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成立辽宁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委员会的通知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成立辽宁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委员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2.04.18•【字号】辽教发[2012]57号•【施行日期】2012.04.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成立辽宁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委员会的通知(辽教发[2012]57号)省内高等学校:根据《辽宁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2020年)》(辽教发[2012]44号)要求,为适应我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需要,推进科研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辽宁省教育厅决定成立辽宁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委员会(以下简称“社科委”)。
社科委是指导省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级咨询机构,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
省教育厅社科委分为九个学部,包括:(1)马克思主义理论;(2)哲学;(3)经济学;(4)法学;(5)教育学;(6)文学;(7)历史学;(8)管理学;(9)艺术学。
首届社科委成员的推荐和遴选工作已经结束,现将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
附件:首届辽宁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委员会成员名单二0一二年四月十八日附件:首届辽宁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委员会成员名单主任委员:刘国瑞辽宁省教育研究院副主任委员(学部召集人):1.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苑晓杰辽宁师范大学2.哲学学部王国坛辽宁大学3.经济学学部吴旭东东北财经大学4.法学学部杨松辽宁大学5.教育学学部周润智沈阳师范大学6.文学学部夏中华渤海大学7.历史学学部田广林辽宁师范大学8.管理学学部高良谋东北财经大学9.艺术学学部张伟鲁迅美术学院委员: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房广顺辽宁大学魏晓文大连理工大学秦书生东北大学二、哲学学部陈凡东北大学洪晓楠大连理工大学田鹏颖沈阳师范大学三、经济学学部肖兴志东北财经大学杨志安辽宁大学四、法学学部单红军大连海事大学张雷东北大学刘平沈阳师范大学南文渊大连民族学院五、教育学学部傅维利辽宁师范大学于秀沈阳体育学院孟庆男渤海大学六、文学学部胡胜辽宁大学张雪大连外国语学院七、历史学学部韩毅辽宁大学崔向东渤海大学八、管理学学部唐晓华辽宁大学张青山沈阳工业大学赵宝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张广胜沈阳农业大学孙萍东北大学九、艺术学学部彭永启沈阳音乐学院张鹏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规范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专业工作的通知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规范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专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4.07.01•【字号】辽教发[2014]99号•【施行日期】2014.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规范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专业工作的通知(辽教发〔2014〕99号)各普通高等学校:为进一步规范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专业工作,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21号)和有关文件精神,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转专业应遵循的原则1.维护教育公平、公正、公开和集体决议的原则;2.体现社会对人才需求、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原则;3.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原则;4.确保整体人才培养质量、转入专业办学条件和培养能力相匹配的原则;5.择优满足学生转专业要求的原则。
二、转专业的程序及条件高校应按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情况和学校资源配置情况,合理确定转专业的人数比例,明确学生转专业的条件和相关要求,制定本校学生转专业的具体实施办法,并告知全体学生。
学生转专业,应由本人提出申请、学校按规定考核、校长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在全校公示无异议后,以学校正式文件形式上报省教育厅审核备案。
学生属下列情形之一者,学校不应批准转专业:1.未报到入学、注册取得学籍或入学未满一学期的;2.艺术类、体育类、普通类三者之间跨类别的;3.部、省招生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招生时明确规定不能转专业的;4.低批次录取转入高批次录取专业;5.按大类招生的高校学生在分专业时,超出招生时公布的本大类下分流专业的;6.实行学年制的本、专科毕业年级学生,以及实行学分制其学分已修满教学计划规定总学分的三分之二及以上的;7.休学期间的或受到留校察看以上处分者以及应予退学者;8.申请二次转专业或申请退回原专业的;9.未经全国统一高考招收的特殊录取类型学生,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等。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1年修订)的通知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1年修订)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教育部•【公布日期】2021.11.15•【文号】财教〔2021〕285号•【施行日期】2021.11.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高等教育正文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21〕285号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教育厅(教委、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教育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有关要求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1〕32号),我们对《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16〕317号)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政部教育部2021年11月15日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以下简称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1〕32号)等要求,结合繁荣计划管理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安排,是用于支持高校思政课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科发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调整的意见》的通知-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调整的意见》的通知正文:----------------------------------------------------------------------------------------------------------------------------------------------------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调整的意见》的通知省内各高等职业院校:为了使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更好地适应辽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当前加快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需要,我厅制订了《辽宁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调整的意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院校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三年九月二十四日附件:辽宁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调整的意见为适应辽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需求,我省自1997年以来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截至到2003年,全省共有开展高等职业教育院校65所,专业设置6大科类、42个专业类别、500左右种专业、1243个专业点,在校生15万人。
在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的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省高职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数位居全国首位。
为加强专业建设我省制定并先后两次修改高职专业目录,促进全省高职专业进行调整,并于2000年将原专科专业统一改办高职专业,使专业设置更加贴近社会实际。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尚不平衡,专业布局和结构还不尽合理,一些院校专业设置缺乏社会需求论证和产学合作背景,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不足,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高,就业率较低。
为了使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服务,我厅决定对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进一步进行调整。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公布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名单的通知-辽教发[2014]61号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公布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名单的通知正文:----------------------------------------------------------------------------------------------------------------------------------------------------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公布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名单的通知(辽教发〔2014〕61号)省内有关高校:根据《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教育部关于取消重点学科审批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进一步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的工作要求,为继续加强辽宁省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建设教育强省和促进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厅决定将“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中的部分立项学科,整合为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1. 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的整合原则。
按照进一步促进立项学科建成国内一流并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对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贡献作用的原则,结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以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一级学科开展评估工作的实际做法,在“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巩固、提升、特色”109个立项学科中,按一级学科遴选确定三个新的建设层次并安排不同资助强度。
其中,“培育”项目立项学科将保留省级重点学科资格,不再安排专项资助经费。
2. 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三个层次的具体构成。
第一层次(16个)由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位次百分位进入前30%的博士学科和由院士领军的学科构成,旨在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并能够促进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一流学科;第二层次(37个)由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位次百分位进入前31%至50%的学科构成,旨在建成代表辽宁高校优势特色并紧密服务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省内一流学科;第三层次(24个)由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位次百分位在50%以外的学科构成,旨在建成支撑辽宁高校特色化发展并满足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特色学科。
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21届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21届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21.01.06•【字号】辽教电〔2021〕1号•【施行日期】2021.0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21届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省内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要求,实施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积极拓展政策性岗位1.用足用好促进就业政策。
各高校要与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协同发力,推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落实落地,配合做好招录工作安排,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在辽就业创业。
2.加大毕业生基层就业引导力度。
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辽委办发〔2017〕47号),积极鼓励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落实好学费补偿、升学等优惠政策。
鼓励采用市场化社会化办法,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引导毕业生围绕城乡基层社区各类服务需求就业创业。
3.继续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各高校要配合兵役机关落实“两征两退”改革新要求,实施一年两次大学生征集工作,分别安排在2—3月、8—9月,预征工作提前2个月进行,第一批重点动员征集高校毕业生。
实施更大力度激励政策,认真落实学费资助、复学升学、就业创业等优惠政策。
加强征兵动员,重点宣传新激励政策和新体检标准,提高大学生征集规模特别是毕业生征集比例。
4.扩大科研助理招录规模。
各高校要落实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相关文件要求,把开发科研助理岗位作为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的通知-辽教发〔2022〕5号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的通知正文:---------------------------------------------------------------------------------------------------------------------------------------------------- 辽教发〔2022〕5号、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的通知各市教育局、沈抚示范区社会事业局,省内各高校:教育收费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教育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切实减轻群众负担、维护群众利益的具体举措。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的意见〉的通知》(教财〔2020〕5号)要求,着力解决教育收费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规范教育收费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教育收费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聚焦重点问题,规范基础教育学校收费行为。
严禁幼儿园以实验班、兴趣班、特色班等名义额外收取费用;严禁普惠性民办园收费不执行政府最高限价;严禁收取与入学(园)挂钩的捐资助学款;严禁违规收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借读费、赞助费等;严禁跨学期收取学费(保教费)、住宿费;严禁强制或暗示学生及家长购买指定的教辅资料;严禁以信息化教学或分班教学为名,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平板电脑、教育APP或收取使用费;严禁普通高中违规招收借读生并收取借读费。
严禁民办学校违规随意上调学费标准。
不得通过提前开学等形式或变相违规补课加收相关费用。
二、聚焦典型问题,规范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校收费行为。
严禁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违反规定向学生收取实习押金、培训费、顶岗实习报酬提成、管理费、实习材料费、就业服务费或者其他形式的实习费用,要求学生提供担保或以其他名义收取学生财物;严禁职业学校以校企合作办学名义擅自提高或变相提高学费收费标准,以合作方名义向学生收取校企合作费、培训费、就业委托费等名目费用;严禁学校将学费与培训费等捆绑收费,收取培训费未遵循学生自愿原则,强制学生参加各类培训并收费;严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等问题。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工作的通知-辽教发[2014]49号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工作的通知正文:----------------------------------------------------------------------------------------------------------------------------------------------------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工作的通知(辽教发〔2014〕49号)各普通高等学校:为进一步规范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工作,维护教育公平和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21号)和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贯彻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05〕22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学生转学工作通知如下:一、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
如患病或生理缺陷经医疗单位检查证明无法在本校学习的,或者确有某种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
学生转学应当在同层次、同批次院校之间进行。
学生在同层次、同批次之间的转学,其录取时的高考分数应当达到拟转入学校当年相同生源地录取学生的最低分数。
学生转入学校专业应为相同或相近专业。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生,不得转学:1.新生未在原录取学校报到入学和入学未满一学期的;2.毕业年级的,或实行学分制其学分修满教学计划规定总学分2/3及以上的;3.转出学校和转入学校在同一城市的;4.跨学科类别的(艺术类专业与非艺术专业、体育类专业与非体育类专业、地方院校与军队、警察院校等);5.录取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6.招生时有特殊要求的或特殊形式招生的(专升本、中职升本、中职升高职、二学位、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制、单独招生、注册入学、预科班、民族班等);7.受到开除学籍处分及应予退学的;8.二次转学的;9.无其他正当理由的。
辽宁省省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及使用,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益,根据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科研项目指:由省教育厅下达给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的由省财政资金资助的科学研究项目。
第三条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应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和相关规定执行。
高校取得的科研项目经费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四条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应坚持“专款专用,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严格遵照省教育厅批复的项目经费预算,按照科研合同或委托协议的要求合理使用,发挥经费使用效益。
第二章组织管理体系及职责第五条省教育厅负责编制年度科研项目计划;聘请同行专家按规定的评审标准、程序和方法组织评审确定资助项目;批复项目经费预算及调整方案;制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监督检查科研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绩效进行考评。
第六条高校应建立“统一领导、集中核算、协同合作、责任到人”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体制。
学校法定代表人对本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负总责,分管科研和财务的校领导对本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负直接领导责任。
学校应合理确定科研、财务、人事、资产以及内部监察审计等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促进项目负责人规范行使经费使用权,确保管理部门有效行使经费管理权和监督权。
第七条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申报、合同签订、绩效考核与成果管理等,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通知书(任务书)、合同和项目预算开展科研工作,监督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协助学校财务部门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工作。
第八条学校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制订和完善校内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及运行流程,协助指导项目申请人合理编制经费预算, 对已批复或签订合同(任务书)的项目提供从到款通知到具体项目经费分配、预算执行进度通报、经费使用建议、预算调整、决算编制等全过程服务,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做好政策咨询、业务培训、科研合同管理等相关工作。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管理办法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省社科联立项课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促进学科建设、成果转化和人才成长,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辽宁改革发展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社科联立项课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研究和运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重点,鼓励优势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积极引导学术观点、学科体系和科研方法创新,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思路、提出新对策、概括新理论,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服务。
第三条省社科联立项课题面向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宣传等部门、单位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
课题立项坚持总量控制,突出重点,发挥导向的原则,通过公平竞争,择优立项。
第二章选题与申报第四条省社科联立项课题分重大招标课题和一般立项课题两类。
重大招标课题指省领导提出或批示同意研究的课题;省直有关部门或各市委、市政府提出,并经省社科联同意研究的课题;省社科联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重点和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提出的研究课题。
重大招标课题省社科联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
一般立项课题指省内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宣传等部门、单位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根据省科联立项课题指南自下而上申报,并经省社科联同意立项的课题。
一般立项课题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在结项评审时,对被评为优秀的课题研究成果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五条省社科联根据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需要定期发布《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指南》,《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指南》一般在当年上半年发布。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3.03.23•【文号】教社科厅[2013]1号•【施行日期】2013.03.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教社科厅[201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现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教育部办公厅2013年3月23日附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设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以下简称发展报告项目)。
为加强和规范发展报告项目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设立发展报告项目的宗旨是,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扣时代主题,扎根社会实践,汇聚研究团队,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形成研究特色和学术品牌,锻造一批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咨询型智库。
第三条发展报告项目要以服务国家战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数据库建设为支撑,以推进协同创新为手段,大力开展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对策研究,努力推出一批具有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的系列发展报告和政策建议,以扎实有力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党和政府决策。
第四条发展报告项目按照“整体规划,滚动实施,定期评估,打造智库”的要求进行动态管理。
引入竞争和淘汰机制,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严格管理,评估合格者持续支持,不合格者淘汰。
第二章资助范围和建设任务第五条发展报告项目重点资助下列重大问题:1.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2.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列入国家战略的经济区、示范区、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3.05.21•【字号】辽教发[2013]104号•【施行日期】2013.05.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正文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辽教发[2013]104号)省内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进一步提高我省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我厅组织制定了《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若干意见辽宁省教育厅2013年5月21日附件: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切实加强我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结合我省高等教育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意见:(一)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培养方案。
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为有效载体,进一步建立健全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教育体系,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二)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课程管理。
各高校要从课程设置、学生选课、项目开展、考核评价、成果认定等方面建立保障制度,并根据相应的学分认定标准和学籍管理规定,将创新创业教育环节计入课内学分。
(三)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4.10.08•【文号】教社科厅函〔2024〕28号•【施行日期】2024.10.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24〕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论教育》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阐释,教育部决定开展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研究重点。
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教育强国战略图景,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教育强国建设科学规律,把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论教育》结合起来,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加强对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战略任务等的研究,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申报条件。
面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申报,申报人须为在编在岗教师。
申报人结合自身研究基础和学术专长,围绕本项目研究重点深化研究阐释,产出具有学术创新价值、服务决策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的研究成果。
三、成果要求。
申报人须提交研究成果2项及以上(申报人原则上为第一作者,成果发表时间在通知发布之后),成果形式为理论文章、咨政报告、学术著作等。
理论文章主要刊载于中央主流报刊、高水平学术期刊或重要网络媒体;咨政报告须被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提供脱密证明);学术著作若未正式出版,可提供完整版书稿。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果奖(第六届)奖励的决定
辽 宁 大学
王 厚 双等
2 3
研 究 报 告
海 洋 强 国 战 略视 角 下 加 快 大 连 东 北 亚 国 际 航运 中 心 建设 的 路径 与 策 略 研究
大 连 海 事大 学 李 焱 等
24 研 究报 告 完 善农 村养 老 保 险 体 系 和 提 髙 社会保 障水 平研 究
史 资 源 助 力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 等 148 项 成 果 为 辽 宁 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奖 ? 成
果 奖 ( 第 六 届 ) 三 等 奖 。
省 政 府 号 召 全 省 广 大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工 作 者 向 获 奖 者 学 习 , 继 续
发 扬 团 结 协 作 、 刻 苦 钻 研 、 求 真 务 实 、 开 拓 创 新 精 神 , 努 力 创 作 更
1 4
论 文
二元 经济 转 型 中 收 入 分 配 的 演 变
辽 宁 大 学
张 桂 文 等
1 5
论文
国 际 投 资 中 “ 外 国 政 府 控 制 的 交易 ” 之 法 律 问 题
研究— 由
集 三 “ 一
团诉奥
巴
马案
”
引 发 的 思 考
大 连 海 事 大 学
王 淑 敏
1 6
6
著 作
7
著 作
超越 左与 右 :
课 程 改 革 的 第 三条 道 路
促 进 体 育 强 国 与 全 民 健 身 运 动 协 调 发展 战 略 研究
沈 阳 师 范 大学 郝 德 永 鞍 山 师 范 学 院 刘 志 敏
8
论 文
希 腊共产 党 探 索世 界 社 会 主 义 国 际 联 合 的 理论 与 对 策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全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全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11.19•【字号】辽政办发[2005]91号•【施行日期】2005.1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全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辽政办发(2005)91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教育厅制定的《全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二○○五年十一月十九日全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方案为贯彻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制定全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方案。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深化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通过改革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逐步建立同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和谐辽宁要求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和新机制。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要重点抓好4个方面的改革。
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1.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全省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若干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03〕95号)要求,承担起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
2.进一步建立并完善有利于普及幼儿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统筹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各市市区普通高中和除沈阳、大连市以外各市市区初中原则上由市政府统一管理,各市市区小学和沈阳、大连市初中由区政府管理,各县(市)普通高中、初中、小学由县(市)政府统一管理。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教育厅关于举办全省第二十九期、三十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通知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教育厅关于举办全省第二十九期、三十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3.10.15•【字号】辽教发[2013]188号•【施行日期】2013.10.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教育厅关于举办全省第二十九期、三十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通知(辽教发〔2013〕188号)省直各有关单位、各有关高校:为贯彻《关于组织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的意见》(辽宣发〔2006〕7号)精神,按照《2010-2014年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规划》(辽宣发〔2010〕20号)的要求,我省将举办第二十九期、三十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研修人员各高校具有副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和人文社科类二级机构党政负责人,省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学单位及所属研究所(中心、室)、各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学单位负责同志和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学科研骨干。
二、研修内容和形式政治理论研修。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专题研修。
收听收看有关录像资料,听取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的专题报告,学习和把握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围绕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教学科研工作,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服务等专题开展研讨。
调研和总结。
组织考察省内先进企业,或社区、村镇;围绕研修内容,结合思想实际,撰写心得体会和总结。
关于下发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列系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
关于下发《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列系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试行)》的通知各市人事局、省直有关单位:经辽宁省人事厅同意,现将《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试行)》下发,望认真执行。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试行)为落实科学人才观,客观公正地评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理论创新和多出成果,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结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专业特点和我省实际,制定本评审标准。
一、评审范围和专业本评审标准适用于事业单位及各行业中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
设置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党史党建、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历史、民族学、文学艺术等评审专业。
二、评审等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系列评审分为四个等级,即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实习员。
三、申报及评审标准凡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且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综合结果达到合格(由申报人单位出据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综合结果材料)。
(一)研究员资格申报及评审标准1、学历、资历要求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取得副研究员资格5年以上。
2、专业理论要求对本学科的某一领域有开创性研究,在理论上有所创新;或开创了新学科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并得到同行专家或有关部门认可;或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作出了新的探索或概括。
(1)取得副研究员资格以来,平均每年公开发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成果4万字以上。
(2)作为第一责任人组织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以上;或作为第一责任人组织并完成国外基金、省部级项目2项以上;或作为第一责任人组织并完成市级重点项目3项以上。
4、工作业绩要求(1)作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成果被市以上党政机关、或大型企业采用;或作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成果受到市以上党政领导肯定性批示;或作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成果发表后被其他报刊转载、摘要、评价、引用2项以上。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主管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主管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1.08.04•【字号】辽教发〔2021〕54号•【施行日期】2021.08.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工作正文辽教发〔2021〕54号、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主管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市教育局,省内各高校,厅主管社会组织:为进一步加强我厅主管社会组织管理,明确社会组织挂靠单位管理职责,规范社会组织的组织和活动,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结合社会组织实际情况,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一、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社会组织是指依法成立、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挂靠在市教育局、省内高校的基金会、学会、校友会、研究会、协会。
二、市教育局、省内高校作为社会组织的挂靠单位,要选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职人员负责社会组织日常管理工作,切实履行管理职责。
职责:(一)指导社会组织的日常工作,审查社会组织年度工作计划和重大活动;(二)组织社会组织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三)指导和管理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四)审查社会组织章程、负责人任职资格等;(五)监督、检查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情况;(六)协助登记管理机关对社会组织进行年度检查。
三、社会组织要服从挂靠单位的监督管理,形成重大事项汇报机制,接受挂靠单位在党建及业务工作等方面的指导。
四、社会组织要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依照法规政策和章程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以及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重大问题决策等制度安排,完善会员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成为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主体,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辽宁社科基金
辽宁社科基金1. 介绍辽宁社科基金是辽宁省社会科学界开展科研项目的重要资金支持机制。
它是由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具体负责的,旨在推动辽宁省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提升辽宁省社会科学界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2. 基金类型辽宁社科基金根据资助的项目性质和目的,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一般项目一般项目是辽宁社科基金资助的主要类型,旨在支持辽宁省社会科学界开展各类研究项目。
一般项目的资助对象包括辽宁省社会科学界各级学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
申请者需要提交研究项目的申请书,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等。
2.2 青年项目青年项目是专门为辽宁省社会科学界的青年学者设立的项目,旨在培养和支持青年学者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
青年项目的资助对象主要为35岁以下的辽宁省社会科学界青年学者。
申请者需要提交个人简历、研究项目的申请书以及导师推荐信等。
2.3 专项项目专项项目是辽宁社科基金针对特定领域或问题设立的项目,旨在解决和推动相关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
专项项目的资助对象包括辽宁省社会科学界各级学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
申请者需要提交研究项目的申请书,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等。
3. 申请流程辽宁社科基金的申请流程如下:3.1 申请准备申请者需要提前准备好以下材料:•申请书: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等。
•个人简历(仅适用于青年项目):包括个人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科研成果等。
•导师推荐信(仅适用于青年项目):由导师撰写的对申请者的推荐信。
3.2 申请提交申请者需要将准备好的申请材料提交给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委员会。
申请截止日期通常在每年的某个固定时间内,具体时间会在官方网站上公布。
3.3 项目评审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将组织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确定资助项目名单。
评审主要考虑项目的学术价值、创新性、可行性和社会影响力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2020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中等教育
【发文字号】辽教发[2012]44号
【发布部门】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
【发布日期】2012.03.21
【实施日期】2012.03.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
2020年)》的通知
(辽教发[2012]44号)
各市教育局、省内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1]31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的通知》(教社科[2011]3号)精神,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制定了《辽宁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2020 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财政厅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辽宁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2020 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1]3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的通知》(教社科[2011]3号)和《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全面规划2012-2020年辽宁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制定本计划。
一、主要任务
我省历来高度重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工作。
近年来在《中共辽宁省委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辽宁省教育厅党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及相关配套文件的指导、推动下,我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提升了高等学校自身的综合实力、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进一步繁荣发展我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大力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到2020年基本形成辽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提供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为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为构建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
社会科学注入辽宁元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是未来一个时期我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内容包括:
--学科体系建设。
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研究宣传,大力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新贡献。
重点扶持基础学科,切实加强应用学科,积极发展交叉学科,着力培育新兴学科,注重结构布局,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力争到2020年左右形成以重点学科为支撑点,新兴交叉学科为增长点,一些领域在全国成为亮点的辽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创新平台体系建设。
以国家级基地为龙头,以省级基地为基础,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注重质量、数量、层次和门类的协调发展。
以研究解决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重点,凝练学术方向、汇聚研究队伍、增强发展活力,建设一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辽宁地方特色,享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学术高地和咨询智库。
推动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
--研究项目体系建设。
统筹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重点支持跨学科研究、综合研究和战略预测研究,构建团队协同攻关与个人自由探索并重的研究项目体系,大力提高研究质量和创新能力,争取承担更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组织力量承担省部级重大项目,努力培育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优秀学术精品和传世力作,彰显“辽宁创造”和“辽宁特色”。
--人才队伍体系建设。
依托重大研究项目、重点建设学科、重点研究基地,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下大力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青年学术后备力量,培育并长期支持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造就一批学汇中西、享誉全国的名家大家,一批功底扎实、勇于创新的学术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青年拔尖人才,一批结构合理、协同探究的创新团队,构建结构合理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体
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聚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