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野中《雷雨》的跨媒介叙事分析?

合集下载

比较视野中跨媒介叙事

比较视野中跨媒介叙事

比较视野中的跨媒介叙事分析—以《雷雨》为例An Analysis on the Cross-media Narration of the Case of Thunderstorm in Comparative Scope摘要:相同的故事,在不同的媒介中讲述,必然产生各不相同的叙事结构与接受情景。

以戏剧《雷雨》为例,试图借用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概念来比较同一故事在不同的媒介:书面、舞台、银幕以及荧屏上不同的再现模式所引发出不同的叙事结构或接受效果,在揭示出不同媒介的不同点的同时也分析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点: 从书面到荧屏电视剧,叙事的结构在逐步扩展,想象也随之逐步得到充实,同时审美的距离在缩小,逐渐日常化,从而说明了虽然它们都生成于书面的深层结构,但不断媒介化的叙事造就了不同叙事与审美接受。

关键词:跨媒介叙事;雷雨;比较;生成语法Abstract: the same story will have different narrative structures and acceptances in different media. In the case of Thunderstorm, a comparison is made among different media: written, stage, film and screen to show the various narrative structures and acceptances as well the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Chomsky’s generative grammar concepts. From the written to the TV series,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is expanding and the imagination is substantiated as well. In the meantime, the aesthetic distance is shortened and tends to be everyday like, which shows that the gradual media –like narration cause different narrations and aesthetic acceptances though they are all generated from the written structureKey words: Cross-media narration; Thunderstorm; Comparison; Generative grammar引言:媒介是信息、知识的载体,人类历史依次经历了语言、文字、印刷、电子这几个媒介发展的阶段。

《雷雨》写作特点赏析

《雷雨》写作特点赏析

《雷雨》写作特点赏析《雷雨》是由曹禺创作的话剧,于1934年首次演出。

该剧通过三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冷酷。

下面将从题材创新、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详细分析《雷雨》的写作特点。

首先,题材创新是《雷雨》的突出特点之一、传统话剧常常围绕着爱情、家庭、婚姻等题材展开,而《雷雨》将焦点放在了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身上,揭示了封建家庭的命运与结局。

无论是吕家、冯家还是武家,每个家庭都代表着当时社会中的普通一员,他们身上所经历的困境和悲剧,引发了当时观众的共鸣。

这种关注小人物的创新思维,使得《雷雨》成为一部充满真实感和社会关怀的作品。

其次,人物形象塑造是《雷雨》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曹禺通过细腻入微的刻画,使得每个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从吕家的软弱无能、冯家的狡猾自私到武家的懦弱自卑,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性格和行为方式。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此外,语言表达也是《雷雨》的一大特点。

曹禺运用生动、贴切的语言,描绘了生活的繁复和现实的残酷。

剧中对话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紧密结合剧情的发展,增强了话剧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曹禺在剧本中融入了大量的诗意描写,使得剧中的情感更加深刻和细腻。

言外之意、隐喻与比喻的运用,使得剧本兼具了戏剧性和文学性,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听体验。

最后,《雷雨》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剧中通过吕家、冯家和武家的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封建家庭的权力斗争、贫富悬殊、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等问题,使得人物们陷入了无法逃脱的困境。

通过展示这些社会问题,曹禺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深入批判,并希望借此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总之,《雷雨》以其题材创新、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突出特点,成为一部备受赞赏的经典之作。

曹禺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将当时社会中普通人的命运与心灵困境展现在观众面前,引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雷雨角度赏析与评价

雷雨角度赏析与评价

雷雨角度赏析与评价雷雨是一部由曹禺创作的话剧作品,于1934年首次上演,至今已经有近90年的历史了。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著称,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雷雨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首先,从雷雨这部话剧的角度来看,它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性的描绘是非常深刻的。

作品以20世纪初的中国南方小城为背景,通过一个富家少爷和一个贫苦姑娘的悲剧爱情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上的阶级分化和封建伦理观念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这个小城里,充斥着虚伪、贪婪和道德沦丧,人们的内心被扭曲和扭曲,而这一切都在雷雨这场风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以及人性的扭曲和扭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雷雨这部话剧在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上也表现出了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扣人心弦,每一个情节都与整个故事的发展密不可分。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

尤其是主人公陆小凤和秦淮,他们的命运坎坷,爱情悲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使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感人。

最后,雷雨这部话剧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着非常高的水准。

曹禺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对白和情节,将社会现实和人性冲突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中,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

尤其是在对话语言的运用上,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和俚语,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和具体,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此外,雷雨这部话剧还运用了大量的舞台布景和音效,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感人。

尤其是在雷雨这场风暴的描写上,作者通过舞台布景和音效的运用,将整个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雷雨这部话剧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雷雨》赏析

《雷雨》赏析

《雷雨》赏析《雷雨》是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戏剧作品。

该剧从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出发,通过剧中角色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悲剧冲突,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斗争和道德沦丧的现象。

本文从剧作的背景、人物刻画和主题表达等方面对《雷雨》进行赏析。

《雷雨》的背景设定在上世纪20年代的中国,这是一个充满动荡不安的时代。

国家正面临内忧外患,社会上腐败现象丛生,人们生活在种种不安和压迫之中。

剧中的主要人物雷父、雷母、雷妹等,代表了不同阶层、不同性格和不同价值观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追求着权力、金钱和欲望。

这些背景因素为剧作的发展提供了土壤,赋予了剧中人物以特殊的意义和象征性。

《雷雨》以雷父家为背景,通过雷父、雷母和雷妹的情感关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雷父是一个地主兼官僚,他的权力使他自大傲慢;女儿雷妹聪明机智又带有一定的反叛倾向;雷母则是一个温柔的妇人,但在家庭纷争中毫无作为。

这些角色在剧中一方面为了家族利益和社会地位产生矛盾和纠葛,另一方面也是对人性的一种不同诠释。

雷父的痛苦和绝望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官僚腐败和权力觊觎的黑暗一面,雷妹则代表了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束缚的反抗。

雷母的无力和无奈则昭示了家庭中普通妇女的困境,她们常常被迫退缩和沉默。

然而,除了人物形象的刻画,剧作中还融入了许多社会问题的探讨。

如台词中对官僚体制的批判、对传统婚姻观念的质疑等,都使得《雷雨》成为了一部较具有思想性和时代性的作品。

雷父与官僚体制的勾结、雷妹与异地相恋的身份差异和雷父的金钱愿望等,都提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平和道德沦丧。

剧中雷妹的反叛、雷父的痛苦和雷母的噤声,给观众带来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引发了对人性中的善恶和道德选择的思索。

在《雷雨》中,雷妹与宋世杰之间的爱情线索在整个剧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爱情是剧中人物内在感情的表达,也是对现实社会现象进行调和的纽带。

雷妹和宋世杰的爱情既受制于道德家族,又抵抗于外部的压力,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对爱情本质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之一,其结构特点和戏剧冲突艺术是该剧成功的重要原因。

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对话剧《雷雨》进行探讨。

一、结构特点话剧《雷雨》采用了多条线索并行的故事情节,虽说这种结构在其他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但对于话剧来说,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创作方式。

也因此,该剧呈现出节奏明快,行文流畅的特点。

故事的主线由孟烟霞和聂于眠之间的爱情构成,通过这两位主角的爱情悲剧,将整个故事串起来。

故事的另一条线索则是聂妈与聂爸之间的争斗,这一线索让整个故事更加紧凑有力。

同时,剧本也在不断地转换时间和场景,这种处理方式使得整个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场景当中,又不会让观众感到迷失。

故事的开始,就以闪电劈中钟楼为过渡,从而拉开了一幕又一幕的戏剧。

二、戏剧冲突艺术在话剧《雷雨》中,戏剧冲突被发挥到了极致,剧中的各个人物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矛盾激烈,完美地体现了戏剧冲突的典型特点。

首先,从孟烟霞和聂于眠的爱情来讲,剧中充满了悲情,但也充满了悬念。

孟烟霞是否爱聂于眠,她是出于爱情还是仅仅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些问题都被剧中人物所关注。

聂于眠在爱情中的表现更加复杂,他对孟烟霞的爱始终没有放下,但又因对聂妈的情感而感到犹豫。

这些感情的拉扯,表现了戏剧中的情感冲突。

其次,聂爸与聂妈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

聂妈是一个十分强势的女性,她对聂爸始终没有认可,而聂爸在这种关系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这样的关系的存在,让整个故事充满了阴谋和欲望,也让戏剧冲突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最后,剧中还运用了另外几个冲突的角色,如知青、王先生等,更加丰富了整个故事的冲突性。

知青因阻挡聂爸的五七干校而遭受报复,而王先生则是因为制止聂妈的冷血行为而陷入了危险。

这些角色的冲突不断加深,让故事情节更加迷人有格。

因此,话剧《雷雨》不仅在结构上有其特殊之处,更加是在戏剧冲突方面做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它将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与戏剧艺术成功结合在一起,为现代话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戏剧鉴赏论文雷雨-V1

戏剧鉴赏论文雷雨-V1

戏剧鉴赏论文雷雨-V1正文:《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部具有深度的话剧作品,它通过对家庭和社会伦理道德的探讨,展现出人性中所存在的弱点和矛盾。

本文将从剧本结构、人物形象、情节、语言和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剧本结构《雷雨》的剧本结构采用了三幕制,整部戏以“雷雨”为主线,将一家五口人的生活与社会风貌交织在一起,突出了主人公周冲与妻子邓颖超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周冲与未婚妻周云峰之间的感情纠葛,整个结构层次分明,紧凑有序。

二、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塑造人物的形象来揭示其内心的世界,周冲被描写成一个具有强烈自尊心和掌控欲的父亲,他在家庭中扮演着严厉的独裁者,但在他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中也表现出无奈和自我妥协。

邓颖超则是一个具有叛逆心理的受压迫者,她忍受不了周冲的控制和自私,试图摆脱束缚,却始终追求自我实现的愿望。

周云峰则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被周冲视为亲生女儿般的存在,但她却爱上了自己的继父。

所有的角色都有着人性中的弱点和矛盾,这在剧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三、情节《雷雨》的情节比较紧凑和短暂,整部戏的时间跨度只有一天,但却涵盖了很多家庭和社会问题。

邓颖超的叛逆和婚姻危机、周云峰与周冲之间的感情纠葛、儿子周军的叛逆问题以及邻居白先生的诱奸事件等,这些情节相互穿插,构成了一幅家庭和社会的综合画卷。

情节之间的有机转换,把人物性格的转变和心理的变化展示得淋漓尽致。

四、语言《雷雨》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对话干净利落,表达了人物心理内在的矛盾,也夸张了许多对话的情感面。

对比白先生和周冲之间的对话,剧中白先生以青年所独特的狂妄气息表现出他那种纯粹,自私和追求快乐的心态,周冲则以温和、得体的口吻表现出他那种威严、稳重和责任感。

这种语言的遣词造句和语言表达可以使观众非常深刻地了解人物心理。

五、主题《雷雨》的主题多样复杂,其中反映的最为深刻的主题是家庭伦理和人性的矛盾。

剧中的所有人物,无论是主角还是次要人物,都在展示着人性中的弱点和矛盾,这与现实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都密切相关,达到了对社会的洞悉和反思。

对《雷雨》情节的简略分析

对《雷雨》情节的简略分析

对《雷雨》情节的简略分析戏文:葛羚学号:101015004引言:1934年,23岁的曹禺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一部影响了中国戏剧创作的名著。

一直以来,有无数的专家学者对曹禺,对《雷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从曹禺的生平和创作思想、剧作专论、戏剧语言、人物分析到版本考订等,应有尽有。

作为我,一个戏剧文学的初学者,我无法从专业或特别的角度研究《雷雨》,我只能从最直接的情节角度谈谈我看到的《雷雨》。

摘要:本文仅就笔者阅读过程中对《雷雨》的个人体悟,具体从欣赏、疑问、部分细节分析展开。

一、用现代的眼光从整个故事看《雷雨》情节的“老套”与“经典”:《雷雨》是将三十多年来的,周鲁两家人、两代人的恩怨情仇集中在一天两地之中全部展现。

而它的悲剧性正体现在因为“不知情的”乱伦而导致最后毁灭性的结局。

鲁迅先生对于“悲剧”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就人之常情而言,亲情、爱情、梦想等等,这些都是美好的东西。

在《雷雨》中,虽然幕起时,周公馆已经呈现隐约的“悲剧气场”,但是,曹禺还是给予观者很多的美好与希望,比如周冲的单纯,比如四凤感到的爱情的甜蜜,甚至可以说繁漪对周萍怀有的侥幸幻想都是美好的。

破坏这一切的,从最直接最直观的角度来说,就是“乱伦”——继母与继子的不伦恋,亲生兄妹的不伦恋。

前者是家庭乱伦,这种家庭关系还是可以解体的,而第二轮犯罪是无法解体的。

这是导致故事全部悲剧的原因。

而我所说的《雷雨》整体情节的老套与经典也正是就“乱伦引发悲剧”这一点而言的。

古希腊的《俄狄浦斯王》里,俄狄浦斯杀父娶母、欧里庇斯德《希波吕托斯》里涉及后母淮德拉对希波吕托斯的爱恋和取材于《希波吕托斯》的拉辛的《费德尔》,都采用了“恋母情结”或是“乱伦”,也的确有人因此说《雷雨》是模仿物,而曹禺对此的回应是:“我用了力量来思索,我追忆不出哪一点是在故意模仿谁。

也许在所谓‘潜意识’的下层,我自己欺骗了自己;我是一个忘恩的仆隶,一缕一缕的抽取主人家的金线,织好了自己丑陋的衣服,而否认这些褪了色的金丝也还是主人家的。

观经典话剧《雷雨》赏析

观经典话剧《雷雨》赏析

观经典话剧《雷雨》赏析近几年来,戏剧的发展已经取得重大进步,它成功地将语言和文学紧密结合起来,成为跨越语言和文学研究的一门学科。

曹禺的经典文学《雷雨》近七十年来被世人翻拍了几十种版本,常演常新,倍受观众钟爱。

福建人民艺术剧院编排的实验戏剧《雷雨》,整体架构古朴、粗犷,在此戏的创作中,表现手法新颖,追求舞台效果简捷,视觉冲击力强等表现形式展现给观众――一件件诡异而又悲怆的往事,在弥撒曲中缓缓拉开了序幕《雷雨》是一个悲情的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剧中主人翁就像是沙漠中一朵冷漠小花。

周朴园、鲁侍萍、周萍的情与泪、爱与恨,幻梦中的尖叫,痛苦中的悲鸣。

诱惑、恐惧,挣扎、无助,一切的恩怨情仇在苦海深处产生共鸣。

剧组在创作中为把握主题内涵新解发挥,赋予更生动的形象信息传递给观众,大小道具创作处理更是别具一格,把舞台背景布置成为黑绒布,两边错落大小鼓乐,高低组合有序排列,中间方型表演区,一张太师椅于舞台中央,从而有力地推动戏剧表演动作的完成,这种意境的组合,刻意营造氛围鲜明的周公馆。

随着舞美灯光区域的变化而推动情节的递进,交织时空,加剧人物冲突,使观众在视觉上感受到环境与人物情绪变化的反差效果,透过八个剧中人物错综的亲情关系,展现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把周公馆气氛渲染到巅峰。

《雷雨》的真实内涵经久不衰,其主要元素因为有它的独特性和极强的生命力。

在本剧舞美的创作理念中,凸显出许多名著的特点,不得不考虑它的这种追求和需要我个人认为,不管以何种形式对经典剧的改编、新解、都必须遵循它的真实风格。

对于创作中元素构思,新版《雷雨》打破了传统解读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起着传承的作用。

按导演的话说,剧中所有人物都是孤单的,人与人之间是无法了解的、无法沟通的,也无法被了解的。

导演在戏的大结局中,四凤与周冲相继触电双亡,周萍吞枪自尽,这种思路是取之于原作的,虽然从三个多小时的戏压缩到二个小时,比起以前各种戏剧类的各个版本,都超越经典艺术魅力而震撼。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话剧作品,由曹禺创作于1934年,于1936年在上海首次演出。

《雷雨》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成为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

在《雷雨》中,曹禺以生动的戏剧冲突、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扎实的结构安排,深刻揭示了中国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复杂性。

本文将就《雷雨》的结构特点和戏剧冲突艺术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一、结构特点1. 紧凑的时间和空间结构《雷雨》的时间和空间结构非常紧凑,全部情节发生在一个故事时间内,主要场景设定在冯家庄和周家庄两个地方。

整个剧情发生在一天里,时间线非常清晰,没有跳跃和空白,使得故事连贯自然。

通过对室内和室外场景的切换,使得故事的紧张感和戏剧性得以充分展现。

这种严密的时间和空间结构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观众能够更加专注地关注剧情的发展。

2. 三幕式的戏剧结构《雷雨》采用了三幕式的戏剧结构,每一幕都有明确的起承转合,整个故事情节渐进式地展开。

第一幕主要描绘了冯家庄和周家庄的生活情况,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幕是故事的发展转折点,揭示了冯雨初被周文宝掳走的真相;第三幕则是冯雨初为了自己的爱情和尊严挣扎不已的情节。

这种戏剧结构既有层次性,又有高潮迭起的情节展开,加深了观众对故事的沉浸感。

3. 交待与透露性的对话和台词在《雷雨》中,曹禺运用了大量交待与透露性的对话和台词,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对话,逐步揭示出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些对话既有戏剧性地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又能够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增加了故事的厚重感和现实感。

这种对话和台词的运用,使得故事的叙述更加生动,并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戏剧冲突艺术1. 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雷雨》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动力。

从冯雨初与周文宝之间的爱恨纠葛,到冯夫人与周夫人之间的斗争,再到冯雨初和李大妈之间的矛盾,每一个人物之间的冲突都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

雷雨名家经典评论

雷雨名家经典评论

雷雨名家经典评论一、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曹禺的话剧作品《雷雨》被誉为经典之作,它不仅在戏剧艺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成为了社会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重要代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雷雨》进行深入分析和评论,探讨其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以及其所反映的深刻社会问题。

二、《雷雨》的故事情节《雷雨》是曹禺于1934年创作的一部话剧,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滩。

该剧通过描绘周家和许家两个家族之间的婚姻纠葛,展现了当时社会中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及资本主义思潮的渗透。

1. 周家与许家周家是一个封建家族,周朴园是家族的掌权人,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周冲和次子周作人。

许广平是周家的仆人,他有一个儿子许广茂。

两个家族经营着水田、茶叶和煤矿等产业,在经济上相互依赖。

2. 婚姻纠葛周冲与许广茂是好朋友,两人分别与对方家族的女儿相恋。

然而,周冲却被家族用金钱和利益逼迫,迫使他与许广茂的妹妹许芸结婚。

而周作人则与许广茂的未婚妻李雷婚约,这也成为了家族利益角逐的一部分。

3. 封建礼教与资本主义思潮的冲突《雷雨》通过展示周家和许家两个家族婚姻纠葛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命运的束缚以及资本主义思潮对传统观念的冲击。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周朴园为了维护家族地位和利益,不惜牺牲了儿子的幸福,甚至准备将周冲推向死亡的边缘。

三、《雷雨》的社会反映1. 封建礼教下的女性命运《雷雨》中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当时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与束缚。

许芸被迫嫁给周冲,即使她心里爱的是许广茂。

尽管她在结婚后逐渐改变了自己,但她依然无法逃脱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另一方面,李雷则是一个积极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女性,她拒绝了周作人的求婚,并最终选择离开上海,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

2. 资本主义思潮对传统观念的冲击20世纪初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资本主义思潮在中国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原则。

在《雷雨》中,代表资本主义思潮的许广平具有自由、开放的思想,与封建家族的传统观念产生冲突。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由曹禺创作并于1934年首演。

该剧通过描绘一个富家女陈涛与一个穷书生雷峰之间的爱情纠葛,展现了上海社会中旧有的封建家庭道德观念与现代文明理念之间的冲突,以及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反抗。

本文将结合《雷雨》的剧情和对话,从结构特点和戏剧冲突艺术两方面进行分析。

《雷雨》的结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剧本采用了多线叙事结构。

故事围绕着陈涛与雷峰的爱情展开,同时穿插了陈涛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以及雷峰的家庭和个人成长等多条线索,使得整个剧本更加丰富多样。

剧本运用了诗意的场景描述。

曹禺在剧本中精心描绘了各个场景的细节,通过诗意的语言和艺术的形象,使读者和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剧情和角色的情感。

剧本紧凑且情节发展迅速。

虽然《雷雨》是一个三幕剧,但剧情的发展非常紧凑,没有冗长的插曲和无关紧要的情节,通过对话和动作将故事推向高潮。

剧本中描写了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陈涛和雷峰作为剧中的主要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矛盾的内心,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冲突和成长历程。

在戏剧冲突艺术方面,《雷雨》展现了以下几种冲突形式:剧中展现了女性在封建家庭中的困境和反抗。

陈涛身处一个家族压抑和束缚的环境中,受到了父辈的控制和社会的偏见。

她面临着婚姻的选择与个人幸福的矛盾,最终选择了守旧的道德观念,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一冲突展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无奈的境地和对抗的勇气。

《雷雨》在结构特点和戏剧冲突艺术上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影响力。

通过故事的多线叙事和诗意的描写,使得剧本更加丰富多样;而封建家庭道德观念与现代文明理念的冲突,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反抗,以及个人理想与家庭利益之间的冲突,使剧情更加紧张和引人深思。

这些元素相互交织,使得《雷雨》成为了一部经典的现代话剧作品。

赏析戏剧《雷雨》

赏析戏剧《雷雨》

赏析戏剧《雷雨》戏剧是一种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语言来展示社会活动、塑造完整舞台形象的艺术。

在我国戏剧一般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戏剧集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由民族民间的歌舞演变而来的,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表演、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舞台形式。

戏剧的基础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演员和布景再现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是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及其观众烈的情感反应,达到教育和审美的目的。

而话剧《雷雨》中的戏剧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的取材、人物、场景、时间都高度集中。

戏剧悬念设置以及戏剧人物语言所具有的性格化与动作性的特点,让我们领略了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曹禺先生的第一个戏剧作品《雷雨》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和一切经典性作品一样,《雷雨》也是说不尽的,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开掘与阐释。

一、剧作结构严谨。

《雷雨》的结构精巧。

采取锁闭式结构。

基本符合西方戏剧结构的“三一律”。

作者在写作时,时间、地点、情节三要素完整一致,人物安排、场景变换、戏剧情节都集中在一定的时空中。

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手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让新旧矛盾、家庭内部矛盾,周鲁两家的矛盾、封建资产阶级和工人及下层劳动人民的矛盾编织起来,都集中在郁闷的周公馆。

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却把剧情浓缩在24小时内,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从而有力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矛盾激化,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二、激烈复杂的戏剧冲突。

戏剧鲜明而独特的戏剧冲突,既是结构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又是戏剧赖以表现社会生活的特殊手段。

生动的情节、曲折的矛盾冲突使戏剧的内容更加引人人胜、扣人心弦。

《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情节安排巧妙,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强。

同时,作者在剧中将矛盾激化、缓和、再激化、再缓和。

节奏紧凑,不给人喘息之机。

《雷雨》解读

《雷雨》解读

《雷雨》解读《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中国社会的一些阴暗面和人性的相互折磨。

这部剧从多个角度解析了人性,展现了人类深层次的欲望和心理,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由、爱情、家庭、婚姻等多重价值观的探索和矛盾。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解读《雷雨》。

一、爱情的矛盾《雷雨》中,潘汉年之所以会与他人的妻子发生婚外恋,主要是因为他冷漠的婚姻生活让他无法寻求真正的爱情。

但是,潘汉年的恋爱亦十分矛盾。

他或许是真心爱着妻子韩香凝,但是当他发现自己爱上的是别人的妻子杨玉梅时,他又陷入了深深的爱情矛盾之中。

他痛苦于这两种感情的冲突,最终选择了杀死了他的情人。

二、婚姻的束缚中国传统婚姻观念认为,“男尊女卑”、“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认为婚姻是为了延续子嗣,而不必考虑是否爱上对方。

这种以家族延续为根本的婚姻观念,是《雷雨》中潘汉年婚姻无爱的直接原因。

韩香凝与潘汉年的婚姻之中,双方都没有真正的感情,婚姻只不过是两个人生活的一种方式。

潘汉年也没有像现代人那样,凭自己的意愿和感情去选择婚姻对象,而是被家庭和社会所迫。

在这种传统婚姻观念的束缚下,婚姻的真正含义早已被掩盖。

三、家庭的晦暗《雷雨》展现了一个中等家庭的生活,通过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让读者看到了中国传统家庭的缺陷。

在潘家,各种“面子”和“人情”制约着家庭成员的行为。

他们伪装自己,做着表面上看起来应该做的事情,却并不真正了解彼此的内心世界。

在这种家庭氛围中,爱情、婚姻等都变得苍白而无力。

当家人又被骗,女儿又被强迫嫁人,潘汉年最后选择将自己的矛盾和苦恼反映到了最近的人身上,宣泄出来。

四、社会的冷漠大男人主义、官僚主义、封建道德等宿命之手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阻止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在《雷雨》中,官僚主义和大男人主义是主要的抑制力。

当家里有危险时,潘家的人们虽然认识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血缘关系,但却无法完全跨越这层障碍,因为他们感到害怕和不知所措。

家人似乎失去了应有的互助之心,而这与社会环境和社会治理密不可分。

探析《雷雨》话剧的叙事逻辑

探析《雷雨》话剧的叙事逻辑

探析《雷雨》话剧的叙事逻辑闫红莹(作者单位:商丘学院)摘 要:要想演好话剧《雷雨》,就要在充分了解其内蕴逻辑,把握其封建伦理、社会悲剧与阶级矛盾的基础上加上策略性的表演技巧,通过舞台艺术呈现给观众,从而唤醒受众的集体记忆与情感共鸣。

关键词:《雷雨》;话剧;叙事策略作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话剧《雷雨》所展现的封建伦理、社会悲剧、阶级矛盾等内蕴给予了受众以强烈的传播效果。

本文在梳理其叙事逻辑的过程中,发现《雷雨》话剧的成功离不开缜密精妙的语言、明暗矛盾、天气变化与舞台艺术等多种元素的统一配合。

1 内蕴与逻辑:话剧《雷雨》的文本书写1.1 讲述封建伦理封建伦理在周朴园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他是这个封建家庭的主宰,是封建伦理的卫道士,也是封建伦理的牺牲品。

诱骗鲁侍萍后又将其抛弃,赶走地位悬殊的鲁侍萍,迎娶有钱门第人家的小姐繁漪,这种丧尽天良的行为在当时的社会却合情合理。

作为一家之长,要求妻子、儿女必须服从他,这种封建家长制的凶横与专制也是封建伦理的主要呈现。

而鲁侍萍的经历更是封建伦理的集中写照。

尽管后来辗转再嫁,也能够自食其力,但却仍旧备受无赖丈夫的辱骂和欺凌,说明她仍旧摆脱不了封建伦理的桎梏和三纲五常的束缚。

1.2 讲述社会悲剧《雷雨》话剧的最大亮点是吸取了西方戏剧的精髓。

其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性格悲剧”和易卜生戏剧中的“社会悲剧”中的观念与策略进行有机整合,从而让语言与表演发生化学反应,向观众呈现了20世纪20年代以周家、鲁家八个人物为缩影的生活,并将其中错综复杂的爱情和亲情悲剧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爱情悲剧主要在鲁侍萍、鲁四凤以及繁漪身上得以体现。

四凤勤劳善良、简单朴实,鲁侍萍忍辱负重、刚强独立,繁漪热情美丽、自由开放,但这三位美好的女性在追求爱和尊重的过程中都难以逃脱被引诱和被抛弃的悲剧下场。

1.3 讲述阶级矛盾这种阶级矛盾在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冲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镇压矿工罢工,周朴园要求“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可以说,周朴园身上的每一个铜板上都沾满了工人阶级的鲜血。

浅谈浅谈《雷雨》中的乱伦悲剧

浅谈浅谈《雷雨》中的乱伦悲剧

浅谈浅谈《雷雨》中的乱伦悲剧第一篇:浅谈浅谈《雷雨》中的乱伦悲剧浅谈《雷雨》中的乱伦悲剧——“俄狄浦斯情结”一、乱伦一般人们将乱伦解释为“近亲间的通奸行为”。

[1]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时期对乱伦的解释也有所不同。

有的把具有血缘关系的男女之间的性行为叫乱伦,如母子、父女、兄妹等;有的却认为,除上述血缘关系的乱伦以外,还有诸如公媳、叔嫂、儿子与后母之间的性关系也属乱伦。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伦”的训义是“辈也”。

辈份,指的是人类生命的自然序列,个体生命在血缘家族中的位置,超越个体所在的序列和位置,就是乱了辈份。

“乱伦”,则是指违反血缘生命的自然序列、超越辈份的性行为。

乱伦与乱伦禁忌产生在什么时候?人类学家至今也不能给一个较为准确的答复。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人类学受进化论的影响,普遍认为动物元法分辨它们的血亲,故而无法避免乱伦,人从动物进化而来,那么在人类进化的初级阶段就具有动物的局限性,而无法避免血亲之间的性交。

乱伦这便产生于原始社会初期的群婚。

马克思说:“在原始社会,妹妹曾是妻子,而这是合乎道德的。

”恩格斯认为:“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自从禁止一切兄弟姐妹间发生性关系的时候起。

原始集团便转化为母亲氏族,由群婚过渡到对偶婚制。

由此推论,对于乱伦的禁忌当然是产生于这种过渡期。

随着人类对于乱伦危害性和非血亲婚姻优越性的认识有所提高,我们知道没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之间的婚姻,能创造出在体力上和智力上的都更强健的人种:两个正在进步的部落混合在一起了,新生的一代的颅骨和脑髓匣自然地扩大到综合了两个部落的才能的程度。

人类对乱伦的认识,反映出人类自我觉醒的深刻度,如果搜集古今中外的材料,足可以写成一本史著或建立一门乱伦学。

中国古代社会重血缘辈份,用详尽的婚姻条律防止乱伦。

诸如同姓不婚、中表不婚、宗亲不婚、尊卑不婚、兄妹不婚等。

二、俄狄浦斯情结对乱伦的研究另一较有成就的领域是现代心理学,其中贡献最大者当推弗洛伊德。

比较视野中《雷雨》的跨媒介叙事分析

比较视野中《雷雨》的跨媒介叙事分析

比较视野中《雷雨》的跨媒介叙事分析∗陈忠猛【摘要】相同的故事,在不同的媒介中讲述,必然产生各不相同的叙事结构与接受情景。

以戏剧《雷雨》为例,试图借用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概念来比较同一故事在不同的媒介:书面、舞台、银幕以及荧屏上不同的再现模式所引发出不同的叙事结构或接受效果,在揭示出不同媒介的不同点的同时也分析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点:从书面到荧屏电视剧,叙事的结构在逐步扩展,想象也随之逐步得到充实,同时审美的距离在缩小,逐渐日常化,从而说明了虽然它们都生成于书面的深层结构,但不断媒介化的叙事造就了不同叙事与审美接受。

%The same story will have different narrative structures and acceptance in different medias. In the case of Thunderstorm, a comparison is made among different medias, namely written, stage, film and TV to show the vari⁃ous narrative structures and acceptance as well the connectio n by means of Chomsky’ s generative grammar concept. From the written version to the TV series,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is expanding and the imagination is substantiated as well. In the meantime, the aesthetic distance is shortened and tends to be everyday like. It shows that the narration in different medias leads to different narrations and aesthetic acceptance, though they are all generated from the writ⁃ten structure.【期刊名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4)003【总页数】5页(P58-62)【关键词】跨媒介叙事;雷雨;比较;生成语法【作者】陈忠猛【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南昌3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02.4媒介是信息、知识的载体,人类历史依次经历了语言、文字、印刷、电子这几个媒介发展的阶段。

《雷雨》的矛盾冲突

《雷雨》的矛盾冲突

曹禺的剧作《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

”曹禺先生在作品中把道德伦理冲突、人性的剖析用纵横交错、严密集中的情节淋漓尽致地表现于读者眼前,从而完成了一部内涵丰富的社会悲剧。

一、封建家长制所造成的冲突(一)周朴与蘩漪的尖锐矛盾周朴园,这个《雷雨》悲剧的制造者,剧中各种冲突与他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他是矛盾扭结的一个中心。

封建大地主出身的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周朴园,是一个官僚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是由封建家族的子弟转化为成功的资本家的。

他的形象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带有的浓厚的封建气息的特点。

一身而二任,周朴园集封建地主和资本家两种阶级特征于一身,而在剧作中更突出了他的封建本性。

作为封建家长,他的专制蛮横更是无人可及。

在家庭内部,他是封建暴君,专制魔王。

他的意旨就是法律,任何人都是绝对服从。

周朴园满脑子的封建纲常伦理观念。

他说:“我的家庭是我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我的儿子我也认为都还是健全的子弟,我教育出来的孩子,我绝对不愿叫任何人说他们一点闲话的。

”他时时处处都极力维护这种秩序,努力保持自己的“体面”和尊严,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他“是一副道德面孔,是慈善家,是社会上的好人物”。

实际上,周家在他的统治下,已变成了扼杀人性、自由的“冷酷的井”和“地狱”。

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周朴园在齐家方面是很严厉的。

在留学德国回来后,他仗着财势娶了蘩漪为妻,从此成了社会的新派名流。

然而他却把蘩漪当成笼中的金丝鸟,在家中处处箝制妻子的自由,扼杀她对爱情的渴求,甚至诬其有神经病。

他把自己的意见当成法律,任何人不得违抗。

从喝药中他的一句话就深刻的表明了这种思想,“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子女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一句话就说明了周的治家是传统的封建家长式的,父父子子的纲常是很严格的被遵守的。

妻子、母亲的角色只是一个用来教育孩子们要听话的工具,以实现他“建立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的意志,维护自己封建喜马拉雅山家长统治一切的权威。

《雷雨》写作特点赏析

《雷雨》写作特点赏析

《雷雨》剧作特点浅析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著作,是一部将社会现实和人生悲剧充分表达的优秀话剧作品。

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首先,在结构思维上,这部话剧的起承转合是很容易看出的,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剧本中很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整部话剧结构严密,剧作从事件的危机开幕,在后果的猝然爆发中交代复杂的前因,将现在进行的事件和过去发生的事件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并以过去的戏来推动现在的戏,而所有的矛盾冲突,都浓缩在早晨至半夜的二十四小时之内,集中在周公馆的客厅和鲁贵的家中发生。

全剧周朴园与蘩漪矛盾冲突的主干线索十分突出,由此牵连出的其他线索将全剧八个人都卷入紧张的矛盾冲突之中,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集中严密的结构。

其次,这部话剧的主线索是剧作中周朴园和蘩漪的冲突,而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关系则是一条暗线。

明暗线索交叉使剧情紧张曲折,引人入胜。

剧作从事件的危机开幕,在后果的猝然爆发中交代复杂的前因,将现在进行的事件和过去发生的事件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并以过去的戏来推动现在的戏,而所有的矛盾冲突,都浓缩在早晨至半夜的二十四小时之内,集中在周公馆的客厅和鲁贵的家中发生。

全剧周朴园与蘩漪矛盾冲突的主干线索十分突出,由此牵连出的其他线索将全剧八个人都卷入紧张的矛盾冲突之中,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集中严密
的结构。

话语层视角下对曹禺《雷雨》版本流变中序幕与尾声存留问题的思考

话语层视角下对曹禺《雷雨》版本流变中序幕与尾声存留问题的思考

话语层视角下对曹禺《雷雨》版本流变中序幕与尾声存留问题的思考曹禺的《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

自问世以来,这部剧作一直备受关注,不仅因为它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更因为它所涉及的话语层视角下的版本流变。

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雷雨》在序幕与尾声上都存在着一些存留问题。

本文将从话语层视角出发,对这些存留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话语层视角的概念。

话语层视角是文学作品中呈现的一种观察角度,它包括了文学作品被传播和解读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语言、表达方式、文学风格等因素。

而版本流变则是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解读的过程中,因为不同的译者、编辑和出版社的参与,使得作品的引用版本和表征形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而影响了作品的解读和理解。

在《雷雨》的序幕与尾声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版本流变所带来的存留问题。

首先是序幕的问题,不同版本的《雷雨》序幕存在较大的差异。

有些版本中,序幕的描述较为简短,只是简单交代了背景和人物关系;而有些版本中,序幕则更加详细丰富,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使得读者更容易融入剧情,对故事的发展有更深的理解。

这种差异不仅影响了读者对故事的感知,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产生了影响。

以上所提到的序幕与尾声的存留问题,都是由于版本流变而产生的。

不同的译者、编辑和出版社在参与《雷雨》的传播和解读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对作品进行修改和调整,从而导致了不同版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而这些差异,往往会影响到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感知,甚至对作品的形象产生了混淆。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存留问题呢?我们需要尊重作品本身的特点和特质,不随意对作品进行修改和调整。

译者、编辑和出版社在进行版本修订和发行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原著的原貌,不断努力去理解作品本身的内涵和意义。

我们需要加强对《雷雨》这样的经典作品的解读和研究,尤其是要注重对不同版本之间的比较和分析。

只有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比较,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和解决存留问题,对作品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从语用学角度解读《雷雨》中的情感冲突

从语用学角度解读《雷雨》中的情感冲突

从语用学角度解读《雷雨》中的情感冲突一、《雷雨》写作背景和剧情简介《雷雨》是曹禺在1934 年完成的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剧本成功地概括了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前后30 年腐朽堕落的历史,反映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层社会生活的腐烂与罪恶。

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前景,对于走向没落的资产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作品描述了周鲁两家前后30 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写出了他们由于不合理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

30 年前,鲁侍萍在除夕之夜被赶出周家,撇下大儿子周萍,怀抱出生3 天的小儿子鲁大海,跳河自尽被救。

30 年后,为找女儿四凤又走进周家。

不期而遇周朴园后,30年前的隐情被揭开,30 年后的悲剧又继续。

鲁侍萍与周朴园之子周萍,不仅与继母繁漪发生暧昧关系,又与侍女四凤产生爱情,而繁漪的儿子周冲也爱上了四凤。

鲁大海成了周朴园矿上罢工工人的代表。

风雨之夜,一切真相大白:四凤和周萍得知他们竟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四凤痛苦地夺门而去,不幸触电身亡。

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侍萍和繁漪神智失常,鲁大海也离家出走了。

一个罪恶的大家庭顷刻间土崩瓦解,自私专横的周朴园永远地失去了一切。

曹禺巧妙地将一个大家庭几十年的恩怨情仇浓缩到一天,通过4 幕、两个场景来表现。

寥寥笔墨,尽展精髓,有畸形的爱恋,有突破束缚的勇气,有人情的淡漠,也有世事的艰辛和宿命的痛苦。

二、对《雷雨》片段的语用分析本文节选了《雷雨》第二幕第一场戏,鲁侍萍与周朴园不期而遇的场景。

30 年后,鲁侍萍为寻找女儿四凤又进周家,不期而遇周朴园后,内心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她利用自己对周朴园旧雨衣和旧衬衣的熟悉程度,一步步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社会地位的巨大变?w,决定这对旧情人的相遇不可能是皆大欢喜的破镜重圆;30 年的爱恨情仇积淀,也决定了他们在相逢时不可能是波澜不惊的叙述前缘。

本文从语用学的视角,来解读这对旧情人相遇时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再现模式所 引发 出不 同的叙事 结构或接 受效 果,在揭 示出不同媒介 的不同点的 同时也分析 出它们之 间的
联 系点 : 从 书面到 荧屏 电视剧 ,叙事 的结构在逐 步扩展 ,想 象也 随之逐 步得到 充 实,同时审美的距 离在缩
小 ,逐 渐 日常化 ,从 而说明 了虽然它们都生成 于书面 的深层结构 ,但不断媒介化 的叙 事造就 了不 同叙 事与
接应 点 1 、2 :交 代 了 《 雷 雨》 主要 人 物 的结 局 ,
又照应 了序幕 ,给这个遥 想 的故事 以一定 的回味 。 再看下话剧剧本的主体部分 :
第一幕蓄势 ,埋下伏 笔 ,理线头 ( 叙述 系列的
“ 迹象 ”s i g n ) 主要 的线头 或迹 象有 :主要通 过 鲁 贵与 四凤的对话 ,暗示了四凤与大少爷 的关 系 ( 买 衣料 、戒指 、半夜坐车送 回家) 为一联 系点 ,以及 大少爷与太太的暖昧关系 ( 屋子 闹鬼 :大少爷 与太 太在屋里幽会 ) ,为第 二联系 点 ,鲁大海 ( 工人代
件或 动作 是周 繁漪 吃 药 ( 煎 药 ,端 药 ,拒 药 ,逼
提供 了非常重要 的情节信息 ,让读 者基本理 清了人
物 的关 系网 ,而且为下 面的情节 进行 了预 叙。但 鲁
侍萍与周朴 园的关系 ,作者进行 了信 息的压制 与延
宕 ,到第二幕才 向读者揭开 。此 时 ,知悉程度最 高
话) ,为序幕 接应 点。繁漪 与周 冲的对话 ,得 知 的 事件 ( 屋子 闹鬼 ,周 冲喜欢 四凤 ,周萍与繁漪感情
医院看望两个年老 的女精神病 ,并通过 两个小孩姊
收稿 日期 :2 0 1 6 - 0 7 - 2 0 作者简介 :陈忠猛 ( 1 9 7 8 一
) ,男,江西进 贤人 ,南 昌师范学院外 国语学院讲师 ,主要研 究方向为 比较文学 。( 南昌 3 3 0 0 3 2 )
冲为救 四凤也触 电身亡 ;周 萍开枪 自杀 ,一 场悲剧
就此结束 。所有 的叙 事联 系点在此聚集。
根据上述情节 的归纳 ,可 以看 出第一幕 的叙 事
联 系点的发 展点。周朴 园与周 萍 的训话 ,家具从南 搬 到北 ,摆 的样子 还是 按 照 3 0年 前 的样子 ,夏天 关着 窗 ,为第二潜伏点 。此外贯穿第 一幕 的主要事
本文系南 昌师范学院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 目。 ( 项 目编号:N S T D 2 0 1比较视野中 《 雷 雨》 的跨媒介叙事分析 I V O L . 1 4 N O . 3 2 0 1 6 . 8
不 如之前 ,要去 矿上 ,喝酒 很 多 ,去 教堂 ) ,为事 件发 展点。周朴 园与周冲训话 中 ,得知鲁 大海 已被 开 除 ,未受 伤员工 未得 到抚恤 金 ,已复 工 ,为第三
l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第 1 4 卷第 3 期
I J O U R N A / O F z H E J l A N G V O C A T I O N A L A c A D E M Y O F A R T 文 章 编 号 :1 6 7 2 — 2 7 9 5( 2 0 1 6 )0 3 — 0 0 5 8 — 0 5
比较 视 野 中 《 雷 雨》 的跨媒 介 叙 事分 析 术
陈 忠 猛
摘 要 :相 同的故事 ,在 不 同的媒介 中讲述 ,必然产生各不相 同的叙事结构与接受情景。 以戏剧 《 雷雨》 为
例 ,试 图借用乔姆斯基的生成语 法概念 来比较 同一故 事在不 同的媒介 :书 面、舞 台、银幕 以及 荧屏上不 同
的读者也可 以预见矛盾 的最后 激化 。总之 ,书面的
喝) 。从第一幕我们 可 以总结 出故事 存在 的叙 事伦
理结 :
线性叙事 ,是 通 过横 轴 文字排 列 的叙 述序 列 ( s e - q u e n c e )投 射到纵 轴意义叠加 的关 系网络 ,随着 故 事 的展开 ,读者追随 阅读 的寻找叙事 的联 系点 ( 叙 事序列 因果关 系) 。而这都 是文 字在读 者脑 海 中演
段 。我们 又可 以根 据 媒介 可 以承 载 的层数 进 行 归 类 :将语 言 、声音 、文字 、图像这些 传播符号 定为
初级媒介 ;承载初级媒介 的媒介 成为二级媒 介 ;可 以承载二 级媒 介 的互 联 网 和移 动 电话 成 为 三级 媒 介 。而跨媒介叙事 主要是指 图像 、声音 、文字 等多
别和识别 工 作 ,就 是 抓住 一 切共 有 的交 流 信 息外 ( 词 语 ,句子 ) ,还要抓住一切叙 事 的要素 。 在曹 禺的话 剧 的序 幕部 分 ,作 者采 取 了 “ 间离 ” 的手 法 ( 人物都没有 具 体 的姓 名 ) 叙述 了一男 老 人来
枪) ,为第三联 系点 ;侍萍将到周公馆 ,为潜伏 点。 周繁漪 与四凤对话 ,得 到的信息 ( 房子卖给一个教 堂做 医 院 ,要 搬 家 ,老 爷 念 经 ,打坐 ,不 怎 么说
表 )与 周 家 的 矛 盾 ( 与 工 头 打 架 、矿 上 警 察 开
种媒介整合起来完成事件 的叙事 ,也 指不 同媒介 之 间 同一 事件 叙 述 的转 换 。在 此 主要 以 《 雷 雨》 为
例 子 讨 论 二 级 跨 媒 介 叙 事 如下 :


书 面 阅读 的叙 事
根 据 瓦 努 瓦 阅读 叙 事 意 味 着 读 者 要 做 特 别 的 辨
审 美接 受 。
关键词 :跨媒介叙 事 ;雷雨 ;比较 ;生成语 法
中 图分 类 号 :J 8 0 2 . 4 文献 标 识 码 :A
媒介是信息 、知识 的载体 ,人类 历史依次 经历 了语言 、文 字 、印刷 、电 子 这几 个 媒 介 发 展 的阶
弟俩 的对话 引 申 出 “ 死人 ” 的故 事 ,叙 事联 系点 1 ,而对于两个女精 神病 患者 和老人 的身份 以及 他 们之间关系还是个 悬念 ,联 系点 2 。在 尾声 ,叙 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