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则用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 (共34张PPT)(完美版课件)

八年级上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 (共34张PPT)(完美版课件)
消息二则
毛泽东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报吗?喜欢读 报纸上的新闻吗?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 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喜欢新闻,可以培养一个人敏锐的洞察 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 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 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学习目标
1.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 读消息的能力。
溃退:溃败后退。
3.背景链接
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 《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 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 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 江战役。
4.文体链接
①新闻: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接下来我们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来了解两则 气势恢宏的新闻,看看新闻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首先来学习第一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芜湖( wú) 摧枯( cuī kū)拉朽 溃退( kuì) 荻港( dí )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 力被迅速摧毁。
消息:是简明概括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重 大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②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When(何时)、Where (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 (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 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③新闻的特征: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④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也可适当穿插议论、描 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7张PPT)


十 地点 在芜湖、安庆之间

大 人物 约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胜 利
起因

渡 长
事件
南渡长江
江 结果 突破敌阵,占领长江南
岸广大地区
人 民 解 放 军 百 万 大 军 横 渡 长 江
时间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到
二十二日下午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 阴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比一比:从下面两组句子中,你有什么发现?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 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这些四字词语很有表现力, 人民解放军 语言表达既准确而又生动。
英勇无畏 势如破竹
锐不可当
(侧面)
既可见敌人的狼狈,又可体现 我军的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评析新闻 第2课时
活动一:学做评论员
这两则消息好在哪里?除了时效性外,两则 消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体现在哪些地方?你从新 闻的背后还读出了什么意味?让我们选择几个角 度来评价一下,一个小组一个选题。
排一排:第二则消息主体部分为什么按照“中路军、西 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写? 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 两路军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 所以中、西路军合写在前,东路军单写在后。先写中路 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 路军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 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 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找一找:这两则消息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词。 去掉这个词,句子意思基本没有变化。请你把 它找出来,并谈一谈这个词的作用。

消息二则-优秀ppt课件

消息二则-优秀ppt课件
雄气概 流露出__人__民__必___胜__、__敌__军___必__败__的__坚___定__信__念_。
.
毛泽东
.
1.阅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和要素。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
渡江区域。 主体: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的地点、渡过的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
主要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论
持久战》等论文,《沁园春·雪》《七律·长征》
《清平乐·六盘山》等诗词。 .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 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 隅顽抗,他们对长江防线苦心经营3个月 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 定。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 的命令,并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4月22日毛泽东写下了这两则消息,全面 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 电地点和发电时间。作用:表明材料真 实,报道及时。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美联社 (美国)、路透社(法国)、塔斯社(俄罗 斯)、共同社(日本)
.
3.说说文章的导语部分在文中的特点 及作用。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 扼要的概括出来。 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 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背景: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
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时间
1949年4月20日
地点
长江前线(芜湖—安庆)
人物
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原因
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消息二则》课件_(共80张PPT)

1《消息二则》课件_(共80张PPT)
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5、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6、试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 纷溃败。 摧枯拉朽:
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这里指 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当。 ⑵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
五、合作探究
各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不能解决的留给别组或老师。
找出新闻的导语部分,说说它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
精讲点拨
1、分析消息的结构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2、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事what 何故why
1949年4月20日 长江前线(芜湖—安庆) 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敌军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3、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4、“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 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 用?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
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 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 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 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 作,但仍然要先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4、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 境。
5、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2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2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次 递
细节和新闻背景

III. 导语中未交待的其他新
闻事实及支撑性材料
IV. 其他解疑释惑 的材料
消息写作的“倒金字塔”结构
按新闻价值由高到低的顺序组织事实材料,由重及轻地展开报道,不同于从开 端、发展、高潮到结局的故事化叙事。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 迅速地让人们了解。这种写法很有意义: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 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 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胜 负
战 况
展 望
“倒金字塔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示
标 题:简 明 醒 目 揭 示 新 闻 内 容


I. 导 语:最 有 价 值 的 新 闻 事 实


II. 对导语的展开:支撑性新闻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我已歼灭及其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六、读出情感态度
分类
消息
主要内容 报道新闻整体
时效性
篇幅
强 一般而言较短
突出呈现新闻事件的
新闻 特写 某一场景
一般
灵活
通讯
详细记述新闻事件, 具体表现特定人物
较弱
较长
评论 ……
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 重要问题等发表评论
较强 一般而言比较短
《消息二则》
毛泽东
一、知晓写作背景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 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已经失 去了战略防御能力,但仍有204万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烟幕,构 筑长江防线,企图依托长江天堑,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

《消息二则》PPT课件(完整版)

《消息二则》PPT课件(完整版)

课文初读感知
读 朗读指导: 法 指 ① 第一则消息朗读时要用慷慨激昂、充满豪情的语气去读。 导 ② 第二则消息朗读时要沉着有力,要读出我人民解放军渡江
作战的英勇气概和磅礴气势。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文初读感知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脉 层解:导语,总述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渡江情况。
课文细读品味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句中的“ 不料”一词有 什么作用? “不料”是没有想到,没有预料到的意思。起转折作用, 嘲讽了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稳固性,从侧面表现出人民 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也自然地过渡到对东路军的叙述。
课文全篇探究
[重难点] 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 序叙述?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 西路军所向无敌(较详) 东路军战绩辉煌(最详)
扬我军将士神威
具 体
展渡江战役盛况


1. 消息二则
第二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文细读品味
1.这则新闻的导语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正文的第一句是导语,这句话包括四个新闻要素:
何日(二十一日)、何人(解放军)、何事(渡江)、 何果(渡过长江)。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1.运用四字短语,简洁有力。 文章用了一系列的四字短语,如“军无斗志”“纷
纷溃退”等,写出了敌军不堪一击的狼狈之像,又如 “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等,写出了我军横渡长江、 奋勇向前的豪气,体现了我军攻势之迅猛、凌厉。四字 短语音节短促,生动而有气势。
归纳总结
2.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这则消息所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的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2张ppt)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2张ppt)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 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这句 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对比,客观表现国民党军队的不堪一击 和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流露出胜利者的 喜悦、自豪之感。
4. 还有哪些词语表现出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在 文中圈画出来。 【答案】“不到” 表明时间短,“即已”“正向”表明速 度快,“突破”“占领”“进击”等词语,表现了我军攻 势猛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3. 新闻的主要特点?
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强; 短小精悍,概括性强; 简明扼要,具有固定的结构方式。
渡江战役
1. 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重点) 2. 根据所学新闻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结构,体 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难点) 3.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 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文段二
翻过来看,什么是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 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 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 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 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 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 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 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 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 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 得” ,正是这种作用。
【答案】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 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消息两则》 图文43页PPT

《消息两则》 图文43页PPT
《消息两则》 图文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消息两则》PPT【优秀课件推荐】共43页

《消息两则》PPT【优秀课件推荐】共43页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消息两则》PPT【优秀课件推荐】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第1课 消息二则 课件(幻灯片22张)

第1课 消息二则 课件(幻灯片22张)

• 简洁而具有气势
•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 退, 毫无斗志”。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作战兵力
课 文 结 构
渡江概况 导语: (第1、2两句)
战线(渡江区域) 战况:冲破敌 阵,横渡长江
第1课 消息二则
毛泽东
什么是新闻?
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 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就 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新闻,狭义上又称消息,是对新 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通常分为 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 和新闻述评四类。
新闻(消息):
特点:让事实说话 —— 报道迅速及时—— 简明扼要 ------真实性; 时效性; 简洁性
(从三个方
面概括)
中路军: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主体: (剩余部分) 西路军: 东路军: 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点)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 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 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 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 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 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 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 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 ,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 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突破 越过
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 阵。 没有表现出经过激烈战斗
“渡至” 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 思,而且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而且含有渡江迅 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第 二 题
1、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 我军突破了。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 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简明概括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重 大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内容上有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
结构上有五部分:
包含引标、主标、副标;一篇消息 标题: 可以三标齐全,可以没有引标或副 标,但不能没有主标;
导语: 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用充足的事 主体: 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 步扩展和阐释; 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 背景: 然环境; 结语 新闻结尾 4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
20
毛泽东
.
பைடு நூலகம்21
1、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并概 括出来。 素,即时间、地
.
22
1、这篇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人物: 时间:1949年4月20日至4月22日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 长江战线。
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 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毛泽东
. 1
1、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 识。 2、根据所学新闻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 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学习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 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 无畏精神。
. 2
文化助手
新闻:
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 、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消息:
8
识记字音
溃退 kuì 执行 zhí 魁首 kuí 鳌头 áo
jiān
诞生 dàn 横渡 héng 诸城 zhū 歼灭 签订
qiān
要塞 sài
芜湖 wú 督战 dū
荻港 dí
授予 shòu yǔ 摧枯拉朽 cuī
锐不可当 dāng
9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
10
• 阅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 分;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 消息的基本要求:
• 真实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
夸张);
• 时效性/及时性(报道迅速及时); • 简明性(简明扼要)。 • 注意:消息不是“纯客观”的报道,它
要把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融 入其中。因此 , 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 , 也可适当穿插议论。
• 新闻的写法: • 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
. 15
(标题)
(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 (导语)
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午夜至21日 地点: 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两岸 人物: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起因: 约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 事件经过: 我军英勇善战,敌军纷纷溃退 事件结果: 约三十万人民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
.
16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 了渡江作战部队中陆军的渡江战况,表 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
17
1、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全文不足200字,但是要素齐全,结构 完备,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2、层次清晰,一目了然。 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总体面貌;主 体分成三个层次展开,渡江战斗的时 间、地点;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我军 破敌、进击的态势。
.
11
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2、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 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 电时间。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 、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 18
3、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本文用了一系列的四字句,如摧枯拉 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风平浪静, 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语言 简洁,感情色彩鲜明,形象地再现了战 斗地情景。同时,四字句音节短促,与 所表达的解放军攻势的迅猛、凌厉相得 益彰。
. 19
牛刀小试
请你就校园内发生的事情拟 写一则消息。
. 23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 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 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 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 24
问题探讨
1、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 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2、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3、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 表达效果。
7
时代背景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 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 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 抗,他们对长江防线苦心经营3个月后, 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 命令,并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4月22日毛泽东写下了这两则消息,全 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5
消息固定的格式
“倒金字塔结构”:由主到次 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即把 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 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 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6
作家作品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 后改润芝),湖南省湘潭县韶 山冲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 者。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沁 园春.长沙》《沁园春.雪》 《七律.长征》等。其词雄浑豪 迈、气势宏伟,艺术性强,充 满革命热情。
. 12
导语:
正文第一句
说说文章的导语部分在文中的作用。导 语中“大约”一词说明了什么? 作用:简洁地介绍渡江战役的情况,吸 引读者的注意。
“大约”表约数,突出了新闻语言的准确 性、严密性。
.
13
主体: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诸城进击中。 结语: 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
14
总结本消息的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 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 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 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 (主体)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 (结语) 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