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

合集下载

醒脑开窍针刺法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刺法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刺法技术操作规范【“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组成与操作】处方主方Ⅰ(即“大醒脑”)主穴双侧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人中(督脉)患侧三阴交(足太阴脾经)副穴患侧极泉(手少阴心经)患侧尺泽(手太阴肺经)患侧委中(足太阳膀胱经);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语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主方Ⅱ(即“小醒脑”)主穴双侧内关上星百会印堂患侧三阴交副穴及配穴同主方Ⅰ。

一般在应用调神法之初首选“大醒脑”而后与“小醒脑”穴交替使用。

【操作方法】1、主方Ⅰ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 5~1寸采用捻转提插相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 3~0. 5寸用重雀啄手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进针1~1. 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主方Ⅱ先刺印堂穴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继选3寸毫针由上星穴刺入沿皮至百会穴后针柄旋转90°转速120~160次/分行手法1分钟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 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尺泽屈肘成120°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 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风池、完骨、翳风均针向喉结进针2 ~2. 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1. 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上廉泉针向舌根1. 5~2寸用提插泻法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l丘墟透向照海穴约1. 5~2寸局部酸胀为度。

2 、中风常见后遗症操作①口眼喎斜风池、太阳、颊车、迎香、地仓、下关、合谷。

刺络拔罐选下关、颊车、四白。

风池针尖刺向喉结,进针1. 5~2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太阳沿颧骨弓内缘进针3~3.5寸透向颊车迎香横刺或斜刺0. 5~1. 5寸施捻转泻法下关进针1. 5寸捻转泻法地仓横刺3~3.5寸透向颊车地仓至颊车部1寸1针深度0. 3~0. 5寸施提插泻法合谷捻转泻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提高脑神经的活力和认知能力。

以下是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一般操作方法:
1. 穴位选择:常用的醒脑开窍穴位有百会穴、风池穴、通天穴等。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穴位。

2. 消毒准备:使用消毒棉球或酒精将针头进行消毒。

3. 穴位定位:用手指找到选择的穴位位置,或者使用针灸定位仪进行定位。

在找到穴位后,可以用眉笔在皮肤上做一个标记。

4. 针刺操作:将消毒好的针头慢慢插入皮肤,一般插入深度为0.5-1.5厘米。

插入针后,可以适度转动或提插针头。

5. 发出灵魂出窍:
- 刺激穴位:可以轻轻拧动或敲击穴位,以增加刺激效果。

- 注意感觉:在进行针刺操作时,应注意与患者的交流和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患者安全和舒适。

6. 拔出针头:一般针刺时间为15-30分钟,根据个体情况适当调整。

在针刺结
束后,慢慢拔出针头,并用消毒棉球按住穴位数秒,以防止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醒脑开窍针刺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请在接受治疗前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醒脑开窍疗法

醒脑开窍疗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
一、针刺法则的确立: 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 二、针刺输穴的选择: 选择有开窍启闭的脑穴,以阴经穴为主, 阳经穴为辅。 三、针刺手法的确立: 在进针方向、针刺深度、施术手法方面作 了重大创新。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
古人针灸的量化指标 古医籍中记载了很多针灸 的量化指标和手法规范。例如:“针三呼”、 “灸五壮”、“拇指向前为补,拇指向后为泻” 等等。充分说明古人对针灸治疗的量化指标和 手法规范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古今文化的差异 及历史进程中古典医籍的遗失,针灸操作的量 化指标及手法规范后世没有完整的继承。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极泉:手厥阴心包经经穴 定位:在腋窝顶点,腋动脉
博动处。 主治:心痛、心悸、肩臂疼
痛、胁肋疼痛。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尺泽:手太阴肺经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 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肺系疾病、肘臂挛痛、 急性吐泻等。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合穴,下合穴 定位:腘横纹中点,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辅穴: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 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 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 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 度;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 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 中点处。 主治:头、面、五官疾病, 肢体内脏疾病,热病, 经闭滞产等。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上廉泉:经外奇穴 定位:在廉泉穴上1寸,或于前正中线颌 下1寸,当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取穴。 主治:声音嘶哑,舌肌麻痹,咽炎,扁桃 体炎,口腔炎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

合 谷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上廉泉:经外奇穴 定位:在廉泉穴上1寸,或于前正中线颌 下1寸,当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取穴。 主治:声音嘶哑,舌肌麻痹,咽炎,扁 桃体炎,口腔炎
上廉泉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金津、玉液:经外奇穴 定位:卷舌,舌唇系带两侧静脉上,左 为金津,右为玉液。 主治:舌肿,舌疮,失语(散血祛瘀,清 热消肿)。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完骨:足少阳胆经经穴 定位:耳后乳突的后下 方凹陷处。 主治:头痛、颊肿、口 眼歪斜、颈项强痛、 癫痫等。
完骨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天柱:足太阳膀胱经经穴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0.5 寸,哑门穴旁开1.3寸, 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主治:后头痛、项强, 肩背腰痛,鼻塞、癫痫 狂、热病等。

人 中
人中穴针刺方法

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 斜刺0.3~0.5寸,采用雀 啄手法(泻法),以流泪 或眼球湿润为度。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三阴交:足太阳脾经,系足太 阴、厥阴、少阴之会。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 侧面后缘 主治:脾胃病、月经病、心悸、 失眠、下肢痿痹等。
三阴交
三阴交穴针刺方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主方1
一、穴位组成: 主穴:双侧内关、人中、三阴交 副穴:患肢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 手指握固加合谷; 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 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络穴, 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定位: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 上2寸,在桡侧腕屈肌腱同掌长 肌腱之间取穴。 主治:心痛胃疼.翻胃呕吐. 心悸怔忡.失眠.胸闷等症。

醒脑开窍针法-胡洪平

醒脑开窍针法-胡洪平

辅穴:极泉(手少阴心经)
技术展示
内关
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分钟
人 中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 0.3~0.5寸,用重雀 啄法,至眼球湿润或 流泪为度
三 阴 交
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1~1.5 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 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近半年来,40例中风患者,800次治疗,有效率100%。
疗法特点
取穴精妙 规范操作 标准统一 临床方便 疗效显著


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 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 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治疗时间
每日针2次,
10天为1疗程,
持续治疗3~5 个疗程。
临床应用情况
痊愈 中风急性期 56.73% 中风后遗症 31.44% 显效 17.41% 61.38% 总有效率 98% 98.84%
适应症
中风病及其相关病症。 各种急症,如昏迷、休克、中毒等。
神 志 、 精 神 疾 患 , 如 癔 症 、 痴 呆 、 郁 证
等 各种脑病,如脑外伤、小儿脑瘫、进行性延 髓麻痹等。
处方
主穴:内关(手厥阴心包经)

人中(督脉)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尺泽(手太阴肺经)
佛山健翔医院康复科
胡洪平
技术概述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针对中风病的 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 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 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 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 师石学敏,通过对中风病的诊断、治疗、机 理探讨开展了系统的临床研究和深入的基础 研究,以及200多万治疗人次的临床疗效观 察与总结,形成了一套以针灸治疗为中心的 中风诊疗体系。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
调节缺血区脑组织的能量代谢
针刺可改善缺血区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发挥脑 保护作用,使脑细胞的功能和形态损害减轻。
研究显示缺血区脑组织ATP酶及细胞色素氧化 酶,针刺内关及人中可明显改善缺血区两种酶 的脱失;针刺可改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ATP酶 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钠钾跨膜转运动能, 从而有效地减轻因缺血缺氧而导致的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改善脑血管的机能。
配穴:
风池、完骨、翳风均针向喉结,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 穴施手法1min;
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1.5寸,采用提 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 然伸展为度;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配穴:
上廉泉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
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 毫升;
主治:①头痛 眩晕 晕厥 ②中风不语 偏瘫 癫狂痫 不寐 ③脱肛 阴挺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印堂: 定位:在额部,两眉头
之中间。 主治:1 头痛、头晕
2 鼻渊、鼻衄、 目赤肿痛、颜面疔疮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操作: 主穴:先刺印堂,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
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 为度。 继之,选3寸毫针由上星刺入,沿皮刺入百会 穴后,针炳旋转90°,转速20~160次分, 行手法1分钟。 其他主穴、副穴、配穴手法同主方1。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
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 脑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明显增加,激发
一系列病理过程,导致脑损害。 针刺可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防止由
此引起的一系列损伤。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
抑制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增强脑组织的修复 能力

《醒脑开窍针法》课件

《醒脑开窍针法》课件

量表评价
利用相关量表对患者的认知、情感、 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全面 评估治疗效果。
05
《醒脑开窍针法》研究与 发展
研究现状与成果
学术论文发表
截至目前,关于《醒脑开窍针法 》的学术论文已发表百余篇,从 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
临床实践验证
该针法在多家医疗机构得到广泛 应用,大量病例证实其对于脑梗
针刺方法
介绍针刺的基本操作、进针技巧、行 针手法等,阐述不同针刺方法对治疗 效果的影响。
针刺注意事项与禁忌
说明针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不良反 应及处理方法,强调针刺的禁忌症和 不适宜人群。
03
《醒脑开窍针法》实践操 作
操作流程
准备阶段
选择合适的针具,清洁 消毒患者皮肤,准备相
关器具。
施针阶段
按照穴位图谱,准确找 到穴位,进行针刺操作
阴阳五行学说
解释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相互关系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内阴 阳五行的平衡与疾病的关系。
经络与穴位
经络系统
详细介绍经络系统的组成、功能和作用机制,阐述十二正经 、奇经八脉等经络的特点和作用。
穴位
介绍穴位的分类、定位和功能,阐述特定穴位在针灸治疗中 的作用和效果。
针刺方法与技巧
《醒脑开窍针法》ppt课件
目 录
• 《醒脑开窍针法》简介 • 《醒脑开窍针法》理论基础 • 《醒脑开窍针法》实践操作 • 《醒脑开窍针法》临床应用 • 《醒脑开窍针法》研究与发展
01
《醒脑开窍针法》简介
起源与发展
起源
基于传统的针灸理论,结合现代 医学知识,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和总结,形成了独特的针法体系 。
应用范围与案例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
Company Logo
2 吞咽障碍 腧穴组成:双侧风池( )、双 腧穴组成:双侧风池(GB20,足少阳胆经)、双 ,足少阳胆经)、 侧完骨( )、双侧翳风 侧完骨(GBl2,足少阳胆经)、双侧翳风 ,足少阳胆经)、 )、咽后壁点刺 (TEl7,手少阳三焦经)、咽后壁点刺。 ,手少阳三焦经)、咽后壁点刺。 规范操作:风池 完骨、翳风,均向喉结方向斜刺, 风池、 规范操作 风池、完骨、翳风,均向喉结方向斜刺, 进针2~2.5寸。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 进针 寸 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 即捻转幅度小于90°;捻转频率为 即捻转幅度小于 ;捻转频率为120~160转 转 /分钟,行手法 分钟。要求双手操作同时捻转, 分钟, 分钟。 分钟 行手法1分钟 要求双手操作同时捻转, 留针20~30分钟。令患者张口,用压舌板将舌 分钟。 留针 分钟 令患者张口, 体压下,使咽后壁充分暴露, 体压下,使咽后壁充分暴露,以3寸粗针或圆利 寸粗针或圆利 针在患者咽后壁两侧点刺8~10点。 针在患者咽后壁两侧点刺 点

Company Logo
方 义
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 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 ,, 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养心安神、疏通气血之功。 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养心安神、疏通气血之功。 人中,为督脉、手足阴阳之合穴, 人中,为督脉、手足阴阳之合穴,督脉起于 胞中,上行入脑达巅,故泻人中可调督脉, 胞中,上行入脑达巅,故泻人中可调督脉,开窍 启闭以健脑宁神。 启闭以健脑宁神。 三阴交,系足太阴脾、足厥阴肝、 三阴交,系足太阴脾、足厥阴肝、足少阴肾经之 交会,该穴有补肾滋阴生髓的功能。髓主精, 交会,该穴有补肾滋阴生髓的功能。髓主精,精 生髓,脑为髓海,髓海有余与脑有益。 生髓,脑为髓海,髓海有余与脑有益。

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详解

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详解

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详解石学敏男,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届国医大师。

石学敏教授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潜心研究中风病的临床治疗,于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开创了现代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先河,救人无数。

CCTV10报道石学敏教授救命银针“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该病发病时间急,危害性大,瘫痪或者死亡率较高。

目前针对脑卒中造成的并发症、后遗症,除西医常规处理方法外,中医醒脑开窍针刺疗法的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是治疗该病非常不错的选择之一醒脑开窍针刺法是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石学敏教授发现的一种针刺方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使萎缩变性的细胞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

醒脑开窍”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

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一、“石氏醒脑开窍法”针法学术思想(一)对中风病病机的继承、发展石氏醒脑开窍”:“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醒脑开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这一中风病发展的最终病机而立。

“醒脑”包括醒神,调神之双重含义,醒神调神为“使”,启闭开窍“用”。

“滋补肝肾” 针对肝肾亏损这一最常见、最重要的证型基础而设。

(二)注重针刺规范,提出针刺手法量学对配方组穴从进针的方向、深度、采用的手法和刺激量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将捻转补泻定义为:1、十二经脉以任督脉为中心,左右捻转时作用力的方向,向心为补,离心为泻;2、捻转幅度大用力重为泻,即捻转时施行大幅度低频率捻转,幅度大于180˚,频率在50~60次/分。

二、醒脑开窍针法组成与操作组成:内关、人中、三阴交为主穴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

醒脑开窍针法

醒脑开窍针法

醒脑开窍针法
醒脑开窍针法简介“醒脑开窍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
法。

选⽳主要以阴经和督脉⽳位为主,并强调针刺⼿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针法。

法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

主⽅Ⅰ
主⽳:⼈中、双侧内关、患侧三阴交副⽳:患侧极泉、尺泽、委中配⽳:吞咽障碍选双侧风池、翳风、完⾻;⼿指握固加合⾕;⾔语不利
加廉泉,⾦津⽟液放⾎;⾜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主⽅Ⅱ主⽳:上星、百会、印堂、双侧内关、患侧三阴交副⽳及配⽳同主⽅Ⅰ操作1
内关:提插捻转泻法,约1min(可两边同时操作)⼈中:⿐中隔0.3~0.5⼨,雀啄泻法,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三阴交:45°刺⼊
,提插补法,下肢抽动3次为度操作2极泉⽳:原⽳下移2⼨,上肢外展,固定,提插泻法,抽动3次为度尺泽⽳:提插泻法,⼿动3次为度
委中⽳:仰卧抬起患肢,针尖向外15°,提插泻法,下肢抽动3次为度操作3印堂:轻雀啄法,泻法,以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选3⼨
银针,由上星刺⼊,延⽪透⾄百会⽳,旋转90°约1分钟。

疗程每⽇1到2次,10次为⼀疗程,⼀般需3~4疗程。

注意事项可应⽤
于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可配合头针及传统针法早期软瘫期,要求肌体有抽动感,肌⼒提⾼较快,当肌⼒恢复到⼀定程度,不要求有明显
抽动。

恢复期肌强直,刺激痉挛优势侧⽳位,多选阴经⽳位,如选阳明经⽳位,则⼿法要轻,电针强度要轻。

后遗症期配合传统阳明经治疗,补
益⽓⾎,或加灸法,或患肢阳明经排刺。

(完整版)醒脑开窍针法技术操作规范

(完整版)醒脑开窍针法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法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通过针刺复苏人体脑窍及其连属的组织的受抑、受损、受挫的功能,开发恢复其具有主宰传导、联络和支配作用,在手法上强调针刺手法量学,用醒神、调神的方法来恢复脏腑和肢体的功能。

适用于中风病及其相关病症、各种急症、神志、精神疾患、各种脑病等疾病。

二、操作方法【针刺手法】醒脑开窍针法在手法上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以下是常见穴位操作及手法量学。

内关:针刺深度1.0~1.5寸,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泻法,即左右手分别持患者左侧和右侧的针柄,左手拇食指呈顺时针捻转,右手拇食指呈逆时针方向捻转,并配合提插泻法。

捻转角度大于180度,频率50~60转/分。

手法持续操作1~3分钟。

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捻转360度,采用雀啄手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针刺达到量学要求的效应指标。

三阴交:针沿胫骨后缘,与皮肤呈45度向斜后刺入,深1~1.5寸,行重提轻插之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0~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 .5~1.0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屈肘成120度,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风池、完骨、翳风:针向喉结,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小于90度)、高频率(大于1 20转/分)的捻转补法1~3分钟。

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0~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食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

上廉泉:针向舌根1.5~2.0寸,用提插泻法。

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1。

丘墟:向照海透刺1.5~2.0寸,局部酸胀为度。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

三个有机部分
1、特定穴有序组成的严格针刺处方; 2、科学的手法量学标准; 3、规范的腧穴加减应用
选穴处方的独创性
主方1
以醒神调神为要旨; 阴经为主,阳经为辅。
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副穴:患侧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风池、翳风、完骨(吞 咽);合谷;廉泉、金津(言 语);丘墟照海(足内翻)
主方2
主穴:双侧内关、上星、百会、 印堂、三阴交(患侧)
副穴:同1 配穴:同1
2.操作方法
主穴1:先 刺 内 关
直刺0.5~1寸, 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 施手法1分钟;捻转并配 合提插泻法。 捻转角度大于180°, 频率50 ~ 60转。 手法持续操作1~3分钟。
主穴1:继 刺 人 中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捻转360°, 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中风后遗症
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副穴:风池、上星透百会、印堂 加减: 清窍郁闭型: 失语点刺金津玉液;吞咽困难配翳风、上廉泉; 口角歪斜配面部足阳明经筋排刺;眼外斜配上睛 明、攒竹;耳鸣耳聋配听宫、听会;眼睑下垂配 阳白。 筋脉失养型: 上肢拘急配曲池、外关;手握不伸配合合谷透劳 宫;握力欠佳配八邪;腕下垂加刺阳池;足内翻 阳陵泉、丘墟;下肢肌肉萎缩配足阳明经排刺。
上廉泉、金精玉液
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 金精玉液三棱针点刺放血
• 注意针刺顺序,先内关(心-脑)后人中。
• 每日针2次,10天为1疗程,持续治疗3~5个 疗程。
中风病其他并发症的治疗
(1) 便秘:针பைடு நூலகம்水道、外归来、丰隆。
(2) 呼衰:针刺双侧气舍。
(3) 尿失禁、尿潴留:针中极、曲骨、 关元、局部施灸、按摩或热敷。

醒脑开窍法之欧阳美创编

醒脑开窍法之欧阳美创编

“鬼手神针”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鬼手神针, 醒脑开窍, 石学敏, 中风, 针刺法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

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治疗方法1. 处方主穴: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人中(督脉)三阴交(足太阴脾经辅穴:极泉(手少阴心经)委中(足太阳膀胱经)尺泽(手太阴肺经)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2.操作方法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分钟;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1~1.5,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风池、完骨、翳风针向结喉,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上廉泉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毫升;丘墟透向照海穴约1.5~2寸,局部酸胀为度。

石学敏教授,世界著名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

现任天津中医学院副院长,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石学敏院士从医40年来,始终如一地坚持学习、继承、发展、弘扬以针灸为主的中国传统医学,他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取得了显著疗效;他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并开展相关研究,对捻转补泻手法确定了新定义和量化操作,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量化发展,获1986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度卫生部科技进步乙级成果奖、1991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是目前中医针灸界唯一一项国家级奖项,1999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一、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1、腧穴组成:双侧内关(PC6;手厥阴心包经)、人中(Du26;督脉)、患侧三阴交(SP6;足太阴脾经)。

2、规范操作:先刺双侧内关,位于腕横纹中点直上2寸,两筋间,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

内关穴捻转法,采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

配合提插,双侧同时操作,施手法1分钟。

继刺人中,位于鼻唇沟上1/3处,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

针体刺入穴位后,将针体向一个方向捻转360°,使肌纤维缠绕在针体上,再施雀啄手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再刺三阴交,位于内踝直上3寸,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º角斜刺,进针0.5~1.0寸,针尖深部刺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采用提插补法,即快进慢退,或者可以形容为重按轻提。

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三阴交仅刺患侧,不刺健侧。

二、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1、腧穴组成:印堂(EX-HN3,经外奇穴)、上星(Du23,督脉)、百会(Du20,督脉)、双侧内关(PC6,手厥阴心包经)、患侧三阴交(SP6,足太阴脾经)。

2、规范操作:先刺印堂: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继刺上星:选3寸毫针沿皮刺透向百会,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捻转频率为120~160转/分钟,行手法1分钟。

内关穴、三阴交穴操作手法同主穴之方I。

三、醒脑开窍针刺法辅穴1、腧穴组成:患肢极泉(HTl,手少阴心经)、患肢尺泽(Lu5,手太阴肺经)、患肢委中(BL54,足太阳膀胱经)。

2、规范操作:极泉,部分古籍记载极泉穴为禁针穴,究其原由有以下几点:①极泉穴部位腋毛茂密,不易消毒;②极泉穴部位汗腺丰盛,细菌容易滋生;③极泉穴部位组织疏松,对穴位部位中的血管缺少压迫,容易出现皮下血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一、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1、腧穴组成:双侧内关(PC6;手厥阴心包经)、人中(Du26;督脉)、患侧三阴交(SP6;足太阴脾经)。

2、规范操作:先刺双侧内关,位于腕横纹中点直上2寸,两筋间,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

内关穴捻转法,采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

配合提插,双侧同时操作,施手法1分钟。

继刺人中,位于鼻唇沟上1/3处,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

针体刺入穴位后,将针体向一个方向捻转360°,使肌纤维缠绕在针体上,再施雀啄手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再刺三阴交,位于内踝直上3寸,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º角斜刺,进针0.5~1.0寸,针尖深部刺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采用提插补法,即快进慢退,或者可以形容为重按轻提。

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三阴交仅刺患侧,不刺健侧。

二、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1、腧穴组成:印堂(EX-HN3,经外奇穴)、上星(Du23,督脉)、百会(Du20,督脉)、双侧内关(PC6,手厥阴心包经)、患侧三阴交(SP6,足太阴脾经)。

2、规范操作:先刺印堂: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继刺上星:选3寸毫针沿皮刺透向百会,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捻转频率为120~160转/分钟,行手法1分钟。

内关穴、三阴交穴操作手法同主穴之方I。

三、醒脑开窍针刺法辅穴1、腧穴组成:患肢极泉(HTl,手少阴心经)、患肢尺泽(Lu5,手太阴肺经)、患肢委中(BL54,足太阳膀胱经)。

2、规范操作:极泉,部分古籍记载极泉穴为禁针穴,究其原由有以下几点:①极泉穴部位腋毛茂密,不易消毒;②极泉穴部位汗腺丰盛,细菌容易滋生;③极泉穴部位组织疏松,对穴位部位中的血管缺少压迫,容易出现皮下血肿。

根据极泉穴的解剖特点,醒脑开窍针刺法将其延经下移1~2寸,避开腋毛,在肌肉丰厚的位置取穴。

直刺1~1.5寸,施用提插泻法,以上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取法应屈肘为内角120º,术者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直刺进针0.5~0.8寸,用提插泻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以手外旋抽动3次为度。

委中,取仰卧位抬起患肢取穴,术者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以术者肘部顶住患肢膝关节,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15º,进针1~1.5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

四、醒脑开窍针刺法配穴1、腧穴组成:双侧风池(GB20,足少阳胆经)、双侧完骨(GBl2,足少阳胆经)、双侧天柱(BL10,足太阳膀胱经)。

2、规范操作:双侧风池,向对侧眼角直刺1~1.5寸,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捻转频率为120~160转/分钟,行手法1分钟。

要求双手操作同时捻转,留针20~30分钟。

双侧完骨、双侧天柱,直刺1~1.5寸,手法同风池。

五、吞咽障碍1、腧穴组成:双侧风池(GB20,足少阳胆经)、双侧完骨(GBl2,足少阳胆经)、双侧翳风(TEl7,手少阳三焦经)、咽后壁点刺。

2、规范操作风池、完骨、翳风,均向喉结方向斜刺,进针2~2.5寸。

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捻转频率为120~160转/分钟,行手法1分钟。

要求双手操作同时捻转,留针20~30分钟。

令患者张口,用压舌板将舌体压下,使咽后壁充分暴露,以3寸粗针或圆利针在患者咽后壁两侧点刺8~10点。

六、手指握固或手指功能障碍1、腧穴组成:患侧合谷(LI4,手阳明大肠经)、患侧上八邪(EX-UE9,经外奇穴)。

2、规范操作合谷,针向三间穴方向(既第二指掌关节基底部)透刺,进针1~1.5寸,施用提插泻法,以握固的手指自然伸展或食指不自主抽动3次为度;再取1.5寸毫针1支,仍在合谷穴位置针刺向第一指掌关节基底部透刺,进针1~1.5寸,施用提插泻法,以拇指不自主抽动3次为度,合谷穴两针均留针30分钟以上。

上八邪,分别在2~3、3~4、4~5指掌关节上1寸,向指掌关节基底部斜刺,进针1~1.5寸,施用提插泻法,以各手指分别不自主抽动3次为度,留针30分钟以上。

七、语言謇涩或舌强不语1、腧穴组成:上廉泉(RN23,任脉)、金津、玉液点刺放血(EX-HN12、EX-HN13,经外奇穴)。

2、规范操作:上廉泉,位于任脉走行线上,舌骨上缘至下颌之间1/2处,向舌根部斜刺,进针2寸,施用提插泻法,以舌根部麻胀感为度。

金津玉液,用舌钳或无菌巾将患者舌体拉起,在舌下可见两支静脉,用三棱针点刺舌下静脉,以出血1~3毫升为度。

八、足内翻1、腧穴组成:患侧丘墟透照海(GB40,足少阳胆经;KI6,足少阴肾经)。

2、规范操作:首先将患者内翻的患足强迫白放成正常的生理位,患者用砂袋固定;或者术者以手将其固定。

在患足处于生理位状态下自丘墟穴进针向照海部位透刺,透刺过程应该缓慢前进,从踝关节的诸骨骨缝隙间逐渐透过,进针深度为2~2.5寸,以照海穴部位看到针尖蠕动即可,施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针体自然退回,行手法30秒钟,手法结束后,将针体提出1~1.5寸,留针30分钟。

注意:在进针和施术的过程中,术者应控制患者下肢,避免出现患侧下肢出现三屈反射,将针体夹弯,甚至出现折针或断针。

九、共济障碍1、腧穴组成:风府或哑门(DU15;DU16,督脉)2、规范操作:风府、哑门两穴每次仅选其一,令患者坐位俯首(低头),以2.5~3寸针,针向喉结。

针体进入皮下后,以震颤手法逐渐进针,每次进针深度不得超过0.5毫米,至患者出现全身抖动立即出针,不留针,严禁针体捻转。

每周仅针1~2次即可。

十、症状性癫痫1、腧穴组成:双侧大陵(PC7,手厥阴心包经)、鸠尾(RN15,任脉)。

2、规范操作:双侧大陵,位于内侧腕横纹中央,于皮肤呈75°角,稍向掌心斜刺,进针0.3~0.5寸,施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针体自然退回,行手法1分钟,留针30分钟。

鸠尾,位于腹部正中线上,剑突下。

施术前必须认真触诊,患者是否存在剑突下肝大。

如果肝大,鸠尾穴应避免使用。

施术时令患者双手抱头,将胸廓提起,吸气时进针,直刺1寸,施用捻转平补平泻30秒钟,不留针。

十一、高血压1、腧穴组成:双侧风池(GB20,足少阳胆经)、双侧头维(ST8,足阳明胃经)、双侧人迎(ST9,足阳明胃经)、双侧曲池(LI11,手阳明大肠经)、双侧合谷(LI4,手阳明大肠经)、双侧太冲(LR3,足厥阴肝经)、双侧三阴交(SP6,足太阴脾经)。

2、规范操作:双侧风池,向对侧眼角直刺,进针1~1.5寸,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捻转频率为120~160转/分钟,行手法1分钟,留针30分钟。

双侧头维,向后斜刺,进针0.5寸,施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针体自然退回,行手法1分钟,留针30分钟。

双侧人迎,位于喉结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前缘,直刺1.5寸,视针体随动脉搏动节律而晃动时,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捻转频率为120~160转/分钟,行手法1分钟,留针30分钟。

双侧曲池,曲肘90°,位于肘横纹桡侧端与尺骨鹰嘴连线1/2处,直刺1~1.5寸,施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针体自然退回,行手法1分钟,留针30分钟。

双侧合谷、太冲,分别直刺0.8~1寸,施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针体自然退回,行手法1分钟,留针30分钟。

双侧三阴交,位于内踝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与跟腱之间取穴,直刺1~1.5寸,施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补法,,即左侧顺时针;右侧逆时针捻转用力,针体自然退回,行手法1分钟,留针30分钟。

十二、便秘1、腧穴组成:双侧丰隆(ST40,足阳明胃经)、左侧水道、归来(ST28、ST29,足阳明胃经)、左外水道、外归来(自定腧穴)。

2、规范操作双侧丰隆,直刺1.5~2寸,施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针体自然退回,行手法1分钟,留针30分钟。

左侧水道、归来和外水道、外归来,左侧外水道、外归来分别位于水道、归来旁开2寸。

4穴均直刺,进针2.5~3寸,施用大幅度;低频率捻转泻法,即捻转幅度大于180°;捻转频率为40~60转/分钟,行手法1分钟,留针30分钟。

注意:此穴虽属捻转泻法,担用力应轻柔,避免腹膜纤维缠绕于针体,造成牵拉,形成机械性腹膜炎。

十三、小便失控1、腧穴组成:关元(RN4,任脉)、中极(RN3,任脉)、曲骨(RN2,任脉)。

2、规范操作关元、中极,直刺1.5~2寸,施用呼吸补法,行手法1分钟,针后加温针灸。

以1.5cm长度艾条插入针柄,点燃至燃尽。

注意:温针灸时在针体与皮肤接壤处应该放置隔热垫,防止患者皮肤烫伤。

曲骨,直刺1~1.5寸,施用捻转平补平泻,行手法1分钟。

留针20~30分钟。

十四、肩周炎1、腧穴组成:肩髃(LI15,足阳明大肠经)、肩髎(SJ14,手少阳三焦经)、肩贞、肩中俞、肩外俞(SI9、SI15、SI14,手太阳小肠经);痛点啊是穴刺络拔罐。

2、规范操作肩周炎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经筋发病,因此,所列腧穴并非重要,主要采用的是肩部经筋围刺。

肩部经筋主要是手阳明大肠经经筋;手太阳小肠经经筋。

以上腧穴均为此亮经经筋走行位置,针刺均采用捻转提插泻法,每穴行手法1分钟。

术者为患者做上肢被动运动,认真寻找肩部痛点。

在痛点位置上用三棱针点刺3~5点,加用闪火罐,视其出血状况。

一般出血5~10ml即可。

拔罐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

十五、血管性痴呆1、腧穴组成:百会(DU20,督脉)、四神聪(EX-HN1,经外奇穴)、四白(ST2,足阳明胃经)、太冲(LR3,足厥阴肝经)。

2、规范操作百会、四神聪,均向后斜刺0.3~0.5寸,施用捻转平补平泻,行手法1分钟,留针20~30分钟;四白,直刺0.8~1寸,施用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捻转频率为120~160转/分钟,行手法1分钟,留针20~30分钟。

太冲,直刺0.8~1寸,施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针体自然退回,行手法1分钟,留针20~30分钟。

十六、治疗时间每日针2次,10天为1疗程,持续治疗3~5个疗程。

以上内容系我们跟随石学敏院士进行大量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而归纳的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临床疗效显著;对人体多系统均有良性导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