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项研究中调查了不同年龄人的情绪体验
第十章情绪的实验研究
第十章情绪的实验研究第十章情绪的实验研究第一节情绪实验研究中的变量人类存在着六种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绪(高兴、生气、伤心、害怕、惊奇和厌恶)两种基本的情绪研究策略根据一系列已知的情绪反应寻找引起这种反应的各种刺激(准实验研究)选择一种具体的刺激模式作用于有机体,确定所导致的情绪变化(实验研究)一、认知变量1、情境变量让被试直接处于某个情境中(战场上、飞行跳伞现场)让被试观看一个实际发生的情景(悦目的人像、紧张性电影、他人遭受电击)控制认知所依据的因素(期望)2、认知解释实验者操纵的对情境或其他情绪刺激的认知解释(真实的或虚假的)3、自我报告情绪状态量表情绪特质量表从形式上区分:情绪体验的直接提问形容词检核表等级评定量表(分化情绪量表)二、行为变量1、情绪性行为——在特定情绪状态下的典型情绪性行为2、情绪表现——身段表情、面部表情、言语表情3、完成行为——某种操作性行为(旷场反应)三、生理变量(一)研究方法1、损伤法2、电刺激法3、化学刺激法(二)生理指标1、皮肤电反应2、循环系统的指标(心跳或脉搏、血管容积、血压)3、呼吸(吸气呼气比率法、I分数法、次数法)4、语图5、脑电波6、生化指标测慌仪测慌仪又称为多项生理记录仪根据情绪与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而制成的生理反应指标综合测量仪器,它可以同步记录各项生理指标?包括心率、血管容积、呼吸、皮肤电反应与脑电波等两个测量指标对关键词的有意义或不正常反应对关键词的反应时间延长四、情绪研究的方法刺激-反应法刺激-反应法认为情绪是联系刺激和反应间的中间环节,通过刺激和反应间的联结来推测内部情绪。
–条件性情绪技术——根据条件化的结果来推断内部情绪–双跑道程序——改变其中某条跑道后出现奖赏的概率,观察被试通过两条跑道的时间,并推断相应的情绪状态(Amsel)。
评价优点–控制相当严密–程序内部可操纵的变量多–解决了研究伦理方面的难题不足–主观因素会干扰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只可用于研究情绪本身情绪诱导法情绪诱导法指研究者运用一定的方法直接操纵情绪状态,然后记录或观察积极或消极情绪下被试的各种心理、行为或生理指标,以探讨情绪和其他这些指标间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实验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第一节一、与穷人为邻你会更开心英国《独立报》报道,你是不是曾经想过要搬到一个高档社区,那里的人开着豪华车,经常出外度假。
如果有这种想法,你得再想一想,因为最新研究发现,与富人住在一起会引发失望情绪,而且会对邻居产生嫉妒心理,你的心情会比搬家前更糟糕。
美国的研究人员对邻里关系进行了一项长达两年的研究,发现不能“赶上邻居的生活水平”是导致人们产生不幸福感的一个主要原因。
美国国家经济调查局公布的着一条调查结果显示,富人会让那些结局的邻居对自己的住房、收入和休闲等各方面更加失望。
参与这项研究的哈弗大学经济学教授埃尔佐•卢特默说:“我们的幸福与我们的邻居的富裕程度成反比,如果你被富裕的邻居包围着,你就会感觉不幸福。
”搬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好事,预示着你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有所提升,进入到一个更高档、舒服的社区中。
可是人们很快就开始把自己的衣食住行与邻居比较了,最后会感觉到比搬家前跟不幸福。
这一研究结果解释了“巴克开特现象”巴凯特是英国广播公司的系列剧《保住面子》里的一个人物,她喜欢观察他的邻居们,看人家有什么收获,如果别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她就感觉不舒服,而他自己同时在邻居面前又有着强烈的优越感。
卢特默总结道:“如果我们的邻居都是穷人,我们的欲望也会低,反之如果邻居们都比我们富有,我们就会把自己的标准提高,一旦达不到目标,失败感就必然产生。
”第二章第二节一、环境温度对犯罪行为的影响心理学家就采用相关研究:他们收集了几十个美国城市的气温资料和当时的犯罪记录,通过相关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比如20°—40°),随着气温的增高,犯罪率也在上升。
第三节一、印刻效应劳伦兹认为人类的侵犯冲动生来就有,且无法改变。
有趣的是,劳伦兹在对幼小生物印记(imprinting)行为的研究恰恰提供了本能影响动物行为的证据。
在对刚刚出生的小鸭的依恋(attachment)行为进行研究时,劳伦兹发现刚刚会走的小鸭会追随它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客体(有生命没生命均可,只要能够活动就可以),并与其建立起依恋关系,劳伦兹把这种现象叫做印刻。
心理咨询师考试历年真题答案与解析
心理咨询师考试历年真题答案与解析1.检验测验分数能否有效地划分由效标所定义的团体的一种方法是()。
A、相关法B、区分法C、命中率法D、失误法【答案】B【解析】区分法是检验测验分数能否有效地区分由效标所定义的团体的一种方法。
此外,效标效度的评估还有:①相关法是求测验分数与效标资料间的相关,这一相关系数称为效度系数;②命中率法是当测验用来做取舍的依据时,用其正确决定的比例作为效度指标的一种方法。
2.比奈—西蒙量表的编排方法是()。
A、并列直进式B、混合螺旋式C、因素分析法D、逻辑分析法【答案】B【解析】常见的测题排列方式有两种:①混合螺旋式,先将各类试题依难度分成若干不同的层次,再将不同性质的试题予以组合,作交叉式的排列,其难度则渐次升高,如比奈-西蒙智力量表;②并列直进式,将整个测验按试题材料的性质归为若干个分测验,同一分测验的试题则依其难度由易到难排列,如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3.受应试动机影响最小的测试是()测试。
A、成就B、智力C、能力D、投射【答案】D【解析】受测者参加测验的动机不同,自然会影响其回答问题的态度、注意力、持久性以及反应速度等,从而影响测验的成绩。
在测量成就、智力和能力倾向等变量时,只有受测者的动机强烈,才可能尽力争取好成绩,某些社会经济地位不高的受测者,由于接受测验的动机不强烈,其能力往往被低估。
动机效应在测量态度、兴趣及人格等典型行为表现时也有影响。
4.以再测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
A、大B、可靠C、小D、不确定【答案】A【解析】用重测法估计信度的优点在于能提供有关测验是否随时间而变化的资料,可作为受测者将来行为表现的依据。
其缺点是易受练习和记忆的影响,如果两次施测相隔的时间太短,则记忆犹新,练习的影响较大,相关会偏高;如果相隔的时间太长,则身心的发展与学习经验的积累等足以改变测验分数的意义,而使相关降低。
最适宜的时距随测验的目的、性质和受测者的特点而异,一般是两周到四周较宜,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六个月。
儿童青少年情绪调节问卷在中高年级小学生中的初步修订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为完成目标进行的监控、评估和修正情绪反应的内在与外在过程[1]。
情绪调节作为儿童早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心理过程和方面,是儿童常态和病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机制[1,2]。
小学阶段是儿童情绪调节发展的关键时期[1]。
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而经常使用不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则是一半以上DSM-Ⅳ轴I 精神障碍疾病的核心症状[3]。
研究表明,9~11岁焦虑障碍儿童相对于正常儿童较多地使用沉思、灾难化等不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较少使用认知重评策略[4]。
10~12岁儿童认知重评与抑郁情绪显著负相关,表达抑制则与抑郁情绪显著正相关[5]。
虽然表达抑制的使用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减少[6],但我国小学生中抑郁情绪依然比较普遍,且随年龄增加有上升趋势[7]。
研究发现文化因素能够调节成人表达抑制与负性情绪间的关系,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个体表达抑制与负性情绪间关系低于个人主义文化下的个体[8],但该模式并未在儿童样本中进行验证。
因此,对学龄初期儿童情绪调节进行更为广泛、深入的探索,具有重【基金项目】2015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5CSH004);2015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5221);2014年辽宁科技大学青年项目(2014QN28);2015年辽宁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专项(2015FR11);2015年辽宁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学改革项目(cxcy-2015-16)通讯作者:刘文,wenliu703@儿童青少年情绪调节问卷在中高年级小学生中的初步修订陈亮1,2,刘文1,张雪1(1.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2.辽宁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鞍山114051)【摘要】目的:修订适合我国中高年级小学生使用的儿童青少年情绪调节问卷(ERQ-CA-C ),并进行信效度检验。
方法:采用整群取样法选取三个城市三所小学的1103名小学生,对儿童情绪调节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群组验证性因素分析、聚合效度分析、信度分析。
学前教育原理,章节测试 第三章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心理学的界定儿童的年龄范围是指()A.0~14岁B.3~18岁C.0~18岁D.0~12岁【解析】C 一般来讲心理学中将0~18岁的个体称为儿童。
本章对儿童的理解主要采取的是心理学的界定。
2.儿童都是先发展感知觉,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儿童开始发展记忆、情绪、思维、动机、想象等心理活动。
这体现了儿童发展的()A.个体差异性B.整体性C.连续性与阶段性D.方向性和顺序性【解析】D儿童的心理发展也体现出明显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从心理活动的发展顺序看,儿童都是先发展感知觉,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这为其他认知活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儿童开始发展记忆、情绪、思维、动机、想象等心理活动。
3.我国学者对儿童的年龄阶段的划分是()A.0~3岁婴儿期;3~6岁幼儿期B.1~3岁婴儿期;3~7岁幼儿期C.0~3岁婴儿期;3至6、7岁幼儿期D.1~3岁婴儿期;3至6、7岁幼儿期【解析】C我国学者通常认为0~3 岁属于婴儿期;3至六七岁的儿童处于幼儿期。
4.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水平,既有前面年龄阶段思维的“影子”,又在向下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趋近,体现了儿童发展的()A.顺序性B.连续性C.阶段性D.整体性【解析】B儿童的发展具有连续性,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水平,既有前面年龄阶段思维的“影子”,又在向下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趋近。
5.幼儿能够完成某项活动,会影响其自信心和成就感,这说明儿童的发展具有()A.连续性B.整体性C.顺序性D.个体差异性【解析】B儿童各种心理因素如情绪、认知、社会性等的发展,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某一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其他因素的发展。
因为某项活动的完成情况,影响其自信心和成就感,体现了不同因素之间联系的整体性。
6.下列关于儿童个体差异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速度不同B.不同领域的发展速度是相同的C.不同领域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D.不同儿童的发展速度存在差异【解析】B发展速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速度不同;不同领域的发展速度不同;不同儿童的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
2008年心理学考研312真题及答案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强调心理学不应该以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派是()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人本主义 D.行为主义2.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哲学和()A.生理学 B.社会学 C.人类学 D.物理学3.通过裂脑人研究来揭示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科学家是()A.布洛卡(P.Broca) B.拉什利(K.S.Lashley)C.斯佩里(R.Sperry) D.威尔尼克(C.Wernicke)4.颜色视觉的三个基本属性是()A.色调、波长、照度 B.色调、明度、照度C.波长、明度、饱和度 D.色调、明度、饱和度5.视觉感受野位于()A.外侧膝状体 B.额叶 C.视网膜 D.视觉皮层6.频率理论在解释听觉现象时,使用的声音频率范围是()A.500HZ以下 B.1000~5000HZ C.5000~10000Hz D.10000Hz以上7.观众把篮球比赛中穿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相应地归为不同的球队,这体现了知觉组织的()A.对称性原则 B.邻近性原则 C.连续性原则 D.相似性原则8.小张去车站接一位陌生客人,他的预期会影响对这位客人的辨认。
这种知觉的加工方式主要是()A.“全或无”加工 B.颉颃加工 C.自上而下的加工 D.自下而上的加工9.检验注意过滤器理论经常使用的实验范式是()A.双耳分析 B.语义启动 C.双任务操作 D.视觉搜索10.随年龄增长,个体的快速眼动睡眠量()A.越来越多 B.越来越少 C.呈U型变化 D.呈倒U型变化11.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方式是()A.视觉编码 B.听觉编码 C.语义编码 D.形象编码12.在对系列呈现的学习材料进行自由回忆时,最后呈现的材料遗忘少。
这种现象称为()A.首因效应 B.启动效应 C.词优效应 D.近因效应13.谢帕德(R.N.Shepard)和库柏(L.A.Cooper)的“心理旋转”实验主要说明了表象具有()A.概括性 B.可变通性 C.可操作性 D.稳定性14.“音乐家必须去创造音乐,画家必须作画,诗人必须写诗……一个人要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就必须真实地面对自己。
第一章(测试练习)心理学对象
第一章(测试练习)心理学对象第一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及其学科发展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并在所选项字母上划圈)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而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这位被誉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旗手”的是() B A.马斯洛B.冯特C.弗洛伊德D.华生2.心理学把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B A.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心理动力D.心理特征3.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心理特征的是()CA.能力B.气质C.意志D.性格4.在下列选项中,主张用内省法来研究人对不同刺激反应的心理学理论是()DA.机能主义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构造主义5.机能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个体在适应环境时的()BA.外显行为B.意识活动C.意识经验D.认知过程6.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能够客观观察和测量的()AA.外显行为B.心理机能C.意识经验D.意志过程7.在心理学实验中,由实验者安排、控制、操纵与实施的实验条件称为()AA.自变量 B.因变量 C.控制变量 D.无关变量8.在探讨适龄男女青年对爱情观影响的心理学研究中,该自变量是()AA.性别 B.年龄 C.爱情观 D.社会影响9.运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某一事物反应差异的研究方法是()C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验法 D.调查法10.在下列相关系数中,表示两个因素之间相关最小的相关系数是()CA.+1.00 B.+0.32 C.-0.24 D.-0.9311.研究正常成年人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A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人格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12.运用心理学原理诊断和治疗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DA.生理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人格心理学 D.临床心理学13.伴随心理活动过程的心理特性是() BA.知觉 B.注意 C.记忆 D.思维14.认为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感觉、意象、感情三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心理学理论学派是()DA.机能主义心理学B.格式塔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构造主义心理学15.在下列选项中,两者搭配错误的是()AA.冯特-构造主义B.詹姆斯-格式塔C.华生-行为主义D.罗杰斯-人本主义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并在字母上划圈,多选、少选均为错误)1.心理学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分为()ACA.心理过程B.社会心理C.人格D.消费心理2.下列选项中,认知过程包括()ACDA.感觉B.知觉C.记忆D.注意3.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动力的有()ABCDA.需要B.动机C.爱好D.兴趣4.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研究,其目标有()ABCDA.陈述B.解释C.预测D.调控5.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学科有()ACD A.哲学B.物理学C.生物学D.生理学6.在心理学理论中,主张对人的意识进行研究的心理学流派有()ACDA.构造主义B.行为主义C.机能主义D.精神分析7.在心理学诸多研究方法中,测验法按内容可以分为()BCA.个别测验B.成就测验C.人格测验D.团体测验8.在下列选项中,有关心理特征的有()ABC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意志9.在心理学研究中,为确定事件或现象因果关系的变量有()ABC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控制变量 D.测验变量10.工业心理学包括()CDA.消费心理学 B.群体心理学 C.工程心理学 D.管理心理学11.在下列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可能使用问卷或量表进行研究的有()ACA.调查法 B.观察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12.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分别把心理学称为三大势力的有()ACDA.行为主义 B.认知心理学 C.精神分析 D.人本主义13.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解释人格结构的概念有()ABC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他我14.在运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若被观察者发现自己的活动正在被观察时,可能会引起的现象有()BDA.被观察者偏差B.观察者偏差 C.被观察者效应 D.观察者效应1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BCDA.个体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三、简答题1.简述人的心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一、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及探讨情绪智力这个词是德国人首先提出的。
1986年柏尼在博士论文《情绪研究》中明确探讨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
而将情绪智力作为理论概念正式提出的却是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和新罕布尔大学的梅耶,1989--1990年,他们连续发表两篇学术论文,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理论,将情绪智力定义为:“监察自身和他人的感情和情绪的能力, 区分情绪之间差别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信息以指导个人思维和行动的能力”。
在他们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之后,围绕情绪智力概念的讨论日渐激烈,其中最出名的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他于1995年在《情绪智力:为什么它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了解自身感受,控制冲动和恼怒,理智处事,面对考验时保持平静和乐观心态的能力。
此外,与现在的情绪智力相提并论的情商(eq)概念则是由巴昂于1988年在其博士论文中首创的。
2000年,他主编了《情绪智力手册》,全面介绍了情绪智力的研究情况,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
它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健康。
自从情绪智力于1996年传入中国以来,学者们纷纷给情绪智力下定义,如许远理将情绪智力定义为“感知与体验、描述与评价、调节与控制内省情绪、人际情绪、生态情绪的能力”。
陈家耀则进一步提出用情志力一词来概括有关情绪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的支持、导向和动力作用等心理活动。
情志力的内涵是意向,其外延,从成分来说有情绪、意志和个性。
徐小燕、张进辅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影响其成功与否的非认知性心理能力,包括情绪觉知能力、情绪评价能力、情绪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情绪表现能力等五种因素,它们又分为若干次级因素成分”。
这些概念均从不同的维度对情绪智力做了概括,但现存的问题是学界对情绪智力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这与对情绪智力在国外的术语“emotional intelligence”中emotion一词到底该如何理解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还与对其外延和内涵的恰当界定联系紧密。
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证据、质疑和展望
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证据、质疑和展望*高科李琼黄希庭【摘要】摘要: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是解释自我控制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该模型认为,所有的自我控制行为依赖一种共同且有限的能量,执行自我控制会消耗这种能量,导致自我损耗效应的产生,但能量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得以恢复和提升。
该模型得到大量行为和生理层面研究的支持,但也有研究者从疲劳、情绪、动机、血糖指标、时间知觉等方面提出质疑。
未来研究可从自我能量的性质、总量等角度进一步完善能量模型,同时结合我国文化探讨理想、信念、价值观对提升我国国民意志力的作用。
【期刊名称】心理学探新【年(卷),期】2012(032)002【总页数】6【关键词】关键词:自我控制;能量模型;自我损耗;理想;信念;价值观【文献来源】https:///academic-journal-cn_psychological-exploration_thesis/020********.html自我控制(self-control)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特征之一,研究自我控制是理解自我本质及其机制的关键(Baumeister,2009)。
20世纪70年代以前,自我控制一直是哲学、宗教、法学的研究范畴,并且常以意志(volition)作为其代名词。
之后心理学家也开始关注自我控制,20世纪80~90年代已经出现了不少考察该现象的实证研究。
当前对自我控制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有三种取向:发展研究取向,着重探讨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人格研究取向,将自我控制视为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并来考察其内部机制;认知研究取向,认为自我控制是信念、期望、态度、意图的函数。
认知取向下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例如,TOTE模型、双系统理论模型(hot-cold model)。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取向——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该模型是基于TOTE模型提出的,自提出以来就备受关注,并得到了诸多研究的证实和发展。
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研究综述_龚雨玲
究都遵循基本情绪的研究取向, 主张存在明确的几个情绪范 畴, 而且它们是普遍的情绪状态, 适用于人类的所有种族和民 ⑩ 根据基本情绪的研究取向, 面部表情是明确的 、 确定无疑 族。 的, 因此表情识别对所有人都非常容易, 而且, 情绪的识别会 自动地发生, 不需要语言的参与, 甚至年幼的婴儿都能够区分 不同的表情 。 但是, 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模棱两可的情境, 需 。 当别人的情 要额外的线索来帮助我们判断面部表情 例如, 绪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时, 人们就比较难以识别这一表情 。 近 语义信息是情绪知觉的必要的背景线索, 并且 期的研究表明, 语言本身可 以 影 响 一 个 人 如 何 理 解 其 他 人 行 为 中 包 含 的 情 Lindquist 等人的研究还发现, 绪 。 此外, 通过使用标准的语义 饱和程序使得情绪语言不容易通达时, 被试会更难以判断面 瑡 瑏 孔所表达的情绪 。 第三, 情绪的认知控制 。 情绪调节能力是人类适应环境 的一种重要的认知功能, 它是指我们对产生什么样的情绪, 什 瑢 瑏 么时候产生它们, 以及如何体验和表达它们等过程的控制 。 情绪调节反映了认知对情绪的控制作用 。 Gross 提出了 5 个情 情境修正 、 注意调配 、 认知变化和反应 绪调节策略: 情境选择 、 调节 。 他认为 前 4 种 是 在 情 绪 反 应 发 生 之 前 采 用 的 聚 焦 策 略, 因为这些策略发生在情绪反应趋势被完全激活之前, 它们 在尚未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外周生理反应之前被使用; 而第五 个策略是针对情绪反应的策略, 出现在情绪反应倾向产生之 这时上述策略都已经被使用 。 通过回顾与再评价 ( 即认知 后, Gross 认为再评价 变化) 和抑制 ( 即反应调节) 相关的研究, 和抑制策略会导致不同的情感体验 、 认知和社会后果 。 2. 情绪与认知交互作用的神经基础 随着 fMRI 技术的使用, 大量认知过程可以与大脑特定部 位建立对应关系 。 大部分 fMRI 研究结果都表明, 认知过程对 应的脑区是大脑皮层 。 但关于控制情绪的大脑区域则众说纷 纭, 难以取得一致意见 。 因为人们在研究情绪时, 对情绪的定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之逻辑判断削弱题专项习题及解析
削弱题型专项1考古学家对安第斯地区出土的900年到2800年前的人类骨骼进行了研究。
从中提取出的某些化学同位素成分,反映出那里的人当时多以玉米为食。
“玉米文化”带动了安第斯地区的人口增长,当时爆发的几次大规模战争也与争夺稀缺的适种玉米的土壤有关,战争导致了社会体系不断变革和发展。
因此他们得出结论“农业推动了古代安第斯社会的发展”。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A安第斯地区的印加文明早在2800年前就经历了几次较大的社会变革B安第斯地区3600年前的人类以沿海打渔为主,直到2800年前左右才逐渐向内陆迁徙C从人类骨骼中提取的另一些化学同位素反映了人们当时也食用马铃薯和豆类D安第斯地区的社会体系拥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后又衍生出多种社会形态2某军事驻地有9名士兵陆续出现身体极度不适的症状。
据调查,在距这9名士兵驻守点约200米处停有两辆被贫铀弹击毁的坦克。
医生认为,这是由于他们吸入了贫铀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粉尘。
但有关专家反对说,贫铀弹击中目标后,其产生的放射性粉尘最终会沉降在爆炸点150米的范围内,因此不会影响这些士兵的身体健康。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反驳上述专家的言论:A研究已经证明,贫铀弹会诱发各种肿瘤疾病B该地区的风一向很大,贫铀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粉尘会被风吹到40公里外的地方C在爆炸点150米范围内吸入放射性粉尘的士兵均出现了身体不适症状D爆炸事件发生后,路过该地的某居民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3研究发现,试管婴儿的出生缺陷率约为9%,自然受孕婴儿的出生缺陷率约为6.6%。
这两部分婴儿的眼部缺陷比例分别为0.3%和0.2%,心脏异常比例为5%和3%,生殖系统缺陷的比例分别为1.5%和1%。
因而可以说明,试管婴儿技术导致试管婴儿比自然受孕婴儿出生缺陷率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该结论:A试管婴儿要经过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过程,人为操作都会加大受精卵受损的风险B选择试管婴儿技术的父母大都有生殖系统功能异常,这些异常会令此技术失败率增加C试管婴儿在体外受精阶段可以产生很多受精卵,只有最优质的才被拣选到母体进行孕育D试管婴儿的父母比自然受孕婴儿的父母年龄大很多,父母年龄越大,新生儿出生缺陷率越高4传统观点认为鸡蛋黄胆固醇含量高是直接造成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脑中风的罪魁祸首。
2024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精选试题5
2024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精选试题5第1题:单项选择题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转向应用研究。
(A)纯理论研究(B)经验研究(C)实验室研究(D)哲学思辨【正确答案】:A第2题:单项选择题人格结构动力理论的典型代表是()。
(A)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B)荣格的内外向人格结构理论(C)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D)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正确答案】:A第3题:单项选择题第一反抗期发生的时间大约是()。
(2009-05)A、1~2岁B、3~4岁C、7~8岁D、13~14岁【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第一反抗期(逆反期)的表现是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年龄主要是3~4岁;第二反抗期(逆反期)的表现是要求人格独立,社会地位平等,要求精神和行为自主,反抗父母或有关方的控制。
第4题:单项选择题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这种模式被称为()。
(A)简约模式(B)加权平均模式(C)概括模式(D)中心品质模式【正确答案】:D第5题:单项选择题癔症多以()为发病基础,在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病程反复迁移。
(A)躯体疾病(B)人格倾向(C)社会环境(D)季节变化【正确答案】:B第6题:单项选择题强、平衡、灵活的神经过程是()气质类型的神经基础。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正确答案】:B第7题:单选题海德的态度转变理论是()。
A、认知失调论B、角色理论C、社会交换论D、平衡理论【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心理学家海德提出的平衡理论强调在态度转变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他认为在人们的态度系统中,存在着一些情感因素之间或者评价因素之间趋于一致的压力,如果出现不平衡现象,那么个体就会向平衡这一方向转化。
另外,个体在态度转变的过程中往往会遵守“费力最小原则”,也就是人们会尽可能地转变情感因素而使态度保持平衡。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调查问卷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调查问卷
背景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问卷,旨在探索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相关因素。
调查目的
本调查旨在收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支持服务。
调查内容
1. 个人信息:年龄、性别、学校等基本信息。
2. 心理健康状况:使用心理健康量表评估青少年的自评心理健康状态。
3. 压力因素:调查青少年可能面临的主要压力因素,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
4. 心理健康问题:探索青少年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5. 支持需求:了解青少年对心理健康支持的需求,如心理咨询、社会支持等。
调查方法
我们将通过在线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保证参与者的匿名性和
隐私保护。
问卷将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问题,并提供选择性答案
和开放性回答空间。
调查结果分析
收集完问卷数据后,我们将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出有
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的结论。
调查结果将被用于制定相关政策和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服务的决策参考。
保密和伦理
我们将严格保护参与者的隐私和信息安全,所有收集到的数据
将仅用于统计和研究目的。
参与调查的青少年将被告知他们有权拒
绝参与或随时退出调查。
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问卷,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青少年心理健康事关他们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将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关政策,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人格概述
2、特质流派
致力于研究一个 人的人格到底包 括哪些特质?
3、人本主义流派
认为人格责任感 和自我认同感是 造成人格差异的 主要原因。
4、认知行为流派
人格核心是各种 习得行为模式的 集合,而习惯是 经过长时间的条 件反射、强化、 社会观察习得的。
5、生物学流派
通常用遗传和生 理过程来解释人 格的个体差异。
第一节 人格概述
案例:
佳琪周末和朋友一起去商场吃饭,听见对面一个女人大声和服务员说话:“你们餐厅是不是 属于某某集团啊?到底好不好吃啊?”佳琪和朋友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那是一个中 性打扮的中年女士,剪着利落的短发,穿着格子衬衫和牛仔裤,一个人吃饭。佳琪和朋友对视了 一下,心中有了对这个大姐的判断。
第二节 人格测试与分析
课堂练习:测一测
高分者人格特征 认真、勤奋、井井有条、守时
维度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
低分者人格特征
马虎、懒惰、杂乱无章、不守 时
信任、宽容、心软、好脾气
宜人性(agreeableness)
多疑、刻薄、无情、易怒
自寻烦恼、神经质、害羞、感情 用事
冷静、不愠不火、自在、情感 神经质/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
第一节 人格概述 四、人格类型与人格特质
1、类型理论 2、特质理论
第一节 人格概述 1、类型理论
卡尔·荣格:内向&外向 内向者:注意力、能量指向内在,通常安静、 稳重; 外向者:能量指向外在,通常胆大、好交际。
A-B型
大五人格结构
16PF人格结构
第一节 人格概述 1、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人格是连续的,可以测量的,测量的 单位就是特质。
sdq量表中反向评分的内容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sdq量表中反向评分的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SDQ量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评估的有效工具。
在评定儿童的行为和心理状况时,SDQ量表通过收集关于孩子的行为和情绪问题的信息,帮助专业人士、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
然而,针对SDQ量表中的一些项目,需要使用反向评分来准确地衡量相关特质。
1.2 目的本文旨在概述和说明SDQ量表中反向评分的内容,并阐明其意义与必要性。
我们将介绍SDQ量表的基本定义,讨论反向评分在儿童心理健康评估中的应用背景和必要性,并提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此外,我们还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设计合理反向评分项目、如何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技巧以及如何解读结果并提供应用建议等实践指南。
1.3 结构本文将按照下述结构进行阐述:首先,在“2. SDQ量表介绍”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什么是SDQ量表、该量表用于评估什么内容以及其分类与维度。
然后,在“3. 反向评分的定义与意义”部分,我们将详细解释反向评分的概念和背景,并阐明其在儿童心理健康评估中的必要性和应用背景。
接下来,在“4. SDQ反向评分实践指南”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设计合理的反向评分项目、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技巧以及解读结果并给出应用建议等实践指南。
最后,在“5. 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的重点观点和发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SDQ量表中反向评分的内容、意义及其在儿童心理健康评估中的应用,为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和家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2. SDQ量表介绍2.1 什么是SDQ量表SDQ量表(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是一种常用的心理评估工具,旨在评估儿童和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情况。
它由英国心理学家Robert Goodman于1997年开发,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教育研究和社会调查等领域。
大学生心情调查
大学生心情调查1、是否为在校大学生【单选题】○ 是○ 否2、你的性别是【单选题】○ 帅哥○ 美女3、你的性格是【单选题】○ 精力旺盛,兴奋性高○ 性格外向,善交际○ 行为内向,做事有条不紊○ 内心极度内向,多疑多虑4、最近心情如何【单选题】○ 各种开心,各种兴奋○ 像平时一样,无大喜无大悲。
○ 被琐事困扰,心累○ 心情极度失落。
5、影响你心情的因素是【多选题】□ 学习中的困惑□ 家庭因素□ 生活中的琐事□ 感情上的问题6、心情不爽时,会持续多久【单选题】○ 一个小时内○ 一个小时到半天○ 半天到一天○ 超过一天7、心情不爽的时候会做什么呢【多选题】□ 睡觉□ 听歌□ 吃东西□ 购物□ 喝酒□ 其他8、心情对睡眠的影响【单选题】○ 失眠○ 变少○ 不变○ 变多9、心情不好时,会选择什么类型的歌曲【单选题】○ 某歌手的歌曲○ 伤感的歌曲○ 激情舞曲○ 励志歌曲10、心情不好时,是否影响饮食【单选题】○ 是○ 否11、心情对饮食量的影响【单选题】○ 不吃○ 进食减少○ 无影响,无变化○ 进食增加12、心情的变化,是否对饮食类型有所影响【单选题】○ 是○ 否13、心情失落是更钟情于哪一类食物【多选题】□ 水果、蔬菜□ 肉□ 串串□ 膨化零食□ 甜食□ 变态辣□ 其他14、对于情绪调节,说出你的独到见解【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代中国人心理健康变迁趋势
当代中国人心理健康变迁趋势作者:辛自强池丽萍来源:《人民论坛》2020年第01期【摘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是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本文通过综述43项有关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得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各类人群,包括军人、大学生、工人、教师、医护人员、中学生等心理健康水平变迁趋势,以期基于研究成果,为改善各类人群心理健康的政策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变迁社会变迁 SCL-90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经济社会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人民的幸福上,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所追求的中心目标。
因此,我们要关注人自身的发展,其中包括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是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关乎人民自身福祉与经济社会发展。
人的心理健康及其他心理指标在一生中会不断发生变化,不仅随个体年龄增長而变化,也会随着时代而变迁。
单看一个人的心理,我们很难得出个人心理是随着年龄在发展,还是社会变迁使然。
如果把一代人和另一代人相比,就能看到每一代人的心理各有不同特点和风貌,这种代际差异就是心理变迁的体现。
简言之,在社会变迁背景下,心理也会变迁。
认识到心理变迁的存在并非难事,能准确测定、量化这一变迁过程却不容易。
心理变迁研究的难点主要在于方法层面。
考察心理变迁最直接的方法是对每一代人做各种心理指标的测定,并逐年追踪以确定变迁趋势。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一直缺乏大样本的、长历史时段的心理追踪监测。
一方面,每一个当下都在不断成为过去、成为历史,我们通常难以在出发的时候,就设想好对某个历史进程做全程追踪研究。
另一方面,即便有学者意识到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这种大型追踪调查,其工作量、经费需求非常巨大,非单个学者可为,需要国家重视,并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此事。
虽然没有大型追踪数据库可用,但研究者每年会发表大量调研成果,总结对某一或某些人群一些心理指标的测试结果。
改变儿童心理学的20项研究
改变儿童心理学的20项研究1.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自我认知能力发展有着明显的差异。
Children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levels of self-awareness at different ages.2.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The family environmen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3.儿童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在不同阶段有着显著的发展变化。
Children's social skills and emotional regulation abilities undergo significant developmental changes at different stages.4.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受到个体差异和环境影响。
Children'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trategies are influenced by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5.儿童的性别和性别认同在心理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Children's gender and gender identit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6.亲子关系对儿童的情感安全和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re crucial to children's emotional security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7.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着身心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Children experience rapid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as they grow.8.自我控制能力对儿童的学习和行为表现有着重要影响。
熬夜的社 会调查报告
熬夜的社会调查报告《熬夜的社会调查报告》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熬夜似乎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生活常态。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熬夜的社会调查。
本次调查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的人群,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以下是对本次调查结果的详细分析。
一、熬夜的现状1、熬夜的普遍性调查结果显示,超过 7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有熬夜的习惯。
其中,年轻人(18-30 岁)是熬夜的主力军,超过 80%的年轻人经常熬夜。
而在 30 岁以上的人群中,熬夜的比例也达到了 60%左右。
2、熬夜的时间分布大多数熬夜的人集中在晚上 12 点至凌晨 2 点之间入睡,还有一部分人甚至会熬到凌晨 3 点以后。
值得注意的是,周末和节假日是熬夜的高峰期,许多人会因为放松和娱乐而延长睡眠时间。
3、熬夜的原因(1)工作压力约 40%的受访者表示,工作任务繁重、加班是导致他们熬夜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在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如互联网、金融等,员工为了完成工作目标,不得不牺牲睡眠时间。
(2)娱乐活动超过 30%的人熬夜是因为沉迷于手机、电脑游戏、电视剧等娱乐活动。
社交媒体的兴起也让很多人在晚上花费大量时间刷朋友圈、微博等。
(3)心理因素约 20%的人表示,由于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导致他们难以入睡,从而养成了熬夜的习惯。
二、熬夜对健康的影响1、身体方面长期熬夜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生病。
还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激素失衡,出现长痘、发胖、月经不调等问题。
此外,熬夜对心脑血管系统也有很大的危害,增加了患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
2、心理方面熬夜会使人的情绪变得不稳定,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易怒等情绪问题。
长期的睡眠不足还会影响认知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
3、生活方面由于熬夜导致睡眠不足,第二天会感到疲惫、困倦,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
同时,也会打乱正常的生活节奏,影响饮食和运动规律,进一步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试卷
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1. 社会工作者小王在社区开展关爱高龄老人的服务,经过需求评估后,小王在服务策划时对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介入的方法和步骤等都作出了详细的安排。
小王的做法体现了社会服务策划中的()原则。
A. 简单性。
B. 可行性。
C. 详尽性。
D. 效率性。
2. 某社区社会工作者小周在工作中发现,该社区高龄化现象比较突出,急需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等服务。
由于社区服务资源有限,只能选取部分老年人作为服务对象。
小周在制订服务方案时,确定服务对象的主要依据应是()。
A. 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
B. 社区老年人口的性别比例。
C. 老年人的社区参与程度。
D. 社区老年人口的教育程度。
3. 社会工作者小李在分析社区老年人需求之后,开展了针对老年人的社区服务活动。
下列工作中,属于服务执行过程中的工作是()。
A. 了解老年人喜爱的文体活动类型。
B. 为服务活动制定合理目标。
C. 及时表彰鼓励表现突出的志愿者。
D. 开展老年人对服务活动的满意度调查。
4. 社区社会工作者在暑假举办一个提升青少年沟通技巧的小组活动,发现有个女孩经常离开小组接听手机。
此时,社会工作者适当的处理方法是()。
A. 委婉劝她退出小组。
B. 在小组中讨论小组规范。
C. 让她在组员面前检讨。
D. 和其他组员讨论她的行为。
5. 小组工作是由不同阶段组成的动态过程。
下列工作任务中,属于准备阶段的是()。
A. 商定小组契约。
B. 处理抗拒行为。
C. 制定小组规范。
D. 招募遴选组员。
6. 在小组工作的中期转折阶段,小组成员关系走向亲密化,小组内部权力竞争开始。
此时,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是()。
A. 增强组员对小组的认同感。
B. 处理小组冲突。
C. 形成稳定的小组关系结构。
D. 协助组员把认知转变为行动。
7.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开展一系列活动,为社区居委会选举做准备。
他们利用家访、教育讲座等形式,引导居民认识和关心居委会的功能,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4项研究中调查了不同年龄人的情绪体验,表达和控制。
在研究1中,选取了一个社区样本中的127个非裔美国人和欧洲裔美国人(年龄在19-96岁)作为被试,研究2中,被试为社区样本中的82名中国的美国人和欧洲裔美国人(年龄在20岁- 85岁),在研究3中,选取了社区样本中两个不同年龄组(年龄在20-35岁和70岁以上)的49位挪威人为被试,研究4中的被试为样本中的1080个美国修女(年龄在24-101岁)。
在整个研究中,出现了一致的年龄差异模式。
与年轻的被试相比,年长者则报告较少的负面情绪体验和更大的情绪控制。
调查结果是:关于情绪的表达有较少的一致性但是具有年龄上的差异,年长的被试表现力较小。
从结果解释来看,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人对情绪的管理能力会越来越强。
流行的刻板印象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就不那么情绪化了:在成年早期,人们具有丰富旺盛的情绪精力发展到成年中期乃至老年,人的情绪会缓和、冷却,做出更为理性的行为布罗姆利,1990年;Cumming和亨利,1961)。
相对于一些小经验主义的认识,这种刻板印象已经普遍发展到童年后期以外的领域(汤普森.1990)。
但也有一些迹象表明,寿命分析情绪可能是富有成效的。
例如,情绪的研究者普遍认为情绪的体验和人的认知评价的情况是密不可分的(福克曼,拉撒路,Pimley ,诺瓦切克,1987年拉撒路,1991年拉撒路和福克曼,1984年)和动机实现特定的目标(斯坦因莱文,1987;斯坦因和Trabasso ,1990)。
发展心理学专家越来越认识到人们的认知评估类型是有年龄差异的(布兰查德字段,1986;布兰查德-字段,营地,&卡斯珀jahnke,1995)和相对突出的特定动机(Carstensen认为,1993)。
此外,年龄差异均在情绪的显著性(卡斯特森土耳其查尔斯,1994年)和理解性(LabouvieVief德沃,1991年Labouvie - Vief ,德沃,布尔卡,1989年Labouvie Vief ,哈基姆- 拉森,德沃,与Schoeberlein ,1989)上发现了。
总而言之,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人们的下半场的生活可能涉及情绪的变化。
然而,很少有直接寻址情绪和情绪管理在成年期和老年期的研究。
在本文章中,我们研究的报告调查结果中,被试被问到三个领域的潜在变化的情况:情绪体验、情绪表达和情绪控制。
情绪体验情绪体验和年龄的研究总体表明:随着年龄的变化,自我报告的情绪体验的频率和强度在下降,在一个研究中,,Diener和同伴执行了一个短形式的影响强度的测量(AIM),它评估了强度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和五项一般的行为量表(GBI),挖掘情绪干扰的症状,选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被试样本,年龄介于16岁至68岁(迪纳,山特维克,拉尔森,1985)。
在这个样本中,AIM 中年龄相关为- 0.26和GBI项中年龄相关为-0.32数据表明:正面和负面的情绪情感体验与年龄的相关联系都在减小。
在第二项研究中,劳顿和他的同事使用一个大型社区样本,包括三个年龄组:年轻的(年龄18-29岁),中年(年龄30- 59岁),和老年(年龄60 岁以上)的被试。
报告了情绪强度与年龄有关的跌幅(劳顿,Kleban ,拉贾格帕兰,院长,1992年)。
年长的被试更有可能比中年和年轻的参被试支持项目如“其他人做这件事情往往会比我更兴奋”和“我的消极情绪是很少的”(Lawton等人,1992年,第174页)。
Barrick和他的同事还发现,在情绪强度与年龄有关的跌幅,但仅限于负影响(哈钦森,巴里克(Barrick),德克斯,1989年)。
在他们的社区样本的年轻人(年龄在18 - 25岁之间)和老年被试中(年龄60岁以上),他们发现老年被试自我报告的发病率和负面影响的强度比年轻被试的低,但没有年龄为积极的影响差异。
但是在积极影响上没有年龄差异。
在两个实验室研究中,被试被要求回想强烈的情感经历。
然而他们的情绪体验却未发现与年龄相关的差异。
在一个研究中,从三个年龄组(年龄24-40岁,年龄45-60岁,年龄65-80岁)中各选取了10名妇女作为被试,,Malatesta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在相同的指示下,重温三个负性情绪任务时,没有证据证明其强度与年龄的差异有关(马拉泰斯塔,、伊扎尔,卡尔弗,Nicolich ,1987年)。
类似地,在一个实验室年长被试的研究(年龄71 – 83岁)年Levenson和他的同事观察研究发现:对先前做的让被试回想有趣的情绪体验强度的实验,从被试自我报告的结果来看,这些被试与年轻被试没有差异(列文森,卡斯特森,弗里森,埃克曼,1991)。
这些研究表明,体验情绪的度能力和特别的一些情感经历是有区别的。
虽然在在指令下回想强烈情绪体验的强度没有明显的年龄相关的差异,但是在日常生活的潮起潮落中,年长被试报告的情绪体验的强度较低,也不那么频繁。
从总体的研究结果来看,年龄差异对负性的影响可能比对积极情绪的影响更可靠。
情绪表达与老化有关的情绪改变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导致情绪表达行为的变化,,但是它在塑造社会互动方面起到最重要的作用。
是不是也有证据证明在情绪表达老化方面的改变?研究人员使用自我报告措施和行为的观察来评估在人的生命过程中是否情感表达的行为在减少,比如主观感受。
劳顿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年长的被试更有可能比中年或更年轻的被试支持声明比如“我很少哭”以及“不管我心理是高兴的或者难过的,我表现出来的几乎是相同的”(劳顿等艾尔。
,1992,第175页)。
相比之下,Malatesta和Kalnok(1984)在包含两个关于一般可能性项目“说出自己的感觉”和“因为情绪表现出来的行为”(第303页)的情绪抑制因素中没有发现年龄差异。
尽管这些东西被认为比情绪本身的表现力更广泛(总&约翰,1997年,出版中)。
在情绪表达上,与年龄有关的行为改变方面的证据表现力也是好坏参半。
马拉泰斯塔等(1987)。
当他们故意重唤起被试强烈的情绪事件的时候,他们发现年龄对于评级被试面部表情的精确性时没有主效应。
同样,列文森和他的同事发现,在一个重温情绪的任务中,没有证据说明在情绪的表现力方面存在差异。
在这个重温情绪任务中,在试验期间,被试无意识表达的情绪行为的百分比没有年龄上的差异(李文森等人,1991)。
然而,当使用一个实验室范式,让配偶彼此交互,卡斯特森和他的同事发现,在一个讨论夫妻冲突关系的谈话中,相对于中年夫妇(平均年龄为44岁)而言,老年夫妇(平均年龄为63岁)在幽默感,愤怒,厌恶,好斗性以及发牢骚方面表现出较小的兴趣,(卡斯特森,高特曼,列文森,1995年)。
有趣的是,在这些相同的对话中,他们发现,老年夫妇比中年夫妇表现出更深的感情,这表明在情绪的表达上,一些积极的情绪也会免除一般年龄引起的衰退。
正如情绪体验的研究,对于年长的被试在重换强烈情绪和附随的情绪表达的行为上,没有证据证明他们能力存在差异。
然而,无论是在日常情绪表达的自我报告,还是在具高生态效度的实验室范式——讨论配偶问题——情绪表达行为减少的证据得到了。
类似主观经验研究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情绪表达与年龄相关的可能性在减小可能会被限制主要为负性的而不是正面的情绪。
情绪控制通常情况下,当情绪发生或消失的时候人们不会袖手旁观,相反地,当人们有情绪的时候,人们试图影响他们的情绪,会想象这些情绪是如何产生的或者表达的(Gross与列文森,1997年). 鉴于这种尝试在情绪调节方面对心理健康是重要的(Gross & Mufioz, 1995 ),所以,在考虑随着年龄的变化是否在情绪体验与情绪表达时伴随着平行与老化有关的改变情绪控制的问题是必要的。
在更广阔的领域应对和年龄相关的变化以及防御过程在以前已经描述过(例如,Aldwin ,1991年,哈基姆- 拉森Labouvie - Vief ,霍巴特,1987年;麦克雷,1982年),但据我们所知,只有两个研究直接涉及到研究情绪控制与年龄相关的变化。
相反地,在情绪的体验和情绪的表达上与年龄的相关性明显下降。
然而仅有一个研究中的年龄差异是明显的表明情绪控制是随着年龄变化增强的。
在这项研究里面,Lawton等人(1992)发现,相对于年轻和中年的被试,年长的被试更有可能同意以下这些项目:“我试图保持一个中性的状态,避免情绪化的状况发生”和“我尽量避免情绪化反应,无论这个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Lawton等人,1992年,第175页),这两个项目均表明在老年被试中情绪控制是增强的。
Labouvie - Vief和他的同事采访了12个青春前期的青少年(10-14岁),青少年(15-18岁),青年(19 -29岁),成年人(30-45岁),中年成人(46-59岁)以及老年人(60-77岁),了解了他们生气、难过、恐惧和高兴的体验(Labouvie,哈基姆- 拉森Vief等,1989)。
在采访中,探测器是用来评估被试是怎样体验和控制自己的每一个情绪的,后来编码了为表示四个级别的经验和调整的抄本。
在四个成年组中,没有出现与年龄相关的调整等级。
在已经记录与年龄相关的变化的三个领域中,有关情绪控制的研究是最少的。
然而,有一些证据表明,情绪控制可能会岁着年龄的变化有所增强,尽管有关这个领域研究的缺乏限制了我们的信心。
目前的研究在目前的研究中,我们使用一个种族和文化不同的样本集检验情绪体验、情绪表达和情绪控制与年龄的变化的关系。
在每个样本中的被试,虽然招募了不同的研究项目,回应了涉及这三个领域的项目。
我们考虑到一个问题是,这些不同的样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广泛的被试组,从而使我们能够测试有关情绪和情绪控制年龄差异的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遍性。
尽管所有的横截面的年龄比较——本文所述的那些一在有关年龄变化方面的研究都毋庸置疑地受到他们能力的限制,特色鲜明的样本让我们有更大的信心猜测情绪管理的发展变化有更大的可能性。
在这个研究里面我们有两个主要的目标,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在情绪的体验、表达和控制研究中通过使用一系列广泛的措施继承和扩展先前的研究。
第二个目标是评价起源于白人中产阶层被试的文化假设在这个研究领域的可能性(他们在这个领域有了绝大多数的样本),而不是来自于真实的年龄相关的变化(见麦克法兰,罗斯,和Giltrow的,1992)。
如果共享的关于情绪应该如何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改变的文化假设反应了一个特定族群的信念,并且这些信念在文学结果中是负责的,我们不希望这些结果通过民族和文化群体广泛推广。
相反地,如果调查结果代表了可靠的年龄相关的变化,我们将期望在不同的文化样本中发现类似的效应。
研究1:非裔美国人和欧洲裔美国人社区样本我们的第一项研究选取的是来自旧金山湾区,一个文化和不同种族地理区域的被试,要开始探索情绪体验、情绪表达和情绪控制与年龄有关的变化,我们在每个领域都用了总体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