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上秋季班数学第7讲平均数及计算
沪教版数学五上《平均数的认识》
平均数 = 总和 ÷ 个数
试一试: 数 据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总和
个数
平均数
36 、 3 、 45 2.5、 2.5、10、 9
0.8、1.03、2.4、0.62、1. 2 ……
84 24
3 4
27 6
10
8
1.25
89、96、 83、90 (
)
5
本学期小巧前四次的数学练习成绩分别是89、96、83、90 分,下周要进行第五次练习了,她至少要获得几分,平均分 能达到90分?
小知识
平均数
将一组资料中数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值的个数,所 得到的数叫做这组数的平均数 得到的数叫做这组数的平均数。
这篮鸡蛋平均一个有多重?
56 g
55 g
54 g
58 g
55 g
53 g
54 g
平均数: 55g
关键词
总 和: (56+55+54+58+55+53+54)g
个 数:7个
这篮鸡蛋平均一个重55g
分,下周要进行第五次练习了,她至少要获得几分,平均分 能达到90分?
总结
在统计工作中平均数常用来评判或了解、对照、 比较一组或几组数据的变化或优劣。
各 个 行 业 都 会 用 到 “平 均 数”
• • • • • •
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平方平均数 指数平均数
返回
将一组资料中数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值的个数,所得到的数叫做这组数的平均数
平均数
第二组
第三组
36 、 3 、 45 2.5、 2.5、10、 9 0.8、1.03、2.4、0.62、1. 2 ……
平均数的计算(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平均数的计算(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步骤,并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2. 学会计算平均数的方法;3. 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2. 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步骤。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用于展示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实例;2. 学生准备计算器,用于计算平均数。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发现数据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 新课讲解通过PPT课件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学会计算平均数。
3. 实例演示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个实例,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平均数,加深对平均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4. 练习巩固通过PPT课件展示几组数据,让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平均数的计算2. 板书内容:- 平均数的定义-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平均数的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计算给定数据的平均数;2. 提高练习: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3. 拓展练习:研究平均数与其他统计量的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课件、实例演示和练习巩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学会了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在课后作业设计中,要注意作业的层次性,既要有基础练习,也要有提高和拓展练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平均数的计算【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 沪教版
平均数的计算(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能够计算平均数。
2.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3.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平均数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平均数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教材:《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PPT课件、小贴画。
3.学生:学生教材及练习册。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1. 自然引入
老师出示一组数据:“4、6、8、10、12”,然后问学生这几个数字之间有什
么规律,学生能否看出来。
2. 概念引入
老师给出“平均数”的定义并进行解释。
然后再次给出上述数字,让学生给出这些数字的平均数,并告诉他们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3. 计算平均数
让学生自己去算其他一些数字的平均数,让他们做做看掌握程度。
4. 实际应用
教师给出一组实际上的数据,然后让他们计算出平均数并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让他们举出一些平均数的例子。
五、教学总结和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们应该对平均数有了深刻的理解。
整个过程大致清晰,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同学在计算平均数时遇到了难题,这就需要我们在
备课时考虑,为他们提供更适合他们理解的教学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
沪教版5年级数学上-第7讲-平均数及计算
学员姓名:学科教师:年级:辅导科目:授课日期时间主题平均数及计算教学内容1.认识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平均数的定义;2.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技巧.(此环节设计时间在10—15分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把一堆物品分给几个人,或者把几个人的物品集中起来再按照一定数量分给他们。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平均数问题”。
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学习阶段经常接触的一类典型统计题,如“求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分数……”。
问题1、小明期末测试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分别是90分、98分、94分和98分。
请问如何列式求出小明这四门功课的平均成绩?解析:(90+98+94+98)÷4=95问题2、平均数应该如何计算?解析:将一组资料中数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值的个数,所得到的数叫做这组数值的平均数。
求平均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平均数=总和÷个数问题3、先用○摆一摆,再写算式。
(1)10个○,每5个一份,分成了()份?(10)÷( 5 )=(2)(2)把10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个?( 10)÷(2)=( 5 )解析基本数量关系: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几个不相等的数的和称为“总数量”,这几个数的个数就是“总份数”温馨提示:解答平均数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移多补少”,或者用总人数和总份数之间的关系来解答。
主要是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它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即平均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此环节设计时间在40—50分钟)建议例题算法由老师讲解,练习由学生轮流回答例题1:求下列各组数量的平均数(1)15,23,54,136,93,111(2)2052千克,3698千克,969千克,4021千克,987千克(用计算器计算)(3)0.71m,0.63m,0.18m,1.62m答案:(1)72 (2)2435.4 千克(3)0.785m重点强调平均数的算法,要注意有几个数最后就除以几试一试:计算下列各组数的平均数探索答案:(8×85-90+74)÷8=83分2、小亚测量自己走10步的路程。
五年级第七讲平均数
例4:一位同学在期中检测中,除了数学外,其他几门功 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如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 已知他数学得了1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几门功课?
练习4: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在做花,老师做了21朵,同学 平均每人做了5朵。如果师生合起来算,正好平均每人做 了7朵,求有多少同学在做花?
选做题:小亮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 自然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政治、数学两科平均91.5分, 语文、英语两科平均84分,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英 语比语文多10分。小亮各科的成绩是多少分?
第七讲 平均数
例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 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求一箱 苹果多少个?
练习1:甲、乙、丙三人称体重,甲、乙两人共重100千克, 甲、丙两人共重90千克,丙、乙两人的平均体重是56千克。 求三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
例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90.5分,求这个班男生 有多少人?
练习2:把甲级糖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 已知甲级糖有4千克,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乙级 糖每千克多少元?
例3:小莉读一本书,第一天读74页,第二天读82页,第 三天读71页,第四天读63页,第五天读的页数比这5天中 平均每天读的少6页,小莉第五天读多少页?
练习3:两组工人加工零件,第一组有30人,平均每人加 工60个零件。第二组有25人,平均每人比两组工人加工的 平均数多6个,两组工人平均每人加工多少个零件?
平均数的计算-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平均数的计算-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知识点概述本节课主要讲解的是平均数的计算。
在此之前,同学们需先了解什么是平均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平均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什么是平均数;2.能够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能够在生活等实际场景中运用平均数的知识。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1)先让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平均数?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使用到平均数?(2)引导同学们回忆“小明家三个月的花费”这个例子,计算这三个月的花费的平均数。
2. 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1)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平均数,接下来我们要了解如何计算平均数。
平均数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平均数 = 总数 ÷ 个数(2)让同学们通过“小明家三个月的花费”这个例子,体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 练习平均数的计算(1)老师出题,让同学们在小组内完成平均数的计算。
题目可以从生活场景中选取,如“小组内每个人的身高”,“三天内奶奶摘的苹果数”,“学校一年级班级各科目总成绩”等等。
(2)同学们交流讨论,探讨计算方法,并分享解答。
4. 物品分类将课桌上的玩具分成若干组,每组个数不同,让同学们计算每组玩具的平均数,并比较出哪组的平均数最大、哪组的平均数最小。
5. 教学总结(1)通过不同的题目练习,同学们掌握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
(2)介绍平均数的使用场景,让同学们明白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平均数的定义;2.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同学们将平均数的知识和实际场景相结合,让同学们理解平均数的各种使用。
五、巩固作业1.课后完成习题集中的相关练习题;2.家长与孩子一起探讨平均数的使用场景,并给出例子。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平均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平均数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均数,并能够计算一组数的平均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逻辑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有关平均数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锻炼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和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运用平均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出示一组数字:“2, 6, 9, 3, 8”,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这组数字的平均数。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随机选择一个小组向全班汇报答案。
2. 概念讲解•平均数是一组数字的总和除以数字的个数。
•计算平均数的步骤:将一组数字相加,然后除以数字的个数。
•平均数可以反映整组数据的特征,能够提供一个代表性的值。
3. 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平均数,并指导学生按照步骤计算。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精确计算小数的方法。
4.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组数字,计算平均数,并在白板上展示计算过程和结果。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提供改进的建议。
5. 综合应用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学生个别思考,小组讨论,然后在白板上展示解决思路。
鼓励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解决方法。
6. 拓展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平均数有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平均数,学会了计算一组数字的平均数,并运用平均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在合作探究和综合应用环节,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五、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平均数有关的习题,并写出解题思路和答案。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沪教版五级上册《平均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平均数的认识》数学教案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平均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五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31
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数的概念;
2、知道求平均数的一个基本方法--平均数=总和个数;
3、知道平均数是个虚拟的数,它的取值范围在该组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
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意义与方法,
2、培养学生一定的估测能力,能对平均数的结果做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
3、培养学生具有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用途,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沪教版五年级-平均数及其运算,带答案
自我测试
一、选择题
1、印刷厂装订练习册,第一组12人,平均每人装订15本;第二组10人,平均每人装订16本。两个小组平均每人装订多少本?正确的算式是:()
A.(15+16)÷(12+10)B.(15+16)÷12÷2
平均数
知识精要
1、四年级学习的统计表示方法:
①折线统计图中折线升降的变化可以反映各数量间的增减变化。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②条形统计图更容易看清各组数据之间的差异;而折线统计图更方便看出各组数据之间的变化情况。
③表格更容易制作。
2、平均数的概念:
将一组资料中数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值的个数,所得的数就叫这组数值的平均数。
C.(15×12+16×10)÷2 D.(15×12+16×10)÷(12+10)
2、一辆汽车从A城开到B城,前3小时共行162千米,后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
A.(162+60)÷(3+4)B.(162×3+60×4)÷(3+4)
C.(162+60×4)÷(3+4)D.(162×3+60)÷(3+4)
用公式表示即是:平均数=总和÷个数
3、求平均数的方法: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先求总和,再除以总个数就是所求的平均数。
热身练习
1、平均数=(总和)÷(总个数)
2、(平均数)÷(总个数)=总和
3、校办工厂前三个月用电分别是1378.5度,1590.3度,1871.2度,求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列式为(1378.5+1590.3+1871.2)÷3,结果为:1613.3度。(保留一位小数)
平均数(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平均数(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1. 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能够通过计算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运用平均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1.平均数的概念2.求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3.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平均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内容及方法4.1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学习平均数的概念。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然后学习求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
最后,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举例说明、学生自主探究。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场景来引入平均数的概念,例如:某班级100米的田径比赛平均用时多少秒?同学们可以先估算一下,如果时间不太一致,那该如何计算呢?5.2 学习内容讲解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平均数的概念,比如:小明连续几天的步数分别是5000步,5500步,6000步,6400步,6800步。
那么他这几天的平均步数是多少呢?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求解:1.将小明多天的步数相加:5000+5500+6000+6400+6800=297002.将步数总和除以天数,即为平均数:29700÷5=59405.3 练习时间教师布置练习题目,可以在此周期间完成,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例1:A、B两人背包中书本的重量如下表,请计算背包内书本的平均重量。
人名书本重量/千克A 1.0A 1.5A 2.0B0.8B 1.2B 1.6例2:小明要从A地到B地,第一天他开车行驶300公里,第二天行驶200公里,第三天行驶250公里,第四天行驶180公里,第五天行驶350公里。
问他这几天的平均行驶公里数是多少?5.4 运用实际问题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某超市一天5个时间段顾客数如下表,求每个时间段的平均顾客数。
时间段顾客数8:00-10:005010:00-12:007012:00-14:005514:00-16:006516:00-18:00806.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答题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说课稿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平均数》是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教材内容。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教材内容概述本章共分为三个部分:认识平均数、计算平均数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认识平均数: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如何计算平均数以及平均数的意义。
•第二部分:计算平均数:介绍了两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逐个数相加平均和两个数的和再除以2。
•第三部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计算问题。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将平均数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二、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通过一个小小的游戏来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质量的小石头或小球,并随机分发给学生。
然后让学生将分发的小石头或小球称重,并计算出平均质量。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感受到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认识平均数在引导学生完成热身活动后,可以进入本章的第一个部分:认识平均数。
首先,老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例如,假设有10个同学参加了一次小测验,他们的分数分别是75,80,85,90,92,82,88,90,93和95。
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计算这些分数的平均数,并解释平均数的含义。
3. 计算平均数在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有一定理解后,可以进入第二部分的内容:计算平均数。
老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展示两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首先,介绍逐个数相加平均的方法,即将一组数逐一相加,然后再除以数的个数。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数的和再除以2的计算方法。
通过举例计算,让学生掌握这两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平均数》课件
3
7
8
5
3
✔✘ =≈“答(幸20:28.=≈“7福答+÷(42幸24月(社:3328.6+9福+~÷人区47月7(社396)小++月~人区小87平9)+小+志月均小58愿平+每+志者均3个5愿)”+每月者÷活3个约)”(动月有÷活4.约0+6动.有752.+4人.66参7+人加7参+加8+9)
课本P34 练一练2、3
2 下表是小丁丁4月到9月阅读的文艺书的统计 表.小丁丁4月到9月平均每个月读了几本文 艺书?
小丁丁4月~9月阅读文艺书统计表
月份
456789
书(本) 1 3 1 6 4 3
3 5天参观漫画展的人数分别是18764,23027, 16403,21136,16627人.这五天里平均 每天有多少人参观漫画展?(用计算器计算)
37
23
58
上周平均每天有多少人到图书馆借阅图书?
(46+52+37+23+58)÷5
=216÷5 =43.2 (人)
?
答:上周平均每天有43.2人去图书馆借阅图书.
课本P34 练一练1
1 下表是4月~9月参加“幸福社区小小志愿 者”活动的统计表,4月~9月平均每个月 有几人参加“幸福社区小小志愿者”活动?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参加“幸福社区小小志愿者”活动情况统计表
月份
456789
参加人数(人) 2 3 7 8 5 3
1 下表是4月~9月参加“幸福社区小小志愿者”活动的统计表, 4月~9月平均每个月有几人参加“幸福社区小小志愿者”活 动?(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参加“幸福社区小小志愿者”活动情况统计表
月份
4
5
6
7
8
9
参加人数(人) 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平均数的应用 沪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均数的应用(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平均数的应用”展开,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如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分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 学会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能够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 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分等。
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尤其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均数,解决具体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材: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实例和数据。
3. 纸质材料:用于分发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步骤。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应用,并学会计算平均数。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应用2. 内容:- 平均数的概念-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平均数的应用实例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 提高题: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分等。
3. 挑战题:探讨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析平均数的优点和局限性。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避免机械计算。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均数的计算-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平均数的计算-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知识目标•了解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能够计算一组数的平均值。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粉笔;•平均数的计算练习题;•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有关数据的知识,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处理数据,比如说处理因特网上的一些数据。
2. 引入新知识•问:在一个班级里,有10个学生,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3米,1.4米,1.4米,1.5米,1.6米,1.6米,1.7米,1.7米,1.8米和1.8米,那么,这些学生的身高平均数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后,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或手算,计算出这些学生身高的平均值。
老师再解释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指的是若干个数的和与这些数的个数的比值,那么这个比值被称为这些数的平均数。
3. 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定义:平均数指若干个数的和与这些数的个数的比值。
•计算方法:将所有数相加再除以它们的个数,即平均数=和÷个数。
4. 操作演示老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老师可以现场让同学们给出一组数字,然后演示计算过程。
5. 讲解注意事项老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以下几个概念:•如果这些数中有一个数变小,那么平均数也会变小;•如果这些数中有一个数变大,那么平均数也会变大;•如果这些数中有一个数等于平均数,那么这个数对平均数的贡献是0;•如果这些数之间有逻辑关系,那么计算平均数时需要先分组。
6. 练习测试让学生自己计算一些平均数,并进行讲解、分析和点评。
比如:•求7, 8, 9, 10, 11的平均数。
•求0.5, 1.5, 2.5, 3.5的平均数。
•求5个环保组的绿植数量的平均数,第一组10盆,第二组20盆,第三组15盆,第四组8盆,第五组17盆。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也掌握了平均数的计算技巧。
五年级数学上册沪教版平均数的计算课件
基础练习一
21
3.5
(1+2+3+0+10+5)÷6 =21÷6 =3.5(册)
基础练习二
(45+0+50+30+45+60+120)÷7 =350÷7 =50(分钟) 答:上周小巧平均一天在家学习50分钟。
基础练习三
(250+190+0+230+220+210+230)÷7 =1330÷7 =190(毫升) 答:小巧一周平均每天喝190毫升牛奶。
基础练习四
(50+40+0+30+60)÷5 =180÷5 =36(页) 答:小胖平均每天看36页。
拓展练习一
11 12 从11月12日到11月13日, 里程表数据没有变化, 说明11月1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不能删去该组资料中的零值资料。
×
√
课后作业
用数学的眼光视察 用数学的思维思考 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不能删去该组资料中的零值资料。
×
Hale Waihona Puke √试一试(2+3+0+8+5+3)÷6 =21÷6 =3.5(次) 答:平均每月小亚参加3.5次“社区小小志愿者”活动。
试一试
拓展练习二
11月10日:8842-8808
11月11日:8878-8842
(8951-8808)÷5
11月12日:8923-8878
=143÷5
小学数学沪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平均数的计算 课件PPT
小芳记数情况统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八次
实际运用
要调查全校学生校服的质量情况,你认 为以下比较合理的是:
A.调查全体女生。 B.调查全体男生。 C.调查高年级男生。 D.每个年级调查50名学生。
实际运用
年级 人数 一年级 130 二年级 120 三年级 110 四年级 110 五年级 80
0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6日 7日 8日 9日 10日
小亚记数情况统计
(单位:个) 上海世博会10月1日至10日入园人数情况统计
人数(万)
1.26 15
0.84 0.63 0.42 0.21
0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6日 7日 8日 9日 10日
人数(万)
1.26 15
0.84 0.63 0.42 0.21
0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6日 7日 8日 9日 10日
小亚记数情况统计
(单位:个) 上海世博会10月1日至10日入园人数情况统计
人数(万)
1.26 15
0.84 0.63 0.42 0.21
0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6日 7日 8日 9日 10日
(单位:个) 小亚记数情况统计
6 5 4 3 2 1
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A.小亚记数水平高 B.小芳记数水平高 C.两人一样高 D.无法比较
第五次
(单位:个)
6 5 4 3 2 1
五年级上数学课件-平均数_沪教版
队员 一 二 三 四 五
成绩 9 9 5 8 9
(个)8 8 8
8
语文小组:(7+10+6+7+6+9)÷6= 45÷6= 7.5(个)
队员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成绩 7 10 6 7 6 9
(个)
判断
(1)小明期中考试语文86分,数学93分,英语 91分,他三门的平均成绩是94分。 (× )
(2)某小学五(1)班45人,五(2)班40人,
第三小组投篮的成绩
男生组
女生组
队员 一 二均每人投中 3 个
(4+3+2)÷3 =9÷3 =3(个)
女生平均每人投中 2 个
(4+2+1+1)÷4 =8÷4 =2(个)
第一小组投篮的成绩
男生组
队员 一 二 三
女生组
队员 一 二 三
(3+2+1)÷3 =6÷3 =2(个)
选择二
肖老师看一本故事书,情况如下: 第一天看了40页; 第二天看了55页; 第三天上午看了30页,下午看了25页。
肖老师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①(40+55+30+25)÷4
√②(40+55+30+25)÷3
动脑筋: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有一篮鸡蛋,每个鸡蛋的重量如下: 56g,55g,54g,58g,55g,53g,
第一小组投篮的成绩
男生组
女生组
队员 一 二 三
队员 一 二 三
成绩 (个)
3+ 2+ 1 = 6
4 + 2 + 3 =9
第二小组投篮的成绩
男生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尧旭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案第(七)讲
学员姓名:年级:五上课时数:2
学科教师:宋老师辅导科目:数学
课题平均数及计算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平均数的定义;
2.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技巧.
教学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把一堆物品分给几个人,或者把几个人的物品集中起来再按照一定数量分给他们。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平均数问题”。
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学习阶段经常接触的一类典型统计题,如“求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分数……”。
问题1、小明期末测试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分别是90分、98分、94分和98分。
请问如何列式求出小明这四门功课的平均成绩?
问题2、平均数应该如何计算?
问题3、先用○摆一摆,再写算式。
(1)10个○,每5个一份,分成了()份?
(2)把10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个?
几个不相等的数的和称为“总数量”,这几个数的个数就是“总份数”
()()=平均数
()()=总数量
()()=总份数
例题1:求下列各组数量的平均数
(1)15,23,54,136,93,111
(2)2052千克,3698千克,969千克,4021千克,987千克(用计算器计算)
(3)0.71m,0.63m,0.18m,1.62m
试一试:计算下列各组数的平均数
(1) 15,14,0,11,16;(2) 3.7,5.8,10.6,5.7。
例2. 养牛场的四头奶牛一天产奶量如下:18升,16升,15升,19升,这四头奶牛一天总共产牛奶多少升?平均每头奶牛一天产牛奶多少升?
探索
1、某校8名同学参加竞赛,他们的平均分是85分,其中小红得90分,如果小红只得74分,他们的平均分是几分?
2、小亚测量自己走10步的路程。
她测了4次,结果分别是4.7米、5米、5.1米、5.2米。
小亚从家出发走到学校门口要走828步,小亚家到学校门口大约是多少米?
3、如果A、B、C、D四个数的平均数是42,其中A、B的平均数是36,B、C的平均数是38,B、D的平均数是40,那么A、B、C、D各是几?
4、小佳坚持锻炼,每天跑步,前几天平均每天跑850米,今天如果跑到1000米,那么平均每天就跑880米了,请问:今天是小佳第几天跑步?
1、期中考试,小胖的语、数、英的三科成绩分别为:98分、100分、96分;小亮的语、数、英三科的成绩分别是93分、99分、99分。
他们的三科成绩相比()。
A、小胖的平均分高
B、小亮的平均分高
C、两人的平均分相等
D、无法比较
7.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60千米每小时,从乙地回甲地时,速度为40千米每小时,请问这辆汽车来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8.小胖从箱子中取出5只梨,称出它们的重量共1784克,这5只梨平均每只重多少克?这箱梨共有24只,大约重多少克?
9.徒弟5小时加工的零件分别是:28个,30个,32个,25个,40个;
师傅4小时加工的零件数分别是:36个,38个,42个,24个。
谁的工作效率高?高多少?
补充试题:
基础训练
1. 根据表中第一列的结果,把表格填写完整。
被除数896 8.96 89.6 0.896
除数32 32 3.2 0.32 0.32
商28 28
2. 不计算,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12.1÷1.1 12.1 10.8÷0.9 10.8
3.6 ÷0.9 3.6 26.25÷1.05 26.25
3. 列竖式计算。
1.17÷0.18= 77÷0.22= 6.24÷0.26=
4. 应用题。
2.8升的饮料,每0.5升装一瓶,可以装几瓶,还剩多少升?
一支圆珠笔售价2.40元,小丁丁用1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支,还能找回多少钱?
综合提高
1、甲、乙、丙三人拿出同样多的钱买一批苹果,分配时甲、乙都比丙多拿24千克。
结帐时,甲和乙都要付给丙24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2,甲和乙拿出同样多的钱买相同的铅笔若干支,分铅笔时,甲拿了13支,乙拿了7支,因此,甲又给了乙6角钱。
每支铅笔多少钱?
3,春游时小明和小军拿出同样多的钱买了6个面包,中午发现小红没有带食品,结果三人平均分了这些面包,而小红分别给了小明和小军各2.2元钱。
每个面包多少元?
4,“六一”儿童节时同学们做纸花,小华买来了7张红纸,小英买来了和红纸同样价格的5张黄纸。
老师把这些纸平均分给了小华、小英和另外两名同学,结果另外两名同学共付给老师9元钱。
老师把9元钱怎样分给小华和小英?
智慧星
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1.6米,宽1.2米的长方形,如果用它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堂后测试
1. 不计算, 在下面的圆圈里填上“>”、“<”或“=”。
4.05÷0.9 4.05 6.14÷0.8 6.14
80.8÷1.01 80.8 7.92÷1.1 7.92×1.1
2. 竖式计算(打“*”的用乘法验算)。
7.28÷2.8= *0.85÷0.34=
5.12÷0.16= *13.68÷1.5=
3.解下列方程。
X×0.18=11.7 30.1÷X=0.35
4、应用题。
每350克糖果装一袋,5千克糖果可装几袋,还余多少千克?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5—10分钟内)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学科教师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
本节课主要知识点:各种题型针对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技巧和平均数的应用
平均数的算法:
预习课本,回答问题:
小胖要用自己的步幅测教室一端A到另一端B的长度,你认为该怎么测?
1.认识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平均数的定义;
2.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技巧.
计算平均数时,我们要注意:
1.不能删去该组资料中的零值资料,零值资料也
要作为数据进行计算
2.在计算人数等实际生活中不能有小数表示的
量时,可能会出现小数
3.计算过程中可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导处签字:
尧旭教育教导处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