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2015

合集下载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运动、静止和规律的含义,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和规律的客观性。

过程与方法:要培养学生从具体的运动事例中,归纳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巧记知识:一个原理、两个概念、两对关系。

一个原理: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两个概念:运动和规律两对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合作探究】一.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

(注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2)运动离不开物质。

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注意: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3.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

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4.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②运动是无条件的、的和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和。

(2)联系:①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②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

(3)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论(例如刻舟求剑),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例如飞矢不动)★5.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1)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的、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

(3)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教学设计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学设计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物质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从具体的运动事例中,归纳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认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理解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

教学重点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教学难点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本节课以“认识简单的运动”为题材,让学生理解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运动,并知道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应该按照规律处理问题,做到按规律办事。

活动准备:(1)按学生人数分为四大组,组长负责进行合作学习,强调集体主义,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注重个人的展示,做到民主集中的进行本次活动。

(2)角度定位:组员——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组长——活动的参与者、小结者;教师——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

活动主题:认识简单的运动第一步谈谈我知道的运动提示: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能够推动哲学的发展。

而这一个知识点就为我们本次《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同学们可以以学习中所学到的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作为我们探究活动的相关题材,通过我们的讨论得出相关的结论。

根据教师的提示,同学们也可以将运动扩大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之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但是应结合以下题目,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问题1:我所知道的运动是。

(归纳出运动的基本形式)问题2:运动是什么东西在动?物质不动行吗?(探索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3:现在老师站在讲台上没有动,对吗?为什么?(探索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活动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知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懂得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真正意思,进一步来落实课标要求。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2015最新精品课件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2015最新精品课件
①否认了事物的相对稳定 ②否认了物质是客观的
③夸大了事物的运动
④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
A、①②④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
8、下列符合唯物辩证法运动观的(
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
②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③一切皆变,瞬息万变,不可捉摸
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A、①④ B、②③④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人一 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这两种观点的 相同点是( ) A、都认为静止是绝对的 B、不认为运动是绝对的 C、都认为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都认为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5、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 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 事物以名字,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也不能 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C、①②③
D、②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
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 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下列哪些是固有的联系: BC
A.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B.新陈代谢
C.价值规律
D.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 固有(客观)的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固有联系: ♦不是外部强加 ♦不是主观意识赋予的 ♦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错误?
否认事物的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用静止的 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4.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4.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目 标 01。
三个概念 : 运动、静止、规律
02。
三对关系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人与规律的关系
03。
两个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 (1)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所谓诡辩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的狡辩。用 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来说,就是有意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在西方哲学史上, 黑格尔可以说是第一个对诡辩论做系统批判的哲学家。他曾经指出:“诡辩这 个词通常意味着以任意的方式,凭借虚假的根据,或者将一个真的道理否定 了,弄得动摇了;或者将一个虚假得道理弄得非常动听,好像真的一样。
总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形态的 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不可分割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离不开运动)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性是运动;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 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 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有条件的 暂时的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 相对的 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2)联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 态。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区别
含义
特点
运动
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 的变化和过程
无条件的 永恒的 绝对的
静止
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 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 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 动才得以存在、生存。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新人教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新人教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运动的含义;(2)静止的含义;(3)规律的含义;(4)运动是有规律的;(5)规律是客观的◇理解(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规律的客观性◇分析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在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的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二、【重点、难点】:(1)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2)准确把握规律的含义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全面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教学方法】:情景导析合作探究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教学导入问题:世界是物质的,那么我们这个物质世界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着呢?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思维引入本课总结: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板书: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出示问题:1、什么是运动2、运动和物质什么关系?阅读课文,探究归纳内容自主学习教师引导深化: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和展示春夏秋冬的变化。

问题:这是不是运动学生结合对运动的了解,判断知识纠错巩固应用总结: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就是运动。

任务:请同学们举出运动的例子学生举例,深化理解展示《刻舟求剑》的故事问题:故事中的人物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从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观看故事,分组合作探讨问题明确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总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高中政治必修四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四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相对主义: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否认事物 本身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客观性的思维方式。 诡 辩 论:诡辩论的哲学根源是相对主义。辩就是 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地狡辩。
结论:★世界上方式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间一切事 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就被理解为存在方式, 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 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 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 动起直到思维。
(2)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 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 固有的规律。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人类社会 发展道路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 应生产力 状况规律

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和有意 义的文字为识记材料,对人们学习时记忆保持和时间推移 的关系通过实验做了深刻研究,结果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 的规律:识记材料后的20分钟内遗忘42%,1小时后遗忘 56%,9小时后遗忘64%,1天后遗忘66%,2天后遗忘71%,6 天后遗忘75%,31天后遗忘79%,可用坐标曲线表示: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什么是规律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联系。
在规律上能用、不能用的词语
发明规律 消灭规律 创造规律 改变规律
发现规律
尊重规律 认识规律 利用规律
2、规律的特点
(1)规律是客观的
也不能被消灭,即它是不可违抗的。

教学设计21: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学设计21: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的和绝对的。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两种观点:
①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A.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2、自觉遵守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图片展示:水污染、水土流失、全球变暖、空气污染
思考:人类如何拯救自己的命运?
3、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三、课堂总结。

哲学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哲学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C.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
D.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二分。
4.“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人不
B 能听从规律的摆布”对比,正确的认识是


A.两种说法自相矛盾
B.两种说法辩证统一
C.两种说法互不相关
D.前一种说法是唯物主义,后一种说法是唯
心主义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二分。
你知道哪些是规律吗?
a.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b.水往低处流
c.苹果落地
d.万有引力规律
注意2: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
联系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二分。
现象 苹果落地,水往低处 流 商品价格上下波动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 级发展
规律(本质联系) 万有引力规律
价值规律
遗传规律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二分。
议一议:你同意下列观点吗?为什么?
(1)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看到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克拉迪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3)芝诺认为“飞矢不动”。
看到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观点。 (4)课本32页欧布里德犯了什么错误?
5、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 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 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 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 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2008重庆)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二分。

4.2认识运动_把握规律(上课)

4.2认识运动_把握规律(上课)

现象
规律(本质联系) 万有引力规律 价值规律 遗传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苹果落地,水往低 处流 商品价格上下波动 种瓜得瓜,种豆得 豆 人类社会由低级向 高级发展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守株待兔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注意3:
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 而是必然的联系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 界是不可思议的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
A、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 为转移的。 B、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C、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
③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意义 造福人类 否则受规律的惩罚
想一想P33
(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 (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B
4.思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 样,是不可想像的。”这句话说明了(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5.运动之所以离不开物质,是因为( ) A.物质是运动的动力 B.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是运动的属性 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运动 D.永恒性
拓展释疑:
1.规律是一种联系。 注意:并不是所有联系都是规律。 2.“四是四不是”,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1)规律是事物固有的而不是主观的联系。 注意:规则是主观的,不属于规律。 (2)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而不是现象的联系。 注意:规律是要通过抽象思维才能认识的;通 过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是现象而不是规律。 (3)规律是事物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联系。 (4)规律是事物稳定的而不是易变的联系。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对生活实例的分析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观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分层次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2)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以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概念,知道世界的物质的。

这节课学习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图片:四季的更替;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教师引导总结: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的思维都处于运动的状态,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教师:既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那么哲学上所说的运动是指什么?学生:1、运动的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表现为:位置的移动、数量的增减、事物的性质的变化等。

教师:想一想,有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举例说明?学生: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4.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案及反思

4.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案及反思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概念:运动、静止、规律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哲学家的重要思想、言论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要反对否认运动的不变论,也要反对否认静止的诡辩论。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规律及人与规律的关系教学难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学情分析:本课学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学生通过之前的知识虽然能感受到物质的运动,但是并不能理解为什么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为什么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五、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运动的含义。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会犯怎样的错误4.规律的含义及特性5.规律的客观性对于我们的要求导入:歌曲《山不转水转》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示?新授:【探究一】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1、哲学上的运动是什么意思?2、运动和物质有何关系?3、世界上有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4、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总结:(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总之,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然而,实际生活中有人却不这样认为。

课件显示:惠能的观点;刻舟求剑的故事。

1、刻舟求剑2、《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提问:这两个人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各犯了什么错误?*反对两种错误观点:(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惠能的观点是典型的离开物质谈运动,属于唯心主义;刻舟求剑者则是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

这两个观点都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都是错误的。

(3)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综上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自主探究.读一读:读一读课本31—34页,明确学习目标。

【课标内容要求】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一、基本概念:运动的含义,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

二、基本观点: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能力: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本质,并且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静止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学习重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学习难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规律客观性。

2.填一填: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哲学上的运动是指。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物质是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是的运动,运动的主体是。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离开物质谈运动是。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和,没有不运动的物质②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不是不运动,是不显著的运动。

静止是、和。

③万事万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哲学的最高境界。

④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是。

B.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要求我们办事情必须。

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可以3.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静止的事物,它们是真的静止吗?二、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探究一:(课本P31)(1)、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2)、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探究二:(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2)、焦耳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2.释疑解难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1)规律的客观性表现:①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高中政治专题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专题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专题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专题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和。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任何具体的只有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

②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①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

静止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没有进行某种的运动。

②运动是的、永恒的和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的和的。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

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①客观性:规律是,是不以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消灭。

②普遍性:、和人的,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的规律。

没有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3)方法论要求①必须规律,按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规律,改造,造福人类。

【答案】1.(1)现象过程(2)①物质形态运动存在方式运动②物质承担者物质(3)①特殊状态一定阶段根本性质某一参照系范围内特殊②无条件绝对暂时相对③相对静止不变论诡辩论2.(1)固有的必然的(2)①客观的人的意志创造②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固有规律(3)①尊重客观规律②无能为力把握利用客观世界1.在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中把握运动的概念原理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事物的具体形态都离不开一定的运动,它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

教学设计1: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学设计1: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运动的含义;(2)静止的含义;(3)规律的含义;(4)运动是有规律的;(5)规律是客观的◇理解(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规律的客观性◇分析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在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的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二、【重点、难点】:(1)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2)准确把握规律的含义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全面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教学方法】:(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

(3)使用多媒体(主要是电脑)辅助教学课前体验:播放歌曲《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播放视频《天宫一号发射》导入新课2011年9月30日,我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大家知道吗?现在我们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请看大屏幕。

现在,在距离我们300多公里的轨道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正在有规律的高速运动着,我们这一节课就围绕天宫一号来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展示课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板书)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天宫一号,感受天宫一号的各项运动。

天宫升空,举国欢腾,我们每个人都为祖国的强盛备感骄傲,当然,航天事业的辉煌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我们共同看一组材料。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15: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优质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15: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优质教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目标』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教学重难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哲学上所说的运动“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则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月成焉。

”这说明了自然界的运动变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凝聚了对人生岁月变化的感慨。

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至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就是说从国家的法规、时代的趋势到人伦事理、社会风气,社会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

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不是指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或生命运动哪一种运动的具体形式,而是对各种具体运动形式共性的抽象和概括,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既可以是事物数量、性质、状态的变化,也可以是事物发展的过程。

如天气寒冷,水结成冰,是事物性质、状态的变化,是哲学上所讲的运动的一种具体形式。

君主专制制度有一个从产生到发展再到灭亡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也是哲学上所讲的运动的一种具体形式。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举例说明(任何一个有机体,都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生物的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止了;地球一旦停止了自转运动,白昼交替就会消失,生物就要消亡。

)因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物质具体形态的属性很多,除了运动性,还有可知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

在这些属性中,运动属性是物质具体形态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没有运动这个属性,事物就不存在,其他属性也就无从谈起。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学设计】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教材分析《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4章第2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运动和规律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本质,并能够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Z7Mzip2iPC三、教学重点难点规律的客观性四、学情分析本框题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教师指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来学习本课内容五、教学方法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Z7Mzip2iPC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全班分为四组,教室内教学。

Z7Mzip2iPC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那么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开始今天的学习: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Z7Mzip2iPC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1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
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十面霾伏
二、运动是有规律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 联系
本来就有的。非人主观创造,更不是上帝创造; 非现象、表象(苹果落地),必须通过人的抽 象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
中学生上课睡觉六大基本式
美人型
无聊型
基本型
老大型
祈祷型
鸵鸟型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中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A.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 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 雁塔和故宫处于相对静止之中。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静止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 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 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 某种特殊的运动。 (2)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欧布里德 克拉底鲁
芝诺:飞矢不动 《吕氏春秋》:刻舟求剑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判断观点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正确。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答案] D
2.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 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 得以存在、生活。”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 道理是( ) A.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不是偶然的,是确定不移,一定会发生的联系。
形成规律之后,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规律的特征:
(1)规律具有客观性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 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即它是 不可违抗的。
2、规律的特征: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 中运动”。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 自我运动。
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 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课堂探究: ⊕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没有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 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 话错在哪里?
【答案】 A
谢谢欣赏
(2)规律具有普遍性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 的,规律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的 运动都是 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 运动也都是 有规律的
人的认识 运动也是 有规律的
庖丁解牛
拔苗助长,事与愿违
庖丁解牛,事半功倍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思考:那么在规律面前人就无能为力了吗?
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 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 律运动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 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 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够在认 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小结:
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载 体 动中有静
根本属性 存在方式
运动
静中有动
静止
普遍性
规律
客观性
遵循规律,利用规律
(2014·重庆,10)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
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
战。这表明( )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