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单元导读课件鲁人版

合集下载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6李贺诗二首课件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6李贺诗二首课件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韩愈见诗,便惊喜万分地夸赞不已:“神童,神童!果 然是名不虚传哪!”离开时,他热忱地邀请李贺到他府第中做 客。经过这次来访,李贺的诗名越发大了。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十六分。
◎作者卡片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 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 唐代“三李”。虽家道没落,但他志向远大,勤奋 苦学,博览群书。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一生愁 苦多病,仅做过 3 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 27 岁卒。李贺是中唐重要的作家。因为政局混乱及自身失意,其 诗多揭露时弊,充满愤懑不平之音。既有昂扬奋发之气,也有 感伤低沉之情;既有热烈奔放的抒怀,也有凄冷虚幻的意境;
2.《李凭箜篌引》一诗中的第七句至篇终,写的都是音响 效果,侧面表现了李凭高超的技艺,试做简要赏析。
[名师指津] 或从整体(诗句),或从局部(字眼),赏析诗句 刻画的意境或者表达技巧,重在指出描绘音乐达到的效果。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十六分。
我的理解:诗人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 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但因为李凭 弹箜篌的技艺高超,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至连 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用语虽然浪漫夸张,表达 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 遣词造句上的新奇,更多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 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以下几句诗,诗 人则凭借着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 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 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 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一个“逗”字,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十六分。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5韩愈听颖师弹琴课件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诗蚜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5韩愈听颖师弹琴课件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诗蚜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姓名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河南河阳人,郡望昌黎。韩愈的父亲早逝,他由哥嫂抚养。
韩愈十岁那年,其兄因事降职到广东韶关一带做刺史,他也
简历 随兄长南迁到了广东。不久其兄逝世,嫂嫂只好带着韩愈返
回故乡。这不幸的遭遇磨炼了他的意志,他刻苦自学,发奋
韩愈一向尊重孔孟正统儒理之道,反对神鬼的玄学之说,便不顾疲劳地日 夜游说于江水之边,宣扬除鳄才是自我拯救之良策。潮州自古为客家族人之领 地,其族人把信奉神灵视为灵魂之全部,因而驱鳄之举步履维艰。但生性执着 的韩愈,一直不改初衷,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获得了善果,不仅将为害 一方的鳄鱼驱之于海,让潮州百姓从“江神”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还以驱 鳄为兴修水利的机遇,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 的年华。因而,后人一直垂念其德政,在江边立起这个临江亭和亭内的功德碑。
第 3 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 (1)划然变轩昂,________________。 (2)浮云柳絮无根蒂,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忽见孤凤凰。 (4)跻攀分寸不可上,______________。 (5)推手遽止之,______________。 【答案】 (1)勇士赴敌场 (2)天地阔远随飞扬 (3)喧啾百鸟群 (4)失势一落千丈强 (5)湿衣泪滂滂
【名句鉴赏】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鉴赏】 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为喧闹的场面所代替。 在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 的凤凰,一心向上高飞,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而且跌得那样快,那样惨。这里 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它很可能包含 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他曾几次上奏章剖析政事得失,希望当局能有所警 醒,从而革除弊端,励精图治,结果屡遭贬斥,心中不免有愤激不平之感。

高中语文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课外自读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高中语文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课外自读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课外自读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的离别之意。

2.艺术特色(1)动静结合,画面有立体感从描写的景物看,有动态,有静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远,浦树渺茫,显其邃邈。

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2)情景交融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周炉诗话》)。

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牵动着诗人的情思。

【随堂练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

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表达了诗人送别李胄时的沉重不舍之情和送别后的牵挂孤单之情。

B.首联起句点“雨”,次句点“暮”,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情形勾勒了出来。

“雨”和“暮”紧扣诗题,点明送别环境。

C.颔联首句只写来帆,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与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

D.“迟”“深”二字用意精深。

飞鸟在暮色中找不到归巢的方向,飞行缓慢,使人联想到李胄前途的迷茫;“深”极言路程之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行程的担忧之情。

E.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运用比喻,用雨丝比泪珠。

这一结,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把暮雨和送别巧妙结合在一起,扣题紧密。

AD[A项,“送别后的牵挂孤单之情”不当,没有送别后的孤单之情。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

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

二、三两联渲染朦胧暗淡的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ppt 鲁教版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ppt 鲁教版精品课件
主旨归纳
通过生动贴切的比喻,描写了颖师弹奏的琴声变幻莫测, 加之作者的深切感受,更衬托出颖师弹奏的高明。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重点突破
把这首诗分成两部分,概括其内容。
提示 前十句为第一层,正面摹写琴声;后八句为第二层 ,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艺术魅力。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段解:以上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既对复杂多变的琴 声起侧面烘托作用,又含蓄地传达了自己的某种情感共鸣,加 强了全诗的抒情性。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结构图示
听颖师弹琴摹 听写 琴声 感音 受正 反面 面琴技高超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
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
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
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
了,情感更浓郁了。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诗的后八句写出了诗人听琴怎样的感受?
哲思短章 轿夫的快乐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思想家罗素,在1924年来到中 国的四川。那个时候的中国,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当时正值 夏天,天气非常闷热。罗素和陪同他的几个人坐着那种两人抬 的竹轿子上峨眉山。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山路陡峭险峻,几位轿夫累得大汗淋漓。此情此景,使 罗素没有了心情观景,而是思考起几位轿夫的心情来。他想, 轿夫们一定痛恨他们几位坐轿的人,这么热的天,还要他们抬 着上山。甚至他们或许正在思考,为什么自己是抬轿的人而不 是坐轿的人?到了山腰的一个小平台,罗素下了竹轿,认真地 观察轿夫的表情。他看到轿夫们坐成行,拿出烟斗,又说又 笑,丝毫没有怪怨天气和坐轿人的意思。他们还饶有兴趣地给 罗素讲自己家乡的笑话,很好奇地问罗素一些外国的事情,在 交谈中不时发出高兴的笑声。罗素在他的《中国人的性格》一 文中讲到这个故事。而且,他因此得出结论:用自以为是的眼 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

【重点推荐】2019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单元导读学案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重点推荐】2019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单元导读学案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第二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单元导读“安史之乱”使得唐王朝由盛转衰,诗坛也失去了盛唐的蓬勃生气,唐诗进入了一个短暂的低谷时期。

但唐代的文人却不甘心沉寂,他们掀起了文学史上唐诗的另一次高峰,唐诗也由此进入了一个相对繁盛的时期。

当时诗坛的流派很多,风格多样。

有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派,有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苦吟诗派,有以刘长卿、韦应物为代表的隐逸诗派,有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还有柳宗元、刘禹锡等也都各成一派。

但由于社会现实的残酷,社会矛盾的尖锐,诗人学会了对社会生活进行冷静地观察和思考,诗歌创作转向了两个方面:一是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二是远离社会,吟咏山水。

前者是中唐诗歌的主要特征。

中唐以后,唐朝更是走向衰亡,藩镇跋扈,宦官窃权,内乱外患,使得国运日渐衰危,唐诗创作也到了晚唐阶段。

晚唐诗歌沿着现实主义道路继续发展,但由于当时政治日益黑暗,战争频繁,人民苦难重重,这种社会状况,使得文人们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们彷徨抑郁,追欢逐乐,慨叹人生,反映在诗歌里的是难以消除的落寞和苍凉。

但也有些文人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的传统,他们的诗作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腐败,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本单元所选的诗歌都是中晚唐诗作中的代表作品,反映了中晚唐诗的景况。

《长恨歌》以精练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用意是“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

《听颖师弹琴》通过形象可感的语言,突出表现了颖师琴艺的高超绝伦,写出了乐曲的高雅、空灵和淳厚,流露出作者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愤激之情。

《李凭箜篌引》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巧妙的艺术构思,瑰丽的语言,极力渲染了李凭高妙绝伦的演奏技艺,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和美感。

《雁门太守行》描写了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形象。

以热烈的礼赞和深沉悼念的心情,塑造了十分具体而动人的人物形象。

《无题》是无题可命,盖意中不可言明,常托无题以寄意。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7李商隐诗二首课件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诗蚜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7李商隐诗二首课件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诗蚜
据说当时他还做着官。在唐时做官是必须有文才的,按理说,他应该用自 己靠文才挣来的官,去一心一意地做事。可他却偏偏还要去写诗,写那些“穷 酸”的诗,写那些凄凄迷迷恍恍惚惚的诗,这自然要影响政绩,延误仕途。南 唐后主李煜为写诗而丢了江山,李商隐是不是也是为写诗而影响了升迁?可叹, 那时没有文学院,没有专业作家,如果有,给他安置在这类单位那该是再合适 不过了。
李商隐好像永远离家很远,好像经常出门在外,他想家想得格外多,想家 想得格外深沉。这次就是他想家想得最厉害的一次,那羁旅之愁、不得归之苦 已与夜雨交织在一起,密密绵绵地涨满了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可以想想, 做个诗人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做个小官不仅会得到升迁,还会遭 到贬谪,而这些又都由不得自己,他只能背井离乡,辗转东西南北。难怪,形 形色色的雨在唐诗里下得就特别多,在李商隐的诗里也就下得特别多,这是一 种时代病,没办法。
——中国日报网微阅读
在李商隐诗意中行走着的雨 一春梦雨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梦雨也是雨,是诗人用笔为雨穿上了衣裳,染上了色彩。这场雨下在唐朝, 下在大散关附近的秦冈山。这场雨是为圣女而下,是为自己一生的钟爱而下。 这场雨是属于梦的。
我认为李商隐也是一个情种,像石头记里的贾宝玉,只是生不逢时。祖上 没能给他造下一个大观园,没能给他配一群丫环小姐,所以他寂寞,所以他想 望圣女,所以他不得志,所以他写诗。
文章憎命达,我们不能假设李商隐若平步青云是否会给晚唐带来全新的政 治面貌,然而若不是命运一次次把诗人逼入绝境,断是不会有李商隐那丽绝的 无题诗的产生,无题之境犹如杜鹃啼血莺饮泪,珠泪凝玉,血色的圆珠抛起, 在碧色的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然后不能遏止地碎了。你读到了一种残酷的 美,如果你悲悯着,那么你的心也就跟着一起碎。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7李商隐诗二首课件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7李商隐诗二首课件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第二单元 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
7 李商隐诗二首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十六分。
第二单元 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
白居易与李商隐 李商隐成名时,白居易早就告老还乡,看见李商隐的诗文 一下就成为他的老“粉丝”,对李商隐开玩笑地冒出来一句: “我死后,能够转世投胎当你儿子就心满意足了。” 白居易谢世后几年,李商隐生了儿子,想起白居易的话, 就给儿子起名叫“白老”,以表对前辈的怀念。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十六分。
一、字音
灵犀.(xī) 夜吟.(yín)
云鬓.(bìn) 射覆.(fù)
嗟.余(jiē) 殷.勤(yīn)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十六分。
二、一词多义
(1)射① ②分 且曹 驰射 且.覆 射.蜡灯红动词,射动箭词,猜
③江淮豪贾射.利
动词,谋求,攫取
(2)觉① ②夜 惟吟 觉.应 时之觉.枕月席光寒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十六分。
5.赏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 [名师指津] 围绕融情于景的手法分析时令、环境、气氛 和情感特点。 我的理解: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点明分离的季节 (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营造了离别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 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使人读来更 加感伤。
这里指对 方的住处。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十六分。
1.情致深蕴,构思细密,表达情感细腻 深刻、细腻的感情表达是李商隐诗歌的一个明显风格,无 论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无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 感。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仅用廖廖 14 个字,就把那种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以及愈受阻 隔愈感到默契的可贵和愈有默契愈觉得阻隔的难堪的矛盾心 理,揭示得极其深刻动人。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精品课件:第二单元 课外自读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精品课件:第二单元 课外自读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出句点明题中“除夜”,对 句则吐露与亲人有万里相隔之感。这一联,诗人摒弃谓语,只 用两个名词,连同前面的定语“一年将尽”、“万里未归”,构 成对仗,把悠远的时间性和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 自有一种暗中俯仰、百感苍茫的情思和意境。
这一晚,多少往事涌上心头?“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就写出了这种沉思追忆和忆后重又回到现实时的自我嘲笑。 “支离”,本指形体不全,这里指流离多病。据记载,戴叔伦 任官期间,治绩斐然。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 诗人一生行事,抱有济时之志,而此时不但没能实现,反落得 病骨支离,江湖飘泊。这“笑”,含蕴着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慨 不平,是含着辛酸眼泪的无可奈何的苦笑。
动词,看到
③④沛真公知军灼霸见.上,名未词得,与见项识羽,相见见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词,会面
(3)暂① ②暂 如.听 凭仙 杯乐 酒耳 长精暂.神明
副词,姑且 副词,突然
(4)恨① ②商 相女 见不 恨.知晚亡国动恨.词,名遗词憾,仇恨
(5)怜①②天东意家怜 有.幽 贤草 女,可动怜.词体,无怜比惜 形容词,可爱
景以情为转移。诗人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 冥冥暮色,霏霏烟雨,暗含着诗人沉重的心境,就连那些用来 衬托暮雨的景物,也寄寓着诗人的情思。海门“不见”,虽非 实指,却暗含李胄的东去,就视觉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 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极目而视,神萦魂牵。然而人去帆远, 暮色苍茫,目不能及,只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暮之中,不乏 空寂。无疑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
槲.叶(hú)
二、一词多义 (1)比① ②③沾 而故世襟夫又比知.不散效与丝一能官死,动节行词者比.,比一.比乡作动动词词,,比适较合,较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看
中唐以后,唐朝更是走向衰亡,藩镇跋扈,宦官窃权,内乱外患,使得国 运日渐衰危,唐诗创作也到了晚唐阶段。晚唐诗歌沿着现实主义道路继续发展, 但由于当时政治日益黑暗,战争频繁,人民苦难重重,这种社会状况,使得文 人们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们彷徨抑郁,追欢逐乐,慨叹人生,反映在诗歌里 的是难以消除的落寞和苍凉。但也有些文人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的传统,他们 的诗作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腐败,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本单元所选的诗歌都是中晚唐诗作中的代表作品, 反映了中晚唐诗的景况。 《长恨歌》以精练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 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用意是“不但感其事,亦欲 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 。 《听颖师弹琴》通过形象可感的语言,突出表现了颖师琴艺的高超绝伦, 写出了乐曲的高雅、空灵和淳厚,流露出作者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愤激之情。 《李凭箜篌引》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巧妙的艺术构思,瑰丽的语言,极 力渲染了李凭高妙绝伦的演奏技艺,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和美感。
《雁门太守行》描写了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形象。 以热烈的礼赞和深沉悼念的心情,塑造了十分具体而动人的人物形象。 《无题》是无题可命,盖意中不可言明,常托无题以寄意。 《无题(一)》用 平淡而流畅的语言,新奇而贴切的比喻,抒发了诗人对昨夜一度春风、旋成间 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怀想; 《无题(二)》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有表白两情相悦、 至死不渝之意。 其实,李商隐的《无题》七律,为我们编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迷离惝恍也 令人读 “安史之乱”使得唐王朝由盛转衰,诗坛也失去了盛唐的蓬勃生气,唐诗 进入了一个短暂的低谷时期。但唐代的文人却不甘心沉寂,他们掀起了文学史 上唐诗的另一次高峰,唐诗也由此进入了一个相对繁盛的时期。当时诗坛的流 派很多,风格多样。有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派,有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 苦吟诗派,有以刘长卿、韦应物为代表的隐逸诗派,有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 人李贺,还有柳宗元、刘禹锡等也都各成一派。但由于社会现实的残酷,社会 矛盾的尖锐,诗人学会了对社会生活进行冷静地观察和思考,诗歌创作转向了 两个方面:一是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二是远离社会,吟咏山水。前者是中唐 诗歌的主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