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之课程创新

合集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教 师要 改 变“ 基础 ” 课在 学 生心 中枯 燥 大道理 的形象 , 就需 要突破 传统 的单 方传 授 的教学模 式 , 综合 运用 多种 教 行记忆 , 至 于 对教材 中原 理 的理 解 与 接受 , 学 生 并 没 有安 充 分发 挥 教 师与 学 生之 间 、 学 生与 学生 之间 多边 排 时间和 精 力 去思 索 、 去 体验 , 使得 思 想 政治 理 论课 教 学 学 方法 , 互 动 的教 学机制 的作 用和 功效 ,营造 轻松 的课 堂环 境 , 使 丧 失 了真正 的价值 取 向和 归 宿。 结 课 考试 之 前 对教 材 中 的概 念 、 理论 无 条件 地 、 机械 地 进
的思想道 德水 平和 法律 素养 。并且 , 学 生针 对这 种考核 方 式 大 多采取 课上 随意 听 听、 课 下 不翻 阅教材 和考 前 突击背 关键词 : 思想 道 德 修养 与法 律 基 础 教学 改革 教 学 方式 诵 的学 习方式 , 也 同样 离学校 开展 本课 程 要达到 的教 学 目 “ 思 想道 德修 养 与 法律 基 础 ” 课( 以下简 称 “ 基础” 课) 标 有所 差距。 是普 通 高 等院校 对大 学 生入 学 后开 设 的第 一 门思 想政 治 2“ 基础 ” 课教 学改革 之思 考 理论课 , 该 课 程 以 引导 学生 适应 大 学 生活 为 起 点 , 培养 大 针对“ 基础” 课教 学 中存在 的 问题 , 探 索创 新型 的思政 学生 高 尚理 想 道德 情操及 良好 的法律 素养 , 是拓展 大 学生 理 论课 的教 学模式 很有 必要。 综合 素质 的重 要 内容 , 是 实现 各专 业人 才培养 目标 必不可 2 . 1 教 学 主体 的 变革— — 教 学 中 的单 一 主体 变 革 为 少 的基 础 课 。 … 双 边 主体 随着 中宣部 、 教 育 部《 关 于 进一 步 加 强和 改进 高 等 学 要构建 “ 基础” 课 教学 的新体 系 , 就要 按照 现代 教育理 校 思想 政治 理 论课 的意 见》 的贯 彻 落 实 , 现 有 的“ 基础” 课 念重构 教学 活 动 中的师生 关 系 , 充 分调 动和 发挥 学 生学 习 内 容精 简 , 重 点整 合 , 综 合性 增 强 , 知 识面 更 广 , 涉及 到 大 同时 善于 发挥教 师 的引导 、 启发作 用 , 学生 的理 想信 念、 价 值观 、 心理 素质 、 道德观 、 就 业观 、 婚 恋 的积极 性和 主动 性 , 关键 点是 教 师要转 变角 色与思 路。 “ 亲其 师 才能信 其道 ” , 观及 法 制 观 等 , 几 乎 涵 盖 了从 国 家到 个人 、 从 家庭 到社 会 的 方方面 面 内容 , 因此该 课程 已经 不 再仅仅 是 一 门思想 政 思 想政 治理 论 课教 师的人 格 魅力 和 平 等 的师 生 关 系是扭 教 师只 治理 论课 , 而且还 是一 门社 会综 合课 程 , [ 2 1 因此 该课程 的教 转学 生对思 想政治 理 论课教 学偏 见 的一剂 良药 。【 基础” 课 课 堂 中逐 步 与学生 构建 民主 、 平等 的 学应 不 同于传 统政 治理 论课 的教 学模 式 , 为 了加 强 本课 程 有在 今后 的 “ 师 生关 系 , 才 能形 成 以发挥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为基础 的教 学 的教 学 实效 , 对传 统 的教学 方式进 行 改革是 十分 必要 的。 模式 , 教 师在 一定 程 度上 逐 渐从 “ 台前 ” 退到“ 幕后” , 从 单 1高 校开展 “ 基础 ” 课教 学 中常见 的 问题 方传 授知 识 转变 为引导和 启发 学生 主动 参与 教学 全过程 。 “ 基础 ”课 在 大多数 高校 的教 学 中存在 不 少 亟待 解 决 不是 教 师作 用 之 降低 , 而 是 对教 师 的 问题 , 集 中表 现 为学 生 对该 课 仍持 有 空洞 说 教 、 枯燥 乏 教 师 这种 角 色 的转 变 , 不仅 要 求教 师课 前 熟 悉教 案和 课 件 , 同时 味 的印 象 , 与其作 为思 想政 治理 论课 之一 占据 学生 思想 政 的要 求之 提 高 , 要 提高应 对 学生提 问的思辨 能力 、 分析 总结 学生 发言 的能 治工作 的主渠道 的地位 尚有差距 。究其原 因 , 主要如 下 : 力等, 激 活学 生 的思维 灵感 , 点燃 学生 的思想 火花 , 鼓励 学 1 . 1 学 生 主 体 地 位 的缺 失 生 多思 考、 多提 问 , 致力 于让 学生 掌握 丰富 的现 实材 料、 科 “ 基础” 课 的教学基 本 固守传 统 的授 课模 式 , 教 师与 学 分析 问题 的方 法 , 注 重 培养 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精 生是主、 客体 的关 系 , 教 师是 单 方主 体 , 是 教 学 的 中心 , 居 学 的认识 、 神 , 如 此 , 学 生 的 主体 意识 会得 到激发, 探 索欲 望增 强 , 逐 高 临下地 将信 息讲 授 给学 生 , 而学生 只 是被动 地 接受教 师 学 会 自主 分析 现 实 问题 , 在 教 的 所 灌 输 的理 论和 知 识 ,学 生 的主 体 性和 独 立 性 往往 被 忽 渐 学 会创 造 性地 学 习 , 引导下解 决 思想上 的 困惑 与矛盾 。 略, 学 生 的求异 思维和 探 究精神 得 不到 发展和 培 养。 长 此 2 . 2 综合运 用 多种 教学 方式 以往 , 学 生 对该课 的学 习就 会缺 少热 情 , 缺 少 思辨 , 只是 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a d p l ia d c t n n o ic l e u ai .Ke r s t o y wo d :
ta h n e o mai n;t a h n t o oo y; ta h n y t m; t a h n e c i g r fr t o e c i g meh d l g e c i g s se e c ig
W A G N Yue— x i
(S adn ntueo o ec n ehooy Jnn hn og2 00 C ia) hn ogIstt f mm readT cn l , i ,Sad n 5 13, hn i C g a
Abs r c : Th d o o ia n oiia h o y c ure i ol g y t m o c ry o ti e lg c la d p lt a ta t e i e lgc la d p lt lt e r o s sa c le e s se t a r u d o o ia n oii l c c e u ain a d t e ma n fo to h i h nn 1 d c to n h i r n ft e ma n c a e .To b ngi t ulp a “ h d o o ia n rlc lia in a d r n o f l ly t e i e lg c a d mo a u tv t n i l o t e lg lba i f re u ain c u s s c a n l ,a d i r v “ h d oo ia n rlc liain a d t e lg l h e a ss” o d c to o r e h n e s n mp o e t e i e lg c la d mo a u t to n h e a v b ss frc u s ft e a e la n u n e,a d t i he i l b rt st e t o y o e l gc la d p lt a rb— a i ” o o re o h pp a nd i f e c l n h st ssea o ae h he r fi oo i a n oii lp o d c lms t a x s n ta hng,e tb ih s te g a fta h n e o m ,a d ma e e e fta h n eo m e u t n e h te iti e c i sa ls e h o lo c i g rf r e n k sa s r so e c i gr f r rs lsi i o d rt mp o e t e ta hn u lt r e o i r v h e c ig q aiy,a d o tmie h e c i g e fc fsr n t e n n mp o i g i e lgc l n p i z s t e t a h n f to te g h nig a d i r vn d oo ia e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提高思想 道德修 养与法 律基础课 的教 学 实效性 ,其 中一 个重要 环节 就是要搞 好 课堂教 学模式 的设计 与创新 ,利用 有 限 的课时 ,使教学 效果 达到最 大化 。做 好 课 堂教 学设计 ,是提 高思想道 德修养 与
法律基 础课教 学实效 性的重要 前提 。而 运用 “ 理论导 引 +材料分析 +情景表演 ” 的教学模 式 ,是 提高 思想道德 修养 与法 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有益尝试。
将 每个 专题 的教学 内容 分 为 三个部 分 , 三位 一体 ,相 互配合 ,师 生互动 ,共 同
来 说 ,思想道 德修养 与法律 基础课 的教

为一个教 学主题 服务 ,可充分 发挥课 堂
模式转换成师生共同完成的一场 “ 合奏” 。
第 三步 :形式 多样 的情 景表 演训 练
辩才 ,最终让 他们感 受到 思想道德 修养
与法律 基础成 为一 门 “ ”的课程 的无 活
特 点 ,把 所要讲 的理论 内容设计 成一个
个具 有挑 战性 的主题 ,去 激活学 生的思
穷魅力 ,这是 政治理 论课 的 目标 ,也将
会为学生带来更多 的感动与实惠 。
维 ,引发 思考 。为此 ,首 先 ,应 在所讲
授 的理论 主题上 找到一个 与实 际密切相 关 的切入 点 ,并 提出 问题 ;其次 ,应运
用 简洁 明了的语 言和观点 ,使之逐 层深 入 ,引导 学生去思 考 ,去 理解 ,直至产 生 共鸣 ;再次 ,应 进一 步 向学生 阐明 学
习某 一 理 论 的 必 要 性 、重 要 性 , 以 及 怎
相互接触 、 交流 的机会。 此外 ,可结合具体的单元训练 内容 ,
使他 们有 所思 、有 所悟 、有所得 ,以显

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的现状, 针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提 出构建传统教 学模式与多元教学方式兼
顾 , 内实践与社 会 实践兼顾 , 校 基本素养与职业素质兼顾—— 三位一体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 课教 学模式 , 以期提 高《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课的教学 实效性。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不仅要有教师的研究性教学 , 更需要有学生的研究 性学习。其优点是充分体现 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提
高学 生学 习积 极性 , 助 于培 养 学 生 的创 造 性 , 有 能
健全学生的能力结构 和保证学生能力发展的和谐 性 。其缺 点是 耗 时多 , 易 把握 , 教 师 、 不 对 特别 是 学 生都有较 高 的要求 。讲 授模 式 : 种课 堂教学 模式 这
动 性 、 术性 和感染 力 , 须 一 改 以往 教 学 资 源单 艺 必
为教学时间的限制和教学经费 的不足使这种“ 课
外” 实践 基本 上流 于形式 。
2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 目标对《 基础》 课教学模式
建 立 的 比较稳 定 、 型 的 教 学 结 构 框 架 或 活 动 程 典
序 。我国 目 前高等 院校《 基础》 课教学 比较流行的
教学模 式有 以下 的两种 主要 模式 。研 究模 式 : 学 教 的 目的是 培 养具 有 创 新 能力 的研 究 性人 才 , 以 , 所
学起点又不 同, 文化 、 专业素质不同, 甚至生理 、 心 理素质也有差别 , 因此 , 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素质 结构复杂 , 水平参差不齐, 教育难度较大, 不太适合 照搬本科院校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另一方面, 从课 程 自身建设来看 , 也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目

“移动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模式——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移动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模式——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出的一种 旨 实现理论教 学和 实践教 学有效结合的教 学模 式。本 文以《 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教 学为例 , “ 就 移动课 堂 ” 学模 式 的形成依 据 、 型 形 式设计 以及 对 “ 教 课 移动 课 堂” 学模 式的基 本 认 识 等 问 教
题 进行探 索。
关键词 :移 动课 堂” 教 学模 式 ; “ ; 大学生 思想政 治教 育
中 图分 类号 : 6 1 G 4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6 3— 7 2 2 1 )2— 0 4— 4 17 8 7 ( 0 2s r o ”: h w o e o d o o i a M b l a s o m t e Ne M d fI e l g c l
Ab ta t C mb n t n o e r n rc ie e u a in i h u d me tlp i cp e o e l gc la d p l ia sr c : o i a i ft o y a d p a t d c t s t e fn a n a rn i l fi oo ia n oi c o h c o d tl
B s d o e ta h n fie lg c la d Mo a l v t n a e a s ,fr e a l ,“ b l l sr o ’ a e n t e c i g o o o i n r lCut a i n L g lBa i o x mp e h d a i o d s mo i ca s o m’ e
理论 教育 和实 践教育 相结 合是大 学生 思想 政治 教育 的根本原 则 J也是 提 高思 想 政 治理 论课 教育 教 , 学效 果 的根本 方法 和途 径 。近 年 来 , 徽 科 技 学 院 在 深 化 思想 政 治 理 论课 教 学改 革 的过 程 中着 力 打 造 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后, 须按照《 德育学分实施细则》 的相关要求 , 严 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 积极参加校内外 的各
项 活动 , 并认 真 填 写 《 学 生 素 质 拓 展 证 书 》 通 大 ,
过五个学期的全程教育和考核 , 来锻炼 自身 的多 方面能力和素质 , 只要德育学分考核合格 , 也就相

要 : 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课 实践教学为出发点 , 本 系统论述 了 育学分制一体化 实践教 学模 德
式 的具体 实施 内容和现实意义, 构建 了以知识传授、 力培 养、 能 品德教 育为主要 内容 的三位 一体 的大学生
思 想政治教育有效运行机 制。 关键词 : 基础课 ; 实践教 学; 德育学分制 中图分类号 :4 G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篇号 :0 824 (0 0 0 -000 10 -4 1 2 1 )50 7 -3
教 学 的教师 队伍 进 行 了改革 : 论 课 教学 由公 共 理 基 础教研 部 的理 论课 教 师担 任 , 践课 教 学 由各 实
的高 度 , 每名 学生 的 日常行 为 、 对 集体 活 动和社 会
系负责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的专兼 职辅导员担任 , 并聘请公共基础 教研部 的理论课教师任教学顾 问, 两支 队伍合力而为 , 这样就能够取长补短 , 真 正发挥每名教师的教学优势 , 从而组建一支高素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A sa r lU i ri o r a n h n Noma n v s y o e t
201 1 1 5): 0—7 0・ 0。 2( 7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王 畅
( 山师范学院 高等职业技术 学院 , 宁 鞍 山 14 0 ) 鞍 辽 10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第33卷第2期2021年2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OCIALSCIENCESJOURNALOFUNIVERSITIESINSHANXI Vol.33No.2Feb.2021 收稿日期:2020-05-08基金项目: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研究”(RC1900001003);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高校思政实践课线上线下双平台三段式新模式构建”(晋教政函〔2020〕12号)作者简介:杨小燕(1971—),女,山西太原人,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引文格式:杨小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1,33(2):25-2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杨小燕(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摘 要: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思政课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愈加突显,有效利用互联网及数字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成长环境的必要关注、实践教学走向完善的必然选择。

思政课教师要顺应形势,在明确实践教学目的、原则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主题、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实践教学方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考核评价,从而构建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教学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21.02.006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21)02-0025-05 数字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教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方向。

试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试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21 00年第 6期
辽 宁 t n C lee o r lo io igAd ns ai olg n r o
No 6, 01 . 2 0
(第 1 卷第 6 ) 2 期
( o.2 N . ) V 11 . o6
试 高 《想 德 养 法 基 》教 方 改 与 新 重 意 论 校思 道 修 与 律 础课 学 法 革 创 的 要 义
张凯斌 孙 林
( 沈 阳农 业 大学 , 宁 沈 阳 10 6 ; 辽 宁商 贸职 业 学 院 , 宁 沈 阳 10 6 ) 1 辽 18 62 辽 1 1 1
[ 摘 要]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 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课教 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 于引起 工作在这条 在 战线上所有教 育工作者的关注 , 以便积极投入这方面的研 究, 发挥其应有作用。 [ 关键词 】 《 基础》 ; 学方法; 课 教 改革与创新; 意义 [ 中图分类号]G 2 .2 4 3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4 5 (00)6 _ l6 - 2 0 8- 0 3 2 1 0 -0 2 -0 - - -
自20 06年秋季 以来 , 国高校为新生开设 了《 全 思想道 德 二 、 大学 生 成 长 成 才 的需 求 上 看 从 修养与法律基础》 , 课 以下简称 《 基础 》 课。该课是贯彻党 中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 价值观 、 道德观和法制观形成 、 发 央的决策和部署 , 是全国普通高校普遍开使实施思想政治理 展 、 熟 的 重 要 阶 段 , 是 大 学生 成 长 成 才 的关 键 阶 段 , 时 成 也 此 论课新课程方案后 , 将大学原开设的 “ 想道 德修养 ” 法 他 们 迫 切需 要 得 到 人 生 的 指 点 、 想 上 的 导 航 、 活 和 学 业 思 和“ 思 生 律基础” 课程合并在一起 , 具有 特定定位 、 定 内涵 、 特 特定任 上的指导。针对大 学生的特点 , 改革 与创新教学方 法, 高 提 务 的一门崭新课程 。这门课程实施已有近 4年时间 了, 根据 《 基础》 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 培养大学生具有 良好的思想道德 形势的发展变化 ,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教育部的要求 以及课程 素质和法律素质有 助于他们 全面健康 发展。我们 所面对 的 自身建设 的需要 , 必要对这 门课 程实施情况 进行总结 , 有 特 大学 生 是 “O后 ” 大 学 生 , 们 有 着 与 一 般 青 年 人 共 有 的 9 的 他 别 是对 这 门课 程 教 学 方 法 改 革 和 创 新 研 究 。 为 增 强 参 与 研 特性 , 生理 和心 理 还 不 够 成 熟 , 刚 独 立 还 没 有 完 全 独 立 , 刚 出 究 的责 任 感 、 紧迫 感 , 进 一 步 唤 起 工 作 在 这 条 战 线 上 教 育 人人世还涉世不深 , 更 有一定社 会经验但 还不够丰富 , 了大 成 工作者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 主动性 和创造性 , 需要我们 高度 人但 还 缺 乏 大 人应 有 的 能力 。不 仅 如 此 , 们 还 有 着 更 特 殊 他 认识《 基础》 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的一 面 , 们 多 才 多 艺 , 维 活 跃 , 他 思 自我 意 识 明 显 , 感 丰 富 , 情 从《 基础》 课的地位和作用上看 个性张扬 , 观念开放 , 乐于交往 , 追求知识 , 渴望成才 , 具有较 《 基础》 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 , 是教育部规 定的 强的竞争意识和 自强精神。同时 , 由于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 门融思想性 、 政治性 、 知识性 、 综合性与实践性 于一体 的全 女 , 从小到大倍受呵护 , 又不 同程度地存 在着独立生 活能力 国高等学校本 、 专科 公共必修课 。它 以马克 思列宁 主义 、 毛 相对较弱 、 团结协作能力 相对较 弱 、 对挫 折的容忍 力和抗压 泽 东 思 想 、 小平 理 论 、 三 个 代 表 ” 要 思 想 和科 学 发 展 观 能力相对较弱等 。《 邓 “ 重 基础》 的教学方法能否适应“ o后 ” 课 9 的 为指导 , 以马 克思 主 义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学 科 为 依 托 , 社 会 主 大学生的特点 , 系到课 程是否具 有针对性 和时 效性 , 系 以 关 关 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为主线 , 以理 想信念教育 为核心 , 以爱 国 到 大学 生 对 本 课 程 的接 受 和 认 可 程 度 。《 础 》 的教 育 教 基 课 主 义 教育 为 重 点 , 以思 想 道 德 建 设 为 基 础 , 大 学 生 全 面 发 学 应充 分 注 意 和 主 动 适 应 “ 0后 ” 学 生 的思 想 和 心 理 特 以 9 大 展 为 目标 , 循 大 学 生 成 长 的 基 本 规 律 , 对 大 学 生 一 年 级 点 , 索 符合 教育 教 学 规 律 和 大 学 生 特 点 的 教 学 方 法 , 时 遵 针 探 与 学生对新 生活 、 转变所 出现 和遇 到的思想、 新 政治 、 道德 、 法 俱进 、 断创新 。因此 , 基础》 不 对《 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 是 律、 心理等 困惑问题 , 合运用 马克思主义理 论及其他 多学 适应和满足大学生成长 和成才需求的需要。 综 科知识 , 教育 、 导大学生 树立 远大 理想 , 引 确立 正确 的人 生 三 、 基础》 自身建设 的发展现状上看 从《 课 观、 价值观 、 道德观和法制观 , 使其逐 步成 为培养德 智体美全 在实际工作 中 , 各高校 比较 重视《 础》 的建 设 , 基 课 取得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 者和 可靠 接班人 打下 坚实 的思 了显著成绩 。不少高校 都采取多种有 效措 施加强对《 基础》 想 政 治基 础 。 课 的 全 面建 设 , 过 努 力 将 此 门 课 程 建 成 了 省 或 校 级 精 品 经 《 基础》 课是高校思 想政 治教育的主渠道 、 阵地 之一。 主 课。作为精品课其普遍 的突 出特点是 重视教学方 法的改革 充分发挥《 基础》 的作 用 , 课 是党 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 现 , 是 和创 新 , 采用 启 发 式 、 与 式 、 究 式 和 案 例 式 教 学 等 多 样 化 参 研 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 , 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 的教学方法 。从全国高校 目前 《 基础》 课建设 的总体现状和 保证 。能否充 分体现《 础》 的地位 和作用 , 基 课 在于 《 础》 基 发展情况上看 , 所取 得 的成 绩是不 言而喻 的, 但也存在 着发 课 的 教学 质 量 如何 , 提 高 《 础 》 的 教学 质 量 , 很 大 程 展的不平衡 , 而 基 课 在 教学环 节薄弱 , 有些 学校 面临着诸多 问题 和挑 度上要依托 于教学方法的改进 。因此 , 基础》 对《 课教学方法 战 , 尚未 走 出 “ 时 不 少 、 力 不 小 、 果 不 佳 、 誉 不 高 ” 课 费 效 声 的 改革与创新 , 是巩 固和强化《 基础》 课地位 和作用的需要 。 困境 。 此 门课 程 建 设 和研 究 , 别 是 教学 方 法 改 革创 新 还 亟 特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艺术探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核心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艺术探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核心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学 艺 术 探 析
以《 思想 道 德 修 养 与 法律 基 础 》 为核 心
王 自寻
( 郑州科 技 学院 , 河南 郑州 4 06大学教育教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的主渠道 , 是培养合 格的社会 主义
关键 。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其 自身发展影响不 大的错误认识 。在 具体而言 , 提升课堂教学艺术 , 需要 教师重 点做好 以 这种情况下 , 学生不欢迎也就在所难免了。 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20 0 8年 9月 , 中共 中央宣传 部 、 育部 向各 地各高 教 首先 , 提升课堂教学艺术 , 需要教师拥有一份对教育 校下发 了 《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事业和对学生 的爱 ,用教 师的爱心和激情来提 升教学艺 师 队伍 建设 的意见 》 强调要建设 一支政治坚定 、 , 业务精 术 。
关 键 词 : 想 政 治 理论 课 ; 学 艺术 ; 思 教 思考
中图分类号 : 6 3 文献标识码 : G3 A
d iO3 6 /i n17 — 39 S.0 2 2 5 o: . 9 .s . 2 3 0 ( ) 1 . . l 9 js 6 2 04
文章编号:6 2 3 0 (0 2 0 — 0 — 2 17 — 3 9 2 1 )2 15 0
湛、 师德 高 尚、 结构 合理的教师 队伍 , 努力把 高校 思想政 由于受社会上一 些不 良风气的影响 ,近几 年来 大学 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的优秀课 生的思 想和学 习风气发生了很大 变化 ,尤其是 随着物质
15 O
:趣馥 疑 济 0 j
J j 勰
生活条件 的改善和提高 ,人们对物质 的追求欲望 日益膨 教学规律和大学生学习特点。 当前 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国防安全 问题 ,我结合 胀, 忽视 了对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 观的 自我改造 , 表现在 学习和生活 当中 , 要么 目光短浅 、 急功近利 , 经不起挫折 教材内容专 门设计 了一个专题 ,就当前 我国所面临的安 受不得委屈 ; 么就是缺乏动力和激情 , 日感到无所事 全形势和威胁 国家安全 的传统 因素和非传统因素 ,为同 要 整 事 , 至空虚无聊。 甚 学们进行 了深入浅 出、 近实际 的生动讲解 , 贴 之后又专 门 教师要 有爱心 , 这种爱 , 是教师对教师职业和教学事 安排 了一次 以“ 我是 中国人 ” 为主题 的课堂 即兴演讲 , 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国外的各种思想,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严重的充斥着整个社会,而大学生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一类群体,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如何增强法律意识,不仅对当代大学生自己甚至整个社会乃至整个民族都有很大的裨益。

而作为高校的政治理论课的老师有着很高的要求,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但很多同学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有着很模糊的概念,对其很不重视。

本文着重就构建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对各方教师的要求、及所要遵循的原则和该模式的利弊,具体实施的方法等内容进行思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利弊;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09-0073-01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文化的建设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全面开始之后,这种现象变得更为严重。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中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们的根本任务和目标都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思修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的改善进而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毛中特是要求在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下,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因此对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政社[2005]5号)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 二) 教 学方法 改革 1 . 开展丰富 的实践形 式教学 , 增加 教学实践 内容 。实 践
教 学 主 要 分 为 课 外 实 践 和 课 内 实 践 两 种 。课 外 实 践 一 是 学
生 去爱 国主义 教育 基地, 通过 参观 和讲 解 , 回来 写参 观体 会 的方 式 , 使学 生从实践 中深刻感悟 爱国主义 的重 要意义 。二
‘ ( 一) 教 学 内容 改革
改 革计划将 国家统 编教 材的理论 性 、 指导性 、 实 践 性 与

当前《 基础 》 课 程 存 在 的 问题 及 改 革 目 标
( 一) 《 基 础》 课 目前 存 在 的 问题
《 基础 》 课 是高等 学校思 想政 治理论 课课 程体 系 中的一
摘 要 : 为 了全 面落 实学院应用型人 才培 养的 目 标 和要 求, 也为 了提 高《 思想道德 修养 与法律基础》 课 的教 学质 量 , 文章
就《 思想道德修 养与 法律 基础》 课程 目前存在 的 问题 、 改革 目标 、 教 学 内容和教 学方法改革 与创 新进行论述 。
关键词 : 《 思 想道 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 课程 教 学 内容 教 学方 法 改革与创新
为 了全 面落 实学 院应 用 型人 才培 养 的 目标 和要求 , 也 为 了提高 《 思想 道德 修养 与法律 基础 》 ( 以下 简称 《 基础 》 ) 课
的教 学质 量 , 《 基础》 课程组 针对 本 门课 程 的教学 内容 和教
学方法进 行改革 与创新 。

二、 《 基础》 课教学 改革与创 新的具体 内容
为主 体的传统 教学模 式 ,还 不能 完全适 应应 用型人 才培 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摘要: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08课程方案的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迎来了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机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课堂教学尽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本课程主要培养大学生的三个目标——理想目标、爱国目标和人生目标,从而培育大学生的四德——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进而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素养。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现状有关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课题,近年来,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很多,大体形成了案例教学模式、专题式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实践式教学模式等。

但就其实效性来说,却并不如人意。

笔者在每年讲授基础课过程中,总是要以无记名的方式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了解学生掌握课程情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从意见和建议反映出思政课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思政课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褒贬不一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的关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修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并不高,甚至有的学生还产生厌学心理和逆反情绪。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少数同学认为思政课和他们的专业和就业无关,没有开设的必要;多数同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拿到相应的学分;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用功利心去看待思政课,为他们将来考研、考公务员服务,真正喜欢这些课程的学生微乎其微。

2.思政课的课堂气氛专业差别较大以基础课为例,开设在大学新生的第一学期,受军训集体生活的影响和高中固有学习习惯的影响,在授课的第一个月,课堂气氛还可以,随着对大学生活的逐步适应,很多同学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干脆不到教室听课,有的看其他的书籍,甚至有的玩手机游戏、观看在线电影等等。

大学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探索——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大学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探索——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大学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探索——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摘要:大班授课忽视了教学活动中的人际交互性,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本文提出四种“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形式:“大班授课 + 一对一答疑”、“大班授课 + 分组讨论”、“大班授课 + 小组实践”、“大班授课+线上论坛”以提高大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一、思政课大班授课的弊端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由于师资队伍数量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多数是上百人的大班授课。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大班授课”的问题日渐凸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类问题:首先,大班课堂中师生之间交互性差,学生参与课题积极性低。

大班课堂人数一般在80到150人,授课教室通常需要能容纳百人的大教室。

这种情况下,学生通常会选择坐在教室的中后排,而教师更像一位演讲者,在讲台上单向输出大量信息,很少走到学生群体中与学生互动。

因此,大班课堂的空间容易造成空空荡荡的氛围感,课堂人际关系的疏离感。

其次,大班教学模式无法兼顾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每一个大班的规模至少是2到3个普通班相加,来自不同专业和学院的学生合班上课。

在大课堂中,教师以一刀切的方式进行讲授,不能有针对性的回应学生的个体化需求。

在被动接受的学生方式下,学生渐渐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不高。

大班教学中的一刀切问题,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第三,大班教学效果停留在表层,不利于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其中道德章节的知识点需要通过学生提问、举例、辩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消化吸收。

道德的判断与选择通常在具体情境中做出,因此,课堂讨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道德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真正把书本中刻板的知识转化成学生心中活的智慧。

综上所述,大班授课的方式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流,差异化需求以及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等多方面的问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日渐显著,进而造成思政课教学质量不佳,教学效果和影响力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to in;mo 1 de
为贯彻 2 0 0 8年 1 0月 中央宣传 部 、 教育 部 向各 地


各 高校 下发 的《 于进 一 步加 强高 等学 校思 想政 治 理 关 神, 立足 河北农 业 大学 实 际 , 思想 道德 修养 与 法律 对《
结 合 学校 实 际 , 立 《 想 道 德 树 思
课 论课 教 师 队伍 建设 的意见 》 中有 关加 强 实践 教学 的精 修 养与法律 基础》
中图 分 类 号 : 6 2 G 4 文献 标 识 码 i A 文 章 编 号 :10 —6 2 (0 9 0 0 8 9 7 2 0 )2—0 0 29—0 4
An I no a i e s u y o h r c i a e c ng m o e f t e n v tv t d n t e p a tc lt a hi d lo h
c u s f M o a li a i n a d Fu a e a so w o r e o r lCu tv to n nd m nt l fLa
Z A G D n —e,Z A a —o g H N o gj i H O Y nh n ,WA G X a —a g I u ,L Y — i N ioj n ,LU J n I aqn i g
( h u ntsD prmet f gi l rl nvri f bi B o i 7 0 1 T eH maie eat n r ut a U i s yo e, adn 0 10 ) i oA c u e t He g
Ab t a t s r c :Th r c ia e c i g mo e f h o r eo o a u t a i n a d F n a e t l o a i e p a tc l a h n d l e c u s fM r lC li t n u d m n as fL w s t o t v o su id i r e o i r v h e c i g e f ci e e s a d t u t e t e g h n c riu u r f r o t d e o d r t mp o e t e t a h n fe t n s n o f r h r sr n t e u rc lm eo m f n v t e c u s .B s d o h h r c e i iso rc lu a ie st fHe e ,t e g ii g ie lg n h o r e a e n t e c a a t r t fAg iu t r l sc Un v riy o b i h u d n d oo y a d t e c n iin o h r c ia e c i g mo e f t e c u s r n l z d,a d t e h d l f t e h o d t sf r t e p a t lta h n d l h o re a e a ay e o c o n h n t e mo e h o p a tc lt a h n sc r id o tb a so a ro i e u a in,as h o d c t n g l d c . r c ia e c i g i a r u y me n fa p t it m d c t e s o c o l u a i ,a l a e u a e o e t n,a p b i o d,a s ca u v y a d a s ca r c ie i o ul g c o il r e n o il a t . s p c Ke o d :M o a l v t n a d Fu d me t l o a ;p a t a e c i g;g i i g i e lg yw r s rl Cu t a i n n a n a s fL w i o rci l a hn c t u d n d oo y;c n i o d—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方法创新的三个视角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方法创新的三个视角

主 选择 、 于 灌输具 有本 能 拒 斥 的 8 对 O后 、0后 大 学生 9
来 说 , 结果 只能是 言者 谆谆 而 听者藐 藐 , 大学 生 的 其 对
思 想道德 素质 和法 律 素质 教育 成 为 程 式 化 的 灌 输 , 将 深邃 的理论 平 面化 为僵 硬 的说 教 。 因此 , 思 想道德 修 养与 法律 基 础 ” 程 的创 新 首 “ 课 先应 该是视 角 的转换 , 由重视 程 式 化 的灌 输 教 育 转 换 成重视 对 学 生 进 行 问题 意 识 培 养 的理 论 视 角 。所 谓 “ 问题 意识 ” “ 是人 对 自己周 围 的各 种现 象 , 其 是 ,就 尤 在 自己研究 的领 域里 , 不采 取 轻信 的态 度 , 而总是 自觉 地 抱着 一 种 怀 疑 的 、 索 的 、 清 楚 问 题 的 积 极 态 思 弄 度” 。思 维发 展规 律 表 明 , 问题 意识 ” 人 区别 于其 “ 是 他 存在 物 的一个显 著 的思 维 特征 , 的 问题 意 识来 自 人 于纷繁 复杂 的生 活世 界 , 只有 提 出 问题 才 能促 使 人 去
到了重 要 的作 用 。 但 我们 同 时也应 该 看 到 , 随着 全 球 化 浪潮 的逐 步 加 速 , 界上 各种 文化 间 的渗透 和 影响也 在逐 步加 剧 , 世 特别 是进 入新 世 纪 以来 , 范 化 的教 育 主 张正 在 受 到 规
思 考并解 决 问题 , 至提 出一 个 问 题会 比解 决 一 个 问 甚 题 的意义 更 为重 大 , 因为 问题 本 身 即意 味着思 考 、 不盲 从 。在授 课 的过程 中我 们会 发 现 , 在 的 大学 生 非 常 现 可 贵的一 点就 是不 唯 书 、 唯 上 、 信 奉 权 威 , 事 都 不 不 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华 民族共 有精 神家 园作 为“ 思想道德 修养 与法律 基 础” 的教 学 目标 , 断探 索 出行之 有 效 课 不 的课 程教 学模 式, 实提 高课 程教学 质量和 效果。 切 关键词 : 思想道德 修养 与法律 基础 ; 建 ; 神家 园 构 精
中 图分 类号 :4 4 1 G 1 .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42 8 (0 9)23 一4 17 —8 5 2 0 0 —4 o
“ 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教学 模式创新研究 思 课
3 5
要 作 用 。我们 应 努 力按 照 胡 锦 涛 总 书记 在 全 国加
( ) 一 多元 性
强和 改进 大学 生 思 想政 治 教 育 工 作 会 议 上 的重 要 讲话 , 中共 中央 宣 传 部 、 育 部关 于 进 一 步 加 强 和 教
sita h m s a ste t cig oj t e o pru l o et d a h e hn be i f“ A cm “ h e t fIel i lM rly ad i e a cv c0 p sm n o doo c oa t n ga i
Do m ss a d c n i u ly e p o n fe tv d o Ba i ” n o tn al x lr g e c ie mo e,i i mprv n h d c to a e c i g t o i g te e u ai n lt a h n o a
谭 群 英
( 安思源学院 , 西 西 陕 西安 703) 10 8

要 : 市场 经济 日益发达 的今天 , 国青年 学生在 人 生 观 、 在 我 价值 观 等方 面呈 现 出 了多元
性 、 盾性和 不稳定 性等特 点 , 矛 这对 中华 民族 共 有精神 家 园的构 建带来 一定 影 响。 以构 建 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创新之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创新之处

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果的创新之处1.树立快乐互动思政课的理念,寓教于乐,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聪明和才智,提倡研究性学习,从学生自身的需求出发,增强人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必须紧密地联系社会实际,用先进人物的光辉榜样来影响和教育学生,我们重点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先进事迹为主线举例解读新教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制作内容丰富、具体、生动的课件。

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马班邮路邮递员王顺友、歌手丛飞、开国大典、航空材料专家黄伯云、战火中的外交官孙必干、导弹司令杨业功等都有影视短片。

在课堂上放短片时,学生们都能聚精会神地观看。

一些学生在观看王顺友和歌手丛飞的事迹短片时,热泪盈眶,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震撼。

4.组织辩论会。

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两拨,出一个题目,如“正方:假冒伪劣商品能够消亡;反方:假冒伪劣商品不能消亡。

”进行辩论。

在辩论会上,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发言,增强了道德修养,提高了职业道德水平。

5.在课堂教学中举行论文答辩会。

把教材以节为单位,分割为29个课题,四个人为一课题组,每个课题组选择一个课题,提倡研究性学习。

按要求,每人都在限定的时间内写出一篇2000字以上的论文,进行答辩。

从学生中选出男女主持人、评委、记时记分员、嘉宾、纪检组成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组织进行,并插以小节目表演,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老师担任导演。

6.在课堂上组织答问会。

由学生提出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老师回答,类似于记者招待会。

只要老师准备的充分,一般都能较好地回答,从而赢得学生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和朝气。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两课教研室1。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法律基础”教学方法创新三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法律基础”教学方法创新三论

的法律 法规就有2 2 部之 多。 结果是法律基础部分不能全部讲 授
完, 课 程结束后, 一些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 而另一方面, 大学生需要并 迫切希望 多了解和掌握 法律知 识。 市场经 济就是法治 经济, 法律 的身 影在大学 生生活中无时
也 不能仅停 留在法律条文的讲解上, 而是应重在明理 , 讲清楚条
文背后蕴含的法的精神内涵 。
例如在2 0 1 1 年下学期 讲授 “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 课 第 五章 “ 公共 生活 中的法律规范” 部分 内容时, 当时有一个非常

问 题 的提 出
“ 0 5 方案” 将原 “ 9 8 方案 ” 单 独开设的 “ 思想道德修 养” 课 和“ 法律基础 ” 课合并为 “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 律基础” 课 程, 这
种合并不是两门课 程的简单 叠加 , 而是 对思想政 治理论课 进行 科学 的课 程设 置的客观要求 。 作 为基 本理论 的学科 , 道德 与法 律 的理论 体系是相对独 立的, 但二 者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具 有
真 实的案例具有生动性和说服 力, 能对 大学生起到教育和启迪
作用。同时, 思想政治理论 课的教学 内容要具有时代性 , 以体 现
马克思 主义与时俱进 的理论 品格和时代发展 的要求 。 而针对性 原则则要求教学案例选取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或与其 学
习、 生活及思想动态有 较强 的关联 性的事例 , 这将 有助于提 高 他们的参与热情, 在轻松的学 习氛围中实现教学 目标。 在进行案 例教学时, 应避免将问题的落脚点只停留在具体案例的处理上,
I 吨 毅
2 0 1 3 年第3 2 期
D O I 编码 : 1 0 . 3 9 6 9 8 . i s s n . 1 0 0 7 — 0 0 7 9 . 2 0 1 3 0 3 2 . 0 5 9

课程教学创新研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为例

课程教学创新研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为例

50课程教学创新研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为例文/孟蕾(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包头..014030)摘要:《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大一新生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不仅要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更要引领学生学会新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打造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通过学情分析发现单一教学模式难以解决学生找不到学习方法即“不会学”的问题,因此通过变更教学模式,打造“三环节联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巧设教学环节,牢牢抓住学生学业评价的指挥棒,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引入创新改革,采取“过程性评价(60%)+结论性评价(40%)”的综合评价方式,引进“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作为线上教学的主要方式,辅之以微助教,系统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教学 创新设计高等院校肩负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重大使命,《思想道德与法治》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立德树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素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储备、能力素质提升和价值体系塑造,最终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将思想、道德、法律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意识与要求,外化为自身行为和习惯。

[1]因此上好《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对大一新生来讲十分重要,是上好大学的“第一道扣子”。

总结笔者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结合近年以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开展,提出较完善的教学创新设计体系,为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学情分析发现:单一教学模式的“痛难点”《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开设,共计48学时,3学分,授课对象都是刚刚从高中升学的学生,思想单纯、可塑性高,笔者发现对于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讲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学生面临的问题是“不会学”而不是“学不会”,这是当前教学最大的“痛点难点”,下面逐一分析单一教学法的弊端:首先,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 1 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二、贴合 时代 :切 实 明晰 < 基础 > 课建设
的 目的
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意见. 发 ( 0 4 中 20 ]
1号. 6
培 育职业 精神 的部分 ,专门设计 参加校 园招
构 建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是 党 中 央 根据 政 治教育所 追求 的根 本价值 目标 。因此切 实 加 强< 基础 > 课建设 既是大 学生 自身 发展的需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 以和谐社 会建设 思想为指 导 ,明晰教育 目的:首先 ,< 基础 > 课建 设作为 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 社会 的重要 内容 必须相 应的 以学生为 本 ,要 以满足 学生 的生活需要 、道德 品性养
自 身 素 质 的培 养 、 自身 发 展 的 需 要 之 间 的联
题的能 力,帮助 学生澄清 理论上 的是非 。如
在讲解 人生价值 的 问题 时,利用 《 感动 中国

明确思想 :科学 理解< 基础> 建设 课
人物颁奖 晚会》 中真实 的人物故 事的讲述 ,
对 学 生 的 思 想 产 生 深 度 的 震 撼 ,起 到 了 良好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 学创新研 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之课程创新
李 诗夏 ( 中南 政 法 武 汉 学 院 思 想 政 治 理论 课 部 武汉 )
文◎
摘要 :高校思 想政治理论 课是 大 学生 思 成 、理想 信念树 立为根 本 目的。其次 ,和谐 大 学校园 生活 。实 践只有贴 近校 园生活 ,才
应 新环境和 新生 活的有效 策略 。第二部分 : 包括 第一至三 章加 强理想信 念教育 ,帮助 学 生解 决奋 斗的 目标和 提供前 进的动 力 ,从 而 树立 个人 的理 想 同国家的前 途、 民族的命运 相 结合 的认 识 。 第三 部 分 : 包括 第 四 至六 章 ,培养道 德修养 意识 ,使 其认 识到道德 与
《 思想道 德修 养与法 律基础》 ( 简称< 基 础> )是 高校 思想政 治理论课科学体系 中阐 课 述人 生观 、价 值观 、道 德观和 法制观 理论 , 以帮 助大学 新生在入 学之初 正确认识 大学生 活规律 ,在 思想道德修 养和法 律修养 方面具 备基本 的素质 的综合性应 用学科。把握< 基础 > 的内容 、目的、规律 、作用、意义 ,既是 课 对高校 两课教 师工作素 质 的必然要求 ,也是 进一步推进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的有效途径。
划 大学生 涯。通 过这样 一种实践 方式 ,使 学 中受到锻炼和教育 。 对于< 础> 基 课的实 践课 ,要 始终立足 于 以下几 点原则 :第一 ,贯彻党 的教育方 针和 国家 政策要 求 。第 二 ,紧 扣教材 主要 内容 。 第三 ,关注 学生 成长成才 需求 。第四 ,贴近
论 课 是 大 学 生 思想 政 治 教 育 的 主 渠 道 。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是 大 学 生 的 必 修 课 , 是 帮 助 大 学 生 树 立 正 确 世 界观 、 人 生 观 、价 值 观 的 重 要
法 、诉 讼法律 制度 的了解 。总之 ,通 过对教 材 内容的详略 处理 ,既突 出了教学 的重点 ,
又 达 到 了 教 学 的效 果 。
意见》 中明确指 出: “ 高等学校 思想政 治理 材 的分 析 ,把握 教学 目的和体 系 ,通过 对教
个 常想常 新、需 要不断探 索的 问题 。在 实
践 中我们树 立 以学 生为 中心 的现代 化教学理 念 ,把 注入 式 教 学转 变 为 因材 施 教 及 启发 式 、互动式 、体验 式教学 方法 。并 根据不 同 专 业学生 的不 同的需要 ,在教学 中结合学 生 中的思想热 点或 时政热点 问题 ,运 用 问题讨 论法 、 小组 辩论法 、学生演 讲式 、小课题 活 动等 多样 的教学形 式, 以此激 发学 生的学 习 兴趣 ,调动 学 生 课 堂 学习 的积 极 性 和 主动

学 能否取得 实效 的关 键 。< 础> 教材 的篇 效性 。在教学手 段方面 ,制作 内容形 式精美 基 课
的 多 媒 体 课 件 , 视 频 资 料 的 灵 活 运 用 等 丰 富
多样 的教学手段 都可 以成为辅助 教学 的有 力 工具 。选择现 实生活 中具有典 型意义 的真人 真事 以及 学生普 遍关注 的案例和 各种 问题 进 入课堂 ,让学生 参与讨 论和分析 ,培养 学生 的发散 性思维 ,锻炼学 生分析 问题 、解决 问
的意 义
系 。第 四个 部分 :包 括第 七章 、第 八章 ,注
重 学 生 法 律 意 识 的 培 养 及 对 我 国 的 民法 、 刑
2 0 年 1 月 , 中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在 《 04 0 关
的教学和教育作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同 时 ,教 学 形 式 的 改进 、创 新 ,这 是

于进一 步加强和 改进大 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 的
育的一 项重要 内容,帮助 大学生 树立科 学的
人 生 观 、价 值 观 、道 德 观 、 法 治 观 , 促 进 人 生积 极 健 康 发 展 具有 重 要 的意 义 和 作 用 。
习、生 活实际 ,把道德 、法律认 知转化 为道 德 、法律实践 。
如 ,针 对 大 学 生 严 峻 的 就 业 形 势 , 结 合
要 ,也是思 想政治教 育的 需要 ,更 是构建社 生 对教学 内容有 了更深 的感悟 ,在社会 实践
3 4 0
聘 会 的实践教学 活动 ,以学生讨 论 、课 堂演
就 业 形 势 、 提 出 国 家 就 业 政 策 、 指 导 学 生 规
【] 凯麟 . 思想道 德修 养 与法律基 础 2唐 <
刊,06 刊. 20增
新 形势提 出的重大 战略举措 ,也是现 代思想 讲 、课堂 讨论 、撰 写报 告等形式 ,协助 分析 > 第四 、五 、六章 解读 【】 思 想理论 教 育导 J.
的 内涵 围 , 加 强 实 践 课 与 校 团 委 、 学 工 部 等 的 协 助
与联系 。
治教 育 的一 项重要 内容 的 思想道 德修养 与
意 义 与 可 操 作 的 现 实 意 义 本 文 从 < 础 > 基 课
法律 基础课 》的课 程设计 具有 学术性 的理论 取 向,进 行积 极地 引导。最后 ,通过 课的建 求 。此外 ,我们还 需积极扩 大实践 的主体 范
篇 , 及 时 为第 一 次 离 家 远 行 的 学 子 提 供 了适
在 课堂教学 中 ,教师要按 照教学 规律 ,
精心 设计和 组织教 学。根据 教学 目的和教学 内容运 用多种 方法 ,增 强教学 的针对 性和实
关键 词 : 大学 生 ; 思 想政 治 教 育 ;教 系
学; 创 新
性。
( )理论 联系实 际 ,探 索教学 实践方 二 式 < 础> 是一 门实践性 非常强 的课 程 , 基 课
理 论 学 习 的最 终 目 的 并 非 是 让 学 生 从 理 论 到
途径 ,体现 了社会主义 大学 的本质要求 。 ” 通过课程 的开设 ,使大 学生充分 认识到在 中 国特色 社会主 义条件下 ,应该做 一个什 么样 的人和如 何做人才 符合 时代要求 ,为完成 大 学阶段 的学 习任 务 ,走 正确 的成长道路 奠定
建设 的研 究意义 、现 实 目的 、具体 内涵 几方
面进 行构建 ,通过把握 课程 内容 、设 计 实践 活动和丰 富讲授形 式, 为课 程教育 有效性 的
发挥提供新思路 、新 方法、新途径。
( )采用 多种 教学手段 ,丰 富课堂教 三
学 形 式
( )分析 教学 内容 ,掌握 教学结 构体 一 掌握分析 课程 教学 内容,是课 程理论 教 章 体系共包 括 四个 层面 :首先 ,以绪论 为开
基 础 。 因此 , < 础 > 作 为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基 课
理论 ,而是把通 过理论 的学 习,把 知识 内化 成行 为的标准 。所 以在教学 过程 中坚 持知与 行 的统 一 , 引 导学 生 在 学好 马 克 思主 义 理
论 、法 律 知 识 的 同 时 , 联 系 自己 的 思 想 、学
想政 治教 育的主 渠道,研 究作为 高校 思 想政
社会构建 所贯 穿的务 实精 神要 求着眼 于大学 有意 义和价 值。第 五,现实 的可行 性。实 践 生的实 际 问题 ,特别 是对 大 学生务实 的价值 要求 每一个 学生都 能参加 ,完成课 程 目标要
设使大 学生群体 成长 为社 会先进 群体 ,为社 会 主义和谐社会 的构建尽到责任。 三 、理 清思路 :准确把 握< 基础 > 建设 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