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需有配套的措施来有效化解产能过剩
国家将出台“关于化解产能过剩指导意见”
+
游 虞 鸯 丞
完 成 机 制 纸及 纸板 产 量 完成_ T业 产值 实 现 销 售 收 入
实 现 利 润 上 缴 税金
。
6 7 1 . 1 6万 吨 , 同 比增 4 . 1 %; 1 5 6 . 7 8亿 元 , 同 比增 3 . 7 %; 1 4 9 . 8 0亿 元 , 同 比增 4 . 2 %;
浙 江省 造 纸 竹 业 协会
2 0 1 3 年 4月
.
工 . 工 l L. 5 I L. 工
. 毒 屯. 址 . 址 . 址 . S 屯.
. 址
. 址 . 喜 屯. 1 上舢 l
. . 喜 舢
. S L. I 址 舢
. S . 址 . 址 . 址 . S 屯. 址 . 址 . 址
2 . 2 8亿 元 , 同 比减 少 3 2 %; 4 . 1 0亿 元 , 同 比减 少 O . 6 %。
规模 以 上 造纸 企 业 数 4 2 8个 , 从业人员 7 . 5 5万人 。
其 中 亏 损 企业 1 2 9个 , 同 比增 2 5 . 2 %, 亏损 金 额 1 . 5 2亿 元 , 同 比增 2 0 %。
Z H E J I A N G Z A O Z H I I ■豳蟹函
销基本 平衡 , 但 受 国 内外 经 济 环 境 复 杂 多 变 及 产 能 提 高 的影 响 , 市 场竞 争加 剧 , 原 有 竞 争 优 势 和 增 长 动 力减 弱 , 市场 信 心和 预期不 稳 , 企 业 生 产 与 经 济 运 行 困难 增 大 , 总 体 经 济 效 益 下 滑 。另 外 , 节 能减 排 政 策和管理 力度加大 , 企 业 环 保 投 资 和 运 行 成 本 增 加, 淘 汰落后 产能 任务 艰 巨 , 造 纸 行 业 正 处 于 调 整 结构 、 转 型 升 级 和 寻 求新 的平 衡 过 程 中 。
41号文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颁布单位:国务院发文日期:2013-10-06有效性:全文有效文号:国发〔2013〕41号税种:综合税收政策引用文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
为积极有效地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同时指导其他产能过剩行业化解工作,特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适度大于需求是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有利于调节供需,促进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
但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超过有效需求时,将会造成社会资源巨大浪费,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增速趋缓,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
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
钢铁、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仍有一批在建、拟建项目,产能过剩呈加剧之势。
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职工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
当前,我国出现产能严重过剩主要受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一些企业对市场预期过于乐观,盲目投资,加剧了产能扩张;部分行业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低,没有形成由优强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导致行业无序竞争、重复建设严重;一些地方过于追求发展速度,过分倚重投资拉动,通过廉价供地、税收减免、低价配置资源等方式招商引资,助推了重复投资和产能扩张;与此同时,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政策、规划、标准、环保等引导和约束不强,投资体制和管理方式不完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不到位,导致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健全,市场机制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落后产能退出渠道不畅,产能过剩矛盾不断加剧。
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化解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国家出台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旨在引导相关部门和企业按照一定的步骤实施化解产能过剩的措施,下面就分步骤阐述一下这一指导意见。
第一步,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指导意见》强调,要紧紧围绕中央的召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根据各自地区、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产能过剩化解方案。
第二步,分类施策、因地制宜。
在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过程中,要实行分类施策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既要统筹兼顾全局,也要因地制宜、狠抓落实。
例如,发展优势产业、发展创新型企业、调整工业结构等方面的应对措施。
第三步,坚持市场导向,依法依规推进化解过剩产能。
将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作为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企业结构调整,加快优胜劣汰,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管理原则。
例如,加强企业间的联动协作,推进优质产能的协作分配,实现一定程度的资源共享。
第四步,积极推进企业去产能。
通过采取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管理方式,推动企业加速去产能和转型升级。
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壮大优势企业、鼓励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增加补贴和补偿,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进程。
第五步,加强配套措施建设。
对于化解产能过剩来说,单一的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完善配套的措施和机制,包括财税、金融、劳动力等方面的支持。
这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之间共同努力,构建稳定逐步向好的经济发展格局。
总之,化解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任务,全社会应通过满足市场需求、加强创新、营造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努力和措施,共同推动我国在这一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产能过剩的解决方法
产能过剩的解决方法
产能过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采取多种策略来解决。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法:
1. 宏观调控: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来控制产能,例如通过审批新项目,限制某些行业的投资,以及制定环保、能源消耗等标准来限制产能扩张。
2. 市场化改革:通过推进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这包括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的作用,以及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如制定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保护消费者权益等。
3. 兼并重组:通过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企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
这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转移等方式实现。
4. 创新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从而化解过剩产能。
5. “走出去”战略: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和贸易,将过剩产能转化为国际市场份额。
这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
6. 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规范政府行为,取消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和各种形式的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各类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同时强化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依法解决兼并重组、产能退出的资产债务处置和职工安置等问题。
这些方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正确认识和积极化解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
正确认识和积极化解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显得更加突出,不仅使企业的经营效益出现大幅下降,也困扰着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
如何来认识产能过剩,如何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行业引发的信贷风险,支持经济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开展,已成为中国银行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认识产能过剩经济开展方式的转型必然伴随着产业(行业)构造的调整,产业(行业)构造的调整必然带来银行的信贷构造调整。
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中国经济依托根底设施的巨大投资,以及在参加WTO后的进出口快速增长,使中国的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煤炭、水泥建材、工程机械等行业得到了难得的开展机遇,形成了巨大的生产能力,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回报。
但近年来受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而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出口。
为应对危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来抑制投资过热问题,力求对已经失衡的投资导向型经济构造进展校正。
在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目前这种投资型产能已使得一些行业的运行状况十分严峻,局部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突显。
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以及造船、电解铝、有色金属、光伏、航运、汽车、纺织、造纸、白色家电、工程机械等很多行业的产能都呈现出明显过剩或有过剩迹象。
欧美等国家通常用产能或设备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认为79%~83%之间的产能利用率为正常值,超过95%被认为产能缺乏,产能利用率低于79%,那么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
美国商务部最新公布的年11月美国整体产能利用率为78.4%。
据我国相关行业协会估算,年我国的粗钢产能利用率为80.46%、水泥的产能利用率为78%、电解铝的产能利用率为70%、平板玻璃的产能利用率为75%、焦炭为73.79%、风电设备为59%,光伏制造为50%、多晶硅为43.79%。
年预计产能利用率会普遍低于上年。
所谓产能过剩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某一产品或某类产品的生产能力超过了实际的有效需求量,即供大于求的失衡。
产能过剩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途径
产能过剩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途径产能过剩是指市场供给超过需求的状态,导致企业生产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产能过剩不仅会浪费资源、降低企业盈利能力,还会对整个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对于促进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有效途径来探讨如何化解过剩产能。
一、创新技术升级技术创新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可以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研发投入,并提供相应的税收和财务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能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市场化改革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机制不完善。
通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可以有效调节供求关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政府可以加强宏观调控,减少行政干预,简化审批程序,放宽准入门槛,鼓励竞争和创新,促进企业间的充分竞争,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的淘汰和整合。
三、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民众收入、加大社保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激发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此外,鼓励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也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
通过增加民生支出和优化产业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四、促进国际合作产能过剩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减少贸易壁垒,拓宽产能转移渠道,帮助企业寻找新的市场。
同时,政府还可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产能合作,并提供相关政策支持,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五、培育新的增长点除了化解产能过剩,培育新的增长点也是解决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创业支持政策,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发展。
产能过剩如何应对
产能过剩如何应对产能过剩是指市场供应的产能超过市场需求的情况。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许多行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市场竞争和资源浪费。
为了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平衡供需关系,促进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改善市场监管机制是应对产能过剩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完善产业政策,制定并执行有针对性的减产方案。
通过调整市场准入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强破产清算等手段,引导和促使过剩产能得到合理消化。
同时,加大监管力度,打击垄断和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其次,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其产品更具竞争力和市场吸引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转移和应用示范,提升产业链的科技含量,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产业升级。
此外,积极发展国内市场,扩大内需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消费升级的需求潜力巨大,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和引导消费,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增强人民群众的消费意愿。
同时,拓展国内市场还可以加强与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
另外,加快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也是应对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同时,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资源向高附加值、低污染的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最后,完善企业退出机制,促进市场洗牌和优胜劣汰。
政府应建立健全企业破产清算和退市制度,对于无法达到市场需求的企业,要勇敢面对市场淘汰,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和升级,以达到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
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培育,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促进市场供需的平衡。
综上所述,应对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国内市场扩大和消费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和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化解过剩产能措施
化解过剩产能措施1. 引言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国家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产能过剩指的是整个产业的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导致产品供应过剩,经济增长受到限制。
针对产能过剩问题,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化解过剩产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化解过剩产能的措施,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
2. 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是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淘汰老旧设备,采用新的高效、节能技术,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同时,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还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整体产能竞争力。
3. 减少生产能力为了化解过剩产能,减少生产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推动企业减少生产能力,如减少工作时间、停产整顿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从而降低产能过剩的压力。
4. 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市场监管是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防止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产能过剩。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价格垄断行为的打击力度,促进市场竞争,保障公平交易秩序。
5.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化解过剩产能的根本途径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此外,还应加强产业链的整合与升级,促进产业优势互补,提高综合竞争力。
6. 跨区域合作与资源配置跨区域合作与资源配置可以有效化解过剩产能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跨区域的产能转移和资源配置来平衡各地的产能过剩情况。
跨区域合作可以实现区域之间资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产能合作机制,促进各地产能的互利合作,推动经济协调发展。
7. 总结化解过剩产能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各国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减少生产能力、加强市场监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跨区域合作与资源配置等。
中国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
中国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产能过剩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还导致了工业生产效率的下降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本文将分析中国目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给读者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一、产能过剩问题的主要表现产能过剩指的是生产能力大于需求的情况,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产品库存过高。
由于经济增长的减缓和市场需求的下降,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库存逐渐积累,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并造成价格下跌。
2. 工业生产效率低下。
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部分企业难以实现生产成本的收回,进而影响工业生产效率。
由于资源和成本的支出不得不限制、降低,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3. 资本和能源资源被浪费。
由于产能过剩,很多企业为了维持生产线的正常运作而不得不倾向于使用更多的资源和能源,从而导致了这些资源的浪费。
二、产能过剩背后的原因产能过剩问题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投资规模过大。
由于短时间内大量的投资使得生产能力过剩,这也被称为投资误区,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同行业、重复建设。
中国在建设特定产业或区域时,往往重复地建设同类型的工厂,从而形成同行业、重复建设的现象,这也导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3. 设计和技术不成熟。
由于科技供应商实力薄弱,生产技术和工艺不成熟,往往会导致产能过剩问题。
三、如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为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效的对策:1. 防止投资规模过大。
保持适量的投资规模,同时确定合理的投资期限和回报标准,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产能过剩,有利于企业持续地发展。
2. 加强产业整合,避免同行业的重复建设。
建立完善的用地计划、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和规划,可有效避免产能过剩问题。
3. 改善技术和生产工艺。
产能过剩的应对措施
产能过剩是指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的现象,这可能导致资源浪费、企业效益下降和就业压力增大。
为应对产能过剩,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措施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以满足市场的真实需求。
改革涉及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同时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
2. 市场准入管理:通过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明确禁止或限制新增产能的行业和领域,可以有效遏制新的过剩产能产生。
这要求政府加强监管,确保企业在准入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
3. 淘汰落后产能:政府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标准,促使企业提升技术水平。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企业,政府可以采取关停、整顿或引导其退出市场,从而优化产业布局。
4. 扩大国内外需求:通过出口贸易,将过剩产能产品销往海外市场,可以缓解国内市场的压力。
同时,开拓新兴市场和参与国际合作,有助于稳定和扩大对外贸易份额,为过剩产能找到新的出路。
5. 财税体制改革:优化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减少地方政府对企业投资的过度激励,避免因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长而导致的产能盲目扩张。
这需要建立更加合理的财政激励机制。
6. 金融政策调整:通过限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支持,政府可以引导资金流向更有前景的产业。
这要求金融机构严格执行信贷政策,对产能过剩行业进行审慎的信贷评估。
7.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因产能退出而失业的工人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包括失业保险、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服务,以减轻社会压力和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8. 创新驱动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政策支持企业创新活动,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实现产能过剩的有效治理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化解产能过剩的措施
化解产能过剩的措施引言产能过剩是指市场所需产品的供应量远大于市场需求量的情况。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产能过剩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化解产能过剩,保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化解产能过剩的措施,旨在提供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应对产能过剩的挑战。
市场调整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是市场供需不平衡,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调整市场。
清理不合理产能政府可以通过清理不合理产能来减少过剩产能的存在。
清理不合理产能包括关闭低效益、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以及淘汰老旧生产设备等。
通过对不合理产能的淘汰,可以缓解产能过剩的问题,优化市场供应结构。
增加市场需求增加市场需求是另外一种有效的化解产能过剩的方法。
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消费,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比如,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降低消费税率,增加消费券的发放等。
此外,还可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
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期解决方案之一,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变。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强技术研发和转化。
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化解产能过剩。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另外一种重要的产业升级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比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措施。
同时,政府还可以引导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国际合作产能过剩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并非个案,而是普遍存在的挑战。
因此,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国际市场的开拓加强国际市场的开拓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有效路径之一。
产能过剩如何解决
产能过剩如何解决在市场经济中,产能过剩是一种常见的经济问题,特别是在工业化进程中。
当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时,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减少,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倒闭。
因此,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对于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解决产能过剩的方法。
一、加大市场调节力度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是市场需求不足,因此,加大市场调节力度是解决产能过剩的首要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减少行政审批等方式,鼓励并支持创新创业,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消费者购买力的支持,通过减税降费、提高居民收入等措施,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市场需求。
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升级技术创新和升级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政府可以提供技术研发的支持和资金补助,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同时,政府还可以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技术创新的回报和保护力度,增强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三、加强产能转移和结构调整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失衡,一些传统行业产能过剩,而新兴行业产能不足。
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推动产能转移和结构调整。
例如,鼓励传统行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转型升级。
四、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出口市场产能过剩不仅在国内市场存在,国际市场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因此,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出口市场是解决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多边贸易谈判,降低国际贸易壁垒,拓展外部市场。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国际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国际市场,减少对国内市场的依赖。
五、有效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对于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企业,积极推动兼并重组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
政府可以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通过兼并重组,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行业整体效益,减少产能过剩的程度。
六、加强监管和预警机制建设加强监管和预警机制的建设对于避免产能过剩问题的发生至关重要。
论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及解决途径
论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及解决途径
中国产能过剩问题是指中国生产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多,超过市
场需求,导致产品供给过剩、价格下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
这一问题主要出现在钢铁、水泥、铝等传统产业,也出现在太阳能
发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
解决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去产能:政府通过强制式的减产措施,对部分企业进行关停、搬迁、破产等方式,去除产能过剩的行业,以减少过剩产能。
2. 转型升级:对于产能过剩的企业,应鼓励其进行技术改进、
产品升级以提高竞争力。
3. 减税降费:政府可以通过减少企业税负、降低利息等方式支
持企业发展。
4. 扩大出口:通过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逐步减少对国内市场
的依赖。
5. 提高需求: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扩大社会消费等方式刺
激市场需求,缓解产能过剩的问题。
总之,解决中国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三方共同
努力,实施综合性的政策措施,以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
持续发展。
化解产能过剩总体方案
化解产能过剩总体方案化解产能过剩总体方案背景产能过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需求的情况。
产能过剩不仅会浪费资源,还会导致价格竞争激烈,加剧行业竞争,严重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行业发展。
为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制定一套科学的总体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总体方案为了化解产能过剩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总体方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精准市场调研和预测首先,需要进行精准的市场调研和预测。
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准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当前市场的需求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基于市场需求的准确预测,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自身的产出规模,避免产能过剩问题的发生。
2. 优化产业结构产能过剩问题通常与产业结构不合理有关。
为了解决产能过剩,需要从根本上优化产业结构。
具体措施包括:-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 着重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降低产能过剩的风险。
- 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推动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优化行业竞争格局。
3. 政府引导和支持政府在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进行产能调整和结构优化。
具体举措包括:-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 减少无效产能,关闭落后的生产线和企业,推动产能整合和优化。
- 加大对受影响企业和员工的培训和再就业支持力度,减少产能调整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4. 加强国际合作产能过剩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共享资源和市场,可以实现产能过剩问题的共同解决。
具体合作形式包括:- 进一步开放国际市场,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增加出口渠道。
-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 建立国际性的产能合作机制,共同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结论化解产能过剩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去产能的措施
去产能的措施1. 背景介绍去产能是指为了减少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情况,减少产能过剩行业的产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产能过剩不仅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为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政府和企业需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
2. 去产能措施2.1 减少行业产能投资政府通过减少行业产能投资,限制新增产能的投入,可以有效地控制产能过剩。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行业规划和政策,加强对新建项目的审批和监管,限制新项目的产能扩张。
同时,政府还可以取消或推迟一些过时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引导企业降低投资,避免不必要的产能增长。
2.2 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是减少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淘汰老旧设备、停产整顿,引导资源向效益较好的企业集中。
政府还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偿和支持,帮助企业顺利实施淘汰落后产能的计划。
2.3 优化产能布局优化产能布局是减少产能过剩的关键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指导企业进行产能转移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效竞争。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进行产能合并、兼并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同时,政府还可以积极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各产业之间的配套关系,提高整体产能利用率。
2.4 加强监管和约束加强监管和约束是确保去产能措施能够有效实施的保障。
政府可以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对那些未按照规定进行产能调整的企业,政府可以采取罚款、停产整顿等措施,迫使其积极配合产能调整工作。
3. 去产能的意义和影响3.1 意义去产能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可以稳定经济增长,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3.2 影响去产能可能导致一些企业面临困难和关停倒闭,对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和就业会产生一定的冲击。
因此,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采取相关政策和措施,帮助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转移和就业转移。
解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具体方案
解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具体方案一、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背景描述当前,我国许多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严重困境。
不论是钢铁、煤炭、水泥等传统行业,还是电力、光伏等新兴行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挑战。
由于过剩产能导致市场供需失衡,不仅严重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还给整个经济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解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课题。
二、解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方案一:市场化去产能要解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首先需要进行适度市场化的去产能。
通过市场交易机制和竞争机制,引导资源自由流动,并实现市场供需平衡。
具体来说:1. 实施分阶段撤出落后生产能力:对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大的落后生产设备和企业执行分阶段减少或淘汰目标。
2. 提高退出机制效率:建立和完善落后生产设备淘汰和外迁搬迁补偿机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确保工人合理安置。
3. 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通过资本市场、法律法规等手段鼓励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优化行业结构。
4. 增加准入门槛和市场准入条件:加强监管力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和市场准入条件,防止产能过剩问题再次出现。
三、解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方案二: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除了去产能外,还需要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链迭代升级。
具体措施如下:1.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提高企业研发资金补贴力度,促进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
2. 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执法体系,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
3. 推动跨界融合发展:鼓励传统行业与新兴科技行业进行跨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4.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支持力度,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就业。
四、解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方案三:拓展市场需求除了供给侧改革之外,还应积极拓展市场需求。
具体措施如下:1. 扶持消费升级:通过加大消费者购买意愿引导力度,鼓励消费者购买新产品或追求更高品质的产品,推动消费升级。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施方案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施方案概述产能过剩是指市场需求低于供应能力的情况,导致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市场价格下降,生产效益降低等问题。
为了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国家需要实施一系列措施和方案,以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一、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方向之一。
首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趋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能升级。
其次,要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还要加强产权保护,提高产业集中度,减少重复建设和无序扩大产能的现象。
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在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国家需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
首先,要合理制定产能规划,加强统筹协调,防止过度建设。
其次,要加大对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同时,还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三、加强企业转型升级对于那些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企业,国家需要采取措施帮助其进行转型升级。
首先,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供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工艺改造和技术升级。
其次,要加强创新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研发,推动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市场开拓在解决产能过剩矛盾中,国际合作和市场开拓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国家需要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打造国际化产能合作平台,共享资源和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另一方面,国家还要积极促进内外需结合,鼓励消费市场扩大,提高国内需求,同时加大对外贸易的开放力度,拓展出口市场。
结论产能过剩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产能过剩矛盾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
为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国家需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加强国际合作与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工作。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施方案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施方案产能过剩是指市场上供给过于需求,造成生产过剩的现象。
针对产能过剩矛盾,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实施方案:一、淘汰落后产能。
通过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和生产能力不足的企业,降低市场上的供给量,以调整市场供求关系。
具体措施包括: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对落后产能企业的监管,确保其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关闭或升级改造;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淘汰力度,鼓励企业主动退出市场。
二、加强内外需平衡。
通过支持内需和扩大出口,增加市场需求,达到与供给相匹配的目的。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拉动内需;加强对消费市场的调查研究,提高消费需求的预测准确性;加强对出口市场的开拓,提高产品竞争力。
三、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能利用率,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破解产能过剩行业问题;通过区域合作和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布局的优化。
四、加强企业管理和监管。
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和监管,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避免产能过剩问题的再次出现。
具体措施包括: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提高生产计划和市场预测的准确性;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合理配置产能;加强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提高市场透明度和竞争力。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中的资金紧张和融资困难问题。
具体措施包括: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能置换;加大对产能过剩企业的信贷支持,帮助其实现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提高金融机构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意愿。
总之,化解产能过剩矛盾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从淘汰落后产能、平衡供求关系、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企业管理和监管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能过剩问题的有效调整。
同时,还需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从资金方面提供保障,有效促进产能过剩行业的转型升级。
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
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当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过剩产能问题,为了推动产能过剩的化解,我国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
以下是几项可能的实施方案:1. 减少新增产能:政府应该限制新增产能的扩大,特别是在已经产能过剩的行业中。
政府可以通过停建或暂停新建项目来实现这一目标。
同时,对于已经开工建设但尚未完工的项目,要加强审查,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措施。
这有助于有效控制产能过剩问题的进一步放大。
2. 降低过剩产能: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工业企业降低产能。
首先,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支持,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能优化。
其次,政府可以组织产能置换和整合,引导企业间合并、兼并或转型升级。
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进行多元化发展,积极开拓消费市场,降低过剩产能的压力。
3.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应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通过调整供求关系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改革行业准入制度,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政府可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鼓励其创新和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提升产品竞争力。
4. 加强市场监管: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
首先,政府可以完善反垄断法律法规,防止垄断企业恶意扩张。
其次,政府可以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控,遏制价格虚高的行为,降低企业的盲目扩张和过度投资。
此外,政府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促进市场的正常运行。
总之,解决过剩产能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坚决贯彻产能过剩化解的方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推动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解决行业内产能过剩问题的具体方案
解决行业内产能过剩问题的具体方案一、引言产能过剩是指特定行业中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的现象。
这种问题在许多行业都存在,包括钢铁、煤炭、水泥等传统制造业。
产能过剩对企业和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了严重影响,如压低产品价格、降低企业利润率等。
为解决行业内产能过剩问题,本文将提出几个具体方案。
二、优化资源配置1. 淘汰落后产能为了消化产能过剩,必须淘汰那些技术陈旧、效率低下的落后企业和设备。
政府可以引导这些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或退出市场,并给予相应的补偿措施,在确保员工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推动资源向高效企业集中。
2. 引导新兴产业发展通过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以提升整体供给质量和结构优化为目标。
依托科技创新,加大对高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并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来支持创新创业企业。
这将有助于吸纳人员和资金流向新兴产业,从而减少传统行业中的产能过剩。
三、扩大市场需求1. 加强国内消费激励政策政府可以实施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如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通过增加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和信心,促进市场需求的形成与释放,从而减轻企业产能过剩的压力。
2. 拓宽出口渠道积极对外开放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鼓励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支持参与国际竞争,并提供相应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关税减免等。
此举有利于扩大产品销售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市场需求不足造成的产能过剩问题。
四、创新科技应用1. 加强技术研发与转化行业内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投入,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下功夫。
同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2. 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加速推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这将有助于减少产能过剩问题的发生。
五、加强政府监管与引导1. 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准入、价格形成、垄断行为等方面的监管,防止企业恶意扩张和价格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需有配套的措施来有效化解产能过剩
目前所说的产能过剩或潜在过剩的领域大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发展传统产业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都离不开这些基础行业,限制了这些行业的发展也就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但对这些产能过剩或潜在过剩的行业,不加限制又会导致经济结构的失衡,导致经济运行效率的降低,会使经济陷入复杂的境地。
因此要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国家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来综合治理,既不能简单地用行政命令,采取一刀切办法完全控死,也不能放手不管,任其发展。
而是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深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优胜劣汰,促进产业升级,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首先,要慎提产能过剩。
产能过不过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本身也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量化定义。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行业的设备闲置、产品价格波动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既是竞争的结果,又是技术进步的客观现实。
简单地采用行政手段界定和发布哪个产业的产能过剩,是很难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甚至还会加大产能过剩的程度。
对产能问题要更多地采用市场机制来调节,过分强调控制产能过剩,并以此来限制新的投资者进入,就有保护落后、维护既得利益之嫌了。
科学发展、保障就业不是不要竞争,只是要避免恶性竞争。
竞争可以增强经济内生的活力、动力和压力,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提高对市场要素成本提高的适应能力,进而形成新的赢利空间。
所以国家要慎提产能过剩,不能用传统的惯性思维方式和计划经济的办法来管理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产能问题,应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通过竞争来调节供求,平衡产能。
>>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点击合时代
其次,取消具体项目的行政审批。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定标准,定规划,做监测等,不宜参与具体项目的决策。
只要投资者是理性的,就不会把资金投向没有收益的领域;只要投资者是多元的,就不会出现传统意义上的重复建设。
只要有技术或成本等方面的潜在优势,就有投资的机遇,即使是一些竞争比较激烈的领域,新进入的投资者仍有可能成为行业新的领军者。
至于投资者向哪些产业增加投资,应当由投资者自主决策。
事实上,现在一些产能过剩行业中涉及产能的扩建新建也都是经过审批的,显然这种审批制也没能控制住产能过剩。
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产能过剩,好不容易批了的项目,尽管预期的效益不好也是一定要上的。
取消行政审批,不仅可以缓解产能过剩的问题,提高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还可以铲除掉一些滋生腐败的土壤。
取消项目的行政审批后,国家主要是根据产业规划和布局,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方面来确定不同行业的准入标准,来促进产业在工艺、技术、装备、管理等全面提升,培育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比单个项目的审批要求更高。
第三,加大对产业信息发布的频率和范围。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能力的增大,国家应通过定期公布产品的市场供求信息、各产业的单位生产成本、各类资源价格差异以及相关的政策等信息,来引导和调节市场供求。
投资者可以根据国家公布的信息来自主决策。
当前特别是要对市场竞争较激烈、产能过剩较明显的产品,加大需求的引导。
国家还应通过披露行业的经济技术指标以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情况,来促使产能过剩行业加快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以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行业的整体品质,并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质尽可能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尽可能降低,实现低排放、零污染、低能耗,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银行也能据此更多地了解各行业、各领域的市场信息,适时调整本行的行业信贷政策和风险限额,更好地防范行业信贷风险。
第四,明确产业政策,强化产业规划和布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既要通过市场调节和政策引导,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避免那些低端、落后的过剩产能向内地、向中西部区域转移,又要采取市场化的办法,把一些产业,尤其是一些能耗较高的产业转移到能源资源比较充足的区域,降低能源物流和生产成本。
如高能耗的电解铝,在一些缺少能源资源的区域就不适合生产,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社会成本也高,资源使用的效率也低。
可以把它引导到能源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如在新疆生产电解铝不仅可以大大降低能源的运输量,还可以充分利用进疆运力放空的问题,把原料运进去,又可以促进新疆等能源丰富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
同时把一些污染较大的产业转移到环境敏感度低的合适区域,但在这个过程中,要严格防止或避免一些高污染的项目向欠发达地区迁建复制。
这样既便于采取措施,集中治理,降低治污成本,又可以通过综合利用,构建循环经济,提高污染治理的效率。
第五,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和强制退出机制。
在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的同时,构建和完善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和破产退出机制,更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作用,使进入与退出成为一个动态良性运转的过程,促进企业素质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对现有产能要加快进行升级改造,尤其是那些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技术工艺落后、单位生产成本高的落后产能要进一步加大淘汰力度,并要明确淘汰的时限。
国家可以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情况,通过提高或降低准入标准来调节投资。
对市场竞争越是激烈的行业,越要提高行业准入的标准,包括能耗、环境保护的标准,促使企业增加投入来提高技术工艺或进行技术改造。
同时国家还应有严格的检查制度,并按现行的管理体制,将此列入地方政府业绩评价的内容,以避免各地方降低条件来吸引投资。
银行可根据国家发布的产业准入标准来自行决策是否给予融资,这可大大提高银行审查审批项目融资的效率。
第六,要充分运用财政税收政策杠杆来调节产能。
积极鼓励企业利用生物工程、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诸多领域的前沿技术、先进工艺来改造传统产业的项目、通过细分产品来扩大市场需求、创新升级或化解产能过剩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支助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从而在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中,通过调整改造,同步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品质。
对产能缺口较大,主要依赖进口的一些领域给予一
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以鼓励其加快发展。
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产能、对低效的落后产能要收取惩罚性税收,以此来调节、控制和淘汰落后产能。
这比单纯用行政办法来控制,效果会更好。
同时还可利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机,通过税收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把一些产能转移到潜在需求较大的国家和地区。
第七,进一步完善银行贷款的行业投向统计。
现行的统计制度都是按大口径的行业归口来统计的,如把钢铁(生铁、粗钢、钢材)、电解铝等行业的压延加工等领域也都列入了钢铁、电解铝行业,都被统计为产能过剩行业。
如银行对压延加工领域发放贷款,就会直接统计为对钢铁行业或电解铝行业的贷款。
其实压延加工与所要控制的产能已经没有直接关系了,这种统计并没有真实反映出银行贷款的投向情况。
当然这其中的某些产品产能也可能有过剩,这就要统计反映那些过剩产品的产能。
再如一些大型企业集团都搞多种经营、综合经营,除了主业之外,都在发展非主营业务,有些非主营业务的规模已经相当大了,但所有的非主营业务经过并表后,也都被统计在主营业务的行业中了,如银行对非钢产业的融资也都被统计在钢铁行业中。
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和细分统计,确保信息准确、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