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声一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一

高中物理必修一

目录第一章声现象 1第二章光现象 3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7 第四章物态变化10第五章电流与电路13 第六章电压电阻17 第七章欧姆定律20第八章电功率23第九章电与磁28第十章信息的传递32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33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37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41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45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49 第十六章热和能53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56 重要的物理常数57常见的物理数值(估算用)58 物理量及其单位58物理公式59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导的原理:固体可以传声。

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

耳聋包括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者可以利用助听器听声音,而神经性耳聋者很难再听到声音。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

双耳效应的应用:立体声。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8年级上物理声现象第一节知识点

8年级上物理声现象第一节知识点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什么叫做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是声源)2、不同的发声体的发声部位一般不同。

例如:钢琴是靠琴弦振动发声笛子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哺乳动物是靠声带振动发声蝉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发声鸟靠鸣膜振动发声蟋蟀靠翅膀相互振动发声蚊子苍蝇蜜蜂在飞行时才有声音,是因为它们飞行时翅膀在振动3、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振动声音的停止: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说成“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存在并会继续传播。

)发声体是一切正在振动的固体、液体、气体4、什么是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任何固体,液体,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例子: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例子:说话吓跑游鱼说明声音在气体中传播的例子:人与人相互交谈6、真空不能传声在月球上面对面也不能直接交谈,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7、声速定义:声音在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计算公式:v=s/t (v是速度,单位:m/s),(s:传播的距离,单位:m),(t:传播的时间,单位:s)在15度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①介质种类,v固v液v气②介质温度8、声速与气温的关系①声速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0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1m/s。

气温每升高一度,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距离增加约0.6m②当空气中不同地区温度有区别时,声音的传播路线是朝低温方向的,如果上面的温度低,声音就向上传播,此时高处的人容易听到低处的声音。

8、声波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形式向四周传播(以击鼓为例,由于鼓面不断地振动,空气会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向远处传播,这与水波相似,因此我们把这疏密相间的波叫做声波。

声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于发声体的四周)9、转换法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例如:将纸屑放入发声的扬声器中,通过纸屑的跳动反映扬声器的振动;或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通过溅起的水花反映音叉的振动】(将不易直接观察到的细微小现象,通过某种方式把它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全面细致)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全面细致)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是发声停止,不是声音停止——两者有区别)。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

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2. 声音的传播a.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空气)、固体、液体(比较不同状态下介质传声的速度、优劣)b. 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种类有关。

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

3. 人耳听声的原理:(1)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 声源振动发声。

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等。

C.听觉器官完好。

人耳的结构: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振动)、听神经(传导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等的功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人耳感知声音的两个途径:A:空气传导: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B:骨传导: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3)耳聋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3.回声: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4.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转化法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中的应用探究声音的产生中所用到的方法叫转换法或者叫转换放大法。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1声音的产生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1.2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4、声速<光速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八年级生物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生物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生物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本文档总结了八年级生物课程中第一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详细介绍了声音的特性、传播和利用等内容。

1. 声音的特性
- 频率:声音的高低音调,由震源的振动频率决定。

- 响度:声音的大小,由声波振幅决定。

- 声音的音色:由声波的谐波组成,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2. 声音的传播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常见的介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

-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受到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因素的影响。

3. 声音的利用
- 声音的利用广泛应用在生活和科技领域。

- 生活中的利用:
- 语言交流:人们通过声音进行交流和沟通。

- 听力:人类通过耳朵接收声音,感知周围环境。

- 科技领域的利用:
- 音乐:声音是音乐的基础,通过不同的乐器和音色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 电声设备:如扩音器、录音机、电话等设备,都利用声音的传播和放大原理。

以上是八年级生物第一章声现象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
_请注意,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知识点以教材为准。

_。

初二物理声音笔记第一章

初二物理声音笔记第一章

初二物理声音笔记第一章物理声音笔记第一章:声音的特性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它周围的空气也会跟着振动,产生了声波,从而形成了声音。

振动的物体可以是弦乐器上的琴弦、鼓上的鼓皮、口琴中的簧片等。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一般来说,声音最常见的传播介质是空气,但也可以通过其他介质如水、固体等传播。

当声波传播到达人的耳朵时,耳膜会受到声波的作用而振动,产生了感觉,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第二节:声音的基本特性1.声音的音高声音的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频率越低,声音越低。

音高是人们对声音的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对同一声音的音高可能有不同的认知。

2.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声音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振幅越小,声音越弱。

响度是人们对声音的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对同一声音的响度可能有不同的认知。

3.声音的音色声音的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或特点,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声音来源。

相同音高和响度的声音,由于它们的谐波成分不同,其音色也会不同。

例如,钢琴的声音和吉他的声音就有明显的区别。

4.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是指声音在单位时间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在同一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通常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

第三节: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1.声音的反射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反射。

反射使声音能够绕过障碍物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也是我们能够听到远处声音的原因。

2.声音的折射当声音传播到介质的界面上时,如果介质的密度发生改变,声波传播的方向也可能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折射。

折射使得声音可以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例如在空气和水之间。

3.声音的干涉当两个或多个声源同时发出声音,声波相遇时会产生干涉现象。

干涉会使声音的响度增强或减弱,产生声音的加强区和减弱区。

初一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初一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初一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的语言、乐器、车辆的鸣笛声等都是声音的表现形式。

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本文将围绕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展开讨论。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产生同样频率的振动,从而形成声波并传播出去。

以乐器为例,当我们用手指弹奏吉他的弦或者敲击钢琴的琴键时,弦和琴键都会发生振动。

这些振动会通过各个乐器的共鸣腔体放大,然后通过空气传播出来,最终达到人们的耳朵,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

同样地,当我们说话时,声带会产生振动,这些振动也会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相应的振动,形成声音波动,并传播到别人的耳朵中。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通过介质传递的,一般来说,空气是最常见的介质。

声音通过物质粒子的振动将能量传递给相邻的粒子,造成连锁反应,使声波在介质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在一般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当声音遇到其他介质时,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

比如在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米/秒,是在空气中的约4倍。

此外,声波传播还存在着传播路径的问题。

当声波通过不同的障碍物时,会出现反射、折射、透射等现象。

比如当我们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发出声音,声波会先撞击墙壁,然后反射回来,导致我们能够听到回声。

对于声音的传播距离,通常来说,声音传播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这是因为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吸收和散射,导致声能不断减弱。

三、声音的特性除了产生和传播的原理,声音还具有一些特性,比如频率、振幅和音调等。

1. 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快慢,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

频率越高,声音听起来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听起来越低沉。

人类可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kHz。

2. 振幅:声音的振幅是指声音振动的幅度大小,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

振幅越大,声音听起来越响亮;振幅越小,声音听起来越微弱。

苏科版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梳理(超详细)

苏科版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梳理(超详细)

1.1声音是什么一、声音的产生1.探究声音的产生(转换法)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a.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固体:弦乐器中弦振动发声,如二胡、吉他、古筝;打击乐器是乐器表面受打击部位振动发声,如敲鼓,鼓面振动发声。

液体:水振动发声。

气体:管乐器中空气柱振动发声,如笛子、萧。

c.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是声源,物体一旦停止发声,就不是声源,如音响。

二、声音的传播1.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a.传声介质(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

b.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没有介质的真空不能传声。

c.固体的传声效果优于液体优于气体。

2.理想实验法(实验加推理)探究真空能否传声时,通过在空气逐步减少接近真空的环境下进行实验,得出声音越来越弱的事实后,再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真空中不能传声的结论。

三、声音是一种波(类比法)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a.疏部b.密部随着音叉的振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

2.声波a.声音是一种波,叫做声波。

b.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我们听见的回声就是声波发射形成的。

(疏部、密部)随着音叉的振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

四、声速1.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a.百米赛跑,先看见发令枪冒烟,过一段时间才听到枪声。

b.雷雨天气总是先看见闪电,过一段时间才能听见与闪电同时产生的雷声。

2.声速a.定义:声音传播的快慢b.其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c.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d.15℃是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e.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液体>气体。

f.声速随介质的温度升高而增大。

五、声能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声音可以传播能量,可以传递信息。

1.2乐音的特性一、声音的特征1.声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要点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要点 新人教版

word第一章《声现象》知识要点编号某某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 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会随之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2. 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固体、液体的传声性能比气体。

3. 真空传声。

月球上(填“有”或“没有”)空气,宇航员在月球上只能通过交谈。

4. 声以传播,叫做声波。

三、声速1. 用声速来描述。

2. 声速的大小等于声。

速度= ————,其数学表达式为:。

3. 声速的大小跟和有关。

4. 多数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最,在液体中较大,在气体中最。

5. 记住:15º时空气中的声速为m/s。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 人耳的主要构造:耳廓、外耳道、、、耳蜗等。

2.人们感知声音的过程是怎样的?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3. 耳聋的原因:在声音传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人都会失去,引起耳聋。

4. 耳聋的分类:耳聋和耳聋。

5. 骨传导:声音经过、传到,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6.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耳的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耳的、及其它特征不同,常用来判断声源的,这就是双耳效应。

7. 双声道立体声和多声道立体声:利用只话筒和只扬声器可听到双声道立体声;利用只话筒和只扬声器可听到多声道立体声。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大特性,分别是、和。

一、音调1. 音调:人感觉到的叫做音调。

2. 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

3. 频率:叫做频率。

频率用字母表示,单位为,简称,符号为。

例如:20Hz表示。

4. 发声体振动越快,频率就越,音调就越;反之,发声体振动越慢,频率就越,音调就越。

5. 超声波:人们把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人耳听不到)。

6. 次声波:人们把的声音叫做次声波(人耳听不到)。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一部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
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中考物理精讲)专题01 声现象(讲练)

(中考物理精讲)专题01  声现象(讲练)

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1￿￿声现象1复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速及不同介质中的声速特点;超声波和次声波;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会:分辨生活中声音的特性的例子;判断声音的利用类型。

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及其特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方式;噪声的概念。

掌握: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和噪声防治方法辨别和分类。

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有关声现象。

2一、思维导图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

要点诠释:1.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音在15℃中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3、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4、声速<光速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 s.二、声音的特性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3、乐音和乐器(1)打击乐器(鼓、锣):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打击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弦乐器:弦长、粗、松,音调低;弦短、细、紧,音调高.(3)管乐器: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应用:暖水瓶灌水时,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三、声音的利用1、回声(1)形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小的障碍物会绕过去,遇到较大的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2)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人耳分清前后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听起来更响亮.因此,在一般条件下,我们距离障碍物至少17m才能听到回声.(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3)应用:回声测距,如测海底的深度等等,在利用回声现象求人距离声源的距离时,如果用s表示距离,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声速,则s=vt/22、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听到声音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声源,介质,良好的听觉器官.(2)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了解)(3)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形成听觉;(4)耳聋: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不可能听见声音);(5)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听见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6)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的方向(听见立体声);立体声: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至少要将两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 3、其他利用(1)传递信息(交谈,医生查病时的听疹,B超,敲铁轨听声音,回声定位,利用声纳系统探知海洋的深度、探测鱼群,利用回声测距离,雷声预示着雨的到来等等)(2)传递能量(清洗钟表等精细仪器,超声波除结石,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题:1、大雪后,感觉四周寂静,雪多孔,以及会堂,影剧院的墙壁凹凸不平的原因都是:减弱声音的反射,避免回声对原声的干扰.2、敲击腹部来判断是否有积水称为叩诊,利用的是声音的音调.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见课本25页.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防止噪声产生:安装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的传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戴耳塞)。

高一物理声音知识点

高一物理声音知识点

高一物理声音知识点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传达信息、产生美妙的乐曲和引起共鸣。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与声音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本文将就高一物理声音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空气的分子也会随之振动,从而形成一个像波纹一样的扩散传播。

常见的声源包括声带、乐器、音响等。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需要介质的存在,它可以传播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各种介质中,但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三、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衡量声音高低的特性,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

2.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衡量声音大小的特性,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声音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声音响度越小。

3. 声音的音质:音质是声音的独特特性,使我们能够区分不同的声音来源。

不同的乐器、人的声音和环境的回声等都有不同的音质特点。

四、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多种路径,包括直达径、反射径和绕射径。

直达径是声音直接传播到达接收者的路径,反射径是声音在障碍物上反射后传播到达接收者的路径,而绕射径则是声音绕过障碍物后传播到达接收者的路径。

五、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当声音遇到光滑的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即声音从障碍物上反弹回来。

当声音反射回来的时间小于0.1秒,并且声音强度足够强,我们就能听到回声,这就是回声现象。

六、声音的吸收和噪声当声音传播到柔软的固体表面上时,一部分能量会被吸收而减弱,这称为声音的吸收。

噪声则是指产生杂乱、不适宜的声音,它会给我们带来不良影响,如影响工作效率和人体健康等。

综上所述,高一物理声音知识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对声音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高一物理声波知识点

高一物理声波知识点

高一物理声波知识点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通过介质中的分子振动传递能量的波动现象。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声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声波的概念、特性、传播和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声波的概念及特性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的一种波动。

其振动的源头可以是声源,例如乐器演奏、人类的声带振动等。

声波传播需要介质,常见的介质包括空气、水和固体等。

声波的主要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和波长。

1. 频率:声波的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传播波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音调尖锐;频率越低,声音越低音调低沉。

2. 振幅:声波振幅是指声压波动的最大值,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强度。

振幅越大,声音越大;振幅越小,声音越小。

3. 波长:声波的波长是指在传播中一个完整的波动所占据的空间距离。

波长和频率有关,频率越高,波长越短;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二、声波的传播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其传播方式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

1. 纵波传播:纵波是指波动方向与能量传播方向相同的一种波动。

在纵波中,介质中的分子在振动时沿着与能量传播方向相同的方向振动。

例如,声波在气体中的传播属于纵波传播。

2. 横波传播:横波是指波动方向与能量传播方向垂直的一种波动。

在横波中,介质中的分子在振动时垂直于能量传播方向振动。

例如,水面上的波浪就是横波。

三、声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或介质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

1. 反射现象: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或介质边界时,部分能量会返回原来的介质中,形成反射波。

例如,我们能够听到在墙上发出声音后返回的回声,这就是声波的反射现象。

2. 折射现象:当声波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等性质不同,声速也会发生变化,导致声波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这种现象称为声波的折射。

3. 衍射现象:当声波遇到细缝、小孔或物体边缘时,波动会绕过这些障碍物并向后方散射。

这种现象被称为声波的衍射。

例如,我们在听到来自门外声音的同时,声波就经过了门缝的衍射。

物理声音的知识点

物理声音的知识点

物理声音的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振”字,一定不要写成“震”!2.振动停止时,发声停止,但是此前发出的声音依然向远处传播,直到能量耗尽。

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但是声音能够被人听到却需要很多条件:要有声源,要有传声介质,响度要达到一定程度,频率要在人耳能听到的范围之内(20Hz-20000Hz)。

4.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声音也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一般情况下声速满足V固大于V液大于V气,要注意有例外,比如软木中的声速接近于空气中的声速。

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5.本章有两个最重要最常考的实验:一是“真空罩中的闹钟或者手机铃声”;二是“音叉弹开乒乓球实验”。

这里说明一下:首先:“真空罩中的闹钟或者手机铃声”实验是“实验事实+科学推理”!因为我们无法做到绝对的真空,所以最后一步“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只能通过科学推理得出。

其次:“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只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罩中的手机铃声”可以说明两点:(1)“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2)不断抽气过程中,声音的响度变小,但是音调不变!关于“音叉弹开乒乓球实验”,要知道,其作用可以用来得到两个结论:“验证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者都用到了一个很重要且常用的科学方法——“转换法”!前者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了乒乓球放大了的振动;后者是把响度大小转换成了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6.人耳听到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也就是人与障碍物的距离在17m以上时,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得原声加强!7.一定要注意“回声测距”及其类似题(激光测距),由于需要测量的是单程距离,而试题中给出的往往是双程的总时间,所以,当声速与时间相乘时,得到的是双程距离,所以要求出单程距离,则必须除以2。

(物理)物理声现象(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物理)物理声现象(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物理)物理声现象(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我来也。

”此时发生的情况是()A. 和正常时一样B.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也来我”C. 小李什么也听不到D.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我来也”【答案】B【解析】【解答】由于声速小于小华追小李的速度,在小华追小李的过程中,他会听到自己的声音,但先听到的是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的是先发出的声音,因此他听到的声音是“也来我”;小华追上小李后,小李停止前进,声音传到小李位置处,小李可以听到小华的声音,是“也来我”,故B符合,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人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0.1m/s,运动相同的的路程,人步行需要的时间小于声音的传播时间,进行分析即可。

2.如图所示,拨打悬挂在广口瓶内的手机,听到手机来电铃声,同时看到手机指示灯亮,然后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下列相关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 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B. 铃声中有古筝在演奏,是根据“音色”辨别的C. 根据声音逐渐减小,可以推断真空不能传声D. 根据指示灯一直闪亮,可以推断真空能够传播电磁波【答案】A【解析】【解答】解:A、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B、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C、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说明空气介质在减少时,声音变小到消失,充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D、我们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属于光信号),这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A.【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如图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传声筒”这件展品,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C. 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D. 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答案】B【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不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介质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B正确;C、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和空气传来的,故C不正确;D、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时,从身体到听诊器通过鼓片收集振动产生的声音,利用的是固体传声;然后通过橡皮管里空气传达到双耳听孔,利用的是气体传声.所以听诊器同时利用了固体和气体传声两种方式.传声筒的原理与此相同,也是利用的固体和空气传声,故D不正确.故选B.【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在介质中是以声波形式传播的.4.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B. 哨声是一种波C. 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D. 哨声不能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哨声是一种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故B正确;C、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C错误;D、哨声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3)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4)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D.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答案】C【解析】【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故C正确.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6.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答案】C【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7.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可以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B. 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 人走向由平面镜制成的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变大D. 用遥控器遥控电视频道时,通常利用了红外传感器【答案】 C【解析】【解答】A、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减少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人走向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不变,C符合题意为答案。

初一物理声音与光

初一物理声音与光

初一物理声音与光初一物理声音与光声音与光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声音作为一种机械波,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而光则是一种电磁波,以光速在真空中传播。

本文将探讨声音与光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声音的特性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其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等。

在空气中,声音以分子间的碰撞形式传递,通过物体的震动产生。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以下特性:1.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每秒340米,而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则更快。

因此,我们在空气中可以听到声音传播的明显延迟。

2. 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声音的频率决定了我们听到的音调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振幅则决定了声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频率和振幅的组合产生了我们能够听到的不同声音。

3. 声音的反射与折射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当声音遇到光滑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后的声音可以达到我们的耳朵。

而当声音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导致声音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二、光的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形成。

光既可以以粒子的形式(光子)独立传播,也可以以波的形式传播。

光的传播不依赖于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光的特性如下:1. 光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最快速度,约为每秒300,000公里。

它的速度快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到传播的延迟。

光的传播速度也决定了我们看到事物的位置与时间有微小的偏差。

2. 光的衍射和干涉光在遇到狭缝或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导致光的扩散。

此外,光波之间的相遇也会导致干涉效应,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图案。

3.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遇到平滑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后形成我们观察到的物体的影像。

而当光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导致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

三、声音与光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声音和光的应用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以下是两者的一些常见应用:1. 声音的应用声音的传播特性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对话、音乐等方式进行沟通和享受。

初一物理声音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物理声音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物理声音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对于初一物理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初一物理中关于声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全面了解声音的本质和特征。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跟随振动,形成了声波的传播媒介,从而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常见的声音产生方式包括:1. 物体的弹性振动:例如各类乐器发出的声音,皮筋、琴弦等的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振动过程中,能量不断传递给空气分子,从而形成声波。

2. 气体的振动:例如声带的振动。

声带是喉咙中一对弹性组织,当我们出声时,气流通过声带,声带开始振动,产生声波。

3. 流体的振动:例如喷泉的水流声、风的响声等。

流体中颗粒的振动也会产生声波,使我们听到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的震动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声波传播过程中的特点有:1. 声波的直线传播:声音会沿着直线传播,在无遮挡的情况下,声音的传播距离相对较远。

2. 声波的机械性:声波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无介质则无法传播。

在太空等无空气的环境中,是听不到声音的。

3. 声波的长波程:对于低频声音来说,波长较长,声音穿墙效果较好;而高频声音的波长较短,容易被障碍物阻挡。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有许多特性,包括音量、音调、音质等。

1. 音量:音量是声音的强弱程度,与声音传播的能量大小有关。

我们通常用分贝(dB)来衡量音量,分贝数越大,声音越大。

2.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程度,与声波的频率有关。

频率高的声音听起来较尖锐,频率低的声音听起来较低沉。

3. 音质:音质是指声音的质地,它使不同的声音听起来有所区别。

人的声音、乐器的声音等都有独特的音质。

4.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四、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生活中有丰富的应用,具体包括:1. 通信:声音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工具,电话、广播、电视等都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传递。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

图3-1-1 一:声音的产生 (一)基础知识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3:如图3-1-1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二):巩固习题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_______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鼓敲击得越响,会看到________现象,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3:请从图中选择一幅图片,根据图片情景提出2个物理问题,并作回答.示例:问题:以树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回答:小女孩与树的相对位置在改变,以树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答案:1:B2:沙粒被弹起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沙粒会弹得越高。

说明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震幅越大,响度越大。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基础知识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2:介质不同声音的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二):巩固习题1.右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 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2.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时,手机中的发声体在_____________。

能判断出与我们通话的人是谁,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如图所示,把一手机设置为响铃状态,放进真空罩中,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罩内手机信号灯闪烁,但我们听不到手机的铃声,可见电磁波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声音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08•莆田)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2010•乐山)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3、吹笛子的人,手指在笛孔上不断改变位置,即可吹奏出美妙的音乐,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吹笛子时是嘴发出的声音B、吹笛子时,是笛杆振动发声C、吹笛子时是笛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D、手指移动改变了笛子的音色4、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5、用细绳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的目的是()A、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B、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C、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D、研究声音传播是否需要介质6、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7、下列物体不是声源的是()A、飞行的蜜蜂B、运转的马达C、张紧的橡皮筋D、演奏的手风琴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演奏二胡时,弦在振动B、鸟鸣是靠鸣膜的振动而产生的C、收音机发声时,喇叭在振动D、宇航员在月球上声带不能振动,所以不能发声9、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A、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B、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C、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D、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10、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尽可能延长,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1、闲暇时,很多人都喜欢通过吹口哨来消遣.口哨声主要是由()A、声带振动产生的B、气流振动产生的C、鼻腔振动产生的D、胸腔振动产生的12、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将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13、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大家都期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在人们敲响打钟后,会发现虽然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A、大钟的回声B、虽然停止敲击大钟,但是大钟仍然在振动C、人的听觉“延长”了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周围的空气在振动14、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A、声音被手挡住了B、声音被手吸收了C、琴弦的振动变小了D、琴弦的振动停止了15、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A、大钟的回声B、大钟在继续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缘故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二、填空题(共10小题)16、(2010•南平)今年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积极进行营救,遇难矿工采取有效自救措施,如敲击钻杆使钻杆振动发出声音,让救援人员及时发现.17、(2010•济宁)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发声体在振动(或发声的纸盆在振动).18、(2010•东营)如图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19、(2009•黔东南州)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使其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振动可以产生声音.20、(2009•达州)同学们上音乐课时,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振动,悠扬的歌声传得很远是通过空气振动传播的.21、(2007•重庆)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的耳朵.22、(2007•安徽)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是树叶在振动.笛子等管乐器发出动听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23、(2005•顺义区)小提琴发出悦耳的声音时,琴弦在振动.24、(2004•北碚区)请举一例说明物体振动能发出声音: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25、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发生的,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要使一面正在发声的钢锣停止发声应该:用手捂住铜锣使其不再振动.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08•莆田)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考点:物理学方法;声音的产生。

专题:转换法。

分析:(1)“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从表面上看无法区分,可以借助乒乓球的振动来观察,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乒乓球的振动,这种探究方法就是“转换法”;由此分析选项A、B、C都不正确,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2、(2010•乐山)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考点:声音的产生。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解答:解:当扬声器发声时,纸盒会振动,所以纸片会跳动;发声的音叉会振动,所以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是树叶在振动;由这些现象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条件进行分析解答.3、吹笛子的人,手指在笛孔上不断改变位置,即可吹奏出美妙的音乐,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吹笛子时是嘴发出的声音B、吹笛子时,是笛杆振动发声C、吹笛子时是笛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D、手指移动改变了笛子的音色考点:声音的产生。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以及笛子发声是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②音色即音品,反应声音的特征.解答:解:吹笛子的人,手指在笛孔上不断改变位置,相当于改变了管内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就改变,所以能发出美妙的音乐.手指的移动只会改变音调,而不会改变音色.故A、B、D错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笛声是怎样产生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4、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考点:声音的产生。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解答:解:当音叉发声时会振动,所以如果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可以感觉到音叉的振动;故选A.点评: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5、用细绳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的目的是()A、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B、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C、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D、研究声音传播是否需要介质考点:声音的产生。

专题:实验题;转换法。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可以把音叉发声时的振动转换成乒乓球的振动.解答:解:用细绳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用了转换思想,把不易观察的音叉振动转换成乒乓球的振动,所以这是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选项B正确;故选B.点评:知道一些实验情境探究的目的是物理探究的基本知识,必须掌握.6、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考点:声音的产生。

分析:吹气球时,气球内的气体受气球的限制,气球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也正是因为这样,气球才能吹鼓.当气球因某种原因爆破,气球内的空气在爆破的一瞬间迅速膨胀,与外界空气激烈碰撞,空气振动发出声音.解答:解:A、球皮被吹大时,由于球皮发生形变而引起球皮振动产生声音,但这种声音很小;B、吹气时,当气被吹进去以后,就会和球内的气发生碰撞振动产生声音,但这种声音也是很小;C、破裂时,球皮的形状会立即发生变化,恢复到原状引起振动产生声音,但不是“嘭”的一个大响声;D、球破裂时,球内的气体冲出来,与外界空气激烈碰撞,空气振动产生声音,发出巨大的故选D.点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般试题中,往往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而这道题考查的是声音是由哪个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7、下列物体不是声源的是()A、飞行的蜜蜂B、运转的马达C、张紧的橡皮筋D、演奏的手风琴考点:声音的产生。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解答:解:飞行的蜜蜂、运转的马达、演奏的手风琴都在振动,所以都能够发出声音,只有张紧的橡皮筋没有振动,所以不能够发出声音,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演奏二胡时,弦在振动B、鸟鸣是靠鸣膜的振动而产生的C、收音机发声时,喇叭在振动D、宇航员在月球上声带不能振动,所以不能发声考点:声音的产生。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解答:解:A、二胡发出声音,是弦在振动.故A正确.B、鸟鸣是靠鸣膜在振动.故B正确.C、收音机发声时,喇叭在振动.故C正确.D、宇航员在月球上声带能振动,听不见声音是由于月球上没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9、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A、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B、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C、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D、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考点:声音的产生。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根据飞行物一般都是由翅膀振动发声的进行分析.解答:解: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由蚊子翅膀的振动产生的,因此A选项正确;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10、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尽可能延长,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声音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