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和手术治疗进展
急性腹膜炎

急性腹膜炎急性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所引起的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
多数是继发性腹膜炎,原于腹腔的脏器感染,坏死穿孔、外伤等。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压痛、腹肌紧张,以及恶心,呕吐,发烧,白血球升高,严重时可致血压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应,如未能及时治疗可死于中毒性休克。
部分病人可并发盆腔脓肿,肠间脓肿、和膈下脓肿,髂窝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等。
为此积极的预防腹膜炎的发生,发生后早期确诊和清除病灶,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外科学的进步,中国现腹膜炎的死亡率已大为降低。
腹膜腔的炎症急性腹膜炎既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原发性腹膜炎是一种罕见疾病,它是通过血流而感染;继发性腹膜炎可以继发于许多原因,最常见的是消化道穿孔。
腹膜本身能明显地抵御感染,除非因病灶未能得到控制而持续存在污染,治疗后可痊愈。
分类根据腹膜炎的发病机理1、原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临床上较少见,是指腹腔内无原发病灶,病原菌是经由血循、淋巴途径或女性生殖系等而感染腹腔所引起的腹膜炎。
多见于体质衰弱,严重肝病患者或在抗病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或肾病、猩红热、营养不良并发上呼吸道感染时均可致病,尤其是10岁以下的女孩多见。
脓液的性质椐菌种而不同,常见的溶血性链球菌的脓液稀薄而无臭味,脓汁和血培养可找到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
临床上常有急性腹痛、呕吐、腹泻,并迅速出现脱水或全身中毒症状。
2、继发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性腹膜炎,继发于腹腔内的脏器穿孔,脏器的损伤破裂,炎症和手术污染。
主要常见病因有阑尾炎穿孔,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胆囊炎透壁性感染或穿孔,伤寒肠穿孔,以及急性胰腺炎,女性生殖器官化脓性炎症或产后感染等含有细菌之渗出液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
绞窄性肠梗阻和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引起肠坏死,细菌通过坏死之肠壁进入腹腔。
导致腹膜炎。
其他如腹部手术污染腹腔,胃肠道吻合口漏,以及腹壁之严重感染,均可导致腹膜炎。
正常胃肠道内有各种细菌,进入腹腔后绝大多数均可成为继发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多见,其次为厌氧杆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还有肺炎双球菌,淋病双球菌,绿脓杆菌。
急性腹膜炎的护理

急性腹膜炎的护理一、概述(一)解剖生理概要腹膜是一层很薄的浆膜,分为相互连续的壁层和脏层腹膜两部分。
壁层腹膜贴附于腹壁,横隔脏面和盆壁内面;脏层腹膜覆盖于内脏表面,成为其浆膜层。
腹膜腔是壁层和脏层腹膜之间的潜在腔隙,是人体最大的体腔。
正常腹膜腔内有75----100ml黄色澄清液体,起润滑作用;病变时,腹膜腔可容纳数升液体或气体。
腹膜腔分为大、小两部分,即腹腔和网膜囊,经由网膜孔相通。
壁层腹膜主要受体神经支配,对各种刺激敏感,痛觉定位准确。
因此,腹前壁腹膜在炎症时,可引起局部疼痛、压痛及反射性腹肌紧张,是诊断腹膜炎度的主要临床依据。
膈肌中心部分的腹膜受刺激后,通过膈神经反射引起肩部反射性疼痛或呃逆。
脏层腹膜的神经支配属于自主神经,来自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末梢,对牵拉、胃肠腔内压力增高及炎症、压迫等刺激较为敏感,性质常为钝痛,定位较差,多集中于脐周腹中部;严重刺激常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和肠麻痹等。
腹膜具有润滑、吸收和渗出、防御和修复等生理功能,能减少胃肠道蠕动时或与其他内脏器官接触时的摩擦,可吸收大量积液、血液、空气和毒素,严重腹膜炎时,大量毒性物质的吸收可引起感染性休克。
腹膜也能渗出大量液体以稀释毒素和减少刺激,渗出液中的巨噬细胞能吞噬细菌、异物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沉积在病灶周围,可产生粘连,使炎症局限并修复受损组织;但亦可因此形成腹腔内广泛的纤维性粘连,影响内脏器官功能,如肠梗阻。
腹膜炎是发生于腹膜腔壁腹膜与脏腹膜的炎症,可由细菌、化学性(如胃液、胆汁、血液)或物理性等因素引起.。
(二)分类按发病机制腹膜炎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按病因分为细菌性与非细菌性两类;按临床过程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按累及范围分为弥漫性与局限性两类;各类型间可以转化。
临床所称急性腹膜炎多指继发性的化脓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是由化脓性细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或两者混合引起的腹膜的急性炎症,累及整个腹膜腔时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普外科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疾病护理要点解答

普外科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疾病护理要点解答一、疾病概述(一)概念腹膜炎(peritonitis)是发生于腹腔脏腹膜和壁腹膜的炎症,可由细菌感染、化学性(胃液、胆汁、血液)或物理性损伤等引起。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是指由化脓性细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或两者混合引起的腹膜急性炎症,累及整个腹腔时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按发病机制分为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
原发性腹膜炎,又称为自发性腹膜炎,腹腔内无原发性病灶,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或大肠杆菌。
继发性腹膜炎多由于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破裂,或腹腔内脏器缺血、炎症扩散引起。
临床所称急性腹膜炎(acute peritonitis)多指继发性的化脓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
(二)相关病理生理腹膜受到刺激后立即发生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随后大量浆液渗出,可以稀释腹腔内的毒素。
并逐渐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可吞噬细菌及微细颗粒,加上坏死组织、细菌和凝固的纤维蛋白,使渗出液变为浑浊而成为脓液。
大肠杆菌感染的脓液呈黄绿色、稠厚,并有粪臭味,在诊断上有着重要意义。
腹膜炎的转归取决于患者全身和腹膜局部的防御能力和污染细菌的性质、数量和时间。
当患者身体抵抗力较弱,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时,炎症趋于恶化。
这时细菌及其内毒素刺激机体的防御系统,激活多种炎性介质后,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毒素吸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腹膜严重充血水肿并渗出大量液体后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蛋白丢失和贫血;腹腔内脏器浸泡在脓液中,肠管扩张、麻痹,膈肌上抬影响心肺功能加重休克。
当患者年轻体壮,抗病能力强时可使病菌毒力减弱,使炎症局限和消散。
当腹膜炎治愈后,腹腔内多有不同程度的粘连,部分肠管粘连扭曲可造成粘连性肠梗阻。
(三)病因与诱因原发性腹膜炎多由血行播散、上行性感染、直接扩散、透壁性感染引起。
继发性腹膜炎多由腹内脏器穿孔、炎症、损伤、破裂或手术污染引起的。
其主要的原因是急性阑尾炎,其次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急性腹膜炎解剖生理特点与治疗

急性腹膜炎解剖生理特点和治疗
7
3. 防御作用:
在渗出液中,含有吞噬细胞, 能吞噬细菌、异物颗粒和破碎组织; 还有抗体,可中和毒素。大网膜更 具有特殊的防御功能,当腹腔内有 穿孔或炎症病变时,大网膜会自动 移到到病变处,堵塞穿孔,包裹炎 症病灶,防止扩散。有如腹腔卫士。 手术中,也可根据大网膜移动指向 的部位寻找病变。
急性腹膜炎解剖生理特点和治疗
5
(二) 生理
1. 渗出作用:
腹膜经常渗出少量(700— 100ml)澄清液体,以润滑腹腔, 减少摩擦。但在炎症反应情况下, 大量渗出,可稀释毒素、细菌,从 而减少对腹膜的刺激。但不利的是 大量渗出会造成水、电解质丢失。
急性腹膜炎解剖生理特点和治疗
6
2. 吸收作用:
腹膜具有很大的吸收作用。腹膜 炎时,大量毒素被吸收,可引起毒 血症的发生。上腹部腹膜比下腹部 腹膜吸收能力强。
急性腹膜炎解剖生理特点和治疗
45
3. 是局限性还是弥漫性腹膜炎?
根据体征检查腹膜炎体征所波 及的范围很容易确定。
急性腹膜炎解剖生理特点和治疗
46
4. 引起继发性腹膜炎的病因是什么? 应尽量分析找出引起继发性腹膜
炎的 病因,对指导拟定治疗方案 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情况下,根据病史、体征, 较容易 区别。但在病程晚期,有 时要找出病因,就比较内困难。但 只要有手术指征,应作好术前准备, 进行手术探查明确诊断并使病人得 到及时治疗。
1.细菌性腹膜炎 2.非细菌性腹膜炎(化学性、血性)
急性腹膜炎解剖生理特点和治疗
10
(二) 按范围分:
1.局限性腹膜炎 指腹膜炎的范围不超过一个象限
者。 2.弥漫性腹膜炎
指腹膜炎的范围超过 一个象限甚至波及全腹 者。
急性腹膜炎的病理生理

一 、解剖生理概要
解剖特点: 1、腹膜的组成:由间皮细胞组成,分为相互连 续的壁腹膜和脏腹膜。 2、动脉:肋间动脉和腹主动脉分支. 3、静脉:汇入门静脉或下腔静脉,
一 、解剖生理概要
3、神经支配: (1)壁腹膜:肋间神经和腰神经,属体神经系 统。 (2)脏腹膜: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末梢,属自 主神经。
六、急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
4、全身中毒表现 出现高、寒战、脉速、呼吸急促、面色苍 白、口唇发绀、舌干苔厚、四肢发凉、血压下 降、神志不清等一系列感染中毒症状。
六、急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
(二)体征
1、一般表现:呈急性病容,常取仰卧位,双下肢屈 曲,不喜动,腹部拒按。
六、急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
2、腹部 望诊 --腹胀明显,腹式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 触诊-- 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是腹膜炎 的标志性体症,称为腹膜刺激症。以原发病灶 处最明显。胃肠、胆囊穿孔时可呈“板状腹”。
减轻腹胀腹痛
护理措施
3、止痛: 诊断不明或需要进一步观察者-----慎重使用。 确诊病人可用哌替啶类止痛剂
护理措施
(二)控制感染,加强支持治疗与护理 1、合理使用抗生素 2、降温 3、支持治疗
护理措施
(三)维持体液平衡和生命体征平稳 1、遵医嘱静脉输液 2、记录液体出入量 3、治疗休克
护理措施
3、外科手术污染腹腔 腹膜炎。
含细菌的
四、病因
(二)原发性腹膜炎腹腔内无原发病灶。致病菌多为溶血性 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细菌进入腹腔的途径有: 1、血行扩散:呼吸道或泌尿系感染,通过血液扩散到腹腔。 2、上行感染:女性生殖道细菌,通过输卵管扩散到腹腔。 3、直接扩散:泌尿系感染,细菌通过腹膜层直接扩散到腹膜 腔。 4、透壁感染:如肝硬化、腹水时,肠腔内细菌透过肠壁进入 腹腔。
急性腹膜炎的护理要点

急性腹膜炎的护理要点急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以下是急性腹膜炎的护理要点:1.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腹痛的性质、部位和程度、发热情况、恶心呕吐、腹部肌紧张等情况。
及时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 疼痛管理:急性腹膜炎患者常伴有剧烈的腹痛,护士需要及时评估疼痛程度,给予有效的止痛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
同时,可以采用热敷、按摩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3. 液体管理:急性腹膜炎患者常伴有腹泻、呕吐等症状,易导致脱水。
护士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液体入量和出量,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以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4. 饮食护理:急性腹膜炎患者在疾病急性期需禁食,以减轻腹部压力,降低腹腔内压力,减少腹痛。
在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渐恢复饮食,但要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腹膜炎病灶。
5. 密切监测并发症:急性腹膜炎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如脓肿、腹腔感染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防止病情恶化。
6. 心理护理:急性腹膜炎患者常伴有焦虑、恐惧等情绪,护士需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促进康复。
7. 定期康复评估:急性腹膜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包括症状缓解情况、体征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
8. 定期复查随访:急性腹膜炎患者出院后需要定期复查随访,包括复查血常规、腹部彩超等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预防复发。
通过以上护理要点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急性腹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细心、耐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急性腹膜炎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急性腹膜炎的症状与治疗方法急性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病情发生迅速,危害性很大,导致病人很容易死亡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急性腹膜炎的症状比较明显,但是也有些患者表现的不典型,导致容易被误诊。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急性腹膜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一、症状急性腹膜炎的症状通常表现为:1.腹痛。
腹部疼痛是急性腹膜炎的最明显的症状之一,它的特点是剧痛、持续性强、波动性强并逐渐加重。
2.腹部胀气。
由于腹腔内的气体容易积聚起来,而且胃肠道的蠕动减缓,所以患者通常会出现肠胀气的表现。
3.恶心和呕吐。
病人可能由于腹痛和炎症的刺激而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4.体温升高。
急性腹膜炎常常导致体温升高,特别是当化脓性腹膜炎发生时,患者的体温通常高达39℃以上。
5.腹部压痛。
病人腹部的任何部位都可能受到疼痛的刺激,而且压痛会随着疾病的加重而加剧。
二、治疗方法1.抗生素治疗。
急性腹膜炎的病因多种多样,因此选择抗生素的种类、使用方法和治疗时间等都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常见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注射广谱抗生素。
如头孢地尼、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
2.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急性腹膜炎合并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或者病情发展迅速,不能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疾病,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清除腹部感染源,及时排除病情危及患者生命的因素。
3.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包括积极控制休息、保持营养良好、伴随着抗生素使用的支持性治疗等,这些都是患者相对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适时的调整治疗方法。
总之,急性腹膜炎是一种危险的疾病,如果患者出现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多加注意消化系统健康,适量饮食,避免不良习惯和粗暴伤害,以预防发生急性腹膜炎的疾病。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所引起的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
多数是继发性腹膜炎,原于腹腔的脏器感染,坏死穿孔、外伤等。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压痛腹肌紧张,以及恶心,呕吐,发烧,白血球升高,严重时可致血压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应,如未能及时治疗可死于中毒性休克。
部分病人可并发盆腔脓肿,肠间脓肿、和膈下脓肿,髂窝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等.病因学引起继发性脓性腹膜炎的病因有:①腹内脏器穿孔。
以急性阑尾炎穿孔最为常见,其次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其他还有胃癌、结肠癌穿孔、胆囊穿孔、炎症性肠病和伤寒溃疡穿孔等;②肠道和腹内脏器炎症。
如阑尾炎、憩室炎、坏死性肠炎、Chron病、胆囊炎、胰腺炎和女性生殖器官的化脓性炎症等;③腹部钝性或穿透性损伤致腹内脏器破裂或穿孔;④手术后腹腔污染或吻合瘘;⑤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如肠扭转、肠套叠、闭襻性肠梗阻肠坏死,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⑥医源性损伤,如结肠镜检查时结肠穿孔、肝活检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的胆汁瘘,腹腔穿刺后小肠损伤等。
致病菌胃肠道中的内源性细胞常是继发性腹膜炎的致病菌,最常见的为在肠杆菌,其次为肠球菌、粪链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
对厌氧菌的研究表明,末前几天回肠内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数目大致相等,而结肠内两者之比超过3000∶1。
故细胞性腹膜炎常是多细菌性混合感染。
原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并无明显的原发感染病灶,病原体经血行、淋巴或经肠壁、女性生殖系进入腹腔而引起的腹膜炎,远较糨发性腹膜炎少见。
常发生于:①婴儿和儿童;②患肾病综合征儿童;③肝硬化腹水病人④免疫功能抑制的病人,如肾移植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的血液病病人;⑤全身性红斑狼疮病人。
儿童期原发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肺炎球菌和链球菌。
可能经呼吸道或泌尿道侵入,经血行播散到达腹膜腔。
在成人则多为肠道的内源性细菌所致。
经女性生殖道上行性感染的细菌种类较多。
病理改变腹膜受细菌侵犯或消化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刺激后,腹膜充血,由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其他渗透因子,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富于中性白细胞、补体、调进理素和蛋白质的液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腹膜炎治疗原则和手术治疗进展
腹膜炎的治疗以消除病因,促使腹腔内炎症尽快局限和吸收消散为原则。
为此应根据不同病因、不同病变阶段以及病人状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
一、适应症:非手术治疗:
1.原发性腹膜炎或盆腔器官感染引起的腹膜炎
2.急性腹膜炎初期,未遍及全腹或趋于局限者;
3.病因不明,而且全身状况良好,腹部体征不严重,可以短期非手术治疗观
察者。
手术治疗:
1.腹腔内病变较严重(内脏穿孔破裂)
2.弥漫性腹膜炎无局限趋势或原因不明者
3.病人一般情况差,腹腔渗液多,中毒症状明显或有休克
4.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二、手术治疗的原则:
1.控制感染源(修补穿孔、破裂的脏器)
2.净化腹腔,消除腹腔内细菌和脓液;
3.减压、引流,治疗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4.控制残余感染,预防腹腔感染复发。
5.围手术期给予病人积极的支持治疗:血容量、休克,足够氧、抗生素控制
感染;支持和营养补充。
三、改进和发展:目的是实现腹腔净化、减压和防治持续或复发性感染(一)术中腹腔彻底清创术:
1.术中尽量去除腹膜和脏器上及腹腔所有潜在间隙内的异物及脓苔即为彻
底清创术。
2.实际手术中彻底清创是非常困难的,有时及易导致创面出血和脏器损伤,
促进继发感染。
3.因此不必对所有腹膜炎都进行彻底清创,仅对存在于潜在间隙内的渗出
物、异物和较大的而非紧密粘连的脓苔进行清除,对治疗有积极意义。
(二)术中腹腔灌洗:
1.近期更广泛用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伴发的腹膜炎,
2.其目的是减少腹腔内细菌的数量,稀释和去除毒性物质和清除细菌繁殖的
因素。
常用的冲洗液为温生理盐水或林格液。
对冲洗液中是否加人抗生素目前仍有争议。
3.术中腹腔灌洗已发展至术后应用,其目的是清除残余感染,减少毒素的吸
收,防治复发感染。
4.术后腹腔灌洗处理不当,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因此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三)腹腔开放疗法:
腹腔开放疗法是指在初次消除感染源和多种坏死组织后,不缝合腹部切口,便于观察和处理继发的腹腔脓肿,尤其是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概念提出以后,腹腔减压尤为重要,腹腔内压增高可增加腹壁僵硬性,明显减少心排出量,静脉回流减少,肝血流减少,肾血流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以至肾功能损害,胸腔容量、肺顺应性降低,以及气道峰值增加。
胸腔内压力增高,又进一步减少心排出量,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通气一血流灌注异常,出现
低氧血症。
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
因此,在腹腔内有大量渗出液和肠壁水肿、腔内压力增高情况下,勉强一期缝合切口是有害的,可以引起呼吸和循环障碍。
对严重腹腔内感染的病人,需多次手术,且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主张行腹腔开放疗法,腹腔敞开后可以抑制厌氧菌生长,便于再人腹腔消除坏死组织和继发感染病灶,尤其适用于严重感染的弥漫性腹膜炎,经手术未能充分引流腹腔者和腹壁切口广泛感染或发生坏死的病人,而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更是手术的适应证。
腹腔开放疗法需同时辅以支持治疗,纠正低血容量及休克,支持衰竭器官的功能以及给予恰当的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腹腔开放疗法除了具有促进引流,减轻呼吸循环负荷,便于及时探查腹腔等优点外,还有大量液体及蛋白质的丢失、肠瘦形成、内脏膨出、巨大腹壁切口而等并发症可能发生,故应掌握好适应证,目前临床上较多用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和胰腺脓肿的病人。
(四)有计划的再手术:
对严重感染的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在首次剖腹手术探查后,每隔24小时进行一次手术探查腹腔,反复清除坏死组织,冲洗腹腔,直至腹腔内感染得到控制为止,即可停止手术。
有计划的再手术探查术适用于腹腔内坏死组织清除不彻底,原发病灶不能经一次手术有效处理,腹部外伤反复开。
关腹部所致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有的临床医师采用不同宽窄的拉链或“尼龙搭扣”、胶带或Ms网覆盖等方法,用以暂时性关闭腹腔,但这种手术方法对手术及术后监护、护理等工作要求较高,一般性医院很难达到治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