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师管理制度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认识
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认识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指通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方式,不断推动高等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在内涵式发展道路上,高等教育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1. 加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知识、智能、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等多方面。
此外,高等教育还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突出学术研究:高等教育应该注重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发明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
这可以进一步促进学校和地区的发展,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3. 加强社会服务:高等教育应该贯彻服务社会的宗旨,为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通过与行业协会、企业等的联系,高等教育可以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坚持质量和效益相结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国际化和区域性相结合等多方面的发展路径,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蕴及其实践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笔谈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蕴及其实践王希普一、质量是解读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视角一般而言,内涵式发展对应的是外延式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关于内涵式与外延式发展的探讨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高等教育扩招。
所谓高等教育外延式发展特指规模扩张战略,而内涵式发展主要是指质量提升战略。
随着规模扩张战略的实施,我国迅速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大增加了高等教育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巨大的高等教育社会需求,但与此同时,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及社会服务品质逐渐遭遇了越来越多的质疑,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失调。
在此背景下,由规模扩张转变为质量提升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高校分类管理和应用型转向、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高校教学评估、高校学科评估乃至双一流建设的全面推进,以及各高校的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以绩效与竞争为导向的教师评价、以一流学科为导向的学科结构调整、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组织重构等,都反映了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思维。
目前,我国经济已逐渐步入通过供给侧改革来促进产业升级的新常态,尤其是在新科技革命影响下,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跨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新动能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代价值愈加凸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加快双一流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就是要提高高等教育整体质量,提供更多的优质高等教育,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1]综之,所谓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就是以创新和质量为取向,在宏观层面上构建绿色、协调的高等教育生态,在微观上提升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核心的高校产出水平,同时也包含着构建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及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这是高等教育生态优化能力和高校产出能力持续进步的保障。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容
高校内涵式发展引言高校内涵式发展是指高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容。
教育教学1. 课程改革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对课程进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项目式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支持。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
引进国际化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3. 实践教学高校内涵式发展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室、实习基地等资源的建设,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 评价体系改革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
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还应考虑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科学研究1. 学术研究导向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将科学研究作为核心任务。
加强学术研究导向,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奖励。
2. 学术交流与合作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国内外优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究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3. 研究平台建设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建立一流的研究平台。
投入资金和资源,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科研设施,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
4. 创新成果转化高校内涵式发展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社会服务1. 社会需求导向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将社会需求作为服务的导向。
通过调查研究和社会咨询等方式了解社会需求,并将其纳入教学和科研的内容中。
2. 社区合作与服务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积极参与社区合作与服务。
教育部七大案例
教育部七大案例近年来,我国教育部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和政策,旨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中,教育部七大案例被广泛认为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通过介绍这七大案例,分析其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案例一:学前教育普及化我国一直倡导“家庭为基础、社会共同参与、政府支持”的学前教育理念。
教育部七大案例中,学前教育普及化是其中之一。
该案例着力促进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
通过建设更多的公办幼儿园和提高民办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前教育环境,从而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案例二: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育部七大案例中也明确提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
该案例从教师培训、选拔、评价和激励等方面入手,推动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通过持续的专业培训、优秀教师的评选和激励措施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案例三: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和支撑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教育部七大案例中,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一项重要举措。
该案例强调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鼓励院校加强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等教育向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方向发展。
通过提升高等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
案例四: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七大案例中,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该案例旨在通过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通过推动校企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型职业学院等措施,培养更多的技术工人和高素质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案例五:优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和服务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教育生涯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
教育部七大案例中,优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和服务是一项重要内容。
高校要构建内涵式发展的治理体系
高校要构建内涵式发展的治理体系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构建一套适应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治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要素和治理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要素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以下几个要素至关重要。
1. 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力。
2. 教育教学改革:高校应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开展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3. 科研创新能力:高校要加强科研创新,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
建立一套科研激励机制,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资源支持,培养学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质量监控和评估: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对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和学生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改进,确保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持续进步。
二、构建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治理体系为了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治理体系。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构建措施。
1. 健全组织架构:建立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组织架构,明确各级管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设立相关的部门和机构,负责内涵式发展的规划、实施和监督,形成科学、协调的管理体系。
2. 加强决策和执行力:高校需要注重决策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确保决策与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同时,要强化执行力,确保决策的贯彻执行和效果评估。
3. 建立信息化平台:构建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4. 加强内外部合作:高校应积极开展内外部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理念。
新时代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
新时代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高等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生数量的增长,而内涵式发展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能够灵活应对。
由于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高等教育也需要更加贴近社会需求,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做好准备。
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探索适合新时代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才能找到适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和方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字数:235】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新时代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当前内涵式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具体的路径和方法,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质量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通过对内涵式发展的概念解释和新时代特点的分析,揭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推动高校建设和改革。
通过对加快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的论证,引导高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提升教育品质和水平,提高国民教育素质,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研究目的在于引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方向,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3 研究意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迫切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加快内涵式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高等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容
高校内涵式发展一、概述内涵式发展是指高校在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内涵式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提高高校整体实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2.1 教学质量与效果高校内涵式发展首先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实现教学过程全程质量监控,关注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和改进。
2.1.1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其在专业领域的竞争力。
•加强学科前沿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2.1.2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引入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推行小班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和个性化教学。
2.1.3 教学评估的科学性•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包括课堂教学评估、作业评估和综合测评等。
•针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
2.2 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内涵式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2.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强化人文教育,提高学生对文化传统的认识和理解。
2.2.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2.2.3 倡导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发展能力。
•提供职业规划和创业指导,帮助学生实现职业发展。
2.3 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2.3.1 推动问题导向的教学改革•引入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什么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什么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引言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关键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方式与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在这个新时代,高等教育不仅要关注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了高等教育的新方向和目标。
本文将介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特点和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指高等教育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质量和内在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过程管理和内在规律性的发展。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以质量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特点1.多样化的课程设置: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的学术成绩,还注重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价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3.强化师生互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倡导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4.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倡导利用各种资源和技术手段,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高校教育的影响1.提升教学质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强调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有长期的发展空间。
2.促进学术研究: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并提供相关支持和资源,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3.培养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结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新方向和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
如何理解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论文
高校辅导员如何理解、贯彻党十八大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摘要: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任务,高校辅导员应当正确理解这一任务提出的背景、原因和要求,并立足工作实际,通过各种形式传达十八大精神,以身作则做好思政工作,服务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一总体目标。
关键词:十八大;高等教育;辅导员;思政【中图分类号】g641党的十八大会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回顾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到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指明了新时期大学的重大任务所在。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外延发展偏重于数量和规模的增长,内涵式发展则是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十八大指出,高等教育要发挥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高等教育办学治校的各个方面,坚定不移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来看,当前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提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党的十八大对高等教育的任务要求非常明确,我们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就是要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更加深入地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加自觉地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以促进公平为取向,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更加扎实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深入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1. 引言1.1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办学方向必须与社会主义思想保持一致,这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宝。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意味着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经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建设性,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加强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研究和实践,对于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牢牢把握这一方向,高校才能真正发展壮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1.2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意义高校内涵式发展是指高校在实现办学目标、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等方面内在的建设和发展。
高校内涵包括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保障、科研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等多个方面,是高校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体现。
在当今社会,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意义日益凸显。
高校内涵式发展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只有不断提升内涵建设水平,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高校内涵式发展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有效途径。
通过深化内涵建设,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创新,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高校内涵式发展是提升高校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优质的内涵建设是吸引国内外优秀学生和教师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校国际间合作交流的基础和保障。
高校内涵式发展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高校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当前高校办学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作者:于凤云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53期摘要:扬州大学通过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明确教学责任人、建立教师管理制度、优化监控评价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本科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089-02一、高等教育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为稳定扩招后的教学质量,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启动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4年12月,教育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1998年扩招以来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在此基础上,2005年1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就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16条要求,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07年2月17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同时启动了“教学质量工程”。
2007年教育蓝皮书《2006年:中国教育的转型与发展》指出,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2006年国务院决定将高等教育扩招的增幅控制为5%,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走向结构调整、质量提高转折的最显著标志。
2010年7月13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为落实《规划纲要》精神,教育部于2012年4月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内涵式发展,坚持稳定规模,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也成为了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求,内涵式发展成为了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围绕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展开研究,探讨内涵式发展的内涵、路径和挑战,并针对不同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和措施。
一、内涵式发展的内涵内涵式发展是指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强调内涵发展、均衡发展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校的内部建设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
内涵式发展强调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结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重视学校的内部建设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
内涵式发展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结合。
内涵式发展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也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结合是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学校内部建设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
内涵式发展注重学校内部建设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学校的内部建设和外部环境的互动,构建具有特色的办学体系。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内涵式发展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以上就是内涵式发展的内涵,下面将从路径和挑战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内涵式发展需要走出一条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实际的路径。
内涵式发展的路径包括:1. 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内涵式发展需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推进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
内涵式发展需要推进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打破教学与科研的壁垒,促进教学和科研的良性互动,提高学校整体教学科研水平。
3.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激发教师创新活力。
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涵义和实现方式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内涵 式 发 展 的 涵 义 和 实 现 方 式
田 飞 达
( 兰卅 I 大学 教育学院 , 甘 肃 兰 州 7 3 0 0 0 0 ) 摘 要 : 本 文 首 先 对 高等 教 育 的 内涵 式 发 展 的 涵 义 进 行 了 阐述 , 通过与外延式发展进行对 比. 进 一 步 得 出 内涵 式 发 展 的涵义 ; 其 次 对 内涵 式 发 展 的 三 种 实现 方 式 进 行 了 阐述 . 分别 为: 以“ 培 养 创新 人 才 ” 实现 高等 教 育 培 养 方 式 转 变 ; 高 等教 育 内涵 式 发展 的 关键 是 体 制 改 革 : 重视教学文化建设。 关 键 词 :内涵 式 发 展 高 等教 育 创 新 人 才体 制 文 化
一Hale Waihona Puke 、许 多 高校 为 了保 证 课 堂 教学 质量 . 高 校 内部 展 开 课 程 修 订 . 教 学以后 , 由学 生 和 老 师共 同对 课 程 进 行 讨 论 和 评 价 。 课 程 及 评 价 的 实施 主要 还 是 为 了 让 教 师 更 加 关 注 教 学 .而 不 是 只 关 心 自己 的科 研 项 目 , 此 外要 重视 学 生 的学 习过 程 及 发 展 。 这 样 既 注重 教又 注重 学 , 削弱科研的评价权重 , 才 能 满 足 多 方 教 育 主 体 的需 求 。 保证 最终 结果 的客 观 可 靠 。 ( 二) 体 制 改革 是 高等 教 育 发 展 的 一 个 关键 点 深 化 高 等 教 育 体 制 改 革 的 实 质 就 是 要 处 理 好 高 校 与 政 府之 间权 力分 配 的关系 及高 校 内部 之 间的 权力 分 配关 系 。 简而言 之 , 就是行 政权力 与学术 权力 的支配 。 大 学 不 仅 要 承 担社会 和国家 的重任 , 接 受政府 部 门的管理 和监 督 . 还 要 与 社会进行 互动交 流 , 接受 社会 的影响与 变革 。 大 学 要 专 注 于 自 己 的教 育 与 研 究 , 保 持 自 己在 学 术 问 题 研 究 上 的 领 导 地 位, 在 教学方 面的科 学性 和规 范性 , 以此 立 身 于 社 会 , 保 持 其独有 的特性 。但这 一问题 , 并 不是要 “ 单 纯 地 划 分 谁 管 多 少的问题 , 而主要 是管什 么和怎 么管 的问题 ” 。同 时 。 我 们 也 应 当清楚“ 传 统 的 高 等 教 育 自治 现 在 不 是 . 也 许 从 来 都 不 是绝对 的” [ 。 综上所述 , 教育体制的改革 , 最终 落脚 点 是 学 生 。 要 按 照 高等 教 育 本 身 发 展 的普 遍 规 律 , 增 强 高 等 教 育 的主 体 性 。 不 断 完 善 高 等 教 育 内部 的管 理 机 制 、 评价体制和外部体系 , 用 高 等 教 育 的 自主 性 逻 辑 防范 和化 解 来 自市 场化 逻 辑 和 行 政 化 逻 辑 的 冲击 , 让 高等 教 育 回归 自身 应 有 的 价 值 . 推 动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走上全面 、 协调 、 可 持 续 的 发 展道 路 。
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与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与机制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职教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作为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专家、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课题组成员、中国高职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来自沈阳工程学院的于雷教授提出,应以内涵式发展为切入点,来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与机制,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与服务能力。
于雷,1951年生,辽宁省鞍山市人,现任沈阳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
他长期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多次参加教育部文件、规划的编制和起草工作,并主持编写教育部的《中国高职改革发展报告》(每年一册)。
他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15部以上,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
曾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辽宁省社会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精品课1门,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之一;并曾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师、团中央系统优秀教师称号,多次被评为政协沈阳市东陵区最佳委员。
目前他还受聘担任福建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副院长。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赋予我们的新使命,也是努力建设有国际影响、中国特色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的新任务。
国家示范(骨干)建设学校,在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推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始于1998年,当年招生43万人,到1999年招生达到107万人,经过十几年的大力发展和规模扩张,到2012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1276所,招生325万人。
但是由于适龄人口的减少,生源出现了萎缩的趋势,这既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国家发展战略,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战略,更好地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地方产业结构升级、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
高等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更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
而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研究内涵式发展路径,探索适合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之路。
本文将从内涵式发展的概念、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及现状、内涵式发展的路径探索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内涵式发展的概念内涵式发展是指在保持发展数量的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强调以内在的质量和特点加强自身,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的发展。
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思想在于注重内在的积累和提升,而不是简单地追求量的扩张。
在高等教育领域,内涵式发展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及现状1. 必要性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适应新时代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变革,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更加全面、创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内涵式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才需求。
(2)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过去过分追求数量扩张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需求,必须转变发展理念,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3)促进教育公平。
内涵式发展能够更好地解决地区、贫困、农村等地区的教育不足问题,提高教育的公平性。
2. 现状目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存在一些问题:(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一些一线城市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而一些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教育不公平。
(2)人才培养模式陈旧。
过分追求浮躁的知识面而忽视基础素质和综合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高等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高校在追求数量扩张的忽视质量的提升,导致一些毕业生就业困难,社会认可度不高。
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探索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改进:1. 资源整合与优化要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教育发展战略目标
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一、引言教育是国家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发展战略目标。
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11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战略目标。
具体来说,该规划纲要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1.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加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完善课程设置和考试制度。
2.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继续教育: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继续教育。
4. 促进教育公平: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和特殊群体的支持力度,扩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规模,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和素质。
三、“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3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即“十三五”规划纲要,在“全面建设教育强国”这一战略目标下,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1. 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推进课程改革和考试制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2.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动本科人才培养与研究生培养协调发展。
3.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继续教育: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扩大继续教育规模。
4. 促进教育公平: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和特殊群体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和素质。
四、“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年3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即“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全面建设教育强国”这一战略目标下,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1. 加强基础教育建设:推进新时代课程改革,完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和考试制度,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2024年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研究》范文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研究》篇一一、引言高等教育作为国家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其内涵式发展是推动国家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其中,“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立德树人”研究,以期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涵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指在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增强教育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
这一发展模式强调教育的内在价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三、“立德树人”的内涵及重要性“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中,“立德”是指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使其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树人”则是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立德树人”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四、“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路径1. 强化道德教育。
高校应将道德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2. 优化课程结构。
高校应优化课程结构,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强化实践教学。
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营造良好氛围。
高校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五、“立德树人”的成效与挑战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高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养了一批具有高尚品德、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实践教学的有效性等问题。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及其制度创新的多维视角
高 中 阶段 毛 入 学率 9 0 %,大 学 毛 人 学 率
4 0 %, 也 许 还 要 超 预 期 目标 , 和 拉 美 加 勒 比
一
、
海 国家平起 平坐。 与此 同时 , 2 0 2 0年 的印度
会 到第三组来 , 中亚 、 东 亚 和 太 平 洋 国家 会 到 第 二 组 来 , 中东 欧 国家 到 第 一 组 ( 高 于 9 0 %) 同北 美 西 欧 国家 持 平 , 已成 定 局 。 而 世
摘 要 : 准 确 把握 我 国推 动 高等 教 育 内涵 式发展 的战 略意 图 , 必 须立 足 我 国基 本 国情实
际, 对 新世纪 全球 范 围高 等教 育 的基本 态势 进行 客观 研 判。在 与高等 教 育 内涵式发 展相 关 的关 键 问题及 政策 要 点上凝 聚 高校 和社 会共 识 , 形成 更大 合力 。 关键词 : 高 等教 育 ; 内涵 式发 展 ; 体 制 改革 ; 协 同创 新
展 现代 职业教 育 ,推 动高等 教育 内涵式 发 展” , 再到 “ 积极发 展继续 教育 , 完善 终身 教
育体 系 ” , 这 一 系列 重 要 阐述 , 就 是 让 教 育
方向, 其政策导 向意义极为重要而深远 。党
的十八届 三 中全会通 过 的 《 中共 中央 关 于
全面深 化改革若 干 重大 问题 的决定 》 ( 以下
2 0 1 4年 第 1 期 ( 总第 2期 )
幽露 高等放育
S HANDO NG HI GHE R EDUCA T I ON
No . 1 . 2 01 4
Ge n e t a 1 . No . 2
高等教育 内涵式发展及其制度创新的 多维视角
新时代高教四十条
新时代高教四十条新时代高教四十条是中国教育部于2017年发布的一项政策文件,旨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以下是新时代高教四十条的内容概述:1.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国家体系。
3. 推进高等教育优化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4. 加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5. 加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和能力。
6. 加强高等教育科研创新,实现科技创新驱动。
7. 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影响力。
8. 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融合,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
9. 加强高等教育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精神。
10. 推动高等教育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和地方发展。
11. 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12. 加强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13. 加强高等教育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14. 保障高等教育公平和民族团结进步,实现教育公平。
15. 加强高等教育管理和监督,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创新。
16. 加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
17. 加强高等教育安全保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18. 推动高等教育智库建设,为决策提供咨询支持。
19. 加强高等教育法治建设,规范高等教育行为。
20. 推动高等教育多元评价,实现评价科学客观。
21. 推进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22. 推行高等教育学分制度改革,实现学分转换和互认。
23. 推动高等教育绩效管理,提高办学成效和效益。
24. 加强高等教育普及力度,促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25. 推动高等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26. 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推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27. 推进高等教育行业标准化工作,规范高等教育行业行为。
28. 推行高等教育综合学科分类评估,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
汇报人:日期:contents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定义与特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目录contents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挑战与对策目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01展的定义与特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指通过优化内部结构、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发展模式。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定义可持续发展内涵式发展注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工作,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特点质量为先内涵式发展强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特色发展内涵式发展注重学校的特色发展,鼓励高校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打造具有特色的学科专业和办学模式。
协调发展内涵式发展强调高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包括学科之间、专业之间、师资之间、校地之间的协调发展。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02展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对现有知识进行反思和质疑,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思维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技能的培养,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创新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文化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创新精神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加实验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验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通过开展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等,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03实践能力培养0201科学素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4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内容的简要阐释和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分析,探究行政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探索出加强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以行政管理工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找准基点、明晰定位。
【关键词】行政管理;校园文化建设;作用一、概述校园文化建设是十三五规划时期高职院校适应社会文化发展趋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院校凝聚力而实施的系统性工程。
校园文化建设的提出,是为了使校园主流文化符合学院办学思想,进而塑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则需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二、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校园文化的内容1.特色办学———强化人才培养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是2013年以河北众诚企业集团为主体投资兴办的全日制专科院校。
学院依托河北众诚企业集团办学优势,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依据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三层递进、分层教学滚动式管理、顶岗实习分段跟进、校企联合订单培养,设立实习企业与学院同时作为育人主体,学院专任教师与企业带徒师傅协同探究职业发展前景与规律,依据学生就业目标岗位,构架专业化、系统化的教学体系,确定双育人主体下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现学院与企业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建立了集团与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学院教师互兼互聘制度,该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特别是在积极探索与实践校企一体化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2015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
2.严格管理———塑造优良作风学院根据专科学生自学能力薄弱,自控力与自制力较差等特点实施准军校式管理,用思想教育引导,用规章制度约束,用军人标准要求,通过严格管理和深入教育,使学生克服自身弱点,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成为德、智、体、能全面发展人才,最终实现育人目的。
根据学院要求,制定《准军校式管理规范》、《队长、教导员职责》、《学生队日常生活制度》等规章制度,为保证准军校式管理制度的落实,按要求进行了学院、系、学生队、区队、班级的五级管理体制编制。
实施准军校式管理以来,队长、教导员实行“三全管理”,即“全时空、全方位、全员额”管理;队干部实行跟踪管理,做到“四同”,即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娱乐”;把握“四个重点”,即“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大活动、重点人”,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生活秩序。
此外,以精细化管理结合准军校式管理的特点,制定量化考核细则,对学生及辅导员进行考核评比,严格奖惩,以此来起到一种警示与激励作用。
3.注重实践———培养突出能力学院在对学生实施严格管理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育为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方式方法,采取准职业人管理模式,集中力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养,努力把学生培育为理论与实践双修的一流高职人才。
学院积极搭建“科技、文化、艺术、体育、人文、实践”等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打造具有渤海理工职业学院独特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4.理工文化———提高身心素质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在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秉承多年的办学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思路,遵循立足河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注重内涵、强化特色、跻身一流的发展理念;践行“修德、博学、精技、强身”的校训,培育爱学、勤学、精学、终身学习教风与学风,将河北众诚企业集团的企业文化与学院校园文化相互融合,校企文化无缝对接,加强对学校办学思路、办学理念的宣传教育,使其深入人心,成为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指南和行为自觉。
三、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1.行政管理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保障作用。
行政管理工作涵盖学院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纷繁复杂,行政管理人员要以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工作要求为准绳,结合学院实际情况,起草拟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规划,部署安排详尽的建设步骤和工作计划,保证其可行性。
同时,必须把行政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保证校园文化建设正常进行,加深文化建设内涵,进而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
2.行政管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作用。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多主体和多环节。
其中,各主体呈现多样性,要想各主体分工协作,相互支持,高度配合,就需要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充分挖掘和调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多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建设潜力,投身于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提出诊改意见和措施,避免校园文化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行政管理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监控作用。
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过程是一个实时变化的发展状态,因此,就需要行政管理职能部门与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承担起监视器的任务,长期监控校园文化建设各主体是否严格按照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落实建设任务,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的途径(一)坚守人本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学院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时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调动激发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行政管理人员要规避过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正确认识和定位自身,端正人生观、价值观和工作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以大局为重,尊重管理和被管理对象,及时了解、掌握、监督、督促各主体工作落实情况。
同时,行政管理人员要树立主人翁意识,进言献策,切实做到引导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二)强化行政管理人员思想认识。
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和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他们才能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政治地位,进而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从行动上全身心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保证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既定目标。
(三)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及素养的水平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质量,这就对行政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行政管理人员的选用方面要严格把关,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发掘人才,认真考量,加大岗前培训力度,从根源上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基本水平;此外,学院对现有行政管理人员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通过培训、考核等手段提升岗位技能和文化自觉,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注入鲜活力量。
五、总结本文在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围绕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现状和行政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进行简单阐述,发现行政管理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意义。
行政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学院将不断强化行政管理职能,构架完善的管理和监督体制,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总体布局,分步实施,以优化行政管理工作为抓手,以实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院发展与改革,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学院综合实力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1]汤翔.浅谈高校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8:109-110.[2]管清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新形势下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7)浅析行政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以渤海理工职业学院为例■罗豆(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河北沧州061100)【摘要】由于经济不断发展,由"计划调配制度"向"市场配置制度"的方向逐步过渡。
我国的教师管理制度也随着政治经济改革的体质不断更新。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跨进了新时代,对于创新教师管理制度已经成为推进现代大学依法治教、深化教师队伍管理综合改革的重要课题。
要在创新教师管理的体系制度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定不移的紧随党的领导、对于学术态度自由、教师为本、公平民主。
以教师为本、学术民主与自由为导向,唤回教师的学术精神,激发教师创新动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创新制度;教师管理制度;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就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我国十分的注重人才的培养。
对于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人民教师,而如何对于教师进行有效的管理就成为了在现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实施科学的教师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促进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可以为国家培养栋梁,对社会作出重要的贡献。
因此可以看出,教师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深化高校教师团队管理必须要对教师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创新教师管理制度也是在当代大学依法治教中不可避免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高校实施科学的教师实行管理制度,可以进一步的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在如何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其最有力的措施就是转变教师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教师管理制度。
因此,本文主要是对于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此来推动高校的内涵式发展。
一、对于创新教师管理制度的原则(一)坚定不移的坚持党的领导当代我国高等教育更快更稳的发展是与我国共产党的领导分不开的。
在教育实践的经验上我们总结了许多高等教育成功的经验,即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地跟随党的领导。
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对于党对高校的领导毫不动摇的坚持,在制度与思想上,高校必须坚持党在高等教育中的领导,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根本保证。
对于创新大学教师管理制度必须明确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二)坚持学术自由将教师与其他社会工作者区分开来的基本属性是他们的独立性和自由性。
如果教学过程中缺乏独立性和自由性,教师很难从事一流的学术工作。
对于学术自由来说,不仅是现代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
对于学术自由与学术活动来说,学科可以在学术规范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学习程度进行学术研究,并确保其自由不受外界的干扰。
尊重学术自由首先要处理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
因此,创新型大学教师管理制度必须遵循教师的专业特点,减少不必要和过度的行政干预,倡导学术自由学习,加强学术在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三)坚持教师为本以教师为本是一种重视教师价值观,对于充分的尊重教师个性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获得教师主体对教师管理体制的认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制度的有效性。
我们在对如何尊重教师,主要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第一是要尊重教师的个人尊严和在校的自我价值,通过设立既科学化又人性化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
借此管理制度与教师个体行为有效的统一。
第二就是通过对于教师的合理要求进行宽松的放权,对于教师在整个高校的地位要足够的重视。
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真正的成为高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