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件文字版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件:农贸市场兽医卫生监督与检验
2020/7/5
44
四、肉种类的鉴别形态特征
(一)外部形态学特征比较
脂肪
肉种类 色泽
质地
牛肉
淡红色、 红色或深 红色(老 龄牛)切 面有光泽
质地坚实 有韧性, 嫩度较差
深红色,
马20肉20/7/5
棕红色, 老马肉更
质地坚实, 韧性较差
深
肌纤维性 状
肌纤维较 细,眼观 切面有颗
粒感
肌纤维比 牛肉粗, 切面断面 颗粒明显
的粗
黄色,质 甚软
肌间无脂 肪沉积
具有禽肉 固有的气
味
47
(二)骨的解剖学特征比较 (三)淋巴结特征比较 (四)脂肪熔点的测定
(五)免疫学特征
2020/7/5
48
2020/7/5
37
皮下脂肪较少,有较多白色疏松结缔组织。肥 膘较硬,♂背脂特别硬,♀皮下脂肪呈青白色, 皮与脂肪间常见有一薄层呈粉红色,俗称“红 线”,手触摸时粘附于手指的脂肪少。而肥猪 肉手指上粘附脂肪多。
2020/7/5
38
肉皮肤和肌肉
•
母猪
2020/7/5
39
看乳房
♂最后一对乳房多半并在一起,♀乳头长而硬, 乳头皮肤粗糙,乳头孔很明显,横切乳头,两 乳池明显,纵切乳房部,可见粉红色海绵状腺 体,有的虽然萎缩,但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填充, 有时尚未完全干乳,故切开时可流出黄白色乳 汁。而乳猪的乳头短而软,乳头孔不明显,切 开后不见乳池和腺体。
第十一章 农贸市场肉类的兽医 卫生监督与检验
2020/7/5
1
第一节 农贸市场肉类兽医卫生监督与检验 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意义
2020/7/5
2
2020/7/5
动物食品卫生课件第一章
5.慢性毒性(包括致癌)试验 (1)最大无作用剂量小于或等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50 倍者表示毒性较强,应放弃将该受试物用于食品。 (2)最大无作用剂量大于50倍而小于100倍者,经过安 全性评价后,决定该受试物可否用于食品。 (3)最大无作用剂量大于或等于100倍者,可考虑允许 使用于食品。
6.新资源食品、复合配方的饮料等的安全试验 在试验中若试样的最大加入量(一般不超过5%)或 液体试样最大可能的浓缩物加入量仍不能达到最大无 作用剂量为人的可能摄入量的规定倍数时,则可以综 合其他的毒性试验结果和实际食用或饮用量进行安全 评价。
1.外源性生物性污染 (1)通过水的污染; (2)通过空气的污染; (3)通过土壤的污染; (4)通过从业人员污染; (5)通过加工环节和流通过程的污染。
2.外源性化学性污染 (1)通过空气的污染; (2)通过水的污染; (3)通过土壤的污染;
(4)通过运输过程造成的污染;
(5)通过生产加工过程造成的污染。
兽药残留 农药残留 工业"三废"及生活垃圾 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 工业三废中排出的有害物质主要有:汞、镉、 铅、铬、砷等金属或非金属毒物。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 1)放射性矿物的开采和冶炼; • 2)核能的应用; • 3)某些工业生产,核工业、稀土工业、 稀有金属工业、煤炭工业; • 4)放射性同位素应用; • 5)核动力的开发与应用; • 6)核爆炸试验。 •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量取决于 食品中的含量,各类食品在膳食中的 比例以及烹调方法等。 •
食品污染的特点
污染源除了直接污染食品原料和制品外, 多半是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的; 急性疾患、慢性损害和潜在性威胁 被污染的食品少数表现出感官变化, 多数不被感官所识别 常规的冷、热处理不能达到绝对无害, 尤其有毒化学物质造成的污染。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试验指导PPT课件
实验方法
• 感官检查 1 样品的采取 2 色泽与透明度 3 气味
11
判定标准:食用猪油的感官指标
级别 项目
特级
一级
二级
色泽
在15-25℃凝固 时,呈白色, 溶化时透明
在15-25℃凝固 时,呈白色或略 带淡黄色阴影,
溶化时透明
在15-25℃凝固 时,呈白色或略 带淡黄色阴影, 溶化时透明或浑
5
判定标准 按食品卫生标准的要求,冻猪肉、冻羊 肉、冻鸡肉、鲜猪肉等挥发性盐基氮含量 (mg/kg)一级鲜度≤ 15,二级鲜度 ≤ 25
(三)pH值测定
将以上处理好的样品液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
6
(四)硫化氢反应
原理 肉类在腐败过程中,含硫氨基酸进一步分解,释放出 硫化氢,硫化氢在碱性条件下与可溶性铅盐发生反应,生成 黑色的硫化铅。
• 计算
V×N×56.1
X=
m
X-样品的酸价(mg);V-样品消耗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N-氢氧化 钾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m-样品质量(g);56.11-1N氢氧化钾标准溶液1ml 相当于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判定标准:使用猪油酸价指标 特级≤1.0;一级 ≤2.0;三级≤3.0
14
过氧化值测定
碘瓶中,加30ml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使样品完 全溶解。加入1.0ml饱和碘化钾溶液,立即塞好瓶盖, 并轻轻振摇0.5min,然后再暗处放置3min。取出加 100ml水,摇匀,加1ml淀粉指示剂,立即用0.002N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取相同 量三氯甲烷-冰乙酸、碘化钾溶液、水,按同一方法, 做试剂空白试验。
试剂 1饱和碳酸钾溶液 2 水溶性胶 3 吸收液 4 混合指示剂 甲基红指示液和次甲兰指示液 5 0.0100N的盐酸标准溶液
[课件]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第10章 市场肉类的兽医卫生检验与管理PPT
加 5 1:1.5 振摇后 摇匀 % 盐酸 各管加 后观 硝 1滴 入1% 察呈 酸 K2M2O4 色反 银 0.15ml 应 3 滴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3)判断标准:
A、病死肉、变质肉呈阳性反应,表现为 呈兰色或兰绿色 B、健康肉呈阴性反应,表现为呈褐红色 或红褐色,经过30—40分钟后变为无色 (表明无细菌毒素存在)。
(二)宰杀刀口状态: (三)血液坠积检查: (四)淋巴结的变化: (五)注意肉尸上存留不同程度肉眼可见的 病理变化。 (六)疑为横死的肉尸注意检查致死痕迹。
2018/12/6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二、病死禽类感官特征:
2018/12/6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三、病死畜肉实验室检查:
(一)细菌学检查: 如猪炭疽,见菌逗号或弯曲线型,或见 荚膜阴影(双球菌带夹膜)(而牛、羊的 见竹节状);气肿疽:两端钝园大杆菌, 单个存在或成对排列,在动物体内可形成 芽孢(位于菌体中央或一端)。
2018/12/6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4.燃纸试验
将适当大小的易燃纸片紧密贴于待检的可疑肉 的断面,片刻后撕下纸片,用火点燃,观察燃着 现象。若没有明火或不能点燃,说明纸上吸附了 水。若出现明火,表明纸上吸附了油。
2018/12/6
第二节 病死畜禽肉的鉴定
一、病、死畜肉的鉴别: (一)放血程度:
2018/12/6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放血不良 表现:
肌肉色泽较深或暗红、黑红色,切面见 有暗红色血液浸润区,甚至流血滴。脂肪组织、 结缔组织、胸膜、腹膜下的血管显露,内有余 血(死畜充满血液)指压时有脂红色的血滴溢 出,胸腹膜表面是紫红色,脂肪组织染成淡玫 瑰红色或红色。滤纸条插入新鲜切口浸润 2 — 5mm甚至5mm以上。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PPT课件
三、检验程序
检样 25 g(mL)样品+225 mL 稀释液,均质
10倍系列稀释
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 各取1 mL分别加入无菌培养皿内
每皿中加入15 mL~20 mL 平板计数琼 脂培养基,混匀
培养
计数各平板菌落数
计算菌落总数
报告
实验一、菌落总数测定
四、操作步骤
(一)样品稀释 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 25 g 样品置盛有 225 mL 磷酸盐 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10000 r/min 均质 1~2 min,或放入盛有 225 mL 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 式均质器拍打 1~2 min,制成 1:10 的样品匀液。 2、 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 25 mL 样品置盛有 225 mL 磷 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 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 1:10 的样品匀液。
每种细菌都有它一定的生理特性,培养时应用不同的营养条 件及其他生理条件(如温度、培养时间、pH、需氧性质等)去 满足其要求才能将各种细菌都培养出来。但在实际工作中,一般 都只用一种常用的方法去做。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所得结果, 只包括一群能在营养琼脂上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菌的菌落总数 。
实验一、菌落总数测定
(一)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
3、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上菌落数均大于 300 CFU,则对稀释度 最高的平板进行计数,其他平板可记录为多不可计,结果按平 均菌落数乘以最高稀释倍数计算。 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小于 30 CFU,则应按稀释度 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5、 若所有稀释度(包括液体样品原液)平板均无菌落生长,则 以小于 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计算。 6、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不在30~300 CFU之间, 其中 一部分小于30 CFU或大于300 CFU时,则以最接近 30 CFU或 300 CFU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件
2015/10/19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1990年西班牙有135人因食用含有β-兴奋
剂的牛肉引起中毒住院; 1994年又有140人发生同样中毒事例; 1998年中国香港市民因食用残留盐酸克伦特 罗的猪肺中毒住院; 2001年11月7日,广东省河源市484人因吃的 猪肉含有盐酸克伦特罗残留而中毒住院。 2006年9月至13日至16日,上海市连续发生多 起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瘦肉精食物中毒 事件,涉及9个区,已有300多人次到医院就 诊,其中有180余人是在单位食堂就餐时吃过 猪肉引起中毒的。
即“从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制造及最后消 费的所有过程,为确保其安全、完整及嗜好性 所做的一切努力”。
2015/10/19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题为《食品安全在 卫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中,曾把“食品安全” 与“食品卫生”作为同义词,定义为:
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食品过程
2015/10/19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教学安排: 理论授课:26学时 实验课:3次,共10学时 课程教学实习:1周 实验室: 动科院大楼二楼寄生虫实验室
2015/10/19
一、基本概念和定义 1、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 “吃得饱” 、“吃得好”, “吃得 对”、“吃得健康”
2015/10/19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的关系:
例如,一个面包师的手沾染了不洁物后不洗手, 烤出的面包一般不会给食用者造成健康安全危害,不 涉及食品安全问题,但是涉及卫生问题,也涉及卫生 习惯和职业道德问题;
肉类、蔬菜和粮食中所含有的农兽药残留,可能 给食用者造成毒害,危害健康安全,涉及食品安全问 题; 食品被致病菌污染,是由于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 的卫生状况不良造成的,涉及食品卫生问题,同时这 些致病菌又会使食用者感染或中毒,造成健康安全危 害,所以又涉及食品安全问题。 又如,食品中含有蛔虫卵是一个卫生问题,如果这 个卵同时是一个感染性虫卵,可能使食用者患寄生虫 病,卫生问题就可能转化为安全问题。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件文字版
第一章动物性食品污染及安全性评价第一节动物性食品污染概述1.食品污染的定义及特点。
2.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分类。
(1)生物性污染①微生物污染(细菌、细菌毒素、霉菌及其毒素)②、寄生虫污染(囊尾蚴、旋毛虫、弓形体等)③、昆虫污染(蝇、蛆、蚊子、蟑螂)⑵化学性污染①农药(有机磷、有机氯、有机砷等)②治疗用药(抗菌素、磺胺、生长促进剂等)③工业“三废”及生活垃圾(废气、废水、废渣、二恶英)④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发色剂等)⑶放射性污染①原子能开发利用(核爆炸、核电站)②工农业生产(放射诱变育种)③医学生物学(Co钴放射疗法等)④食品工业(辐射消毒)3.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来源与途径。
4.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危害。
第二节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评价1.动物性食品卫生质量的评价体系。
我国从标准的制定和管理上看,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四种。
有关国际标准的概述。
2.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3.动物性食品生物性、化学性污染的评价指标。
化学性污染评价指标:1、安全系数(safety factor)2、日许量(ADI)—指人终生每日摄入某种药物或化学物质对健康不产生可觉察有害作用的剂量。
3、最高残留限量(MRL)—允许在食品中残留药物或化学物质的最高量或浓度。
4、安全界限5、休药期----指畜禽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它们的产品(乳、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第二章动物性食品的生物性污染与控制一、污染方式与来源1、内源性污染:⑴非致病性和条件致病性微生物(正常动物消化道、呼吸道等常在菌)⑵致病性微生物(动物生前被病原微生物感染)2、外源性污染:⑴水的污染⑵空气的污染⑶土壤的污染⑷生产加工的污染⑸运输的污染⑹保藏的污染⑺病媒害虫的污染⑻从业人员的带菌污染二、微生物污染与食品腐败变质食品腐败变质-----指食品在微生物、酶等因素作用下发生成份和感观性状的变化,使食品丧失或降低食用价值。
肉类蛋白质的腐败分解过程:aa→吲哚、甲基吲哚、酚、腐胺、尸胺、酪胺、组胺、色胺及各种含氮的酸和脂肪酸类→H2S、CH4、硫酸、NH3、CO2等二、微生物污染与食品腐败变质食品中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主要有:食品的组织结构、食品中杀菌活力和理化因子、营养成份、环境温度、水分及其存在形式、pH值、渗透压、动物生前健康状况。
[医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件
2019/9/3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管圆线虫(广州管圆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病又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 膜脑炎,是广州管圆线幼虫侵袭人体中枢神 经系统而引发的疾病。
2003年2月昆明有8人因吃生螺片而感染广州 管圆线虫病;
习惯和职业道德问题;
肉类、蔬菜和粮食中所含有的农兽药残留,可能 给食用者造成毒害,危害健康安全,涉及食品安生产加工过程中 的卫生状况不良造成的,涉及食品卫生问题,同时这 些致病菌又会使食用者感染或中毒,造成健康安全危 害,所以又涉及食品安全问题。
又如,食品中含有蛔虫卵是一个卫生问题,如果这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二、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基本 内容
(一)动物性食品污染与控制 (二)畜禽屠宰加工的兽医卫生监督与
检验 (三)各类动物产品的加工卫生与检验
2019/9/3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课件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教学安排: 理论授课:26学时 实验课:3次,共10学时 课程教学实习:1周
实验室: 动科院大楼二楼寄生虫实验室
2019/9/3
一、基本概念和定义 1、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 “吃得饱” 、“吃得好”, “吃得
2001年11月7日,广东省河源市484人因吃的 猪肉含有盐酸克伦特罗残留而中毒住院。
2006年9月至13日至16日,上海市连续发生多
起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瘦肉精食物中毒 事件,涉及9个区,已有300多人次到医院就 诊,其中有180余人是在单位食堂就餐时吃过 猪肉引起中毒的。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件: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绪论
提高动物性食品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动物性食品加工和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动物性食品 卫生学工作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
16
完善、普及、执行食品卫生法规
《食品卫生法》 《动物防疫法》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17
食品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条例(一)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1
一、概念
是以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为基础,从预 防观点出发,研究肉、蛋乳和水产等动物性食 品的预防性和生产性卫生监督,产品卫生质量 的鉴定、控制及其最合理的加工利用,以保证 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和保障人、畜的健康, 防止疾病传播和增进人类福利的综合性应用学 科。
2
来源 猪、牛、羊、马、驴、鹿、狗、兔、驼、禽 以及水产类动物。 富含优质的蛋白质,可给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但 同时又具有容易腐败变质的特性。
9
10
防止食物中毒和有毒和有害物质通过 动物性食品对人体造成危害
沙门氏菌、肉毒梭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等
农药,致癌物质,激素,有机 汞,及放射性物质等
11
西双版纳的剁生
12
滥用色素
13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开采、冶
炼、生产生活中的应
用放射性废物的排放
和管理意外事故(切
尔诺贝利事件)
14
维护动物性食品贸易的信誉
动物解剖学、兽医微生物学、动物流行病学、家畜 传染病学和家畜寄生虫病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学科奠定了人畜共患病和畜禽群发病检验和防 制的理论基础。
食品营养卫生学、食用动物卫生病理学、食品卫生 微生物学、兽医药理学、食品毒理学、食品理化检 验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并应用这些学科的知识来研 究和保障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质量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件:畜禽屠宰加工的兽医卫生监督
放血完全与否,在肉品卫生学上具有很重要的 意义。 放血完全的胴体,色泽鲜亮,肉味鲜美,因 含水量少,耐保藏。 放血不全的胴体,色泽不佳,肉味不美,水 分较多,容易腐败变质。
三、剥皮或脱毛 (一)脱毛 1. 浸烫 2. 煺毛
水温60~65℃ , 时间5~7min
我国传统的方式:卷铁刮和石头打 国外先进的方式:燎毛炉和刮黑机
五、开膛与净膛
所谓开膛、净膛是指剖开屠体胸腹 腔并摘除内脏的操作工作。
开膛、净膛要求在剥皮或脱毛后立即进 行,不得超过放血后30min。
开膛时应小心沿腹部正中线切开腹壁肌 肉和脂肪并摘取内脏(白下水……胃、 肠、脾,红下水……心、肝、肺)。
二、对生产人员卫生的要求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生产人员的个人防护
应定期接受必要的预防注射等卫生防护。
1.淋浴;2.电麻;3.吊挂上轨;4.放血;5.头部检查;6.烫毛;7.机器脱毛; 8.人工净毛;9.涮洗;10.修刮;11编号并检验体表皮肤;12.开膛;13“白下 水”检验;14.“红下水”检验;15.卸头蹄;16.采取膈肌检样;17.劈半;18.肉 尸检验;19.修割;20.复检;21.称重
用刀割除或刮除不该保留的组织和污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八、冷却
冷却系将温热鲜肉深层的温度快速降低 到预定的适宜温度而又不使其结冰的过程。
九、内脏整理 十、皮张、鬃毛整理
一、对生产人员健康的要求
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患有开放性 或活动性肺结核、传染性肝炎、肠道传染病、 化脓性皮肤病的患者不得从事屠宰加工工作。
注意事项
应不断翻转屠体,防止烫生或烫老 烫毛池水应每隔4h换一次,或采用连续进水、 出水方式。
课件--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口蹄疫不为人畜共患病绪论一、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概念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是以兽医学、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以及相关法律规范为基础,从预防的观点出发,研究动物性食品形成过程(食品链)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其卫生安全与固有品质价值的有害因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确保产品的安全与质量,以保障人、畜健康,防止疾病传播和增进人类福利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二、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任务(一)防止人畜共患病和其他动物疫病的传播和蔓延在200多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中。
有许多可通过食品动物及其产品感染人,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把患有人畜共患病的畜群及其产产品检验出来,进行合理的处理,以防止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二)防止食物中毒及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通过动物性食品对人体造成危害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既要重视食品动物活体上是否带有各种微生物,又要加强动物性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的卫生监督与管理,防治病原微生物污染动物性食品,才能有效地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种类很多,加强对这些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使人们避免食入含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动物性食品,对于保障人类健康有重要的意义(三)提高动物性食品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通屠宰,可以防治畜禽对健康畜禽产品的污染。
从而避免因卫生质量问题造成次品或废品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过宰前检疫,做到病畜禽与健康畜禽分开(四)维护动物性食品出口贸易信誉,提高动物性食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动物性食品卫生质量差,在国际市场上就会失去竞争力。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只有提高动物性食品的贸易信誉,才能参加世界贸易竞争,而动物性食品贸易信誉的提高,有赖于建立健全兽医卫生监督机制和采用先进的检验手段予以解决(五)为制定和完善我国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提供科学依据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在动物性食品卫生监督检验进和卫生评价上,不仅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标准。
同时,还要为我国制定有关食品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三、动物性食品卫生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发展前景主要问题:(一)畜禽疫病尤其是人畜共患病逐渐发生着变化有些被控制的老疫病又重新抬头,呈地方性流行或流行性发生,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口蹄疫、猪瘟、狂犬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动物性食品污染及安全性评价第一节动物性食品污染概述1.食品污染的定义及特点。
2.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分类。
(1)生物性污染①微生物污染(细菌、细菌毒素、霉菌及其毒素)②、寄生虫污染(囊尾蚴、旋毛虫、弓形体等)③、昆虫污染(蝇、蛆、蚊子、蟑螂)⑵化学性污染①农药(有机磷、有机氯、有机砷等)②治疗用药(抗菌素、磺胺、生长促进剂等)③工业“三废”及生活垃圾(废气、废水、废渣、二恶英)④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发色剂等)⑶放射性污染①原子能开发利用(核爆炸、核电站)②工农业生产(放射诱变育种)③医学生物学(Co钴放射疗法等)④食品工业(辐射消毒)3.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来源与途径。
4.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危害。
第二节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评价1.动物性食品卫生质量的评价体系。
我国从标准的制定和管理上看,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四种。
有关国际标准的概述。
2.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3.动物性食品生物性、化学性污染的评价指标。
化学性污染评价指标:1、安全系数(safety factor)2、日许量(ADI)—指人终生每日摄入某种药物或化学物质对健康不产生可觉察有害作用的剂量。
3、最高残留限量(MRL)—允许在食品中残留药物或化学物质的最高量或浓度。
4、安全界限5、休药期----指畜禽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它们的产品(乳、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第二章动物性食品的生物性污染与控制一、污染方式与来源1、内源性污染:⑴非致病性和条件致病性微生物(正常动物消化道、呼吸道等常在菌)⑵致病性微生物(动物生前被病原微生物感染)2、外源性污染:⑴水的污染⑵空气的污染⑶土壤的污染⑷生产加工的污染⑸运输的污染⑹保藏的污染⑺病媒害虫的污染⑻从业人员的带菌污染二、微生物污染与食品腐败变质食品腐败变质-----指食品在微生物、酶等因素作用下发生成份和感观性状的变化,使食品丧失或降低食用价值。
肉类蛋白质的腐败分解过程:aa→吲哚、甲基吲哚、酚、腐胺、尸胺、酪胺、组胺、色胺及各种含氮的酸和脂肪酸类→H2S、CH4、硫酸、NH3、CO2等二、微生物污染与食品腐败变质食品中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主要有:食品的组织结构、食品中杀菌活力和理化因子、营养成份、环境温度、水分及其存在形式、pH值、渗透压、动物生前健康状况。
食品中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1、食品的组织结构几种畜禽等肉品耐存性:牛肉>猪>鸡>鸭>鱼>牛奶。
2.食品中杀菌活力和理化因子溶菌酶、过氧化物酶、pH值(成熟时酸性介质)、渗透压等3.动物生前健康状况4.食品的营养组成5.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存在形式(1)自由水:指动物性食品细胞间的水分,也称游离水。
自由水多,则易变质;所以带病动物肉品细胞间水分多,易变质。
(2)束缚水:(也称结晶水)指由氢链结合力系着的水分。
束缚水多,则不易变质。
(3)凝胶水:指被肌肉组织中显微或亚显微结构和膜所阻留的水,也称滞化水。
含无机盐,不能随意流动。
(4)毛细管水:指由毛细管力系着的水。
性质与凝胶水相似。
(1)自由水:指动物性食品细胞间的水分,也称为游离水。
(2)束缚水:也称为结晶水,指由氢键结合力系着的水分。
(3)凝胶水:指被肌肉组织中的显微或亚显微结构和膜所阻留的水,也称为滞化水。
含有机盐,不能随意流动。
(4)毛细管水:指由毛细管力系着的水。
性质与凝胶水相似。
水分活性值:(AW)即相同温度下,食品中水蒸汽压(P)与纯水蒸汽压(Po)之比值,即AW=P/Po。
其最大值为1(旺盛),最小值为0,微生物停止生长发育。
食品的AW值高,表示其耐藏性低;应予以降低,降低AW,可延长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时间。
常用的水分活性值调节剂有:食盐、糖、有机酸、醇类等当AW降低到微生物生长的极限值时,微生物就停止生长,但不同微生物类群或菌种,其最低AW值也不一致。
6.环境温度根据微生物适宜的生长温度,可将其分为:嗜冷性、嗜温性、嗜热性三个生理类群。
一般当温度下降至-1~-5℃以下时,微生物的生长基本可以控制,采用低温冷藏是保存食品的一项措施。
7.氧的供应非罐藏肉类食品:表层→需氧菌;中间层→兼性厌氧、深层→厌氧;罐藏食品→厌氧菌。
高浓度CO2内贮存食品可防止需氧菌和霉菌,但乳酸菌和酵母菌对比有耐受力。
8.食品pH值当pH=7或弱酸性对细菌繁殖最好;霉菌、酵母菌嗜酸性环境。
而各种动物性食品的pH值几乎都在5—7之间,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因此降低肉类中的pH值,如降至5.0以下,腐败细菌的生长基本受到抑制。
9.食品中的渗透压处理轻症囊虫肉(即40cm2肉面上有3个及3个以下虫体)→用盐水腌(含盐12%),使肉块深都盐达5.5—7.5%时,可食用。
三、动物性食品的细菌菌相动物性食品被细菌污染后共存于食品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通称之为食品的细菌菌相,其中相对数量较大的细菌称之为优势菌种(属、株)。
1、肉类菌相变化及其卫生意义早期常以需氧芽孢杆菌属、微球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等为主,而且局限于肉的浅表。
中后期以变形杆菌、厌氧性芽孢杆菌占了很大的比例。
有可能伴随着其他各种细菌和霉菌。
肉类变质现象常见的有:(1)发粘芽孢杆菌属、粘质沙雷氏菌、假单胞杆菌属、变形杆菌属、微球菌属等在肉表面大量繁殖,使表面附有一层粘性物质。
肉表面含菌数一般可达107个/cm2。
(2)变色主要来自微球菌属、荧光假单胞菌、黄杆菌等繁殖,使肉表面出现各种颜色,如黄绿色或绿色。
另外:灵杆菌- ---红色斑点;兰色芽孢菌----兰色;一些酵母菌----白色、粉红色、灰色。
(3)霉斑如美丽枝霉和刺枝霉可在肉表面产生羽毛状菌丝;白色分枝孢霉和白地霉产生白色霉斑。
草绿青霉产生绿霉斑。
(4)气味改变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恶臭味;食品污染霉菌霉土味;食品乳酸菌、酵母菌挥发性有机酸。
2、乳类菌相变化及其食品卫生意义常见的细菌有:乳酸链球菌、乳酸杆菌、产气杆菌、马铃薯杆菌、枯草杆菌等,也常见霉菌和酵母菌。
第一期混合菌群期。
在乳的自身杀菌作用消失后乳中各种杂菌均发育繁殖。
这个时期持续约12小时。
第二期乳酸链球菌期。
由于乳酸链球菌这时发育最旺盛,占了乳中细菌的优势,并分解乳糖产生乳酸,改变了乳的PH值,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
第三期乳酸杆菌期。
牛乳放置48小时后,酸度增加,具有更耐酸的乳酸杆菌代替了乳酸链球菌。
第四期真菌期。
由于霉菌和酵母菌可以利用乳酸作为营养来源,而大量生长繁殖。
这时乳就失去了食用价值。
第五期腐败期。
第四期的霉菌和酵母菌在乳中的繁殖,使乳失去了酸性;腐败菌类获得了生长发育的条件,引起蛋白质的分解,使乳完全无机化。
3、蛋类菌相变化及其食品卫生意义(1)霉变。
使蛋白溶解、黄白混合、蛋壳膜形成霉斑,蛋白颜色变黑,并具有霉味。
(2)腐败。
(蛋白的腐败)白色腐败----蛋白液化、蛋黄破裂、黄白掺混呈水溶液变化。
黑色腐败----蛋白质分解产生硫化氢,指使蛋白变为绿色甚至黑绿色,蛋黄也由橘黄色变为黑绿色的液体物,并发出浓厚的臭蛋气味。
混合腐败----上述两者的混合变化。
禽蛋带染沙门氏菌现象不容忽视。
4、鱼类菌相变化及其卫生意义据报道鲜鱼体表附着的细菌数:每平方厘米体表含有102—107个;每毫升肠液含有细菌103—108个。
5、罐头类菌相变化及其食品卫生意义PH>5.3时,主要是嗜热平酸菌和厌氧性腐败菌;pH5.3—4.5时,主要是嗜热厌氧菌;pH4.5—3.7时,则一般只有芽孢菌属和梭菌属中耐酸嗜热菌;pH小于3.7时,只有乳酸杆菌属中某些细菌可能存在。
除了非致病性细菌,更应注意食品中的以下细菌:1)相对致病性细菌:变形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
2)致病性细菌,特别是人畜共患病原菌。
四、生物性污染的控制与检测(一)防止原料被微生物污染。
1、建立良好的动物环境。
2、消灭畜禽疫病传染源和侵袭源,切断病原体传播机制。
(二)防止加工和流通过程中的污染,目的控制外源污染。
(三)进行细菌学检测细菌学指标有三项: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病原菌。
1.细菌总数(菌落总数)食品细菌总数:指单位(cm2、g、ml)食品中细菌的个数。
表示方法有两种:①细菌菌落总数:(即培养法)②计数细菌总数:(涂片法)菌落总数:如菌数为105/cm2的牛肉在00C时可保存7天;菌数为103/cm2时,在同上条件下,却可保存18天;菌数为105/cm2在00C下的鱼可保存6天;菌数为103/cm 2时,即能从感官上发现变质。
2.大肠菌群数(MPN)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37℃ 24小时培养中,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与兼性厌氰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它包括肠杆菌科中的4个属,即大肠艾希氏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及肠杆菌属。
检测方法:乳糖发酵三步法。
(1)发酵试验:(2)分离培养:(3)复发酵试验:最后报告:3.致病病原菌主要指肠道病原菌、致病性球菌、沙门氏杆菌。
例如,肉产品→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水产品→肉毒梭菌及其毒素、副溶血性孤菌。
思考题1、动物性食品生物性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几个方面?2、从污染方式中的外源性污染考虑,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途径主要有哪些?3、除了微生物本身之外,动物性食品的腐败变质还与哪些因素有关?4、试述为什么有病动物的肉品比健康动物的肉品容易发生腐败变质?6、生物性污染控制的具体措施有哪些?5、肉类、乳类、罐头类的菌相变化情况如何?7、细菌学检测的三个指标是什么?如何操作?第三章动物性食品的非生物性污染与控制非生物性污染①化学性污染:指各种化学物质和重亲属、药物、杀虫剂、化肥、合成洗涤剂、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及其他有毒化合物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②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对食品的污染。
食品残毒的定义(food residual toxicant)指进入动物饲料和人类食物中的化学污染物,除了少数浓度或数量过大引起急性中毒外,绝大部分构成潜在性的危害。
后者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并残留于食物中的有毒物质,称为食品残毒。
生物富集:生物机体将环境中的某种低浓度的物质,在体内蓄积达到较高浓度的能力,即食物链能使本身浓度很低的环境污染物富集到危险的高浓度水平.一、化学性污染的控制与检测(一)农药污染及残留食品中农药残留物进入人体后,可蓄积或贮存在细胞、组织或器官内。
残留量常以重量表示,如mg/kg或mg/L即ppm;μg/kg或μg/L即ppb;ng/ug或ng/L即ppt。
1.有机氯六六六、滴滴涕、狄瓦剂、艾瓦剂、毒杀芬氯丹、七氯、五氯酚钠。
这类农药残留时间长,累积浓度大,在人体内有蓄积作用2.有机磷对硫磷(又称1605)、内吸磷(又称1059)、甲拌磷(又称3911)、马拉硫磷(又称4049)、乐果、敌百虫、敌敌畏(又称DDVP)、杀螟松等3.氨基甲酸酯类西维因、巴沙、速灭咸、呋喃丹、灭杀威等(二)药物残留及其危害1.抗生素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的残留,其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1)喂以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据日本统计,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达到23种以上,其中四环素占57%;大环内酯素和氨基糖苷类各占10%;青霉素类占2%;氯霉素类占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