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二轮复习——城市化

合集下载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题型研究+主观题方法指导主观题方法指导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题型研究+主观题方法指导主观题方法指导

(三) 专项训练1. 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缩小城乡差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材料二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主义就与国家的演进联系在一起。

其城市的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大城市的规划要遵循“奉行天道”的原则。

唐宋时期,中国的城市主义正在汲取新的营养,有了新的内容。

唐代通过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业性的大都市日益繁荣,如扬州、益州;宋朝鼓励贸易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发展,如广州、漳州、泉州……然而到了1600年左右,从漳州的码头和货栈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

——摘编自《全球城市发展史》材料三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市迅速扩张,另一些地区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

19531975年中国的人口迁移(估计)——摘自薛风旋著《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材料四现在,中国城镇化的大门给农民打开了,农民可以进城从事二三产业,而留在农村的,通过适度规模经营,都可以增收致富。

现在每年有一千多万农民转移到城镇,这是必然的趋势。

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城镇化不能靠摊大饼,还是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

还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

——摘自人民网(两会李克强答记者问)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隋唐城市分布的特点。

(2) 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功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前后中国城市活力“开始消散”的主要原因。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分析阻碍19531975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及对社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4) 根据材料四,归纳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是什么。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从20世纪80年代始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总体趋势。

2. 2013年,《南方周末》《炎黄春秋》等报刊杂志推出“中国梦,宪政梦”的政改方向。

【江西专用】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训练(1)及答案解析

【江西专用】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训练(1)及答案解析

高频考点训练(一)时间:25分钟分值:100分每日必练 15分钟限时训练1.(2013·天津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裨(bì)益窠.(kē)臼偌.(nuò)大潜.(qián)移默化B.发轫.(rěn) 烘焙.(pãi)禀.(bǐnɡ)赋既往不咎.(jiù)C.臧否.(pǐ) 契.(qiâ)合澄.(chãnɡ)澈乳臭.(xiù)未干D.造诣.(yì) 编纂.(zuǎn)泊.(bó)位游目聘.(chěnɡ)怀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字和形近字。

A.“偌”,读ruò,区别于“诺”(读nuò)。

B.“轫”读rân,“焙”读bâi。

C.“契”读qì,区别于“锲”(读qiâ)。

答案 D2.(2013·四川省雅安市第三次诊断性考试)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歉收照相计日成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B.奖掖起迄众口铄金身在江湖,心驰魏阙C.诟骂凋敝斐声文坛言者无罪,闻者足诫D.雾霾蛰伏茕茕孑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解析A.“计日成功”中“成”改为“程”。

B.“迄”改为“讫”。

C.“斐”改为“蜚”,“诫”改为“戒”。

答案 D3.(2013·山东省济南市5月针对训练)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在本次人代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未来发展规划,为我国经济的繁荣________出了更加美好的发展远景。

(2)我外交部发言人就日本国会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表示,________中方敦促日方切实反省侵略历史的表态和承诺,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国际社会。

(3)领导看望因芦山地震而导致双腿截肢的这位病人时说,________身体受到了严重摧残,________要努力坚持下去,使生命变得有光彩。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三 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12 区域发展与联系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三 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12  区域发展与联系

专题十二区域发展与联系区域农业发展[典题例证明思路](2013·高考北京卷)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2)东北平原()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思路分析】1.获取信息要准确(1)设问信息明确思路第(1)题,主要考查图中某地的地理现象。

解题思路是先在图中确定位置然后分析其地理现象的正误。

第(2)题,主旨词是“东北平原”,主要考查东北平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解题思路是回忆有关东北平原的地理特征,与四选项加以对比分析。

第(3)题,主旨词是“主要原因”,限定词是“人口迁入东北地区”和“20世纪50~70年代”。

解题思路要结合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背景来分析。

(2)图表信息抓住关键2.常见误区要避免误区一:甲地是我国陆地上最东点,误认为是日出的最早地方。

误区二:我国内外流域的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或200 mm等年降水量线,但并不说明大兴安岭就是内外流域的分水岭。

【自主解答】(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规律方法巧运用]1.农业开发问题(如东北农业区开发)的分析思路(1)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对优势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在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2)常见农业区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典型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方向农耕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过分注重耕作业,忽视了多种经营,从而使农耕区生态退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之路;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建绿色农产品基地牧区内蒙古高原、青海牧区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保护草地、建人工草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林区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只采不育、资源衰退、生态环境恶化采育结合;对林木产品进行深加工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农业技术水平高南疆我国最大长绒棉基地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需求量大海南岛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昆明花卉种植业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低温并非对农业全是有害的低温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但冬季低温不利于病虫的越冬,使该区域病虫害较少,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同时低温有利于土壤中营养物质的积累,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014高考地理人教版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2014高考地理人教版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问题
优势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政策优 势;③侨乡优势;④发达国家 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 期
第一阶段 主导 产业 特点 原因 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 业等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 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 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第二阶段 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C.②③
D.②④
考查二 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2·福建高考)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
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答案:
(1)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 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增强;
(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B.①④
三、能力突破
(一)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的方法 一般而言,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 要动
另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助推器”, 城
四、备考指津
1.备考要点
2.趋势预 测 利用某地城市化的有益经验,探索新的城市化措 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 措施主要
谢谢您的观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教案5(城市与城市化)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教案5(城市与城市化)

第1课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最新考纲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考点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布[知识整合]1.城市土地利用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分区(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2)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征及区位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含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城市地域结构。

(2)影响因素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经济、社会、历史、行政四方面,它们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深度思考]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影响经济因素:通过地租的高低影响城市功能分区。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通达度和距市中心的远近。

(1)交通通达度:城市不同区域,交通的通达度不同,土地租金存在相应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2)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地租高低影响【误区警示】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用地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用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即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方法3.常见地租曲线图的判读考查城市中地租变化的图像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要在理解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读图方法仔细分析,这往往成为题目解决的关键点所在,常见类型如下所示:(1)坐标图横坐标表示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纵坐标表示地租水平;曲线上的某点表示在某距离条件下,地租水平的数值。

(2)立体图(3)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在判读这类图时,注意抓住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这两个方面。

从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面看,一般在地租高峰处和次高峰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区域形成工业区。

城市化知识复习2

城市化知识复习2

第二产业
城市人口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练习8】读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我国目前城市化正处于 大城市化 和 郊区城市化 阶段,结果是 使城市得规模不断扩大。 2)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城市中心区地价昂贵; 环境污染严重。
【高考真题】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 题日益突出。根据所给资料,结合知识,回答:
2、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3、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 4、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5、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 6、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练习13】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 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 右图(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 比较),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 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2)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 A.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B.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 C.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 D.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
主要表现 环 境 质 量 下 降 成因 危害 整治措施
大气 环境
水 污染 固体 垃圾 污染
居民燃煤等排出的烟 尘,工矿排放的烟气,交 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 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工业生产发展、建设 规模苦熬大、居民消 费水平提高,产生大 量垃圾
使城市环境质量日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 益下降,危害人体 较重的企业,实行集 健康 中供暖,建隔离带
A. 天然调蓄能力强 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B.城市热岛效应 D.植被覆盖率降低

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2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讲城市化

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2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讲城市化

第2讲城市化地区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时间1.2.地区差异(1) 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 (2)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影响(1) 有利: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2) 不利: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 _ 题。

2. 生态城市建设(1)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 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 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灵犀一点:城市化不仅对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双重影响,而且对人文地理环境也产生重要 影响,如对土地利用方式、居民类型及从事产业、信息和交通通达度、文化观念等都会产生 影响。

1_ J L///// / :归纳探究 -M一、城市化1. 2. 含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L ________ (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驱动力'___________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来表示。

衡量指标: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来了 的变化。

(2) 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 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

特别关注: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3. 4. 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城市人H 比重底100- SO 60 40 20(填字母)阶段。

_ (填字母)阶段。

下降,甚至出现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 “S ”形曲线。

如下图所示。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备考2014广东专用2013版高中地理222城市化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新人教版

备考2014广东专用2013版高中地理222城市化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新人教版


发展缓慢
【误区点拨台】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不合理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过度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 (1)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超过了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 设施落后,这种类型在南美洲国家表现突出。 (2)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城市化不利 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或B来自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 有利: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不利: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________下降,
2.生态城市建甚设至出现_________问题
环境质量
(1)发展_____________环建境筑污和染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_________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光污染、辐射污染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 城市交通问题
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 城市住宅问题
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 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 (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
低污染的节能
自然景观
【点睛】城市化不仅对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双重影响,而且对人文地理环境也 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土地利用方式、居民类型及从事产业、信息和交通通 达度、文化观念等。
进程
生态城市
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问题导引】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有何不同? 2.发达国家为什么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 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 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 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浙江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考练大冲关专题18城乡规划(含解析)

(浙江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考练大冲关专题18城乡规划(含解析)

专题18 城乡规划(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列问题。

(20分)(1)影响该城市形成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4分)A.铁路B.旅游C.河流D.工业(2)P、Q、M三个住宅区中属于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试述判断理由。

(8分)(3)该城市计划在甲、乙两地中选一地发展卫星城市,你认为哪地更合适,理由是什么?(8分) 解析(1)该城市位于两河交汇处,可推知该城市形成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河流。

(2)高级住宅区应拥有优美的环境,临近文化区,位于河流上游,故选P。

(3)卫星城市选址应考虑离主城区较近,交通便利,环境较好,故选乙地。

答案(1)C(2)P P位于河流的上游,水质好;临近文化教育区;临近旅游观光带,环境优美。

(3)乙地因为离主城相对较近,且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地带,离机场近,交通便利。

2.(2013·浙江宁波一模,自选模块,11)读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1)该城市拟开发新居住区,选址较合理的是 ( )。

(4分)A.城市东北侧 B.城市东南侧C.城市西南侧 D.城市西北侧(2)说出该城市的布局形式。

(4分)(3)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应将石化、化肥等重污染工厂搬迁到A、B、C、D、E五区中的哪个区?(4分)(4)目前因资金等问题搬迁难度大,现又准备对C区街道进行改造,则应重点拓宽哪种走向的街道?说明理由。

(8分)解析(1)该城市西南侧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且离工业区较远,污染少,是新居住区的合理选址。

(2)由图可以看出,该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布局集中紧凑,属于集中紧凑式的布局形式。

(3)石化厂、化肥厂严重污染大气,应布局在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向,由风频图可知,E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故选E。

(4)由风频图可知,该城市7月盛行东南风,拓宽西北—东南走向的街道,能顺着东南风的方向,加快东南面化工区大气污染扩散速度,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同时又能保证街道两侧建筑物有较好的光照条件。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届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图文转换(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届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图文转换(完美整理版)

2014届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图文转换基础知识0305 1544:2014届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图文转换(时间:60分钟分值:84分)1.右图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图徽,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该图徽,并说说它的寓意。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以及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答此题,在关注主图案的同时,还要注意审读文字,准确理解构成该图徽的各种元素,领会它们所体现的设计意图。

答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图徽由一只艺术化的凤凰和中文“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以及英文“AIR CHINA”字样构成。

图徽的主图案是凤凰,具有吉祥、圆满、祥和、幸福的寓意,寄寓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员工服务社会的真挚情怀和对安全的永恒追求。

2.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6分)(1)请用一句话概括漫画的内容。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以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前提就是读懂漫画,阐述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的看法,应从中国的教育现状谈起,如今在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批评学生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对于新规,许多人纷纷质疑:教师管学生天经地义.何须授权?这幅漫画讽刺性较强,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提醒考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也应多关注社会现实。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二 人文地理事物的问题与区位理论——专题06 人口、城市与交通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二 人文地理事物的问题与区位理论——专题06  人口、城市与交通

专题六人口、城市与交通人口与人口问题【典题例证明思路】(2013·高考浙江卷)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A.①B.②C.③D.④【思路分析】1.获取信息要准确(1)设问信息明确思路第(1)题,设问是“世界人口变化过程”,解题思路是从图中获取相关变化的信息。

第(2)题,主旨词是“代表北美洲的”,解题思路是首先必须明确北美洲从1950年~2010年的人口变化特点,然后对照图中曲线进行对比分析。

(2)题干信息捕捉词语从题干中可获取图中五条折线是代表世界、亚洲、欧洲、非洲和北美洲的人口变化过程,由此可将它们分成两大类,即经济发达的地区,如________和________洲,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如________洲和________洲,这两类地区在人口增长方面的特点差异很大。

(3)图表信息抓住关键2.常见误区要避免该图为四方坐标图,判读难度较大,要避免判读失误,首先要看懂四个坐标轴的含义及大小排列;其次要明确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并能在图中找出来;再次要结合图例,明确变化规律。

【自主解答】(1)________(2)________[规律方法巧运用]1.人口增长模式分析(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利弊影响分析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2)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技巧2.不同人口问题的影响和对策模块二人文地理事物的问题与区位理论 高考总复习第二轮·地理(福建专用)3.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主要指“气(气候)”“水(水源)”“土(土壤)”“产(矿产)”。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这世界近代史二教师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这世界近代史二教师用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①、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同资产阶级的坚决斗争,才能获得自身解放。

②、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

同时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③、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它还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三大理论和实践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巴黎公社(1)、巴黎公社的成立:1870年,普法战争战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在这特殊的历史时刻,巴黎人民自发的组织武装起义,试图建立工人阶级政权。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2)、革命措施:政治:废除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的政权,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8小时工作制等。

(3)、经验教训: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丰富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教训: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结果导致公社的最后失败。

公社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高三地理复习备考计划

高三地理复习备考计划

2014级高三地理复习备考计划张建权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新一轮高考复习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着社会各界的期盼,针对明年高考的各方面工作早已经全面展开。

经过向地理组各位老师的请教、协商,我在这里代表地理组的几位同仁向各位对地理复习的一些计划、安排向各位作汇报,敬请批评、指正!一、指导思想以考试大纲,以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学生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夯实基础,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

二、备考依据:地理教材,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及相关练习,《区域地理》,《重庆市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以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天利38套单元专题练习等。

三、工作目标: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

(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

四、具体措施:(1)钻研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高考考试大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着眼教材,建立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1、分析考纲,把握考纲变化。

2、全面了解教材,把握重点。

3、突出主干,落实基础。

知识系统化。

4、注重总结。

特别是地理事物、现象规律分析。

(2)研究历年高考试题。

每位老师都要对近十年的高考题进行研究,要将高考题做全、做透、做通。

要注意搜集高考信息,了解高考动态。

(3)精心组织教学:1、备课:。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课,要在把握高考方向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备课。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构造和地球板块运动地球由核心、地幔、地壳组成,地壳分为洋壳和陆壳。

地球板块运动是指地球表面的洋壳和部分地壳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运动,并且不断变化。

板块运动主要表现为板块的分裂、漂移、对撞和碰撞等现象,产生了许多地形地貌和灾害。

2. 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

气候与经纬度、地形、海洋、大气等因素密切相关。

气候变化是指过去所谓“常态”气候环境发生变化,如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板块活动等都会影响气候变化。

3. 远古时期地球的地质演化和地貌形成远古时期地球存在许多不同的地质作用,如地壳变动、火山爆发、地震等。

这些作用影响了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成,如山地、平原、盆地、岛屿等。

其中,古生代的地球演进主要指的是生命的进化和古生物存活的环境。

4. 三大自然区和地理环境特征地球根据不同的气候和植被类型划分为三大自然区,青藏高原以西为寒温带自然区,亚热带自然区以及热带自然区。

每个自然区都有其特殊的生物、植物和生境,由于不同自然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不同自然区间的生物和植物相互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5. 资源与环境资源的来源主要分为人造资源和自然资源两类。

资源越来越短缺是由于过度开发和使用。

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矿产资源的耗竭等问题。

这些因素的加剧将导致生态平衡和社会稳定性的持续恶化。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分布和迁移是指人口数量和增长趋势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和移动情况。

人口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以及政治文化等因素紧密相关。

例如,自然环境使得区域人口疏散或聚集;经济与工业发展需要大规模劳动力的迁徙等。

2.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指具有行政、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中心等功能的居住地区。

城市化是指人口、技术和经济等因素在城市钻研的规模和数量的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加速,但其影响也会在环境、资源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挑战。

3. 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和差距城市与农村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差距。

2014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城市化

2014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城市化

(1)城市热岛效应 (1分)有利于低空污染空气的扩散(1分) (2)空气对流上升运动强烈,(1分)凝结核多,(1分)水汽容易 凝结(1分) (3)能净化流向市内的空气,(1分)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1 分) (从调节大气温度、湿度方面回答也可) (4)逆温(1分) 不利于低空污染空气的扩散,(1分)进而加重 城市的大气污染(1分)
固体垃圾污染
垃圾堆放场
项目 固体垃圾污染
来源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举例
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塑料袋、 易拉罐、废电池等
噪声污染
项目
噪声污染
来源
危害 举例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人体健康 工厂、施工场地的机器声,车辆的噪声、商店中 的音响发出的噪声等
时期(年)
1985~ 1990
1990~ 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 增长率(%) 城市人口年均 增长率(%)
6. 49
3. 77
5. 72
4. 28
6. 22
3. 79
国家 类型
与经济 所处 起步 目前 发展 发展水 阶段 时间 速度 水平 平 后期 中期 加速 早 慢 高 相适应 不相 适应
2.关于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65~2005年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 B.197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慢于世界平均水平 C.1985~199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D.199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 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 (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 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 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及科教文化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及科教文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及科教文化一、选择题1.(2013·江苏·6)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

”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生活变迁——大众媒体。

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从题干材料: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可知强调报纸的教化作用。

A、B、D三项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是错误的解读。

故正确答案选C。

2.(2013·梅州)1894年7月2日,一商行在《天津早报》中登有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

”此广告反映出()A.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C.报纸功能出现刊登广告的新变化D.社会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答案] D[解析]据题干商行的广告,可判断仅是反映出饮食上的变迁,选D项;A 项说法绝对化;B项题干未反映;C项“新变化”说法是错误的。

3.(2013·山西模拟)《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

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

”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A.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B.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D.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答案] C[解析]根据题干提示“自行车的引进成为时髦男女追求时尚的一种反映”并不能从根本上说明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根除,它的范围还很小。

4.(2013·咸宁)1903年出版的《女界钟》一书中,呼吁妇女应得入学、交友、营业、掌握财产、出入自由、婚姻自主和参政等7种权利,提出“爱自由,尊平权,男女共和”的主张。

2014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课件23城市化

2014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课件23城市化

返回
◆地理•必修2•(配人教版)◆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 化水 平
高低
高(70%)
低(40%)
原因
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 带动城市化进程
起步晚,经济发展 水平低,农村人口 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 化与 经济 发展
关系 原因
相适应
不相适应
农业向现代化发展,大批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人口增长过快,农
特别提醒: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成为城市人口, 是 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之一,但发达国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 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产生的,而发 展中国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则主要是农村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地理•必修2•(配人教版)◆ 读下图,回答(1)~(2)题。
返回
◆地理•必修2•(配人教版)◆ 2.标志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地理•必修2•(配人教版)◆
3.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表现为推力和拉力 作用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地理•必修2•(配人教版)◆
误区警示: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长状态。③曲线的数值处于相对 信 城市化水平、

的高速增长,数值在2010年为28。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
发达国家城
市人口
④曲线的数值较低且增长速度较慢,
2010年的数值仅为9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地理•必修2•(配人教版)◆
①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曲线①、②、
高(约为75%)、起步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
制作人:李淑霞周振国于斌审核人:赵春秀
高考目标定位
课前预习
一、知识框架
请先阅读考纲和学习目标,完成本节的知识框架。

二、重点知识回顾
1.从哪些方面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城市化问题)有哪些?记忆治理措施。

3.试在下图的箭头上填写合适的词语以表达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

城市化工业化
三、高考再现
(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7表示安徽省
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
化。

完成1~2题。

1.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
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课上探究
重点探究一:城市化
【典型例题】读图完成1~2题。

1.城市化第Ⅱ阶段,主要出现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逆城市化现象
C.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D.生物多样性增多
2.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Ⅲ阶段的是( )。

A.埃及 B.中国C.德国 D.印度
读某城市的成长模式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图中城市内部结构变化原因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大,弊病增多
B.政府在大城市周边地带修建了大量的廉价
住宅
C.经济衰退使人们移往城市的周边地区
D.为避免工业通勤路线太长,企业部门移往
周边地区
4.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中心便会衰退。

20世纪80年代西方一些国家为了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衰退,实行了城市复兴计划——再城市化。

下列措施符合再城市化的是( ) A.采取行政手段,将人口迁入大城市 B.发展纺织、电子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D.改善城市中心区环境,发展城市旅游业
【能力提升】(2012 山东) 5.图6为江苏省和
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读图回答问题。

(1)自1990年至2001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
何不同?(4分)
(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
件。

(8分)
重点探究二: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典型例题】在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等9省区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
西部经济地带。

读图,回答6~7题。

6.从图上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中部各省中,只有湖北的城市人
口比重均在40%以上
B.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部地带新增
的特大城市数超过东部
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
20%以下
D.总的说来,经济越发达省份,城市人
口比重较高
7.有关各省区城市化发展的说法,正确
的是
A.广东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大城市扩
散,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B.黑龙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资源丰
富,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
C.江苏城市化水平较高,是因为改革开放,外资企业发展
D.西藏城市化水平较高,是因为边境贸易发展带动城市建设
结合下面两图,回答7-9题。

7.通过两图的对比可知()
①我国工业化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②我国城镇化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③我国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比较吻合④我国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产生了较大背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①特大城市急剧增加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③耕地资源日益减少④城市规模不断缩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目前包括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在内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都市圈,在世界上仅次于纽约都市圈和东京都市圈。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可以()
①加强城市间竞争,有利于城市的共同提高②促进“珠三角”工业化、城市化模式的转型③提高“珠三角”地区的整体实力④加强地区间的分工与合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能力提升】
10.“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两个重要城市群,阅读两
三角洲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4分)
(1)我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有对外开放、小商
品经营、大城市扩散、资源开发等因素,请指出两三角洲地区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4分)
(2)两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酸雨危害严重,减
少这些酸性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6分)
(3)伴随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该地区农业
应如何发展?(4分)
课后巩固
读我国某区域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按照时间顺序由早到晚排列,
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丁丙甲
C.丙丁甲乙 D.乙甲丙丁
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特征变
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森林覆盖率增多
B.地下水位上升 C.耕地面积减少 D.农业生产规模扩大
右表为世界各大地区城市化水平(单位:%)统计表(含预测)。

读表完成3~4题。

3.1950年-2000年各洲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
A.拉丁美洲 B.北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
4.2025年亚洲城市化
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A.城市环境污染,交通
拥挤
B.农村劳动力减少,农
业产值下降
C.工业数量增大,失业
人口减少
D.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减
缓,出现负增长
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空间变化可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发
展的空间状态。

下图为1982~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移动
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1982~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分布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中国
A.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 B.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状态
C.人口总量增长的空间状态 D.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
6.影响1982~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资源因素和灾害因素 B.国家政策和经济因素
C.文化因素和政治因素 D.家庭因素和经济因素
通常城市地域图层可分为老城区、近城区和远城区。

下图中
三城市的人口均在500万人以上,老城区均指新
中国成立前的城市区域范围。

读图完成7~8题。

7.上图三城市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的是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8.关于图中三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A.丙城市人口总数最多
B.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数量有所下降
C.乙城市人口总数明显减少
D.人口密度变化最大的是乙城市
下图示意1978~2007年我国东南沿
海某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
水平。

读图完成9~10题。

9.1978~2007年,该省
A.第一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第二产业产值呈上升趋势
C.第三产业产值基本不变
D.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10.1990年前和1990年后推进该省城市
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分别是()
A.第二产业、第二产业B.第三产业、第三产业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1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
(1)从1990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