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自然的语言》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内容概括

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内容概括

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内容概括
“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物候现象”具体指水中动物和天上飞禽的活动,向人们报告着某个季节的来临。

这是比喻的说法,也把大自然拟人化了。

显得新颖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大自然的语言》是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创作的科学小品文。

此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阐述了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说明了物候学的特性与本质。

全文综合运用了多种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语言浅显确切、简洁生动、层次清楚,条理明晰,因而通俗易懂。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1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1

2、把标题改作《一门丰产的科学— —物候学》,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大自然的语言”用了拟 人手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3、第7—10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 序?文中的顺序能否打乱?为什
么?
不能。
这里运用了逻辑顺序。作者把决定物候 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 小,依次排列。
六、积累运用 ,写作迁移: 要求:
1、用一句话写出季节特 征或景色特点;
2、语言准确生动。
果园里的苹果熟了, 果实累累.远远望去,一 个个苹果像一个个小红 灯笼,多好看呀!
1
2
3
4
七、 你是生活
的有心人吗?你知 道多少谚语?说来 听听.
古诗中的物候知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草长莺飞 百花盛开
烈日炎炎
金黄一片
白 雪 皑 皑
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
春夏 秋冬
一年有四季, 四季景不同。
秋枫 冬 梅
春柳 夏荷
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智者, 用他独特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着季 节变化的种种消息。
竺可桢
•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 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重点字词
3.掌握下列词语,并用词造句。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重点字词
2.掌握下列词语,并用词造句。 销声匿迹:原指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衰草连天:遍地是衰草。 风雪载途:风雪满路。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 美好景象。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草长莺飞 百花盛开
读一读,分析其中物候现象。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 晚景》二首 其一)
早春天气,鸭子最 先感知春江水暖, 嬉戏水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 、谷雨 (春雨惊春清谷天)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秋处露秋寒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知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 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①纬度的差异 ②经度的差异 ③高下的差异 ④古今的差异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 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 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萌发
ménɡ
簌簌

衰草连天 shuāi
连翘
qiáo
孕育
yùn
次 第: 一个挨一个地。 草长莺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风雪载途:风雪遍地。载,充满。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周而复始:指绕完一圈又从头开始。形容不断循
环的规律。 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

[笔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笔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2.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积累丰富科学知识,开阔认知视野。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能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要点,明确本文写作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课题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设情境,激发兴趣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了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说着冬天的故事。

鱼鳞上的圆圈告诉了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玛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

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二、读课文,解释词语1.融化:(冰、雪等)变成水。

2.萌发:种子、草木发芽。

萌、发同义。

3.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4.呈现:显出、露出。

5.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6.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7.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8.观测:本课指观察并测验。

9.悬殊:相差很远。

三、理清思路,整体感知1.自由快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自由朗读全文——揣摩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

3.圈点勾画法——画出文章传递的主要信息,整合出每一段的主要意思。

(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项进行讨论,并推选中心发言人在全班发言,老师按回答的先后、概括的准确度。

在黑板上方进行评价记分,并对学生回答进行即时评价,明晰正误,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做到条理化,并能熟练掌握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从而在阅读中能准确地、迅速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课前预习一文体知识事理说明文是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点,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露出事物进展、转变规律的文章。

这种说明文,要紧阐释所要说的“理”,而要阐释那个“理”,就要安排好释理的顺序,按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以逻辑顺序行文就成了事理说明文的一大特点。

相关资料物候,要紧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转变对节候的反映。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苏醒、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移等均与节候有紧密关系。

非生物现象,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

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转变关系的科学。

二(一)走近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

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那时培育地学英才的摇篮。

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材。

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踊跃提倡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二)题目解读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原文题目是《一门丰收的科学——物候学》,而“大自然的语言”是用来比喻非常丰硕的物候现象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各类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熟悉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课文把原先的题目改成“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乐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种文章的特点。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萌.发( )翩.然( ) 孕.育( )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 簌.簌( ) 风雪载.途( ) 周而复始.( ) 草长.莺飞( )谚.语( )候.鸟( ) 2.说明词语:载途: 簌簌: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衰草连天: 草木枯荣:草长莺飞: 年年如是:3.给以下句子的空白处填词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⑴ 于是转入酷热的夏日,这是植物 果实的时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一、给加粗的字注音销声匿()迹连翘()翩()然农谚()差()异孕()育二、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冬季南北温度xuánshū()。

2.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xiǎnzhù()。

3.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yúyèméi()、西府hǎit áng()、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三、为下列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将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

()活页月刊()大地出现了一片春耕的活气。

()A.生动活泼;不死板。

B.生存;有生命。

C.活动;灵活。

2.各种花次第开放。

()改革开放()A.(花)展开。

B.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

3.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这本书是他的劳动果实。

()A.革命斗争或劳动生产得到的胜利品或收获。

B.植物体的一部分。

四、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五、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六、阅读,然后回答问题(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

16.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名师讲析【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1.关于作者竺可祯(1890—1974),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2.名词解释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气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气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

如: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

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课文分析】1.文章主题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

2.文章结构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l~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lO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对话文本(1)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人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6-大自然的语言

16-大自然的语言

下面几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 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 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 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 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 1962年春初农作物播种时由于没能注意 到物候延迟,结果受到低温损害的事例。 具体真切地从反面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业 生产的重要性,从而使说明的事理具体、 易懂,增强了说服力。
二、初读课文 自主探究
快速阅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 所需要的信息: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 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 是“物候学”。
第三段:【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 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 要迟一个星期。】 第五段: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 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 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 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 天。)

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2.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 青和开花日期 3.纬度: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 同 经度:近海与沿海的区别 高下:秋冬之交的逆温层 4.举例说明:深化观点,增加可信度,使读 者更加明白高下的差异如何影响物候比较说明: 突出观点,增加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 5.山高气温低,花不开,很冷。 地面闻到柳树气息,说明气温合宜。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主要指动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 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的反应叫做 物候。

大自然的语言预习资料

大自然的语言预习资料

大自然的语言预习资料“学案导学”资料年级科目学生姓名:课题: 16.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一、预习导学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二遍。

读完后请你完成:①给课文标段②利用词语手册和课文注释给重点词标注音。

2、以下加点词语的音和形你会读会写了吗?(第一空注音)(第二空写字)写完后读一遍,并把你觉得掌握还不够地写一遍。

纬度()()萌发()()孕()()育翩()()然....连翘()()冰雪融化()()簌簌落下()()衰草连天()()....草长莺飞()()农谚()()风雪载途()()销声匿()()迹...3、词语积累(读一读,记一记)【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匿:藏【载途】满路,遍地都是。

载:满【孕育】这里用来比喻酝酿新事物。

【周而复始】固定短语,绕完一圈再从头开始。

一圈又一圈地轮转。

周;环绕一圈。

复始:重新开始。

【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年年如是】年年都像这样。

4、文学常识填空:《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卓越的家和家。

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者。

二、概括课文内容1、文章围绕“大自然的语言”这个题目,看看每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找找每段中心句或关键字)那些内容是可以归在一起的?2、结合课文练习一中的四个问题,请你在课文中用符号做好相应的圈划。

第一问:﹏﹏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3、收集一句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例:“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你来一句:。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16 课大自然的语言(13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随着时节推移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9、第1自然段中杏花、桃花、布谷鸟分别用了“”、“”、“唱歌”三个词,作者这样写在修辞手法和内容上与保持了一致。

(2分)10、根据所供材料,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

物候学就是:的科学。

(1分)11、文中划~~~~的句子分别采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分)12、第3自然段的内容是写_(答不超过12个字)。

(1分)13、第一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至少说出两个理由,多说一个加一分(2分)14、联系你所观察到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物候现象的例子(用一、二句话表述),或举出一个含有物候学道理的谚语。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16《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简介:《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简介: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二、说学生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

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大自然的语言》概念

《大自然的语言》概念

《大自然的语言》概念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旨在以语言为媒介,引导读者从气象、动物、植物等自然现象中了解大自然,感受其神奇之处,并激发探索和研究大自然的兴趣。

该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第二部分解释大自然语言的形成原因和影响,第三部分探讨如何理解和利用大自然的语言。

该文主要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例子来说明大自然语言的奥秘,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大自然语言的美丽和神奇。

同时,文章也探讨了大自然语言的重要性和意义,指出只有通过了解和掌握大自然的语言,才能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总之,《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旨在引导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增强环保意识,珍惜自然资源,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贡献力量。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16 大自然的语言本文以生动形象而又典雅的语言条理清晰地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同时,作者号召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丰收,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有四个因素,作者按“纬度和经度影响、高下和古今差异”的顺序说明,可不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提示一:不可以。

因为作者是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这四个因素中,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这样排列,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

提示二:不可以。

因为纬度和经度在地球上的位置是不同的,属于空间因素;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也属于空间因素;而古今的差异则是时间因素。

这是从空间到时间的一种排列顺序。

这样排列使文章显得有条有理。

科普说明文通常是深奥难懂的,本文却简单轻松地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科普知识,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提示一:将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丰富的、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受。

文章取名“大自然的语言”,即表明这是一篇寓抽象于形象中的科普文章。

提示二:作者在行文中尽量少用专业术语,而用大众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便于读者掌握。

提示三:大量运用优美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科普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如文章首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大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自纬度差异逻然决定物候现象经度差异辑的来临的因素高下差异顺语古今差异序言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

【典型例题】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专题16 非连续性文本(说明文)阅读【知识梳理+达标检测】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16 非连续性文本(说明文)阅读【知识梳理+达标检测】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概括),然后再说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概括),接下来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解说(具体)。 ②先总说后分说。《苏州园林》: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 点,然后从四个主要角度和三个次要角度加以分说。 ③从现象到本质。《恐龙无处不有》:用在南极发现恐
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的理论就采用了从现
象到本质的顺序。
递进式 并列式 承接式
事理说明文多采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多用于逻辑顺序的说明文。
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结构。多用于空间顺序的 说明文。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多用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
一、知识考点梳理
类别
时密性 (修饰限制 性词语)
关联词语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 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 言准确的特点。举例:《中国石拱桥》中“这个创造性的设计 ,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 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一句 ,准确地使用“不但……而且……”这一组关联词,层次清楚 地说明了这种设计的优越性。同时递进的句式进一步突出了“ 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这一实用效果。
一、知识考点梳理
角度
特征
知识点4 说明文语言
作用
修辞的使用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举例:《大雁归来》 中“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 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大雁描写得生动 形象。
生动形象性
使用记叙、描写(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举例:《大自然 的语言》第一段用“苏醒”“萌发”“次第开放”“孕育果实 表达方式的使用 ”“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描写四季景色 ,生动地说明了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 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三篇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 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三篇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 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B、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C、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

D、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许多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被我国古代人民称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依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大自然的语言》的4到5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B、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C、物候观测比气象仪器复杂灵敏。

D、北京的物候记录很详细。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对下面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A、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B、“传语”“暗示”“唱歌”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6.生动严谨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 达效果。(6分) (1)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 意义。 这句话中的“首先”一词突出了物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2)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句中使用“唱歌”一词,将布谷鸟拟人化,引用的“阿公阿婆,割麦插 禾”给人声音的刺激,使人浮想联翩,如同听到了声音,感受到夏收夏 种的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
空气湿度大时,松果的鳞片就会收缩,这是报告有雨。空气干燥时,松 果的鳞片就会打开,这是预示天气即将由阴雨转为晴朗。大雨到来之前, 气压急剧下降,水面上的压力减小,这时河底的青苔就会浮出水面,因此 农谚云,“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示例: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必 需的物质资源。奔腾不息的大海,连绵起伏的高山,一望无垠的草原, 广袤无边的田野,都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遐想;四季更替,昼夜变化, 潮起潮落,鸟语虫鸣,都会让人们浮想联翩,古人云:“登山则情满 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下面,就让我们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感慨 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4分)
“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 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或: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 现象比喻为“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 阅读兴趣。)
8.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一次“走近大自然”的专题研究活动,请你完 成以下题目。(8分)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
1.注音或写汉字。(5 分)
翩.然( piān )
孕.育( yùn )
农 yàn( 谚 )

中考语文阅读大自然的语言练习及答案.doc

中考语文阅读大自然的语言练习及答案.doc

中考语文阅读:《大自然的语言》练习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2012年贵州省侗仁市(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15—18题(18分)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5.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16.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

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16.大自然的语言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并读准它们。

①差别()②差遣()③差劲()④参差()⑤连翘()⑥翘起()⑦观测()⑧玄妙观()2.按照下面各句话的意思,别离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消失了声音,藏起了形迹()②不甘心又没有办法()③难做的事情竟然能做到,值得宝贵()④衰败的野草一望无际与天空相连()3.填空。

这篇课文把非常丰硕的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从具体、生动的提及,层次分明地说明了的、和。

二、阅读(考试链接)(一)立春事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生,各类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酷热的夏日,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季,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处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隆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得当的词语。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持续;C.陆续;D.全数)开放。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翩然:次第:3.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转变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转变4.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何?5.本段主要表达方式是,这样写好在哪里?6.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7、根据语境,续写句子。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冰雪消融中,咱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归雁中的行列中,咱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读一读 写一写”词语解释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读一读 写一写”词语解释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读一读写一写”词语解释16、大自然的语言萌mãnɡ发fā:种子或孢子发芽。

次cì第dì:一个接一个的。

翩piān 然rán:形容动作轻松迅速的样子。

孕yùn 育yù:虽未显露、表达或发展,但却包含在某物本质中的。

销xiāo 声shēnɡ匿nì迹jì: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课文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衰shuāi 草cǎo 连lián 天tiān:形容一片枯草,连绵不绝,几乎像是与天连接。

风fēnɡ雪xuě载zài 途tú:在路途中一直刮着风雪。

周zhōu 而ãr 复fù始shǐ:一次又一次的循环。

草cǎo 长chǎnɡ莺yīnɡ飞fēi :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17、奇妙的克隆囊nánɡ:像口袋的东西。

克kâ隆lïnɡ:复制、再生。

繁fán 衍yǎn :逐渐增多或者增广。

胚pēi 胎tāi:多细胞生物的早期发育阶段。

蟾chán 蜍chú:两栖动物,身体表面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能分泌黏液。

俗称癞蛤蟆。

鳞lín 片piàn :任何通常是平的或多少带有甲壳质化了的昆虫身上的派生物。

脊jǐ椎zhuī:脊柱。

两liǎnɡ栖qī:是一群可以在水域及陆域生存的生物。

相xiānɡ安ān 无wú事shì:相:互相;安:安稳。

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遗yí骸hái:曾是有生命的躯体的化石骸骨(如人的尸体);遗体。

褶zhě皱zhîu :作装饰用的悬垂的叠缝装饰。

劫jiã难nàn :佛教语。

谓宿世恶业所致的灾难。

致zhì密mì:精致紧密的。

部编人教初中语文八上《16大自然的语言》[何卫兵]【市一等奖】优质课

部编人教初中语文八上《16大自然的语言》[何卫兵]【市一等奖】优质课

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科普文的条理性。

3、揣摩语言,体会科普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增强学生语言感悟力。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求真务实、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准确,贴近生活。

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对于七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通过科普文的特点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读科普文的方法,进而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着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2、能力分析七年级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尚且不足,因此应该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来加深对此类文体的把握。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4、学生特点借班上课,学生对于授课教师不是十分熟悉,需要作充分的预习,设计了导学案。

对于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性放到第二课时去分析品读。

3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科普文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的语言,体会科普文语言的准确性,从中感受其中的科学精神。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唐﹒贾至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说说这首诗中哪些词表示季节。

明确:柳絮飞:暮春时节(洛阳) 梅花发:隆冬时分(三湘即岳州)衔接语:我们从柳絮飞、梅花发这些自然现象就可以读出季节。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什么?对,称它为“物候”。

”暮春时节,柳絮纷纷扬扬,诗人怀着被贬的失意心情离开故乡洛阳,在梅花盛开的隆冬时分,来到三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
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能告诉我们人类什么呢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次第开放
草长莺飞 百花盛开
次第开放
布谷鸟也来了
冬 秋
果实成熟 叶子变黄 北雁南飞 昆虫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花次第开 燕子归来 布谷鸟来

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
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 学”。 文章为什么采用“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能否改为“物候 与物候学”? 用了拟人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 吸引力,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改后 是专业术语,没有吸引力。
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摹状貌 写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物候。
描述物候现象 作出科学解释
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 阐述研究意义
联系课文中的物 候知识,谈谈你 对这首诗的理解。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
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玉兰和红பைடு நூலகம்》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鱼跳水,有雨来。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蚂蚁垒窝要落雨。 “清明前,开秧田” (根据节气 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 (根据 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 间。) ……
本文说明了什么是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 农业的意义,影响物候的因素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 生动,合理安排了说明的顺序,条理清楚。
走进大自然 观察大自然 了解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
作业:请大家课后收集几则有关物候的诗文, 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第2段举了几个例子?是为了说明 什么道理? 杏花—传语—耕地
三 个
桃花—暗示—种谷子
说明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都是大 自然的语言。
布谷鸟—唱歌
举例子、引用
第3段说明的是什么内容? 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叫物候学。 下定义
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 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 和开花日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作比较
夏热
南北温度
差别不大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的海南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 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即按照时间先后来 安排说明顺序;空间顺序即按照空间物位关系来 安排说明顺序,如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等;逻辑 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即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 安排说明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 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等。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样安排有什 么好处?
词语解释
原指不公开的说话,不公开露面, 销声匿迹: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销:消失。匿:隐藏。 衰草连天: 遍地是衰草。 风雪载(zài)途: 风雪满路。 周而复始: 一次又一次的循环。周,绕一圈。 次第: 一个挨一个地。
草长莺飞: 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听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第4、5段说明的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 对生物的影响,比 较简便,容易掌握, 可以广泛应用在农 业生产上。 1962年 北京 1961年 举例子 列数字
1960年
作比较
第6—10段说明的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说 明 决 定 物 候 现 象 来 临 的 因 素

孕育果实
学习目标
2、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 3、理清说明的顺序。
1、了解什么是物候及影响物候的因素。
作者介绍
竺可桢(1890-1974),浙江 上虞人,是我国现代卓越的 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 物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 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我 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份成就 都是和他的辛勤工作分不开 的。
现代三月的长城 古代三月的长城
第11-12段说明的是什么内容?
研 究 物 候 学 的 意 义
1、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2、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 木种子的日期; 3、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5、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由主到次
理清说明顺序,探究说明技巧。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课文朗读视频欣赏
1、说明的对象 2、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画图表 下定义 作诠释 打比方 常见的有: 摹状貌 引用 3、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纬度 差异 经度 差异 高下 差异 古今 差异
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 要迟一个星期。 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 烟台要到立夏。 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举例子 列数字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 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