视,本文试从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及透过人物形象的性格及其命运,教会学生做人,提升历史教育的功效。
关键词:历史教学思维做人
传统观念认为:历史教学,无非是让学生多记记,多背背罢了,为了考试学习,学好了顶多能多讲几个故事耍几句嘴皮子而已,造不了飞机也填不了肚子,说到底,历史这个东西学了没有用。
多少年来历史考试试题都证明了这亘古不变死记硬背的真理。
这种观念陪伴着我一直走进大学,当我看到“历史与决策科学系”专业名称时,心里也曾暗暗发笑:冠冕堂皇。
随着学习的深入,愈感到自己多么的浅陋,愈感到“科学发达的国家往往是哲学先发达”的深层含义。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所谓教学,应在于学生在学校知识全部忘记后,留下的那部分东西。
”史学家白寿彝说过,历史教学关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讲人类自然的道理,第三条讲历代治乱兴衰。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什么呢?我以为,历史教学要教的应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应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是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应教会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下面针对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思维缺陷,以培养人作为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点燃学生的心智,从而在历史教学中使学生懂得做人道理,切实教会学生做人。
一、教会孩子思维
把握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中诸多因素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2)为什么能向中国走私鸦片?(3)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在学生思考回答后笔者进行了总结:(1)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西方各国急需向海外扩张以获取原料和市场,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以及“东方遍地是黄金”的诱惑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地圆学说的流行,指南针在航海上的运用,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使新航路的开辟成为可能。
(3).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进而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以及后来相继发生的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这样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又如关于科举制度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
我国古代官员的选拔有世袭、军功、察举和科举等形式,主要可归结为三种制度,即先秦的“世卿世禄”制度,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度和隋至明清的科举制度,其中科举制度延续的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然后问学生:“为什么对科举制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这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从科举制度的演变中了解科举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解放了人的生产力,让千千万万的读书人看到了奋斗的希望,客观上有利于统治阶级对社会的维护,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社会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影响。
但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因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朱熹注释的“四书五经”而作文(史称“八股文”),已成为压抑人性和创造力的关键因素,也成为钳制中国思想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无独有偶,建国后一系列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
进运动。
单纯地从主观主义出发,无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束缚的人性的本能和客观实在,人为地强制急躁冒进或者吃大锅饭,严重挫伤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上三年的自然灾害,导致了1959—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
无论是商鞅变法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性,鼓励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国家和社会什么时候解放了人性,便什么时候赢得了进步与强大。
国家和社会这样,个人和家庭亦然——过多地保护孩子,必然会导致孩子的无能。
二、教会学生做人
早在二千多年前《易经》上说。
“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主张从历史知识里学到做人道理。
我们认为历史教学要把培养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使学生懂得做人道理,切实教会学生做人。
历史讲的是过去的人和事。
但学习历史不是让学生盲目“仿古”,而是要把握历史的精神实质,懂得历史发展规律。
读史旨在使人明智,了解过去为了认识现在。
教师授课要找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着眼于培养现代人。
一般说来,现代人应该具备科技意识、开拓意识、竞争意识、时效意识、开放意识,法治意识等基本素质。
历史教学要适应现时代的要求,尽力培养学生的现代人素质。
唐太宗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在历史教学中,我通过列举许多历史名人的成长故事,言行举止,名言警句,感人故事等等,例如:“虚席以待”,“程门立雪”,“倒履相迎”,“三顾茅庐”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墨翟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反对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隋文帝身体力行、崇尚节俭等典型事例去教育感化青少年,陶冶青少年的性情,培养青少年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明事非,辩好坏,善与恶,讲文明,讲道理,树诚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知法守法,做一个品行端正的文明人。
中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又是确立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
我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要通过历史人物生动感人的言行加强对学生进行崇高远大理想的教育。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曾涌现出无数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科学家等杰出人物,他们的远大志向,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德等优秀的素质,都可以用来对青少年进行理想教育。
如具有“仁爱”思想的孔子,“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以“为人民服务”为人生最大快乐的雷锋等历史人物所表现的都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介绍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其思想,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在历史教学中,我常常通过一些对比鲜明的人物如项羽和刘邦、吕布和刘备形象等识人用人观念,为人处世方式,从而决定自己的命运:从而铺就自己的事业道路。
让学生明白细节关乎成败,教育成就未来,性格决定命运。
教会学生诚信做人,守法处世,正直为人,教育学生优化自己的性格,提升自己的价值。
总之,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科,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应对各种考核的同时,不能忘却社科内涵的教育功效,引导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肩负起对个人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