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如何可能_试析_省略_斯的伦理思想及其对存在暴力的批判_朱刚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4d7e891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d.png)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伦理学关注的是人类行为的规范和价值,探究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正当的,以及我们如何应该行动。
伦理学涉及道德、义务、权利、价值观等概念的研究,探讨的是人类行为的规范性和价值性问题。
在哲学领域中,认为人类行为的规范和价值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因此与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相符合。
形而上学的核心关注点是存在本质和实在性,而伦理学正是探究人的行为、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在存在中的地位和根源。
伦理学与形而上学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伦理学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出了“好的生活”的概念,他认为好的生活是每个人最终追求的目标。
而伦理学正是研究如何达到好的生活的学科。
亚里士多德认为,好的生活是基于道德和伦理价值观的,它与人类进行善行、道德决策和伦理选择的能力紧密相关。
伦理学与形而上学之间存在着人的最终目标和路径的关联,使得伦理学成为形而上学的一部分。
伦理学还与形而上学之中的价值论和人类意义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基础。
伦理学家探讨的是什么让某些行为被认为是好的,什么让某些价值观被认为是正确的。
这些问题涉及到价值观念的本质、来源和范围,以及人类意义和目的的本质。
伦理学正是在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时,涉及到形而上学领域中的价值论和人类存在的意义问题。
伦理学与形而上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解答:伦理学关注的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人类行为规范和价值,与形而上学一样探讨了存在本质和实在性的问题;伦理学与形而上学之间存在着人的最终目标和路径的关联;伦理学还与形而上学之中的价值论和人类意义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将伦理学纳入形而上学的领域,成为第一哲学的一部分,是有其理论和实践基础的。
哲学学科中的伦理道德理论的批判与建构
![哲学学科中的伦理道德理论的批判与建构](https://img.taocdn.com/s3/m/d723957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b.png)
哲学学科中的伦理道德理论的批判与建构伦理道德理论是哲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则和价值观,并试图为我们的行为提供指导原则。
伦理道德理论的批判与建构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辩论。
本文将探讨一些在伦理道德理论中涌现出的主要派别以及它们的批判与建构。
首先,我们将讨论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强调人类行为的目标是追求最大的幸福或最大的福利。
根据功利主义观点,一个行为的道德性应该根据其产生的结果来评判,即一个行为是否能够最大化幸福或福利。
然而,功利主义也受到了一些批判。
首先,一些人质疑我们是否有能力准确地评估不同人的幸福或福利,以及如何平衡不同人之间的权利和利益。
其次,功利主义也容易陷入“多数人利益至上”的问题,忽略了少数人的权利和利益。
其次,我们将研究义务伦理学。
义务伦理学认为人类行为的道德性取决于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其中最著名的是德ontology,由康德提出。
康德认为,人应根据道义法则行动,而不是基于情感或个人意愿。
这样可以保证我们的行为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客观性。
康德的义务伦理学也受到了一些批判。
一些人认为康德的理论过于理想主义,忽视了个体的情感和真实世界的复杂性。
此外,义务伦理学也没有提供实际的行为指南,缺乏具体应用的规范。
另一派伦理道德理论是德性伦理学。
德性伦理学强调人类行为的道德性与人的品质和性格特征相关。
最著名的德性伦理学派别是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应该追求德性和品质,通过培养德行来实现最高的幸福。
然而,美德伦理学也面临批判。
一些人质疑德性伦理学是否过于主观,是否有客观的标准来评判一个人的品质。
此外,德性伦理学也没有提供明确的行为规范,缺乏具体的指导原则。
最后,我们将讨论社会正义理论。
社会正义理论关注的是社会中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公平和正义。
其中最重要的是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
罗尔斯认为,正义应该是公正的分配和机会公平的实现。
他提出了“巴黎原则”,即在不知道自己身份和地位的情况下制定社会规则,以确保所有人都能享受公平和正义。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e2cfbfe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f.png)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第一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亚里士多德提出,其涵义是指关于存在、本体、实质等最基本问题的哲学探讨。
在这个意义上,第一哲学并不等同于伦理学。
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第一哲学与伦理学有一定的联系和关联。
这种联系在于第一哲学探讨的一些最基本问题与伦理学的研究问题有着内在的相关性。
第一哲学关注的是存在、本体、实质等问题,探讨的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和结构。
在这一基础上,伦理学探讨的是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
伦理学研究的问题必然涉及到人类的存在和行为,而人类的存在和行为又受到客观世界的限制和影响。
第一哲学对人类存在和行为的思考可以为伦理学提供理论的基础。
第一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价值的问题。
第一哲学追问的是事物的价值、目的和意义等问题。
而伦理学正是关注人类行为的价值和目的的学科,研究人类的行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以及道德行为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第一哲学对于伦理学研究的是价值问题背后的观念和原理。
第一哲学强调的是智慧、理性和思辨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最高的智慧活动,是对真理的追求和发现。
而伦理学则强调道德判断和行为的理性性质。
伦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如何根据道德原则来做出合理的决策和行为。
第一哲学对于伦理学研究的是理性思考和智慧活动的方法和原则。
第一哲学和伦理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联系和关联。
第一哲学对人类存在和行为的思考为伦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一哲学的思考对于伦理学研究的是价值问题的观念和原理;第一哲学强调智慧和理性的能力,为伦理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和原则。
可以认为第一哲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伦理学的一部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哲学并不等同于伦理学,它们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如何可能?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如何可能?](https://img.taocdn.com/s3/m/7dcdb7dfaa00b52acfc7ca1f.png)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如何可能?——试析勒维纳斯的伦理思想及其对存在暴力的批判朱刚一、问题的提出这是一个“他者”成为问题的时代。
更准确地说,是“自我”和“他者”之间的关系日益成为问题的时代。
而且这个问题绝不止是一个纯粹理论思辨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在“自我”不得不面对一个个陌生的“他者”时,“自我”如何与这些“他者”相处?由此,这也必然是一个伦理、政治、宗教等实践问题日益成为哲学焦点问题的时代。
所以毫不奇怪,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欧陆哲学界,不仅现象学会发生“神学转向”,甚至连解构主义也发生“伦理学转向”。
所以也同样毫不奇怪,勒维纳斯关于他人、伦理、责任等问题的一系列思想,也仿佛被重新发现般一下子从边缘状态成为欧陆哲学讨论的热点。
与此相应的是,在近年来的国内哲学界尤其是西方哲学的研究领域,与他人或他者有关的政治问题和伦理问题也日益成为热点。
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国内的西方哲学研究正呈现出某种向政治哲学、伦理学等实践哲学转向的趋势。
在此背景下,勒维纳斯的相关思想也日渐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和研究:从他的哲学思想与现象学的关系、到他的伦理学与形而上学及其对存在论的批判、甚至他思想中的犹太性等问题,都已或多或少得到触及。
无疑,这些研究几乎都注意到了勒维纳斯认为伦理学是第一哲学的思想。
但是,勒维纳斯究竟在何种意义上认为伦理学是第一哲学?换言之,在勒维纳斯那里,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如何可能?对此问题,国内现有的研究主要还是通过讨论他人的不可还原性和我对他人所负有的责任来谈。
然而,从他人的不可还原性就能推导出我对他人必然负有责任吗?进而,即使我对他人负有责任,那么这又是何种性质的责任、以致伦理学必须被视为第一哲学?对于这些问题,国内的勒维纳斯研究还缺乏进一步的探讨,而这正是本文的目的。
具言之,本文试图通过与勒维纳斯一道思考我们对于他人的责任在存在论上的“无端性”,以及这种“无端的责任”的可能来源,从而初步回答伦理学究竟在何种意义上可以称为第一哲学,进而希望能促进对相关伦理问题、尤其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的讨论。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7150416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5.png)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伦理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探讨了关于道德、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问题。
而关于为什么第一哲学是伦理学,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为何第一哲学是伦理学,并探讨其重要性和意义。
我们需要理解第一哲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哲学是一种追求第一原因和最高真理的哲学思想,它试图揭示存在的根本本质和本体,探讨实在的内在结构和特性。
而伦理学则是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的学科,探讨了道德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行为的最终目标等问题。
第一哲学与伦理学之间的联系在于,第一哲学探究的是存在的本质和价值,而伦理学则关注的是人类行为的价值取向,第一哲学为伦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哲学依据。
伦理学是第一哲学的延伸和应用。
第一哲学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哲学上的基础和支持。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的应用领域,通过对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探讨,深化了对自我、他人和世界关系的认识,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第一哲学是伦理学的理论基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哲学对伦理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哲学通过对本体、存在和价值的探讨,对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了“理念”的概念,认为理念是真理和价值的根源,对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康德的“普遍性义务原则”和尼采的“意志之力”等思想,也为伦理学的探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第一哲学作为伦理学的基础,对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伦理学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第一哲学之所以是伦理学,是因为第一哲学提供了对存在的本质和意义的探讨,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哲学的基础和支持;第一哲学是伦理学的延伸和应用,通过对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探讨,深化了对存在的本质和意义的认识;第一哲学对伦理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本体、存在和价值的探讨,促进了伦理学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完善;第一哲学是伦理学的根基和起点,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思想的支持和哲学的依据。
哲学中的伦理学思想解析
![哲学中的伦理学思想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41e5c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c.png)
哲学中的伦理学思想解析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性质和价值。
它关注的是人类应该如何行动以及如何评价这些行动。
伦理学的思想源远流长,涵盖了众多的学派和观点。
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伦理学思想进行解析,探讨其内涵和影响。
1. 伦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伦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最早由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提出。
他们关注的是人类的品德和道德行为,试图找到人类幸福和美好生活的道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伦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涵盖了众多的理论和观点。
2. 德性伦理学德性伦理学是伦理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强调个体的品德和道德品质。
根据这一理论,人应该通过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习惯来实现幸福和美好生活。
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应该追求德行美德,如勇敢、智慧和公正,这些美德将指引人们正确地行动。
3. 后果伦理学后果伦理学注重行动的结果和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行动的道德性取决于其结果是否带来最大的利益或最大的幸福。
例如,实用主义者认为,一个行动是好还是坏应该根据其结果来评判。
如果一个行动导致最大的幸福或最大的利益,那么这个行动就是道德的。
4. 义务伦理学义务伦理学关注的是人们应该遵守的道德原则和义务。
根据这一理论,道德的行动是基于人们的义务和责任。
康德是义务伦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人人都应该按照一种准则行动,这种准则可以成为普遍法则”的思想。
他认为,人们应该根据道德法则来决定行动的正确与否。
5. 伦理相对主义伦理相对主义认为道德观念和价值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标准。
根据这一理论,道德是主观的,取决于个体的文化、背景和信仰。
伦理相对主义挑战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认为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道德标准。
6. 伦理学的应用伦理学的思想和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医学伦理学中,人们讨论医疗抉择的道德问题,如安乐死和器官捐献。
在商业伦理学中,人们研究商业行为的道德性质,如公平竞争和社会责任。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论列维纳斯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论列维纳斯](https://img.taocdn.com/s3/m/7628b21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c.png)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论列维纳斯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论列维纳斯伦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与价值的哲学学科,它涉及到我们如何应对伦理问题、如何判断对错以及如何担任负有责任的个人和社会角色。
在哲学中,伦理学被视为“第一哲学”,因为它探索的是关于人的本质和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著名的现代伦理学家埃马纽尔·列维纳斯,并探讨他对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的理解。
埃马纽尔·列维纳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伦理学家之一,他的哲学观点对伦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列维纳斯提出了一个与以往伦理学观点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人类道德责任的根源不在于理性或自主性,而是在于人类与他人的关系。
他强调了我们对他人的责任和关怀,这种关怀是超越自我和自利的。
列维纳斯认为,我们作为人类存在的本质是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他提出了“无我”的概念,意味着我们无法将自己完全置于他人之外,我们总是与他人联系在一起。
他认为,伦理学的核心是责任和关怀,而不是自私和理性。
我们的行为应该建立在对他人的关切和照顾的基础上,而不是自我满足。
对于列维纳斯而言,道德责任是不可推卸的,它要求我们对他人负起终身责任。
他强调了我们对弱势和被压迫者的责任,我们应该保护和帮助那些无法帮助自己的人。
他认为,我们对他人的关怀不应该仅限于个人关系,而是要延伸到整个社会和世界。
只有通过我们对他人的关切和照顾,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伦理和道德。
列维纳斯的伦理学理论对于当代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面临着许多全球性的挑战,如环境问题、贫困和社会不平等。
列维纳斯的伦理学观点强调了我们作为个体和集体面对这些问题的责任。
他提醒我们,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自己的利益,我们必须关心他人和地球的未来。
列维纳斯的伦理学还批判了传统伦理观念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他认为,自我中心的伦理观念削弱了我们对他人的关怀和责任。
他指出,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自己的利益和快乐,我们必须关心他人的需要和苦难。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8206a82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3.png)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我们需要了解第一哲学和伦理学分别是什么。
第一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也被称为本体论。
它探讨的是存在的本质、宇宙的结构、存在的意义等问题。
而伦理学则是研究人类行为和道德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如何应该行动以及什么是对的和错的。
为什么第一哲学是伦理学呢?这是因为第一哲学和伦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互为因果、相互依存。
第一哲学和伦理学之间的联系在于它们都关注人类的本质和存在。
第一哲学研究宇宙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而伦理学则探讨人类的行为和道德。
人类的行为和道德是建立在他们对自身和世界的认知基础上的。
人类的本质和存在与他们的行为和道德是息息相关的。
第一哲学解释了宇宙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为人类行为和道德提供了基础和指引。
第一哲学为伦理学提供了思想的基础和哲学的支持。
伦理学是建立在哲学思想基础上的,而第一哲学是哲学的基础。
第一哲学提供了关于宇宙本质、存在意义以及人类自身的认识,这些都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思想的支持和哲学的基础。
没有第一哲学的支持,伦理学就会缺乏深刻的思想和哲学的根基,失去了研究的方向和目的。
在实际生活中,第一哲学和伦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和影响。
在面对道德困境和伦理问题时,人们往往会去思考宇宙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类的本质和存在,以寻求答案和指引。
而在研究第一哲学的过程中,人们也往往会深入思考人类的行为和道德,以探索宇宙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第一哲学和伦理学之间的互动和影响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释。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互为因果、相互依存。
第一哲学为伦理学提供了基础和支持,某些理论和观点直接关系到了伦理学的研究,并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和影响。
第一哲学是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哲学的体系和思想的世界。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fe14703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b.png)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哲学是人类思考和探究生活中一系列问题的学科,涉及到人类存在的目的、价值、道德、真理等方面。
伦理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人类行为和对待他人的道德规范和原则。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可以思考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
第一哲学关注生活的最基本问题。
第一哲学是哲学的核心学科,旨在探索存在的根源和本质。
在这个层面上,第一哲学试图回答生活的最基本问题,如为什么存在?存在是什么意义?生命有什么价值?这些问题与伦理学紧密相关,因为伦理学涉及到如何对待他人、生命以及世界的核心问题。
第一哲学和伦理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第一哲学涉及道德和价值观念。
第一哲学研究人类存在的目的和意义,这意味着它关注的是人类对待世界的态度和行为。
这种对待世界的态度和行为往往受到个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认为生命有无限的价值,并且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那么他的行为很可能会遵循伦理学中的道德规范。
第一哲学和伦理学的边界非常模糊,它们共同探究人类对于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思考和实践。
第一哲学提供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哲学研究存在的本质和根源,它试图通过逻辑和推理来回答存在的最基本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哲学提供了伦理学所需的理论基础。
如果我们认为存在的目的是实现幸福和满足感,那么我们可能会得出一些道德规范和原则,如善良、正义和道德责任。
这些道德规范和原则直接支撑了伦理学的研究和实践。
第一哲学为伦理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思考框架。
第四,第一哲学引导伦理学的实践。
第一哲学是哲学的起点,它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探索生活根本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伦理学则是从第一哲学中衍生出来的应用学科,旨在指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行为。
当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时,第一哲学提供了原则和观念;而伦理学则将这些原则和观念应用到实际行动中。
第一哲学引导伦理学的实践,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德规范和原则。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5f40bab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c.png)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众所周知,哲学是一门探讨人类思维、存在和价值等问题的学科。
在哲学的发展历程中,第一哲学一直被视为哲学的根本问题,即对存在的本质和基础进行探究。
伦理学则关注人类行为和生活的道德问题,涉及到个体和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内容。
那么为什么第一哲学会与伦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哲学和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历史渊源以及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
哲学和伦理学的历史渊源也为它们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依据。
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开始对存在、道德和价值等问题进行探讨。
这些哲学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类存在和行为的理论,为后世的伦理学奠定了基础。
在此期间,伦理学逐渐成为哲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哲学和伦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两者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哲学和伦理学在思想内涵上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哲学探讨的是人类思维、存在和价值等问题,而伦理学关注的则是人类生活和行为的道德问题。
伦理学是哲学思想的延伸和具体应用,是哲学思想在人类行为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哲学和伦理学在思想内涵上具有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的交叉和影响层层相扣。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哲学和伦理学在根本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关注点,即存在和价值。
哲学和伦理学在历史渊源和思想内涵上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一哲学不仅仅是对存在的探究,也涉及到人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问题,因此与伦理学有着深刻的联系。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哲学和伦理学之间的联系,也可以更好地把握哲学和伦理学的本质和意义。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1ad1be3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3.png)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第一哲学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的是最基本和最本质的问题,例如存在、真理、价值和意义等等。
在这个意义上,第一哲学和其他哲学分支不同,它更多地关注基础性的问题,而不是具体的应用。
然而,有些人认为,第一哲学实际上与伦理学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伦理学也涉及到基础性的问题,例如关于价值和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所以,尽管第一哲学不同于伦理学,它们之间存在一些联系。
第一哲学和伦理学之间的联系最显著的地方在于价值问题上。
事实上,哲学家们常常认为,第一哲学的最终目标是揭示我们所说的“最高善”,也就是充满真正意义的生活。
然而,这个“最高善”是什么?这是哲学上最基础的问题之一,也是伦理学探索的范畴。
伦理学涉及到我们如何生活以及如何评判人类行为的价值。
因此,在这种意义下,伦理学正是第一哲学的一个子领域。
事实上,一些哲学家认为,伦理学对于第一哲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最高善必须包含道德价值,才能真正地被视为最高。
此外,伦理学还涉及到对于人类行为目的的探讨,这也是第一哲学的一个关键领域。
哲学家们常常认为,道德价值不只是提供一个标准来评判人类行为,还应该是一种指引,告诉我们如何应该生活和如何达到幸福。
这正是哲学家们试图找到“最高善”的原因,因为这是我们的行为目标,也是我们意识到的价值和意义的源泉。
在这个意义上,第一哲学和伦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他们都探讨基础性的问题,例如真理、存在、意义和价值,并试图通过这些探讨来找到关于人类生活的指引。
尽管他们有很多区别,但伦理学的探讨对第一哲学的本质有很大启示。
他们为我们提供了生活中必要的思维工具,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所应该做的事情以及如何评价我们自己和别人的行为。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d369e0d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1.png)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第一哲学,又称为本体论,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存在的本体性质和最基本的原理。
伦理学则是研究人类行为、价值观和道德原则的学科。
为何将第一哲学与伦理学联系在一起,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哲学与伦理学关注的对象存在紧密的联系。
第一哲学关注的是存在的本体性质和最基本的原理,涉及到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存在与本质。
而伦理学则关心人类行为、价值观和道德原则,研究人的行为在道德和伦理层面的规范和评价。
人的行为和价值观是建立在其存在和本质的基础上的,所以第一哲学为伦理学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和框架。
第一哲学提供了对伦理问题的哲学思考和判断的基础。
伦理学是对个体和社会行为进行伦理道德评价和引导的学科,涉及到众多复杂的伦理问题,如人的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公正与平等、利益最大化与道德约束等。
而第一哲学在阐明存在的本质和原理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的行为和道德性质的根源和基础。
通过对本体的研究,可以使伦理学的理论更加科学和深入,为伦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可靠的思考方法和取证依据。
第一哲学为伦理学提供了人的价值观的思考和追求的基础。
人的行为和价值观是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
第一哲学关注存在的本质和原理,探讨人的存在和本质,对人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人的存在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那么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很可能会偏向于物质追求和满足;如果人的存在被理解为灵魂的存在,那么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可能更注重道德和精神层面的追求。
第一哲学对人的价值观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和指导,使得伦理学的研究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法]e.列维纳斯: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朱刚译
![[法]e.列维纳斯: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朱刚译](https://img.taocdn.com/s3/m/1983793a0722192e4536f6b7.png)
[法]e.列维纳斯: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朱刚译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一按照我们的哲学传统,被理解为无兴趣的沉思的知识[1](laconnaissance)与存在之间的相关性(corrélation),就是可领悟者(l’intelligible)所在的位置本身,就是意义(le sens)[2]的涌现本身。
因此,对存在的把握(la compréhension),亦即存在这个动词的语义学,就成了智慧(sagesse)以及智者们(sages)的可能性或机会,并由此成了第一哲学。
由于把优先性赋予给与精神[3]相等同的知识,因此西方的智性生活甚至精神生活就表现出一种对于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的忠诚,无论人们是根据《形而上学·Γ卷》的存在论来阐释这种第一哲学,还是根据它的Λ卷的存在-神学来阐释它:在这一卷中,智性被诉诸于上帝的第一因,而这就等于诉诸于一个被作为存在的存在所规定的上帝。
[4]知识-存在之间的这种相关性,这个沉思的主题,既意味着一种差异,同时又意味着一种在真实(le vrai)中被克服了的差异:在真实中,所知(le connu)为认识(le savoir)所把握,因此为认识所居有,就像被从它的他异性中解放出来。
在真理中,存在,作为思想的他者,变成为思想-认识(la pensée-savoir)的本己之物(le propre)。
合理性(rationalité)之理想或意义之理想(l’idéal),也已经向理性宣称自己是实在之物的内在。
与之相似,在存在中,作为向着思想的在场的现在(le présent)也表明自己具有某种特权,而过去与未来都将是它的模态或变样:再-现(re-présentations)。
但是在认识中也显示出某种智性活动或某种理性意愿的观念——这种活动或意愿是一种做事方式,后者恰恰是如此构成:通过认识进行思考,使[某物]为己所有,进行把捉(saisir),[把某物]还原为在场,对存在的差异进行再现:也就是一种把所知的他异性居为己有(s’approprie)和进行把握(comprend)的活动。
伦理思维的前提批判——
![伦理思维的前提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ac332e04647d27284b7351e3.png)
伦理思维的前提批判——当市场经济把个人道德操守与其所获利益回报的矛盾问题,以及把公共领域的道德约定与公秩序有否保证相联系的问题突出以后,社会运作便把沦理学推到了一个令人注目的位置。
伦理学必须处理初入市场经济的国人最为关注的两个问题:一是伦理学能为从封闭、一元、传统的伦理中心主义社会走出,尝试走进开放、多元、现代的全面发展社会人们提供什么样的理论理性范式。
二是伦理学能为局促于旧的伦理格局与新的伦理选择之间的人们提供何种能推动伦理探索的实践理性辩护。
伦理学面对的现实问题,使得有中国特点的适于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伦理建构,应当在两个维度上展开,于前者,要进行理论上的重新清理;于后者,要进行实践环境的重建。
而关乎两者成败的问题.则必然是伦理思维的前提批判。
伦理思维的前提批判,是指展开伦理思维之前,对干伦理致思的预设条件的确认。
其在构成与问题指向上有两个方面:伦理思维的理论性前提批判是解决伦理思维的清晰性、也是解决伦理思维的理论有效性的条件。
伦理思维的实践性前提批判,则对于解决伦理抉择的现实困惑、伦理实践的宽松社会环境问题等,至关重要。
伦理思维理论性前提批判的展开,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对于习以为常、未经理论审查的伦理观念.进行严格的甄别.以便析出在理论上可以完全成立的伦理规范。
另一个层次是对于合理的伦理思维有制约作用的伦理理论基本预设,加以分析性陈述。
审查习以为常的伦理观念,一方面,要关注真正常识意义上的伦理戒条对于人们日常生活有序进行的不可须臾或缺的性质。
所调真正常识意义上的伦理戒条,是指那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自然进行中间,不为人经意地发生着规范人的行为的伦理观念。
这些观念,来自于相沿以久、自然有效,可谓伦理“公理”的历史性伦理传统。
尽管这些观念也需要批判地审视,以厦给以理论确证。
但这方面还不构成审查的中心问题。
因为诸如“不要欺骗”、“应该诚实”一类的常识性伦理戒条.在其还不为人们普遍怀疑与抵制的情况下,它们还可以维持其固有的伦理调节功能。
浅谈爱因斯坦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实践-模板
![浅谈爱因斯坦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实践-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c816e3afc4ffe473268ab15.png)
浅谈爱因斯坦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实践一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是爱因斯坦伦理思想的基础。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 那就是反对猪栏理想, 追求真善美。
他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 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照亮我的道路, 并且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 是善、真和美。
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是可鄙的。
我也相信, 简单纯朴的生活, 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 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在一语道出了他的人生哲学的主旨后, 爱因斯坦进而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加以论述。
他说: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 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这是因为, 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 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 与其说是靠着他个人的力量, 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的人类社会中的一个成员, 从生到死, 社会都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正是由于认识到人是为社会而生存的, 所以爱因斯坦岂止是吾日三省吾身! 他这样道白: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 我必须尽力用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
我强烈地向往简朴的生活。
并且时常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
爱因斯坦敏锐地洞察到, 由于未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从而构成我们时代的危机。
他澄清了一些人的糊涂看法:现在的个人虽然比以往更加认识到他对社会的依赖, 但是他并没有体会到这种依赖性是一份可靠的财产, 是一条有机的纽带, 是一种保护的力量, 反而把它看作是对他的天赋权利的一种威胁, 甚至是对他的经济生活的一种威胁。
以致他性格中的唯我论倾向总是在加强, 而他本来就比较脆弱的社会倾向却逐渐在衰退, 不自觉地做了自己唯我论的俘虏。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56b7265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5.png)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
第一哲学被称为伦理学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第一哲学关注的是人类的价值观、道德观
和行为规范。
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
它着眼于
人类的行为规范,探讨人类应该如何做、如何生活、如何与他人相处以及如何建立正义和
公平的社会。
第一哲学与伦理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可以说是伦理学的基础。
第一哲学关注人类的本质和存在意义,而道德价值和行为规范是人类本质的重要体现。
第一哲学的探讨范围包括人类存在的方式、人类的自我认识、人类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
在这些问题的探讨中,人类的道德和价值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思考,都显露出人类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第一哲学需要关注伦理
学的问题,探讨人类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在人类生活和行为中的具体表现。
第一哲学关注人类的自由和责任,而伦理学正是研究人类的自由和责任的学科。
人类
的自由是指人类在行为选择方面的自主能力,人类的责任则是指人类应当对自己、对他人
和对社会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第一哲学的探讨范围包括人类的自由和责任的意义和价值,
以及人类应该如何行使自由和承担责任。
而伦理学则具体研究人类的道德责任和行为规范,探讨人类在自由的前提下如何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第一哲学需要关注伦理学的问题,探
讨人类的自由和责任在道德层面上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699f9ae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f.png)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第一哲学是哲学研究的最基础和最抽象的领域,主要研究存在、本原和真理等基本问题。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规范和价值问题的学问,它与第一哲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第一,伦理学是第一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第二,第一哲学是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伦理学是第一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伦理学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道德规范和价值问题。
道德规范通常指的是人们行为应当遵守的准则,而道德价值则指的是人们对行为的评价。
伦理学对于人类行为的规范和价值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与第一哲学研究的本原和真理等基本问题也密切相关。
从第一哲学的角度看,伦理学的研究是对存在的本质问题的探究。
康德曾指出,人类的存在既有事实性的现实,也有理性性的要求,而道德原则则是人类理性自觉的产物。
因此,伦理学不仅研究了人类行为的规范和价值问题,同时也揭示了人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等本质问题。
二、第一哲学是伦理学的理论基础伦理学在道德规范和价值的研究中,离不开对真理和本原的探讨。
而这些问题又是第一哲学的研究内容。
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一哲学是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可以说,伦理学的研究开展在哲学基础之上。
伦理学在研究问题时,往往需要关注一个基本问题,即道德规范和价值是如何决定的。
这本质上是在探究人的内在本性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问题的真正本质依赖于第一哲学对本原问题的分析和解析。
此外,伦理学的研究也是在伦理学德学派中展开的,该派别的核心观点是认为伦理学研究的道德规范和价值问题可以通过一个普遍化的理性来诠释。
而这又是建立在第一哲学对于人类理性的分析和研究之上的。
总之,第一哲学和伦理学之间存在深刻的联系,伦理学是第一哲学的重要分支,而第一哲学又是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两者相互协作,并在对人类生命的探究中提供了有益的思考框架。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5d88678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8.png)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在探讨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这一问题之前,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第一哲学和伦理学。
第一哲学,亦称为形而上学,是哲学的最古老的一个领域,它大约是在西方哲学发展的早期形成的。
而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什么是好,什么是恶,以及人们应该如何行动。
那么为什么第一哲学是伦理学呢?这个问题涉及了哲学研究的基本定位问题,也代表着人类对于人生价值和行为规范之间的关系的深刻思考。
第一哲学是伦理学的基础,因为人们在思考伦理学问题时,首先要思考的是人生的意义、宇宙的本源、真理的本质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属于第一哲学范畴,而伦理学问题正是建立在这些基本问题之上的。
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曾提出了著名的“三重对话”,其中将伦理学置于第一哲学的层面,认为伦理学乃人类探索理想之道的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第一哲学是伦理学的基础,没有清晰的第一哲学基础,伦理学的研究就会缺乏理论深度和内在逻辑。
第一哲学是伦理学的指导。
哲学家康德曾提出伦理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人为目的本身,而不是手段”,而这个原则本身就要求人们在伦理行为中反思人生的终极目标。
而这种对人生终极目标的反思,正是第一哲学所致力于探寻的问题。
第一哲学作为伦理学的指导,能够帮助人们在伦理行为中树立正确的追求目标,对人生的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是哲学史上一个持续争议的问题。
但可以确定的是,第一哲学和伦理学的关系十分紧密,彼此之间既有交织又有依存。
第一哲学为伦理学提供了理论的基础、思维的前提、道德的指导,同时也从伦理学问题中得到了新的启示和深化。
在今后的哲学研究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第一哲学和伦理学分割开来,而是要更加注重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促使它们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c3020fb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3.png)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第一哲学是哲学的一种分支,它研究的是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原则。
伦理学则是研究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学科。
为什么说第一哲学是伦理学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第一哲学关注的是存在和本质问题,而这些问题与人类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密切相关。
例如,第一哲学研究的是宇宙是怎样的、它存在的本质是什么、人类在其中的地位和角色是什么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涉及到人类的生命意义、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因此,第一哲学不可避免地与伦理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其次,第一哲学也关注人的自由意识和道德决策。
在第一哲学中,自由意识和自由意志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因为它们涉及到人类可控状况与自主生活。
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自由意识和自由意志又关乎他们的道德决策。
人类能否自主决策、理性自由地做出选择,是道德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因此,第一哲学的研究与伦理学的研究在自由意识和道德决策的领域存在着相似之处。
最后,第一哲学还关注宇宙间体系的解释和人类之间的关联。
伦理学则要研究的是如何发展出人类之间协作和互相支援的道德标准,即如何把握人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组织本质的世界观,在道德信仰与实践上都于伦理学密切相关。
在以上这些方面,第一哲学与伦理学有着重要的关联,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通过对第一哲学和伦理学的学习,人类能够更好地理解存在的本质,掌握自由意识和自由意志的本质,掌握与他人沟通、合作的道德标准。
综上所述,由于伦理学与存在的概念密切相关,所以第一哲学被视为伦理学的前提和基础,在促进人的修养和道德修行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关系是不可或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山大学 哲学 系 , 广州 510275)
*
摘 要 : 在传统西方哲学中 , 存在问题 一直被当作是首要的和基 本的问题 , 因此存 在论也被视 为是哲学中的基础部分甚至是第一 哲学 ; 但是 勒维纳 斯却质疑 存在的 这种优 先性 , 并深入 批判了 存在作为一种普遍匿名的中性力 量对于每一 个独一 的存在 者尤其 是作为 绝对他 者的他人 所具有 的暴力 。 与之相应 , 通过对我们与一个 面容相 遇的经 验的考察 , 勒 维纳斯揭 示了作 为绝对 他者的 他人的不可还原性和在哲学上的优 先地位 , 论 证了自 我如何在 其前史 中已经 成为他 人的替 代 、因 此对于他人早已具有一种 “ 无端的 ”责任 。 所以 , 我对于他人的关系首先应当是伦理关 系而非存在 关系 。 这样 , 伦理学在勒维纳斯那里就成了第一哲学 , 而非奠基在存在论之上的一个哲学分支 。 关键词 : 勒维纳斯 ; 伦理学 ;第一哲学 ; 存在的 暴力 ; 面容 ;责任 中图分类号 : B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7 -7278( 2006) 06 -0024 -09
[ 5] 217
正是这种抵抗使得存在的强权一旦施诸他人就必然犯罪 。 在这个意义上 , 勒维
[ 4] 206
纳斯将存在的法则称为 “恶的法则 ”。
存在的法则为何会被这样施诸于他人 ? 勒维纳斯说 , 其根源在于人们 “断言存在优先于 存在者 ”, 在于 “把与某人 ( 它是一个存在者 ) 的关系 ( 这是一种伦理关系 ) 隶属于与存在者之 存在的关系 , 这种非个人的存在允许对存在者进行理解 / 把握和统治 ( 这是一种认知关系 ) ”, 于是这就使正义隶属于自由 , 使自由优先于伦理 。 勒维纳斯认为 , 这正是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后
24
现有的研究主要还是通过讨论他人的不可还原性和我对他人所负有的责任来谈 。 然而 , 从他 人的不可还原性就能推导出我对他人必然负有责任吗 ? 进而 , 即使我对他人负有责任 , 那么这 又是何种性质的责任 , 以致伦理学必须被视为第一哲学 ? 对于这些问题 , 国内的研究还缺乏进 一步的探讨 , 而这正是本文的目的 。 具言之 , 本文试图通过与勒维纳斯一道思考我们对于他人 的责任在存在论上的 “无端性 ”, 以及这种 “无端的责任 ”的可能来源 , 从而初步回答伦理学究 竟在何种意义上可以称为第一哲学 , 进而希望能促进对相关伦理问题 , 尤其是自我与他人之间 的关系问题的讨论 。
[ 3] 102
。 这样一种没存在者的中性的 “有 ”, 对于具体的存在者来说无疑是暴力性的 。 在那时 ( 1946 年 ) , 勒维纳斯还没有完全走出海德格尔的思想 , 所以他虽然体验到了作为 “存在一般 ”的 “有 ”对于存在者所具有的暴力 , 但还是小心地把这种 “有 ”与海德格尔的 “存 在 ”区分开 。 但很快他就认识到 , 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 , 亦即整个西方哲学一直追问的存在 , 在其 c o n a t u s e s s e n d i ( 生存的努力 ) 中同样充溢着权力意志 。 而当这种追求其生存的努力和权 力意志被施诸于他人时 , 也就对他人施以暴力并犯有 “谋杀 ”之罪了 。他说 : “纯粹存在总是在 存在中的一种持存 。 这是我首要的论题 。 一个存在物是某种依附于存在的东西 , 依附在它自 己的存在中 。 ”“海德格尔在 《存在与时间 》的一开始就说 , `此在 ' 是一种领悟自身存在的存 25
[ 6] 166 [ 5] 216
于是存在史 , 尤其是人的存在史 , 就是一部 “自由 ,
的历史 , 对他者 ( 包括他人 ) 进行统治的暴力史 。 这一点在现代
人的存在中几乎登峰造极 。 “人们 ”利用最先进的技术 、 最完备的体制 ( 政治的 、经济的 ) , 正在 全球范围内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统治他者 、 消灭他者的运动 。 “在其存在中 , 现代人一直是只 关心确保其统治权力的统治者 。 所有可能的都是被允许的 。 对自然与社会的经验将会逐渐克 服— — — 或可能正要克服 — — — 任何外在性 。 这种现代西方自由的奇迹不受任何记忆与内疚的束 缚 , 它向一种 `光辉灿烂的未来 ' 敞开 , 在那里一切都是可以补救的 。 ”
一、 存在的暴力
从亚里士多德以来 , 关于存在的知识 ( 存在论 ) , 或用勒维纳斯的话说是 “对存在的把握 ( c o m p r éh e n s i o n ) ”或 “ [ 存在 ] 这个动词的语义学 ”
[ 1] 67
, 就一直被视为第一哲学 。 何以会如此 ,
[ 2] 248 -252
这里不加详论 。 我们只能简要地说 , 主要是因为从那时开始 , 存在 — — —而且是作为纯粹在场 ( o u s i a ) 的存在 — — —就被视为哲学所追求的第一因或本原 / 原则 / 开端 / 根据 ( a r c h i e ) 。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质疑存在论的首要性或基础性 , 首先就要质疑存在的本原性 : 存在真的是毋 庸置疑的本原 / 原则 / 开端 / 根据 , 从而有其无上的统治权力 ? 它的王权是否无疆无界 , 以致不 仅万物要从其法则 , 而且他人也要服从其权力 ? 是否存在的法则就是最初和最终的法则 , 就是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自明之理 ( t r u i s m e ) ? 我们来随勒维纳斯一道看看 , 当把存在的法则视为最 初和最终的法则时 , 究竟发生了什么 。 从海德格尔的 《存在与时间 》问世以来 , “存在 ”就成了一个高贵的语词 。 按海德格尔的说 法 , 存在不是存在者 , 存在与存在者之间有一存在论差异 。 但是据海德格尔说 , 自亚里士多德 以来 , 这种差异被遗忘了 , 存在被当成了存在者 (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就是纯粹在场的 、纯形式 的神 ) 。 所以海德格尔的努力就是要重提存在问题 , 拯救被遗忘于存在者中的存在 。 但是这 样一个在海德格尔那里还要被重提和拯救的 “对象 ” , 在勒维纳斯那里却被体验为一种中性 的、 匿名的 、吞噬一切存在者的无所不在的统治者 。 勒维纳斯早期将它称为无人称的 “有 ( i l y a ) ”, 亦即 “没有存在者的存在 ”: “存在的这种无人称的 、 匿名的 、 却是不可泯灭的 `毁灭 ' … … 我们应该用 `有 ' 这个词来规定它 。 `有 ' , 因其拒绝采用一种人称形式 , 就是 `存在一般 ' ( üt r e e ng én ér a l ) ”
这是一个 “他者 ”成为问题的时代 。 更准确地说 , 是 “自我 ”和 “他者 ”之间的关系日益成 为问题的时代 。 这个问题绝不只是一个纯粹理论思辨的问题 , 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 在 “自我 ” 不得不面对一个个陌生的 “他者 ”时 , “自我 ”如何与这些 “他者 ”相处 ? 在这个伦理 、政治 、宗 教等实践问题日益成为哲学焦点问题的时代 ,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欧陆哲学界 , 不仅现 象学发生了 “神学转向 ”, 解构主义也发生了 “伦理学转向 ”。 勒维纳斯关于他人 、 伦理 、责任等 问题的一系列思想 , 因此仿佛被重新发现般一下子从边缘状态成为欧陆哲学讨论的热点 。与 此相应的是 , 在近年来的国内哲学界尤其是西方哲学的研究领域 , 与他人或他者有关的政治问 题和伦理问题也日益成为热点 。 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 , 国内的西方哲学研究正呈现出某种 向政治哲学 、 伦理学等实践哲学转向的趋势 。 在此背景下 , 勒维纳斯的相关思想也日渐得到国 内学者的重视和研究 : 从他的哲学思想与现象学的关系 , 到他的伦理学与形而上学及其对存在 论的批判 , 甚至他思想中的犹太性等问题 , 都已或多或少有所触及 ① 。 无疑 , 这些研究几乎都 注意到了勒维纳斯关于伦理学是第一哲学的思想 。 但是 , 勒维纳斯究竟在何种意义上认为伦 理学是第一哲学 ? 换言之 , 在勒维纳斯那里 ,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如何可能 ? 对此问题 , 国内
* 收稿日期 : 2006 -04 -18 ①
可分别参阅王恒的 《时间性 : 自身与他者 — — — 从胡塞尔 、海德格尔到列维纳斯 》( 南京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 、 杜小 真的 《勒维纳斯 》( 台北 : 远流出版公司 1994年版 ) 、叶秀山的 《从康德到列维纳 斯 — — —兼 论列维纳斯在 欧洲哲学史上的 意义 》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 报 》 2002 年 第 4 期 ) 、孙向晨 的 《莱 维纳斯 的 “ 他者 ”思想 及其对 本体论 的批判 》 ( 《复旦学报 》 2000 年第 5期 ) 、《 现象学 抑或犹 太哲学 — — — 对莱 维纳 斯哲学 犹太 性的 探讨 》 ( 《 哲学研 究 》 2001 年第 1 期) 、杨大春的 《超越现象学 — — — 列维纳斯与他人问题 》 ( 《哲学研究 》 2001年第 7 期 ) 等等 。
[ 1] 74 [ 4] 202
这是一场以存在本身为目的的斗争 。 勒维 纳斯将之称为 “没有伦理的生命斗争 ” 无伦理上的顾虑 , 如一种英雄般的自由 , 与所有关于他者的罪责无关 。 ”
[ 6] 170
:
“这涉及一种将自身接受为自然的生存 … …涉及一种异教徒的生存 。 ……存在指挥着它 , 毫 但问题在于 , 这种 “自然的生存 ”真的 “与所有关于他者的罪责无关 ”吗 ? 这正是勒维纳斯要质疑海德格尔以及 传统存在论之处 。 姑且承认 , 对于他物 , 我们可以 ( p o u v o i r ) , 或者说有权通过使用 、 劳动 、 享受 而消灭它的他性 , 将之据为己有 , 将之同一化 。 但是对于他人 、 对于一个向我们发出吁告 、 恳求 的面孔 , 我们也可以对之施加我们的权力意志和暴力 , 也可以像对待他物那样对之进行摧毁 、 围猎吗 ? 也可以将之作为客体进而作为我的财产 、战利品 、 猎物或牺牲品而整合进我的存在的 同一性之中吗 ? 如果这样 , 勒维纳斯说 , 那就是谋杀 , 就是犯罪 。 因为 , 在其外在性中的面孔恰 恰是对我的同一化的努力的抵制 , 是对我的权力的反抗 : “汝勿杀 ”。 这是一种伦理的而非实 在的抵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