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导学案2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5 2 《边城(节选)》(学案)20202021学年同步备课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5 2 《边城(节选)》(学案)20202021学年同步备课

《边城(节选)》学案【文本解读】《边城》是沈从文的一篇带有田园牧歌情调的散文化的小说,反映了作者对“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向往。

小说围绕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孙女翠翠,描写了湘西淳朴的风土人情,展现出人性的善良美好,也写出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和悲凉。

学习本文,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看看散文化的小说具有怎样的特点,抓住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把握翠翠等人的性格特征;文中有大量的风俗和景物描写,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还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思考他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素养目标】1.了解沈从文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其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的文学形式。

2.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鉴赏人物形象。

3.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来把握文章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鉴赏小说的艺术技巧,体会小说中的人性美。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湖南凤凰人,苗族,现代著、、小说代表人物。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

他是唯一一个能赖一汪清泉写实生命的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记》。

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主要作品集有《鸭子》《蜜柑》《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2.相关背景1933年夏,沈从文偕夫人游崂山,在一条名叫“九水”的溪边,看到对岸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穿一身孝服,先在岸上烧了一堆纸钱,后又从溪里拎起一桶水向来时的方向走去。

看着她孤单怜弱的身影,沈从文想到了家乡小辈用河里或井里的水为去世的长辈抹洗尘垢的风俗,想到湘西一些小溪渡口人家常有的家庭格局,以及自己从湘西走出来艰苦奋斗的经历,不禁产生了写作《边城》的冲动。

边城第二课时

边城第二课时

《边城》导学案(语2010Q2006)编制人:朱道慧审核:高二语文组包科领导签字:【使用说明】1、认真阅读教材及相关内容独立完成导学案。

2、积极讨论,合作探究,按ABC层的要求完成导学案。

3、集中精力,当堂完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1. 欣赏.如诗如画的边城风景。

2 .探讨作者笔下的人类之爱3、通过解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探究出作品的主题【学法指导】:再阅读小说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边城之美。

我有问题问老师:一、自主学习:1、《边城》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扛鼎之作。

大家已经读了,请大家仿照例句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作品的印象。

例句:①《边城》是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②《边城》是用文字绘就的无彩之画③《边城》是一支宁静和乐的生活牧歌④《边城》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赞歌。

2如果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概括边城的特点,你会用一个什么字(或词)呢?参考答案:例如:“美”边城山美、水美、人更美:“爱”通过爱情、亲情、友情“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纯”边城民风纯朴,边城人心地纯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自然”这里的人善良、勤劳、质朴、真实、自然,毫不矫揉造作,体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

二、合作探究1、在文本中,在另外一件事上,爷爷没有弄明白翠翠是怎么想的,是什么事?明确:P20。

爷爷不理解翠翠的内心状态。

“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这都是话中有话啊。

第一句翠翠对爷爷有抱怨,因为在爷爷的话中,居然没有说翠翠惦记着的傩送。

第二句话,是因为这只鸭子是大老送的,如果是二老送的,即使是几根鸭毛,翠翠也会爱如珍宝吧。

2、小说展开的是一幅人性之爱的画卷。

在这幅画上,有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

这种种的爱,就如边城的清纯古朴自然的风景,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甘心付出。

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

高中语文 第3课 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3课 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边城(节选)》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中篇小说《边城》是当代著名作家沈从文(1902—1988)的代表作。

《边城》的故事很简单:湘西茶峒(tónɡ)山城一里外的小溪边,看渡船的老船夫和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茶峒城里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老天保和二老傩送,都看上了翠翠。

翠翠爱二老傩送,不爱大老天保。

天保失望之下驾船离家,失事淹死;傩送因为哥哥的死在心里对翠翠结了疙瘩,也驾船出外了。

雷雨之夜,老船夫死了,就剩下翠翠一个人。

翠翠心里想着的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本文节选自《边城》第三至六节。

翠翠端午在河边看赛龙舟,巧遇二老傩送。

英俊勇敢又关心体贴人的傩送占据了翠翠的心。

但第二年端午天保大老也遇见并且爱上了翠翠,祖父喜欢天保,却不知道翠翠爱上了傩送,祖孙二人想不到一块,于是发生了矛盾。

这篇小说语言明白晓畅,如诗如画,学习时,第一、深入理解作品的内蕴。

沈从文说:“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等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由此可见,《边城》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不在于讲述一个爱情故事,而是在一个动人故事的叙说中构筑一个象征,还原一个现实的“梦”,完成一种“审美理想”的追求。

阅读《边城》必须牢记作者指示,防止得其皮毛,失其精髓。

第二、反复品味语言的含意。

《边城》的语言平淡自然,但“淡极始知花更艳”,平淡的语言中蕴含有极深的情趣。

例如对于水、雾、狗、鱼、渡船、碾坊、白塔等景物的描写,对于端节赛船、捉鸭,中秋男女对歌等风俗的描写,对于傩送和翠翠河边相会场景的描写,对于爷爷和翠翠的生活习性的描写,看来都是不经意写来,实际有很深含意,有诗和神话一般的意境,阅读时必须细嚼慢咽,潜思默想,方可神会。

课文解读三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①保守②,处置还得法,并无特别变故发生。

边城导学案及答案精编版

边城导学案及答案精编版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重点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小说的主旨。

【预习导学】一、背景知识《边城》一书是沈从文先生极著名的一本小说,他自己曾说,他创作《边城》的目的,不是为了描绘一幅与现实隔绝的世外桃源图,而是要表现一种人生形式!并在这个人生形式里,注入了自己在三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所体验到的人生哀乐。

沈先生想表现的意涵,是一种健康、优美、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在《边城》一书中,借重桃源上行七百哩酉水流域一个小地方的几个单纯的凡夫俗子,被一些普通的人事因缘际会的牵连在一起时,个人应有的一份体认和思绪,为人类的“爱”字做了恰如其份的说明!二、文学常识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

湖南凤凰人。

苗族。

“京派作家”。

先后在青岛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任教。

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

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

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湖南省边城高级中学高中语文3边城(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湖南省边城高级中学高中语文3边城(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语言描写,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的关爱。虽然不着一个“爱”字,但这朴实的语言中透露出来的爱却比任何感情都来得真切,来得深沉。
(3)问:阅读文本时,你们又是从哪些语句看出翠翠对傩送有朦胧的爱的?
学生回答后,明确:
①翠翠对傩送的初次印象并不好,还误以为傩送是个“轻薄男子”,在她知道是傩送派人送她回家时,“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的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课本19面)。
边城
教学目标
1、赏析品味边城原始淳朴的风景美、风情美。
2、通过分析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把握人物形象,欣赏品味沈从文笔下的人性美、人情美。
3、探究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1、品读欣赏小说所体现的湘西边城特有的风情美和人性美
2、引导学生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理解“边城”的文化内涵,探究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
教法、学法
泛读、精读、启发、讨论、总结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个人修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边城优美和谐的环境,有青山绿水白塔的自然风景之美,更有原始淳朴和乐的风土民情之美。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品味生活在其中的人的人性美、人情美。
二、赏析品味人情美,概括归纳人物形象
1、问:作者说这篇小说是要“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那么,课文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哪些爱呢?
——动作描写,可见爷爷对翠翠百依百顺,疼爱有加。
②翠翠由傩送家的伙计送回来时,爷爷“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哑声儿喊问”,细节描写,可见翠翠这么久没回来爷爷焦急的心情。
③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落实应用板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落实应用板块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落实应用板块新人教版必修5(时间:40分钟满分:45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蘸.酒(zhàn)茶峒.(dînɡ)泅.水(qiú) 傩.送(nuï)B.接壤.(rǎnɡ) 鞶.鼓(pán)踹.水(chuài) 嗤.笑(chī)C.蒿.艾(hāo) 俨.然(yǎn)歇憩.(qì)糍粑..(cíbā)D.碾.坊(niǎn) 忌讳.(wěi)甬.道(yǒnɡ) 莞.尔(wǎn)解析:D项“讳”读“huì”。

答案:D2.选出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缠裹掉脚楼娼妓竖在嘴边B.接壤大母指蚱蜢金碧辉煌C.挣扎烟袋杆竞赛莺啼鸟啭D.嗤笑黑黝黝景致不共带天解析:A.掉——吊;B.母——拇;C.带——戴。

答案:C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课堂上有人大笑,有人微笑,有人莞尔而笑....,听杨老师上课真开心。

B.有些同学写作文从来不打草稿,笔一拔就在纸上信口开河....,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凑足800字了事。

C.在一次素描、色彩考试中,监考官一共查出90多名舞弊考生,除了少数是夹带外,其他都是张冠李戴....的枪手。

D.这个故事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因为一幅假画就使那情天孽海....的爱在转眼间变成了咬牙切齿的恨解析:莞尔而笑: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

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

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情天孽海:天大的情欲,罪孽的深渊。

旧指男女深深地陷入情海。

答案: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伊朗高度怀疑恐怖分子利用了从联合国机构获取的情报,包括安理会制裁清单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与该国核科学家约谈的信息,确定下手目标并实施行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同步练习与解析1+2【基础知识+阅读(课内阅读+拓展阅读)】 龚德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同步练习与解析1+2【基础知识+阅读(课内阅读+拓展阅读)】    龚德国

《边城》同步练习与解析1+2【基础知识+阅读(课内阅读+拓展阅读)】一.文学常识1.沈从文,现代作家。

出版文学作品七十余种,其中,中篇小说《________》和散文集《________》是他的优秀作品,最能代表他的风格特色。

他的作品以_______地区的生活为背景,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在他的笔下,边城的自然景色、生活风习、人物心性无不美好。

他创造了一种诗体的散文化小说,整个作品充满一种_________情调,艺术上别具一格,有“__________”的称誉。

【解析】边城湘行散记湘西牧歌文体作家2.湘西地域小说沈从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

他长期生活在湘西,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名状的同情与温暖。

将表现一种“优美讲康,自然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为艺术追求,体现了自己确认与崇奉的民族传统美德。

便是这类小说的深层主旨。

这类小说兼以抒情诗合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边城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他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

3.《边城》内容精要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

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

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

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

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巧的是,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

兄弟两人都决定把话挑明了,于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诉了弟弟,说这爱是两年前就已经植下根苗的。

弟弟微笑着把话听下去,且告诉哥哥,他爱翠翠也是两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着实吃了一惊……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

5-2《边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5-2《边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备有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材,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边城》一文,准备相关的课堂笔记和学习资料。
- 教科书中的《边城》课文及课后练习。
- 与《边城》相关的文学评论、作者介绍等辅助阅读材料。
2. 辅助材料:
- 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湘西风光图片、民俗风情图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地域文化背景。
开场提问:“你们听说过湘西吗?它与中国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
展示一些关于湘西风光和民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湘西的地域特色。
简短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边城》的基本背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边城》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边城》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艺术特点。
过程:
讲解《边城》的故事背景,介绍主要人物翠翠、天宝、地保等。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边城》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边城》的情节、人物、艺术特色等学习内容。
强调小说在当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鼓励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和思考。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边城》人物形象分析的短文,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3. 鉴赏艺术特色:
学生能够欣赏沈从文独特的文学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识别小说中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技巧,感受到小说的语言美、情感美和结构美。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得到提升,能够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4. 批判性思维与讨论: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进行有效的讨论和辩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能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形成有深度的见解。

边城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边城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边城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边城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边城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维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边城》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2、通过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涵,把握主题。

3、通过探究学习,认识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思路方法:
散文化的《边城》,篇幅很长,主题深刻,所述生活与学生有距离,节选部分又不能反映全貌。

如何达成目标?拟依次处理三种关系:一是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把握《边城》全文过渡到节选部分的解读;二是处理形象与抽象的关系,由课文形象的分析抽象出主题;三是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在理解主题之后,拓展到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认识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5-2《边城(节选)》活动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5-2《边城(节选)》活动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5-2《边城》活动设计-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活动课标分析《边城》是新课标整本书阅读的重要篇目,也在高考模拟题、真题的选材范围之中。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高中语文要求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

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据此,《边城》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作者及其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的乡土文学形式。

2、理清情节,品味人物含蓄、简明地表达内心感情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从小说质朴的人物描写、古老的风俗描写方面探究小说表现的人性美和小说的写作风格。

小说语言是表现人物形象、展现故事情节、表达主题的载体。

二、活动依托教材分析《边城》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选读课文。

《边城》作为“京派”小说家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作品,讲述了地处三省边界的边城茶峒所发生的纯净的爱情纠葛、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又绚丽的湘西风俗卷。

《边城》既是一部带着悲痛情绪的怀旧作品,又是背后隐伏很深悲剧感的温暖作品。

课本主要选取《边城》第三至第六章。

第三章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筹备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

第四章追述了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初遇傩送,并在内心激发强烈而含蓄的爱情伏笔,第五章补叙翠翠巧遇天保,但翠翠心有所系,隐隐透露出某种结局的悲剧意味,第六章在叙事上又回归现在,迎亲队伍撩拨翠翠情思。

这四章小说在时间上回环往复衔接天衣无缝,然而由于篇幅较长,因此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可以“长文短教”,抓住一个点对小说文本进行解读。

但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本课的教学突出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在内容上没有充分把握其艺术价值,如过多纠结于故事情节的梳理,没有体会到《边城》的抒情式叙事风格,作者有意淡化故事情节、模糊人物复杂性等;再如欣赏仅停留在感受美,而没有感受到美丽背后的悲愁。

名著阅读导学案之《边城》

名著阅读导学案之《边城》

名著阅读之《边城》导学案教学目标:1、给翠翠画像,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体会人性之美在翠翠身上的体现。

2、品读文中关于边城风土人情的描写,把握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

理解作者在这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中所寄寓的人生理想。

3、了解文中边城风土人情的描写对小说结构和主题所起的作用一、作品评价:沈从文(1902-1988)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便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乡土情的佳作。

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

小说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

这里的人民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他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自约,“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俨然是一个安静的平和的桃源仙境。

这里的人民,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

这是抒情诗,也是风俗画。

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社会巨变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但风格深远自然、清灵纯朴、和谐隽永,如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

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

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

二、内容辑要:内容辑要(故事梗概)提示川湘交界的茶峒边城依山傍水,远离尘嚣,和平安详,如世外之境。

城边“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这座小小的山城,鸟语花香,青山翠竹;古朴的吊脚楼,耸立的小白塔,一脉清流相伴随……花自开来水自流,自然的生命季节循环不息。

安徽省合肥市32中高中语文《第2课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5

安徽省合肥市32中高中语文《第2课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5

安徽省合肥市32中高中语文《第2课边城》(节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5教学设想:一九三四年的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转到家乡凤凰县。

去乡已经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

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的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的堕落趋势。

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来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点惟利的人生观。

(《长河·题记》沈从文·1943)沈从文是抱着对新的人生和新的世界的热烈追求与向往,才从荒僻、闭塞、落后的湘西赶到大都市的北京的。

然而,迎接他的并不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世界,而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们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

他曾经自认为一旦脱离了他过厌了的卒伍生活,便可以永远地告别愚蠢、残暴与屠杀,没想到他被迫接受的却是另一个更加丑恶的现实,更加耻辱的人生。

他每日每时目睹的是一群自私、懦弱、虚伪、卑鄙却又冠冕堂皇、假冒斯文的灵魂。

好在五四运动创造的精神成果并没腐败变质,继续给予他巨大的思想启迪。

他在偷食了这批“禁果”之后,愈来愈坚信,眼前这个黑暗社会的一切实在不能也不应继续存在下去了。

我们这个老大的国家要脱离目前的苦难,惟有重造有形的社会和无形的观念。

因此,重造国家、重造民族品德成了沈从文最热切、最坚决的追求。

接踵而来的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无疑将中华民族的命运进一步推向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而民族的灾难与屈辱又更加坚定了沈从文以重造的经典去改造国家、重塑民族品德的信念。

(《沈从文论》王继志·1992)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沈从文·1936)以上摘选是沈从文对自己创作的解说及当代名家对沈从文创作的论述。

《边城》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

《边城》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

《边城》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边城》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1《边城》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边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青春小说。

小说通过展示一个发生在祖孙三代之间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和陋习,探究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在阅读《边城》时领会小说中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一、故事背景小说背景设定在民国初年,主要发生在云南边陲小城市的农村中。

主人公林丁丁是一个在城里上学的少女,她的父亲是一个提法的县长,家庭富裕。

但在小说中,林丁丁身份的变化不断,她必须在封建社会的困境中求生存,不断寻找自己的归属感。

在林丁丁家里,祖父林白将神秘的经验传授给孙女们。

二、主题《边城》的主题是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以及封建社会的束缚和陋习。

作者通过反映封建社会中的人性弱点和人性自卑症,展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特点和张扬个性的重要性。

他认为,在一个承重的政治和历史背景下,个人在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角度上,并没有被轻视,反而是在历史和文化层面上的制约和保护。

三、人物分析1.林白将:作为林丁丁的祖父,他是一位非常有学识和经验的老人。

他在小说中代表着传统文化和封建礼教。

他试图用旧时的道德观念来管教林丁丁和自己的儿子林世清,却不自觉地成为阻碍林丁丁前行的绊脚石。

2.林丁丁:林丁丁是一个既聪明又善良的女孩子。

但是她出身于一个封建家庭,因此不得不承受重重压力。

在小说中,她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为成为自己的一个完整自由人而奋斗的过程。

3.陈奕同:陈奕同是林丁丁的表哥,他是一个既聪明又成熟的男孩子。

他的出现为林丁丁带来了许多快乐,也为故事增加了热情。

4.陆伯勋:陆伯勋是个性格独立的女性,她是向往幸福的,却始终不能真正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陆伯勋的形象与传统女性的行为规范和传统规范不同,表现出一种隐然的自由和张扬。

四、经典句子1. “我不知道有这种事,连打牙齿好不好都得别人来给你拿路,乃所谓‘有道者走人,兴讹守成’的梦见的索马利亚。

《边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篇

《边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篇

《边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篇《边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边城》是钱钟书先生的经典作品,也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的一本重要读本。

如何设计一节既严谨又有趣的《边城》第二课时教学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知识准备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可以初步了解小说的基本框架,了解了主要人物与故事背景。

此节课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实际文本来继续深化对小说的理解。

在开始课堂之前,老师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第二章,并标注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为后续分组探究提供有力的素材。

二、进入主题为了引导学生对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课堂开始之前可以通过一段视频或画面来展现对正式教学主题的引导。

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先看几张图片,然后就这些图片提出一些问题:这些图片中的人物有什么不同的性格?这些人物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些小说中?学生回答完毕后,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主要内容:探究小说人物特征。

三、小组探究本课堂主要内容为小组探究和展示,每个小组包括四到五名学生。

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感性理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所展现的性格特征,并通过一些重要的细节加深自己的理解。

下面是小组探究的步骤:1.分配任务:老师可以将第二章中出现的人物分配给不同的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都要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

2.讨论分析:小组成员之间要通过自己的阅读感受来分析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讨论有哪些重要的细节可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3.查找资料:不同小组之间可以相互借鉴资料,加深对小说人物的理解。

4.整理思路和学习笔记:每个小组都要把自己的分析和思路整理出来,做好学习笔记。

四、课堂展示完成小组探究之后,每个小组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简要的展示。

在展示之前,老师可以适当发挥引导作用,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同时,老师还可以借助学生的讲解,引导大家一起思考与小说人物相关的问题,比如:“你在小说中看到的人物特征对你有什么启示?”等等。

5-2 边城(节选)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5-2 边城(节选)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5.2 边城(节选)学案学习目标1、捕捉从人物间亲情关系和爱情关系的形态中表现出的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美;2、探寻人物既充满亲情又排遣不掉的隔膜和孤寂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探讨文章的文化内涵,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难点:感受《边城》中所描绘的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二)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作家群”发起人。

其小说大多以湘西生活为背景,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为一炉,展示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沈从文1927年参加“新月社”,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

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等。

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的代表作。

三、总体感知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三节:介绍边城社会环境及端午节风俗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展示出一个古风犹存、民风淳朴的边城。

眼前的端午节引出了对过去两年端午节的回忆。

第四节:回忆两年前的端午节,爷爷与翠翠进城,翠翠偶遇傩送,两人由误会生出情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边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边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边城》一、教学目标1.理解《边城》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提高小说鉴赏能力。

2.体会沈从文笔下湘西地区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深入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3.通过对《边城》的赏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边城》中的人性之美和自然之美,掌握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难点:体会沈从文笔下湘西地区的独特文化和人情风俗,深入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边城》的电影片段或展示湘西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边城》的世界,感受小说中描写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

2.背景介绍:介绍沈从文的生平和《边城》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小说中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3.课文分析: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描写等要素,重点探讨翠翠、傩送、天保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4.深入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边城》的主题、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学习。

5.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例如缩写故事情节、描写人物心理、写写自己的读后感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

6.作业布置:课后布置相关作业,例如阅读《边城》全文并写一篇读后感,或者探究《边城》中的人性之美和自然之美等,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小说内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湘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

2.互动教学: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学习。

3.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例如缩写故事情节、描写人物心理、写写自己的读后感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

5-2《边城》(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5-2《边城》(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翠不 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这句中体会出翠翠对二老的 喜欢,虽然这种喜欢是淡淡的。“大鱼咬你”这 句话对翠翠而言已经成为了一种温柔的回忆,而 且,这句话带有俏皮味,也成了翠翠和二老以后 相爱的一个隐喻。
散文化小说
3、特定的环境情韵
在散文化的小说中,环境的描摹总具备一定的情 韵主要 表现 在气氛之中。所谓“气氛 ”,既包括 作者的情感 、情绪的自然流露 ,也包括自然风光 、 民情风俗 、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
4.突出情调。“散文化小说”的主旨往往比较含 蓄,较多的是通过作者的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也 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反 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抗争)、人在社会中的生 存状态(思考人的命运),突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
● 两次诺贝尔奖提名,可惜擦肩而过 1983年沈从文患脑血栓,左身瘫痪。1988年5月10日心脏病猝发逝世,享年86岁。如果他晚去世半年, 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参读链接:瑞典专家披露中国作家屡屡错过诺贝尔文学奖原因
●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的粗
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
作品充
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
归真的牧
歌情调。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 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 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中的代表作.
沈从文生平:
沈从文1902年诞生于湖南凤凰一个 没落的官僚家庭。父亲是军人,母亲能 读书,懂医方,会照相。沈从文的启蒙 教育得益于这位富有“胆气与常识”的 母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学习目标
熟悉课文内容,整体把握小说描绘的文化空间。课堂讨论,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自学与诊断
1、复述课文内容,或者介绍全书内容。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淳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 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 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 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全书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人性美和风情美。
2、思考:节选的部分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述的?
熟悉课文内容
选文部分是以端午节为线索展开叙述的,在本文中,作者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茶峒一带的民俗风情之一——端午节赛龙舟。
精讲与点拨
思考讨论:探究课文的情境特点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一下作者的话呢?
边城在作者的笔下,古老的边城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美。边城明净的风光,教化着朴实的人们。在小说中,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美好的道德情操仍在这里发扬光大着。
边城不仅保持着古老淳朴的民风,而且相应地保留着古老的风俗习惯。例如端午的习俗带有官民同乐的意味,更衬托出边城人和睦安乐的风貌。还有月下对歌、狮子龙灯等,都透露着边城祥和安定的气氛。
主题探讨
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第一题
课外阅读《边城》全文。
总结与升华
总结讨论
1、美丽的湘西孕育了淳朴的民风,小说中都为我们展现了人世间哪些美好的感情?
2.作品所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品味边城之美
提示:1.淳朴的乡情、浓郁的亲 情和纯 洁的爱情。2.自然环境:湘西山城安静活泼、生机盎然,是个健康、 自然、优美的世界社会环境:湘西山城洋溢着一种人性美,所有的人都非常纯洁、善良。
整体把握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巩固与练习
拓展与深入
拓展讨论:
“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相对于什么而言呢?
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不分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 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流传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在摹写边城人的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中,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作者推重边城人的生活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小说的主题意义即在于此。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边城》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5
:励志语言: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课题:边城 时数(第1课时)班级:高二年级编写人:编写时间:审核人:审批人: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熟悉课文内容,整体把握小说描绘的文化空间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学习重点
熟悉课文内容,整体把握小说描绘的文化空间,品味边城之美
二、《边城》解 题
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学习难点
课堂讨论,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互动与展示
知识积累
一、介绍作者
沈从文先生(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 沈岳焕。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1926年出版第一 本创作集《鸭子》,有7O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目标与导入
一、导入新课
真正的艺术应当经得起两样东西的检验:一是纵向的生命力,那种产生时轰轰烈烈,经行中却经不起时间跨跃和时代洗礼的东西,绝非真正的艺术;二是横向的美感效应,即无论是谁,无论你从哪一个角度去审视它,它都能像水晶石一样熠熠生辉,使你能从中获取你所需要的东西,从而产生愉悦人心的美感效应。沈从文的《边城》正是这样一篇美文,自它问世以来,对它的评论便接踵而来,有人赞它为“一 颗千古不磨的珠玉”,有人讥之为“有意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70 多年来,经过历史浪潮的千淘万洗,人们渐渐认识到《边城》是一颗闪光的金砂。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部作品。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