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农业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基于农科人才培养的就业指导模式创新与实践
基于农科人才培养的就业指导模式创新与实践王少杰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464000现代农业的高水平建设既离不开日益创新的科学技术,又离不开素质过硬的农业科技人才。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优胜劣汰成为常态,作为农科人才的主要培养机构——高等农业院校,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在教育和就业各项制度随市场变化而不断调整时,农业院校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农科人才,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同时,农业院校的毕业学生要能够对新形势有清楚的认知,对自身的知识构架有清晰的了解,积极调整自己的就业观,主动创业,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一、农科大学生就业现状针对某高校农科专业2020级毕业生毕业去向,麦可思数据显示,2020届农学本科毕业生中,55%的人毕业半年后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3400)是农学毕业生不务农的最重要原因,另有1/5的人因为“专业工作岗位招聘少”不务农;学农务农毕业生在就业满意度、就业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学农不务农群体。
新时代新农科要求诸如生物信息学等综合素质高、交叉学科知识体系较为完善的多元化新型人才,但传统农科培养方式大多较为单一,无法适应多学科交叉培养需求。
“学农不择农”也成为农科院校学生就业的一个普遍现象,一方面是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低,对相关政策不了解,进而导致对专业前景的迷茫;另一方面,也与学科专业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和供需不平衡有关。
二、农科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及原因分析(一)城乡差距较大,基层人才持续累积困难农村的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与城市的差距依然较大,这将导致农林院校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帮助其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工作难做。
现在涉农专业的学生多数缺乏去农村锻炼的机会,当他们在实习实践中接触到农村生活,体验到农村一线的艰苦条件时,难以承受其与城市生活的差距,这将会在培养过程中很大程度的削弱学生服务农村的积极性。
农村远离城市,信息较为闭塞,村民思想观念与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也存在很大出入,给在农村生活的农林院校毕业生带来很多不便。
云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省级一等奖(30项)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人
学校
1
以全球医学基本要求(GMER)为标准,创建口腔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丁仲鹃奚春睿雷雅燕朱红董宝财
昆明医学院
2
软件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王世普梁宇姚绍文李彤柳青
云南大学
3
围绕统计学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探讨统计人才培养新模式
石磊王力宾李兴绪费宇雷健敏
伊继东武友德吴雁江魏红明庆忠
云南师范大学
8
西南林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刘惠民姚孟春赵龙庆赵乐静廖春华
西南林学院
9
培养云南省“云药”产业需要的中药类系列人才专业链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李庆生贾勇钱子刚郭兆刚杨国祥
云南中医学院
10
提升内涵突出特色增强教学实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段平华沈紫拉杨丽萍王晓芸杨润生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57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改革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
赵金元施福昆李鸿昌鲍宏光
大理学院
58
新型中医临床人才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秦国政张宏叶建州苗晓玲李世辉
云南中医学院
59
以专业基本技能为核心的学生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钱金栿段利华林椿榕李鸿昌李彬
刘清李利华瞿勇强韩晓华李建京
昆明医学院
16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管理模式创建与实践
李昭明张卫平火寿平杨立峰王一帆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
17
云南财经大学“读写议”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李国疆旷锦云石福荣林云胡琦
云南财经大学
18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十二五”科研课题立项名单
49
农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于永梅
50
高职院校《食用菌生产》主要技能训练项目及测评标准研究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马兰
51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顶岗实习环节的实践研究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刘明杰
52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王春兰
内蒙古扎兰屯农牧学校
谷兴杰
24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葛廷友
25
新时期高职教师知识结构的构建研究
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马振峰
26
高职建筑力学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
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张春玲
27
基于任务驱动的《动态网站开发》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研究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邹栋林
94
高职院校《环境监测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研究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姚进一
95
基于工作过程的农业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陈建军
96
高职院校种植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讨与构建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严林俊
97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ACP”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力
58
角色法在培养制药学生对生化制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的作用研究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杨晶
59
农业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为专业课服务改革研究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探讨
现代农 业发 展需 要高 素质创 新型 人才 。大 学是 国民教育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是汇聚 高层 次人才 资源
学生实践创 新能力。 我校 牢 固树 立 “ 以人 为本 ,分 类指 导 ”的人才 培养理念 ,1 9 年 以来 ,先后开展 了4 97 次教育 思想 大 讨论 ,形成 良好 氛 围,积 极推进 教育 教学 改革 ,努 力构 建创 新型 人才培 养 的教育 教学体 系 。鼓励 教师
力培养 勤奋踏 实 、基础 扎实 、知识 面宽 、实践 创新 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奠定 了良好 的思想基础。
高素质 创 新型人 才应 具有 正确 的价值 观 、宽厚
的知 识储 备 、丰 富 的文 化底 蕴 、强烈 的质 疑精 神 、
成 熟 的 心 理 品 质 和 较 强 创 新 意 识 。 每 个 人 都 具 有 创
贯彻 因材 施教 的原 则 ,创造 多种 教育 方式 、 方法促
进学生个性发展 。
中国 讥代苏唷装 备
安排实践 时数在 3 周 以上 ,集 中安排学 生参  ̄4 以 O J 周 [ 1
上 的教学 实 习或 毕业 实 习 ,生 产技 术类 专业要 求 学
生接 受一 个 完整 生产 周期 的认 知 、体验 与训练 ,系 统培养学生实践技 能和创 新素质 。
主 发 展 空 问 。 因 此 , 学 校 在 强 调 学 生 全 面 发 展 的 同
收稿 日期 :2 0 — 4 2 0 9 0 - 3
作者 简介 :王春潮 ,硕士,助理研 究员。
时,更要 注重 人 的个 性发 展 ,树 立学 生本位 思想 ,
6o
咖
@2
29第3 总 8 ) 0年 1 第3 0 期( 期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宿 州职业 技术 学 院农 业技 术类 专 业拥 有农 作物 栽培、 园艺 、 作 物病 虫害 防治 、 子 、 农 种 园林 规划 与设 计、 仪器 分析 、 土壤 分析 、 物 生理 等 9个实 验 室 , 植 拥
有 种子 实训基 地 、 园艺 技 术 实 训 基 地 、 培实 训 室 、 组
技术应 用 的本 领 。
32 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 , . 提高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使用效果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使用过程中, 校企双方
紧密 配合 , 过协 议方式 明确各 自的责 、 、 通 权 利关 系 ,
以提高工学结合实训基地的建设使用效果。学校组
第 2 第 5期 5卷 2010年 5月
宿 州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u h u Unv r i o r a fS z o i e st y
Vo12 No 5 . 5. . M a . 01 y2 0
d i1 .9 9 j i n 17 o :0 3 6 / .s .6 3-2 0 . 0 0 0 . 2 s 0 6 2 1 .5 0 9
图 1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岗位 导向 、 工学结合“ 四环节 、 阶段 ” 三 人才培养模式
三 阶段
合、 教学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 师生与生产一线技术
人员 紧密结合 , 不断提高 校内实训基 地 的仿 真度 。 22 提 高 校 内实训基 地 的技术 含量 . 校 内基 地建 设 投 入 要 具 有前 瞻 性 、 续 性 。 紧 持 跟 现代农 业 科技 发 展 的 要求 , 现 新 技 术 、 工 艺 , 体 新
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实训基地 建设探索与实践
— —
以宿州职业技术 学院为例 王 忠 凤
基于现代农业产业链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以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工作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2期基于现代农业产业链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以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王 丽1,黄 勇2,毛洪霞1(1.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 2.容海川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新疆规划设计分公司,新疆石河子 832000)摘要:基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乡村发展现状,紧密对接兵团现代农业产业链,以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营销与服务专业群为研究对象,总结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对职业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链;专业群;人才培养0 引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单列专章部署安排,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础靠教育。
当前,乡村振兴成为“三农”工作主旋律,基层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等各领域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和旺盛。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产业要靠人才来发展,文化要靠人才来振兴,生态要靠人才来美化,组织要靠人才来强健。
职业教育作为对接产业最密切、服务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类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人力资源供给和生产力转化作用。
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相比,职业教育人才振兴存在着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制度标准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加以解决。
2021年,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获批国家100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与培训在助力乡村发展中的作用,学院集聚涉农领域政行校企多方资源,以兵团现代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营销、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线,组建了现代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营销与服务专业群。
深化校企合作给力人才培养——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的供 求 “ 错位” 现 象 日益 严 重 。 在 社 会 普 遍 司 ) 等方式 , 使 企 业 参 与 到 专 业 调 整 和 建 设
位 上 的 杰 出校 友 , 为母校赢得了“ 中 国近 现 农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园 艺 类 专 业通 过 校 企 合 材 开 发 、 师资队 伍建 设、 实 习 实 训 基 地 建
1 校企合 作是人才培 养的必经之 路
校 企合 作是办学 层 面上 的概念 , 是 一
业类 专业进行 了升级和转 型 , 市 场 需 要 什 行 了“ 2 + 0 . 5 + 0 . 5 ” ( 即2 年理论 教学- 0 . 5 年顶 么样 的 人 才 , 我 们就 培 养 什 么人 才 。 一 是调 岗实 习-0 . 5 年 毕业实 习) 和“ 1 +1 . 5 +0 . 5 ” ( 1 、
是苏 南地区城市化 进程的加快 , 对 传 统 农
交替 模 式 , 全 方位 合 作 教 育 模式 等 。 2 0 0 7 年
开始, 我 院 以 苏 南 地 区 的现 代 农 业 园 区 、 大 才培养模式 改革 。 在 园艺 技 术 专 业 率 先 实
根据 苏南地 区经 济和社会 发展 , 特 别 中 型 园 艺 类 企 业 作 为 改革 的 重 点 , 进 行 人
2 O 1 3 NO 2 5
科 教 创 新
Ch i na Ed uc at i on I nn ov a t『 on He r sI d
深 化 校 企合 作 给 力人 才 培养 ①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唐蓉 李寿 田 李 成慧 陈君 君 耿 晓东 ( 苏 州农业 职业技 术学 院 江 苏苏州 2 1 5 0 0 8 )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2015年度上半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名单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2015年度上半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5.06.24
•【字号】桂教职成〔2015〕34号
•【施行日期】2015.06.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
正文
关于公布2015年度上半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名
单的通知
桂教职成〔2015〕34号各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区直各中等职业学校:
经学校申报、专家评审、我厅审核,现同意《多元文化护理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双师型团队建设-校企合作岗位互换机制的实践探索》等150项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和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结题(名单见附件),现将结题名单予以公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2015年6月24日2015年度上半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名单
一、高职高专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二、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高职农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策略探讨--基于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实践与探索
技术创新63高职农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策略探讨——基于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实践与探索◊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张玉婷国家提出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
本文拟以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农学专业为例,剖析了开展农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形成思政教育明确的课程大纲,挖掘农学专业在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志愿服务的精神注入学生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中,以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将专业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充分发WW 人功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高校教师承担好育人责任,利用课酬课程这个主渠道,探索和丰富思政教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地方职业院校灵活设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葺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心。
”在课程馳建设全面推进及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如何挖掘农学专业在教学站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践和探索农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新模式,弓I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显得十分鯉和紧迫。
本论文拟以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农学专业课程思政开展的可行性,并就农学专业如何进饰程思政建设的策略作了探讨,以供有关同行参考。
1高职农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1.1以课堂为载体,融入思政元素是高校育人的最重要的途径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等应用性技能人才,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问,搜集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以案例促教学。
2008-2009学年江西省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2008-2009学年江西省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获奖名单一等奖:郭跃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探索财经类高职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周国保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项目教学法在“化工文献检索”教学中应用郭长平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研究陈光榕萍乡市武功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打造超市型职业学校切实为三农服务付倩儒\廖银花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试论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彭亚明抚州市振兴科技学校新时势下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谐发展罗洪儿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构建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张葵葵江西电力技师学院《南昌市中职教师职来认同现状及其促进方法研究》严智雄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的实现途径和机制乌建平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高职高专层次面向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1 —魏寒柏、张海峰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示范性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初论王艳江西省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省中职教育个体教师队伍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吴燕斌景德镇第二高级职业中学浅淡职业教育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和对接工业园区谢晓望、邵应花安远职业中等学校农村劳动转移培训机制探索陈博、肖保萍萍乡卫生学校再造工程理论应用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刘敏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药学专业课程实训技能培养模式的探讨刘毛生、邹艳林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关于高职院校课程优化与整合冯四东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陶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吴荣光、刘莹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陶瓷工程专业能力结构与市场需求状况的研究钟明耀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吴建明浮梁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运用多媒休辅助教学的体会》李剑平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综合与设计性实验在微生物检验教学中的实践古丽芳吉安市中等专业学校《浅淡如何加强我校数控实训的建设》— 2 —陈亚平江西省化工学校对民办中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罗国强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开展行动导向下的项目教学工作肖红秋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邵克金大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坚持走学历教育与多元技能培训并举之路——浅论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张卓毅定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变化之我见曾桥明全南县职业技术学校政府、企业、学校手牵手办职教--校企合作模式的浅谈刘科阳上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用科学发展观剖解县级职业学校招生难题余建平江西省上高县职业技术学校对职业高中的现状分析和发展思路的探讨二等奖:张菁菁江西民政学校中专中农村女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措施徐照兴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浅谈高职计算机基础的素质教学杨志文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稳定职业教育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初探— 3 —兰慧万载县职业技术学校从红红火火的职业教育发展看我省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边凤根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中职学校学生流失原因分析曾秋莲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中职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王莉杰、胡春榜南昌市卫生学校中国职业教育思想的演变及其启示龚金根、傅廷熙南昌市卫生学校加大外聘教师管理力度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潘建华、严淑琴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新体系构建:现实基础与基本策略罗克清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规范职业教育,打造职教品牌--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保障和技术支持郑春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软硬件结合的校园网安全策略邹克斌上高县职业技术学校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杨名权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彰显高职特色培养创新人才李滨、李淑芸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关于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陈少华、张立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若干思考— 4 —胡丽琴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管丽红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情境初探金凌云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学生创业能力模式的研究陈虹江西电力技师学院《江西职业教育机构战略联盟研究》徐冬香鹰潭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策略李魁海鹰潭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度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宁雯鹰潭职业技术学院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柳雪芳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农业高职的现状与思考张剑、张宁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对高职教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思考张威、张海峰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吴毅、吕家将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数控驱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护》教学模式探讨吴浔生九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模式初探李娜景德镇第二高级职业中学建立职业教育多元化、多层次办学模式,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5 —范海林兴国职业技术学校我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问题与思考刘玉莉、陈世珍安远职业中等学校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中职院校管理模式探讨杨旭华江西农业工程学院职业院校实施”订单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张蕾萍乡卫生学校怀感思之心,播文明之种---新时期中职生感恩教育模式探讨张仁发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地方高职院校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钟媛玲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小学语文教学法》优化教学“六结合”林承忠萍乡工业学校如何做好现代职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郭文华、汪有明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对材料工程系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反思聂文广、吴媛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IT专业课程认证教学研究与实践吴嫒、陈正军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引入企业优势资源、构建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新模式廖莹、朱永平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周蔚宇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煤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谢淑芬、过琮瑶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对实现高职财务管理有效教学的探索— 6 —周兴瑜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农业职业学校实行弹性学制的思考许冬华、张今斌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初探朱美凤浮梁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县级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张美花浮梁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浅淡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课程设置的构思》吴秀珍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罗雨平丰城市职业中学浅析加强建设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洪水源永修县职业教育中心在新形势下中职校本课程开发之控讨曾翠华、饶彦明广昌职业学校转变办学机制、强化与园区企业对接-推动广昌县职业教育为县城经济服务宋国华景德镇理工职业学校《欠发达地区职教育发展思路与战略》张传水南昌工业学校敢问路在何方---新形势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思考袁小庆南昌工业学校对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探究谢小萍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如何加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7 —丁克华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项目教学运用的思考孔祥蔚赣县横溪职业技术学校职校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建议朱念红大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突破中职教育瓶颈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邓晓华大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深化改革,让职业教育由“冷”变热——浅谈职业学校如何走出困境钟之初定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提升职业教育新形象赖善明定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浅谈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叶兴伟定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浅谈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吴诗兰上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技能为核心彰显职教特色——谈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新举措朱水香崇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中创新能力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教育肖声泉崇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办学的探讨肖炎红崇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的探讨曾向农景德镇第二高级职业中学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方略— 8 —曾鲲赣州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与农村职业教育问题的思考三等奖:陶金保南昌广播电视学校浅谈中国特色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刘立坚江西民政学校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郁江西民政学校中专英语教学的困境与改革熊全洪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非主干专业教育培养与探索胡群英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略论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素养肖丽荣南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论如何做大做强中等职业教育张秀琼南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创业促就业推动职校持续发展傅小玲南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浅谈职校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刘雯南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浅谈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宋健东江西省萍乡市职业中专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究魏晓燕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利用数形结合法解题— 9 —周敏萍乡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谈一谈新形势下的中等职业教育李世奇南昌市卫生学校探析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及实现路径郭蔚南昌市卫生学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培训的研究与实践朱忠兰、易志云萍乡市武功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解读潜能生---试析职业学校“潜能生”的转化工作袁国业泰和职业中专《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技术》实践课创新教学探讨蒋常春、刘建明泰和职业中专现阶段职业教育环境状况下如何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成长陈上来萍乡市工业学校中职教育要发展必须改变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黄进龙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探讨中等职业学校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杨月霞江西渝州科技学院浅谈对中职生的礼仪教育方法胡艳芳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中职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新说吴武林上高县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平台搭建陈灵明、赵军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探析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李淑芸、殷建勤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声誉激励和晋升激励—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两大法宝— 10 —李海伟九江远东海事学校关于我校航海职业教育的几点研究曹晶、曹冰江西省体校优秀游泳运动员陆上爆发力练习方法的现状分析张光辉、洪静江西省体校江西省学校体育研究现状及发展的对策陶国新、刘欣然江西省体校关于构建群众性多元体育服力及体理的理论研究陈哲亮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论高职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程慧智鹰潭职业技术学院中职生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艾琳梅鹰潭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双证”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王群英青山湖区职业技术学校浅淡中职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罗润生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以就业为导向”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叶火贵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市级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生存的困惑及对策车雅琴上饶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几点思考汪道鑫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医学生临床实习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魏东红\王丽娟九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之劳动教育探索— 11 —王亚云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论理论灌输对示范性德育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汪程、彭晓兰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提高数控实训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刘玉峰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余世民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施杜庆华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染整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支卫兵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高职实践型校园文化的思考陈晓青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创新“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魏力敏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于RTIZ的高职视觉传达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周奎国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漫谈高职院校形象建设问题徐辉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浅淡高职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澜江西省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浅析职业院校的项目资金管理策略杨格平江西省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能力本位的中职校课程改革之探讨刘炜江西省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浅淡项目教学中学习环境的建设— 12 —黄彬江西省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浅析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人才教育模式万正刚江西省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浅析小胶印印版版材的研究进展上官兵鹰潭应用工程学校“精品学生”培养模式探讨骆建文鹰潭应用工程学校浅析中职学校的数控加工教育戴小媛景德镇第二高级职业中学深化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陈其旺景德镇第二高级职业中学浅析我校实训基地在教学中动用章若冰新余职教中心关于技工学校模具钳工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闵文群新余职教中心新形势下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探讨孙俊鸽、刘飞萍乡卫生学校如何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之研究黄春梅萍乡市职业中专浅淡动用电教多媒体在职业中专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高健群、郑淑贞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来教育创新问题的思考朱建芳、王琴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办好职业教育的几点想法黄发生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浅淡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 13 —周维江西省冶金工业学校关于如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周志辉萍乡工业学校小议“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体现及培养途径付利平高安职教中心《论中职学校的职业化教育》马鑫会昌县职业技术学校抓对接促就业谋发展刘睿邦会昌县职业技术学校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培养中职生创新能力柳红江西省湖口县蒙达理工学校<驶出港湾>--帮助中职毕业生转换角色,适应就业新环境周吉勇赣西科技职业学院民办职业学校人才战略的思考黄亚敏赣西科技职业学院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及对策思考张海波赣西科技职业学院职业教育的职业实用体育训练周立权赣西科技职业学院浅淡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教育吴兵、余民权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试论当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抉择陈正军、聂文广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新形势下,高职院校C语言教学探索与研究刘育颖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如何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浅析— 14 —张今斌、许冬华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浅淡班主任工作的能力素质要求黄文红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宋启林萍乡福田职业中专要加强德育教育和社会能力的培养钟友木萍乡蓝翔职业中专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职高班集体毛春平江西科技中等专业学校浅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李启异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药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若干建议周洁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肖茂楦吉安市中等专业学校《中职生不良口行成及矫正》马传云吉安市中等专业学校《对职业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思考》郭开泉吉安市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改革思路》李时华吉安市中等专业学校《浅淡职业学校英语数学中的文化教学》胡海鸣吉安市中等专业学校《班主任工作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朱菊萍丰城市职业中学职高语文教学如何适应市场经济— 15 —付雪飞丰城市职业中学当前形势下我校与企业联合办法的探索揭炉平广昌职业学校贫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农民工培训的几点建议饶彦明、曾翠华广昌职业学校广昌县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的探讨郭群江西庐山旅游中专中等职业学校流生现象浅析沈莉江西庐山旅游中专修水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熊永亮南昌工业学校浅淡职业院校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龚林根、肖娟南昌工业学校论中职生就业中思想教育的针对性钟衍汇赣州卫生学校中等护理专业开展行动导向教学面临时的问题与对策郑珂乐平市职业中学整合职业教育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余杨仁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在合作中谋求双赢在创新中培养高技能人才谢苏扬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多方位探教学改革走特色“风涵式”教学发展之路胡建红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结合校情浅谈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教学改革李鹏辉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关注生命— 16 —罗荣花赣县职业技术学校浅谈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吴连发赣县职业技术学校中职数学教学以就业为导向郭守金赣县职业技术学校中等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现状与思考刘素云赣县横溪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发展中战略目标的思考刘章佩赣县横溪职业技术学校论MES职业技能教学王家华大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浅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袁小平大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体活动建设的思考宋春牡大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纵深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刘晓毅大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浅谈如何提高烹饪课堂教学效果黄炳荣兴国县兴旺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是中职学校发展急需突破的关口胡英瑞金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何爱平定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对后进生的教育教学之我浅谈廖永华定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谈谈中等职业学校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7 —曾卓明全南县职业技术学校浅谈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职业能力形成刘东生宁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浅谈探究式教学李小瑜、赖院生宁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礼仪助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李雪芳、彭国华宁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职学校管理更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王香明、徐东生上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激活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素质——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骆芳兰上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工学结合花绽放校企联姻果满枝郭卫京上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正视问题顺应形势探寻方法——谈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对策杨伦平崇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初探李萍崇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职高数学课该如何上?胡春柏崇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职校生数学课程厌学成因及其对策探讨— 18 —。
农业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及探索
农业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及探索作者:赵兴俊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以《作物遗传育种技术》课程思政育人为例,从教学理念转变、优化教育内容、做好课程育人设计、深化课程思政内容及课程思政考核等方面对农业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进行了的实践及探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农业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65-01农业类专业如何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目标,探索并实践教育的“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充分发挥课堂思政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当下各农业职业院校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教育学方法,立足专业实际并充分挖掘专业特色,以开发和建设“课程思政”为抓手,推进思政走进专业课程课堂,有效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同向同行,为农业、农村和涉农企业等培养和提供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我们在专业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思想认识如何落实课程思政?目前,虽然高职农业专业门类多、特色各异,但社会对涉农人员思想素质的要求基本一致。
如果一味依赖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将很难满足当前企业与社会对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因此,早在2010年起,我系涉农专业积极转变思政教学理念,立足现有作物、种子、园艺等专业,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提出了以“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并重、专业课程重于思政课程”的课程思政思想,围绕学生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的培养,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重视发挥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学生走向企业受到企业好评。
目前,有多名学生在企业成为品种选育技术骨干,受益于在专业课程中受到的思想渗透教育。
二、优化教育内容,提升课程思政效果现阶段,新媒体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首先要认识到,先进的技术和平台归根结底是为教授内容服务的,如果没有设计规划好的内容,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双主体、三平台、四融通”培养农业“双创”人才的机制研究与实践——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
“双主体、三平台、四融通”培养农业“双创”人才的机制研究与实践——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发布时间:2021-07-06T05:50:40.729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1期作者:许开录1 赵珂巍2[导读] 培养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高素质农业“双创”人才既是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农业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特色骨干专业的目标方向。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甘肃兰州 730020摘要:培养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高素质农业“双创”人才既是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农业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特色骨干专业的目标方向。
农业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应精准对接乡村产业发展对农村电商人才的需求,着力培养适应“互联网+农业”新业态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业电商运营人才和具有企业领袖品格的农业“双创”人才。
构建“双主体、三平台、四融通”人才培养机制则是深化“三教改革”,促进专业服务产业的关键。
关键词:农业高职;电商专业;农业“双创”人才;培养机制一、引言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逐渐成为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关于创业创新和现代农业等在内的11项重点行动。
国务院办公厅接着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
2016年,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下发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在经营方面,重点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在服务方面,重点强调以互联网运用推进涉农信息综合服务,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在农业农村方面,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将产教融合作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
“数商兴农”视域下电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数商兴农”视域下电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发布时间:2023-02-06T05:18:34.577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0月19期作者:许开录刘宗盛[导读] 建设高水平特色骨干专业,必须契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许开录刘宗盛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与电商学院,兰州,730020摘要:建设高水平特色骨干专业,必须契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创新体现类型教育特征的育人模式。
农业高职电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精准对接数字乡村建设和“互联网+” 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电商人才,深化产教融合、优化课程结构、职化教学环境、实化教学过程,探索构建“训育一体、双证并举、三育融合、课岗证赛四融通”靶向育人的“1234”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专业服务产业的实效性。
关键词:农业高职电商专业专创融合课岗证赛融通育人模式一、引言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农村电商是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最活跃、最集中的新业态、新模式,也是发展农村数字经济的突破口。
在乡村产业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中,农村电商发挥着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通,延伸产业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强大功能。
电子商务从流通端切入,逐步向农业产业链上游延伸,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推进农产品在生产、组织、管理、加工、流通、储运、销售、营销、品牌、服务等环节互联网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节本增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正因如此,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商兴农”工程。
“数商兴农”就是要充分释放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对农村商务领域的赋能效应,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农村电商新基建,提升农产品物流配送、分拣加工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发展智慧供应链,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培育农产品网络品牌,加强可电商化农产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推广,意在通过提升农业生产和乡村治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消除城乡发展差距,助力乡村振兴。
职技高师农科类专业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第 4期
团公 司实 习学 生达 4 % 左右 , 过 实 践 , 0 通 到毕 业 时 , 营销业 务 , 少学 生 在 实 习 中就 和 公 司 签订 了就 业 不 协议 。 有 一部分 学 生在 科 研 机 构 和 乡镇 及 企 业 实 习 ,
环 节 和处理规 程 ; 二是基础 性 和通 用性 , 能体 现本 专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4期
河南职业技术 师范学院学报 ( 职业教 育版 )
17 0
职 技 高 师 农 科 类 专 业 顶 岗 实 习 的 探 索与 实践
李友 勇 , 明久 , 刘 赵新亮
( 南科 技 学院 生命科 技 学 院 , 南 新 乡 4 30 ) 河 河 5 03
作者简介 : 李友勇 (9 5 ) 男 , 15 一 , 河南济 源人 , 硕士学位 , 河南科技学 院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科 技学 院院长 、 教授 , 主要研 究方 向为作物
遗传育种和农学专业 教学管理 。
维普资讯
18 0
李友 勇, 刘明久 , 赵新亮 : 职技 高师农科类专业顶 岗实习的探 索与实践
上 , 已建立 的 教学 和生产 实 习基 地上 , 在 每个 基 地安 能 实践 , 到 良好 效果 。据统 计 , 学 专业 在 种 子集 收 农
收稿 日期 :0 8 0 —0 20 —7 1
基金项 目: 河南省高等 教育 教学 改革 研究重点项 目“ 地方院 校本科 创新人 才培养 模式 综合改 革及专 业课程 体系 和教 学 内容研究 与实践 ” 教高 20 12 4 。 ( 0 6 04 )
生理 论 联系实 际 和实 际 动 手 操 作 能 力 , 就 业 和参 学之 初就 开始 筹备 , 系 和落实 实 习基 地 , 包 括非 为 联 也
农林类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袁 校企合作双方采取共 同育人尧共建机构和共享资源等方式袁以校企培养对 象为主体袁 共同发挥企业在实施高级职业教育中的 重 要 作 用 [3]袁 明 确 合 作 形 式 尧 协 议 内 容 以 及 各 方 权 责 等内容袁推动形成校企合作尧产教融合尧工学结合尧知
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野 金纬班冶人才培养目 标袁学校和企业为发挥各自优势袁培养学生综合实践 能力袁提高适岗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遥 为了打牢学 生的人文基础袁开设了野 弟子规冶等通识课程袁秉持品 德情操培养与技能培养并重曰 适时开展企业文化熏 陶袁培养学生的企业认同感遥 为了达成野 协同育人冶的 人才培养目标袁金纬班人才培养模块内容设计院区分 为素质教育课尧校企合作共享平台尧职业方向课程尧 职业拓展课程和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5 大模块袁 将整个授课学期按照学校尧企业各自优势尧各个阶段 培养目标袁 分解成学校主导和企业主导两种教学模 式袁注重企业工作实践与在校学习相结合袁具体培养 目标和能力如图 1 所示袁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袁实 施野 目标考核尧能力考核尧行业评价尧企业评价尧就业 调查冶等全程人才质量监控评价方案遥 见图 1遥
摘 要:着眼农林类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级技能人才培养需求袁遵循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生成规律袁采取野 德技 并修冶与野 工学结合冶相结合的方式袁充分调动企业与院校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优势袁建立合力育人的运行机制袁创建校企 野 德技并修尧工学结合冶协同育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袁全面提升农林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级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遥 关键词:校企合作曰德技并修曰培养模式
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权责清单[4]遥 为此袁江苏农林职业 技术学院与溧阳金纬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多次进行交 流和沟通袁完成了协议拟制和修改完善遥 1.1 学院权责
211162638_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训的策略与实践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基[1]。
农村人才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基础。
2012年以来,我国逐渐加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
通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培育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骨干力量[2]。
2020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提出“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可见,我国逐渐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转变为高素质农民的培育[3]。
高素质农民分为经营管理、专业生产、技能服务3个类型,一般要求懂技术、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4-5]。
培育高素质农民对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十分重要。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是其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形式之一。
为了提升农业活力、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笔者结合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多年培训实践,在分析我国高素质农民培训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地方高职院校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具体策略。
1现状与问题1.1现状农民培训一般是职业院校和农业部门相互配合并推进开展培训工作的,主要围绕着农业技术、农民技能开展培训;与此同时,农民培训基本上是以短期培训或专题培训为主,同时辅助以课程教授和现场指导。
这些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可更好地服务于农业活动。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国家提出要引导更多农民走上职业农民发展道路,争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
因此,2014年以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就开始承担新型职业收稿日期:2022-12-29基金项目: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平台项目(ybzy20kypt05);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ybzyjg2029)。
作者简介:罗学平(1981—),男,四川泸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职业教育。
E-mail :******************。
罗学平,亓炜伟,寇芯,等.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训的策略与实践[J ].南方农业,2023,17(3):130-133.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训的策略与实践罗学平1,亓炜伟1,寇芯1,敬廷桃2,先元华1(1.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四川宜宾644003;2.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重庆401329)摘要高素质农民是建设美丽乡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乡风文明和有效治理的主体力量,培养高素质农民对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十分重要。
农类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课程教学KE CHEN G JI A O XU E 农类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为例摘要:近些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很多学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作为重要抓手。
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对社会、行业企业和在校生展开为期三年的调研,研究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研究发现,经过近三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学生参与各种技能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水平持续提高,学生的专业课成绩得到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高职学生;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张黎李远丽刘继焜近些年来,国家各部委相继出台了激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文件,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以培养“大国工匠”与“创新创业能力”人才为主[1]。
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规模越来越庞大,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供求不平衡,就业压力大,特别是发生疫情以后,房地产经济低迷,使得工程造价专业学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2]。
本课题组经过调研区内外36所开设工程造价专业的高职院校,发现有不少院校是在师资、实训基地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增设的。
因此,如何提升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很多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
一、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一)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高在当今信息时代,创新创业具有一定风险性,绝大多数高职生在毕业时会选择“专升本”或直接就业,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学生占的比重非常少。
学生在学校学习主要以“课堂+实训”的模式为主,大三上学期才到企业进行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在校期间到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少,深入工程项目实践的机会更少,这就导致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对创新创业道路充满恐惧,不利于学生后期到企业后尽快转变角色[3-4]。
(二)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脱离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但是创新创业内容没有能够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双创课程的开设时间与专业课授课时间不匹配,缺乏从专业的发展培养双创能力的学生,导致双创课程与专业课程不能有机结合,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将双创活动与专业联系起来,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专业脱钩,削弱了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高职高专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5-6]。
高职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四融合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职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四融合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发布时间:2023-04-17T01:42:45.391Z 来源:《教育学》2022年11月总第302期作者:倪祥明1 侯应霞2 李伟1 [导读]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加快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因此需要一批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1 湖北黄冈438002;湖北省农业科技人才办公室2 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加快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因此需要一批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所在课题组提出了“四融合三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提供给学生“赛教融合、课证融合、课岗融合、双创融合”的四融合和“基础技能、综合技能、技能拓展课”三递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机会。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职教育四融合三递进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要落实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到坚持质量第一,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
”要保证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有一批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为解决这一问题,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农业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团队成员提出了“四融合三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通过对湖北省农产品加工行业企业生产、检验岗位专业人才要求广泛调研,联合行业企业专家参照行业工种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及人才规格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以服务学生多元发展、立德树人为主线,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向食用农产品中加工、质量检验等行业,能够从事工厂化的食用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检验、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和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协同”育人平台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以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三协同”育人平台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以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摘要: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主要靠科技,关键在人才。
当前涉农专业人才短缺,人才培养工作存在思政教育缺乏、学科交融不强、培养路径不宽等问题,制约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本文以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在新形势下乡村振兴战略性人才培养新路径,搭建“三协同”育人平台,提升高职类学校涉农人才培养质量,担负起培养“知农爱农为农强农兴农”的涉农专业技术人才的历史使命,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路径0引言农机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
《中国制造2025》把农机装备列入我国未来需要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家急需大批高端优秀农业装备类人才;当前我国农业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已明显滞后于高速发展的现代农业装备制造行业的要求,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全国人大农机化促进法执法检查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农机装备领域的人才缺口列“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短缺之首[1-3]。
本文根据目前涉农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三协同”的育人模式及其成效。
1 涉农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分析1.1知农爱农家国情怀不深,投身乡村振兴行业兴趣缺失。
受社会环境、家庭观念和个人认识局限的多重影响,不少学生对涉农专业发展前景缺乏了解,对农学专业的认同感较低,认为农科专业又苦又累、高质量就业范围小,尤其是农村学生想跳出农门的心理比较严重,从而导致就读时转专业的人数不断增多,有些没转专业的学生只是要张文凭,少有学生充分准备献身农业发展。
毕业后真正从事农业类工作的比例仅占涉农专业毕业人数的。
“知农爱农”家国情怀教育不足,导致涉农专业对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吸引力不强,行业人才缺失严重。
1.2农工融合、涉农工科交融不强,工科涉农人才培养专业面窄,专业人才知识结构无法满足现代农机产业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农 业技术类 专业特 点 。 积极探 索应用 “ 目教 项 体 现 真实 的职 业 环境 ,让 学 生在 一 个 真 实 的职 业 环 学法 、 例教学法 、 案 模拟教学 法 、 情境 教学 法 、 务引领 任 境 下 按 照 未 来 专 业 岗位 群对 基 本 技 术 技 能 的要 求 . 教学 法 ” 多种 属 于“ 动 导 向” 等 行 的教 学方 法 , 强调 “ 工 得 到 实 际操 作 训练 和综 合 素质 的培 养 。教 学 中做 到 作过程 导 向” 的教 学方法 . 变 以往 单一 的课 堂理 论教 改 理 论 教学 与 实 践 能力 培养 紧 密结 合 、教 学 与农 业 生 学和单纯 的技能传授方 法 。 不断提 高教学 质量 。 在学 习 产 紧 密结 合 、 师生 与 生产 一线 技 术 人员 紧密 结 合 , 不 借鉴先进 教学方 法的基础 上 。 结合本 校实 际 , 对传 统 的 断 提高 校 内实训 基地 的仿 真度 。
业 技 术 学 院农 业技 术类 专 业 为例 , 新 实践 了岗位 导 向、 创 工学 结合 “ 四环 节、 三阶段 ” 才培 养模 式 , 如 何 人 就
加 强校 企合 作 , 一步 改革和 创 新 工学 结合人 才培养 模式进 行 了探 索 与 实践 。 进
【 关键词】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王 忠凤 任 士 忠 2
( 、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安 徽 ・ 州 2 4 1 1宿 宿 3 1 ; 0
2 安 徽 中澳 科 技 职 业 学 院 安 徽 ・ 肥 2 0 3 ) 、 合 3 0 1
【 摘 要 1 索和 实践 工 学结 合 的人 才培 养 模 式是 新 时期 高职教 育教 学 改革创 新 的重要 内容 , 探 以宿 州 职
7 5
2 1年 1 第 1 01 2月 4卷 ・ 6期 第
宿 州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仿真模 拟一 实际操 练 ” 三层递 进 的能力培 养机 制 。
团 队 , 断提 高教 师的理论 素养 和实践 能力 。 不 四、 改革 教 学方 法 。 高 工学 结合 效果 提
1 提高 校 内实训 基地 的仿 真度 和技 术 含量 、
、
贯彻 工学 结合 理念 。 新人 才培 养 模式 创
根 据 农 业 技 术 领 域 和职 业 岗 位 的 任 职 要 求 。 参
照相 关 的 职业 资格 才 培养 模 式 改革 , 与农 业 企业 共 同开 发
专 业 课 程体 系 。在工 学 结 合过 程 中将 以职 业 道 德 为 核 心 的职业 素 质 教育 贯 穿 教学 过 程 始终 。并 体 现 职 业 教育 的开放 性 和职业 性 。 1建 立 “ 、 四环节 、 阶段 ” 三 的课 程 体 系 四环 节 : 学生 从 人校 到 毕业 根 据 就业 岗位 要 求 。 经过“ 识教育 、 通 岗位技 术 基础 教 育 、 术 教 育 、 技 专业 应用教育” 四环 节构 成科 学 知 识学 习过 程 。 备 基 本 具
第 1 4卷 ・ 6期 第
2 1年 1 月 01 2
宿 州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o n o u ou E uc t1 n I st te ur a1 f S zh d a n 1 o tu
VO _4. . I 1 No 6
De 。 01 c2 1
高职农业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的专业 理论 素 质 。 二 、 强 实训 基地 建设 。 加 创设 “ 工学 结合 ” 环境
教学条 件是 工学结 合 人才 培养模 式改 革 的支撑 , 实 训 基地 建 设 是 专业 建 设 的保 障 ,不 断深 化 校 企 合
三 阶段 : 据 就业 岗位 能力 要 求 。 过 “ 知 、 根 经 认 综 作 , 建 “ 内实 验 实 训 基 地一校 办实 习工 厂一校 外 构 院 合应用 、 创新 ” 阶段 形 成 课 程 实 践 能 力 培 养 过 程 . 实 训基 地 ” 级 递 进 的实 践 教学 体 系与 “ 础 训 练一 三 三 基
产 与经 营 等专 业 进行 了 以素质 为 核 心 、 以能 力 为 本 位 、 以适应 职 业 岗位 需 求 为导 向 的工学 结 合 “ 四环
节 、 阶段 ” 三 的人才 培养 模式 改革 。
一
1 . 索 “ 主线 、 2探 一 双循 环 ” 学模式 教
在“ 四环节 、 阶段 ” 三 课程 体系 的总框架 下 , 根据 农 业 生产周期 长 、 季节 性强的特点 , 善形成适 合农 业 技 完 术类 专业 的“ 主线 、 环” 一 双循 教学模式 。( 详见 图 2 )
践 ,并 以此 为教 育 教学 改 革 的 突破 口 ,提 升 办 学 水 平 , 显 出 自已的 办学 特 色 。近 年来 , 州 职业 技 术 彰 宿 学 院积 极 开展 教 育 教学 改 革 。通 过 行 业 岗位 群 职 业
能力 分 析 , 合农 业 技术 类 专 业 教学 活 动规 律 , 托 结 依 学校 现 有 师 资 、 实践 教 学 条件 。 园林 、 在 园艺 、 子 生 种
创新 实践
【 中图分类号】 70 【 O1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o9 83 (0 10 - 05 02 10— 542 1 )6 07— 0
高 等农 业 职 业 院校 在 注重 为 区 域 经 济社 会 发 展 具备 相应 的专 业应 用 能力 。 ( 详见 图 1 )
服 务 的 同时 ,应 更加 注 重 人才 培 养 模式 的创 新 与 实
米【 收稿 日期]0 - 1 2 1 1- 9 1 1
[ 者简介 ]、 忠风(93 )女 , 徽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农艺系高级实验师 , 要研究方 向: 作 1王 16一 , 安 主 园林 、 艺专 业 实 践 教 学 。 园
2 任 士 忠 ( 9 2 )安 徽 中 澳科 技 职 业学 院 教务 处 长 、 、 16 一 , 副教 授 , 要 研 究 方 向 : 业 技 术 推 广 、 业 教 育 。 主 农 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