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记承天寺夜游》预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3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1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并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学设想:(1)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正音正字,顺畅诵读。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次文时的处境。
(2)教法学法:1、注重诵读教学。
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展开讨论、解释疑难,教师作必要的点拨和适当的讲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时安排:一课时(4)准备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流程:一、导语设计,走近苏轼宋代有个大诗人叫苏轼,你们可曾读过他的诗文?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曾学过他的一首词,叫《浣溪沙》。
哪位同学还能背诵?(指名背诵这首词)这位大文豪才华横溢,但他的命运却不太好。
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其心情可想而知。
但他善于自我解脱,与友人张怀民一起夜游承天寺。
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笔下,显得澄澈透明,如诗如画。
现在让我们与这位大诗人共同夜游承天寺吧!(板书课题作者)二、展示学习目标(投影)三、整体感知课文,疏通文章内容(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互相解决疑难。
2、听录音:听清生字读音及难读句的节奏,标注在书上。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4、组织学生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集体读。
(二)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并口头翻译课文。
2、划出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组织交流:先小组交流,共同讨论,后全班交流解疑。
4、学生当堂笔译。
四、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出示投影:1、文章最后一句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你认为这句话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a学生思考、讨论,解决疑难。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22. 记承天寺夜游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诵读、积累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方法:朗读、讨论、赏析★知识链接苏轼(1037~1101 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
苏轼一生命运坎坷。
嘉祐二年(1057 年)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
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
因母丧回蜀。
嘉祐六年(1061 年)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 年)还朝任职,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
他强调改革吏治,反对骤变。
认为“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
因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从熙宁四年(1071 年)起,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
每到一处,多有政绩。
元丰二年(1079 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深文周纳,罗织罪名,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狱,这就是历史上的“乌台诗案”。
5 个月后被贬黄州为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94 年)哲宗立,任用司马光,废除新法。
苏轼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由于与当政者政见不合,再次请调外任。
先后任杭州、颍州、扬州知州。
后迁礼部兼端明殿、翰林待读两学士。
绍圣元年(1094 年)哲宗亲政后,苏轼又被一贬再贬,由英州、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
直到元符三年(1100 年)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
死于常州。
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承天寺”在湖北黄冈县南。
《记承天寺夜游》作于宋元丰六年(1083 年),时作者被贬在湖北黄州。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6篇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6篇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1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并背诵。
2.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丰富情感,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
教学难点:“闲人”蕴含的丰富内涵。
【学法点睛】◎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准字音,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1.一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遂()寝()荇()(2)文学常识积累《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北宋的(),字()是()家、()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代表作品有()、()、()()。
2。
二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词语。
(1)念()相与()中庭()空明()但()闲人()(2)一词多义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无与为乐者寡助之至(3)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4)古今异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今义:月色入户古义:今义:念无与为乐者古义:今义:【温馨提示】◎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学法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四字诀”:留:人名地名保留不译;加:单音节加字组成词;删:赘余的文言词汇删去;换:找近义词【温馨提示】老师帮你学知识3.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文章内容。
4.三读课文,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老师帮你学知识“记”即游记;记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点明游的地点;“夜”点明时间。
题目点明文章的写作内容,简洁明了。
苏轼少时即精通经史,善于写文章。
21岁即高中进士,38岁任密州太守,40岁任徐州太守,43岁(元丰二年)任湖州太守。
也就是在这一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两年后出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闲散不管事的官职),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没有薪俸。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简单介绍苏轼(年代、字、号、“三苏”等)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在堂上背诵课文;能记住重点字词意义(户、欣然、念、遂、空明、盖、耳等)积累文言字词。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运用“三读法”,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学习文言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反复朗诵、品味写景的句子,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月”景的优美;品读议论性语句,能结合写作背景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作者微妙的情感。
一读:读懂、读顺课文;二读:读懂课文内容;三读:读中品优美语句,读中悟作者感情。
【学习过程】加油!-------------过关等级 A 1、结合课下注释或查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遂.寝.藻荇.竹柏.2、准确朗读课文,并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过关等级 B 1、结合课下注释或查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根据重点字词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文言文字词的积累,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你真的读懂文章了吗?请回答下列问题,进入下一关。
【温馨提示:可用原文的句子回答问题】作者为何“起行”?作者为何去寻张怀民?他为何只去找张怀民?他们所见夜景如何?面对月景,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综上所述,此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请分别在文中标识。
【温馨提示:圈点勾画法】三读:读中品、读中悟【你的小组呢?一起来解决吧!】 -------------过关等级 C1、品月景【温馨提示:品读月景之前,请将课文有感情地再朗读一遍,闭上眼睛,进入景中】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月”景的优美。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学生用)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授课教师:张雪梅授课时间:2013年11月28日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背诵全文。
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学习难点:
1、品味作者描写月色的句子妙处。
2、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习流程: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见预习案二)
三、进入新课学习
(一)课文内容感知:
1、听朗读录音,正音,注意节奏。
(见预习案三)
2、自由朗读两遍。
3、齐读一遍。
(要求:读音准确,恰当断句。
)
4、文言字词句子疏解:(见预习案四)
5、巩固重点翻译的字词和句子
6、翻译全文。
(二)走进苏轼的情感世界:(结合预习案一的写作背景及张怀民的相关介绍)
A、解决解题时的疑问。
(独立思考,自主回答)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2、作者夜游为何去“承天寺”?(幻灯片12、13)
B、合作探究苏轼的情感世界:(合作探究)(幻灯片14)
1、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幻灯片15)
2、“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幻灯片16)
四、情感朗读课文
五、美点追踪:
找出描写月光的句子读一读,品析一下苏轼又是怎样描写月光的呢?
六、课堂总结。
七、情感背诵全文
八、学后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 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执教者:一、学习目标1、识记关于苏轼的文学常识,熟读背诵全文2、结合课下注释,掌握常用文言词语,培养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3、学习记事、写景、抒情的融合,感悟作者简洁的语言特点4、反复朗读,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二、学习重难点1、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课前预习1、注音:解衣( ) 寝()藻荇( ) 遂至()相与()2、导学案160页,理解词义(2),并自行翻译全文,翻译不了的做好标记3、作者及背景简介(查找资料完成)导学案159页乌台诗案:(一句话简括:起因经过结果)唐宋八大家:四、导学步骤(一)、文本翻译(课下注释是重点,瞻前顾后是关键)1、朗读,小组合作释疑2、老师抽查过关(1)翻译接龙(2)重点词句抽查,注意加粗词语的翻译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质疑探究(“我思,故我在”)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呢?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想一同赏月。
2、作者夜游,看见了描写了怎样的夜景?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并赏析。
(可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想象奇特,比喻新奇。
3、作者夜游期间,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结合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心情)提示:欣然起行(欣喜之情)念无与为乐(有点遗憾)遂(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寻(有急切访友之情)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感慨知音稀少)4、小组讨论文中“闲人”是什么意思?提示:“闲人”,即清闲的人。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和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
2.体会景物描写句的妙处。
3.理解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1.课文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细节品味。
感受月夜美景,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1.阅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
课内探究一、学1.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
你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时间、地点、事情、体裁)(2)从写“月”的诗句导入。
2.检查预习。
(1)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录音范读。
(2)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
3. 自主阅读。
结合注释,译读全文,有不能解决的字词句要做上记号,完成自读思考题。
4.小组合作。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进行合作学习。
二、导1.全班交流。
(1)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探讨结果,并呈交小组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2.精讲点拨。
【点拨方法】品析写景句的方法指导:①运用手法(修辞手法、字句特点等);②明确对象,提炼特征;③分析效果(作用: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等,人物感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把月下之景比成水中之景,以“积水”比月色,表现“空明”的特点,以“藻荇”比竹柏的影子,写月影的“交横”。
这两句,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映照出作者的胸怀。
【参考答案】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积水空明”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3.深度探究。
探究题: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先四人小组探究,后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并对各小组的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记承天寺夜游学生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感受文章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3、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情【学习重难点】:感受文章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情。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我预习,我知道。
1、调动你的语文积累,写出两句关于月的诗句。
2、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
苏轼一生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
他初入仕途,因上书反对新法被迫离京。
后十年先后调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文----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词---- 苏辛:()()诗---- 苏黄:()()书画----():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二、自主朗读,熟悉课文。
1、读得流畅响亮。
2、读得字正腔圆。
3、读得抑扬顿挫。
4、读得层次分明。
三、翻译。
1、对照注释,小组讨论,找出不会翻译的句子。
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念无与为乐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四、课文赏析(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课文的开头交代了哪些内容。
2、找出文中描绘月景的句子,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什么特点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流露出作者怎样情绪?五、议一议。
考试失利,家遭不幸,请求拒绝,这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如果真的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定向·诱导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味。
2、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
3、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自学·探究课前自学1、知作者,明背景苏轼,字,号,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弟弟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所谓“乌台诗案”“乌台”又是御史台的习惯说法,那是因为据《汉书·朱博传》里记载,御史府(台)中有许多柏树,常有数千只乌鸦栖息在树上,晨去暮来,号为“朝夕乌”。
因此,后人将御史台称为“乌台”。
苏轼案是被御史李定等人告发。
罪名是反对变法,诽谤朝廷,对君不忠,都是从苏轼诗文中寻章摘句找出来的。
所以称“乌台诗案”.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课堂学习一、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
用/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念无与为乐者水中藻荇交横二、二读课文,翻译理解。
要求:读一句,译一句。
解释:欣然:遂:盖:相与:但:中庭:翻译:念无与为乐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三、三读课文,赏析课文: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3、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5、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四、小结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讨论·解疑你的疑问:反馈·总结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记承天寺夜游》精品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记承天寺夜游》精品学案《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一、预习导学1、收集展示与月有关的古诗句。
2、作者简介苏轼,______(朝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____________并称“三苏”,是“_______________”之一。
3、给下列字词注音。
解衣()遂至()藻荇()二、讨论展示1、齐读原文2、自由阅读课文,各小组根据注释进行翻译,将不懂之处划出来,班上交流。
三、探究点拨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2、作者所见的夜景如何?3、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练习巩固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月色入户()(2)欣然起行()(3)念无与为乐者( )(4)遂至承天寺()(5)怀民亦未寝()(6)积水空明()(7)盖竹柏影也()(8)但少闲人()2、熟读并当堂背诵五、评价反思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人教版八年级上《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27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2、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美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著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难点:《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第 1 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
指导朗读,力求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想象,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背诵课文;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 学案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设计班级小组姓名编号:学习目标1、诵读:读出文章韵味,达到熟读成诵。
2、品味:感受文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
3、感悟: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诵读、品味学习难点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方法诵读、品味、合作探讨。
知识链接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轼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还是著名的画家。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苏轼21岁中进士,满怀报国热情,但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狱,这就是历史上的“乌台诗案”。
至此42岁的他被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写本文时,他在黄州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
虽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以“闲人”自居,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是真正得意。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课前)1、我知道苏轼的作品有《》、《》、《》、《》、《》等。
2、我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写出易读错的字并注音)(1)(2)(3)3、我能对照注释,解释全文。
(写出重点字词并解释)(1)(2)(3)(4)4、细读第一段,这段话叙述作者寻伴夜游的事。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5、品读第二段作者用“”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写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
本段未用一个“”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怀柔四中导学案初二语文编写人:马雪燕
班级:姓名:课题: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
⑴积累文言词汇。
⑵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⑶理解短文的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预习
1、作者简介
2、翻译全文
二、课上探究
1、划分文章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本文集中描写月下美景的句子是: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3、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它与____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
4、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主旨句)是:
5、文中交织着作者怎样的复杂心情与思绪?
(1)(2)(3)(4)(5)
6、文章结尾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学案一、知识归纳:1、文学常识填空:《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过他的文章和诗词有。
2、重点实词翻译:念寝但相与闲人空明户交横遂至交横盖3、重点句子翻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内容理解: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
(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5)、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
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6)、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二、中考链接:(一)(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
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
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
②皎然:洁白的样子。
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设计《记承天寺夜游》学案设计一、学前热身猜猜看:他是谁?他学识广博,多才多艺,散文、诗词、书画元一不精。
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代表了宋代的最高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开豪放派新风;他的书画为“宋四家”之首。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
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二、学海导航同学们,古往今来,山川景物,日月草木,曾勾起文人多少感慨,几多情怀?才华横溢的苏轼仕途不畅,频遭贬滴,但他却活得旷达洒脱!只要活着,他就不放弃机会,就要拥抱自然造化的一切,生命不在于时间的短长,而在于质量和过程。
弃睡起行,邀友同乐,踏月夜游,何其潇洒?试问,庸陋之辈可有此般兴致与胸襟?《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
三、出海储备亲爱的学友们,准备好了吗?我们的语文快乐之旅就要出发了,在这次航海中假如你遇到了困难,千万不要忘了运用老师为你准备好的知识储备,它们会帮助你战胜风浪,使你顺利抵达彼岸。
资料一:2000年法国《世界报》这样评论苏轼:“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
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
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的确,苏轼21岁中进士,13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
他从青少年起便抱有济世之志,可是仕途坎坷,随着北宋的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 岁(元丰二年)因作诗讽刺王安石的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任职上苏轼备受监视,近乎流放。
这期间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闲暇时纵情山水,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不朽篇章。
《记承天寺夜游》导的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教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念、寝、步、寻文言虚词:但、遂、相与、盖、耳。
2、理解感觉作者的特别心境。
3、能够娴熟、正确的阅读课文,朗诵并背诵课文,领悟凝练委婉,饶有余味的语言。
4、学习作者描绘月光的手法。
二、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理解要点词语的含义。
解(jiě)衣藻荇(zǎoxì)ng遂(suì)至未寝(qǐn)柏bǎi)2、填空:苏轼(1037-110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
北宋有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迈派词人代表。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相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拘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讯摧残,差一点丢了脑袋。
此乃历史上闻名的“乌台诗案”。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务”,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类状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风景作了美好的描述,真切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也表现了二人即他和张怀民的深沉友情和无穷感触。
三、学习指导:(一)、翻译课文:1、解说加点字(1)月色入户门(2)欣然起行快乐的样子(3)念无与乐者想;的人(4)遂至承天寺于是(5)相与步于中庭一同、漫步(6)庭下积水空明清澈透明(7)水中藻荇交横交织纵横(8)盖竹柏影也本来是(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不过;罢了2、翻译下边句子: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翻译:月光从门射进来,我快乐地起来行走。
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我)想到没有能够共同游玩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寻张怀民。
3)何夜无月?哪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可是罕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篇一:【创意说明】新的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感受祖国的语言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
同时创设富有新型的师生关系的课堂。
据此,本案在设计时要表达新课改理念,拟采用以读为基准,带动对文本的解读,扣住文眼闲字做文章,创设富有活力的开放型课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
3.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4.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探究,形成个性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教学突破】1.引导学生朗读,在反复诵读中体味作品意境,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环节。
2.扣住文眼闲字做文章,深入对文本的解读。
教材分析与设想:贬官之作,多悲情,即闲游,诣也是落寞之举。
教科书,教参均持此观点,一般教师教学时当然要落入窠臼之中。
解脱自由的生活,精神上的变化反映到诗文上,即以儒家入世精神自励,关注民生而变为超旷放达。
只言“自嘲,自慰,自叹〞之闲,却无视“自得〞之闲,似乎不能给生活在现代快节奏的学生以精神上的高层熏陶和启悟。
真是怎一个“闲〞字了得!故我在教学中完成文言文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想抓住“闲〞字“乐〞字作一探究,看能否讲出新意来!【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月夜图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猜人物激趣,导入新课猜人物。
师: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的过日子,却说人生无趣。
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记承天诗夜游》
一、预习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
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二、预习指导
1.借助语文书和参考资料(练习册、知识链接等),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分钟)
(1)“苏轼”、“张为民”。
(2)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查字典解决朗读过程中的生字词读音,完成“积累运用”中的划分朗读节奏。
(2分钟)3.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大意,将不明白的地方用红笔标出来,并完成“积累运用”的词语解释。
(5分钟)
4.熟读课文,逐字试译课文,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8分钟)
5.梳理重点文言现象。
(15分钟)
(1)古今异义:念,步,盖,但,耳,。
(2)一词多义:与。
(3)词类活用:乐。
(4)完成“积累运用”的句子翻译。
我觉得还需要补充积累的重点文言现象是:
三、探究预习
1.文中有许多描写“月色”的句子,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2.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并作些分析。
3.作者为何自称“闲人”?“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四、课后反思
1.学习感悟和收获:
2.怎样再次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