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乐苑04-05年上学期高三第一轮复习地理: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附答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精选11篇)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精选11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第1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⑴概念: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即地域差异。
⑵表现:地理环境各个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⑶成因:不同地域的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不同。
思考:1、各地自然环境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哪个要素能最直观地看出各地自然环境的的差异?2、陆地自然带⑴概念:同类植被和土壤在地球陆地表面呈条带状分布,即构成自然带。
⑵陆地自然带的形成: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哪些气候类型?2、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那些自然带?3、南半球缺失的是哪些自然带?为什么?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低纬度地区最明显沿经线(南北)方向线更替自然带与纬线平行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沿经线(南北)方向线更替;沿纬线方向延伸自然带与纬线平行1、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垂直自然带谱数量越多2)基带的确定: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一致致假如该山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则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即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有些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4、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阳坡高于阴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可以用它判断南北半球吗??)5、同一自然带随山体所在纬度增加,其分布高度不断降低6、雪线的分布高度: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与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等有关。
1、阳坡高于阴坡2、迎风坡低于背风坡3、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4、纬度低雪线高,纬度高雪线低非地带性分布现象——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非地带性因素南北半球高纬地带的自然带的分布差异(海陆分布引起的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的差异、(地形起伏引起地形雨:西坡降水多于东坡)洋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寒流——降温减湿——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成因:1、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南北向山脉阻挡,多降水2、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统控充我增~1筹制分国施00上 人 考 主 有黄cm、口虑要机,中过流土肥土是、快域壤料在下增地类、寒游长理型补冷用和环的充湿水资境分熟润,源整布石黄 华的协开体地灰气调发性区等土 北候生规,及加条高 平活模因其以件、,地特改下原 原生调制点造形产整宜成、产进的生业行。态结综用构合有碱氮水,开关节发机地肥系约。质、,;和合含沙防理利量地治用水不。水资源高需土。 ,要流缺增失磷施,少有综氮机合, 肥 治还 , 理有 补 旱不 充 、少 磷 涝盐 肥 、、
[典型例题]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 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 4~5题。
4.上图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C )
A.人口数量增多
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
5.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C )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原因是分布在湿润和高温的
⑦[地后22另典00荒势来一世世型漠 变 , 方纪纪例化化河面后后紫 色 土题加:流,半半]读剧地水由期期图,势量于,,,下逐锐违塔塔回游渐减反里里答生降,自木木1态低沉然1河河四~环。积成流流1境作土川域域2题趋用过修修。盆向显程建建恶著的水水地化减规库库。弱律2200,,00多多三人座 座角,,洲由肥酸引耕耕位地地置紫碱力种面面后积积红条高退扩扩。大大色件,约约的适富11倍倍。。页中含岩,各或可种砂在盐页风类岩化及风母多化 岩种而 上微成 直量。 接元自 刨素然 耕,
碱、沙 热带和亚热带南部,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被大
[典型例题]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在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而成的一种土壤, (2)间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动植物和微生物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考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肯定差异,区域内部也有相对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相像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暖和潮湿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织分布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多有运输河连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像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布局临海型布局“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畜牧业发达;高产值园艺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
(2)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界线:Ⅰ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Ⅱ大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Ⅲ大致沿横断山脉一线。
三、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特点和功能简洁理解遥感(RS) 地表视察、地理数据收集是什么?有什么?(拍照)全球定位系统(GPS)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在哪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为什么?有何联系?怎么做?怎么办?(信息处理)(2019·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1~2题。
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温柔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峻,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浇灌条件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2019·海南地理)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高三第一轮复习: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第五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图5-1),完成1-3题。
图5-11.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A. 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B. 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C. 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D. 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2.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A. 印度 B.中国 C. 日本 D. 德国3.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A. 发展水平较高 B. 应加快发展 C. 发展速度最快 D. 应限制发展图5-2是世界各大洲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不包括大洋洲),回答4~6题。
4.属于欧洲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5.城市人口的增长最快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6.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的是 ( ) A .aB .bC .cD .d7.读图5-3“某地区城乡人口比例示意图”(图中每个单元格代表1万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B .该地区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较大比重C .该地区城市化水平高D .该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导致城市中的平均气温高于外围郊区平均气温的现象。
据此回答8题。
8.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人为因素是 ( ) ①城市的大气污染 ②城市上空出现逆温层 ③城市绿地和水体的减少 ④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气压差异 ⑤建筑物高度集中 ⑥城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强于郊区A .①②③B .②④⑤C .①③⑤D .①②⑥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城市地下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现在渗入地下和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2%和43%。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2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一. 本周教学内容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二. 重点、难点(一)重点:1. 城市的区位因素2. 城市化进程3.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二)难点:将各种区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代表性城市一一落实在图上。
三. 复习要点1. 聚落:城市和农村(1)乡村的形成:聚居——分散的乡村——固定乡村①乡村: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
②形成条件:A. 人类的主观需求B. 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第一次大分工(原始农业、、畜牧业)C. 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改变③乡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制约村落的形态,村落的形态反映地理环境平原——圆形、多边形;河流——条带状(2)城市的起源:乡村——集市——城市①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②时间:大约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③两个基本条件: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中下游平原上(3)城市的区位因素:①自然区位因素(决定分布)A. 地形的分布: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位于平原地区;我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形的第三阶梯上地形的分布原因: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理想环境。
B. 气候的分布: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的沿海地区原因:这个地带既有适度的降水,又有适宜的温度C. 河流对城市的城址选择影响深远城市分布:世界上的城市几乎都位于河边;我国的大部分城市都是沿江湖河道发育壮大的原因: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优越,同时可以防卫。
沿河城市的区位类型:河流水运的起点、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河口位置②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决定位置)A.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的丰歉程度,决定着以矿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工矿城市的兴起B. 交通: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人类的居住地和地理环境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人类的居住地和地理环境类型名称平面特征分布特点与地区形成因素团状近于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平原和盆地中耕作区的中心自然环境、传统风俗习惯带状不规则的长条状沿河道伸展或沿高地成带状河流与地形环状不规则的环状沿丘陵或湖泊等高地四周散居三五户或独户散落于耕地上农业生产方式区域住宅形式聚落规模与密度聚落形式南方房屋斜顶无院落中小型、密度最大带状北方房屋平顶有院落大型、密度较小团状和带状西部小型、密度最小散居、流动性村落(1)自然环境的支配。
一般来说,平原面积大,聚落分布集中;平原面积小,聚落分布分散。
水源供应充尾聚落分布集中;水源供应匮乏,聚落分布分散。
气候优越,聚落分布集中;气候恶劣,聚落分布分散。
(2)农业生产方式。
中国南方水田农业耕作半径较小,无论耕耘、施肥、灌溉、收获等工作,均以居住在农田附近为宜,以散居最为方便(3)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
中国北方的家族,多喜群聚,显得宗族繁盛,且利于安全防卫,往往集村之内全是同姓。
所以中国北方以姓氏为名称的聚落比比皆是,如赵家村、李家庄、刘家屯等。
五、城市的出现乡村聚落自然环境的支配农业生产方式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平面面积水源供给气候优劣集中大充足优越水田农耕半径小家族群聚,安全防卫分散小匮乏恶劣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城市的发展及特点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出现地区及代表城市资本主义出现以前原始社会末到奴隶社会青铜器出现,手工业、商业与农业分工城市形成,数目少,规模小灌溉农业发达地区封建社会铁器出现,生产进一步发展城市有一定发展,出现百万人口城市3% (1800年)罗马、洛阳、长安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到第二次大战第一次、第二次技术革命推动工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惊人增长13.3%(1900年)21%(1925年)西欧、美国、苏联等地的工业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农业、工业生产的发展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大城市不断涌现41%(1990) 超过千万人口的城市:东京、墨西哥城、上海……。
【学海导航】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训练(含解析)
第五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课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
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州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
读图,回答1~2题。
1.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地形与土壤 B.地形与水源C.水源与土壤 D.气候与植被2.从地形部位看,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 )A.河谷地带 B.塔克拉玛干沙漠C.山麓冲积扇 D.吐鲁番盆地读下表,完成3~4题。
表A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交通线类型最大限制坡度公路7%~9%铁路3%表B 山区与平原、丘陵地区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与造价比项目土石方桥梁与隧道总长度造价山区/平原 1.5~2 7~11 2.2~3山区/丘陵1以上2~3 1.53.下列说法不是山区交通运输方式优先选择公路的原因是( )A.对最大限制坡度来说,铁路比公路要求高B.山区相对高度大,地表崎岖,修建交通干线,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工程量大,成本高C.山区经济落后,运输需求小D.山区修建公路比铁路不仅难度较小,而且工程量较小,成本较低4.关于山区公路的分布和走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山区的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和山间谷地②山坡上没有公路分布③山坡上的公路走向呈“之”字形,以降低坡度④山区公路为了减小工程量,多呈直线分布⑤山区公路要避开陡坡和陡崖⑥山间谷地的公路多远离聚落分布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C.①③⑤ D.③④⑤读某地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阴影表示聚落),回答5~6题。
5.图中聚落分布在( )A.河口三角洲上 B.山麓冲积扇上C.河岸阶地上 D.河谷平原上6.下列四图为图中从河流上游至下游所捡拾到的河床沉积物,其中最有可能位于河流下游的是( )下图为某地区城市规划图,读图,回答第7题。
7.从城镇规划来看,该地区的地形可能是 ( )A.平原 B.山区C.高原 D.丘陵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8~9题。
【学海导航】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同步训练(含解析)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1课人口与环境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
1.按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2.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D.④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2012年3月1日以来,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称:俄罗斯拟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
读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5题。
3.俄罗斯欲制定该项政策的目的是解决( )A.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B.就业率低问题C.移民迁入过多问题 D.人口负增长问题4.以下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俄罗斯最相似的是( )A.中国 B.美国C.德国 D.印度5.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 B.气温C.资源 D.河流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
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C.水利工程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7.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读图,回答8~10题。
8.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9.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10.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巴西C.德国 D.泰国读甲、乙、丙、丁四地近年人口统计图,完成11~12题。
11.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13.2010年11月1日中国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拉开帷幕,新的数据揭示了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秘密。
最新高三地理-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含单元测试和高考题)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精品
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考点解读】1、聚落的形成:了解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及发展状况;理解聚落尤其城市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城市的区位:理解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认识各种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
3、城市化: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及差异,理解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认识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知识网络】乡村:以 和 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人类的主观要求农业生产的发展和 大分工的提高和 的改变 城市概念:以 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 5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重要图释】1、图6.2 “呈多边形的村落”,图 6.3“呈带状的村落”两幅图体现了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多边形村落处于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和平坦的平原地区,再加上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往往形成大规模的团状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村落,而带状村落明显受地形限制,沿河道伸展,分布于河岸阶地上。
但无论什么形态的村落都位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
2、图6.4“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阅读该图,不能仅仅停留在古文明和城市的区位上,应注意充分挖掘图中的地理信息,使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该图的阅读应在学生掌握城市的出现应具备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基本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依次引导学生明确古文明与农业的关系、古文明与河流的关系、古文明与城市的关系、古文明与纬度的关系。
最后归纳出世界上第一批城市诞生在地理区位优越的河流中下游地区,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与人类古文明起源地区是一致的。
【知识建构】学习策略:立体思维、联系实际:聚落景观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的特征,一方面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差异,另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和风土民情的差异;学习时应联系当地实情,运用立体思维、综合分析当地聚落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黄冈中学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每小题的正确答案填人答题卡内。
)1.有关乡村聚落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村落的平面形态多呈带状B.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的平面形态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c.中国南方水田农耕区以群聚为主,而中国北方居民多喜欢散居D.湘西、黔南、黔西的苗族居民多以石砌墙,架木为楼,依山势而筑2.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的出现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A.农业机械化的广泛应用,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B.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使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剩余产品c.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形成D.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制约城市起源的根本因素3.既位于我国地形的第二级阶梯,又处在年降水量400mm以下的特大城市是。
( )A.包头、乌鲁木齐 B.太原、西安c.兰州、齐齐哈尔 D.包头、银川4.下列关于地形、气候和河流等自然条件与城市区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我国和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都位于平原地区②世界城市主要分布于中低纬度地区,我国多数城市分布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③河流人海口和发源地的位置,都是建城的最佳地点④我国大部分城市都是沿江湖河道发育壮大起来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5.下列城市中,主导区位因素相同的一组是 ( )A.大庆、玉门、石家庄 B.大冶、拉萨、攀枝花c.新加坡、武汉、扬州 D.淮南、平顶山、株洲6.“巢居穴隐一原始棚舍一固定乡村聚落一城市化”,这个居住、聚居过程是 ( )①原始社会——,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②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③封建社会—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④人类适应、认识、改造自然环境的发展过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以下关于世界城市化问题的论述,哪一种是正确的 (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正以空前的规模不断增长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发展中国家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率超过发达国家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出现停滞状况,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8.下列关于保障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正确措施是 ( )A.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市区应多建高速公路和铁路B.为方便工人上下班,工厂应多建在居民区及周围c.为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城市中心区应建大型森林公园D.为避免城市中心区人口和工厂过多,应将大城市部分人口、工厂等向郊区分散9.有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世界城市总人口的60%分布在发达国家B.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c.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已高于发达国家D.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B.我国北方城市大多在河流交汇处,南方城市大多在大道会合处c.我国青藏高寒区的城市密度小,但规模大D.世界上城市多数分布在中、高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11.关于下列城市的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海、南京、武汉位于过河点的位置B.赣州市位于河运的起点位置c.伯尔尼、巴黎位于河流曲流处D.纽约位于河口位置12.下列关于城市特征与城市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人口与产业密集,产生良好的聚集效应②人口流动,职业变化十分活跃③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超过发展中国家④城市化本质是居民由从事第一、第二产业转为第三产业,并向城市集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国家发改委批复首钢分阶段压缩北京地区钢铁生产能力并最终把涉钢系统全部迁出北京的方案。
浙江省高中地理第一轮 学海导航总复习模块5 第1课 环境与环境问题课件 湘教版选修Ⅵ
考点2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该 关系可用下面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来表 示,图中各箭头分别表示以下含义:
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 和能量。
②人类将新陈代谢产物和生产、生活消费 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
③人类通过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 响。这种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 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 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生态破坏),或者向 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环境污染),使环境质量下降。
国家 美国 巴西 俄罗斯 日本 中国
人口 国家 人口
3.07 印度 11.7
1.87 印度 尼西亚 2.45
1.41 巴基 斯坦 1.6
1.28 13.5
孟加 拉国
墨西哥
1.38 1.12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 填出下列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毁__林______ ; b.___燃__烧__矿_物__燃__料_____; c.___极__冰_融__化_____; d.___沿__海__低__地__被_淹______。
变式训练2
(2010·唐山模 拟)读“人类社会 与环境的相关模 式图”,如下图 所 示 , 回 答 (1) ~ (3)题。
(1)图中箭头③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C ) A.台风、寒潮 B.地震、海啸 C.滑坡、泥石流 D.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2)为了防治风沙侵袭包兰铁路,在宁夏沙坡 头地区,人们用草方格沙障来固定流沙,从而很 好地保护了包兰铁路,人们的这种做法与图中相 对应的环节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5)人类的居住地与地域联系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5)—人类的居住地与地域联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A.青藏高原Y 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2.根据图某某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B.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C.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D.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读“2005年市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情况图示”,回答3~5题3.该项供地结构,最有利于()A.调整市的产业结构B.缓解市的城市化问题C.保护市的生态环境D.将市建设成为全国经济中心4.根据市房地产市场的具体情况,调整住宅建设用地量和用地结构,加大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土地供应量,主要因为()A.要进一步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提高生活质量B.要加快房产建筑业发展,扩大城市规模C.要扩大建设规模,有效解决失业问题D.要加快城市发展,为大量未来进京人口提供住房5.在各项用地中,商业用地较少,原因是()A.公用事业的发展B.已经是全国的商业服务中心C.金融业和工矿业D.商服业高度集聚这一性质决定的生活在横断山区的傈傈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低低的木柱支撑房屋。
据此回答6~8题。
6.“发明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A.气候B.地形 C.土壤 D.水源7.根据当地环境推测, 傈傈人主要农业生产方式是()A.渔业B.种植业C.畜牧业D.林业和渔业8.下列那一句古诗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A.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5年高考真题)
第十三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题组1 环境问题(2015上海地理卷)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
20~30 ℃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1~3题。
1.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①南方近岸海域②城市近岸海域③北方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2.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A.9月到11月 B.12月到2月C.3月到5月 D.6月到8月3.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1.A 2.D 3.D 第1题,由图文材料可以读出,赤潮发生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 ℃,应为南方近岸海域;有机物、营养盐等物质在城市近岸海域较丰富,故选A。
第2题,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赤潮发生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 ℃,推断6月到8月发生赤潮的可能性较大,故选D。
第3题,赤潮是在温度比较高、光照较强、营养物质比较丰富的条件下产生的,当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时,可以降低赤潮产生的污染程度,但也会使污染扩散,故选D。
(2015北京文综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
据此,回答第4题。
4.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D 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公平性”的含义。
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种类和数量减少,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①正确;过度猎狼可能降低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②错;不良消费观念与过度猎狼无关,③错;公平性原则指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④正确。
学海导航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选修Ⅵ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
材料二 【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3月10日 今年的 “两会”,备受关注的“一号提案”聚焦在了“低 碳”。在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处 也提到了“低碳”。这预示着,2010年乃至更长的 时间,“低碳”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fāzhǎn)的新 的动力和引擎,也将是引领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重 构的新风向标。2010年,围绕“低碳”大政方针的 确立和全面实施,在政策框架、法律体系、产业转 型和消费模式的改变等方面都会发生许多新的变化。
第二十一页,共47页。
答案:(1)特点: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扩散,离烧芭蕉(bājiāo) 林源地越近,污染越严重。
第二十二页,共47页。
(2)请分析烟尘空间分布(fēnbù)的原因。
第二十三页,共47页。
【解析】第(2)题,读材料分析,6月,气压带风带(fēnɡ dài) 向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所以, 苏门答腊岛烧芭蕉林所致烟尘,在西南风的吹送下,向东 北方向扩散,飘到新加坡与雾气结合在一起,形成雾霾天 气。因为是在西南风的吹送下向东北方向飘,所以烟尘的 空间分布特点是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扩散,离烧芭蕉林的源 地越近,污染越严重。
第十三页,共47页。
答案(dá àn):(3)AC
第十四页,共47页。
(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wèntí),江苏省中学生适 合的参与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五页,共47页。
【思维过程】第(4)题, 根据图示:江苏虽然受 沙尘的影响较小,但作为中学生在可持续发展 过程中也应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yìwù)。如 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开展 募捐活动等。
第二十四页,共47页。
答案:(2)原因:6月,南半球东南信风(xìnfēng)越过 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因此,烟尘向东北方向扩散。
学海导航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第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考点2 主要能源资源分布与我国能源问题
1.主要能源(néngyuán)资源分布(见下 表)
能源
主要特点
非可再生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和利用 煤炭 难度不大,发热量和燃烧效率不高,输送和使用方
便,灰渣、粉尘多,易污染环境
石油
非可再生资源;发热量高,开采、运输、使用 方便,属于高质量的能源;会产生污染
第二十六页,共35页。
(2)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jùyǒu)十分重要作用的自
然资源A是( )
A.油气资源
B.水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产资源
第二十七页,共35页。
【思维过程】第(2)题,该地区位于西亚地区, 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森林、水能和水产资源 缺乏,石油资源特别丰富,油气资源是对该地 区的经济发展(fāzhǎn)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 然资源。
第六页,共35页。
(2)与巴西相比,形成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的原因可
能是( ) D A.国土面积大
B.城市绿地面积大
C.城市人口比重高
D.科技(kējì)发展水平高
第七页,共35页。
【思维过程】第(2)题,根据图示:美国(měi ɡuó) 城市土地产出效益高于巴西。主要原因可能是美国 (měi ɡuó)的科技发展水平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高, 单位城市土地面积经济产值高,因而城市土地产出 效益高于巴西。所以选D项。
Image
第三十五页,共35页。
第十八页,共35页。
能
分布
源
世界
中国
水 能
世界水能丰富的国家 主要分布在西南、中
依次为中国、俄罗斯、巴 南(长江三峡、珠江中上游)
西、美国、加拿大等
学海导航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第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全球(quánqiú)气候的变化将导致原有 生态系统的改变。
(4)全球(quánqiú)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 域的影响更为显著:
第二十三页,共44页。
①农业 有利影响:北半球变暖,温度带北移,有利于 作物生长。热带北缘部分农作物不会遭受冷害,高 纬度地区(dìqū)生产期延长,产量增加。不利影响: 增温加速蒸发、土壤水分减少,热带干旱区农作物 产量下降;中纬度“谷物带”生产潜力降低,农业 病虫危害加重。
第三十页,共44页。
(2)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qìhòu)类型是( ) 德班气候(qìhòu)资料(测站:29°50′S ,31°2′E 海拔5m)
A.热带雨林(rèdài yǔ lín)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第三十一页,共44页。
【思维过程】第(2)题,根据表中气温和降雨量的季节 (jìjié)变化特点,全年气温高,夏季多雨,可知该地 为热带草原气候。
第五章
必修
自然环境对人类(bìxiū)Ⅰ
(rénlèi)活动的影响
第2课
第一页,共44页。
第二页,共44页。
考点1 全球气候变化
(见下表)
第三页,共44页。
气候变 化的尺度
地质时 期的气候
历史时 期的气候
时间范围
距今22亿 ~1万年
近1万年
变化特点
出现过3次大冰期,气温呈 下降趋势;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 气温呈上升趋势
第二十页,共44页。
考点2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对策
1.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 (tiáojiàn)的变化。
第二十一页,共44页。
浙江省高中地理第一轮 学海导航总复习模块5 第3课 生态环境保护课件 湘教选修Ⅵ
试述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不利影 响,并提出减少其不利影响的合理建议。 答:
题眼 高速公路 全封闭 野生动物
【答案】 不利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食物源减少、
迁徙通道受阻、活动区域缩小等;噪声干扰动 物的生活(干扰动物的择偶、产仔、哺乳等行为)。 (6分)(只要答案合理即可,酌情评分,但不超过 6分)
律法规
产生原因
环境问题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保护措施
过度放牧、 退耕还草、封育草 气候异常,降
过度农垦、 场、建立饲草料基 草场退化 水较少;鼠害
滥采滥挖、 地,舍饲养畜,实 虫害
工业污染 行禁牧、轮牧制度
土质疏松、降 不合理的土 打坝建库、平整土
水集中且多暴 地利用方式、地、修筑梯田;深
水土流失 雨、地形起伏 毁林毁草、 耕改土、科学施肥、
考点2
我国主要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地区
生态环境问题
成因
森 林 破 坏 、 草 气候较干、降水较
大兴安岭西
地 退 化 、 土 地 少;过垦、过牧严
侧
荒漠化
重
气候干旱、降水较 西北干旱、 草 地 退 化 、 土
少;过牧严重、水 半干旱区 地荒漠化
资源不合理利用
地区
生态环境问题
成因
黄淮海平原
春季降水少,升温 土地盐碱化、快、蒸发旺盛,地
【解析】本题对区域定位的要求较高。
第(1)题,图示地区未包括青藏高原,因 此A、B均可排除;图示地区未包括热带地区, D项排除,因此选C。
第(2)题,①地区位于我国陕甘宁地区, 天然气资源较丰富,石油资源并不丰富;②地 区主要是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木材资源匮乏; ③地区主要是四川盆地,降水多,河流汛期长, 含沙量不大;④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 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之一。因此选D
【学海导航】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环境保护同步训练(含解析)
第1课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一定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环境污染的程度较低;在经济起飞阶段,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往往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环境状况开始改善。
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曲线,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中四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形成的,其中最理想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2.和先行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这是因为( )①我国自然资源贫乏②我国民众环境意识提高③国际社会制约增强④环境承载量压力增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高碳生活就是高能量、高消耗、高开支、高浪费的生活方式。
第40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2010年1月23日在瑞士达沃斯小镇召开,此次年会更强调“低碳”理念。
据此完成3~4题。
3.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列工业部门中受益最大的可能是( )A.核电工业 B.电子工业C.汽车工业 D.制冷工业4.高碳生活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应国家正确的是( )①国土面积缩小—英国②泥石流多发—埃及③风沙严重—巴西④积雪减少—瑞士⑤雨林被毁—阿根廷A.①②④ B.①④C.②④⑤ D.①③读下图,完成5~7题。
5.获得图中a、b类图像信息,运用的信息技术对应的是( )A.GIS和RS B.RS和GPSC.RS和GIS D.GPS和GIS6.与格陵兰岛北部相比,南部冰川融化面积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南部( )A.白昼时间短 B.白昼时间长C.正午太阳高度小 D.正午太阳高度大7.格陵兰岛冰川融化面积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A.企鹅生存空间缩小 B.洋流势力增强C.大气环流发生变化 D.陆地面积扩大下图为“北京市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
8.至2005年,北京市( )①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仍然超标②二氧化氮浓度下降幅度最大③二氧化硫浓度与标准之差最大④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均最低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9.造成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有( )①沙尘频袭②交通拥堵③燃煤量大④植被稀少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10.为了改善大气质量,北京市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重工企业迁离城区②实施小客车限购令③减少燃煤供暖天数④扩建城市生态绿地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11.自中国确定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相当引人关注。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含答案
常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8月期初调研高三地理试卷(答案在最后)一、单选题下图为我国某中学生在手机APP上查询到的“当地实时太阳位置与日出日落相关信息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被方框遮挡的月份是()A.3月B.6月C.9月D.12月2.该同学所在地最可能是()A.北京B.上海C.成都D.拉萨3.该时刻可能是北京时间()A.7:00B.10:00C.12:00D.15:00冀东沿海地区一年四季均有海陆风。
下图为“不同时节冀东地区海风深入陆地的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以下天气系统影响该地时,较易观测到海陆风的是()A.准静止锋B.温带气旋C.强冷锋D.弱高压5.海风深入甲位置的时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下列四图为6月秦皇岛2、8、14与20时的近五年海陆风风向频率图,其中代表14时的是()A.B.C.D.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
调查发现,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南侧比北侧落差大,冈底斯山分水岭南侧与北侧落差差异小,两山地分水岭南侧与北侧降水差异均比较明显。
研究表明,未来图(下图)中虚线框内因河流侵蚀差异使得南北两侧分水岭位置移动不同,导致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流域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从水循环的角度,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的原因有()①高山地形对季风水汽抬升,降水丰富②大陆冰川广布,储存固态水源③发育众多河流形成地表径流,向河流下游输水④地表水经断裂带下渗形成地下水,向海拔低处的含水层输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关于图中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未来变化趋势及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流域面积缩小,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南侧比北侧河流溯源侵蚀强B.流域面积缩小,冈底斯山分水岭北侧比南侧河流溯源侵蚀强C.流域面积变大,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南侧比北侧河流溯源侵蚀强D.流域面积变大,冈底斯山分水岭北侧比南侧河流溯源侵蚀强洪积扇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活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图5-1),完成1-3题。
图5-11.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A. 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B. 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C. 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D. 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2.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A. 印度 B.中国 C. 日本 D. 德国3.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A. 发展水平较高B. 应加快发展C. 发展速度最快D. 应限制发展图5-2是世界各大洲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不包括大洋洲),回答4~6题。
4.属于欧洲的是( ) A .a B .bC .cD .d 5.城市人口的增长最快的是( )A .aB .bC .cD .d 6.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的是( )A .aB .bC .cD .d7.读图5-3“某地区城乡人口比例示意图”(图中每个单元格代表1万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地区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B .该地区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较大比重C .该地区城市化水平高D .该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导致城市中的平均气温高于外围郊区平均气温的现象。
据此回答8题。
8.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人为因素是( )①城市的大气污染 ②城市上空出现逆温层 ③城市绿地和水体的减少 ④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气压差异 ⑤建筑物高度集中 ⑥城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强于郊区图5-3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⑥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城市地下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现在渗入地下和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2%和43%。
据此回答9-10题:9.产生城市地表径流比重增加的原因是()A. 城市气候异常,导致大气降水显著增加B.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C. 城市开挖了数条人工河道D. 城市绿化面积减少,道路与建筑用地面积增加10.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有()A. 城市河道发生洪水的频率相应减少B. 城市河道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含量增加C. 城市地表的蒸发、蒸腾数量相对减少D. 城市可利用水资源减少11.下列措施或思想中,不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的是()A.建设新城和卫星城B.发展轨道交通C.鼓励或普及家庭轿车D.新建或扩宽城市主干道路12.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聚落仅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B.聚落主要指乡村,不包括城市C.聚落是地表上重要的文化景观D.各种住宅、商店、工厂等都是聚落,而道路、公园、运动场等均不是聚落的范畴13.日本筑波城的兴起,与下列何种区位因素的关系最密切()A.河流 B.自然资源 C.政治 D.科技根据图5-4,回答14—15题图5-414.图中a所示国家可能是()A.印度 B.新加坡 C.美国 D.中国15.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A.① B.② C.③ D.④读图5-5“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回答16—18题。
16.发达国家城市人口重大,城市化水平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农业现代化程度高 B.工业现代化程度高C.交通运输高度发达D.第三产业高度发达17.2000年()A.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发达国家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比1980年有略有下降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超过其总人口的一半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超过发达国家城口和农村人口的总和18.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并不是由于()图5-5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读图5-6,某城市发展阶段图,完成19—20题。
19.下图(图5-7两者之间关系的是()20.Ⅱ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有()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B.与周边地区温差增大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图5-721.导致城市水文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 )A .水泥路面多B .下水道多C .绿地多D .人多22.读图5-9,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③① 23.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世界上的城市全部都在平原地区B .世界上的大城市有80℅以上分布在海拔不足200米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C .在热带地区,城市大多分布在低地上D .山区城市一般都位于山腰地带 24.下列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上海是沿河口海岸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②伦敦是在两条河流交汇处发展起来的 ③重庆与武汉两城市都建在两条河流交汇处 ④巴黎为在两条水运线之间转运点设城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二、综合题25.某地理兴趣小组对京沪线列车上的乘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最能反映南北差异的聚落、耕地景观的统计记录绘成曲线图,读图5—10,判断回答:图5-9(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城市是A ;B (2)图中一年内稻麦两熟最典型的分布地区是 (3)分析图中的聚落统计曲线,说明我国北方聚落特征 (4)判断我国的南北分界线经过图中的 点;判断理由 26.读图5-11,“伦敦城市发展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伦敦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伦敦在城市发展过程中_________规模和_________规模不断扩大,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950年伦敦市发生震惊世界的酸雾事件,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非生物界的危害是 。
(3)20世纪70年代后,伦敦城市人口有所下降,大量人口迁往卫星城,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
(4)从图中观察,伦敦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27.读下表,回答问题:图5-11(1)从1949年到1996年期间,我国的城市数量增加了_____座,其中增长最多的是______地区。
(2)80年代中后期我国城市的增长速度最快,这与__________的飞速发展有关。
(3)西部地区在各阶段中,城市比重一直较低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图5-12是某一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计划在甲村和乙村间修建一条公路,经过A 处、还是B 处施工较为容易? ,为什么? (2)欲在该地区建一水库,请在较为理想的位置用“=”在图上标出大坝位置,此大坝修建的高度宜为海拔____米。
(3)为发展经济,加快城市化进程,该地政府计划将图中四个村庄合并到其中一个村庄,形成一个建制镇,你认为选择在处 较为合理,并说明理由。
29.垃圾已成为城市又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
目前,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堆越来越多,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污染周围环境。
其出路何在?这已引起有识之士的思考。
500A BD丙丁100米 0村庄(1)目前,许多城市对垃圾采用填埋方式处理,该方式简便、省钱,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你认为存在哪些不足之处?(2)法国有位哲人说:“垃圾是摆错了位置的财富。
”对此,你如何理解?(3)上图表示的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的处理系统示意图,在以下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选项,完成方框内未填的内容。
A .肥料B .做工业原料C .填埋、焚烧或循环作用D .回收处理① ② ③ ④ 。
(填字母)30.读图5-14,回答:(1)写出下列代号表示的城市名称: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2)该地区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___分析该城市发展成为全国最大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3)这三个城市的共同特点是 。
31.读图5-15,“中国香港地区1945年、1986年(同比例尺)城市化区域变化图”,回答问题:图5-14(1)图中城市化区域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城市化的进程在图中主要表现为城区面积的__________。
(2)香港城市内交通建设由于大力发展了_________等设施,使________半岛和香港岛联成一体。
(3)今日的香港启德机场所在地在1945年图中还是____________的一部分,香港目前及今后增加土地利用面积的基本措施是____________。
第五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一、选择题1.A 2.C 3.B 4.B 5.A 6.B 7.B 8.C 9.D 10.A11.C 12.C 13.D 14.A 15.A 16.A 17.D 18.C 19.A 20.C 21.A 22.C 23.B 24.B二、综合题 25.(1)北京 上海 (2)C -B 1分(3)聚落受地形等自然条件、影响,规模较大,数目、密度较小(4)C C 点是耕地曲线的拐点,是耕地景观发生突变的地方 26.(1)地形 气候 河流 交通 政治(2)人口 用地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英国是岛国,水汽充足,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腐蚀建筑物,使河湖酸化 (3)逆城市化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4)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加强污染的治理;扩大绿化面积 27.(1)533 东部 (2)经济(3)①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旱,地形复杂,不利于城市发展②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28.⑴ B ,原因是:坡度平缓 (2)宜为 100 米。
⑶ 丁 处较合理,理由是:交通便利,地形平坦、 面积大 29.(1)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垃圾产生沼气,如不及时收集输出 利用,容易发生爆炸事件等。
(2)垃圾中有许多可回收利用的资源。
(3)①D ②B ③A ④C 30.(1)南京 上海 杭州 (2)上海 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农500A BD 丙丁100米业发达;位于长江入海口处,是沿海南北航运的中点,交通非常便利;工业发展历史悠久;科技水平高(3)位于河流三角洲或冲积平原上位于大江大河沿岸或沿海31.(1)维多利亚湾沿岸扩大(2)地铁九龙(3)海湾(维多利亚湾)填海造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