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档-(用)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文科)-PPT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 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 “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 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
反对战争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22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孔子
时 期
仁的 思想 民本 思想 人性论 春秋 仁
以德治民
孟子
战国中期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荀子
战国末期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性相近
(二)道家学派
道家学派思想的基本特征
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 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 世的方法
13
1.老子的思想 《老子》
④保守思想:恢复周朝的礼仪制度,“克己复 礼” 。 伦理观:性相近
此外孔子编辑整理了“六经”,他的言行被载于 《论语》,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2)评价: 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 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思想。
2、战国时期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发展
⑴孟子(亚圣)的思想主张 ①核心: 发展“仁”思想,提出“仁政”思想; ②政治主张:发展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思想; ③伦理观:主张“性本善”(仁、义、礼、智即“四 心” ) (2)评价:
荣提供物质条件。
2、政治: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
由的社会环境。
3、文化: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份自由的 思想家。 天下大乱 礼崩乐坏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阶级关系: 5、现实需要:各国统治者争霸的需要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 (共29张PPT)
——《论语· 为政》
1、孔子 (1)孔子子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卫灵公篇》 材料二: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 哀……“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 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 “无苛政。”夫了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 虎也!” ——《礼记· 檀弓下》 材料三:“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 ——《论 语 · 颜渊》 材料四: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 卫灵公》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子、孟子、荀子 老子、庄子 商鞅、韩非子 墨子
合作探究: 百家争鸣对中国有何重大历史影响?
①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放运动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 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 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你对孔子知多少?
(1)孔子的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 姓孔,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世界文化遗产 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
孔庙大成殿
杏坛
杏坛是传说 中孔子讲学 的地方,后 人在孔庙大 成殿前筑坛 以示纪念。
孔府 大门
孔林中的孔子墓
2、孟子 (1)孟子的生平 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 他曾游历列国,主张不被 采用,晚年退而与弟子著 书立说。著有《孟子》一 书。有“亚圣”之称。
(1)主张“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
(2)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强调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 (3)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学思之窗
学思之窗
孔子说:“性相近也。” ——《论语· 阳货》 孟子说:“人无有不善。” ——《孟子· 告子上》 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 思考: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 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孟子的思想
“仁政”思想 民贵君轻
“性善论”
四端: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1、孟子的学说是对孔子 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2、《孟子》在唐后成 为儒学经典,位列 “四书之一。”
四书: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
《易》《春秋》
3、孟轲被后世尊为“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丘。
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为可政怕以。 德”(民本)
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
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
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
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
孔子正色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
但是,黍实米质是五:谷恢尊复者西,是周帝时王的用来等祭级祀名天分地及制宗度庙
•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 A①② • B①③
B
• C①④
• D②④
• 1.孔子的思想
“仁”(核心) 礼 • 即“爱人”,“克己复礼”,“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 • 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 教育思想:“有教无
类”
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 私学间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
阅历丰富的文士,也为学术繁荣提 供了舆论阵地。
观点: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 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 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 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 2.“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 表
• 道:老子、庄子• 儒Leabharlann 孔子、孟子、荀子• 墨:墨子
• 法:商鞅、韩非子
主要流派:儒、道、 法、墨、名、阴阳、 纵横、杂、农、小说 (除去小说家,则称 “九流”)
“诸子十家,其可观 者九家”
-《汉书·艺文志》
• 3.“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经济: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1课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2课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 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 1.“百家争鸣”的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学者、思想流派,
相互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诸子百家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各种力量都在较量,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 绝对权威,人们的思想不受任何束缚,纷 纷对社会变革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方案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 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 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 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学习态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1.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 2.整理文化典籍,保存了古代文献——《诗》、 《书》、《礼》、《易》、《春秋》(五经)、《乐》 (佚失)
当 仁 不 让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思想:
2.孟子的思想:
•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 邹国人,他自认为是儒 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 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 各诸侯国。晚年著书立 说,他的言论被整理成 《孟子》一书。
通过阅读史料,概括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史料1:有关孟子的思想: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曰:“人无有不善。”
被烧伤。
“仁者爱人”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 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 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 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 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 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 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 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 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
中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
较低贱的,祭祀时从不用。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
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
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
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夫子所言,
真是妙极了。
“礼” “克己复
• 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 社会的人际关系的是:
——《史记·孔子世家》 春秋晚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
尊称“万世师表”“至圣”。
《论语》中载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鲁
国的一马棚失火,孔子得知立刻跑到火
场,开口第一句话问的是:是否烧伤人?
在场的人认为孔子明知烧的是马棚,而
马又是官方的“宠物”,为何开口不问
马的伤亡、却问人是否烧伤感到不理解,
其实孔子当时最担心的是怕喂马的马夫
•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根 本原因是:
A • A、生产力的显著发展
• B、社会的剧烈变革
• C、诸侯争霸的需要
• D、大量杰出人物的出现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 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 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 六艺者折中於夫子 ,可谓 至圣矣!”
史料2:有关荀子的思想 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
, 仁者不为也。”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
•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 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 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 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 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的基本精神。
要求
• 课前做好预习,利用课前两分钟读课文 • 课堂是主战场——动脑动口动手 • 课后是第二战场——预习和复习 • 每人要有三本——错题收集本、笔记本、作业本 • 用好晚修时间 • 要跟着老师走
“狭路相逢勇者胜” ——信心、勇气、勤奋
我们又站在了新 的起跑线上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