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检查及D
内镜室业务考试题及答案范文

内镜室业务考试题及答案范文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30分)1. 内镜清洗消毒时,酶洗的作用是()A. 去除血液、黏液等有机物。
B. 消毒。
C. 润滑内镜。
D. 干燥内镜。
答案:A。
解析:酶洗可以有效分解内镜表面的血液、黏液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如果不先去除,会影响后续消毒的效果。
2. 内镜检查前患者禁食时间一般为()A. 2 4小时。
B. 4 6小时。
C. 6 8小时。
D. 8 12小时。
答案:C。
解析:为了保证内镜检查时胃内相对清洁,减少食物残渣对检查的干扰,患者一般需要禁食6 8小时。
A. 胃镜。
B. 十二指肠镜。
C. 结肠镜。
D. 支气管镜。
答案:C。
解析:结肠镜是专门设计用于经肛门插入,观察大肠(包括直肠、结肠等)内部情况的内镜。
4. 内镜消毒后,其生物学监测合格标准为()A. 细菌总数≤10cfu/件。
B. 细菌总数≤20cfu/件。
C. 细菌总数≤100cfu/件。
D. 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答案:B。
解析:内镜消毒后的生物学监测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
这一标准是为了确保内镜在使用时不会给患者带来感染风险。
5. 做胃镜检查时,患者应采取的体位是()A. 左侧卧位,头稍后仰。
B. 右侧卧位,头稍后仰。
C. 仰卧位。
D. 俯卧位。
答案:A。
解析:左侧卧位,头稍后仰的体位有助于胃镜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内,同时也便于医生操作和观察。
6. 内镜室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A. 30% 50%B. 40% 60%C. 50% 70%D. 60% 80%答案:B。
解析:内镜室相对湿度保持在40% 60%,有利于内镜的保养,防止内镜因湿度过高而生锈、发霉等,也可避免因湿度过低产生静电等问题。
二、多选题(每题8分,共40分)1. 内镜清洗消毒的基本流程包括()A. 预处理。
B. 酶洗。
C. 清洗。
D. 消毒。
E. 干燥。
答案:ABCDE。
解析:内镜清洗消毒首先要进行预处理,去除表面大块污染物;酶洗分解有机物;清洗去除残留物质;消毒杀灭微生物;干燥防止滋生细菌。
内镜检查

14:16:23
7
14:16:23
8
新型内镜 放大内镜 超声内镜 胶囊内镜 计算机成像内镜
14:16:23
9
14:16:23
10
14:16:23
11
14:16:23
12
14:16:23
13
内 镜 学
消化内镜:胃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 结肠镜 呼吸系统:支气管镜 泌尿系统:膀胱镜、尿道镜 生殖系统:阴道镜、子宫镜 胸腹腔病:腹腔镜、胸腔镜 关节疾病:关节镜
75
14:16:23
76
14:16:23
77
14:16:23
78
14:16:23
79
第四节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4:16:23
80
支气管镜发展史 20世纪初Jackson创用金属硬质支气管镜 世纪初Jackson创用金属硬质支气管镜。 20世纪初Jackson创用金属硬质支气管镜。 1964年池田茂人研制成可曲式光导纤维支气管镜 1964年池田茂人研制成可曲式光导纤维支气管镜 简称纤支镜) 1967年正式用于临床 年正式用于临床。 (简称纤支镜),1967年正式用于临床。 观察:插入段、 观察:插入段、亚段支气管甚至更细支气管 活检、 活检、刷片 治疗: 治疗:钳取异物 吸引或清除阻塞物 支气管灌洗、 支气管灌洗、支气管肺泡灌洗等
14:16:23
14
第二节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14:16:23
15
适 应 证
上消化道出血需查明原因。 1. 上消化道出血需查明原因。 咽下困难、胸骨后疼痛、烧灼、上腹疼痛、 2. 咽下困难、胸骨后疼痛、烧灼、上腹疼痛、 饱胀、食欲下降等上消化道症状。 饱胀、食欲下降等上消化道症状。 3. X线钡餐检查不能确诊或不能解释的上消化道 病变。特别是粘膜病变和疑有肿瘤者。 病变。特别是粘膜病变和疑有肿瘤者。 需要随访观察的病变,如溃疡病、 4. 需要随访观察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 术后胃、息肉、Barrett食管等 食管等。 炎、术后胃、息肉、Barrett食管等。 药物治疗前后对比观察或手术后的随访。 5. 药物治疗前后对比观察或手术后的随访。 需作内镜治疗的患者,如异物、 6. 需作内镜治疗的患者,如异物、上消化道出 血及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剂注射与结扎。 血及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剂注射与结扎。
2020年甘肃省《消化内科学》模拟卷(第163套)

2020年甘肃省《消化内科学》模拟卷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5、答案与解析在最后。
姓名: 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得分评卷人一、A1 (共30 题)1.诊断食管癌的首选检查方法是()。
A.食管黏膜脱落细胞检查B.食管X线检查C.食管CT检查D.内镜检查及活检E.超声内镜2.1.对急腹症最有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是()。
A.核素显像B.宫腔镜检查C.MRI检查D.腹部x线平片E.CT检查3.属于苯甲酰胺类多巴胺D2受体阻断药,同时还具有5-H4受体激动效应的药物是()。
A.甲氧氯普胺B.多潘立酮C.氯丙嗪D.奋乃静E.丙氯拉嗪4.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操作中,色素内镜确定切除病变范围后,在病变()处标记。
A.外缘夕卜5mmB.外缘C.外缘夕卜ICmD.外缘外2CmE.外缘外3Cm5.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不包括()A.腹痛B.便血C.发热D.呕吐E.腹泻6.胶囊内镜检查的适应证为()。
A.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B.消化道体检者C.消化道完全性梗阻者D.植入起搏器或除颤器患者E.结肠癌筛查7.为了确保SAG作为腹水分类指标的准确性,需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A.血清标本与腹水标本需同一天或最好在同一小时内获取B.低血压或休克时门静脉压力降低,此时获取的标本可影响准确性C.腹水中白蛋白浓度很低,实验室检测白蛋白的标准曲线下限应作相应调整D.当SAAG为15g/L时,需重复测定E.腹水脂质可干扰白蛋白检测,因此乳糜腹水时,可能有假的高SAAG8.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中,所谓侵袭因素主要是指()。
A.p感染B.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C.反流的胆汁/胰酶的侵袭作用D.神经精神因素的长期作用E.粗糙食物的损害作用9.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是()。
食管炎内镜分级标准

食管炎内镜分级标准
食管炎(esophagitis)是指食管黏膜的炎症。
内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食管炎的程度。
不同的医学组织和学会可能使用略有不同的分级标准,但最常见的分级标准之一是Los Angeles 分级标准,该标准通常用于评估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引起的食管炎。
Los Angeles 分级标准将食管炎分为四个等级:
1.Grade A(A级):食管黏膜有局限性炎症,可能表现为红肿
(erythema)。
2.Grade B(B级):食管黏膜有炎症,伴随小的溃疡
(erosions)。
3.Grade C(C级):食管黏膜有炎症,伴随大的溃疡,但未达
到完全环周性(circumferential)。
4.Grade D(D级):食管黏膜有炎症,伴随完全环周性的大溃
疡。
在这个分级标准中,Grade A和Grade B通常被认为是轻度食管炎,而Grade C和Grade D被认为是中度到重度的食管炎。
请注意,这只是一种常见的分级标准,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内镜检查结果来确定。
如果你或他人怀疑患有食管炎,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详细的诊断和治疗。
医院内镜检查技术培训

内镜检查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肿瘤早期诊断
利用内镜技术对消化道肿瘤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提高治愈率。
微创手术
通过内镜技术进行微创手术,减少创伤和术后恢复时间。
慢性疾病管理
利用内镜技术对慢性疾病进行监测和管理,提高疾病控制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内镜检查原理与设备
学习内镜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相关 设备,包括内镜的种类、适应症、禁 忌症等。
内镜检查技术操作训练
内镜操作基本技能
学习内镜操作的基本技能,包括插镜、注气、吸引等,以及如何 应对操作过程中的突发状况。
内镜染色与放大技术
了解内镜染色与放大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内镜下观察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应急处理
针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制定应急处理 预案,确保及时有效的处理。
06
内镜检查技术的发展趋势 和展望
内镜检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内镜图像进行分析,提高诊 断准确性和效率。
光学分子成像
发展光学分子成像技术,实现组织深层的微观结 构和功能成像。
机器人辅助内镜
研发机器人辅助内镜系统,提高操作的稳定性和 舒适性。
医院内镜检查技术培训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录
• 内镜检查技术简介 • 内镜检查技术培训内容 • 内镜检查技术的操作流程 • 内镜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效果 • 内镜检查技术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 内镜检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01
内镜检查技术简介
内镜检查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内镜检查是一种通过人体自然腔 道或切口进入体内,利用光学和 电子设备进行观察、诊断或治疗 的医学技术。
消化内镜试题及答案

消化内镜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适应症?A. 胃溃疡B. 胃息肉C. 胃食管反流病D. 急性胆囊炎答案:D2. 结肠镜检查时,以下哪个结构是内镜通过回盲瓣后首先进入的?A. 升结肠B. 横结肠C. 降结肠D. 乙状结肠答案:A3. 在进行胃镜检查时,以下哪个部位是观察胃黏膜病变的最佳视角?A. 胃底B. 胃体C. 胃窦D. 胃角答案:D4. 哪种类型的息肉在内镜下最常见?A. 炎性息肉B. 腺瘤性息肉C. 错构瘤性息肉D. 脂肪瘤答案:B5. 下列哪项是消化内镜检查的禁忌症?A. 胃食管反流病B. 胃黏膜糜烂C. 严重心肺功能障碍D. 食管静脉曲张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以下哪些是消化内镜检查的常见并发症?A. 出血B. 穿孔C. 感染D. 心律失常答案:A, B7. 在内镜下进行息肉切除时,以下哪些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A. 使用高频电凝B. 注射生理盐水使息肉隆起C. 选择性切除小息肉D. 切除后不进行任何处理答案:A, B, C8. 以下哪些因素会增加消化内镜检查时穿孔的风险?A. 内镜操作者的技术水平B. 患者的年龄C. 内镜的直径D. 患者有胃穿孔病史答案:A, C, D三、判断题9. 所有胃息肉都需要进行内镜下切除。
答案:错误。
并非所有胃息肉都需要切除,需要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病理类型等因素综合判断。
10.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是一种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手段。
答案:正确。
EMR是一种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手段,尤其适用于病变局限、无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患者。
四、简答题11. 描述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操作步骤。
答案:ERCP的操作步骤包括:患者空腹,采用左侧卧位;麻醉师给予适当的镇静和局部麻醉;内镜经口腔插入,通过食管进入胃内;内镜前端通过十二指肠乳头,找到胆管和胰管的开口;注射造影剂,使胆管和胰管显影;根据需要进行胆管或胰管的治疗操作,如支架置入、结石取出等;操作结束后,缓慢退出内镜。
内镜中心理论试题及答案

内镜中心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内镜检查中,以下哪个部位是不需要进行消毒的?A. 内镜的外表面B. 内镜的内腔C. 内镜的活检通道D. 内镜的吸引按钮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内镜检查的禁忌症?A. 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B.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C. 食管梗阻D. 妊娠期妇女答案:D3. 内镜消毒的目的是以下哪项?A. 去除内镜表面的污渍B. 杀灭内镜表面的病原微生物C. 延长内镜的使用寿命D. 提高内镜的清晰度答案:B4. 内镜检查前,患者需要禁食的时间通常是多久?A. 2小时B. 4小时C. 6小时D. 8小时答案:D5. 下列哪项不是内镜检查前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A. 签署知情同意书B. 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C. 进行心电图检查D. 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答案:C6. 内镜检查中,患者采取的体位通常是?A. 仰卧位B. 侧卧位C. 俯卧位D. 坐位答案:B7. 内镜检查后,患者出现咽喉不适,以下哪项处理是不正确的?A. 给予患者温水漱口B. 让患者立即进食C. 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D. 必要时给予止痛药物答案:B8. 内镜下进行息肉切除术后,以下哪项是患者需要注意的?A. 立即进食B. 避免剧烈运动C. 长期卧床休息D. 定期复查答案:B9. 内镜下异物取出术的适应症不包括以下哪项?A. 食管内异物B. 胃内异物C. 结肠内异物D. 金属牙套答案:C10. 内镜消毒过程中,以下哪种消毒剂是禁用的?A. 过氧乙酸B. 戊二醛C. 酒精D. 碘伏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内镜中心的设备包括以下哪些?A. 内镜B. 消毒设备C. 麻醉机D. 心电监护仪答案:A, B, D12. 内镜检查的适应症包括以下哪些?A. 慢性胃炎B. 胃溃疡C. 结肠息肉D. 急性胆囊炎答案:A, B, C13. 内镜检查后,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以下哪些?A. 咽喉痛B. 食管穿孔C. 出血D. 感染答案:A, B, C, D14. 内镜消毒的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机械清洗B. 化学消毒C. 高温消毒D. 紫外线消毒答案:A, B, C15. 内镜检查前,患者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哪些?A. 空腹B. 停药C. 签署知情同意书D. 心电图检查答案:A, 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内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检查,因此患者无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填空题]1常用内镜分为几类?参考答案:(1)按其发展及成像构造可大体分为3大类:硬管式内镜、光学纤维(软管式)内镜和电子内镜。
(2)按其功能分类:①用于消化道的内镜,如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结肠镜、乙状结肠镜和直肠镜。
②用于呼吸系统的内镜,如喉镜、支气管镜、胸腔镜和纵隔镜。
③用于腹膜腔的内镜,有硬管式、光学纤维式、电子手术式腹腔镜。
④用于胆道的内镜,如硬管式胆道镜、纤维胆道镜、电子胆道镜和子母式胆道镜。
⑤用于泌尿系的内镜:如膀胱镜,可分为检查用膀胱镜、输尿管插管用膀胱镜、手术用膀胱镜,输尿管镜,肾镜。
⑥用于妇科的内镜,如阴道镜和宫腔镜。
⑦用于血管的内镜,如血管内腔镜。
⑧用于关节的内镜,如关节腔镜。
[填空题]2试述胃镜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
参考答案:(1)适应证:①有上消化道症状、怀疑食管、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及肿瘤的患者。
②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部位不明者。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早期检查不仅可获病因诊断,还可同时进行治疗。
③其他影像检查怀疑上消化道病变而未确诊者。
④胃癌高危地区或有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需复查或普查者。
⑤药物治疗前后对比观察或手术后的随访。
⑥需做内镜治疗的患者。
(2)禁忌证:①严重心肺疾病,无法耐受内镜检查者。
②休克、昏迷等危重状态。
③神志不清,精神失常检查不能合作者。
④食管、胃、十二指肠穿孔急性期。
⑤口腔、咽喉、食管急性炎症,尤其是腐蚀性炎症患者。
⑥高位颈胸段脊柱畸形、巨大食管或十二指肠憩室、主动脉瘤。
[填空题]3 胃镜检查的并发症有哪些,如何预防和处理?参考答案:胃镜检查虽然比较安全,但也有一些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以发生死亡。
严重并发症包括心、肺意外,严重出血、穿孔。
一般并发症有下颌关节脱臼、喉头痉挛、癔症等。
对老年及急重症患者应进行监护操作。
心脏意外是指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搏骤停。
有冠心病的患者在胃镜检查前应遵医嘱服用扩血管药物;近期有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应告知医师,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检查及D【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征、d-二聚体水平测定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本院2006年至2012年98例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内镜及病理特点、d-二聚体水平。
结果:多数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房颤、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多为腹痛、便血、腹泻;内镜下特点:黏膜充血水肿,散在溃疡,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病理示急性炎症或慢性炎症急性变,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
d-二聚体水平多升高,阳性率66.3%。
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房颤、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典型表现为腹痛、便血、腹泻,d-二聚体、结肠镜及病理是早期确诊的手段。
【关键词】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镜;病理;d-二聚体;临床特点;诊断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急性或慢性血流灌注不良所致的结肠壁缺血性疾病〔1〕,是消化道缺血损伤的常见形式,也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出现,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的增加,i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本文收集了98例在我院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内镜检查及d-二聚体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回顾总结我院消化科2006年1月至2012年10月诊治的98例资料完整且经临床、内镜、病理、彩超等检查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的病例,其中女60例,男48例,年龄49-85岁,平均年龄57.8岁,伴有相关性基础疾病的患者90例,多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便秘、房颤等,除外合并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可能影响血d-二聚体检测结果的疾病患者。
1.2 方法:对有腹痛、便血、腹泻等症状并纳入研究的患者,在发病后1-3天进行常规化验检查、肠镜及病理检查,对确诊病例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伴随基础疾病、d-二聚体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2.1 临床表现:98例患者均有腹痛(100%),仅有6例为慢性起病,主要表现反复发作腹部隐痛,以脐周及左下腹为主,大便潜血阳性,存在基础疾病,d-二聚体明显升高。
急性起病92例,(93.1%),突发剧烈腹痛,随即出现不同程度便血、腹泻等表现,便血82例(89.1%)、腹泻60例(65.2%)、腹胀46例(50%)、不全肠梗阻16例(17.4%)、发热17例(18.5%)、休克3例(3.3%),大部分伴有不同程度恶心、呕吐,心慌、头晕等表现。
2.2 危险因素:其中90例患者伴有基础疾病(91.8%),为一种或多种伴发疾病,多为高血压52例(53.1%)、冠心病43例(43.9%)、糖尿病38例(38.8%)、房颤23例(23.5%)高脂血症67例(68.4%)便秘32例(32.7%),有8例(8.2%)无明显诱因及伴发疾病。
多因素提示: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房颤、便秘、糖尿病等是发生ic的高危险因素。
2.3 电子内镜下特点:98例患者除2例因高龄家属拒绝行结肠镜检查外,96例患者均在72小时内行电子激光肠镜检查,病变主要累及左半结肠,其中乙状结肠36例(37.5%)、结肠脾区38例(39.6%)、降结肠及乙状结肠17例(17.7%)、横结肠5例(5.43%)、未见累及直肠患者。
电子内镜下表现可见不同程度的黏膜水肿充血、瘀斑,黏膜下血管网模糊或消失、散在糜烂,在充血水肿严重的黏膜上可见溃疡形成,溃疡呈不规则或纵行,溃疡间无正常黏膜,呈阶段性分布,病变与正常黏膜之间界限清楚。
经治疗2-3周后复查肠镜示:90例患者黏膜水肿充血糜烂等基本消失,为一过性缺血病例,6例患者3周后复查肠镜出现肠腔狭窄,黏膜萎缩及颗粒性改变,为慢性缺血患者,2例因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病变家属拒绝行肠镜检查,经活血、抗炎、保护肠黏膜及对症治疗基础病变,好转出院。
2.4 病理特点:96例患者均行病理检查为急性炎症或慢性炎症急性变,可见黏膜充血水肿,大量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出血结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腺体结构破坏,黏膜下层有纤维素血栓及含铁血黄素细胞,慢性缺血的患者病理为慢性炎症,并可见肉芽组织,均呈非特异性改变。
2.5 血浆d-二聚体检测:患者均在发病后急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65例患者检测呈升高趋势,范围为269-3289mg/ml,平均为465mg/ml ,33例正常,范围为69-264 mg/ml,平均为 234 mg/ml 。
2.6 治疗及预后:98例患者均采用血管扩张剂如丹参酮注射液,丹参(冻干粉)、前列地尔等活血化瘀治疗,应用奥硝唑氯化钠、左氧氟沙星或头孢类抗生素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贫血严重者给予输血补液治疗、谷参肠胺保护肠黏膜等治疗,2-3周后复查肠镜,86例黏膜愈合,4例仍有轻度充血水肿及表浅糜烂,6例出现肠腔狭窄,黏膜呈颗粒状,2例拒绝肠镜检查,黏膜愈合率为87.8%。
本组研究中未见出血坏死型缺血性结肠炎。
患者一旦出现腹痛、便血、腹泻的表现,及时行结肠镜及血液检查,准确诊断、治疗及时得当,预后较好,未出现死亡病例。
3 讨论:ic是由于肠道血管形态或功能变化所致的肠道血管缺血而导致的一组疾病。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电子内镜技术广泛应用和临床经验的不断总结,本病的确诊率逐年升高,缺血性结肠炎已成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1986年marston等将ic分为三种类型:(1)短暂自限型,累及黏膜及黏膜下层;(2)急性爆发型(坏疽型),累及全结肠层,可致肠坏死及穿孔;(3)慢性型,常致结肠狭窄。
本组研究中未发现急性爆发型(坏疽型)。
本组研究表明:ic患者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纳入研究的9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02,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与文献报道〔2〕基本相符合。
ic患者起病急,典型症状为腹痛、腹泻、便血。
腹痛较剧烈,突发性,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常伴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房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便秘、肿瘤、脑梗塞及少数医源性因素如手术、灌肠、药物等。
多种因素引起肠血供减少,肠管在缺血期的低灌注和血流恢复时再灌注是导致ic损伤的主要原因〔3〕。
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d-二聚体多升高。
本组研究中d-二聚体升高阳性率为66.3%,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物,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临床上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据alitnyollar等动物研究报道血浆d-二聚体可做为早期诊断肠系膜急性缺血的标志物〔4〕。
有报道d-二聚体对急性缺血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78.6%和94.77%,提示血浆d-二聚体升高对缺血性结肠炎诊断有一定价值〔5〕。
本组实验中血浆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为66.3%,对缺血性结肠炎的早期筛查有一定价值。
ic可累及肠管的任何部位,但好发于左半结肠,是因为结肠脾区至乙状结肠是肠系膜上下动脉与髂动脉血管交汇处,与小肠吻合支较少,血供差,对缺血反应敏感,当支配结肠的动脉分支血供减少或缺如时相应肠段会发生缺血,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
本组病例缺血发生部位是左半结肠(94.7%)主要发生部位为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直肠未累及,是因为直肠是肠系膜下动脉和直肠动脉双重供应,缺血损害少见〔6〕。
目前对肠缺血诊断可依赖cta及肠系膜血管造影、电子结肠镜等,因电子结肠镜检查能观察病变部位、程度,并能排除结肠占位及溃疡性结肠炎等相关性疾病,故结肠镜及病理是目前诊断ic的可靠手段。
据sreenara-simhaiah研究〔7〕认为结肠镜检查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ic的金标准.。
发病后2-3天进行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有利于提高缺血性结肠炎的正确诊断率和治愈率。
结肠镜下见病变区黏膜水肿充血,血管纹理紊乱模糊或消失,散在糜烂,并可见多发溃疡,溃疡表面覆污秽苔或灰黄色渗出物,病变呈节段性,与正常黏膜之间有明显分界线;病理多为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或慢性炎症急性发作,可见出血小结节,腺体被破坏,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血栓形成,炎性细胞浸润。
出现大量纤维素血栓和含铁血黄素对诊断ic较有价值〔8〕,但阳性率低,本组病例中仅有11例发现纤维素及含铁血黄素,所以只要病情允许应在发病后72小时内行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诊断本病的关键。
本组病例中均为非坏疽型ic,未发现坏疽型,可能是坏疽型ic 起病急,发生穿孔出血或急性肠梗阻入住外科手术有关。
非坏疽型ic病情变化较快,且具有自限性,,多数患者在经过禁食、活血、抗炎、保护肠黏膜及对症营养支持治疗,1周内腹痛、便血、腹泻等症状消失,2-3周内可能完全恢复,本组病例2-3周后复查肠镜,黏膜愈合率达到87.8%。
预后较好。
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患者一旦出现腹痛、便血、腹泻等表现,结合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房颤、糖尿病、便秘、高脂血症等高危因素,结合临床特征、血浆d-二聚体检查、电子肠镜、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及早做出诊断,内科治疗是有效的。
早期诊断是治疗有效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1] elder k ,lasher ba, ai solaiman f, chinical approach to colonic isemia.cleve clin j med、2009.76(7):401-409。
[2] 项平、季大年等。
缺血性结肠炎70例内镜及临床特点〔j〕中华消化内镜,2008,2(1):1-3。
[3] 文卓夫。
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 2012,17,121-122。
[4] altinyollar h, boyahatli m,berberoglu u, d-dimer as amarker for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mesenterie ischemia.thromb res ,2006,117:463-467.[5] akyildiz h, akcan a, oztiirk a,etal. the correlation of the d-dimer test and biphasic compnted tomography with mesenteric compn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 j surg ,2009 ,197: 429-433.[6] 郭俊雄,马镇坚,郑永平。
缺血性结肠炎内镜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51-52。
[7] sreenara simhaiah j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schemic colitis. curr gastroenterol rep,2005,7:421-426.[8] zou x ,gao j ,yao y ,etal . endoscopic findings and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ischemic colitis: a report of 85 cases. dig dis sci ,2009 ,54 : 2009-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