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 第2版43[人工合成抗菌药]
药理学--人工合成抗菌药ppt课件
PPT课件
33
临床主要用于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敏感菌的感染, 效果良好;也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皮肤及软 组织感染和眼部感染等。
PPT课件
34
■ 环丙沙星(丙氟哌酸,环丙氟哌酸)
抗菌谱与诺氟沙星相似。口服吸收较快但不完全, 可广泛分布于许多组织或体液中并达有效治疗浓 度,在胆汁中的浓度可超过血药浓度,用于脑膜 炎时脑脊液中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37%。t1/2为 3.3~4.9 h。
PPT课件
21
3.变态反应
平均发生率0.6%,出现神经血管性水肿、 皮肤瘙痒、皮疹、眼睑及球结膜充血、光过 敏。偶见过敏性休克。
PPT课件
22
4.软骨组织损害 可对幼龄实验动物造成主要负重关节损害。 临床上可引发关节肿胀、肌腱炎、关节痛、肌 肉痉挛及腱破裂,停药后症状均可减退。 除非有严格指征,一般不在孕妇及儿童中
PPT课件
27
和以往品种比较,喹诺酮类具有以下优点
1、抗菌谱广,对G+、G-菌均有作用。
2、抗菌活性强,属杀菌剂,可与第三代头孢菌素 媲美。
3、细胞内趋化作用强,对临床重要性日益增加的 胞内菌如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分枝杆菌、 沙门菌属(特别是伤寒杆菌)的作用好。
PPT课件 28
4、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蛋 白结合率低,服药次数减少,使用方便。 5、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第 43 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PPT课件
1
第一节
【概述】
喹诺酮类抗菌药
喹诺酮是一类含有4-喹诺酮基本母核的合成 抗菌药。按抗菌谱、抗菌活性及药物代谢动 力学的差异,分为四代。
O
5 6 7 8 4 3
2
N
1
PPT课件 2
药理学教材人工合成抗菌药
药理学教材人工合成抗菌药人工合成抗菌药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以及新型病原体的出现,人工合成抗菌药的研发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章将介绍人工合成抗菌药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相关的临床应用。
人工合成抗菌药按照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多个类别。
常见的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氮杂菌素类抗生素、环酮类抗生素等等。
这些抗菌药物的合成过程包括了药物分子的设计合成、生物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等。
通过人工合成使得这些抗菌药物能够大规模制备,并且可以通过化学修饰来改变药物的活性和药理特性。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人工合成抗菌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达到抗菌的效果。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成依赖于化学合成技术,其中包括活性组分的合成与赋形等步骤。
药物合成的选择性和产物的纯度直接关系到其抗菌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效应。
通过人工合成,可以更好地控制药物的制备质量和量产能力,从而提高抗菌疗效和临床应用的效果。
氮杂菌素类抗生素是另外一类常见的人工合成抗菌药。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达到抗菌的效果。
氮杂菌素类抗生素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可以用于治疗许多不同类型的感染。
人工合成氮杂菌素类抗生素通常包括了多步反应的合成过程,包括了催化剂的选择、反应物的研究和药物的活性评估等。
通过人工合成,可以提高药物的制备效率、纯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环酮类抗生素是另外一类重要的人工合成抗菌药。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的核酸合成来达到抗菌的效果。
环酮类抗生素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特别适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细菌感染。
人工合成环酮类抗生素的关键步骤包括了催化剂的筛选、底物的研究和中间体的合成等。
通过人工合成,可以提高环酮类抗生素的药物效位,改善其药代动力学特性,并且有助于开发更具活性的新型环酮类抗生素。
在临床应用中,人工合成抗菌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可以通过对病原体的敏感性和病人的体质进行匹配,从而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人工合成抗菌药(药理学课件)
甲氧苄啶
甲氧苄啶 1、抗菌谱 相似于磺胺类药物,单用均易产生耐药性。 2、抗菌机制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四氢叶酸的合成,抑
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合用磺胺双重阻断细菌叶酸代谢,抗菌增效数十 倍,减少耐药菌株的形成。
3、临床应用 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菌痢、伤寒 等感染。
4、不良反应 有恶心、呕吐、皮疹、血尿、过敏反应等。
喹诺酮类药物的共性
抗菌机制 通过抑制细菌DNA回旋酶,阻碍DNA的复制,产生快效杀菌作用。
耐药性 本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耐药性,但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
性,有利于与其他抗生素联合用药。
喹诺酮类药物的共性
临床应用
1、呼吸系统感染 主要用于革兰阳性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 菌所致的肺炎、支气管炎等。
磺胺类药物的共性
抗菌机制: 通过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止二氢叶酸的合 成,影响细菌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磺胺类
甲氧苄啶 (TMP)
磺胺类药物的共性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泌尿系统损害:磺胺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酸性尿
中溶解度低易析出结晶损伤肾脏,出现结晶尿,血尿、管 型尿、尿痛甚至尿闭等症状,尿液呈酸性时更易发生。
莫西沙星
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军团菌、支 原体、衣原体等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临床用于敏感菌所致感染,不 良反应发生率低,几乎没有光敏反应。
目录
01 喹诺酮类 02 磺胺类药物 03 甲氧苄啶 04 硝基咪唑类和硝基呋喃类
磺胺类药物的共性
抗菌作用 1、广谱抑菌药 ,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胃肠道反应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3、对肌肉骨骼系统的影响 4、过敏反应 5、心脏毒性 6、对肝、肾的损害
人工合成抗菌药药理学
MZ(磺胺甲恶唑)
C.
C.sulfadiazine,SD(磺 D.
胺嘧啶)
E.
D . sulfisoxazole,SIZ
(磺胺异恶唑)
E . trimethoprim,TMP (甲氧苄啶)
答案
答案
7.细菌对磺胺药产生耐
A.改变代谢途径 B.产生水解酶 C. D.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E.
8.关于呋喃妥因的叙述 正确项是
答案
答案
1. 2.简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学共同特点
3.简述trimethoprim,TMP(甲氧苄啶)与 sulfamethoxazole,SMZ(磺胺甲恶唑)配 伍的药理学基础。
论述题
1. 2.试述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 良反应。
选择题答案:
1D 6B 11BD 16ABC
核病的二线药物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1. 抗菌活性比氧氟沙星强 2. 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厌氧菌 3. 不良反应最少
第二节
磺胺类抗菌药
分类:
全身性感染的肠道易吸收类 用于肠道感染的肠道难吸收类 外用磺胺类
一、磺胺类的共同特点
【抗菌作用】
1. 广谱抑菌剂 2. 抗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 3. 对衣原体有效 4. 对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无效
①两药抗菌谱相似;②双重阻断作用,磺胺类药 物抑制细菌二氢蝶酸合成酶, trimethoprim,TMP ( 甲 氧 苄 啶 ) 抑 制 二 氢 叶 酸 还原酶,两者合用从两个环节同时抑制细菌四氢 叶酸的合成,从而增强抗菌作用;③两药t1/2相似; ④两药合用,增加疗效各自用量可减少,降低不 良反应。
16 . 下 列 哪 些 情 况 下 不宜使用氟喹诺酮类 药物
药理学第2版43人工合成抗菌药
[临床应用]
2.呼吸道感染
诲做蓟壕尼瑞龙栈戮占凭任圣琳案迂鞍立假衔旋囱吧谣肃磊圃谬敌缓忆缓药理学第2版43人工合成抗菌药药理学第2版43人工合成抗菌药
②中效类(t1/2 10~24小时) 磺胺嘧啶(SD)、磺胺甲噁唑(SMZ)
③长效类(t1/2>24小时):磺胺多辛(SDM)
漠批腻淄波孕腥缄窃辐淬咖衍月薯辊句攀蒜燕沂疙宿掩迁红拂错瓮丑雄压药理学第2版43人工合成抗菌药药理学第2版43人工合成抗菌药
常用喹诺酮类药物
悉洞憎掖橙抽违拿辅民歇喧选烬拢伟犊福递梁湛晦镐献户缺畏裴沟况企挺药理学第2版43人工合成抗菌药药理学第2版43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2倍 对MRSA,表葡球,链球菌强于环丙
常用喹诺酮类药物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各种急慢性,难治感染均有良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
常用喹诺酮类药物
晤山危蛇祈坐穆浙雁簿妹罢椰汰窑呀乔赂惟阻喀岩蚀拌搪捌湖湍些凛夹幸药理学第2版43人工合成抗菌药药理学第2版43人工合抗菌药
厌氧菌差 诱发跟腱炎,跟腱撕裂-老年人、运动员甚用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Po,ivgtt 应用广、体外抗菌活性最强 对氨基苷类,三代头孢耐药者仍敏感-用于 对其他抗菌药耐药的G-杆菌感染
A
B
C
D
封闭
负超螺旋
(-)
(-)
1.与DNA回旋酶A亚基结合 G-
抑制DNA回旋酶,阻碍DNA复制,导致细菌死亡
作用机制
恫算礼瑚缸圈助勃械獭柳挎蝶滑攫进析卵弃孜职睹治瞄嵌整际岸嚣剖飘泼药理学第2版43人工合成抗菌药药理学第2版43人工合成抗菌药
《药理学》人工合成抗菌药
(PABA) 磺胺类药物能否与甲氧酸的合成代谢
① 增强抗菌作用 ② 扩大抗菌谱 ③ 延缓耐药性 TMP不良反应:TMP毒性低,但长期用可致四
耐药菌株感染
氧氟沙星(ofloxacin)和左氧氟沙星 用于全身感染
除去右消旋体,活性更强,不良反应更小
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支原体、 衣原体: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铜绿假单胞菌: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洛美沙星(lomefloxacin) 和氟罗沙星 抗 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口服吸收好。
司帕沙星(sparfloxacin) 长效。主要对G- 、G+ ,用于耐药菌株 感染
甲氧嘧啶(trimethoprim, TMP)
作用机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四 氢叶酸合成,干扰一碳单位的转移,阻 止细菌核酸合成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易耐药,不单用
食物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二氢蝶啶
二氢
蝶酸 磺胺
合成
酶 蝶啶
二氢叶酸
↑ 甲氧苄啶
四氢叶酸
(TMP)
一碳单位
+
核酸合成
对氨苯甲酸
六、临床应用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首选SD 2.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感染 SMZ+TMP 3.溃疡性结肠炎、强直性脊柱炎 4.烧伤或大面积创伤后的创面感染 5.沙眼、角膜炎和结膜炎
七、不良反应
1.肾损害 易在尿中沉积:结晶尿、 尿痛、血尿、无尿 防治措施:
① 服等量NaHCO3,以碱化尿液 ② 多饮水,加速排泄 2.过敏反应。交叉过敏 3.血液系统反应: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再障 4.其它。CNS反应、肝损害
分类:
• 用于全身感染的磺胺类 • 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类 • 外用磺胺药
第四十三章人工合成抗菌药Artificialsyntheticantibacterial
3、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抑制茶碱类、华法林、 咖啡因的代谢,避免合用
2020/6/19
人工合成抗菌药
12
常用药物特点
诺氟沙星 (norfloxacin ,氟哌酸) ➢ 第一个含“F”喹诺酮类 ➢ F为35~45%,血浓度较低 ➢ 主用于肠道、尿路感染,亦可用于呼吸道 皮
人工合成抗菌药
18
司帕沙星(Sparfloxacin,司氟沙星) 特点:
肤软组织、眼科感染,疗效一般
2020/6/19
人工合成抗菌药
13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F为60%~80%,仅比诺氟高,比其他喹诺酮低。
抗菌作用:对G-杆菌最强:如大肠、痢疾、流 感、绿脓等,对 产酶淋球、耐药金葡有效, 伤寒及TB杆菌有效.
应用:耐药菌株感染,胃肠道、泌尿道、呼吸道、 骨关节及皮肤 软组织感染,第二线治疗伤寒 及抗TB药.
2020/6/19
人工合成抗菌药
3
共同特点
1、抗菌作用 (1)抗菌谱广:G+、G-细菌、厌氧菌、军团菌、衣原体、 支原体、分枝杆菌(环丙、司帕等) (2)作用机制独特(抑DNA回旋酶),与其他抗菌药无明 显交叉耐药性 (3)PAE较长
2、给药途径广(口服、注射均可) 3、生物利用度较高,通透性较好 4、不良反应较小
人工合成抗菌药
8
药动学 吸收: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吸收除诺氟沙星外,
其余吸收率>80%,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血药浓度较 高, t 1/2 较长,3.5 ~ 7 h .
分布:组织穿透性好,分布广。可进入骨、关节、
前列腺、脑(氧氟、环丙、培氟)达治疗浓度
代谢与排泄: 主要经肝代谢,肾排泄差异较大
人工合成抗菌药(药理学课件)
二、抗菌作用
喹诺酮类为杀菌剂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 1.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大。 2.对革兰阳性球菌也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3.某些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分枝杆菌属、支 原体、衣 原体及厌氧菌也有抑制作用。 4.第四代药物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更强。
三、临床应用
氟喹诺酮类适用于治疗敏感G-菌、G+菌引 起的感染。包括:泌尿道感染、肠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各种感染。 可首选用于急慢性骨髓炎和化脓性骨关节炎。 也可替代替代氯霉素作为伤寒治疗首选。
第四代喹诺酮类与前三代药物相比在结构上修饰,结构中引入8-甲氧基,有助于加 强抗厌氧菌活性,而C-7位上的氮双氧环结构则加强抗革兰阳性菌活性并保持原 有的抗革兰阴性菌的活性,多数产品半衰期延长,如加替沙星与莫西沙星。
喹诺酮类的抗菌机制:
• 喹诺酮类抗生素分子基本骨架均为氮(杂)双并环 结构,细菌的双股DNA扭曲成为袢状或螺旋状(称 为超螺旋),使DNA形成超螺旋的酶称为DNA回旋 酶,喹诺酮类妨碍此种酶,进一步造成细菌DNA的 不可逆损害,而使细菌细胞不再分裂。
一、 喹诺酮类抗生素
喹诺酮按发明先后及其抗菌性能的不同,分为一、二、三、四代。
第一代喹诺酮类,具体品种有萘啶酸和吡咯酸等,因疗效不佳现已少用。
第二代喹诺酮类,在抗菌谱方面有所扩大,吡哌酸是国内主要应用品种。此外尚有 新恶酸和甲氧恶喹酸,在国外有生产。
第三代喹诺酮类的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对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也有抗菌作用,对 一些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则进一步加强。包括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 依诺沙星、环丙沙星等。本代药物的分子中均有氟原子。因此称为氟喹诺酮。
情景导入
某县出现流行性脑膜炎,药敏试验表明其对磺胺嘧 啶敏感,为保障医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选用复 方磺胺嘧啶作为预防药,请问是否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MP 二氢叶酸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喋啶
叶 二氢叶酸还原酶 酸 × 还 原 酶 活化型 前体
四氢叶酸
一 碳 基 团
嘌呤
对磺胺类敏 感的药物
叶酸
人及动物
四氢叶酸
一碳转移酶
嘧啶
磺胺类药物能否与甲氧苄啶合用?
①↑抗菌活性 ②↑抗菌谱 ③ 延缓耐药性 磺胺类 PABA
×
TMP 二氢叶酸
×
+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喋啶
伤寒
Thomson’s theories on typhoid, a major killer, were derided.
伤寒表现:
持续高热 伤寒病容 玫瑰疹 肝脾肿大 相对缓脉
氟喹诺酮类的共同特性
[不良反应]
1.胃肠反应
S兴奋(↓GABA与R的结合) 兴奋、焦虑、烦躁、惊厥 剂量大、&.泌尿系统损害
机理:尿中浓度高,溶解度低,易结晶; 防治措 表现:结晶尿、血尿、疼痛和尿闭 施??? ① 服等量NaHCO3,以增加溶解度 ② 多饮水,加速排泄 ③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
2.过敏反应:本类交叉过敏
3.血液系统反应 G-6-PD缺乏易致溶血性贫血
4. CNS反应:头晕、失眠,不应从事高空作业
磺胺嘧啶银(SD-Ag ) 对绿脓杆菌作用强,用于预防和治疗二 度或三度烧伤或烫伤的创面感染 磺胺醋酰(SA)
几乎无刺激性,穿透力强
用于沙眼,结膜炎和角膜炎等
第三节 其他类合成抗菌药
甲氧苄啶(TMP)
• 抗菌谱同SMZ-抑菌药 • 抗菌活性较SMZ强
• 与磺胺类抗生素合用有增效作用
甲氧苄啶
抗菌作用
po难吸收 用于肠道感染 柳氮磺吡啶(SASP)
②中效类(t1/2 10~24小时)
磺胺嘧啶(SD)、磺胺甲噁唑(SMZ) ③长效类(t1/2>24小时):磺胺多辛(SDM)
局部外用磺胺药 磺胺嘧啶银(SD-Ag)
磺胺米隆(SML) 磺胺醋酰(SA)
抗菌作用
对多种G+和G-菌均有抑制作用 但对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无效
氧氟沙星(ofloxacin)
环丙沙星的抗菌谱 结核,沙眼衣原体,部分厌氧菌 痰液、脑脊液、尿液、胆汁浓度高 用于全身感染 二线抗结核 偶CNS兴奋,转氨酶↑诱发跟腱炎,跟腱撕裂
常用喹诺酮类药物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2倍 对MRSA,表葡球,链球菌强于环丙 各种急慢性,难治感染均有良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
3.皮肤反应及光敏反应 (司氟、氟罗、洛美沙星)
[不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的共同特性
4. 软骨损害 关节痛、关节水肿 5.肝,肾功异常,跟腱炎,心脏,眼毒 —可逆
氟喹诺酮类的共同特性
[禁忌与相互作用]
儿童,孕乳妇,精神,癫痫病史者不用
不与抗酸药,含金属离子药同服
慎与茶碱,NSAID合用
避免日光
[临床应用]
2.呼吸道感染
左氧氟~、莫西~、加替~+万古霉素
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
氟喹诺酮类替代大环内酯 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军团菌病
[临床应用]
3. 肠道感染与伤寒
氟喹诺酮类的共同特性
志贺菌引起的急,慢性菌痢—首选 沙门菌引起的胃肠炎(食物中毒) 伤寒、副伤寒--氟喹诺酮、头孢曲松-首选
脑膜炎奈瑟菌鼻咽部带菌者根除治疗
甲硝唑
2.抗阿米巴: 直接杀灭阿米巴大滋养体 治疗急性阿米巴痢疾和肠外阿米巴最好
3.抗滴虫
4.抗贾第鞭毛虫 目前最有效药物. 成人250 mg,儿童10~15mg,tid
甲硝唑
不良反应
1.胃肠反应,口腔金属气味 2.干扰乙醇代谢-用药期间和停药一周内禁用 3.啮齿动物致癌、致突变-孕早期禁用 4.头晕、肢体麻木-应停药
广谱杀菌药
氟喹诺酮类的共同特性
G-、 G+、绿脓、结核、支原体、衣原体、
军团菌、厌氧菌等
抗菌机制
1.抑制G-菌DNA回旋酶,阻碍DNA的复制
2.抑制G+菌拓扑异构酶IV ,阻碍DNA的复制
作用机制
1.与DNA回旋酶A亚基结合 G(-) DNA断裂 封闭 负超螺旋 (-)
B C
(+)
形
成
正超螺旋
(-)
Thanks
常用喹诺酮类药物
洛美沙星(lomefloxacin) po F98%,t1/2 7h 体内抗菌活性强 小鼠皮肤有光致癌作用-避免日光 氟罗沙星(fleroxacin) po F100%,t1/210h广谱,高效
体内抗菌最强
与布洛芬合用偶诱发痉挛
常用喹诺酮类药物
司氟沙星(sparfloxacin) 对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优于环丙 用于呼吸、泌尿、皮肤软组织感染 骨髓炎、关节炎 与布洛芬合用偶诱发痉挛
柳氮磺吡啶(SASP)
。
特点:
po→小肠远端和结肠 分解: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盐 抗菌 抗炎免疫抑制
治疗: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回肠炎 易恶心,呕吐,皮疹,药热,Wbc↓精子活力↓
外用磺胺药 磺胺米隆(SML) 抗菌活性不受脓液和坏死组织中PABA影响 适用于烧伤和创伤后大面积的创面感染 局部刺激性强,有疼痛和烧灼感
抗菌机制
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细菌叶酸代谢
磺胺类抗菌原理示意图
磺胺类
对氨苯 甲酸
PABA
+
×
二氢叶酸
二氢叶酸合成酶
四氢叶酸
二氢喋啶
对磺胺类敏 感的细菌
叶酸
叶 二氢叶酸还原酶 一 酸 碳 还 基 原 团 酶 嘌呤
人及动物
嘧啶
通过抗菌机制,提示以下问题:
1.人体细胞能直接利用外源性叶酸,不受影响 2.PABA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亲和力较磺胺类 强万倍,需采用首剂加倍 3.脓液和坏死组织及普鲁卡因水解可产生 PABA对抗抑菌作用,必须清创排毒方可应 用,忌与普鲁卡因配伍使用 4. 但用易产生耐药,且为永久的,不可逆的
常用喹诺酮类药物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
F90%,Vd大,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 不良反应少,几无光敏
氟喹诺酮类 特点???
抗菌谱广,抑制细菌DNA回旋酶—杀菌 可口服,分布广.与他药无交叉耐药
广泛用于泌尿生殖系、呼吸道、肠道、
皮肤软组织感染 不良反应?
第二节 磺胺类药抗菌药
H N R2
第三代:诺氟沙星(1979)
第四代:莫西沙星(1997)
注:第三、四代喹诺酮类分子结构中 均引入了氟原子,统称氟喹诺酮类
第三代氟喹诺酮类
发展简史
诺氟沙星 (norfloxacin) 氟哌酸 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 环丙氟哌酸 氧氟沙星 (ofloxacin) 氟嗪酸 左氧氟沙星 (levofloxacin) 可乐必妥、来立信 洛美沙星 (lomefloxacin) 氟罗沙星 (fleroxacin) 多氟哌酸 司氟沙星 (sparfloxacin)
第四十三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药物 磺胺类药 其他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物
掌握:
共同作用,机制,应用,不良反应
熟悉:各药特点
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quinolones) 是含有
4-喹诺酮母核的人工合成抗菌药
发展简史
第一代:萘啶酸,已淘汰(1962)
第二代:吡哌酸(1973)
对氨基苯磺酰胺
H
SO2 N R1
最早用于治疗全身性感染的人工合成抗菌药 • 独特优点: 1.对某些感染性疾病疗效好(流脑、鼠疫) 2.使用方便、性质稳定、价格低廉 3.磺胺增效剂出现,使磺胺类药物仍有市场
分类: Po易吸收用于全身性感染的磺胺药
①短效类(t1/2 <10小时): 磺胺异噁唑(SIZ)
和驾驶 5. 其他:消化道反应;肝损,急性坏死 注意:早产儿,新生儿,孕乳妇不应使用
二、常用的磺胺类药物
磺胺嘧啶(SD)
• 口服易吸收 • 蛋白结合率45%,分布广 • 易入胎盘及脑脊液中 首选: 用于流行行脑脊髓膜炎预防和治疗 诺卡菌属---肺炎,脑炎,脑脓肿 与乙胺嘧啶合用治疗弓形虫病
磺胺甲噁唑(SMZ,新诺明) 特点: 1.pr结合率高,不治脑膜炎,可预防 2.复方制剂:SMZ+TMP(复方新诺明) 3.用于①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 ②肺炎球菌所致感染 ③细菌性痢疾
发展简史
第四代氟喹诺酮类
莫西沙星 (moxifloxacin)
吉米沙星 (gemifloxacin)
加替沙星 (gatifloxacin)
氟喹诺酮类的共同抗菌特点
1.抗菌谱广:G+、G-、绿脓杆菌、厌氧菌、 军团菌、衣原体、支原体
2.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
3.口服易吸收
4.不良反应少
[抗菌谱]
常用喹诺酮类药物
诺氟沙星(氟哌酸)
敏感菌的肠道、泌尿生殖系感染
外用治疗皮肤和眼部感染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Po,ivgtt 应用广、体外抗菌活性最强
对氨基苷类,三代头孢耐药者仍敏感-用于
对其他抗菌药耐药的G-杆菌感染 厌氧菌差 诱发跟腱炎,跟腱撕裂-老年人、运动员甚用
常用喹诺酮类药物
1.吸收:po好,可螯合二价、三价阳离子;
2.分布:广,Vd大;可入骨、关节、前列腺
3.代谢与排泄:原形肾排泄(多)
氟喹诺酮类的共同特性
[临床应用]
1.泌尿生殖道感染: 首选
环丙~ 、加替~、氧氟~和内酰胺类
单纯性淋病奈瑟菌性尿道炎或宫颈炎(非特异性无效)
铜绿假单孢菌尿道炎 环丙沙星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