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 专题38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数学作业:八年级设计方案

数学作业:八年级设计方案

数学作业:八年级设计方案设计目标:本次数学作业的设计目标是帮助八年级学生巩固和提高他们在数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设计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设计方案:1. 主题选择:- 选择一个与八年级数学课程相关的主题,例如代数、几何、统计等。

确保所选主题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范围内,同时也有一定的拓展性,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2. 任务设定:- 设计一系列的任务,每个任务都涉及所选主题的不同方面。

任务应具有适当的难度,既能挑战学生,又能让他们成功完成。

任务可以包括解决问题、完成练习、研究数学规律等。

3. 分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

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可以相互讨论、解决问题,并共同完成任务。

鼓励学生展示团队合作的力量,互相学习和支持。

4. 实际应用:- 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任务。

例如,计算购物清单中的折扣、设计一个公园的平面图等。

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5. 评价和反馈:- 设计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可以采用打分、口头评价或写作评价等形式,鼓励学生改进和进步。

6. 激励机制:- 设计一些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完成任务。

可以设置奖励、表扬或在课堂上公开表彰优秀的表现。

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7. 反思和调整:- 在设计方案实施后,及时反思和调整。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情况,适时修改和改进设计方案,以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以上是本次数学作业八年级设计方案的概要。

希望能够通过该设计方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关于八年级数学教案3篇(八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关于八年级数学教案3篇(八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关于八年级数学教案3篇(八年级数学教学方案)下面是收集的关于八年级数学教案3篇(八年级数学教学方案),供大家品鉴。

关于八年级数学教案1知识目标: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准确识别出函数关系中的自变量和函数能力目标:会用变化的量描述事物情感目标:回用运动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重点:函数的概念难点:函数的概念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计算器教学说明:注意区分函数与非函数的关系,学会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教学设计:引入:信息1:小明在14岁生日时,看到他爸爸为他记录的以前各年周岁时体重数值表,你能看出小明各周岁时体重是如何变化的吗?新课:问题:(1)如图是某日的气温变化图。

① 这张图告诉我们哪些信息?② 这张图是怎样来展示这天各时刻的温度和刻画这铁的气温变化规律的?(2)收音机上的刻度盘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米(m)和赫兹(KHz)为单位标刻的,下表中是一些对应的数:① 这表告诉我们哪些信息?② 这张表是怎样刻画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变化规律的,你能用一个表达式表示出来吗?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惟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范例:例1 判断下列变量之间是不是函数关系:(5) 长方形的宽一定时,其长与面积;(6)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与面积;(7) 某人的年龄与身高;活动1:阅读教材7页观察1. 后完成教材8页探究,利用计算器发现变量和函数的关系思考:自变量是否可以任意取值例2 一辆汽车的油箱中现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单位:L)随行驶里程x(单位: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L/km。

(1) 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 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 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汽油?解:(1)y=50-0.1x(2)0500(3)x=200,y=30活动2:练习教材9页练习小结:(1)函数概念(2)自变量,函数值(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作业:18页:2,3,4题关于八年级数学教案2单元(章)主题第三章直棱柱任课教师与班级本课(节)课题3.1 认识直棱柱第1 课时/ 共课时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教学目标1、了解多面体、直棱柱的有关概念.2、会认直棱柱的侧棱、侧面、底面.3、了解直棱柱的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侧面是长方形(含正方形)等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直棱柱的有关概念.教学难点:本节的例题描述一个物体的形状,把它看成怎样的两个几何体的组合,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几何体,(分好学习小组)教师准备各种直棱柱和长方体、立方体模型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简明设计意图二度备课(即时反思与纠正)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在现实生活中,像笔筒、西瓜、草莓、礼品盒等都呈现出了立体图形的形状,在你身边,还有没有这样类似的立体图形呢?析: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更多的答案。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初二学生巩固和提升他们在数学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方面的水平。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初二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3. 思维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1. 概率与统计:理解概率概念,熟练计算概率;掌握统计方法,能够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2. 代数表达式与方程式:理解代数表达式的含义,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表达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 几何:了解几何形状的性质,能够进行几何变换和计算几何体积。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本次教学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节:概率与统计1. 教师引入概率与统计的概念,并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概率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2. 教师讲解概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练习计算概率;3. 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实践活动,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助;4.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学生记录并分析结果。

第二节:代数表达式与方程式1. 教师通过实例引入代数表达式的概念,解释代数表达式的含义和作用;2. 教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步骤,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3.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合作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并互相批改作业;4.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习题。

第三节:几何1. 教师回顾几何形状的基本知识和性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2. 教师示范几何变换的步骤,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如平移、旋转和镜像;3. 教师介绍计算几何体积的公式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例计算;4. 学生分组进行几何体积的实践活动和探究,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情况,本次教学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 教师进行课堂练习的实时监测和点评,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估;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并给予反馈;3. 教师进行小组合作活动的观察和评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教师设计并组织一次小型测验,评估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整体掌握情况。

新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3.3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和大小比较2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3.3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和大小比较2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33 实 数第2课时 实数的运算和大小比较学习目标1掌握实数的运算法则,熟练地利用计算器去解决有关实数的运算问题;(重点) 2熟练掌握实数的大小比较方法.(难点)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⑴ 在有理数范围内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的意义是什么?⑵ 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有哪些方法?⑶ 你能借用有理数范围内的规定举例说明无理数的绝对值、无理数的倒数、两个无理数互为相反数吗?(二)探求新知1、预习课本相关内容,对比有理数,对于实数,我们可以得出:每个正实数有且只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在实数范围内,负实数没有平方根;在实数范围内,每个实数a 有且只有一个立方根。

2、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 ( 53 )-5 (2) 33-323、比较3与7的大小,说说你的方法。

[设计说明:问题1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可能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实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通常可取它们的近似值进行.4、π的大小吗?解 用计算器求得3+2≈314626437,而 π≈3141592654,因此 3+2>π.5、你认为215- 与05哪个大?你是怎么想的?与同学交流。

通过估算,你能比较215-与43的大小吗?[设计说明:教师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充分的交流,在交流中应更多的关注学生能否运用有理数估算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同时理解一些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a 、通过估算 b 、作差 c 、作商 d 、利用已有的结论 e 、利用计算器。

]6、计算 ⑴π+5 (保留2位小数) ⑵322⨯(保留2位有效数字)[设计说明:例1主要让学生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无理数,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学会用计算器求多个无理数的混合运算及实数运算,在实数运算中涉及无理数的计算,可根据问题的要要取其近似值转化成有理数进行计算,向学生说明:在计算过程中,取近似值时,可以按照计算结果要求的精确度,多保留一位。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等;(2)理解并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问题;(3)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如对称性、增减性等;(4)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3)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 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3.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3)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3)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策略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等基本概念;(2)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4)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解决问题。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次函数的图像等;(2)实物教具:利用实物教具展示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2)通过图像引入二次函数。

2. 新课讲授(1)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讲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3)讲解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3.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发现二次函数的性质。

4. 练习巩固(1)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讲解练习题,纠正学生错误。

初二数学作业设计方案

初二数学作业设计方案

初二数学作业设计方案一、背景简介初二阶段的学生已经进入了数学教学的深入阶段,需要理解和掌握更加复杂的数学知识。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他们的数学作业,以更好地巩固和提升他们的数学水平。

二、设计原则在设计初二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性原则数学作业应当合理,能够让学生使用较短的时间完成,同时能够达到巩固和提高数学水平的效果。

2. 多样性原则数学作业应当包含多个方面的知识点,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和相关实践,同时也要涵盖学生未来需要使用的知识点。

3. 针对性原则数学作业应当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设计,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巩固和提高相应的能力和水平。

三、设计内容根据以上设计原则,我们向您推荐以下初二数学作业设计方案:1. 定量复习此类型问题都带有明确解答。

针对性比较强,可以在作业结束后再统一纠正,并进行讲评。

对于某些考试重点难点知识点,可设置该类型题。

例如:•计算题: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 5cm,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代数式计算:已知x+5=9,求x的值。

2. 竞赛式协同将题目全班分解,分学生分不同部分,后根据对答案统计自己部分得分取得最高分班级获胜。

具有互动性和竞争性,使同学们能够在积极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例如:•超级数狂:在数列的基础上,增加几项后,问新数列中第 20 项是多少?•24 点:从四张牌中任意取三张计算成 24。

3. 实际问题应用生活中有太多实际问题都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计算公式还能锻炼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例如:•公共设施规划:如何在一个小区内最大程度地节约空间,同时保证居民的公共设施配套经济。

•搜集数据:运用调查问卷组织能力,对班级学习就餐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何进行分析。

四、总结初二的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一段时期,合理的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够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的认识。

八年级数学方案

八年级数学方案

八年级数学方案一、课程目标八年级数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展他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方案,学生将能够:1. 掌握八年级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2. 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4. 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八年级数学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有理数- 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有理数的运算-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有理数的应用2. 代数- 代数式和多项式-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二次根式的运算- 幂与指数函数3. 几何- 平面图形的性质和构造- 三角形与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线与全等三角形- 平面图形的变换4. 概率与统计- 概率的概念和性质- 事件的乘法与加法原理-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三、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本方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数学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2. 组织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帮助他们在合作中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

3. 实践操作: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和技能的理解。

4. 探究学习:教师提供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本方案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1. 课堂表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作业完成情况等因素进行评价。

2. 小组合作:教师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贡献度。

3. 学习笔记:教师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总结能力。

4. 作业和考试:教师通过作业和考试评价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工作,本方案提供了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使用《八年级数学教材》,包含大量习题和例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数学作业:八年级设计方案

数学作业:八年级设计方案

数学作业:八年级设计方案1. 作业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本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八年级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内容2.1 数与代数- 因式分解: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等因式分解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 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要求学生能够快速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2 几何- 三角形:要求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内角和、外角、中线、高线等,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 圆:要求学生掌握圆的性质和圆的方程,能够解决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2.3 统计与概率- 统计:要求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 概率:要求学生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作业设计3.1 题目设计- 选择题和填空题:用于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占总分的30%。

- 解答题:用于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总分的70%。

3.2 题目难度- 基础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占总题目的40%。

- 提高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总题目的60%。

3.3 题目形式- 文字题:主要用于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

- 图题:主要用于考察学生的几何知识和图形分析能力。

4. 作业评价- 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将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

-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并提供反馈意见,帮助学生提高。

5. 教学支持- 教师需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辅导,帮助学生完成作业。

-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6. 作业时间- 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应根据作业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一般不超过1小时。

7. 作业反馈- 学生应按时提交作业,教师应及时批改并提供反馈意见。

-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作业质量。

以上就是八年级数学作业的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二数学方案应用题的方法

初二数学方案应用题的方法

初二数学方案应用题的方法初二数学方案应用题的方法一、前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学习数学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概念和方法,还需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二数学方案应用题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初二数学方案应用题的方法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实用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二、基本概念1.方案应用题的定义初二数学方案应用题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到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学生需要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和要求,设计合理的步骤和方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求解。

2.方案应用题的分类方案应用题可以分为几何类、代数类和统计类等。

几何类方案应用题主要涉及图形的变换、相似性和距离等概念,代数类方案应用题主要涉及方程和不等式的建立和求解,统计类方案应用题主要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

三、解题方法1.分析题目解决方案应用题的第一步是仔细阅读和分析题目。

学生应理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确定问题是属于几何类、代数类还是统计类方案应用题,并找出解题的关键点。

2.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条件,学生需要建立一个适当的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例如,对于一个几何类方案应用题,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图形、标记已知条件和未知量等方式来建立数学模型。

3.运用数学知识在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求解。

根据题目的要求,可以运用几何知识、代数知识、统计知识等进行求解。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步骤,正确地应用概念和定理。

4.检查答案解决方案应用题后,学生应对答案进行检查。

可以通过代入原问题、重新分析题目等方式来核对答案的正确性。

如果答案与题目的要求不符合,学生需要重新检查解题步骤和计算过程,找出错误的地方并加以修正。

四、解题技巧1.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是解决方案应用题的关键。

数学作业:八年级设计方案

数学作业:八年级设计方案

数学作业:八年级设计方案目标本次八年级数学作业的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他们在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设计一系列简单而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我们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设计方案1. 主题选择:选择一个与八年级数学课程相关的主题,如代数、几何、数据分析等。

这个主题应该能够涵盖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挑战。

主题选择:选择一个与八年级数学课程相关的主题,如代数、几何、数据分析等。

这个主题应该能够涵盖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挑战。

2. 任务设置:根据选择的主题,设计一系列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任务设置:根据选择的主题,设计一系列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 资源准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研究资源,如教科书、题集、在线研究平台等。

这些资源应该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并提供实践机会。

资源准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如教科书、习题集、在线学习平台等。

这些资源应该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并提供实践机会。

4. 研究指导:提供研究指导和解题策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条不紊地进行。

指导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

学习指导:提供学习指导和解题策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条不紊地进行。

指导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

5. 评估方式:设计合适的评估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作业提交、测试等形式,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评估方式:设计合适的评估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作业提交、测试等形式,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6. 反馈和奖励: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根据他们的表现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激励。

《3.3实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湘教版12八年级上册

《3.3实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湘教版12八年级上册

《实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实数》第一课时的知识点,加深对实数概念、性质和运算的理解与掌握,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程将重点讲解实数的定义、分类以及基本的运算法则。

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作业内容:1. 理解实数的概念及分类: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要求学生能正确判断给定的数属于哪一类实数,并理解各类实数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实数的性质:学生需熟悉实数的绝对值、相反数和倒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这些性质进行计算。

3. 练习实数的运算法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法则,特别是对于含有根号或无理数的运算要能正确处理。

4. 解决问题能力:学生需完成一些实际问题,如利用实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者通过计算确定某些量的范围等。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应按照课本及课堂讲解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2. 作业中涉及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必须准确无误,解题步骤要清晰,计算过程要规范。

3. 对于含有多步骤的题目,学生应逐一验证每一步的正确性,确保最终答案的准确性。

4. 作业完成后,学生应自行检查并改正可能存在的错误,确保作业质量。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实数概念的理解程度、运算法则的掌握情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

2. 对于完成较好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其可以继续提高的方面;对于存在错误的学生,教师应指出其错误之处并给出改进意见。

3. 作业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学期总评成绩。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给出反馈意见和建议。

2.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改正,并加强自己的薄弱环节。

3. 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数的相关知识。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深化对实数概念的理解,掌握实数的分类与性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3.3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3.3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教案

3.3“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运用方程思想及正确解出此类方程.3.运用勾股定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能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难点:在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根据实际情形准确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探究1.小明国庆去镇江经过润扬大桥,从远处看,斜拉桥的索塔、桥面与拉索组成许多直角三角形.问:已知桥面以上索塔AC 的高,计算AB 的条件够不够?如果缺缺什么?(1)若已知索塔AC=4, ,则BC=3,拉索AB =(2))若已知索塔AC=6,拉索AB=10,则BC=(3)若已知BC=5,拉索AB=13,则AC=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回顾勾股定理的应用条件,而通过后面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怎么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求第三边的问题。

问题探究2:下图是学校的旗杆,旗杆上的绳子垂到了地面,并多出了一段, 给一把卷尺你能想办法通过测量求出旗杆的高度吗?请你与同伴交流设计方案?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明白本题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出直角三角形,从而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本题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和另外两边的和,引导学生通过设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渗透方程思想,进而求出未知线段的长度。

AB C小明通过测量发现旗杆上的绳子比旗杆多2米,当他们把绳子的下端拉开6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你能帮他们把旗杆的高度计算出来吗?问题引申:《九章算术》中有一道“折竹”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三尺,问折者高几何?”意思是:有一根竹子原高1丈(1丈=10尺),中部有一处折断,竹梢触地面处离竹根3尺,试问折断处离地面多高?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根据勾股定理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渗透方程思想,进而求出未知线段的长度的方法,同时感悟数学的古典美,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处理能力,锻炼数学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问题探究3:.某工厂制作了一个直角三角形零件,经检测的三边分别为4m,5m,6m,.请问:这个零件是否合格?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接运用逆定理判断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掌握定理基本运用,复习巩固勾股定理逆定理,不断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证明,理解其在几何学中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式,学生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引入新课(5分钟)
故事导入:讲述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勾股定理的证明(15分钟)
通过以下步骤引导学生证明勾股定理:
a. 引导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分析其边长关系;
b.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
c. 总结勾股定理的内容。

3. 勾股定理的应用(10分钟)
通过以下示例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a. 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
b. 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问题。

4. 课堂活动(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勾股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感受。

5.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勾股定理在几何学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观察分析、推理证明和实际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哈尔滨市第38中学导学案八年级数学

哈尔滨市第38中学导学案八年级数学

哈尔滨市第38中学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27.2.2菱形第(3)课时 使用日期 年 月 日一、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1、理解菱形的定义及菱形的性质。

2、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

3、会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推理与计算及会用菱形的判定方法判定四边形是菱形二、自主学习:菱形的定义:菱形性质定理1、 几何格式: 菱形性质定理2、 几何格式: 菱形的判定:定义法、 几何格式: 菱形判定定理1、 几何格式: 菱形判定定理2、 几何格式: 矩形、菱形各具有哪些性质?填写下表、填图:三、训练提升:1. 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E 为BC 的中点,则下列式子中一定成立的是( )A .AC=2OEB .BC=2OEC .AD=OED .OB=OE2. 如图,在菱形ABCD 中,不一定成立的( )A.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 AC ⊥BDC. △ABD 是等边三角形D. ∠CAB =∠CAD3.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 A .对角相等 B .四边相等 C .对角线互相平分 D .四角相等4.□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分别添加下列条件:①AC ⊥BD ;②AB=BC;③AC 平分∠BAD ;④AO=DO ,使得□ABCD 是菱形的条件有( )A.1个B.2个C.3个D.4个5.若菱形的边长等于一条对角线的长,则它的一组邻角的度数分别为 .6.如果要使□ABCD 成为一个菱形,需要添加一个条件,那么你添加的条件是 .7.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和8,则菱形的边长为 。

8.菱形的周长为20cm ,一条对角线长为8cm ,则菱形的面积为 .9.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从(1)AB=CD (2)AB ∥CD (3)OA=OC(4)OB=OD (5)AC ⊥BD (6)AC 平分∠BAD 这六个条件中,选取三个推出四边形ABCD 是菱形.如(1)(2)(5)⇒ 四边形ABCD 是菱形,再写出符合要求的两个:________⇒四边形ABCD 是菱形;________⇒四边形ABCD 是菱形。

初中数学_3.3中心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3.3中心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下册3.3《中心对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过程与方法经历有关中心对称的观察、操作、欣赏和设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欣赏自然界的中心对称图形;二、教学重点: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在参与活动中发展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三、教学时间:( 1学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活动过程]:1.通过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带领学生回顾旋转的定义以及性质;2.提出问题:当旋转哪些特殊角度会使旋转前后图形有特殊的位置关系?师生互动引出课题;[活动目的]:利用几何画板的演示,教师的提问、追问让学生体会中心对称与旋转之间的从属关系,为后续学习做铺垫;二、【探究新知】☞知识点1:两成中心对称★两图形成中心对称定义: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活动过程]:教师提问:图中两组图形通过怎样的图形变换能够重合?师生互动后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总结定义,引导学生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活动目的]:引入定义以后,通过学生找关键词,体会成中心对称是旋转的一种特殊情况;☞知识点2:探索成中心对称两图形的性质★动手画图,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请自己画一个图形,选取一个旋转中心,把所画的图形绕旋转中心旋转180°,连接旋转前后一组对应点,你发现了什么?再选几组对应点试一试,并与同伴交流。

★中心对称的性质:[活动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画出旋转以后的图形,通过小组作品的展示,总结两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性质,教师通过几何画板演示,以及学生说理进一步验证,最后学生动手画图;[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经历探索性质的过程,通过几何画板直观演示,加深对性质的认识,最后通过推理证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在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知识点3:中心对称图形先独立观察,再小组交流归纳:中心对称图形:[设计过程]: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怎样的变换图形能与原图形重合?师生互动总结定义,通过两组练习题进行训练,加深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的认识,并进一步举例我们所学过的平面图形中的中心对称图形.[活动目的]:通过几何画板直观演示认识定义,在总结定义关键词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其与两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区别与联系,发展学生类比学习的意识,通过练习、举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知识点4:旋转对称图形观看微视频,学习旋转对称图形定义[设计过程]:1.学生自主学习微课,了解旋转对称图形定义;2.举例说明旋转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之间的联系;[活动目的]: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对比其与中心对称图形的联系,了解二者之间的从属关系,加深对中心对称图形的认识,发展类比学习的意识;三、【效果检测】1.下列图形中,中心对称图形有A. 个B. 个C. 个D. 个2.下列四个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3.如图,与关于成中心对称,下列结论中不成立的是A. B. C. D.4.如图所示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为对称中心,若,,,则的长为.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分别为,,,.Ⅰ请在图中画出,使得与关于点成中心对称;Ⅱ直接写出(1)中的三个顶点坐标.第3题第4题知者加速;我们把图(1)称作正六边形的基本图,将此基本图不断复制并平移,使得相邻两个基本图的一边重合,这样得到图(2),图(3),,如此进行下去,直至得图(n).(1)将图(n)放在直角坐标系中,设其中第一个基本图的对称中心的坐标为,则;(2)图(n)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为.[活动过程]:学生学习完主要知识后是否达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呢?教师通过效果检测来掌握.同时效果检测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公布答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互帮进行对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帮扶”,及时解决组内个别同学存在的问题.[活动目的]: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互帮、教师个别点拨等方式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再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四、【自主建网】★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感悟?2.展示两图形成轴对称实例,体会二者之间联系;[活动过程]: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串联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类比轴对称,体会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类比学习的意识;【因人作业】必做题:课本84页----1,2,3选做题:课本84页-----4[设计说明]:通过因人作业的设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中心对称》学情分析《中心对称》是八下年级数学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三节;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平移、旋转.按照课标要求,小学阶段学习平移、旋转应该达到的水平是:通过实例,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通过实例,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升入初中之后,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旋转,掌握了旋转的定义与基本性质,立足于小学的基础和已经有的生活经验,本节课将探索中心对称的相关性质因为学生的基础和学力是有差异的,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为了每个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念。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专题讲练解惑函数中的方案问题(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专题讲练解惑函数中的方案问题(含解析)

解惑函数中的方案问题方案设计根本类型1. 利用题目中的不等式,根据取值范围直接设计方案并利用函数性质求最大值:如:某医药器械厂接受了生产一批高质量医用口罩的任务。

要求在8天之内〔含8天〕生产A型和B型两种型号的口罩共5万只,其中A型口罩不得少于1.8万只,该厂的生产能力是:假设生产A型口罩每天能生产0.6万只,假设生产B型口罩每天能生产0.8万只,生产一只A型口罩可获利0.5元,生产一只B型口罩可获利0.3元。

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你如何安排生产A型和B型口罩的只数,使获得的总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答案:安排生产A型和B型口罩的只数分别为4.2万只和0.8万只,最大利润为2.34万元。

2. 题目中没有明显的不等式,利用所隐含条件求方案:如:某小型企业获得授权生产甲、乙两种奥运桔祥物,生产每种桔祥物所需材料及所获利润如下表:A种材料〔m2〕B种材料〔m2〕所获利润〔元〕每个甲种桔祥物10每个乙种桔祥物20 该企业现有A种材料900m2,B种材料850m2,用这两种材料生产甲、乙两种桔祥物共2000个。

设生产甲种桔祥物x个,生产这两种桔祥物所获总利润为y元。

该企业如何安排甲、乙两种桔祥物的生产数量,才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生产甲种桔祥物1000个,乙种桔祥物1000个,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30000元.总结:〔1〕利用不等式组求出取值范围,从中寻找整数值,从而设计出方案;〔2〕利用函数增减性求出函数最值,在方案再设计中,是利用二元一次方程重新找出符合条件的整数解。

例题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鸡冠区某小学组织师生共360人参加公园游园活动,有A、B两种型号客车可供租用,两种客车载客量分别为45人、30人,要求每辆车必须满载,那么师生一次性全部到达公园的租车方案有〔〕A. 3种B. 4种C. 5种D. 6种解析:可设租用A型号客车x辆,B型号客车y辆,根据共360人参加公园游园活动可列方程,再根据车辆数为非负整数求解即可。

八年级数学任务策划方案

八年级数学任务策划方案

八年级数学任务策划方案1. 任务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八年级数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八年级数学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特制定本任务策划方案。

2. 任务目标1. 巩固和提高八年级数学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技能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4.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任务内容1. 基础知识学习:对八年级数学课程进行系统复习,重点巩固数学公式、定理和概念。

2. 能力提升:通过讲解经典例题、开展数学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

3. 实践应用: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创新拓展: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创新,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4. 任务实施1.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任务目标的实现。

2. 课堂讲解:教师进行生动、有趣的课堂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3. 课后练习: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数学竞赛:组织定期举办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课题研究: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创新,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5. 任务评估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任务过程中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与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4. 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6. 任务反馈与调整1. 定期收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了解任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3.3分式的乘法与除法》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青岛版12八年级上册

《3.3分式的乘法与除法》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青岛版12八年级上册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关于分式乘法与除法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加深对分式运算规则的理解。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分式的乘法与除法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基础练习:要求学生掌握分式乘法的运算法则,如:分式与分式的乘法、分式与整数的乘法等,通过大量基础题目的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运算法则。

2. 概念理解: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理解分式中分子、分母的乘除规则,并能够解释分式运算的实际意义。

3.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涉及实际生活背景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分式的乘法与除法,如面积、体积等计算问题。

4. 错题分析:针对学生在以往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类型,设计一些针对性强的题目,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2. 细致审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审题,理解题目要求,正确运用分式的乘除法则。

3. 规范书写:要求学生书写规范,步骤清晰,结果准确。

4. 时间安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作业的准确率、解题思路、步骤和书写规范程度进行评价。

2. 互评与自评: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给出详细的评价和建议,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作业反馈1. 及时反馈:教师及时批改作业,将学生的错误和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

2. 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教师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3. 课堂讲解:在下一节课中,针对学生在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答疑。

4. 鼓励表扬:对完成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成热情。

六、后续计划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教师可以对后续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八年级数学练习方案设计

八年级数学练习方案设计

八年级数学练习方案设计
目标
本练习方案的目标是帮助八年级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巩固基础
知识,提升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方案设计
1. 温故知新
本阶段旨在复习八年级上学期学过的知识点,强化基础。

- 每周安排一次复习课,回顾上周所学内容。

- 每天布置少量的复习题,涵盖上周所学内容。

2. 知识扩展
本阶段旨在引入新的数学知识,并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 每周引入一个新的知识点,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讲解。

-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

3. 解题技巧训练
本阶段旨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 每周选择一种常见的解题方法进行讲解,并提供一些例题进行练习。

- 布置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安排
每周练习时间
- 每周安排五次数学练习,每次40分钟。

练习内容
- 每次练习包括温故知新、知识扩展和解题技巧训练的相关内容。

- 练习题的数量适中,既要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又要避免给学生过多的压力。

结语
通过本练习方案的实施,我们将能够有效地提高八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并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解题技巧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创造力。

初二数学教研活动方案

初二数学教研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提高初二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决定开展初二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我校初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明确教学目标。

2.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优化教学过程。

3.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时间: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2)地点:初二数学教研组办公室(3)内容:针对下周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共同研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

2. 听课评课(1)时间:每月第一周和第三周的周四下午(2)地点:初二数学教室(3)内容:由一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进行听课、评课。

评课时,教师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3. 专题讲座(1)时间:每月第二周和第四周的周四下午(2)地点:学校会议室(3)内容:邀请相关专家或优秀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如: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教学案例分析、新课程理念解读等。

4. 教学反思(1)时间:每周五下午(2)地点:初二数学教研组办公室(3)内容:教师们针对本周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撰写教学反思。

四、活动实施1. 成立初二数学教研组,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安排教研活动。

2. 制定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

3.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认真备课、听课、评课、撰写教学反思。

4. 对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改进不足。

5. 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五、活动评价1. 教研组对教研活动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活动按计划开展。

2. 对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进行考核,评价内容包括:备课、听课、评课、教学反思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案设计
1. (2015•四川广安,第24题8分)手工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将边长为4cm的正方形纸片恰好剪成六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聪明的你请在下列四个正方形中画出不同的剪裁线,并直接写出每种不同分割后得到的最小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注:不同的分法,面积可以相等)
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
分析:(1)正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连接HE、EF、FG、GH、HF,即可把正方形纸片恰好剪成六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分割后得到的最小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即可.
(2)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AB、BC的中点,O是AC、BD的交点,连接OE、OF,即可把正方形纸片恰好剪成六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分割后得到的最小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即可.
(3)正方形ABCD中,F、H分别是BC、DA的中点,O是AC、BD的交点,连接HF,即可把正方形纸片恰好剪成六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分割后得到的最小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即可.
(4)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AB、BC的中点,O是AC的中点,I是AO的中点,连接OE、OB、OF,即可把正方形纸片恰好剪成六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分割后得到的最小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即可.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

(1)第一种情况下,分割后得到的最小等腰直角三角形是△AEH、△BEF、△CFG、△DHG,每个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4÷2)×(4÷2)÷2
=2×2÷2
=2(cm2)
(2)第二种情况下,分割后得到的最小等腰直角三角形是△AEO、△BEO、△BFO、△CFO,每个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4÷2)×(4÷2)÷2
=2×2÷2
=2(cm2)
(3)第三种情况下,分割后得到的最小等腰直角三角形是△AHO、△DHO、△BFO、△CFO,每个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4÷2)×(4÷2)÷2
=2×2÷2
=2(cm2)
(4)第四种情况下,分割后得到的最小等腰直角三角形是△AEI、△OEI,
每个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4÷2)×(4÷2)÷2÷2
=2×2÷2÷2
=1(cm2).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问题,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正方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的方法作图.
(2)此题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的求法,要熟练掌握.
2.(2015·贵州六盘水,第21题10分)联通公司手机话费收费有A套餐(月租费15元,通话费每分钟0.1元)和B套餐(月租费0元,通话费每分钟0.15元)两种。

设A套餐每月话费为y1(元),B套餐每月话费为y2(元),月通话时间为x分钟.
(1)(4分)分别表示出y1与x,y2与x的函数关系式.
(2)(3分)月通话时间为多长时,A、B两种套餐收费一样?
(3)(3分)什么情况下A套餐更省钱?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分析:(1)根据A套餐的收费为月租加上话费,B套餐的收费为话费列式即可;
(2)根据两种收费相同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3)根据(2)的计算结果,小于收费相同时的时间选择B 套餐,大于收费相同的时间选择A 套餐解答.
解答:解:(1)A 套餐的收费方式:y 1=0.1x +15; B 套餐的收费方式:y 2=0.15x ; (2)由0.1x +15=0.15x ,得到x =300,
答:当月通话时间是300分钟时,A 、B 两种套餐收费一样; (3)当月通话时间多于300分钟时,A 套餐更省钱.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是典型的电话收费问题,求出两种收费相同的时间是确定选择不同的缴费方式的关键.
3. (2015·河南,第21题10分)某游泳馆普通票价20元/张,暑假为了促销,新推出两种优惠卡:
① 金卡售价600元/张,每次凭卡不再收费; ② 银卡售价150元/张,每次凭卡另收10元.
暑期普通票正常出售,两种优惠卡仅限暑期使用,不限次数. 设游泳x 次时,所需总费用为y 元.
(1)分别写出选择银卡、普通票消费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在同一个坐标系中,若三种消费方式对应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请求出点A 、B 、C 的坐标;
(3)请根据函数图象,直接写出选择哪种消费方式更合算.
(1)【分析】观察图象,结合题目中的信息,得到普通卡是正比例函数,分析次数x 与20的关系,银卡为一次函数,分析出次数x 与10的关系,从而即可求解 解:
O
C
D
B A 600
x
y 第21题
(2)【分析】由(1)中银卡的函数关系式可得点A 的坐标,观察图形,联立普卡和银卡的函数关系式可求得点B 的坐标,再将y =600代入银卡的函数关系式即可求解
.
600
y x
D
C
B O
A
第21题解图
(3)【分析】观察图象,应从普卡、银卡和金卡三者图象的交点前后进行分段讨论,依次得到消费方案即可求解.
4.(2015·黑龙江绥化,第27题 分)某苹果生产基地,用30名工人进行采摘或加工苹果 ,每名工人只能做其中一项工作。

苹果的销售方式有两
种:一种是可以直接出售;另一种是可以将采摘的苹果加工成罐头出售。

直接出售每吨获利4000元;加工成
罐头出售每吨获利10000元。

采摘的工人每人可以采摘苹果0.4吨 ;加工罐头的工人每
人可加工0.3吨。


有x 名工人进行苹果采摘 ,全部售出后 ,总利润为y 元 。

(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如何分配工人才能活力最大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进行加工的人数为(30﹣x )人,采摘的数量为0.4x 吨,加工的数量(9﹣0.3x )吨,直接出售的数量为0.4x ﹣(9﹣0.3x )=(0.7x ﹣9)吨,由此可得出y 与x 的关系式;
(2)先求出x 的取值范围,再由x 为整数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进行加工的人数为(30﹣x )人,采摘的数量为0.4x 吨,加工的数量为(9﹣0.3x )吨,直接出售的数量为0.4x ﹣(9﹣0.3x )=(0.7x ﹣9)吨, y =4000×(0.7x ﹣9)+10000×(9﹣0.3x )=﹣200x +54000; (2)根据题意得,0.4x ≥9﹣0.3x ,解得x ≥12, ∴x 的取值是12≤x ≤30的整数. ∵k =﹣200<0,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当x =13时利润最大,即13名工人进行苹果采摘,17名工人进行加工,获利最大.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应用,根据题意列出关于x 、y 的关系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 (2015•浙江省台州市,第24题)定义:如图1,点M ,N 把线段AB 分割成AM ,MN 和BN ,若以AM ,MN ,BN 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则称点M ,N 是线段AB 的勾股分割点
(1)已知点M ,N 是线段AB 的勾股分割点,若AM =2,MN =3求BN 的长;
(2)如图2,在△ABC 中,FG 是中位线,点D ,E 是线段BC 的勾股分割点,且EC >DE ≥BD ,连接AD ,AE 分别交FG 于点M ,N ,求证:点M ,N 是线段FG 的勾股分割点
(3)已知点C 是线段AB 上的一定点,其位置如图3所示,请在BC 上画一点D ,使C ,D 是线段AB 的勾股分割点(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画出一种情形即可) (4)如图4,已知点M ,N 是线段AB 的勾股分割点,MN >AM ≥BN ,△AMC ,△MND 和△NBM 均是等边三角形,AE 分别交CM ,DM ,DN 于点F ,G ,H ,若H 是DN 的中点,试探究AMF S ∆,BEN S ∆和MNHG S 四边形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6.(2015•江苏南京,第25题10分)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请画出以A为一个顶点,另外两个顶点在正方形ABCD的边上,且含边长为3的所有大小不同的等腰三角形.(要求:只要画出示意图,并在所画等腰三角形长为3的边上标注数字3)
【答案】答案见试题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①以A为圆心,以3为半径作弧,交AD、AB两点,连接即可;②连接AC,在AC上,以A为端点,截取1.5个单位,过这个点作AC的垂线,交AD、AB两点,连接即可;③以A为端点在AB上截取3个单位,以截取的点为圆心,以3个单位为半径画弧,交BC一个点,连接即可;④连接AC,在AC上,以C为端点,截取1.5个单位,过这个点作AC的垂线,交BC、DC两点,然后连接A与这两个点即可;⑤以A为端点在AB上截取3个单位,再作着个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CD一点,连接即可.
试题解析:满足条件的所有图形如图所示:
考点:1.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3.勾股定理;4.正方形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