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虚词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而使用诗词和虚词学生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而使用诗词和虚词学生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诗词和虚词”学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虚词的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诗词和虚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高考语文试题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词的分类和特点2. 虚词的分类和用法3. 诗词和虚词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常见题型4. 典型例题解析5. 练习题三、教学重点:1. 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虚词的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诗词和虚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虚词的用法和运用。

2. 高考语文试题中诗词和虚词题型的应对策略。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虚词的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示例:一、诗词的分类和特点1. 古典诗词的分类: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

2. 现代诗词的分类:新诗、散文诗等。

3. 诗词的特点:抒情性、含蓄性、音乐性等。

二、虚词的分类和用法1. 副词:如乎、盖、尝、曾等。

2. 介词:如于、乎、自、从等。

3. 连词:如然、遂、盖、故等。

4. 助词:如之、乎、者、也等。

5. 叹词:如噫、呜、乎、嗨等。

三、诗词和虚词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常见题型1. 选择题:判断诗词的分类、虚词的用法等。

2. 填空题:填充诗词中的虚词或根据诗词内容填空。

3. 阅读理解题:分析诗词中的虚词作用和意义。

4. 作文题:运用诗词和虚词表达情感和思想。

四、典型例题解析1. 选择题:判断下列诗词属于哪种分类?例:1. 《登鹳雀楼》——近体诗2. 《再别康桥》——新诗3. 《江城子·密州出猎》——词2. 填空题:填充下列诗词中的虚词。

例:1. 使之__,则可以过去了。

2. 吾尝__矣,而卒无成功。

五、练习题1. 判断题:判断下列诗词属于哪种分类?2. 填充题:填充下列诗词中的虚词。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如“之”、“乎”、“者”、“也”、“矣”等。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虚词,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2. 难点:理解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作用和用法。

2. 使用例句法,通过例句讲解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影响。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文言文虚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如“之”的代替作用,“乎”的疑问作用等。

3. 通过例句展示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影响,如虚词在句首、句中、句末等位置的作用。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和应用。

5.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虚词知识,解答相关题目。

6.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文言文虚词的重要性和应用。

7.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并进行相关练习。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对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的理解。

3. 考察学生运用文言文虚词的能力,如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文言文作品,以加深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

2. 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如参考书籍、网络资料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3. 组织文言文朗诵比赛或写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虚词知识。

八、教学反思:1. 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文言虚词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文言虚词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文言虚词一、教学目标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 掌握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

三、教学难点1. 区分不同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 灵活运用文言虚词。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 实例分析法:分析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文言虚词的概念和分类;2. 第二课时: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3. 第三课时:分析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4. 第四课时:练习运用文言虚词;教案内容详细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

三、教学难点1. 区分不同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 灵活运用文言虚词。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 实例分析法:分析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文言虚词的概念和分类教学内容: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不起实际意义,或不表示具体事物和动作的词语。

根据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可以分为语气词、助词、连词、介词等。

2. 第二课时: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教学内容:本课时以“之”、“乎”、“者”、“也”、“矣”等虚词为例,讲解其用法和意义。

3. 第三课时:分析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教学内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如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语气,助词用于词或词组之间表示关系等。

4. 第四课时:练习运用文言虚词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具体句子中运用所学文言虚词,巩固所学知识。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如“之”、“乎”、“者”、“也”、“矣”等。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虚词,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的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分类和基本用法。

2. 分析典型例句,展示虚词在句子中的实际运用。

3. 进行虚词填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难点:判断虚词在句子中的具体作用,正确运用虚词。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

2. 示例法:分析典型例句,展示虚词在句子中的实际运用。

3. 练习法:进行虚词填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虚词,引导学生回顾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讲解: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分析典型例句。

3. 练习:进行虚词填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答案。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虚词在句子中的重要作用。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文言文,注意虚词的运用,并做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虚词的用法。

3. 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文言文阅读中体会虚词的作用。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文言文材料,包括经典文献和练习题。

2. 制作PPT,展示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典型例句。

3. 准备虚词填空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检查学生通过填空练习对虚词用法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虚词的能力。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学作品中虚词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虚词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言虚词的概念、特点和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虚词的辨识和运用能力,为高考语文文言虚词题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教学重点:1. 文言虚词的概念和特点;2. 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和辨析。

三、教学难点:1. 文言虚词的辨识;2.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老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来引入文言虚词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文言虚词的重要性。

2. 概念讲解通过PPT或者板书,向学生解释文言虚词的概念,即在句子中具有提示或者补充作用,但没有具体的实际意义的词语。

同时,要强调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

3. 特点分析通过对一些典型的文言虚词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特点,如“之”、“乎”、“所”等等。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虚词的位置和作用,提高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敏感度。

4. 常见用法和辨析通过一些例句和语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和辨析。

例如,“之”和“其”的用法差别,“乎”和“哉”的用法差别等等。

通过反复练习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举例练习在学生掌握了文言虚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后,设计一些举例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辨析文言虚词。

可以设计填空题、改错题等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6. 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文言文的原著或者翻译文本,让学生体会文言虚词在不同文本中的用法,加深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文言虚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习题作为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文言虚词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文言虚词的概念和用法,提高对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为高考语文文言虚词题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高考语文虚词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虚词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虚词复习教案教学内容:高考语文虚词复习教学目标:1.了解虚词的概念和特点;2.熟悉虚词的分类和用法;3.掌握常见虚词的词义和用法;4.能够准确运用虚词进行语句分析和作文写作。

教学准备:教材:高考语文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教案教学过程:Step1 导入1.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一篇文章,其中包含大量虚词,让学生观察文章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观察文章找出其中的虚词,并分析其作用。

3.概括虚词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虚词的重要性。

Step2 虚词的分类及用法介绍1.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虚词的分类及用法表格,详细介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助词、连词等常见虚词的用法。

2.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将表格中的虚词分类,并找出相关例子进行说明。

Step3 虚词的词义辨析1.通过名言警句等材料,选择一些句子,其中存在虚词的词义辨析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解释并判断句子中虚词的具体词义。

3.教师进行点拨和讲解,解决学生的疑惑和困惑。

Step4 虚词的运用1.多媒体设备呈现一些句子,其中含有虚词,让学生尝试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意思。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找出合适的解释和翻译,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3.教师点评并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注意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运用。

Step5 虚词的应用1.以“湖泊之美”为主题,要求学生利用虚词进行作文写作,展示湖泊的美丽景色。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进行逐步指导和点拨。

3.学生交流作文,教师进行点评和评分。

Step6 课堂总结1.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重点。

2.让学生总结虚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运用,结合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虚词的分类和用法。

在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答问题。

但是由于时间紧凑,学生在课后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虚词的知识。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之实词虚词(全国通用)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之实词虚词(全国通用)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之实词虚词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明确理解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掌握解答文言文实虚词的题型特点、答题规范、一般技巧和规范的答题格式.3.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将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有机地运用于自己的考试答题中.教学重点:1.让学生分清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意义多指含义,用法多指词性和使用情况.2.让学生能够掌握解答文言文实虚词的题型特点、答题规范、一般技巧和规范的答题格式。

教学难点:通过本节教学,掌握解答文言文实虚词的题型特点、答题规范、一般技巧和规范的答题格式能够将本节所学有机地运用到考场答题实际中。

教学方式:归纳演绎常见实虚词。

以例证分析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几年,校园里流传着这一样个段子:“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不错,周树人(鲁迅)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深度,再加个时代隔膜,理解起来确实不易,而作文又是我们中学生必须写作但又最让人头痛的事,而文言文则离我们生活的实际太远,语言过于简练,更由于在生活中使用较少,所以,同学们怕文言文也是可以理解发。

要读懂并理解浅显的文言文,第一个关键就是必须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虚词,如果这个关过不了,我们就无从谈起读懂文言文了,更不用提理解文言文了。

所以,我们首先要对文言文的实虚词进行一个梳理,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并联系课本实际。

下面我们就从高考实虚词的角度作一解读。

二、“文言文实虚词”的解读。

文言文实虚词的考查是一个传统的题目,常考而不衰.属理解类题目,能力层级为B级。

文言文实虚词的范围很广,但并不是说没有目标,《考纲》规定,我们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只有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所以,划定了这个范围,我们在学习中就能够有的放矢,缩小范围。

具体文言实虚词,我们将在PPT中予以展示。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教案

文言文虚词(一)文言虚词的分类1.代词(1)人称代词①第一人称吾、予、余、我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项脊轩志》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

《游褒禅山记》②第二人称女、汝、若、尔、而、乃、子、吾子二三子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女通“汝”)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

《晏子治东阿》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而通“尔”)③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六国论》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孔雀东南飞》④复数属、辈、侪、类、徒若属且皆为所虏。

《鸿门宴》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柳敬亭传》(2)指示代词①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这、这个、这里、这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赤壁赋》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②远指代词彼、夫、其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③无定指代词或、莫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张衡传》④辅助性代词所、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顺臾之所学也。

《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3)疑问代词代人谁、孰谁、哪一个吾孰与徐公美?代事物何、胡、奚、曷、盍什么、哪里彼且奚适也?”《逍遥游》盍不为行?《庄子·盗跖》蹈死不顾,亦何故哉?《五人墓碑记》表处所安、恶(乌)、焉在哪里、哪里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副词(1)时间副词①表过去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已经、过去、刚才适得府君书。

《孔雀东南飞》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②表现在方、会、适正、正好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③表将来且、将、欲、方、行、垂将、将要彼且奚适也?《逍遥游》④表短暂斯须、俄而、旋、暂、寻、未几、须臾、无何,猝、乍、暴、忽不久、一会儿;突然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文言虚词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文言虚词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文言虚词二、教学目标: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能够正确运用常见文言虚词进行句子构造和表达。

3. 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 例句分析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举例说明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 分析:分析例句,让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虚词进行句子构造和表达。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例句分析和练习。

2. 文言文教材:提供相关的文言文教材和参考资料,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2. 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通过例句分析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复习和巩固文言虚词的知识。

八、教学难点:1. 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的理解。

2. 学生在运用文言虚词进行句子构造和表达时的准确性。

九、教学准备:1. 准备好教学PPT和教材。

2. 设计好练习题和答案。

十、教学时间:1课时六、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文言虚词七、教学目标:1. 深化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

2. 提高学生准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八、教学内容:1. 复习已学过的常见文言虚词。

2. 通过练习和讨论,深化对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

3. 分析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提高准确运用能力。

九、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辨析与使用虚词》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辨析与使用虚词》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虚词的摆放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而不能错位。
如: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年纪又比大伙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
3.辨明关系,有机衔接
为了说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关系,常常需要使用虚词,在使用之前,我们首先必须辨明关系,否那么,就会发生关系混淆、关系颠倒或强加关系等错误。
4.避免重复,谨防脱漏
由例题思考此类题目的做题方法
1.弄清语境
2.辨别词义
3.筛选排除
4.迁移应用
5.词义代入
利用所学方法
完成当堂练习
课外作业
教学小结
①“使用〞是指考查考生使用词语的能力在于理解和辨析,同时也说明词语的具体解释、词性、结构等知识不是考查的X围,只是必须掌握的基础。具体考查包括两个层面:正确理解,正确使用。即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并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其中不仅包含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包含使用是否更好的问题。
二、虚词
正确使用虚词,一要弄清虚词的语法功能和搭配习惯,掌握某些易误虚词的常见用法;二要注意辨析易混虚词的细微差别;三要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注意关联词语搭配使用的特点。对虚词的辨析要注意以下几点:
回顾实词的考查方向
及做题方法
明确虚词的考查方向
分析例题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1.把握词性,辨析异同
虚词的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和功能就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
如:水库建成后,即使遇上十天半月不下雨和多年不遇的大旱,庄稼也能保收。
句中“十天半月不下雨〞“多年不遇的大旱〞两种情况不可能在同一地方同时出现,所以不能使用表并列关系的“和〞,只能用表选择关系的“或〞,该句犯了“关系混淆〞的错误。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复习虚词,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如“的”、“地”、“得”、“了”、“吗”、“呢”、“吧”、“啊”、“呀”等。

2. 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功能。

3. 通过对典型例句的分析和练习,巩固虚词的使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虚词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通过例句展示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练习:提供一些含有虚词的句子,让学生判断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并进行修改。

4. 讨论:分组讨论虚词使用的难点和困惑,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对本节课的虚词使用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易错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纠正错误并给予反馈。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鼓励主动参与和合作。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材料。

2. 练习题和典型例句。

3. 小组讨论的指导和评估表格。

六、教学拓展1. 引入虚词的用法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虚词的意义。

2. 通过阅读和分析一些文学作品中的虚词使用,提高学生对虚词使用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虚词使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口语交流、写作等。

七、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应用虚词。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短语或句子引出虚词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结合例句进行说明。

3. 练习环节: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虚词进行句子构造。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提高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使其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3. 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热爱,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回顾虚词的分类及常见虚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2. 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连接、修饰、表达语气等。

3. 举例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4. 进行虚词运用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虚词的分类及作用。

2. 讲解: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结合具体例句进行分析。

3.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虚词进行句子构建。

4. 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虚词在句子中的奥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虚词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虚词用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虚词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虚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语文教材中有关虚词的章节。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 练习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有关虚词的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了解虚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任务驱动: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虚词。

4. 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其改进学习方法。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难点:虚词在句子中的运用和搭配。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回顾虚词分类及作用。

2. 第2周: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 第3周:虚词运用练习。

4. 第4周:讨论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5. 第5周:总结虚词知识点,进行复习。

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而使用诗词和虚词学生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而使用诗词和虚词学生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诗词和虚词”学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结构和韵律,提高正确运用诗词表达情感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文中虚词的理解和运用,增强古文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诗词和虚词,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词部分:a. 复习常见的诗词结构和韵律知识,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

b. 分析经典诗词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c. 进行诗词创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有情感、有韵味的诗句。

2. 虚词部分:a. 复习古文中常见的虚词及其用法,如“之”、“乎”、“者”、“也”等。

b. 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如语气词、代词、助词等。

c. 通过阅读练习,让学生正确判断虚词在句子中的用法,提高古文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经典诗词为例,让学生分析其结构和韵律特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和古文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 采用讨论法,分组让学生讨论虚词的用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评估1. 通过诗词创作和古文阅读练习,评估学生对诗词结构和韵律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虚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的复习效果和提高情况。

五、教学计划1. 第1-2周:复习诗词结构和韵律知识,分析经典诗词,进行诗词创作练习。

2. 第3-4周:复习古文中常见的虚词及其用法,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第5-6周:进行古文阅读练习,让学生正确判断虚词在句子中的用法。

4. 第7-8周:进行诗词创作和古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复习效果。

六、教学活动1. 诗词创作工作坊: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诗词结构和韵律知识,创作出有情感、有韵味的诗句。

让学生相互交流、欣赏和学习,提高创作能力。

2. 古文阅读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阅读一篇含有较多虚词的古文,讨论虚词在句子中的用法和作用。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复习虚词,加深对汉语语法规则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如“的”、“地”、“得”、“了”、“着”等。

2. 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如连接作用、语气作用等。

3. 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虚词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虚词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练习:提供例句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虚词进行句子构建。

4. 讨论:分组讨论虚词的使用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虚词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虚词使用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评估学生在实际写作中使用虚词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教材等相关教学资料。

2. 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3. 写作任务及评价标准。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实际运用虚词。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虚词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练习:提供例句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虚词进行句子构建。

4. 讨论:分组讨论虚词的使用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虚词的正确使用。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虚词用法和意义。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虚词的使用能力。

3. 写作任务:结合虚词的使用,写一篇小短文。

十、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 引导学生通过复习虚词,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如“的”、“地”、“得”、“了”、“吗”、“呢”等。

2. 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搭配。

3. 进行虚词填空练习,巩固学生对虚词用法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虚词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结合例句进行分析。

3. 练习:进行虚词填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总结:对本节课的虚词用法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记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虚词填空练习,评估学生对虚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虚词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3.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虚词专项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虚词填空练习题。

3. 课后作业及单元测试题目。

教学建议:1. 注重虚词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提高虚词运用的熟练度。

3. 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

4. 定期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虚词用法,让学生感受虚词在语境中的重要作用。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虚词用法的理解和心得。

3. 情境练习:创设实际语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虚词,提高运用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引导学生掌握虚词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虚词用法,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虚词的作用。

3. 练习法:通过虚词填空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对虚词用法的掌握。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虚词 教案精品版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虚词 教案精品版
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来)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介词,根据,按照)
6、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介词,把)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
8、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表目的。来)
一.课前反馈
二、知识点探究
教师进行知识点讲解,并进行习题分析
学生分小组讨论
学生进行分析,其余小组进行补充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介词,根据,按照)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连词,因此)
3、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副词,于是,就)
六)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与”的意义和用法。
1、东风不与周郎便(动词,给予,给)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连词,和)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介词,跟,同)
7、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动词,以为,认为)8、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动词,当,担任)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为”的用法和意义。
1、公输盘为楚为云梯之械(介词,给,替)2、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向,对)
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介词,为了)
4、为之怡然称快(介词,为了……)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介词,向,对)
文言虚词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古汉语语言现象——虚词》学案课后题




知识与技能
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借助文言虚词来理解文言文。
过程与方法
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虚词的理解来了解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重难点
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灵活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词【教学目的】1、逐步积累、理解虚词的语气、近义词的区别与联系。

2、在此基础上,能够判别虚词使用的正误,能够根据需要选填近义词。

3、了解解决高考虚词使用和近义词辨析方法:【重点难点】正确分辨虚词使用情况的能力。

【教学思路】学习、讨论、辨析、归纳、实践、总结。

【教学方法】学、议、讲、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了解高考情况虚词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很高的。

近几年来,从1996年到2004年的高考试卷卷基本上都有涉及!2004年《考试说明》对虚词考查的要求等级是D级。

虚词考察方式有单独设题,如2002、2000、99、98年都是选择题,内容上有考虚词用法正误的,有考关联词语的;另外,语病辨析题中也有一部分虚词的考查,如2001年的全国卷;虚词的另一种考察方式是实虚词在一起考,如2003年全国、2004年的部分各省的高考。

多采用实虚词和在一起考,以选择题出现,但多考关联词语及复句之间的关系。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题,虚词的考查涉及了副词、介词、连词和助词。

在解答虚词考查题时,除了要了解虚词误用的常见类型外,还应该掌握一些辨析虚词的巧妙方法。

三、高考试题1、(2004年高考北京卷)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

________用D N 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征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_______项式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

________,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化结构,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A.由于甚至所以B.只是也许可见C.如果甚至而且D.虽然也许然而解析:根据语境,整个句子是一个假设关系,排除A B D。

答案:C2、(2004年高考湖南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他们是时代的先锋、国家的脊梁、群众的楷模,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

(2)、“六部委”联合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要求建立各级政府负责的环保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力的部门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

(3)、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我承认它很有价值,我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A.典型/典范整治/整顿虽然/但是B.典范/典型整理/整改虽然/不过C.典型/典范整治/整改并且/不过D.典范/典型整理/整顿并且/但是答案选C。

全题共三个句子留下六个空,每句两空。

根据平时训练用排除法留下A与C是不太难的,再根据对报刊文章熟悉的便利,第四空选“整改”而不选“整顿”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但很多考生可能还没有仔细阅读第三句,就习惯性地要选表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这一组而委屈了第四空。

其实,如能认真阅读第三句,其内在逻辑是较为明显的:这个复句中的一、二句与第三句之间为第一层,转折关关系,第一个分句是委婉地说我珍重这些荣誉,第二句承前句进一步表明我对这些荣誉的态度,与第一句构成第二层的并列关系,第三句轻轻一转,表明我工作的目的不是追求这些荣誉。

3.(2004高考福建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从容________________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大型盆景可以用来_________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

(3)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

大都市的喧嚣_______给人以繁华之感,_______难免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

A.应付营造即使/也B.应对创造即使/也C.应付创造尽管/但D.应对营造尽管/但解析:“应付”敷衍了事,将就,一般做贬义;“应对”是积极面对的意思;(1)选“应对”。

(2)“营造”经营建筑,“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作出新的成绩或东西;这里只是装点,没有出新的东西,选“营造”。

(3)“尽管/但”表示下文反接上文,“即使/也”表示让步假设。

答案:D4、(2004年高考辽宁卷)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岫岩古称大宁镇,其采玉的历史可以到汉代以前。

②如果不彻底转变旧观念,没有一种创新精神,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道路上,我们就迈不开前进的。

③语音也是发展变化的,,汉字不以标音为主,因此,光看文字看不出古今的变化。

④校园流行语,各个时期都有,各类学校又各有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不适用于正式。

A.回溯步子但是场所B.上溯步伐但是场合C.回溯步子因为场所D.上溯步伐因为场合答案:B(上溯:从现在往上推(过去的年代)/回溯:回忆;根据词义,排除A、C,步伐:是书面语/步子:是口语;从③看,上下文构成转折关系;场合: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场所:活动的处所),综上所述,宜选B项。

5、(2004年高考湖北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只有养成了习惯,才是____________的、自觉的行为,道德建设才会见到实效。

②该校在培养音乐、美术、体育特长生方面有着_________特点和____________优势。

③在评价标准上,____________要看数字,_________不能只看数字,要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现象。

A、稳固明显/鲜明虽然/但是B、稳固鲜明/明显既/又C、稳定明显/鲜明虽然/但是D、稳定鲜明/明显既/又答案:D稳定:稳固安定;没有变动稳固:安稳而巩固鲜明:分明而确定,一点也不含糊明显: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虽然……但是……”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而“既……又……”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就句○3来看不应该是转折关系。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D6、(2004年高考天津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古往今来,总有一些勇敢者在钱塘潮涌之际,与潮搏击,出人的活力和勇气。

②“五一”黄金周期间,十多万游客来到杨柳青这里的民俗艺术。

③目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基本上都处在假设和推测的阶段,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

A.展示观赏即使/也B.展现参观即使/也C.展现观赏尽管/但D.展示参观尽管/但解析:“展示”重在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展现”重在显现出,一般后跟上“出”“在”等词语后跟宾语。

“参观”重在实地观察,“观赏”重在欣赏。

语境为游客看民俗艺术,应选“观赏”。

“尽管/但”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

“即使/也”表示假设的让步,所表示的条件,既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也可以是即成事实的。

句③是说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先承认这种事实;下文再反接,说与上文相反的事情,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

答案:C7.(2004年高考浙江卷)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第一次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作的______,揭露了三年来原告在这起家庭暴力案件中遭受虐待的真相。

②人应当讲信用,对已经作出的允诺就决不______。

③汪曾祺先生终生主要从事创作,即使偶尔也写些评论,甚至这些评论可以归入学术论文一类,______总的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______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A.申述食言但/而B.申述失言不过/也C.申诉失言但/而D.申诉食言不过/也解析:(1)申述,详细说明;申诉,试纸当事人向法院提出重新审理的要求;由语境看出,这里是说律师向法庭详细说明案件真相,因此,选“申述”。

(2)食言,指不履行诺言;失言,是指说错了话。

这里是说讲信用,对做出的许诺要履行,因此,选“食言”。

(3)“但”“不过”都表示转折,“不过”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而这里如果用“不过”却起不到这样的作用,所以应选“但是/而”。

答案:A8、(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美关系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多少往往B.再三多少常常C.一再稍微常常 D.再三稍微往往(答案)C。

一再,再三,都指一次又一次;但前者侧重于“反复”之意,而后者着重于“重复”某项动作等。

多少,可指不定的数量;稍微,表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

常常,一般指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且相隔时间不久;往往,表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9、(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最大障碍。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B。

①句中“加快”为谓语,“发展”为其宾语,“经济”是“发展”的定语,去掉“的”字,句子意思和结构都不受影响。

句②后半部分中“存在”是主语,如果无“的”,则“它们存在”构成主谓关系,这一分句将没有主语部分,结构就不完整。

③句中“你”与“钱袋”是修饰关系,去掉“的”不影响句意的明确表达。

④中去掉“的”字,句子不通。

10.(99年高考试题)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

C.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解决。

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答案B11、(98年高考试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不写稿子,应像一篇文章。

A.虽然而却即使也B.尽管可是而虽然但C.尽管而却虽然但D.虽然相反可即使也答案A四、辨析虚词方法1、分清是成套使用还是单独使用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

在辨析虚词时,结合例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

一些虚词有几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比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只能与“反而”搭配。

“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等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搭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