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延伸第二轮

合集下载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汉宫春)(含解析)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汉宫春)(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汉宫春)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汉宫春立春日辛弃疾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①堆盘:古时风俗,于立春日作五峰盘,并以黄柑酿酒,称洞庭春色。

②解连环:据《战国策齐策》,秦昭王遣使齐国,送上玉连环一串,请齐人解环。

群臣莫解。

齐后以椎击破之,曰环解矣。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本词开篇从风俗民情入手,于哀怨中带嘲讽,“无端风雨”即喻时局未稳。

B.西园是北宋都城汴京西门之外的琼林苑,词人以梦到西园来表现愤懑之情。

C.“青韭堆盘”化用苏轼“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的典故,而反用其意。

D.“却笑东风”数句暗喻朝廷苟安享乐,使志士年华虚度,忧愁似连环难解。

E.“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几句在言语间流露出词人几多惆怅。

2.这首词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陆游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

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

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险峻的古垒旁,在辽阔的平川上,身背弓箭,臂挥雄鹰,手缚猛虎,直至暮色苍茫,笳声四起,这写的是词人在南郑的从军生活。

B.“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是说人们都错误地称赞词人笔有诗情,战有将略,那时的才气超群,“误”不是谦词。

C.“何事又作南来”句领起下文,而下文也表明作者由前方南郑到后方成都是为了看重阳药市或元宵灯山,与万人同乐。

2023届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及答案:杜甫专项练习

2023届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及答案:杜甫专项练习

2023届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杜甫专项练习一、根据诗歌内容,完成14,15题。

宿江边阁①杜甫暝色②延山径,高斋次水门③。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注释】①大历元年(766)春离开成都的杜甫来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

江边阁、高斋,皆指西阁。

②暝色:暮色③次水门:位于水门。

水门,指瞿塘峡口。

1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 首联中“延”有接引的意思,仿佛暝色是山径迎接来的一般,赋于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以生趣。

B. 颔联中“宿”字,活化了深夜山间薄云停驻的情态,“翻”字,既写出了大江日夜奔流的气势,又烘托了诗人孤寂的情怀和难平的心绪,构成幽渺的艺术境界。

C. 颈联中的“鹳鹤”富有象征意义,是在战乱中被掠夺、被压榨的劳动人民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唤起读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联想。

D. 此诗全篇皆用对句,笔力雄健。

它既写景,又写情,是融景入情、情景并茂的一首杰作。

15. 细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6分)答案:14.C(鹳鹤等是专喜捕食鱼介类生物的水鸟,白天在水面往来追逐,搜寻食物,此刻已停止了捕逐活动;生性贪狠的豺狼,这时又公然出来攫夺兽畜,争喧不止。

被鹳鹤追飞捕捉的鱼介,被豺狼争喧噬食的兽畜,正是在战乱中被掠夺、被压榨的劳动人民的象征。

)15.诗人通过描绘不眠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花底①杜甫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②县,堪留卫玠③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四十七岁。

②潘安,即西晋潘岳,他为河阳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

③卫玠,西晋人,他长得“风神秀异,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

14.对这首诗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运用互文与夸张的修辞方法。

“萼”和“花”指的都是花瓣,“蕊”和“须”指的都是花蕊。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三:精做文本印证分析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三:精做文本印证分析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二:精做写景抒情题提升练(解析版)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梦李白二首①(其一)杜甫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②青,魂返关塞③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注】①乾元元年(758),李白流放夜郎,二年春遇赦。

杜甫远在北方,只闻李白流放,不知被赦,仍为其忧思。

②枫林:指李白所在地。

③关塞:指杜甫所居秦陇地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死别”与“生别”对比,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B.诗人使用“对写法”,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抒发了深挚的情感。

C.本诗写出了诗人半梦半醒的状态,说“梦”是诗人看到了李白,说“醒”是诗人意识到李白不可能来此地。

D.本诗通过梦境写对李白的思念,语言温柔敦厚,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十分细腻逼真,感人肺腑,引发读者共鸣。

A [A项,“对比”错误,应是以死别衬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

](2)这首诗写得极有层次,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 ①前四句写梦前。

写诗人与李白生离的伤悲之情和李白流放远地、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

②中间八句写梦中。

写诗人在梦中看到李白从流放之所来诗人所居之地与诗人相会,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又想到李白本在江南身陷罗网,不可能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

③最后四句写梦后。

诗人梦醒之后,看到月满屋梁,想到梦境,迷离中见到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表现了对李白的思念;最后写诗人对李白的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隐忧。

[解析] 前四句写梦前。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开篇以死别衬生别,表现诗人内心的苦痛。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丰富情感题型(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丰富情感题型(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丰富情感题型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登太白峰【1】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2】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3】去,何时复更还?注释:【1】此诗作于李白入长安而无所成之时。

【2】泠风:清风。

【3】武功:武功山,在陕西武功县西。

1.下列关于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句开门见山,从正面写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耸,为下面写星写月作了准备。

B.诗歌三、四句想象丰富,与太白星侧耳倾谈,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

C.诗歌中两个“太白”分别指山峰名和星宿名。

作者运用相关联想,登太白峰而见太白星,极富情趣。

D.诗歌的五、六句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语意,灵活自然,并不显斧凿痕迹。

2.诗歌内涵丰富,抒发了诗人多种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①顾炎武弱冠诗名动九州,纫兰餐菊旧风流。

何期绝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

独漉②泥深苍隼没,五羊③天远白云秋。

谁怜函谷东来后,班马萧萧一敞裘。

[注]①屈大均,明末清初广东文学家,一生投身抗清斗争,多次从南方北上,联络志士,力图匡复。

康熙五年(1666年)六月,顾炎武与屈大均在雁门相遇,两人志趣相投,引为知己。

②独漉,即涿鹿,位于河北境内,有涿水出。

③五羊,广州别称。

3.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用“纫兰”“餐菊”的典故,是为赞扬屈原高洁的品行,表达对屈原的仰慕之情。

B.颔联中“千山外”突出两人相隔遥远,相遇不易;“十日留”写两人一见如故,畅饮长谈。

C.颈联描述北方的水深泥浊与南方的天高云淡,两种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D.尾联点题,写屈大均从函谷关远道而来,为匡复大业奔波辛苦,令人感慨。

4.诗歌尾联情感丰富,寄寓深远,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州①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表达技巧题型(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表达技巧题型(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表达技巧题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注],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敧(qī):倾斜,斜靠。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三句从视觉和听觉来描写,生动地描绘了秋夜景象,自然地引出了秋思。

B.“天淡银河垂地”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银河”与“月华”都易引起相思之情。

C.“残灯明灭枕头敧”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愁人独对残灯、百无聊赖、倚枕昏睡的情状。

D.末尾三句把愁人的思念之情推向高峰。

虽然全词没有一个“思”字,但句句含“思”情。

2.本词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并州路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注】李宣远:晚唐诗人,唐德宗贞元间进士。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秋日黄昏下的并州路,并州虽非家乡,但离开并州再往边关,竟也产生一种类似离乡别故地的思绪。

B.颔联写孤城,是典型的边塞之景。

作者并未直接写愁,但傍晚的号角声更增加了孤城的惨淡之气。

C.颈联写大军的军帐与临水遥相对应,诗人遥望着牛羊悠然下山回家,营造了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相同的意境。

D.尾联写在外征战的人正在落泪,烽火就在不远的地方又开始了,可见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

4.本诗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抒发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欲山行,春风吹断了积雨,可见当时风雨交织的天气也没能影响诗人的出行。

诗歌鉴赏专题二轮复习练习

诗歌鉴赏专题二轮复习练习

诗歌鉴赏专题二轮复习练习(一)编写:陈庆元审核:郭大根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白云泉①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注]①白云泉在苏州市西二十里,号称“吴中第一水”。

自白居易题以绝句,白云泉遂名显于世。

白居易贬官江州后,济世抱负渐减,随遇而安、独善其身的思想日增,反映了其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⑴诗评家说“云自无心水自闲”一句极为传神。

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⑵本诗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

请结合诗句加以解说。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读长恨辞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的感慨,《长恨歌》是何人的作品?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

(2)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金陵驿①文天祥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宿于驿站时所作。

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1)本诗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2)文天祥在宋亡后写的诗,悲壮慷慨,气贯长虹,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①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春光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③。

注:①《春思》写也于作者被贬时。

②历乱:花枝烂漫的样子。

③洛城:诗人的家乡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

(1)两首诗中描写的春景相同吗?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两首诗都是抒情的佳作,任选其中一首,结合作品的三四两句赏析其巧妙的构思。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诗歌鉴赏(2份打包附答案) (1)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诗歌鉴赏(2份打包附答案) (1)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①刘禹锡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

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②。

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③。

【注释】①礼部王侍郎主持科举考试,放榜后,广宣和尚作诗祝贺,刘禹锡也以此诗酬和。

②羽翰:翅膀。

③《高僧传》记载,高僧支谦长得黑瘦细长,眼白多而眼睛呈黄色,当时人说他“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一、二句描述科举考试榜单发出后长安一片轰动,大街小巷上人们争相观看的热闹场面。

B.第五句的“白雪”一词运用阳春白雪的典故,赞颂王侍郎文章高雅,能够承担起科场选才的重任。

C.第六句的“青云”比喻高官显爵,整句话的意思是祝愿王侍郎借这次科考的助力在官场青云直上。

D.尾联用佛典写广宣和尚,在称赞王侍郎的同时也赞美了广宣和尚修为高深,体现出作者与两人的友情。

2.“桃李”是诗中常见的意象,本诗颔联中的“桃李”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中的“桃李”,手法和用意均不相同。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霜天晓角蒋捷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

折时高折些。

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人物、环境、故事要素气质鲜明,具有小说的基本特征。

B.这首词具有散文特征,联想和想象丰富生动,行文精巧别致。

C.标题霜天晓角点明了季节特征和时间特征,属于环境描写。

D.这首词与《涉江采芙蓉》相同,塑造人物都用了心理描写。

4.请从闺怨诗的角度,以窗内闺中人为基本要素,对全词作鉴赏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添字浣溪沙·三山①戏作辛弃疾记得瓢泉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

蓦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②。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专题训练雨后诗(含解析)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专题训练雨后诗(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雨后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秋雨后齐己夜雨洗河汉,诗怀觉有灵。

篱声新蟋蟀①,草影老蜻蜓。

静引闲机发,凉吹远思醒。

逍遥向谁说,时注漆园②经。

【注】①蟋蟀:多栖息于草丛间,一般在8月开始鸣叫,活动的季节主要在夏天。

②漆园:庄子被称为“漆园吏”,故后世多以“漆园”指代庄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秋时节,雨后的天空如洗过一般,如此景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和诗意。

B.雨后静谧的环境引发诗人的闲趣,凉风又让诗人从悠远之思中回过神来。

C.诗人虽自感逍遥,但无人能诉说,于是用为《庄子》作注来排遣这种落寞。

D.本诗写景抒怀结合,写景见出诗人的才情诗思,抒怀则可见其人生态度。

2.颔联中“新”“老”二字准确细腻,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裘万顷秋事雨已毕,秋容晴为妍。

新香浮罢程①,余润溢潺援。

机杼蛩声里,犁锄鹭影边。

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

【注】①罢程,稻子摇摆的样子。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点明雨后,描绘出秋日晴明,景色美好,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颔联写稻浪起伏、稻香阵阵、雨后水涨景象,“溢”字既状水之充溢,又状雨之润物。

C.颈联写蛩声、机杼声交织,白鹭身影在天空时隐时现,诗人不着动词,动态之美尽显。

D.本诗没有对秋日时节“红衰翠减”的悲愁,而是别开生面,捕捉到了秋日之美。

4.诗人是如何表达心中之“幸”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斋雨后(宋)文同①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②。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③,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①文同:北宋著名画家、诗人。

本诗为其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他为官期间勤于政务,关心百姓疾苦。

②衙:旧时属吏每天早晚两次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长官秉白公事,亦称衙参。

③吴画:指画圣吴道子的画,泛指珍贵名画。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专题训练夜月诗(含解析)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专题训练夜月诗(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夜月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①本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第六年所作。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夜深梦醒,诗人辗转反侧,百无聊赖,开门出来到了西园,听着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感受着周围的寂静。

B.颔联写一轮寒月正从东岭升起,流水冲刷着稀疏的竹根,发出泠泠水声,既有视觉描写,也有听觉描写。

C.倚楹至旦,发人深思。

诗人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沉思,直至天边破晓,不难读出诗人内心的沉思与苦闷。

D.这首诗构思新巧,即事成咏,随景寓情。

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渊明、韦应物之超脱。

2.这首诗围绕诗眼“寂寞”展开,颔联、颈联的景物描写时如何抒发情感的?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中吕】普天乐·垂虹①夜月徐再思玉华寒,冰壶冻。

云间玉兔,水面苍龙。

酒一樽,琴三弄。

唤起凌波②仙人梦,倚阑干满面天风。

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

【注】①垂虹:指吴江上的垂虹桥。

桥有七十二洞,俗称长桥。

因桥形若虹,故名。

②凌波:形容女性步履轻盈。

曹植《洛神赋》曾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绘洛水女神。

3.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玉华寒,冰壶冻”,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月色的皎洁清亮,开篇直写月光,与题目相照应。

B.“云间玉兔”写明月在云间时隐时现的情形;“水面苍龙”写垂虹桥似要凌空而起的雄伟气势。

C.“酒一樽,琴三弄”,作者的忧思难以排遣,欲借酒消除心中愁绪,抚琴时却发现知音难觅。

D.结尾描绘出天地壮阔、浩瀚无涯的雄伟画面;此处虽用笔粗放,但感情却深邃沉挚引人深思。

4.作者是如何呈现月色之美的?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十七夜对月杜甫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文天祥)(含解析)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文天祥)(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文天祥)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赣州①文天祥满城风雨送凄凉,三四年前此战场。

遗老犹应愧蜂蚁,故交已久化豺狼。

江山不改人心在,宇宙方来事会②长。

翠玉楼前天亦泣,南音③半夜落沧浪。

[注]①文天祥被捕后,被张弘范挟持押往元大都(今北京),途径早年宦游和起兵勤王之地赣州。

②事会:机遇;时机。

③南音:怀念故土的乡思之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故地重蹈心潮澎湃,用“满城风雨”渲染凄凉的氛围。

在今非昔比的叹惋中,充满诗人对往昔生活的留恋。

B.颔联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南宋遗老和自己的故交好友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故交的思念。

C.诗人在翠玉楼上俯瞰赣州之景物,水面上传来一曲曲哀怨南音,不禁感慨面对此情此景,即便苍天也会悲伤落泪。

D.全诗从临故地睹物念昔开始,引发对早年宦游起兵勤王的回忆;然后抚今追昔,寄寓哀痛。

结构圆融,浑然一体。

2.诗的颈联有何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驿二首(其一)【注】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被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转夕晖”之“转”字精妙到位: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下句诗人凝望“孤云”沉思之“静”。

B.“元无异”“半已非”反差巨大,揭露出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的赤子胸怀。

C.“满地芦花”见证了诗人容颜变老,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之情、飘离之苦。

D.尾联与《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这首诗中的“燕子”和“啼鹃”化用了典故。

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二轮提高 专题系列

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二轮提高 专题系列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古代诗歌阅读阅读真题及解析】全国乙卷适用地区:河南、安徽、山西、江西、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5. (1)在《白下驿饯唐少府》中,诗人借可见之景太阳来遣愁,尾联“长安在日边”,即长安就在太阳边上,如若想念在长安的唐少府,可抬头看看太阳;(2)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借乐观的态度来遣愁,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说明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只要心意相通,心胸豁达,无需感到离愁。

【技法领悟】1.审题。

看题目要求,是从哪一方面(意象、技巧、感情、风格)来进行对比分析?是回答相同、不同还是异同?对于没见过或不熟悉题型,要领会命题意图,以生考熟,题目问多样,情境任务不一,但实质上考察的还是古诗鉴赏常规考点。

2.读诗。

一切答案从诗句中来。

读懂诗家语,理解诗意是第一位。

在此基础上再来就题目要求,找相同,析不同。

3.专业。

这里的专业,是指古诗鉴赏的专业知识。

答题时一定要有这些专业知识作支撑。

诸如“意象、技巧、感情、风格”类的相关知识点,考生在一轮复习基础上要巩固和提高。

对比阅读是对这些知识更高层面的考察,二轮复习要在一轮复习上有综合性的提高。

4.条理。

条理就是规范。

主观题虽然有主观因素,但是从这些题目的答案组织、得分要点、评分标准来看,答案大方向几乎是固定的。

比较阅读的难度就在于找到比较点,扣住得分点,条理化呈现。

所以,比较鉴赏思维和提升“同”中求“异”能力是训练重点。

【对点专练】2023届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22【衡水中学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含答案)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知识回顾:一、形象异同比较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

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主要集中在意象内涵的分析比较方面,兼及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比较。

如何把握住意象的内涵特点呢?①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

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着高洁。

②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

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形象作用异同比较的前提是把握住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有: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②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

它多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③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这是最主要的。

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

诗歌中的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是由具体诗歌决定。

④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

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有的意象贯穿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形象作用异同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以利用的地方。

二、语言比较鉴赏题语言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语言赏析题一样,看语言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

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

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

三、词语比较鉴赏词语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词语赏析题一样,看该词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

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二轮复习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二轮复习

志 卷上的诗;他题画诗则是指诗人或 感 水的爱好,或对画作生活 ②动静结合
画家为别人的画所题的诗。
的向往等。
③多角度写景
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画内容为
②对画作作者:对其高深 画作的鉴赏:
15. 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放下对浮名追求后的轻松,登山穿林带来的内心XXX,写诗饮酒 和友人同醉醒等日常生活的平淡闲适。 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①通过写秋天萧瑟的芦花,渲染悲凉气氛,强化离别的愁绪。② 末尾写孤帆远去,江水悠悠,正是诗人绵绵思绪的形象表现。
话题进行相应的关心,或 寄托劝勉鼓励之情,或仅 是朋友间乐趣的表达。
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直抒胸臆。直
①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接表达对对方的
②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 但不必用其原字。
感情。
③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②借景抒情
④次韵,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 ③想象。想象对
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 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 精神进行吟咏。(2)从题目上来 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 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 等为具体描写
意)、托物喻理、托物讽 的方法看,主要
世。
是正面描写(绘
(1)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 形绘色)与侧面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题画诗,是指画家或鉴赏者根据绘 内 画家生平际遇的描叙,对画 直接点评
涵 画的内容有所感而作之诗,即赏画 容 作的鉴赏与品评,对绘画理 间接点评
者对绘画题材、内容、思想的评
论的阐释,对不同画家画作 画作的描写:
定,是对作品行调的艺术总结。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专题训练听筝诗(含解析)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专题训练听筝诗(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听筝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听筝①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岐路洛阳城。

[注]①当时诗人的族侄柳宗元因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南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着力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借乐声传情,抒发感时伤别之情,真切感人。

B.首联上句“抽弦促柱”描述弹筝的动作,下句“无限”一词强化了听筝引发的悲怨情。

C.颈联用“谁家”“何处”连续发问,其句式特点与《春江花月夜》里的相关诗句相似。

D.尾联写由听筝引发的诗人与族侄身处两地的离别之恨,照应了第二句的“悲怨”之意。

2.请比较本诗颔联与《李凭箜篌引》中“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一句在描写音乐方面的异同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女子与筝,暗示弹筝女子形象美好,“明月”交代了听筝的时间。

B.第二句连用了两个“自”字,表现了弹筝女子只顾低头弹筝、自娱自乐的情态。

C.“弦凝指咽声停处”化用“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两句,引导读者品味奇妙的无声之美。

D.“别有深情一万重”写筝声传达出弹筝女子的丰富情感,效果感人,含蓄蕴藉,引人遐想。

4.本诗和《琵邑行(并序)》描写音乐的角度有何异同?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张九龄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纤指传新意,繁弦起怨情。

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

岂是声能感,人心自不平。

高楼夜弹筝常建高楼百馀尺,直上江水平。

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山高猿犹急,天静鸿雁鸣。

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诗前两句写听筝前的愁苦情绪,常诗写的则是弹筝之处的高远空阔。

2023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专练:苏轼专题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专练:苏轼专题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专练:苏轼专题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4-15题。

(4分)闻洮西捷报①苏轼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

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

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

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

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

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

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

⑤此处指边塞。

⑥指宋朝廷。

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

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

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

⑩帝王的容颜。

14.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

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15.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4-15题。

过岭①苏轼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

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②。

注①作者自岭南遇赦北归途中过大庾岭作此诗,时年66岁。

②毵毵(sān),毛羽细长,这里用来形容毛毛细雨。

1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七年”突出了被贬的时间之长,“一勺甘”突出了“甘”之少,与“七年”之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情更加强烈。

B.颔联对仗工整,诗意隽永。

“梦里”对“醉中”,似梦似幻;“海外”对“江南”,意蕴悠长:南迁七年如睡梦,今日北归如醉里。

C.颈联用典。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专题训练兵后诗(含解析)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专题训练兵后诗(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兵后诗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洞仙歌·毗陵赵府,兵后僧多占作佛屋汪元量①西园春暮。

乱草迷行路。

风卷残花堕红雨。

念旧巢燕卷,飞傍谁家,斜阳外,长笛一声今古。

繁华流水去。

舞歇歌沉,忍见遗钿种香土。

渐橘树方生,桑枝才长,都付与、沙门②为主。

便关防、不放贵游来,又突兀梯空③,楚王宫宇。

【注】①汪元量,南宋末代皇帝恭宗的琴师,随从“三宫”(太皇太后、谢太后、恭宗)赴燕,途径常州,感怀而作此词。

②沙门:佛教名词,出家的佛教总称,也指佛门。

③梯空:腾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草乱花谢、满目凄凉的残春景象,奠定了全词伤感凄凉的情感基调。

B.“今古”指古今同声,此处暗用向秀的典故,与前句借“旧燕”抒怀类似,显得深婉有味。

C.“忍见遗钿种香土”,是指词人不忍心看到这种景象,蕴含词人心中一缕怀旧情思。

D.此词以赵府旧宅为题材,以“园、宅”为两点,由宅到园,由园到宅,线索清晰,不乏跌宕之美。

2.后人评价此诗“旨趣微婉、情绪深沉”,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本诗表现了哪些微婉深沉的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淮村兵后戴复古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 淮村: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一个村庄。

戴复古:江湖诗派著名诗人。

(1)全诗以写景为主。

诗人借助哪些景物的描写突出诗的主旨?(2)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3)简要概括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乱后(1)辛愿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

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

困鼠呜虚壁(2),饥鸟啄废田。

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释】①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

②虚壁:空荡荡的四壁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叙事,直接点题,表明将士们已经撤离,老百姓已经从颠沛流离中回到熟悉而陌生的家园中,交待了战乱已经结束。

B.次句以乐景写喜悦,战乱结束之后,看到天边鲜花盛开,大雪停止飞舞,天晴万里,一派祥和景象,为下文陡转张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例】陈词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 上片写昔日群英聚会,月下弄笛,长 夜畅饮, 这种快乐不仅来自朋友的欢 聚,也来自故土洛阳的美景,与眼下 一人流亡对比,愈发加 重了词人此刻 的惆怅和怀念,抚今追昔,徒增伤感。 而李词则善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抒 写 国破家亡的伤感。比如“雁过也,正伤 心,却是旧时相识” ,大雁南飞,只因 为是从 北而来,就觉得是老朋友,刻 画了独在异乡的忧伤, “梧桐”树下点 点滴滴的“细雨” , 表现出诗人的孤独 和凄凉。
塞上听吹笛
高适
•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 听晓角
李益
• 边霜昨夜堕关榆, 吹角当城汉月孤。 • 无限塞鸿飞不度, 秋风卷入《小单于》 。 • 注释:①梅花: 《梅花落》曲的简称。 ②《小单于》 :乐曲名。 • “月”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有着 丰富的内涵。请结合这两首诗中的一首, 并联系其你熟悉的某一诗句,谈谈你对“ 月”这一意象的内涵的认识。(200 字左 右)(10分)
秋晚登城北门 陆游
• • • • •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 注: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② 梁州: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大散关就 在此地,诗人曾在这里驻守。 • 梁启超称赞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 请根据 这首诗的内容概括陆游的“男儿”本色,并 联系你的阅读积累或社会现实,谈谈你对“ 男儿”的认识。(不少于 200 字)(10 分) •
• 月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 一,其涵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 1.团圆和思念(愁思、怅恨) 。古典诗词 中的月意象,常常是团圆的象征,寄寓着 与 亲人团聚的心愿与期待。但诗人们却很 少描写月下团聚的快乐,却屡屡倾诉月下 离散的 痛苦。月引发了诗人的愁思和怅恨。 • 2.故园。明月暗示着亲人团聚的希望与期待, 因此,月意象自然又与家乡联系起来, 成 为故园的象征。 • 3.永恒。明月,跨越时空,阅尽沧桑兴亡, 见证历史。月意象渗透着哲理的意味。 • 4.月是美的象征。 • 5. 用月光照耀下的澄沏、宁静的境界,寄 寓淡泊闲逸,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 【例 2】 即使山河兴废, 即使身世安危, 陆游的心依旧惦念着国家, 依然忠心于 故国, 国兴时为之坚守,国亡时为之牵 肠,这便是陆游的“男儿”本色。(2) • 我认为,对国家忠 诚并愿为国之兴亡付 出一切的人可称为“男儿” (2) • 在战场上,辛弃疾统帅大军,挥刀 。 杀 敌,保家卫国,以男儿血肉之躯固山河 之安稳,此为“男儿” ;在朝堂上,韩愈 青衫孑 立,忠诚进谏,为民请命,以男 儿真诚之心助国家之强盛,此亦为“男儿 ” (2) • “文死谏,武死战” ,这便是古之“男儿” 最真实的写照,不为私利,以大家之心 关怀国家天下, 心济天下, “男儿”就是 如此。(2) (2)
• 【例 1】 “月” 字是古诗中传统的意象, 它包含了思念的寓意。|《塞上听吹笛》 中 “月 明羌笛戍楼间”中一个“月”字便让 人浮想联翩,仿佛置身于那小楼间听到 笛声,思念 家乡之感油然而生; 《静夜 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一 个“月”字便让人 愁绪满怀,仿佛徘徊在 那床边望着皓月,思念亲人之感跃然纸 上。 “月”字不仅代表了 夜晚,也蕴含了 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意象。| 每当读到 “月” ,总令人不禁想起家人 团圆的景象, 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温情在月光 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感人肺腑。 “月” 是团 圆, “月”是思念, “月”更是一捧温情。
诗歌延伸
• • • • • 理解文本。 答题理清层次。(按要求分解答题步骤) 扣准问题核心。(集中一点) 发散延伸不偏离诗歌主要思想。 一定有收束语。
延伸“四说”
• • • • • 文本说 (2——4分):概括直接、明确 我说 ( 2分):我认为:观点清晰。 现实说 ( 4分):事例充分,分析合理扣题 所以说: 语言表达(2分):不空泛,有理有情。
• 【例 1】 • 这首诗中描写了一个愁绪满怀, 感慨身世, 担 忧国家命运的爱国男儿的形象。 (2分) • 我认为: “男儿”就是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天下为 己任的形象。(2分) • 谭嗣同是“男儿” , 他主张改革变法,不畏恶势 力,为了天下苍生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鲁迅是 “男儿” ,求 学期间,他认识到国民的劣根性, 果断弃医从文,以振聋发聩的文字救麻木的国民 于水 火之中。他们亦以天下为己任。就像顾炎 武所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分) • 我想,当“匹 夫”把天下兴亡当作自己的责任,以 天下为务时,那么“匹夫”就不再是“匹夫”了, 而 是“男儿” • (1) 。
【双调】水仙子· 重观瀑布 (元)乔 吉西城
•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 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 衣单。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 对于乔吉, 有人认为其堪称元曲作家中的 李白, 你如何看?试以上面一首元曲为例, 结合你对李白诗歌风格的理解,就你的认 识作简要分析。不少于 200 字。
• 女性形象:美人——君主、美德之人 • 宫人——寂寥、不得志 • 思妇——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上多是豪英,长沟② 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 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 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金 兵攻占汴京后,作者辗转逃亡到到了当时 南宋 朝廷临时所在地的浙江绍兴。一个夜 晚他登上小阁楼,有感而发,填写国这首 词。 ②长沟:大河。 • 陈与义这首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 觅觅)》一词都表现了北宋灭亡的人生经 历,请比较鉴赏两首词在抒写沦亡之苦时 手法的不同。 (200 字左右) (10分)
形象鉴赏
• • • • • • • • • 人物形象—— 志士形象:忠心报国-陆游、诸葛孔明; 位卑未敢忘忧国-杜甫;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辛弃疾; 抗战卫国-岳飞、 游子形象:漂泊、思乡 隐士形象:自由、闲适、淡泊、顺遂。 田园生活 王维、陶渊明、林逋、渔夫
形象鉴赏
• 傲岸文人形象:洒脱、不羁、不慕权贵、 豪放 • 李白、苏轼、游侠
文本表达更丰富、更生动。
• 《塞上听吹笛》中,“月明羌笛 戍楼间”一句,写出边塞凄冷的 天幕上的那一轮孤月,衬着苍凉 的羌笛曲,无疑将诗人的思乡之 愁苦表达得淋漓尽致。——周慧颖
• 几千年流传的诗词歌赋,最不缺 少的 就是对月的描述。古人独自 在外,出征也好,赶考也好,流 利漂泊也罢,孤寂时只要抬头望 月,总会激发起内心深处的那抹 思念,惆怅。——张晨
简单理解+例举充分• 【例 2】 “月”在边塞诗中体现出苍凉、孤寂的 感情。高诗中的月光洒满戍楼,撒下 淡淡的 哀伤与寂寥同,触动了将士内心中的思念之情。 月与将士的羌笛相伴,抒写了令人触目伤怀的 凄凉之曲。此时的月,便是寂寞、思念与无限 哀伤情愫的化身。李白《关 山月》中的“明月 出天山” ,则尽展一轮皎洁的圆月从天山上挂 起的豪迈气势。此时的 月照亮了将士内心的 豪情万丈,点燃了坚定的信念。在雄壮宏大的 天山上,月少了分哀 怨,多了份鼓舞与壮丽。 | 不同的诗人丰富了“月”的涵义,他们用“月” 的苍凉孤寂, 皎洁明亮,照亮了人们在夜空 下的心灵。 •
• 【例 2】 我赞同称乔吉为元曲中李 白的观点。 李白诗歌的风格是想像 瑰丽, 气势恢宏。 乔吉此曲将李白 诗的这种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天 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 作者将瀑布想像为天机织就的一幅 白练,悬挂在高高的石壁上,景象 阔大,想像瑰丽奇 特,写出了瀑布 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颇具李白诗 意境恢宏的诗风。与李白在《望庐 山 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尺,疑是银 河落九天”的描写异曲同工。可见乔 吉堪称元曲中的 李白。
读山海经 (其一) 陶渊明
• • • • •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 《周王传》 ,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 乐复何如。 • ③对“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有两种理解。一种认 为:居于僻巷,常使故人回车而去,所以和世人很少往 来;另一种认为:有深辙将穷巷与世人隔开,故人却常 来。你更认同哪种理解? A、结合本诗,B、并联系你 学过的陶渊明作品,阐述理由。(200 字左右)(10 分) •
• 【例 2】 • 1.我同意第二种理解。 • 2.这首诗中诗人主要描写的是归隐后的 田园之趣。 • 3.陶渊明 远离官场,官场中的人不再和 他来往,他们的豪华车驾被陋巷所阻隔, 用此与老朋友却 常常前来形成对比。 • 4.陶渊明向往的生活是“悦亲戚之情话” , 本诗中也有“欢言酌春酒” 之句,表明诗 人并不是不愿意与人交往,而是拒绝与 官场中人来往, • 5.因此把这两句理解 为达官贵人不再往 来,而老友频来,更加体现陶渊明对“俗 韵”的鄙视和对朴素生活的赞美。
答题分解步骤: 1.认同 2.诗歌整体概括主题、情感。 3.分析文本 4.联系学过的诗文。 5.结束语
• 【例 1】 • 1.我同意第一种理解。 • 2.这首诗中诗人尽情表现他归隐之后耕读 的乐趣,描写朴 实清幽的自然之美,在 这种意境下,不应该有外人打扰。 • 3.陶渊明远离官场,昔日的朋友 不再和他 来往,表面上他们的豪华车驾被陋巷所阻 隔,实际上正表现陶渊明与他们的人 生 追求不同。 • 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曾说“请息 交以绝游” “复驾言兮焉求” ,在隐 居生活 中,他更愿意和村民畅谈农事, “欢言酌 春酒” “悦亲戚之情话” 。 • 5.因此,把“穷 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理 解为昔日朋友不再往来,更加符合陶渊明 隔绝尘俗的喜悦心情。
• 【答题思路】 • ①概括陆游的男儿本色——虽遭弃置,但 报国雄心不减;虽壮志难酬,但爱国之心 矢志不移;有勇于担当的家国意识;有心 系国家安危的责任感。2 分。 (答出两点 即可) 。 • ②谈出认识,有观点句,2 分。 (观点鲜 明,认识清楚) • ③联系阅读积累或者结合社会现实,4 分。 (举例具体,恰当,有类比关系;有分析, 分析深入;可以多列举事例) • ④语言表达,2 分(思维清晰,没有病句, 1 分;语言精彩,用词恰当, 2 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